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是怎样搞好天花粉的科研和生产的(论文文献综述)
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1](1974)在《我们是怎样搞好天花粉的科研和生产的》文中研究说明 我厂生产的引产药天花粉,是从祖国伟大的医药学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草药。大量的临床证明:这种药物用于计划生育中效果比较突出,引产成功率在96%以上,而且使用方便,副反应较少,一个病员只要注射一针,在床上躺几天,便可达到引产的目的了。这同国外普遍采用的水囊引产,剖腹取胎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水囊引产价格昂贵,又极易感染,剖腹取胎则给病员带来很大痛苦,有的要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上海一家医院曾经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用天花粉引产后细胞组织完好如旧,不受损伤。因此,这一药物越来越受到广大
田丽娟[2](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姜树艺[3](1976)在《中西药结合的途径及其研究概况》文中指出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经过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亿万工农兵和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
徐文芬,黄敏,张天伦,胡剑波,何顺志[4](2004)在《贵阳市中药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介绍贵阳市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方法 资源调查 ,分类学研究。结果 贵阳市中药资源丰富。结论 贵阳市有中药资源 1993种
邓群刚[5](2010)在《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 ——以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推行互助组至20世纪80年代初人民公社体制终结的特殊历史时期——集体化时代,是中国山区变动最为剧烈和深刻的时期。在此期间,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山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一直是夺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孜孜追求的目标。以国家话语为中心的一系列山区建设工程,前后相继,一路走来,促使中国山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加强对集体化时代山区建设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当前学界方兴未l艾的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添砖加瓦,而且能够为当前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邢台县西部山区为中心,以山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利用新近发现的《乔钦起工作笔记》,结合基层档案材料和田野调查所得的口述资料,着重考察集体化时代邢台县西部山区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山区、建设山区的总体历程,探讨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活动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影响山区的命运的,进而对集体化时代山区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当前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反思。邢台县西部山区人多地少,长期存在一个粮食问题。由于耕地不足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传统社会时期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集体化时代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建设,一方面向山要地、大修梯田,向河要粮、大造滩地,使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另一方面采取大力兴修农田水利、修整土地、增施肥料、合理密植、推广新的耕作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机械等措施,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两者相结合,为邢西山区粮食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通过规模宏大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促使邢台县西部山区实现了从“糠菜半年粮”到“粮食自给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山区建设方针的转变奠定了基础。邢台县西部山区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多种经营的良好基础,其中尤以经济林特产资源品种居多,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是受开发条件的限制,在传统时期山区资源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集体化时代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建设,还比较重视多种经营的发展。其间虽也曾受到“以粮为纲”等政策的影响,但是“文革”后期,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后,山区建设没有了后顾之忧,山区建设方针实现了从“以粮为纲”到“以林为主”的转变,以林果业为主的多种经营获得了发展空间,邢台县西部山区从此踏上了富裕之路。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由于乱伐滥砍、毁林毁草、开荒种粮、放牧过度等历史原因,传统时期的邢台县西部山区,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区群众深受其害。集体化时代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经历了合作化时期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沟谷治理、大跃进时期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大造林、调整时期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文化大革命时期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经济沟建设等阶段,最终实现了从“光山秃岭”到“山青水秀”的转变,最终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蓄水保土之路,影响全国。靠山吃山,靠山用山,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关键是会吃和会用。集体化时代的邢台县西部山区建设,既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袭击的考验,又遭受过多年“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但出于国家不断的调整政策,广大基层干部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山区群众的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实现了从“糠菜半年粮”到“粮食自给有余”、从“以粮为纲”到“以林为主”、从“光山秃岭”到“山青水秀”三大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邢西山区传统时期“穷山恶水”的面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影响全国的“太行山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集体化时代邢台县西部山区三大历史性转变的实现,与集体化时代实行的集体化体制、基层干部的素质、乡村政治结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具有密切的关系。当前的山区建设应该在山区建设的规划、多种经营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干部的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时代精神的发扬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
本刊编辑部[6](1985)在《有机化学家汪猷》文中提出 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一级研究员汪猷教授原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前不久,他退居二线,担任有机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同时继续担任中科院化学部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科评议组成员,《化学学报》主编等职。他是我国科技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之一,在其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中,为我国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在人工合成胰岛素、核酸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使他名列当今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之列。
王法亮[7](2008)在《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资源条件。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对外出口快速增长,在全国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中草药已成为适宜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们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中草药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逐年提高,但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受其自身组织结构的影响,其市场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该产业的发展,致使其市场绩效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够强。因此,需要从产业组织角度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依据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引用产业组织理论经典SCP分析法对中草药产业进行分析,运用历史分析与现状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框架与内容是:第一,对山东省中草药的生产、营销、中药生产及产品的营销等环节的组织结构、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绩效分别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二,中草药GAP生产是实现中草药质量提高的基本生产方式,为此专门安排一章,对其现行生产经营制度的弊端、制度创新及制度修正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各环节的合作社组织和产业的纵向合作组织进行专门分析。通过对中草药产业不同层次和环节存在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分别提出了促进中草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如下:1.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的整体规模较大,但单一生产主体的经营规模狭小,生产分散,缺乏规模经济性。中草药产业的现行市场结构对生产者几乎没有进入与退出壁垒,众多生产者在缺乏统一技术操作的状态下生产的中草药产品,存在较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但对这种差异性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判别,而其外在质量则又几乎是相同的,因此竞争强度较高。由于生产者信息不完全,生产安排盲目,收益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在现行家庭生产的自主性、传统性和缺乏监督的状态下,农户为了获取好的效益,具有追求单位面积产量而忽视内在质量的倾向,与中草药所追求的道地性和质量稳定相悖。在现有土地经营政策框架下,应加强合作,以提高药农的组织化程度;强化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逐步实施中草药的规范化生产,促进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健康发展。2.中草药产品的质量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实施中药材GAP生产的目标即是生产“优质、稳定、可控”的中草药产品,为中药生产提供优质原料。中药材GAP生产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雄厚的技术支撑,进入和退出壁垒都非常高。实施中药材GAP生产的市场主体是中药企业,在现行“中药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制度下,农户是中草药生产的具体实施者,即微观生产主体,在技术指导、合约约束和监督下,企业可在短期内获得优质中草药产品,但从长期看则难以保障其产量质量;而实施企业农场集中经营可以保障中草药产品质量,但劳动效率相对较低。从而出现了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农户家庭生产劳动效率高但质量难以保障与企业农场能保障质量但劳动效率下降的制度冲突。本文研究认为,生产优质中草药应采用企业农场的经营制度,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制度修正,使其既能保障中药材产品质量,又能提高劳动效率。3.实施有效的营销是实现中草药生产效益的保障。目前,山东省从事中草药营销的人员数量众多,但其规模普遍较小,组织较为松散,难以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山东省中草药的采收后处理普遍不够规范,等级比较混乱,多以通货形式销售,大多数乡村购销环节和中间购销环节没有严格按照中药材GSP规范的要求组织营销,易发生混杂、霉变等质量问题。乡村中草药购销合作组织没有建立,动态营销联盟的作用发挥有限;营销市场主体过多,难以实现有效竞争;缺乏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东省中草药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着力构建标准化的中草药营销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按照中药材GSP规范营销者行为,建立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追溯信息体系,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营销信用拓展市场,保障中草药生产者和营销者的效益。4.中草药只有将其加工成为中成药或中药饮片后才能被中医技术人员用于治病救人,被病患者消费。中药加工属于高投入、高技术、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山东省的中药加工企业相对较多,主要申请生产传统配方中药;多数厂商没有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未达到最小经济规模,中成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应有的产业特性尚未充分体现。能够进行新药研发的只有少数几家优势规模厂商,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鼓励优势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中药工业进入壁垒,促进产业适度集中;采取合作营销策略,降低市场竞争强度,降低中药产品的营销费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5.竞争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合作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中草药生产者个体弱小的现实,依据合作社理论,研究认为应当加强中草药生产者合作,以进一步提高投入物购置和产品出售的谈判能力,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益。山东省中草药生产者规模狭小,“合作剩余”少,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合作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小,难以开展有效服务,致使中草药横向合作发展缓慢。应当发挥小合作的传统优势和能人效应,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推进合作。中草药生产和营销者组织化程度低,合作效益不明显,受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影响,中草药行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组织不稳定。对此,应努力增强各环节的组织程度,加强各市场主体的规模扩张和信用建设,奠定合作基础,实现行业内的合作共赢。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8](1978)在《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在周总理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指示下,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子一九七二年决定成立中心实验室,要求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中药进行实验研究,为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的新医学新药学作
李鸣生[9](1998)在《中国863》文中研究表明即使一场世界大战把人类的全部物质财富都摧毁了。但只要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技术还存在于人脑之中。那么人类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就能把现代化世界重新建设起来。但是,倘若连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也摧毁无遗,那么,人类重建现代化世界。就要再走一遍人类万年乃至几万年所走过的历史。——英国科学家 K·波普尔
赵斌[10](2006)在《绿色经济理论与云南中华生物谷创建》文中指出立足于对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论文对绿色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领进行了阐释。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绿色经济理论在内容上互有重合、彼此交织、相互包容,其共性都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但又各有侧重。绿色经济理论中的“绿色”,是经济学中的象征性语言,用以象征生命、象征生机、象征创造、象征希望。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保护自然,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论文认为,绿色经济理论有追求人文经济学的“真、善、美”的社会目标,也有生态经济学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的科学理念。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一样,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的正确途径。 在绿色经济理论的推波助澜下,以生命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为先导的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一大批生命科学技术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纷纷生长起来,包括美国的犹它州“生物技术谷”、日本的筑波生物产业区、德国的慕尼黑生物产业区、英国的剑桥生物产业区、法国的南法兰西岛“基因谷”,等等。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奋起直追,印度、古巴等国生命科学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立足于高新生命技术的特定经济区域正成为践行绿色革命的空间载体和有效途径。 当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过去长时期片面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引致我国工业化进程面临着种种“瓶颈”,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不可持续状况正困扰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国在提
二、我们是怎样搞好天花粉的科研和生产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是怎样搞好天花粉的科研和生产的(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源起 |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著作 |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5 论文的创新点 |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
1.1 药物学的发展 |
1.2 方剂学的成就 |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2.5 药学(西药)教育 |
2.6 药学(西药)研究 |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
3.2 医药教育 |
3.3 医药工业 |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
1.2 药品监督管理 |
1.3 制药工业 |
1.4 医药商业 |
1.5 药学教育 |
1.6 医药科技工作 |
1.7 医院药学 |
1.8 药学社会团体 |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
2.2 中药研究 |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
2.4 药物学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表1 |
(5)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 ——以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资料介绍 |
五、概念说明 |
六、论文框架 |
第一章 传统时期的邢西山区状况 |
第一节 邢西山区的社会生态 |
第二节 邢西山区的资源开发 |
第三节 生态环境 |
小结 |
第二章 战争状态下的邢西山区建设 |
第一节 组织起来,生产度荒 |
第二节 战争状态下的山区农业 |
第三节 以副补农:战争状态下的山区副业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小结 |
第三章:山区建设的起步:合作化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
第一节 山区建设方针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必须解决粮食问题:农业 |
第三节 植树造林,绿化山区 |
第四节 多种经营 |
第五节 从沟谷治理到综合治理:合作化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
小结 |
第四章 "建设繁荣幸福的新山区":"大跃进"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山区建设方针的演变 |
第二节 人民公社在山区:邢西山区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
第三节 山区农业大跃进 |
第四节 多种经营与社队企业 |
第五节 大造林:大跃进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
第六节 山区农村电气化的初步尝试 |
小结 |
第五章 "一手抓山,一手抓川":调整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
第一节 "一手抓山,一手抓川":山区建设方针的形成 |
第二节 一手抓川:修滩地 |
第三节 下楼出院:山区的半机械化工具改革 |
第四节 一手抓山: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
小结 |
第六章 战天斗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
第一节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山区建设方针的确定 |
第二节 向山要地:综合治理英谈沟 |
第三节 向河要地:决战南河滩 |
第四节 建设高标准大寨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第五节 一种、二养、三加工、四采掘:多种经营 |
小结 |
第七章 太行山道路的先行者: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邢西山区建设 |
第一节 从"以粮为纲"到"以林为主":改革开放新时期山区建设方针的转变 |
第二节 科技初进太行山 |
第三节 "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
第四节 办企业,跨小康 |
第五节 新世纪,再创业 |
第六节 集体化道路的坚守者 |
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第一节 集体化时代邢西山区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二节 集体化时代邢西山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集体化时代的邢西山区建设所留下的历史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中草药的概念和中草药产业的界定 |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体系 |
1.5 本文的结构体系 |
1.6 本文的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2.1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
2.2 山东省中药材资源 |
2.3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 国内外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情况 |
2.5 小结 |
3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组织:结构—行为—绩效 |
3.1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的组织结构 |
3.2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生产方式的选择 |
3.3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品种选择 |
3.4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肥料与农药的施用 |
3.5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者行为:技术创新 |
3.6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绩效:中草药生产的比较优势 |
3.7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绩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
3.8 促进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的产业组织对策 |
4 山东省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
4.1 中药材GAP的涵义与要求 |
4.2 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情况与壁垒分析 |
4.3 中药企业实施GAP生产的行为选择 |
4.4 中药材GAP基地和规范化基地建设的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 |
4.5 中药材GAP生产的经营制度分析 |
5 山东省中草药的销售组织 |
5.1 中草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
5.2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组织结构与制度 |
5.3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一:采收后处理行为 |
5.4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二:定价 |
5.5 山东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三:中草药营销渠道 |
5.6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的品牌培育 |
5.7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绩效 |
5.8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的组织对策:建立标准化营销体系 |
6 山东省中药工业生产与营销组织分析 |
6.1 山东省中药工业生产历程 |
6.2 中药工业的行业特点 |
6.3 山东省中药工业的组织结构 |
6.4 山东省中药制药企业的行为分析 |
6.5 山东省的中成药营销分析 |
6.6 中草药产业各环节的价值分配 |
6.7 山东省中药制药业的产业竞争力 |
6.8 山东省中药制药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
6.9 山东省中药工业的组织对策 |
7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 |
7.1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社 |
7.2 山东省中草药合作社概述 |
7.3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社的组建与运行 |
7.4 中草药纵向合作组织 |
7.5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7.6 促进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对策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就 |
(10)绿色经济理论与云南中华生物谷创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论文结构 |
三、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范畴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中华生物谷的技术范畴 |
二、中华生物谷的产业范畴 |
三、中华生物谷的区域范畴 |
第二节 中华生物谷的理论基础 |
一、新经济与循环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刍议 |
二、绿色经济的理论由来与内涵 |
第三节 全球发展生物产业的趋势述评 |
一、概述 |
二、欧盟国家积极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 |
第一章 小结 |
第二章 云南建设中华生物谷的现实条件 |
第一节 中华生物谷建设的现实基础 |
一、云南省在中国的生物自然资源中独占鳌头 |
二、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 |
三、云南省有着全国较好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 |
四、云南省还有着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
第二节 中华生物谷与云南省的绿色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 |
一、中华生物谷带动着云南省的农业发展 |
二、中华生物谷促进云南的制造业的发展 |
三、中华生物谷促进着第三产业的发展 |
四、中华生物谷促进其它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
第二章 小结 |
第三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要素集聚和空间结构 |
第一节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空间要素集聚 |
一、中华生物谷是人才密集的区域 |
二、中华生物谷是技术密集的区域 |
三、中华生物谷是资金密集的区域 |
四、信息要素的充分聚集 |
五、交通运输——发展“软肋”的改善 |
第二节 中华生物谷的空间结构 |
一、生物学家纵论中华生物谷的空间结构 |
二、云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绘制的中华生物谷蓝图 |
三、笔者设想的中华生物谷的空间结构 |
第三章 小结 |
第四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产业设置 |
第一节 生命科学园 |
一、生命科学园要抢占先机 |
二、生命科学园要重点研究和开发生物信息产业 |
三、生命科学园要大力研究和开发蛋白质工程产业 |
四、积极开拓细胞工程的研究和开发 |
第二节 生物医药产业园 |
一、云南“白药”等医学曾风靡亚洲 |
二、大力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
三、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 |
第三节 生物化工产业园 |
一、优先发展生物信息产业 |
二、重点发挥云南特有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物精细化工产业 |
三、积极拓展生物酶工程 |
四、继续发展生物化工中其它的高附加值产业 |
第四节 生物能源产业园——“绿金”代替“黑金” |
第五节 中华生物谷的其它产业设置 |
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
二、保健食品园的研究与开发 |
三、生物环保技术产业园 |
四、花卉产业园 |
五、新世纪安全型与保健型烟草产业园 |
六、生物发酵工程产业园的建设 |
第四章 小结 |
第五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微观基础 |
第一节 企业的人力资源 |
第二节 企业的资本投资 |
第三节 资本运营 |
一、资本筹集的运营 |
二、投资决策和资本投入 |
三、资本运动与增值 |
第四节 技术创新 |
一、生物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
二、技术含量因素 |
第五节 管理创新 |
第五章 小结 |
第六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的运行机制 |
第一节 行业管理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 |
一、行业管理制度创新 |
二、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
第二节 的功能要素——运行机制 |
一、中华生物谷的管理、协调机制 |
二、中华生物谷投资公司 |
三、中华生物谷科学技术创新机制 |
四、中华生物谷的投融资机制 |
五、中华生物谷的绿色营销机制 |
六、服务体系建设 |
第六章 小结 |
第七章 云南中华生物谷与对外开放 |
第一节 中华生物谷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中华生物谷对国内的开放 |
第三节 中华生物谷对国际的开放 |
一、中华生物谷向国际开放的环境与发展战略 |
二、中华生物谷走向整个亚洲 |
三、中华生物谷面向欧、美开放 |
第七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我们是怎样搞好天花粉的科研和生产的(论文参考文献)
- [1]我们是怎样搞好天花粉的科研和生产的[J]. 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 中草药通讯, 1974(06)
- [2]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3]中西药结合的途径及其研究概况[J]. 姜树艺. 医药学报, 1976(01)
- [4]贵阳市中药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J]. 徐文芬,黄敏,张天伦,胡剑波,何顺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06)
- [5]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 ——以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为中心[D]. 邓群刚. 南开大学, 2010(10)
- [6]有机化学家汪猷[J]. 本刊编辑部. 世界科学, 1985(07)
- [7]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D]. 王法亮.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8]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J].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新医药通讯, 1978(01)
- [9]中国863[J]. 李鸣生. 北京文学, 1998(04)
- [10]绿色经济理论与云南中华生物谷创建[D]. 赵斌. 四川大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