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Networks:高品质网络设备制造商

SMC Networks:高品质网络设备制造商

一、SMC网络:高品质的网络设备制造商(论文文献综述)

葛良[1](2021)在《HIAF同步定时系统原型设计及验证》文中提出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是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学科用途广泛的下一代重离子科学研究装置,该装置采用加速器级联的方式实现束流的高功率、高流强,级联方式的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高精度的时序控制,高精度的同步定时是实现设备精确操控的关键,决定了硬件设备运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HIAF装置分布在1km范围内,时序调度设备约600台,同步准确度需好于2ns;同时为了满足BEIF装置建设的需要,设计系统需具有更大范围的设备覆盖能力和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提升空间,这为时序控制的实现提出了挑战。同步定时系统是实现HIAF时序调度的系统级方案,本文基于标准时间同步协议,设计方案增强了HIAF的拓展性;好于2ns的同步准确度和亚纳秒的同步精度提高了HIAF的注入、俘获、加速和引出效率,同时优化了装置并行供束的模式。系统级层面,本文设计的绝对时间同步定时方案,对国内同类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对时序调度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White Rabbit协议,设计HIAF的同步方案,实现大跨度、多节点、实时校准的同步系统,解决通用定时系统存在的长距离传输同步精度降低、多节点改变网络结构和单工通信不能实时校准的难题。系统可靠性方面,本文率先将网络设计技术应用到同步定时系统的设计中,通过分析网络拓扑结构的可靠性,研究网络拓扑结构对同步和数据传输的影响机制,获得基本的网络冗余方案;分析同步定时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重点研究不同冗余参数下数据的可靠传输,给出适用于HIAF同步定时系统的数据冗余方案和参数,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不同数据占用的网络带宽,研究设备控制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给出了数据传输优先级及划分VLAN的方案;调研主流的网络监控解决方案,选用Zabbix和Grafana的方案实现整个系统的实时监控,提升了全系统的可靠运行。本文在国内首次将同步信息、设备控制信息、节点配置信息和节点报警信息在一条链路上进行融合传输,基于模块化设计,分离同步信息和其他信息,优化了需要通过数据网络对接入节点配置及状态监控的方案;基于高精度延时电路和时间数字转换器技术,研究了一种构建延迟链实现亚纳秒延时输出和时间标记的算法,将定时调节步长和时间标记精度提升到四百皮秒左右。在接口方面,对不同设备的接口进行统一化抽象建模,优化同步定时系统硬件接口的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不同设备接入系统难的问题。本文以项目需求为导向,设计系统级的解决方案,实现数据主节点、时钟主节点、同步网络和终端节点的软硬件模块。以同步定时系统设计原型为依托,搭建系统级的测试平台,实现全系统的测试,得到同步准确度好于1ns、同步精度好于60ps、对外参考触发输出偏差小于300ps,满足HIAF同步定时系统需求和具有一定性能提升空间的结论。

宋罗娜[2](2021)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业务持续下降和产业上下游界限日渐模糊,电信运营商在产业价值链的优势地位,面临被管道化和低价值化的威胁。互联网OTT业务冲击、用户新增规模有限以及新兴市场进入壁垒高等现状,迫使电信运营商重新思考在产业生态系统中生存与发展策略。同时能源消耗与气候问题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对电信运营商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进一步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网络连接能力、平台与应用服务能力,推动自身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和服务能力优化是电信运营商在产业生态中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互联网时代下电信运营商如何进行创新和能力提升,以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信息技术服务需求,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现实问题,正处于探索之中。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电信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基于产业协同和绿色创新文献研究,明确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及电信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之间共生关系,结合电信企业及其服务产品特征,构建了一种电信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双层博弈模型,包括生态位重叠竞争角度的演化博弈模型,生态位互补合作角度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为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基础服务和平台应用创新业务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2)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研究面向电信运营商未来网络架构与服务需求,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和谐、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社会为目标,从系统、技术、设备和能源等层面分析未来信息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出了一种电信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体系,包括具有多方位可持续特征的未来网络框架,网络性能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为电信运营商网络基础服务绿色发展提供参考。(3)运营商垂直生态技术赋能研究分析了物联网与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产业供应链中的应用情况,识别技术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并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仿真,扩展了现有指标体系,提出了电信运营商垂直生态下的创新业务模式,构建了以电信运营商、传统企业和政府为代表的三方博弈模型,就区块链等技术在供应链中的采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各方互动策略。为电信运营商在平台服务等创新业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4)运营商垂直生态解决方案研究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在供应链溯源管理方面的项目,针对电信运营商在农业场景下的业务发展现状,设计了一种电信运营商在垂直生态中的创新业务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结合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一种区块链的双链结构,包括记录交易数据的主链和记录物联网数据的子链,并在不同模拟场景中验证结构性能,为电信运营商提升创新业务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刘宁[3](2020)在《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策略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ZGYD是基于GSM、TD-SCDMA、TDD-LTE、FDD-LTE及5G网络制式的国有移动通信运营商,从1G到4G时代,ZGYD保持快速发展,占据移动通信行业主导地位。但随着电信运营改革和提速降费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外部竞争加剧,运营商的收入增长放缓,特别是ZGYD在5G时代到来后面临的增收压力更明显,凸显出ZGYD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为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思考ZGYD当前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原因及解决方向。在借鉴国内外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竞争优势、运营战略、共享经济以及创新理论等理论分析,总结出5G时代竞争在本质上的变化、组织理论的新特点,以及ZGYD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三方面系统组合的运营管理新思路。围绕5G时代特点和组织发展特点的运营管理新思路贯穿全文,通过文献调查、规范研究和比较分析,对ZGYD从1G到5G各发展阶段的运营管理情况作了系统总结,归纳出ZGYD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逐项分析问题原因。问题一运营战略未能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是因为未充分认识三网互联、业务融合、产业融合的趋势和实质;未能充分融合价值链并掌握提供业务的核心环节。问题二运营业务未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及用户需求,是因为网络建设模式固化,不适应共同建设网络发展业务的需求;业务服务固化且普遍服务义务重,网络架构缺少灵活服务接口。问题三运营组织未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是因为融合建设5G网络机制未建立;运营商间合作机制范围小,未形成产业合力;商业模式及交易模式未形成以客户为中心。问题四网络结构未具备动态灵活管理能力,是因为网络建设扩容部署困难准确性低;多网并存运营,无法灵活协调服务;网络控制管理集中,不适应业务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ZGYD在5G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即如何建设优质网络?如何改变商业模式?如何营造5G生态圈?以及如何低成本运营?在总结问题分析根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方法,针对性提出了 5G时代ZGYD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三方面系统组合的运营管理新思路。然后详细分析了 ZGYD运营管理新策略组合的具体措施。技术创新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措施包括更强的网络技术、更灵活的网络建设和更灵活的网络运维等策略;业务创新满足社会发展新需求的措施包括选准创新重点业务领域、创新多样化的商业模式等策略;组织创新共享合作新资源的措施包括提升ZGYD组织存在价值、把握组织发展周期性机遇、优化组织结构及发挥个人在组织中的力量等策略。

石蕾[4](2020)在《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电信业传统业务日趋饱和,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收入水平也受到流量快速释放、量收增长不匹配等因素影响。又正值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新时期,这也为运营商扭转当前局势,利用外部机会打造竞争新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运营商应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内竞争者带来的压力,谋求适合自身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竞争战略,以实现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联通W分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其移动通信业务的竞争战略进行了研究。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外部环境分析,确定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通过对公司资源、能力分析以及价值链分析,确定公司发展移动通信业务具有的内部优势与劣势。运用SWOT矩阵分析其战略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司实施三种竞争战略的可行性,随后借助QSPM矩阵,确定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可行的战略为差异化竞争战略。公司通过产品差异化、营销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来实现差异化战略。在战略实施的保障上,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完善运营组织体系、网络优化部署、加强内部控制等措施,保障其竞争战略的实施。本文的研究,对中国联通W分公司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有效的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具有一定意义,也为其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实现同行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参考。

曾文祥[5](2019)在《KT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通信市场在不断扩大。通信企业的不断增加,通信市场的完全竞争态势已开始显现。KT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主要客户是国内电信运营商,自成立以来,KT公司在每次行业变革和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但受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客户采购模式的变化、行业的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KT公司也面临着发展困境,近三年来KT公司销售业绩接单数和回款数逐年下滑,KT公司提出竞争战略需要转型、营销模式也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现有的营销战略已经不能支撑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KT公司的营销战略需要重新定位和升级,本文将系统研究KT公司在新环境背景下探索新市场营销战略的相关内容。本文以KT公司为研究对象,对KT公司所处的外部营销环境以及KT公司的内部营销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外部营销环境方面,本文利用PEST分析方法对KT公司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并对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方法对KT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内部营销环境方面,本文首先对KT公司进行简单介绍,指出公司目前营销战略是集中化战略、其次对KT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包括在财务资源、组织架构资源、研发能力等,并对KT公司营销战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KT公司面临着市场定位不够精准,产品线单一、客户相对集中、价格策略缺乏灵活性、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促销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在本文的第四章节,首先对KT公司进行STP分析,对KT公司的细分市场、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进行阐述,把KT公司定位为通信配套网络连接设备和应用解决方案的优质供应商,KT公司目前最适合的定位就是次高端品牌,定位于国产和进口品牌之间,既有进口品牌的高可靠性和高品质特性,又有国产品牌的价格竞争力,属于性价比最佳的品牌选择。并结合SWOT分析,提出KT公司的营销战略为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最后,本文基于4P营销策略对KT公司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产品策略方面主要提出了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线、优化新品研发与客户需求沟通流程这三个策略;价格策略方面提出了灵活定价、摆脱低价竞争漩涡、降低产品成本这三个策略;促销策略方面提出了展会推广、充分利用公共关系战略、善于运用新媒体宣传这三个策略;渠道策略方面提出了关系营销渠道、高效的营销管理流程、大客户渠道管理这三个策略。

干申启[6](2019)在《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建筑工业化发展至今,发展重点已发生转移扩大,从预制装配化、设计标准化、部品化建造等基础建设性方面扩大至信息化管理、建筑长寿化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由此,工业化住宅建筑的维护更新对于住宅产业化发展已越发凸显其重要意义,其不仅应成为工业化住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会成为建筑业绿色发展理念的较高层面追求。论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住宅建筑维护更新领域发展的一般概况,对西方早期工业化住宅的一些优秀更新案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论文对我国居住区更新改造的“有机更新”理论进行了案例研究,对现阶段我国住宅类建筑包括早期采用工业化手法建造的板式住宅更新改造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国情发展的理念性建议。论文通过对《百年住宅建筑设计与评价标准》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工业化住宅产品可维护更新这一命题,还从推进城市化的客观需求、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生产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通过论证研究,论文提出建立工业化住宅设计、制造、装配、维护更新全生命周期和性能保障的产业链框架理念。这正是本文在我国工业化住宅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方面的前瞻性思维,必将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论文采用分析归纳方法对大量优秀SI住宅案例的可维护更新性质及其技术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归纳性提出现阶段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设计方法。论文根据笔者所在工作室先后建造的三个实际案例,着重研究各自其构件的连接构造技术和集成化装配技术,案例项目分别采用自主研发的分层级表系统、协同设计与协同建造技术、构件法协同设计以及新型工法装备系统,对全部构件进行集成化管理,形成了功能性的构件组大构件单元,实现了可逆的构件连接和集成化装配。通过研究,建立了可逆的构件连接构造技术和针对既有建筑构件易维护更新的关键技术系统,为工业化住宅产品日后维护更新的产业化运作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论文将BIM技术应用于工业化住宅的维护更新领域,将协同设计、计算机编码技术及构件信息跟踪反馈技术统一于BIM信息化模型框架内,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系统。目前以该技术应用系统为依托建立的监督管理平台现已初步投入使用,并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在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技术引领与支撑作用。全文共160,000余字,图表共120余幅

毕国平[7](2013)在《智能布线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网络中不断增长的终端设备和日益复杂的物理层连接,与网络物理层管理和维护相关的挑战和花费正在变得让人吃惊。传统的布线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要求。一种新的智能化布线方案的应用应运而出。本文先是描述了传统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在日益增长的网络规模和用户管理需求面前变得效率低下,提出了对新型智能化布线系统的要求。再结合一个工程布线项目实例,从用户的需求分析出发,分析了传统布线系统在方案实现上的不足,引出了采用智能化布线系统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智能布线实现的三种技术,并分析其实现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了相应技术的解决方案。然后,根据智能布线系统需要实现的目标,提出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划分和设计思路。在智能配线架工作模式上,经过分析、比较了两种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后,结合用户的需求,选择双配线架模式作为系统实施的解决方案。接着研究了智能布线系统是如何在结构化布线的基础上利用专用的跳线和智能配线架,通过链路检测技术等方法来实现对物理层端口的监控。配合管理软件,实现对网络的实时智能管理,端口变更检测、网络安全、资产等一系列的管理目的。文章同时创新提出了链路技术和端口技术相结合的配线架检测模式,和架顶式布线应用到双配线架模式的布线方案,有效的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降低了总体成本。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智能布线系统在实施过程中更好的应用,论证了其在当前和未来布线领域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孟祥龙[8](2012)在《中国社会科学院ASON网络优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信业务IP化的进行,大客户业务对电信承载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针对网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现有ATM网络虽然在传输效率方面体现了强大优势,但面对大客户业务一些更高的需求还是显得力不从心。在为数不多的新技术中,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是目前最合适的技术之一。现代光通信网络的发展从PDH算起,经过SDH/SONET/OTN到现在的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已是第三代。ASON是一种主要面向企事业用户的、最大可覆盖城市及其郊区范围的、可提供丰富业务并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本地公用网络。本项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优化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凭借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年来网络运行状况的了解,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综合性通信解决方案。充分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通信网络的保密性、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通信的先进性、经济性、可拓展性,以满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方面的通信业务需要。通过对社科院网络优化项目的研究,对ASON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进行总结。

唐友国[9](2007)在《基于TMN、面向客户的综合网管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综合网管系统通过一个网管工作站对互连的不同网络实施各种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全网的综合管理,包括全网故障分析、故障定位、全网性能综合分析等功能,能够从总体上提高电信企业的全网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本论文在对TMN规范和“面向客户”理念做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一种基于J2EE和XML技术、引入商业智能技术的综合网管系统的系统架构及设计,并对系统的一个具体应用-短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做了详细设计。TMN是ITU-T制定的电信网络管理标准,是为实现电信网络管理目标的提供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TMN标准对TMN的管理功能、管理业务、信息体系结构、功能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和接口等方面做了规范,是网管系统结构设计的依据。面向客户的理念是网管系统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主要体现在所提供的业务及服务更加符合不同类别客户的需求,更有针对性,更具有个性化以及有更加灵活的可定制化,这种个性化、可定制化均是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展开的。论文通过对J2EE体系结构的分析,明确了建立基于J2EE网管系统的优势。同时,由于J2EE规范提供了对XML的支持,使得系统开发可以很方便的引入XML技术。XML所具有的良好数据存储格式、可扩展性、高度结构化、便于网络传输等特点,大大增强了系统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的功能。而综合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的商业智能技术能满足对海量数据的即席查询、分析及决策支持的要求,J2EE、XML及商业智能技术的结合将为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一个强大的数据共享和处理的平台。在对TMN、面向客户、J2EE、XML和商业智能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J2EE体系结构和XML技术搭建综合网管系统的架构设计及功能设计方案,最后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OOAD)方法对综合网管系统的具体应用--《短消息综合运维网管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

徐巧林[10](2004)在《SMC网络:高品质的网络设备制造商》文中研究说明 经历了一年的市场培育,SMC初步树立的自己的市场形象,其国际品牌的形象也逐渐深入市场。尤其在无线局域网(WLAN)领域,SMC2003年几次新产品的发布都奠定了SMC在中国无线市场的主流品牌地位,成为了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的新锐型网络产品设备生产厂商。

二、SMC网络:高品质的网络设备制造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MC网络:高品质的网络设备制造商(论文提纲范文)

(1)HIAF同步定时系统原型设计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HIAF简介
        1.1.2 论文课题的提出及其创新性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上海光源定时系统
        1.2.2 中微子实验时钟系统
        1.2.3 LHASSO时钟系统
        1.2.4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定时系统
        1.2.5 小结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2章 时间同步方法和协议
    2.1 时钟与时间
        2.1.1 术语
        2.1.2 时钟信号
        2.1.3 时间戳数字表示
    2.2 网络时间协议
    2.3 卫星授时系统
    2.4 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
        2.4.1 IEEE1588 时钟模型
        2.4.2 IEEE1588 同步链路模型
    2.5 White Rabbit协议
        2.5.1 White Rabbit协议原理
        2.5.2 White Rabbit同步链路模型
        2.5.3 White Rabbit链路参数标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HIAF同步定时系统原型设计
    3.1 粒子加速器运行机理
    3.2 HIAF同步定时系统需求分析
    3.3 HIAF同步定时系统整体结构及原型设计
        3.3.1 整体框架
        3.3.2 时钟主结点设计
        3.3.3 数据主结点功能设计
        3.3.4 定时信息设计
        3.3.5 同步定时网络设计
    3.4 数据传输可靠性及流量计算
        3.4.1 控制信息传输可靠性
        3.4.2 同步定时网络数据流量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终端节点原型设计
    4.1 终端节点功能概述
    4.2 终端节点硬件设计
        4.2.1 对外接口设计
        4.2.2 主控单元设计与关键器件选型
    4.3 终端节点功能设计
        4.3.1 同步与数据传输设计
        4.3.2 数据处理单元设计
        4.3.3 事件动作转换单元设计
        4.3.4 延时单元及TDC设计
        4.3.5 对外输出单元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HIAF同步定时系统原型验证
    5.1 概述
    5.2 同步网络搭建及同步性校准
    5.3 数据主节点功能验证
    5.4 终端节点功能验证
        5.5.1 同步性测试
        5.5.2 事件动作转换测试
        5.5.3 延时及TDC测试
        5.5.4 输出模式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互联网下电信产业发展背景
        1.1.2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需求
        1.1.3 运营商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1.1.4 研究意义
    1.2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2.1 技术路线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框架及章节安排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
        2.1.1 产业生态
        2.1.2 可持续发展
        2.1.3 创新生态系统
        2.1.4 商业生态系统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产业生态系统研究
        2.2.2 网络绿色发展研究
        2.2.3 运营商可持续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运营商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3.1 绿色创新需求与影响因素
        3.1.1 产业协同与绿色创新
        3.1.2 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3.1.3 收益函数构建
    3.2 双层博弈模型构建与求解
        3.2.1 演化博弈模型
        3.2.2 讨价还价模型
    3.3 数值仿真与结果分析
        3.3.1 同规模场景
        3.3.2 不同规模场景
        3.3.3 创新程度影响
        3.3.4 协作因素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营商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与评估研究
    4.1 未来网络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4.1.1 运营商视角下未来网络特点
        4.1.2 运营商企业内绿色发展实践
    4.2 未来网络可持续发展框架构建
        4.2.1 需求分析
        4.2.2 框架设计
        4.2.3 应用场景
    4.3 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分析
        4.3.1 重叠竞争: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3.2 互补合作: 加强产业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4.3.3 宽度扩展: 进入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
    4.4 网络性能评估体系与方法
        4.4.1 综合评价体系
        4.4.2 综合评价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运营商垂直生态技术赋能研究
    5.1 供应链场景技术应用分析
        5.1.1 区块链技术应用分析
        5.1.2 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5.1.3 供应链解决方案分析
    5.2 可持续供应链技术方案分析
        5.2.1 可持续供应链信息化挑战分析
        5.2.2 可持续解决方案关键因素分析
        5.2.3 可持续技术选型性能对比分析
    5.3 供应链技术应用演化博弈分析
        5.3.1 模型假设
        5.3.2 模型构建
        5.3.3 模型求解
        5.3.4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运营商垂直生态解决方案研究
    6.1 农业供应链溯源项目分析
    6.2 可持续供应链方案构建
    6.3 供应链数据管理与优化
        6.3.1 供应链数据管理
        6.3.2 供应链数据价值创造
    6.4 基于区块链的双链结构
        6.4.1 结构框架
        6.4.2 主链设计
        6.4.3 子链设计
        6.4.4 性能优化
        6.4.5 仿真评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未来展望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策略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竞争优势理论
        2.2.2 运营战略理论
        2.2.3 共享经济理论
        2.2.4 创新理论
第3章 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3.1 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概况
        3.1.1 4G前时代ZGYD的运营管理
        3.1.2 5G时代ZGYD的运营管理
    3.2 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3.2.1 运营战略未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
        3.2.2 运营业务未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及用户需求
        3.2.3 运营组织未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3.2.4 网络结构未具备动态灵活管理能力
第4章 5G给ZGYD运营管理带来挑战与应对思路
    4.1 5G时代引领社会变革
    4.2 5G变革对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的挑战
        4.2.1 如何建设一个优质的网络
        4.2.2 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4.2.3 如何营造5G生态圈
        4.2.4 如何低成本运营
    4.3 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新思路
第5章 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策略创新
    5.1 技术创新打造竞争新优势
        5.1.1 采用适配能力更强的网络新技术
        5.1.2 选择更灵活的网络建设模式
        5.1.3 选择更灵活的网络运维模式
    5.2 业务创新满足社会发展新需求
        5.2.1 选准创新重点领域
        5.2.2 创新多样商业模式
    5.3 组织创新共享合作新资源
        5.3.1 体现ZGYD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
        5.3.2 把握ZGYD组织发展的周期性机遇
        5.3.3 优化ZGYD的组织结构
        5.3.4 发挥ZGYD员工个人在组织中的力量
第6章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相关概念
    2.2 竞争战略理论
        2.2.1 总成本领先竞争战略理论
        2.2.2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
        2.2.3 集中化竞争战略理论
    2.3 战略管理方法
        2.3.1 PEST分析法
        2.3.2 五力模型
        2.3.3 价值链分析
        2.3.4 SWOT分析法
    2.4 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简介
        3.1.1 公司情况简介
        3.1.2 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简介
    3.2 PEST分析
        3.2.1 政治法律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3.3.2 潜在竞争者分析
        3.3.3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3.4 购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3.5 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第4章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1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资源分析
        4.1.1 人力资源
        4.1.2 营销资源
        4.1.3 客户资源
        4.1.4 品牌资源
        4.1.5 企业文化
    4.2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能力分析
        4.2.1 组织管理能力
        4.2.2 技术研发能力
        4.2.3 网络建设和运维能力
    4.3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价值链分析
        4.3.1 产品开发
        4.3.2 市场营销
        4.3.3 客户服务
        4.3.4 风险控制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第5章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制定
    5.1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SWOT分析
        5.1.1 优势
        5.1.2 劣势
        5.1.3 机会
        5.1.4 威胁
        5.1.5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SWOT综合分析
    5.2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的选择
        5.2.1 战略可行性分析
        5.2.2 竞争战略的选择
    5.3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的实施
        5.3.1 产品差异化
        5.3.2 渠道建设差异化
        5.3.3 客户服务差异化
第6章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持续优化人力资源,提升员工素质
    6.2 完善运营组织体系,增强内生动力
    6.3 进行网络规划部署,提升网络效能
    6.4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促进降本增效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KT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1.4.1 市场营销理论相关研究
        1.4.2 通信设备制造业相关研究
        1.4.3 研究述评
第二章 KT公司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2.1 KT公司的基本概况
        2.1.1 KT公司简介
        2.1.2 KT公司发展历程
    2.2 公司资源现状
        2.2.1 财务情况
        2.2.2 组织架构资源
        2.2.3 研发能力
        2.2.4 核心竞争力
    2.3 KT公司营销战略现状
        2.3.1 KT公司客户现状
        2.3.2 KT公司销售模式现状
        2.3.3 KT公司4P营销策略现状
    2.4 KT公司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2.4.1 企业定位不明确
        2.4.2 产品线单一
        2.4.3 客户相对集中
        2.4.4 价格策略缺乏灵活性
        2.4.5 销售渠道过于单一
        2.4.6 促销缺乏创新意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KT公司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3.1 PEST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社会环境
        3.1.3 经济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基本概念
        3.2.2 行业历史回顾
        3.2.3 行业发展现状
        3.2.4 行业趋势
    3.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3.3 潜在进入者威胁
        3.3.4 替代产品的威胁
        3.3.5 现有竞争者分析
    3.4 市场需求
        3.4.1 5G市场需求
        3.4.2 物联网市场需求
        3.4.3 物联网市场需求
    3.5 KT公司SWOT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T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确定与实施
    4.1 KT公司STP策略
        4.1.1 市场细分(S)
        4.1.2 目标市场(T)
        4.1.3 市场定位(P)
    4.2 KT公司营销战略确定
        4.2.1 差异化营销战略
        4.2.2 差异化营销战略品牌策略
        4.2.3 差异化营销战略竞争策略
    4.3 KT公司差异化营销战略实施策略
        4.3.1 产品策略
        4.3.2 价格策略
        4.3.3 促销策略
        4.3.4 渠道策略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研究的基础
    1.8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第二章 住宅建筑维护更新的发展历程研究
    2.1 住宅建筑维护更新的有关概念
    2.2 战后西方国家的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2.1 战后的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发展历程
        2.2.2 当代住宅建筑维护更新案例分析
    2.3 当代我国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3.1 我国建国初期的住宅建设
        2.3.2 新时期我国住宅建设及其维护更新
        2.3.3 住宅类建筑维护更新的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宏观策略研究
    3.1 我国建筑工业化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3.1.1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3.1.2 住宅产业化与百年住宅体系
    3.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必要性
        3.2.1 我国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问题的提出
        3.2.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必要性研究
        3.2.3 关于我国工业化住宅建设新型产业链的进一步研究
    3.3 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可行性
        3.3.1 我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客观需求
        3.3.2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产业优势
        3.3.3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优势
        3.3.4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生产优势
    3.4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I住宅案例及其可维护更新性质研究
    4.1 SI住宅体系的概念和特色
    4.2 国外部分SI住宅案例及其可维护更新研究
        4.2.1 荷兰工业化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
        4.2.2 日本SI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
    4.3 我国CSI住宅体系及其可维护更新研究
        4.3.1 CSI住宅体系及其发展历程
        4.3.2 CSI住宅体系的案例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设计研究
    5.1 SI住宅体系的分类
    5.2 SI住宅支撑体的可维护更新设计研究
        5.2.1 结构选型的基本形式
        5.2.2 结构施工方式
        5.2.3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结构设计研究
        5.2.4 结构的连接设计研究
        5.2.5 支撑体的质量保证及其维护
    5.3 SI住宅填充体的可维护更新设计研究
        5.3.1 SI住宅填充体可维护更新的主要设计方法
        5.3.2 SI住宅填充体的模数协调
        5.3.3 SI住宅的标准化设计及其多样化拓展
        5.3.4 基于可维护更新的填充体部品定位
        5.3.5 基于可维护更新的填充体部品安装
    5.4 CSI住宅可维护更新案例研究——以东南大学正工作室项目为例
        5.4.1 “微排”未来屋
        5.4.2 “梦想居”未来屋
        5.4.3 “揽青斋”示范项目
    5.5 SI住宅的日常维护及其策略
        5.5.1 SI住宅的日常维护
        5.5.2 SI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政策性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的技术应用研究
    6.1 BIM技术简述
        6.1.1 BIM的基本概念
        6.1.2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用户参与过程中的应用
    6.2 协同设计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2.1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6.2.2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内容和目标
        6.2.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工具——BIM技术的系统架构
        6.2.4 协同设计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3 计算机编码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3.1 工业化建筑构件的分类系统
        6.3.2 工业化建筑构件库及参数体系架构
        6.3.3 构件编码规则与技术实现措施
        6.3.4 计算机编码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4 构件信息跟踪反馈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中的应用
        6.4.1 构件信息化技术
        6.4.2 RFID对象标识技术
    6.5 可用于工业化住宅维护更新的技术应用系统建立
        6.5.1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可维护更新技术应用系统
        6.5.2 信息监管平台的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拓展与期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7)智能布线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方案选择
    2.1 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
        2.1.1 总体规划要求
        2.1.2 智能化管理要求
        2.1.3 系统总体建设的目标
    2.2 布线设计思路及方案
        2.2.1 传统布线系统的设计方案
        2.2.2 传统布线方案的缺点和不足
        2.2.3 智能化布线的设计思路
    2.3 智能化布线系统方案的选择
        2.3.1 智能布线系统的实现方式
        2.3.2 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2.4 软硬件的选择和实施重点、难点
        2.4.1 智能化布线设备
        2.4.2 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布线系统的实现
    3.1 各子系统的设计
        3.1.1 工作区子系统
        3.1.2 水平布线子系统
        3.1.3 垂直布线子系统
        3.1.4 管理子系统
        3.1.5 设备间子系统
    3.2 智能配线架配置方案的选择
        3.2.1 单配线架方式
        3.2.2 双配线架方式
        3.2.3 项目中配线架方式的选择
    3.3 智能分析题的组成和配置
        3.3.1 分析仪的组成
        3.3.2 分析仪的配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布线系统的应用
    4.1 端口变更管理
        4.1.1 主动性质的端口变更管理
        4.1.2 被动性质的端口变更管理
    4.2 网络资产管理
    4.3 安全管理
    4.4 能耗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布线系统实施的难点
    5.1 系统实施周期的控制
    5.2 双配线架模式机柜走线的布置
    5.3 iDiscover 代理进程的使用
    5.4 缺乏统一的验收标准
    5.5 系统实施和初始化成本增加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回顾
    6.2 成果及意义
    6.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8)中国社会科学院ASON网络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2.1 关键技术介绍
        2.1.1 SDH技术介绍
        2.1.2 ATM技术介绍
        2.1.3 ASON技术介绍
        2.1.4 光缆网络介绍
        2.1.5 北京联通预警式网管系统介绍
    2.2 ASON资源介绍
第三章 网络现状及优化需求
    3.1 社科院网络现状
        3.1.1 社科院专网使用设备介绍
        3.1.2 社科院ATM专网电路情况介绍
        3.1.3 社科院ATM专网网络拓扑示意图
        3.1.4 改造前社科院部分电路流量统计
    3.2 社科院ATM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
    3.3 社科院专网以及互联网接入改造项目需求
第四章 整体优化方案
    4.1 本项目建设原则
        4.1.1 网络先进性原则
        4.1.2 网络可靠性原则
        4.1.3 安全保密性原则
        4.1.4 可扩展性原则
        4.1.5 经济合理性原则
    4.2 利用ASON技术实现的解决方案
        4.2.1 整体网络技术方案
        4.2.2 中心点技术方案
        4.2.3 各分支节点技术方案
第五章 优化方案实施
    5.1 互联网专线接入
        5.1.1 ASON方式接入互联网
    5.2 电路割接
        5.2.1 ATM电路割接
        5.2.2 互联网电路割接
    5.3 升级扩容
        5.3.1 核心层节点扩容
        5.3.2 接入层节点扩容方案
    5.4 时钟
    5.5 网络管理
第六章 优化效果分析
    6.1 优化效果分析
        6.1.1 安全可靠
        6.1.2 网络稳定
        6.1.3 灵活调整
    6.4 平滑升级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TMN、面向客户的综合网管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面向客户”的综合网管系统概述
        1.1.1 综合网管系统结构
        1.1.2 综合网管系统功能及特点
        1.1.3 国内外综合网管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TMN 规范基础
    2.1 TMN 概要
        2.1.1 TMN 的产生
        2.1.2 TMN 的定义
        2.1.3 TMN 的特点
    2.2 TMN 的功能体系结构
        2.2.1 TMN 功能块
        2.2.2 参考点
    2.3 TMN 的信息体系结构
        2.3.1 管理者(Manager)/代理者(Agent)概念
        2.3.2 Manager/Agent 互通
    2.4 TMN 的物理体系结构
        2.4.1 物理块
        2.4.2 TMN 标准接口
        2.4.3 TMN 协议栈
    2.5 TMN 的管理功能和管理逻辑分层
        2.5.1 管理功能
        2.5.2 管理逻辑分层
    2.6 小结
第三章 技术背景介绍
    3.1 J2EE 概述
        3.1.1 J2EE 的产生
        3.1.2 J2EE 的四层模型
        3.1.3 J2EE 的组件-容器体系结构
        3.1.4 J2EE 实现网管系统的优势
    3.2 XML 概述
        3.2.1 XML 的出现
        3.2.2 XML 的特性与优点
        3.2.3 XML 的有关技术规范
        3.2.4 XML 应用开发技术
        3.2.5 XML 实现网管系统的优势
    3.3 商业智能(BI)技术
        3.3.1 商业智能的概念
        3.3.2 商业智能的核心体系
        3.3.3 商业智能在网管系统中的应用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TMN 的综合网管系统设计
    4.1 综合网管概述
        4.1.1 综合网管的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
        4.1.2 综合网管和其它系统的关系
    4.2 综合网管层次模型
        4.2.1 系统级层次模型
        4.2.2 模块级层次模型
    4.3 统一网管平台框架研究
        4.3.1 层次模型
        4.3.2 平台支撑层功能(PSF)的实现
    4.4 综合网管信息模型研究
        4.4.1 信息建模
        4.4.2 信息组织
    4.5 关键抽象
        4.5.1 访问管理对象类AMOC(Access Managed Object Class)
        4.5.2 访问管理对象AMO(Access Managed Object)
    4.6 综合网管功能模型及设计
        4.6.1 功能模型
        4.6.2 功能(子系统)设计
    4.7 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形式
    4.8 小结
第五章 短消息综合运维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短信综合运维系统建设必要性
    5.2 系统建设背景及目标
    5.3 系统需求及现状综合描述
        5.3.1 系统相关数据
        5.3.2 系统现状主要特点
    5.4 区公司实际需求
    5.5 系统设计
        5.5.1 软件功能模型
        5.5.2 管理对象
        5.5.3 系统组网设计
    5.6 系统功能子系统设计及实现
        5.6.1 公共子系统实现
        5.6.2 监控子系统
        5.6.3 分析子系统
        5.6.3.1 业务数据分析
        5.6.4 关键设计和实现
    5.7 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
        6.1.1 测试模型及环境
        6.1.2 测试结果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IMANA 系统客户端主视图界面

四、SMC网络:高品质的网络设备制造商(论文参考文献)

  • [1]HIAF同步定时系统原型设计及验证[D]. 葛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021(01)
  • [2]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产业生态研究[D]. 宋罗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策略创新研究[D]. 刘宁. 山东大学, 2020(05)
  • [4]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石蕾. 山东大学, 2020(05)
  • [5]KT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曾文祥.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6]工业化住宅建筑可维护更新的技术研究[D]. 干申启. 东南大学, 2019(05)
  • [7]智能布线系统的研究[D]. 毕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8]中国社会科学院ASON网络优化方案研究[D]. 孟祥龙.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9]基于TMN、面向客户的综合网管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 唐友国.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10]SMC网络:高品质的网络设备制造商[J]. 徐巧林.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4(01)

标签:;  ;  ;  ;  ;  

SMC Networks:高品质网络设备制造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