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际盐矿研讨会概况

第六届国际盐矿研讨会概况

一、第六届国际盐矿学术讨论会议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黄泓泰[1](2017)在《瀛海撷英—日本学者研究云南中古史一百年》文中指出早在20世纪初,日本学者太田保一郎就对南诏制度与唐朝关系展开了研究,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日本对云南中古史的研究经历了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学术贡献。可是无论日本还是中国均没有对日本研究云南的百年历程做过系统的梳理、总结与研究。本研究课题,着重对百年来,日本对云南中古史的研究作一系统的梳理、归纳、分析与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期弥补久缺的遗憾,对促进中日学术交流有所裨益。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期间以前嶋信次、铃木俊等人为首对云南的历史地理作了的实证研究。60年代期间由于受到西方“南诏泰族国家论”的影响,对于云南古代各民族族源体系的研究成为当时日本学界的研究潮流,吸引了松本信广、牧野巽、白鸟芳郎、藤泽义美等重要学人,研究领域涉及云南“滇”、“哀牢”、“焚”、“爨”等古代民族源流、南诏族属、乌白蛮问题、白族起源与形成等问题。此后,藤泽义美、牧野修二等日本学者逐渐由云南古代民族的问题转向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史以及唐代西南边疆史的研究。70年代由于台湾方面出版发行了有关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史资料,该时期日本学界亦随之出现了一批对南诏大理国美术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日双方学术交流日趋频繁,林谦一郎、立石谦次等年轻学者到云南访学进一步推进了云南历史的研究,在吸取了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同时,基于日本东南亚史研究的发展,“照叶树林文化”论、“驿市国家”论、“曼荼罗国家”论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体系被运用到云南历史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同于国内的论见,对云南中古史研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提出了独到的新见解,为推进云南历史文化的研究做出了贡献。随着新史学的兴起和后现代主义的作用下,日本学界对于云南历史的研究也逐渐碎片化、多元化,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被大量引入这一领域,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和几代日本学人的探索,已经累积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本文围绕日本学术界研究云南中古史的成果,以史学史的研究角度,做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述评。由于日本方面的研究是将云南置于东南亚世界的范畴内讨论,这与战前日本东洋史以周边视角出发构建中国周边历史的研究倾向类似,容易割裂云南中古史与中国历史的整体联系,本文将这些研究成果重新置于云南中古史的讨论范畴内,借此从中国历史整体性理论出发,将云南历史研究与日本东南亚视野下的云南历史研究进行对比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①历史地理学研究;②民族族源问题研究;③云南中古时期的历史过程研究;④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史研究;⑤云南中古史的其他问题。在研究中特别注意三个层次:一是结合当时学术研究的大背景就日本诸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尽量体现其研究的学术脉络和研究特色;二是与中国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校正,分析其中的异同,探讨中日学术研究间的相互影响;三是在中日研究比较的基础之上,展现其笔下研究客体——对云南中古史认知的本貌,并就其观点、结论作出笔者自己的学术判断。通过百年来日本对云南中古史研究的学术总结,我们看到中日学术交流日益加深、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必将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将云南中古史研究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云南历史的研究,将在中日学术交流中,在世界学术界的交流中,一定能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成果。

徐静[2](2020)在《漳盐及其文化研究》文中认为漳盐,是中国历史上发现最早的井矿盐之一。2017年漳县井盐手工熬制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漳县的历史发展与本地盐业的发展相生相伴,由盐业发展而产生的漳盐文化是漳县的立县文化。探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漳盐文化,对振兴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名片具有重要意义。漳县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早期人类文明,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漳盐得到了最原始的开发利用。在唐代以前,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漳盐是否纳入官方管理,关于漳盐的开发与管理散见于地方县志和民间传说中。从唐代开始,政府正式在漳县设立盐务管理机构。至此以后,漳县县治虽废立频繁,但历代以来对漳盐的管理一直被纳入到官方的视野中,其中关于漳盐产、运、销方面的具体管理权限则因时代变化而发生改变。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及成立初期,漳盐的生产方式依然是沿用了千年的手工熬制井盐技术,也称为古法制盐,这种技术同漳县的发展历史一样悠久。在古法制盐的历史中,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明显变化的是熬制食盐的工具。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现代化的盐厂成立之前,还存在着这种依靠人力汲取卤水,采用自然燃料,人工熬盐的生产方式。漳盐生产、发展的悠久历史既为漳盐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漳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诸如神话传说、民间信仰、民俗文化等精神内核。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漳县民间产生并逐渐形成了对盐业神的崇拜与信仰。人们崇拜的神灵被称为“盐神爷”,祭拜神灵的寓所为盐昌寺。漳县的盐神崇拜主要属于中国民间传统信仰中的行业神崇拜,同时也具有中国民间传统信仰中常见的一些特点,如“祖先崇拜”和“圣人崇拜”。不论是盐神信仰,还是围绕着盐业生产而产生的祭祀、庙会、民歌创作等,都体现了自古以来漳县人对漳盐的重视和依赖,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这种情感成为当代传承和发展漳盐文化的驱动力。在新时期继续传承和发展漳盐文化,既是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升级转型的具体行动,也是振兴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充实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表现。传承和发展漳盐文化还能产生实际的社会效益,即有助于打造地方文化名片、促进地方产业创新发展。多年来,漳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在定西市委、市政府与漳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规划下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注意与时俱进地更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相关理念,积极探索漳盐文化的新型传承方式,例如重视教育行业对文化宣传的影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

沈灿[3](2019)在《云南古盐井及其环境空间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物之一,其背后却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人类发展史。云南古代地方经济的发展长河中,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盐井作为一种特定的工艺技术下特殊的生产性场所及构筑物,也因之具有了特殊的建构特征,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论文选取盐井这一特殊的生产性构筑,包含与其配套的储卤池、储卤台、晒盐篷、煮盐灶、烧盐盐锅等建筑与构筑为研究对象,探析与盐井产生有直接关联或间接关联的行为活动场所环境空间的构成特征,研究盐井生产管理、运输销售对所在聚落空间的影响,对盐井线性空间盐马古道做出阐述,对推动盐井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具有理论参考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首先把盐井纳入到工业遗产的范围,着眼于盐井的形态与建构特征的研究,同时关注盐的生产工艺技术与环境空间的关系,从盐井本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构筑产所的研究,延伸到盐井的祭祀信仰、管理运输、生产加工等关联性空间,以及盐井聚落、线性空间盐运古道,建立多层次的盐井认知体系。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在云南盐井的历史发展演变与现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案例深入研究,旨在为地方文化和文物保护研究提供资料,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建设的核心。

彭俊红[4](2020)在《抗战时期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研究(1940-1942)》文中认为抗战爆发后,日军对华除了施以残酷的军事侵略外,还进行着经济侵略。为了应对日军的经济战,军事委员会经过慎重决定在各战区成立战区经济委员会,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在行政院的指导下于1940年6月在衡阳正式成立。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到1942年1月底撤销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第九战区经委会对于战区内的经济事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战时抗战建国的需要。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成立的背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日军的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前,日方主要采取军事手段,使多数重要省份沦为日伪的侵华基地。双方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更倾向于进行经济战来达到其侵华的目的。日方主要采取破坏金融市场、掠夺战时物资、抢占工厂等手段扰乱战时经济的发展,为其“以战养战”的计谋积累资本。另一方面,中方战时经济发展存在着缺乏有效的管理、各项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分配、机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取得抗战建国的胜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设立战区经济委员会对各个战区进行经济事宜的管理。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的成立过程是曲折的,经过多番的提案和讨论,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于1940年6月成立。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属于战时经济机构,具有临时性,主要的委员都是临时派遣的,形成了以主任委员程起陆为中心的经济机构,对第九战区的经济事宜进行着统筹。经委会在行政院的指导下加紧对敌经济封锁建立缉私网、调整金融便利汇兑建立金融网、抢购物资促进生产建立物资网、畅通运输建立运送网,使第九战区的经济更能适应战时发展的需要。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的具体经济活动包含严密缉私、调整金融、购储物资及促进生产。在这里共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主要讲述了第九战区在经济委员会成立之时缉私、金融、物资、生产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战区经济委员会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作为战区的的一个经济机构,响应中央的号召为战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加快对敌经济封锁与缉私活动的进行,降低了物资的外流资敌的风险;稳定法币价值,提高货币的稳定性;加强对物资的购储,为抗战建国储备资源;加速农工矿的生产发展,缓解抗战物资短缺的状况;改善运输条件,为生产和物资运送提供便利。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陷,如:法令的执行不到位;省钞发行的问题;物资的抢购尚不到位以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等。因此对于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要用辩证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

潘将军[5](2019)在《清后期大理地区经济史研究》文中认为大理地处滇西中心,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咽喉之地。在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大理应该抓住时机,进一步挖掘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内涵。清后期大理地区经济活动处于一种新旧并存的过渡时代,与周边地区、省份、国家的经贸联系交流频繁。这一特殊转型时期,内外环境发生新变化,在经济活动上既有所处时代普遍性的经济发展特色,又有民族地区所特有的经济发展面貌。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界定本文研究的时段与地域范围、相关的研究综述和研究主要内容、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等内容。第二章主要叙述清后期大理地区治理体系概况。分别从行政治理、文化教育以及军事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叙述。在行政治理上,主要是叙述清后期督抚治滇和保甲维稳;在文化教育上,主要论述清后期大理地区从传统的旧式教育到新式教育的变化;在军事管理上,主要阐述绿营兵对云南农、工、商业所产生的积极性作用。第三章主要叙述经济活动要素投入。在自然资源上,耕地面积基本趋于稳定,粮食作物品种明显增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此外,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在劳动力资源上,人口经历急剧缩减再缓慢恢复的历史过程;人口主要分布在大理府,尤其是商业较为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占有绝对比重。在资本资源上,市场流通货币种类多元化,银钱比价波动大;旧式金融机构继续发展;民间资本的介入不断扩大。在技术资源上,只是对原有生产技术的继承和局部改进。第四章主要叙述经济活动产出。在农业上,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基本稳定,鸦片政策的合法化以及高收益驱动,推动鸦片种植产量大幅提升。在手工业上,一边传统矿产开采日益衰落,而另一边却兴起了石磺矿、乔后井盐矿的开采;纺织业种类增多,产品质量和产量都取得了大幅提升;农副食品乳扇产量高,价值大,收益丰厚。第五章主要叙述消费与财政。在居民消费上,家庭生活必须品物价上涨迅猛,消费成本明显增加;家庭教育消费成本高;鸦片消费广泛,消费群体多为下层百姓。在财政收入上,传统田赋收入不断下降;商牲杂税定额征解减少,而在遇闰加征数上大幅增加;盐课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比重增加;厘金开始征收,且在财政收入中占有一定比例;在财政支出上,除传统的行政费用和盐业经费外,还出现巡警、教育、实业等新项目的经费支出。第六章论述商贸。城乡市场体系逐渐形成,表现为集市数量增多且分布广,街期缩短,城市规模扩大;贸易商品种类增多,贸易流向更加开放;本土商帮经营规模、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营行业增多。最后,对清后期大理地区经济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并寻找对今天大理州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性的几点启示。本文的研究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根据现实具体情况进一步探索研究,为大理地区更好发展经济提供服务。

梁卫国[6](2004)在《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水溶开采的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盐类矿床是一类开发与利用价值极高的矿床,不仅其蕴含矿物(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钾、碳酸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地质条件及优良物理力学特性,水溶开采后岩盐溶腔还是石油、天然气地下储备的理想场所。因此,科学的盐类矿床开采理论与方法,始终是对盐类矿床合理开发与应用的基础和保障。 由于盐类矿物易溶于水的特性,对盐类矿床的开采常采用水溶开采的方法。然而,由于水溶开采过程是一个涉及化学流体运移、矿物溶解、传热传质、固体变形等多场相互作用的固—流—热—传质耦合问题,使得水溶开采理论的建立复杂困难、水溶开采技术的发展重受制约。因此,进行盐类矿床水溶开采的多场耦合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可以深入奠定盐类矿床水溶开采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促进水溶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加强盐类矿床科学合理的开发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以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水溶开采的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围绕该课题的岩盐高温力学特性、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溶解理论、盐矿床水溶开采多场耦合理论、以及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岩盐高温及再结晶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在岩盐基本力学特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240℃范围内岩盐高温力学特性、以及损伤岩盐高温再结晶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岩盐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温度效应特征,随温度的升高,岩盐的强度与温度呈对数关系增强,塑性变形量也在相应增大;高温再结晶可以使损伤岩盐晶间摩擦系数得以恢复,但对内聚力的恢复不明显。 (2)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溶解理论及技术研究。盐类矿床水力压裂,是一个岩体断裂、溶液渗流、裂纹起裂扩展、岩盐溶解扩散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固—流—溶解—扩散耦合作用过程,本文在耦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溶解理论,提出了盐类矿床的水压致裂连通技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压致裂过程摘要中,岩盐水力裂缝呈扇形张开,与不考虑溶解时的裂缝宽度明显不同,其裂缝宽度与距离、时间的关系为:w=(0.0034+0.0006t)e‘众。007+0·oolst)‘,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压裂试验结果相吻合。 (3)盐矿水溶开采的固一流一热一传质祸合理论研究。盐矿水溶开采过程,是一个化学流体运移、矿物溶解、传热传质、固体变形等多场相互作用的固一流一热一传质祸合作用过程,矿物的溶解与溶腔内流场、溶液浓度场、以及温度场密切相关;本文以岩体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盐矿水溶开采的固一流一热一传质多场祸合理论,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清楚地说明了多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盐矿水溶开采模拟实验研究。在室内进行了盐矿水溶开采的模拟实验,研究岩盐水溶开采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作用规律。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开采过程中,岩盐溶解速度与溶蚀面积成指数关系,而溶解速度,则在一定范围内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水力压裂可以使得裂缝沿软弱夹层大面积扩展,并实现群井间连通,矿床的溶解特征与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 (5)芒硝矿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与应用研究。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是利用盐类矿床水压致裂裂缝大面积扩展及流体流向群井间可调控的特性,对盐矿床实施高效、低成本的控制溶解开采。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是一项理论科学、技术可行的、可以实现高回采率、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的水溶开采方法。 (6)盐矿床内油气储备和核废料处置。对在盐类矿床内进行石油、天然气储备和核废料地质处置、储库溶腔的建造技术方法、以及加强对盐矿床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马佳[7](2014)在《近代应城膏盐矿业研究(1853-1949)》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近代湖北省应城县的膏盐矿业作为研究对象,对近代应城膏盐矿业的具体发展情况、生产形态以及发展影响等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整体上认知和把握近代应城膏盐矿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特征及其影响,意图丰富对非金属矿的研究,同时为学界提供一个关于近代湖北中小矿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应城膏盐矿业兴起于明末,随后持续发展到近代。晚清以后,膏盐矿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产日益扩大,发展迅速,抗战开始后逐步衰败。具体发展阶段可分为:1853—1911年初步发展期、1912—1922年膏盛盐弱期、1923—1929年膏弱盐盛期、1930—1937年膏盐并盛发展期、1938—1949年膏盐衰败期。近代应城膏盐矿业兴衰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外两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是生产形态和经营组织的经营措施。外部因素主要是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等。近代应城膏盐矿业的发展,整体上仍属于传统矿业。从生产形态上看,近代应城膏盐矿业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停留在工场手工业生产阶段,以细密分工的手工劳动为基础,采用封建把头和管事经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呈现出很强的落后性。民国时期开始尝试机器化生产,实现了部分非关键工序嫁接机器动力,但30年代以后一直停滞不前。膏盐矿业是近代应城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它的勃兴促进了应城地方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突出的表现在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传统市镇的新生和新兴市镇的崛起,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三个方面。

霍承禹[8](1983)在《第六届国际盐矿学术讨论会议情况总结汇报》文中提出 国际盐矿学学术讨论会每隔四年易地开会一次。1983年5月下旬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召开了第六届会议。地质矿产部责成我去参加此会。会议共一周,加上矿山参观、旅游,共约半个月时间。由于会期短和未散发科研论文的书面资料,仅靠简单笔记和部分

杨俊[9](2021)在《基于盘活城市存量空间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因城市快速扩张、人口大规模聚集所造成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土地粗放利用所带来的城市发展压力逐步增大,城市依靠土地增量扩张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以优化存量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增长将成为主导方向。工业废弃地作为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类型,是探索城市发展从增量建设逐步走向存量经营的重点研究对象。进入“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更加重视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以提升质量、盘活资源为主的城市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本文以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为例,从城市存量空间视角探寻工业废弃地的有机更新和赋能增产,加快存量空间转型升级,盘活资源,提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空间效益,深入挖掘存量空间资源的历史文化特色,做好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工业废弃地改造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整合区位要素,提取文化创新点置入工业废弃地的整体景观改造,在工业废弃地的基础上打造兼具创意产业园区和公共生态公园双重属性的阅读公园,把闲置旧空间转变为文化新地标,把工业废弃地转变为活力新家园,融入城市融入生活,从而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朝鲁孟[10](2017)在《自治与革命: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历史研究(1917—194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围绕蒙古盟旗传统权利、近代民族自决自治理论以及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思想主张与政治军事活动,对成立于1925年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与1945年宣布恢复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两段历史进行融会贯通,开展综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放宽视野,将宏观角度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把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所发起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置于20世纪上半期的国内外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分析,探讨该党在近代内蒙古自治运动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全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引言内容包括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与研究目标、创新点、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名词术语说明。正文共有五章。第一章论述近代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基础与背景,内容包含清代蒙古传统权利及其丧失、民国初期的内蒙古处境、近代民族自决自治理论的产生及其对内蒙古的早期影响。第二章论述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创立时期的国内外政治大环境、内蒙古各有关政治力量的早期活动与他们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旗帜下的首次联合、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临时中央委员会的成立与活动等。第三章论述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大会的召开过程,该党于1925-1927年的军队建设、地方组织与宣传工作、干部储备以及相关政治军事活动,该党政治宗旨及其对内蒙古自治运动产生的影响。第四章论述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内部分裂、新中央委员会的产生及其与内蒙古政治的关系、于1928年在内蒙古发生的一系列武装运动等。第五章主要探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日本占领期间的自行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内外大环境、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宣布恢复事件及该党东蒙古本部的成立与初期活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与国内外各方的联系、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撤销并归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过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等。结论对本文内容进行归纳,阐述对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历史的思考,对该党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胜利进行分析、总结。

二、第六届国际盐矿学术讨论会议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六届国际盐矿学术讨论会议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瀛海撷英—日本学者研究云南中古史一百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
    研究背景
    研究旨趣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日本学界对中古时期云南历史地理的研究
    第一节 日本诸学人对六诏地理的考释
    第二节 日本学界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以盐矿为中心
    第三节 关于云南中古时期的历史地理研究的其他问题
        一、“云南”地名沿革变化
        二、爨部地名考释
        三、“赕”“睑”之辨
第二章 日本学界关于云南中古时期的族属研究
    第一节 日本学者关于哀牢族属的研究兼论南诏泰族论
    第二节 白鸟芳郎与牧野巽关于南诏族源的论辩
        一、白鸟、牧野二人从语言系统探讨乌蛮、白蛮、民家等族属问题
        二、牧野巽的民家汉化研究与僰人非僰夷论
        三、白鸟芳郎的民族转化融合论与其治学生涯中的转变
    第三节 日本学界关于白族族源的研究
        一、藤泽义美的白族族源研究——古代云南文化孕育出的土着说
        二、古代洱海人的创说——林谦一郎论白族的形成
第三章 日本学界之唐宋时期云南历史的研究
    第一节 日本学界的“南诏前史”研究
        一、藤泽义美的唐朝经营史研究
        二、日本学人对隋唐时期云南诸部族的研究
    第二节 日本学界对“南诏成立史”的研究
        一、日本学者对张虔陀事件、天宝战争、南诏反唐的看法
        二、云南地区初期国家形成论
        三、日本学界关于南诏弃蕃再归唐与贞元之盟的研究
    第三节 日本学界对南诏后期对外远征及其王权统治构造的研究
        一、林谦一郎、立石谦次二人对于王嵯巅入寇成都事件的不同看法
        二、对于丰佑、世隆时期的对外军事远征的研究
        三、南诏末期的求亲与唐朝的和蕃公主
    第四节 日本学界关于大理国史的研究
        一、林谦一郎的大理国史研究视角
        二、日本学者关于段氏的研究
第四章 日本学界之南诏大理国政治制度史研究
    第一节 藤泽义美的《南诏历代重臣表》
    第二节 日本学者对南诏官制的研究
    第三节 日本学界对南诏大理国统治制度的研究——以驿市国家、点线国家制为中心
第五章 日本学界之云南中古史各论
    第一节 日本学界关于云南中古史史料学的研究
        一、金石类
        二、第三方史料
        三、明清史料系统辨析与释读
        四、日本方面的史料、文献以及学术论文的网络数据化
    第二节 日本学界关于云南中古时期的宗教文化史研究
结语
    一、“远近高低”——中日云南中古史研究的不同
    二、实证主义之风——中日云南中古史研究的相同点
    三、日本学界之云南中古史研究的困境与迷思
    四、相得益彰——中日学术交流促进云南研究更上层楼
附录一 藤泽义美的南诏史研究—《西南中国民族史の研究》述评
    一、《西南中国民族史の研究》章节内容概述
    二、《西南中国民族史の研究》与日本的南诏史研究
    三、《西南中国民族史の研究》一书的缺憾与不足
附录二 部分日本学者学术小传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漳盐及其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三、学术史回顾
    四、创新点及重难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漳盐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漳盐的形成
    第二节 漳盐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二章 漳盐的生产经营
    第一节 漳盐的生产及产品
    第二节 漳盐的经营管理
第三章 漳盐文化解读
    第一节 盐昌寺与盐神爷的传说
    第二节 由食盐的生产交易而产生的市井文化
    第三节 漳盐与庙会、民歌
第四章 漳盐文化的传承发展
    第一节 漳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 当代传承漳盐文化的意义
    第三节 关于新时期发展漳盐文化的几点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云南古盐井及其环境空间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相关理论研究
        1.2.2 云南盐井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 研究问题与方法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图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云南古盐井及其历史发展演变
    2.1 古盐井概念
        2.1.1 盐井的界定
        2.1.2 盐井相关概念
    2.2 古盐井的影响与限定因素
        2.2.1 自然资源
        2.2.2 社会经济体制
        2.2.3 文化与信仰
    2.3 云南古盐井的空间分布
    2.4 古盐井的发展历史
        2.4.1 萌发期
        2.4.2 生长期
        2.4.3 兴盛期
        2.4.4 衰落期
    2.5 古盐井的文化精神
        2.5.1 信仰文化
        2.5.2 市井文化
        2.5.3 独有的祭井仪典
        2.5.4 民族文化的交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盐井的环境空间
    3.1 古盐井的环境的构成内容
    3.2 盐井聚落
        3.2.1 古盐井与聚落形态的关系
        3.2.2 古盐井与聚落道路演变的关系
        3.2.3 古盐井与聚落兴衰的关系
    3.3 古盐井的线性空间盐马古道
        3.3.1 盐马古道定义
        3.3.2 盐马古道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南古盐井形态特征
    4.1 盐井的开采及制作工艺
        4.1.1 开采历程
        4.1.2 开采形式
    4.2 生产性构成
        4.2.1 盐井本体
        4.2.2 晒卤台
        4.2.3 晒盐篷
    4.3 非生产性构成
        4.3.1 井盐生产的精神信仰空间
        4.3.2 盐井生产的管理空间
        4.3.3 盐井关联性空间
    4.4 制盐工艺
        4.4.1 云龙地区制盐工艺
        4.4.2 黑井地区制盐工艺
        4.4.3 白盐井地区制盐工艺
    4.5 制盐工具
        4.5.1 汲卤工具
        4.5.2 制盐工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古盐井的管理运销体制
    5.1 盐井的管理生产体制
        5.1.1 井盐的生产管理
        5.1.2 滇西地区
        5.1.3 滇中黑井地区
        5.1.4 白盐井地区
    5.2 运销体制
    5.3 各盐井地区产盐量
    5.4 管理运销体制对盐井及其环境空间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盐井调查表格
附录 C:图片索引

(4)抗战时期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研究(1940-194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的成立
    第一节 战区经济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第二节 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成立的过程
第二章 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的机构与职责
    第一节 人员派遣与机构设置
    第二节 规章制度
    第三节 职责与地位
第三章 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的主要经济活动(上)
    第一节 严密缉私
        一、缉私现状
        二、采取的措施
        三、缉私的成效
    第二节 调整金融
        一、金融现状
        二、调整金融的措施
第四章 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的主要经济活动(下)
    第一节 购储物资
        一、物资市场的现状
        二、购储物资的举措
    第二节 促进生产
        一、农工矿业生产现状
        二、促进生产的措施
        三、改善生产的成效
第五章 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的评价
    第一节 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取得成效
    第二节 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存在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清后期大理地区经济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及对象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对象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清后期大理地区治理体系概况
    第一节 行政治理
        一、高层治理——督抚制度
        二、基层治理体系——保甲制度
    第二节 文化教育
        一、传统教育体系概况
        二、清后期大理教育的改革
    第三节 军事管理
        一、绿营兵组织体系
        二、绿营兵与清朝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 清后期大理地区经济活动要素投入
    第一节 自然资源
        一、地形状况
        二、气候状况
        三、土地资源
        四、农作物种植情况
        五、矿产资源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
        一、人口规模
        二、人口分布
        三、人口结构
    第三节 资本资源
        一、清后期大理地区市场流通货币
        二、清朝云南银、钱比价的变化概略
        三、金融组织机构
        四、商业资本
        五、手工业资本
    第四节 技术资源
        一、农业生产技术
        二、手工业生产技术
第四章 清后期大理地区经济活动的产出
    第一节 农业产出
        一、经济作物的产出——以鸦片为例
        二、粮食产出
        三、种植粮食作物与鸦片效益对比分析
    第二节 手工业产出
        一、矿业
        二、纺织业
        三、农副食品加工业——以乳扇为例
第五章 清后期大理地区居民消费与地方政府财政
    第一节 清后期大理地区居民消费
        一、基本物质消费
        二、文化消费
        三、烟毒消费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
        一、财政收入
        二、财政支出
第六章 清后期大理地区商贸
    第一节 大理地区商业市场
        一、农村集市
        二、城镇市场
    第二节 大理地区主要贸易商品及其流向
        一、清后期贸易商品及流向的概况
        二、帝国主义入侵后的贸易商品及流向
    第三节 商帮
        一、同乡商帮
        二、马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水溶开采的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盐类矿床及其开发利用
    1.2 水溶开采技术现状及问题
    1.3 盐类矿床水力压裂研究现状及问题
    1.4 水溶开采理论研究现状及问题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岩盐高温及损伤再结晶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2.1 前言
    2.2 岩盐常温力学特性实验
    2.3 岩盐高温力学特性实验
    2.4 岩盐损伤再结晶力学特性实验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溶解理论及技术
    3.1 前言
    3.2 盐类矿床断裂力学理论
    3.3 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溶解耦合数学模型
    3.4 水压致裂——溶解耦合数学模型离散
    3.5 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溶解的数值模拟
    3.6 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技术及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盐矿水溶开采固-流-热-传质耦合理论
    4.1 前言
    4.2 盐矿水溶开采机理
    4.3 水溶开采固-流-热-传质耦合数学模型
    4.4 耦合数学模型的泛函及离散
    4.5 数值模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盐类矿床水溶开采模拟实验研究
    5.1 前言
    5.2 双井对流水溶开采模拟实验研究
    5.3 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模拟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芒硝矿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及应用
    6.1 前言
    6.2 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技术
    6.3 运城盐湖芒硝矿区地质概述
    6.4 矿层控制水压致裂及注浆固井技术
    6.5 群井水压致裂连通工业实施
    6.6 群井控制水溶开采实施
    6.7 控制溶解盐矿溶腔的反演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盐类矿床内油气储备和核废料处置
    7.1 前言
    7.2 石油、天然气地下储库
    7.3 核废料地质处置
    7.4 岩盐矿床地下储库建造
    7.5 要点总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
    8.2 主要结论
    8.3 不足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7)近代应城膏盐矿业研究(1853-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相关学术研究现状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前近代时期应城膏盐矿业概况
    一、矿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 应城膏盐矿的成因、储量与分布
        (二) 矿区自然地理情况
    二、前近代时期应城膏盐矿业的发展脉络
        (一) 露天开采时期
        (二) “狗爬峒”开采时期
        (三) 直井开采时期
第二章 1853—1937年发展中的膏盐业
    一、1853—1911年初步发展期
        (一) 石膏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应盐的初步发展
    二、1912—1922年膏盛盐弱期
        (一) 膏业的兴盛
        (二) 盐业的萧条
    三、1923—1930年膏弱盐盛期
        (一)石膏业的停滞不前
        (二) 盐业的迅速发展
    四、1931—1937年膏盐并盛发展期
        (一) 商办石膏公司时期的石膏业
        (二) 应盐收归中央管理
第三章 1938—1949年衰败中的膏盐业
    一、沦陷期间膏盐业的衰败
        (一) 沦陷初期的商办石膏公司
        (二) 沦陷初期盐业的发展状况
        (三) 沦陷后期膏盐业的发展状况
    二、战后膏盐业恢复发展失败
        (一) 石膏公司的成立及运营机制
        (二) 石膏公司经营困境和应对举措
第四章 近代应城膏盐矿业的生产形态及发展影响
    一、工场手工业生产形态
        (一) 细密分工的手工劳动
        (二) 落后的生产管理制度
        (三) 机器的嫁接与停滞不前
    二、膏盐矿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变迁
        (一)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 传统集镇的新生和新兴市镇的崛起
        (三) 社会生活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基于盘活城市存量空间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城市存量空间研究概述
    2.2 “盘活”
    2.3 城市更新理论
    2.4 公园城市理论
    2.5 空间句法理论
    2.6 城市触媒理论
    2.7 工业废弃地
    2.8 国内外研究概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废弃地的价值及改造模式
    3.1 工业废弃地的价值
    3.2 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模式
    3.3 我国工业废弃地改造利用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经典案例分析
    4.1 工业厂区改造
    4.2 矿区改造
    4.3 废旧铁路改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盘活存量空间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5.1 盘活城市存量空间的政策引导
    5.2 盘活城市存量空间的发展路径
    5.3 基于盘活存量空间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片区现状调查与分析
    6.1 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片区概况
    6.2 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空间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思路
    7.1 设计原则
    7.2 设计思考
    7.3 项目运营
    7.4 模式亮点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8.1 设计主题
    8.2 场地总体构思
    8.3 道路系统设计
    8.4 空间功能规划
    8.5 滨河景观带
    8.6 植物配置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10)自治与革命: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历史研究(1917—194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一)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价值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五、遇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六、说明
第一章 近代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基础与背景
    第一节 清代内蒙古传统权利及其丧失
        一、清代蒙古藩部地位及传统权利
        (一) 外藩蒙古的传统权利
        (二) 内属蒙古的"特殊"权利
        二、内蒙古传统权利的丧失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内蒙古与民族自决自治理论的输入
        一、清末民初的内蒙古处境
        (一) 清末内蒙古保护传统权利的斗争
        (二) "蒙古特别待遇"与《蒙古待遇条例》
        (三) 民国初期的内蒙古处境
        二、民族自决自治理论向内蒙古的输入
        (一) 呼伦贝尔学生会的成立
        (二) 列宁与威尔逊的民族自决自治理论
        (三) 墨尔色与蒙古民族自决自治问题
第二章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筹建
    第一节 苏联、共产国际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成立背景
        一、苏联远东政策与共产国际世界革命理论、实践的结合
        二、苏联、共产国际与张作霖的"恩怨"
        三、反帝革命统一战线
        (一) 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
        (二) 蒙古人民革命党代表巴·丹赞的中国之行
    第二节 内蒙古民族民主运动各派的聚合
        一、"内蒙古人民党"计划的产生
        (一) 东蒙古知识分子与广州非常国会
        (二) 白云梯在中国国民党与蒙古人民革命党之间
        1.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与"新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
        2. 白云梯的蒙古国之行
        3. 白云梯与"七项协议"
        二、呼伦贝尔青年党的成立
        (一) 呼伦贝尔青年党的成立
        1. 墨尔色与布里亚特民族革命家
        2. 墨尔色对内蒙古问题的见解
        3. 呼伦贝尔青年党——蒙古人民革命党东疆支部
        (二) 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民族纲领
        (三) 共产国际对内蒙古问题的态度
        三、鄂尔多斯独贵龙运动
        (一) 鄂尔多斯独贵龙与"新喇嘛"
        (二)鄂尔多斯独贵龙代表向蒙古国求援
    第三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临时中央委员会的活动
        一、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临时中央委员会与冯玉祥国民军
        (一)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临时中央委员会的成立
        (二) 蒙古国与冯玉祥谈判中的内蒙古问题
        1. 苏联对冯玉祥的援助
        2. 蒙古国代表团与冯玉祥的谈判
        (三)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临时中央委员会与冯玉祥的合作
        1.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联冯反张决定
        2. 冯玉祥对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与内蒙古问题的态度
        二、苏联与蒙古国对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援助
        (一) 苏联大使加拉罕的承诺
        (二) 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援助
        1.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向蒙古人民革命党求援
        2. 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态度与共产国际的干预
        三、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大会的筹备
        (一) 从临时会议到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大会
        (二) 内蒙古青年团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1.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2. 内蒙古青年团的成立及其对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态度
第三章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正式成立与发展
    第一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大会与军队建设
        一、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大会的召开
        二、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军——蒙古骑兵队的成立
    第二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组织、宣传工作与干部储备
        一、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地方组织
        二、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宣传工作与干部储备
    第三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统一内蒙古计划"
        一、蒙古骑兵队参加反奉战争
        二、内蒙古国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的召开
    第四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根据地计划"
        一、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鄂尔多斯、乌拉特地区
        (一)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进入鄂尔多斯
        (二)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与"三方协议"
        (三)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乌拉特根据地计划"
        1. "乌拉特根据地计划"的制定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军——内蒙古人民革命军的成立
        2.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向中国国民党求援
        3. "乌拉特根据地计划"的落空
        二、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阿拉善根据地计划"
        (一) 阿拉善旗的"旗域独立意识"
        (二) 墨尔色与阿拉善旗衙门的较量
第四章 中央委员会分裂后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与内蒙古政治
    第一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内部矛盾及其分裂
        一、乌兰巴托特别大会的背景
        二、乌兰巴托特别大会的召开
        三、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宁夏中央委员会的结局
        (一) 宁夏中央委员会与中国国民党
        (二) 宁夏中央委员会在鄂尔多斯
    第二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新中央委员会与内蒙古政治
        一、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新中央委员会的活动
        二、1928年内蒙古各地武装事件
        (一) "蒙古红党运动":呼伦贝尔暴动
        1. 呼伦贝尔暴动的开始
        2. 呼伦贝尔暴动的经过
        3. 呼伦贝尔暴动的结局
        (二) "越境撤退":乌拉特前旗暴动
        (三) "革命约孙"与"蒙古约孙":阿拉善旗"小三爷"事件
        三、内蒙古革命青年团的成立
    第三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内部矛盾的加剧
        一、呼伦贝尔暴动的余波
        二、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新一轮宣传
        三、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新中央委员会与乌审旗党部
        四、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新中央委员会反福明泰事件
        五、福明泰的反击及其"内蒙古工作计划"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胜利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归宿
    第一节 日本占领时期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去向
        一、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自行解散
        (一) 在东蒙古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员与共产国际"指示"
        (二) 潜入伪满政府的原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员
        二、原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重要人物活动
        (一) 墨尔色的结局
        1. 1928-1931年墨尔色的思想主张与社会活动
        2. 墨尔色的"呼伦贝尔自治计划"与苏联的"惩罚"
        (二) 白云梯与中国国民党
        (三) 原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其他重要人物活动
    第二节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宣布恢复
        一、国际政治环境与内蒙古问题
        (一) 《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二)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二、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古本部的成立
        三、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古本部的初期活动
        (一)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古本部的组织、宣传与联络工作
        (二)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的成立
        (三)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古本部向蒙古国请愿
        1. 东蒙古人民代表团的乌兰巴托之行
        2. 蒙古国的立场
        四、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成立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归宿
        一、东蒙古与中国国民党
        (一) 中国国民党战后对内蒙古政策
        (二) 东蒙古代表团与中国国民党
        二、东蒙古与中国共产党
        (一) 美苏国共在东北的角逐
        (二) 中国共产党战后对内蒙古政策
        三、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统一
        (一) "四三"会议与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的成立
        (二)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的活动
        (三)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第六届国际盐矿学术讨论会议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瀛海撷英—日本学者研究云南中古史一百年[D]. 黄泓泰. 云南大学, 2017(05)
  • [2]漳盐及其文化研究[D]. 徐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云南古盐井及其环境空间特征研究[D]. 沈灿.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4]抗战时期第九战区经济委员会研究(1940-1942)[D]. 彭俊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清后期大理地区经济史研究[D]. 潘将军. 大理大学, 2019(01)
  • [6]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水溶开采的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 梁卫国. 太原理工大学, 2004(04)
  • [7]近代应城膏盐矿业研究(1853-1949)[D]. 马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6)
  • [8]第六届国际盐矿学术讨论会议情况总结汇报[J]. 霍承禹. 青海地质, 1983(03)
  • [9]基于盘活城市存量空间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龙泉驿自行车配件厂为例[D]. 杨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自治与革命: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历史研究(1917—1947)[D]. 朝鲁孟. 内蒙古大学, 2017(08)

标签:;  ;  

第六届国际盐矿研讨会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