加强素质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学好外语

加强素质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学好外语

一、加强素质教育,让中差生学好外语(论文文献综述)

李邦治[1](2021)在《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影响因素及转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于佳卉[2](2021)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汪清县六所农村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裘心怡[3](2021)在《以班级管理促进有效教学: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实践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韩雪童[4](2021)在《困境中的坚守:乡村教师学信念生成机制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黄锐湉[5](2021)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智慧教学设计模型建构》文中研究指明

田茜媛[6](2021)在《核心素养下知识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一些老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主要专注于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即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达思维,而不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真正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可视化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可视化工具的运用,如概念图、思维导图、思维地图等,将原来抽象难懂的阅读知识以各种图形或图像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促进知识在学生之间的创新传播。同时,知识可视化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提炼认知的能力,管理和夯实自己的思维逻辑,增强记忆力及创新能力,从而为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可视化两个角度探索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主要研究并回答以下问题:1)初中生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2)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将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3)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后,是否能够提升初中生的阅读学习成绩与阅读学习兴趣,以及是否对初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有影响?笔者选取哈尔滨市某初中九年级两个班级的8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验期间,运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展开实验,并对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素养下知识可视化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后,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成绩与阅读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本研究在英语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将知识可视化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深化对核心素养应用探究的同时,以期能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但是本次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容量较小,教学时间较短等,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

梁永东[7](2021)在《云班课支持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教育产生深度融合,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传统教学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方面存在困境。本研究为了探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构建了一种“线上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并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融合,整个分层教学模式都基于云班课平台展开,并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该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在综合前人理论和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线上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线上”即是该模式的分层教学主要放到课后线上进行,课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跟练的教学模式。课后线上的分层教学都是基于云班课平台开展,课前,教师把分层教学目标推送到云班课平台,不同层次学生观看后带着目标听课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课后,教师进行分层任务的发放、教学资源分层推送、分层答疑、分层评价。“动态”是指该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该模式分为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结束后,教师会根据上一阶段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重新分层,让学生能够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实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其次,把构建的“线上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到某中职学校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进行研究,实验班采用该教学模式而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排查实验干扰,两个班在课堂上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区别在于课后是否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验证了“线上动态”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够提高学生成绩、学习兴趣、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证明该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吕增艳[8](2021)在《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成仿吾是我国着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在其五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他是我国第一位文学家、革命家、教育家三者兼备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校长,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继承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精神财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现阶段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党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成仿吾的人生发展历程堪称一部生动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革命根据地高校的公共课程,把“战火中的大学”建设成为“从知识青年到革命战士的大熔炉”,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坚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主张结合实际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的概念,首创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大基础理论教研室,参与并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课程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有效推动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化发展。成仿吾被誉为“长征途上唯一的大学教授”“无产阶级革命教育的奠基者”“党校教育的开拓者”“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人民教育的旗手”“妈妈校长”等。这些称号,是对他在教育领域突出贡献的肯定。此外,成仿吾五译《共产党宣言》、精准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毛泽东教育思想进行科学阐释、撰写《长征回忆录》等等,使他获得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大家”的赞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梳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历程,总结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经验,既是对党的百年教育成果的历史传承,也是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守正创新和实践突破的重要借鉴。本文包括引论、结语和四章正文。第一章,系统梳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家风传承三方面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从实践阅历、人格特质两方面论证了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关于发展历程,以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作为时间脉络,结合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历,归纳出其思想发展的萌芽萌动期、初步形成期、成熟发展期和系统深化期四个阶段,形塑起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二章,阐释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构成。一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的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重要和必要的战线”“经济、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的地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动员人民起来斗争”的重要功能进行理论阐发。二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的思想。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其他社会教育相融合、“少而精”和“通俗化”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五个方面。三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思想。涵盖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形势与任务教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四个方面。四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小先生”制与“自学辅导制”相结合,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典型教育与亲自示范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五是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想。在坚持学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探索报刊传播媒介和党的建设管理平台。第三章,对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的研究。包括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主要特色和历史贡献三部分。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为社会革命服务的“教育救国”之路;反对经验主义,强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创新性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三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立场坚定的党性原则勇担思想政治教育之重任,以“人民本位”的理念践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以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深厚的理论素养深耕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建设”,以实践探索精神推进整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五个方面。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开创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探索与推进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彰显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先行者,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第四章,透析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当下的启示:“培养无产阶级理论战士”对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启示,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法对坚持“理论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启示,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徐刚[9](2020)在《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渊源,丰富中国法律思想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中国现代法律教育起源于近代中国在移植西方法律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性变革,初步形成于国民政府制定法体系完善后的30年代末期。孙晓楼是中国第一位系统研究近代法律教育,并出版国内第一本法律教育专着《法律教育》的法学家,被吴经熊誉为“研究法律教育的开路先锋”,被美国学者康雅信(Alison W.Conner)誉为“出色的法律教育家”。《法律教育》涵盖了法律教育领域里的几乎全部内容,包括法律教育之意义和目的、两大法系法律教育之比较、师资队伍与设施保障、入学条件与课程设置、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律实践教学、法律夜校与法律研究院等。因而,有学者认为孙晓楼是民国时期“专门法学教育体系”的建构者,并在“中国法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研究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理论体系、实践过程、作用发挥、历史价值等方面,对于当今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我国法学教育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如何走以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如何创新中国特色法学教育模式,如何廓清跨学科知识体系对未来法学教育的影响等。孙晓楼正是在类似的时代更迭、论争不断的历史背景下,建构出全面系统的法律教育理论体系,其探讨和论证过的内容有:法律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的政治责任;在法律国际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好本国法律教育的民族性、社会性;法律人才应当时刻关注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主张从最开始的提高入学资格入手,到培养环节中以高水平教授、完善的教学设施条件,来共同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等。论文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法律社会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探究了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包括法制环境、地域背景、学术氛围以及个人因素。“自主性”特征明显的国民政府法制建设,在建成以“六法全书”为代表的具有中国品质的近代法律体系后,更加需要一批既深谙西方法律文明,又从小熏陶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下的本土法学家来深入推进法制建设。他们不但能更好地适应法律自主性变革,而且能更加有力地强化法律变革的自主性。阻碍民国司法独立的掣肘性因素在于法律人才的匮乏,此外,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充实进新式司法机构和运转司法。时代最前沿、中国最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大上海,吸引了大批法科留学生留沪工作和优秀律师执业团体的形成。他们共同成为私立法政院校的优质师资,客观上促进了上海法律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接受过西式法律教育并于20年代崭露头角的第二代法学家,不但能够运用西方法律去改造中国传统法律,将汉语语境下的中国法律推向一个新高度,而且经常性地开展法律思想大讨论和多领域的法律实践活动。孙晓楼长时间倾注于东吴法学院教书育人,精心编纂两期法律教育专号,也深受东吴师生法律教育思想的启发和影响,通过自己的精深研究,系统化的法律教育思想得以最终形成。深刻阐释了孙晓楼关于法律教育的主要思想理念。任何理论体系必然都有其独有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引,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自不例外。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源自于对民国大学教育存在的空谈式的理论教育、士大夫式的绅士教育、功利式的个人主义教育、盲从式的洋化教育等问题的关注和改进。关于法律教育的意义,他认为关系到国家法治的前途,并希望办理中国高等教育的人能特别注意到,因不切国情而妨害国家民族性发展的大学教育中的问题;希望办理法律教育的人能将法律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杜绝短期功利思想和行为;希望法学界注意到法律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尽心竭力地研究法律教育。关于法律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是训练为社会服务为国家谋利益的法律人才。关于什么是法律人才,他认为要具备法律学问、法律道德、社会常识。针对当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知识轻实践、对外国理论缺乏甄别、对德育重视不够、对社会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推行理实并重制、改革课程体系、编写优质教材、改变讲授方式、加强品行培养、增强对理论法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研究等具体举措,对于当今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依然具有较多启示意义。重点研究了孙晓楼关于民国法律教育的制度设计。孙晓楼从法律国际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实并重制、法律研究方法、法律课程编制等四个方面,对民国法律教育进行了制度设计。在法律国际化进程中,法律教育要立足本民族文化和本国社会实际,为本民族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在比较借鉴大陆和英美两大法系法律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来改善中国法律教育。理实并重制,既有法律人才培养不适应废除领事裁判权需要和为缓解法律张力而培养具有较高司法智慧、司法技巧的法律人才等历史背景,又有以例案研究等四点关键之举来实现理论学科和实验学科相配合等系统内涵,具有较强的历史进步性。偏于理论的、狭义的、分析的研究方法存在通病,而在社会法学派崛起之后,法律的研究方法出现倾向于实际的、广义的、功用的研究之趋势。在详细考察12所国内外着名大学法律课程的基础上,不但研究得出沿用至今的课程编制五项原则,而且提出应添设法律伦理学、会计学、理论法学等三门课程的观点,切实针对时弊,符合当时历史阶段要求,至今仍具颇多启发意义。深入研究了孙晓楼关于法律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孙晓楼从作为人才培养质量初始环节的入学门槛把控、作为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的高水平教授、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支撑保障的设施设备等三个方面对法律人才培养进行质量控制。受美国和东吴法学院“精英化”法律教育的影响,针对不合格学生充斥法律学校的时弊,提出一方面要限制学生人数,来达到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去选择人才和方便教师集中培养学生的效果;另一方面以提高入学资格来代替延长学习年限,保证学生在学习法律前应当修完9门基本科目。主张教育部限制学生人数的整顿措施,应当考虑各个学校的历史、已往的成绩、不同学科的强弱程度、学校本身经济情况等因素,避免一刀切。针对位置不稳、四处兼职的教授现状,主张以身许学的专任教授是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通过俸给的提高、位置的保障、课目的限制、时间的限制和生活的改善,来崇养“国士式”教授。法学图书馆、模型法庭、讨论室、法律救助社是保障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设备支撑。着重研究了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实践展开。孙晓楼在担任东吴法学院副教务长、朝阳学院院长时期的法律实践,既是其法律教育思想的折射与印证,又是其实践智慧的充分展现。以论着的形式阐释比较法研究令人信服的理由,试图说服政府减少对东吴法学院比较法教学的干预,并指出比较法研究之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中国法。特色鲜明的比较法教学给东吴法学院带来了充足的生源、良好的就业、星光闪耀的律师群体和司法官群体等巨大实际效益。长期在一批具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群体指导下的东吴模型法庭课程,克服了长期理论灌输之弊病,训练了学生法律推理、法律论辩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对东吴法学院法律教学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担任朝阳学院院长期间,积极推行理实并重制,聘请司法经验丰富的法学家组成司法组教务委员会,引进模型法庭并适当增加比较法课程,补强了朝阳学生短于法律实践的弱项。孙晓楼是在中国添设法律研究院的最早极力主张者之一,也阐释了法律夜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存在的理由及改进对策。全面研究了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价值。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当代价值。与同时代主要法学家相比,孙晓楼从推动和实现国家法治的高度出发,以更加宏大的系统性思维站在理论建构者的视角,综合运用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建构民国法律教育理论体系。参加国民政府教育部修订法律学系科目表工作,对在全国范围开设法学基本科目必修课、比较法课程以及遵循其主张的课程编制五大原则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法律教育思想对朱家骅任教育部长时期的宏观法律教育政策产生了不少启发和影响。担任东吴法学院副教务长时期,始终坚守比较法教学,积极推动模型法庭和图书馆建设。抗战期间担任朝阳学院院长,克服筚路蓝缕的办学困境,竭尽所能地四处聘来阵容齐整的高水平教授队伍,实行严格的学分制度、考试制度和奖惩制度,取得了招收法科研究生的新突破,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治校成果。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对于进一步明确当今法学教育宗旨和定位,如何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法学教育模式,如何构建法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如何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如何开展好跨学科教育,如何将法律伦理学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如何改进法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都具有较多的经验启示和较强的借鉴意义。

胡珊珊[10](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J中职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家教育发展关键之一是师资队伍建设,而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的流失更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文化课教师的流失现状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J学校的调查,包括学校文化课教师现状,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调查,对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问题访谈,对在职教师流失意向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的原因有: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对文化课教师群体重视不够、编制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不足。从学校层面来看,在用人制度存在问题、考核机制有待完善、薪资福利社保体系有待完善、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文化课教师群体缺乏重视、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上公平感的缺失。从教师层面来看,文化课教师职称晋升难、专业发展难、职业认同感底、自我期待过高。从中职生层面来看,对文化课的认识问题,文化课教师管理压力大。从社会层面来看,学生家长期望值低,文化课教师家庭认可低,及社会对文化课教师的偏见。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也相应的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政府层面上,关怀文化课教师群体,增加投入,完善编制管理、师资培训。学校层面上,改善教师职业规划、教师发展环境、教师培训、教师评价、奖励制度,给予民主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尊重文化课教师。教师层面上,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形成专业理念与师德,完善专业理念、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学生层面上,要引导中职生学习文化课,降低文化课教师管理压力,提升成就感。社会层面上,家长应对文化课教师理解尊重,文化课教师应获得全社会认可。

二、加强素质教育,让中差生学好外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素质教育,让中差生学好外语(论文提纲范文)

(6)核心素养下知识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英语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定义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外研究综述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研究综述
    二、知识可视化
        (一)知识可视化的定义
        (二)知识可视化工具的形式
        (三)知识可视化的国外研究综述
        (四)知识可视化的国内研究综述
    三、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
        (三)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综述
        (四)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综述
    四、知识可视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知识可视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国外研究综述
        (二)知识可视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国内研究综述
    五、核心素养下知识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双重编码理论
    二、图式理论
    三、脑科学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对比研究法
    四、研究工具
        (一)调查问卷
        (二)试卷
        (三)访谈提纲
        (四)SPSS 20.0 数据分析软件
    五、研究过程
        (一)实验前测
        (二)实验阶段
        (三)实验后测
        (四)知识可视化工具的选取与应用分析
        (五)核心素养下知识可视化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模式建构
        (六)核心素养下知识可视化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七)对照班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案例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访谈结果分析
        (一)实验前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二)实验后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二、阅读测试成绩分析
        (一)实验前两班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二)实验后两班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三)实验前后对照班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四)实验前后实验班阅读成绩对比分析
    三、调查问卷分析
        (一)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二)实验前两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三)实验后两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四)实验前后实验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结论
    一、研究发现
    二、教学启示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云班课支持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2.1.1.1 国外分层教学研究
        2.1.1.2 国内分层教学研究
        2.1.2 分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1.2.1 分层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2.1.2.2 不同类型分层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
        2.1.2.3 基于某种工具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2.1.3 云班课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2.1.4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现状
        2.1.5 研究述评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分层教学
        2.2.2 个性化学习需求
    2.3 理论基础
        2.3.1 “因材施教”教学思想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2.3.4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分层教学模式设计
    3.1 分层教学的一般模式介绍
    3.2 “线上动态”分层教学模分析
        3.2.1 学生分层
        3.2.2 教学分层
        3.2.3 动态分层
4.基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研究的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设计
    4.2 实验班教学实施
        4.2.1 学生分层
        4.2.2 《word图文混排》教学分层
        4.2.2.1 课前
        4.2.2.2 课中
        4.2.2.3 课后
        4.2.3 《PPT图文混排》教学分层
        4.2.3.1 课前
        4.2.3.2 课中
        4.2.3.3 课后
    4.3 对照班教学实施
        4.3.1 《word图文混排》传统教学
        4.3.2 《PPT图文混排》传统教学
5.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调查问卷设计及信效度检验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5.1.2 信度检验
        5.1.3 校度检验
    5.2 效果分析
        5.2.1 实验前测
        5.2.2 实验后测
    5.3 动态分层效果
    5.4 实验研究总结
6.研究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计算机应用基础》摸底考试试卷
附录2 计算机基础水平问卷
附录3 《Word图文混排》分层教学设计
附录4 《PPT动画设置》分层教学设计
附录5 《Word图文混排》传统教学设计
附录6 《PPT动画设置》传统教学设计
附录7 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8 word图文混排分层测验
附录9 PPT动画制作分层测验
致谢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一)理论背景
        (二)实践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梳理
        (二)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解读
        (三)对研究现状的总结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领域新
        (二)研究思路新
第一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
    一、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
        (一)客观条件
        (二)主观条件
    二、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萌动期: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地位(1918-1928)
        (二)初步形成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1928-1937)
        (三)成熟发展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1937-1949)
        (四)系统深化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949-1984)
第二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构成
    一、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功能的思想
        (一)“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二)“经济、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三)“用政治思想教育来提高人民的觉悟、动员人民起来斗争”
    二、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的思想
        (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与其他社会教育相融合
        (四)“少而精”和“通俗化”相结合
        (五)“基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三、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思想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
        (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
        (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四)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教育
    四、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
        (一)“小先生”制与“自学辅导制”相结合
        (二)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三)典型教育与亲自示范相结合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五、成仿吾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想
        (一)以报纸杂志为传播媒介
        (二)以党的建设为重要依托
        (三)以高等学校为主要阵地
第三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
    一、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先进性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为社会革命服务的“教育救国”之路
        (二)反对经验主义,坚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三)弘扬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创新性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二、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以坚定的党性原则勇担思想政治教育之重任
        (二)以“人民本位”理念开展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党的中心任务”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以深厚的理论素养深耕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建设”
        (五)以实践探索精神推进整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
    三、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开创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探索与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三)彰显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先行者
        (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
第四章 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培养无产阶级理论战士”对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启示
    二、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
    三、教育大众化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启示
    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对坚持“理论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启示
    五、师德师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着作情况

(9)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法制环境: 制定法体系的完备和司法改革的推进
        一、制定法体系的完备
        二、司法改革的推进
        三、小结
    第二节 地域背景: 时代最前沿、中国最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大上海
        一、近代上海与法学留学生
        二、近代上海与私立法政院校的发展
        三、近代上海与律师职业团体的形成
    第三节 学术氛围: 第二代法学家的成熟与法律教育思想讨论的兴起
        一、第二代法学家的成熟
        二、法律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兴起
    第四节 个人因素: 孙晓楼本人的职业生涯与对法律教育的长期研究
        一、孙晓楼本人的职业生涯
        二、孙晓楼对法律教育的长期研究
第二章 孙晓楼关于法律教育的主要思想理念
    第一节 对民国大学教育批评及改进意见
    第二节法律教育之意义: “有关于国家法治的前途”
        一、中国古代法律教育: 现代法治的缄默之地
        二、乱象丛生的民国法律教育呼唤系统的法律教育研究
        三、办出高水平的法学教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法律教育之目的: “为国家培植法律人才”
        一、法治意识与法律人才: 实现国家法治的基础和关键
        二、法律人才之要件: 法律学问、法律道德、社会常识
        三、改进和完善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律人才培养
第三章 孙晓楼关于民国法律教育的制度设计
    第一节 改善中国的法律教育: 借他山之石以自立
        一、法律民族化的检讨
        二、大陆英美法律教育之比较借鉴
    第二节 法律教育的一个新制度: “理实并重制”
        一、“理实并重制”法律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理实并重制”法律教育思想的系统内涵
        三、“理实并重制”法律教育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四、小结
    第三节 法律研究方法之转变趋势
        一、各法学派研究方法的不同
        二、从理论的研究到实际的研究
        三、从狭义的研究到广义的研究
        四、从分析的研究到功用的研究
    第四节 法律课程编制之研究
        一、法律课程编制应遵循之原则
        二、法律学校应添设之三门学课
        三、一份理想的法律课程表的出炉
第四章 孙晓楼关于法律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人才培养质量的初始环节: 从把控入学门槛开始
        一、未进法律学校之前应修习之基本科目
        二、限制学生人数、提高入学资格以“培植完善的法律人才”
    第二节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高水平的专任教授
        一、难以以身许学的教授充斥社会
        二、“崇养国士式的教授以做青年的矜式”
    第三节 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保障: 法律学校应有之设备
        一、法学图书馆
        二、模型法庭
        三、讨论室
        四、法律救助社
第五章 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实践展开
    第一节 东吴法学院鲜明的教学特色
        一、比较法教学
        二、常态化开设模型法庭
    第二节 法律夜校人才培养和东吴法学院研究生教育
        一、法律夜校人才培养之改进
        二、法律研究院之添设
        三、开创中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先河的东吴法学院
第六章 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价值
    第一节 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学术价值: 与同时期主要法学家比较
        一、关于法律教育目的的探讨
        二、关于法律人才观的探讨
        三、关于法律课程编制的探讨
        四、关于法律学校教授的探讨
        五、关于法律学校设备的探讨
        六、对待比较法的态度
    第二节 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继承与革新: 对第一代法学家的法律教育思想
        二、启发与采纳: 对国民政府法律教育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三、执教与执掌: 在“南东吴,北朝阳”的法律教育实践
    第三节 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局限性
        一、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二、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J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个人工作和学习经历因素
        1.1.2 国家对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1.1.3 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问题的突出性
        1.1.4 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等职业学校
        2.1.2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
        2.1.3 流失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需要动机理论
        2.2.3 公平理论
3 J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J学校情况介绍
        3.1.1 学校简介
        3.1.2 教师编制聘用情况
        3.1.3 教师工作量情况
        3.1.4 教师考评情况
    3.2 J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调查
        3.2.1 J学校教师流失情况
        3.2.2 J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问题访谈
        3.2.3 J学校在职教师流失意向问卷调查分析
4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4.1 政府层面
        4.1.1 对文化课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4.1.2 对文化课教师的编制投入不足
        4.1.3 对中职教育社会保障投入不足
    4.2 学校层面
        4.2.1 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4.2.2 考核机制有待健全
        4.2.3 薪资福利有待提高
        4.2.4 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4.2.5 认识误区有待矫正
        4.2.6 公平缺失有待弥补
    4.3 教师层面
        4.3.1 文化课教师职称晋升较难
        4.3.2 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受限
        4.3.3 文化课教师职业认同感低
        4.3.4 文化课教师的自我期待高
    4.4 中职生层面
        4.4.1 中职生对文化课的认识问题
        4.4.2 中职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大
    4.5 社会层面
        4.5.1 中职生家长对文化课教育的期望值低
        4.5.2 文化课教师家庭对其的职业认可度低
        4.5.3 社会舆论对文化课教师存在认识偏差
5 江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应对策略
    5.1 政府层面
        5.1.1 给予文化课教师群体关怀
        5.1.2 完善文化课教师编制管理
        5.1.3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5.1.4 完善文化课教师培训体系
    5.2 学校层面
        5.2.1 帮助文化课教师完善其职业规划
        5.2.2 改善文化课教师评价和奖励制度
        5.2.3 完善文化课教师的师资培训体系
        5.2.4 给予文化课教师民主管理的机会
        5.2.5 营造文化课教师的良好发展环境
    5.3 教师层面
        5.3.1 制定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
        5.3.2 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理念
        5.3.3 完善专业知识储备
        5.3.4 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5.3.5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4 中职生层面
        5.4.1 激发文化课学习热情
        5.4.2 探索文化课专业应用
    5.5 社会层面
        5.5.1 中职生家长理解支持文化课教师
        5.5.2 社会应广泛认可文化课教师工作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加强素质教育,让中差生学好外语(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影响因素及转化对策研究[D]. 李邦治.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汪清县六所农村小学为例[D]. 于佳卉. 延边大学, 2021
  • [3]以班级管理促进有效教学: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实践的叙事研究[D]. 裘心怡. 集美大学, 2021
  • [4]困境中的坚守:乡村教师学信念生成机制的叙事研究[D]. 韩雪童.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智慧教学设计模型建构[D]. 黄锐湉.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6]核心素养下知识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田茜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云班课支持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 梁永东.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8]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 吕增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孙晓楼法律教育思想研究[D]. 徐刚. 扬州大学, 2020(04)
  • [10]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J中职学校为例[D]. 胡珊珊.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加强素质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学好外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