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屈颖[1](2001)在《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参阅国内文献资料 ,综述了近 10年来国内对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的分离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且随着中药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会有更多的分析测定方法用于控制药品质量。
杨舒[2](2007)在《鼻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生物效应鉴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中药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标准实现的,因此,揭示其确切疗效的质量内涵是现代中药研究的战略性问题。为了探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实现质量标准能够标识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三个关键性指标,我们选用临床验方鼻康喷雾剂为研究载体,在确定其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相关的生物效应的基础上,探讨其药效组分及其品质评价的生物效应鉴定方法。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大部分,即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生物效应的确定、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药效组分分析、鼻康喷雾剂治疗AR生物效应鉴定指标的确定。2.1鼻康喷雾剂治疗AR生物效应的确定采用现代药理学抗炎、抗过敏等实验方法确定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生物效应,以探讨该生物效应所对应的药效组分,从而确定有效性鉴定指标。生物效应的实验内容包括:鼻康喷雾剂对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的影响;对大鼠蛋清足跖肿胀的影响;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2.2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药效组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Agilent1100 HPLC,Hypersil ODS色谱柱(25μm,4.6mm×250mm),乙腈-0.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0.1%磷酸、0.3%三乙胺)(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in,室温。以此色谱条件,测定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药效组分的含量。2.3鼻康喷雾剂治疗AR生物效应鉴定指标的确定以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鼻腔攻击诱导建立AR的动物模型,通过行为学评分、病理学观察以及鼻黏膜中组胺的含量指示模型的可用性。采用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药效组分标准物质以及三批鼻康喷雾剂进行治疗,用ELISA法测定AR动物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 (IL-4)、干扰素-γ(IFN-γ)两个指标。3研究结果3.1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生物效应的确定3.1.1鼻康喷雾剂对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的影响鼻康喷雾剂阴性对照组小鼠耳廓肿胀度12.05±1.52 mg,鼻康喷雾剂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分别为3.42±3.32 mg、5.95±2.04 mg、10.30±1.75 mg,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实验结果表明,鼻康喷雾剂能够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度,说明其具有抗炎的作用。3.1.2鼻康喷雾剂对大鼠蛋清足跖肿胀的影响鼻康喷雾剂大、中、小剂量组在致炎后2h时大鼠右后足跖肿胀度明显减小,46h时作用最为明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实验结果表明,鼻康喷雾剂能够减轻蛋清所致的大鼠右后足跖肿胀度,说明其具有抗炎的作用。3.1.3鼻康喷雾剂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阴性对照组大鼠肉芽肿重量为224.99±83.09 mg/100g体重,鼻康喷雾剂大、中、小剂量组大鼠肉芽肿重量分别为144.61±25.82 mg/100g体重、163.78±21.49 mg/100g体重、210.42±69.60 mg/100g体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P <0.05)。实验结果表明,鼻康喷雾剂能够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说明其具有抗炎的作用。3.1.4鼻康喷雾剂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阴性对照组光密度(OD值)分别为0.32±0.13和0.26±0.06,鼻康喷雾剂大、中剂量组OD值分别为0.19±0.11和0.15±0.09、0.25±0.12和0.19±0.0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实验结果表明,鼻康喷雾剂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说明其具有抗过敏作用。3.1.5鼻康喷雾剂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鼻康喷雾剂能提高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ed Blood Cell-C3b Receptor Rosette, RBC-C3bRR) ,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0.01) ;能降低(Red Blood Cell-Immune Complex Rosette, RBC-ICR) ,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0.01)。实验结果表明,鼻康喷雾剂能够提高小鼠红细胞C3b受体(Red Blood Cell-C3b Receptor, RBC-C3bR)的数量和活性,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的数量,从而可有效地提高小鼠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说明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3.2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药效组分分析鼻康喷雾剂中药效组分A和B分别为9.8404mg/mL和8.7506mg/mL。3.3鼻康喷雾剂治疗AR生物效应鉴定指标的确定3.3.1 AR生物效应纯指标实验模型研究通过行为学的考察、病理形态的观察以及鼻黏膜组织组胺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与正常组以及治疗组有明显的差异,确定该方法能够成功的制作AR的模型。3.3.2鼻康喷雾剂及其药效组分对AR动物模型的影响药效组分治疗组可以将模型动物血清中IL-4含量从100.40±15.27 pg/mL降低至78.88±14.01 pg/mL,三批鼻康喷雾剂可以分别将含量降低至82.27±15.63 pg/mL、81.07±10.61 pg/mL、79.75±12.77 pg/mL,并且药效组分治疗组与三批鼻康喷雾剂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P <0.05或P <0.01)。药效组分治疗组可以将模型动物血清中INF-γ含量从56.24±13.58 pg/mL提高至80.26±19.06 pg/mL,三批鼻康喷雾剂可以分别将含量提高至77.71±9.67 pg/mL、75.91±18.62 pg/mL、73.36±15.91 pg/mL,并且药效组分治疗组与三批鼻康喷雾剂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P <0.05或P <0.01)。4结论4.1鼻康喷雾剂具有抗炎、抗过敏以及免疫调节作用,表明鼻康喷雾剂具有治疗AR的生物效应。4.2通过对模型动物血清中IL-4、INF-γ两个生物效应指标测定,证明即确定的鼻康喷雾剂药效组分与原处方药具有等效性。4.3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品质评价方法与指标4.3.1生物效应鉴定法采用纯指标鉴定法。鉴定指标为:OVA鼻腔诱导的AR模型Balb/c小鼠组细胞因子IL-4和INF-γ的含量,IL-4含量变化区间为100.40±15.27 pg/mL~78.88±14.01 pg/mL;INF-γ含量变化区间为56.24±13.58 pg/mL~80.26±19.06 pg/mL。4.3.2药效组分鉴定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鉴定指标:药效组分A-B,A-B = 1:0.9。5创新点首次确定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药效组分为A-B = 1:0.9;首次探索利用鼻康喷雾剂治疗AR的药效组分和生物效应的单纯指标法评价鼻康喷雾剂的品质。
王玲,高晓黎[3](2006)在《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刘照振,李文东,王俊秋[4](2015)在《氯卡麻滴鼻剂中氯霉素、盐酸麻黄碱和硫酸卡那霉素的含量测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氯卡麻滴鼻剂中主药成分氯霉素、盐酸麻黄碱和硫酸卡那霉素的含量测定法,以便更好的控制其质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氯霉素和盐酸麻黄碱,L-column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量为10μl;紫外分光光度法,测硫酸卡那霉素含量,测定波长530nm。结果氯霉素其检测质量浓度在25μg/ml~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6%,RSD=1.2%(n=9);盐酸麻黄碱其检测质量浓度在100μg/ml~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0.49%(n=9);硫酸卡那霉素其检测质量浓度在0.1mg/ml~0.3mg/ml范围内与紫外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0.97%(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氯卡麻滴鼻剂中各主成分含量测定。
李延峰,王蕾,赵雪梅[5](1999)在《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近10余a来国内采用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电位法等测定麻黄碱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林月英[6](2004)在《麻黄及含麻黄碱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近年来麻黄及含麻黄碱制剂在定量分析方面的新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最近几年来相关文献资料 ,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 :近年来测定麻黄及含麻黄碱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新报道的有 :中和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结论 :麻黄及含麻黄碱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方法最多。分光光度法具有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的特点 ,但易受杂质及复合制剂中的其他组分的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性能好、不受麻黄碱挥发性限制、准确可靠等特点
黄竞,刘洋,张妍,翟所迪[7](2015)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和醋酸可的松含量》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可麻滴鼻剂主要成分盐酸麻黄碱和醋酸可的松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为分析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三乙胺5 m L,磷酸4 m L,加水至1 000 m L,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 H值至3.0±0.1)-乙腈(90:10)和甲醇-水(65:35)做为流动相,分别对盐酸麻黄碱和醋酸可的松进行含量测定,检测波长分别为210 nm和240nm,流速:1 m L·min-1。结果盐酸麻黄碱和醋酸可的松与其他组分分离良好。盐酸麻黄碱在10.0100.0μg·m 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醋酸可的松在5.050.0μg·m 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盐酸麻黄碱和醋酸可的松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7%100.4%(n=3)和100.3%100.9%(n=3)。结论本测定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可麻滴鼻剂的质量控制。
徐敏,黄德华[8](1998)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旋光法分别测定呋麻滴鼻剂中两组分的含量》文中指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麻滴鼻剂中呋喃西林的含量,用旋光法测定呋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回收率试验与中和法比较,结果无显着性差异。用本法测定呋麻滴鼻剂的含量,方法简便,可靠,准确性高。
张梁,石贵阳[9](2002)在《麻黄碱的测定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不同组成中麻黄碱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王美英,刘静[10](2008)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苯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苯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OD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1∶1)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盐酸麻黄碱的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55.0μg·mL-1,回归方程y=9.713×102x+6.987×102(r=0.9999,n=5)。回收率为99.4%,RSD=0.40%。分析方法精密度RSD为1.02%(n=5)。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5 酸性染料比色法 |
6 导数光谱法 |
7 双波长法 |
8 系数倍率导数光谱法 |
9 旋光法 |
10 电极法 |
(2)鼻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生物效应鉴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鉴定方法学研究进展 |
第二章 麻黄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三章 山豆根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四章 鼻部用药制剂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五章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第二篇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鼻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生物效应的确定 |
第一节 鼻康喷雾剂对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的影响 |
第二节 鼻康喷雾剂对大鼠蛋清足跖肿胀的影响 |
第三节 鼻康喷雾剂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
第四节 鼻康喷雾剂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
第五节 鼻康喷雾剂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六节 小结 |
第二章 鼻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组分分析 |
第一节 鼻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组分分析 |
第二节 小结 |
第三章 鼻康喷雾剂治疗AR 生物效应鉴定指标的确定 |
第一节 变应性鼻炎生物效应纯指标模型研究 |
第二节 IL-4 的含量测定 |
第三节 INF-γ的含量测定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篇 总结与讨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3)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薄层扫描法 (TLCS) |
2 气相色谱法 (GC) |
3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4.1 标准曲线法 |
4.2 双波长测定法 |
4.3 导数光谱法 |
5 其他方法 |
(6)麻黄及含麻黄碱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和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 |
2 分光光度法 |
2.1 与铜离子络合 |
2.2 氧化法 |
2.3 双波长法 |
2.4 导数光谱法 |
3 薄层色谱法 |
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4.1 样品经处理的HPLC法 |
4.2 样品未经处理直接测定的HPLC法 |
5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PCE) |
(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和醋酸可的松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试药 |
2方法与结果 |
2.1盐酸麻黄碱 |
2.2醋酸可的松 |
3讨论 |
3.1提取方法的选择 |
3.2检测方法及流动相的选择 |
(9)麻黄碱的测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
2 薄层扫描法 (TLCS) |
3 毛细管电泳法 |
4 气相色谱法 (GC) |
5 滴定法 |
6 电位法 |
7 酸性染料比色法 |
8 导数光谱法 |
9 比色法 |
10 旋光法 |
11 系数倍率导数光谱法 |
12 其它测定方法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苯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 论 |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屈颖. 天津药学, 2001(06)
- [2]鼻康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生物效应鉴定方法研究[D]. 杨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S2)
- [3]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 王玲,高晓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10)
- [4]氯卡麻滴鼻剂中氯霉素、盐酸麻黄碱和硫酸卡那霉素的含量测定[J]. 刘照振,李文东,王俊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04)
- [5]麻黄及其复方制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进展[J]. 李延峰,王蕾,赵雪梅. 时珍国医国药, 1999(04)
- [6]麻黄及含麻黄碱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J]. 林月英. 天津药学, 2004(01)
- [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和醋酸可的松含量[J]. 黄竞,刘洋,张妍,翟所迪. 中南药学, 2015(02)
- [8]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旋光法分别测定呋麻滴鼻剂中两组分的含量[J]. 徐敏,黄德华. 药学实践杂志, 1998(03)
- [9]麻黄碱的测定方法[J]. 张梁,石贵阳. 海峡药学, 2002(06)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苯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J]. 王美英,刘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