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贸谈判中怎样说服对方(论文文献综述)
单良倩钰[1](2022)在《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商务谈判是一种交际活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谈判双方需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来清晰、准确地表达各自的立场、观点,在协商过程中巧妙说服对方,最终达成意见的一致,良好的谈判效果充分表现在谈判的语言、策略及方法的运用上。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出发,对商务谈判语言特点及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进行研究,使得商务谈判语言具有规范性、策略性。
许佳宇[2](2020)在《商务汉语教材谈判会话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庆昌[3](2020)在《一次艰难的外贸谈判》文中认为1983年9月,省委任命我为中国辽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公司全面工作,后来升任我为党组书记、总经理。正式上任后,在纷繁的工作中,我集中抓了主要矛盾,那就是项目。有了项目,公司才能活起来。为此,我们千方百计占领市场,争得拿项目的主动权。唇枪舌剑讨价还价经过积极争取,公司为非洲一个客商承造了两艘双甲板尾滑道渔船,因价格便宜、设备性能好、造船期短,赢得了声誉。不久,非洲另一家客商联系我们,表示要买20
黄沁芳[4](2019)在《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的需求量随之越来越大。面对国际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以及对外贸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培养一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得心应手处理外贸业务的人才,成为各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快,对中职学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他们不仅要拥有熟练的语言技能,而且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能力,这对中职毕业生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本文从福建省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入手,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情境教学理论,讨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福建省经济特点以及中职学校外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职业院校外贸相关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式对比,发现了福建省中职学校外贸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促进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杨厚明[5](2019)在《国际工程合同谈判组织与策划研究 ——以A电站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际工程中合同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合同文本最终确定前的工作如合同谈判的组织和策划及谈判过程的控制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合同谈判前期的组织和策划是合同管理全周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合同谈判最终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着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的确定及合同管理的效果。对于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国内一些从事商务谈判工作的人员在实际工作经验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并对商务谈判的主要理论进行了归纳研究,为商务谈判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商务人员个人能力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了极大贡献,目前这些研究主要着重于谈判过程中某一谈判策略的应用和经验总结,本文在分析企业合同谈判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需求层次理论、原则性谈判理论及分配式谈判理论,对合同谈判的组织和策划完整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巴基斯坦项目合同谈判的实例进行验证,提出了合同谈判前期组织和策划的优化方案。本研究注重合同谈判的全流程的组织与策划,通过亲身经历的巴基斯坦大型燃煤电站项目EPC合同谈判组织策划的实例,为从事国际工程项目合同谈判的人员提供借鉴,以便更好的组织和策划合同谈判的流程,为企业在合同谈判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更大的利益。
洪明海[6](2018)在《浅析进口机电设备的商务谈判策略与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口的机电设备组成复杂、单价很高,而又常常具有一次性交易的局限,其商务谈判往往复杂而艰难。如何获取最大的利益,如何主导机电设备进口的商务谈判,本文从进口机电设备的特点,进口机电设备商务谈判的特点,谈判前的思想准备、文件准备、人员准备、场地准备、时间准备和文化准备等策略,谈判中的"一鼓作气""出奇致胜"策略,以及入题与阐述技巧、提问与答复技巧、说服及语言技巧等方面,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代恋[7](2016)在《汉英外贸口语教材对比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地位显着上升。汉语热在全球升温,商贸汉语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汉语,更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因此,商贸汉语教材的编写成为当务之急。可是现有的商贸汉语教材尤其是汉语外贸口语教材难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与国内发展得很成熟的英语教育形成反差。本文选取了《汉语外贸口语30课》(2014年重印版)和《新编外贸英语口语教程》(第3版)两本外贸口语教材进行汉英对比,试图分析两者存在的优势及弊端,力求取长补短,去粗取精,为汉语外贸口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国内关于汉英外贸口语教材的研究成果作出综述。明确了外贸口语的概念,以及外贸口语与一般口语的区别,概括外贸口语的特点。第二部分对比了两本教材的编写体例。总体上看,两本教材的编写体例都比较单一,缺乏变化。第三部分对比了两本教材中课文的话题选择,交际功能项目和文化内容。两本教材中都包含了生活类和业务类的两类话题,可是《汉语外贸口语30课》(2014年重印版)课文中的生活类话题比例偏少。《汉语外贸口语30课》(2014年重印版)更加侧重于商务交际功能,而《新编外贸英语口语教程》(第3版)则是生活交际与商务交际功能并重。第四部分对比了两本教材中的练习。从练习的类型,练习的题量和练习的难易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新编外贸英语口语教程》(第3版)中练习的类型比较丰富,练习的难易度比《汉语外贸口语30课》(2014年重印版)适中,练习的题量远远多于《汉语外贸口语30课》(2014年重印版)。第五部分根据对比的结果,总结性地提出几点针对汉语外贸口语教材的编写建议。第一,注重外贸口语教材的实用性,细化教材种类;第二,做到文化因素和知识体系有机结合;第三,强化排版的趣味性。
彭明昭[8](2014)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探讨——基于辩论、语言、外贸业务能力培养视角》文中认为《商务英语谈判》理论教学与实训各占教学总量的50%。在英语教学中,还应适时引入相关的国际贸易实践、案例或模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熟悉操作程序和流程,尤其是英语口语论述能力和买卖双方的业务交流能力。
蔡少芬[9](2013)在《外贸谈判英语中的模糊措辞及其积极语用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外贸业务谈判中,模糊措辞作为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发挥着积极的效应,它不仅能含蓄达意,而且能增强语言的准确性、灵活性。基于此,结合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探析外贸谈判实例中模糊语言的语言语用功能及其积极语用策略,探寻模糊措辞在缓和谈判氛围、避免僵局、促进谈判成功方面的良好功效。
陈丽梅[10](2012)在《“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研究》文中认为“言外之意”是古今汉语中普遍存在,且被广泛关注的一种修辞现象。“言外之意”修辞现象在古今汉语各文体中都大量存在,其语料资源亦异常丰富。对“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探究,从先秦延续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涉及众多领域,形成了深厚的理论积淀。然而,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探讨来看,以“言外之意”修辞现象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的着作还尚未出现。因此,“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研究,虽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的课题。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角度,以狭义的“言外之意”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即以表达者有此“言外之意”,而接受者也能恰切地理解的,且需要接受者思而得之的这部分内容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采用了“归纳法”、“阐释法”、“多学科结合和交融法”、“抽样调查法”等方法,将“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表达和理解贯通起来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论”部分,界定了“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概念,回溯了“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历史探究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方法及创新点等。其中,在研究目的中,明确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两个目的:一是探究“言外之意”修辞现象得以存在的理据。二是探究“言外之意”修辞现象表达和理解的规律。本文试图通过以上探究,对“言外之意”修辞现象能有一个系统的把握。此外,还指出了本文的三大创新点:第一,比较全面地探究了“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理据。第二,对“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生成机制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第三,对“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表现类型作了概括,并对其理解规律作了较为系统的探究。第二章“‘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理据探究”,从哲学、语言、文化、审美四个层面探讨了“言外之意”修辞现象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哲学中的“言意之辨”,指出了“言”与“意”之间是“不尽之尽”的关系。“言”、“意”这种关系为借助于“言”,从“言外”来传“意”的“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也指出了必然性。其次,审美层面中,对“韵外之致”的美学追求,以及汉文化中对委婉心理的推崇及对“具象托思”思维方式的青睐,为“言外之意”这种借助于中介的“言”来传“意”,且有着含蓄蕴藉、余味曲包修辞效果的修辞现象的产生,指出了必然性和必要性。而语言学中所指出的:“能指”与“所指”的离合性,又为“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工具保障。第三章“‘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生成机制”,从语境、心理、逻辑及修辞活动主、受体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言外之意”的生成机制。认为在这四个因素中,语境因素是最基础和关键的因素;而修辞主体的主动性和修辞受体的能动性以及调用的相关心理因素或逻辑因素,都是“言外之意”修辞现象产生的必要性因素。并且认为“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产生,就是修辞主体为适应具体的“题旨”、适应具体的“情境”,而调用相关心理或逻辑因素,选择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结果。第四章“‘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类型及涉及因素分析”,依据辞面和辞里在语言形式上连接方式的不同,将“言外之意”修辞现象概括为三种类型:“重合包孕”式、“相交关涉”式、“相离牵引”式;并对各个类型所涉及的相关因素作了探讨,也就是具体探讨了各种类型的生成机制。第五章“‘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理解分析”,以第四章所概括的“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类型为基础,从思维参与方式的角度,指出了:“言外之意”的理解过程就是推理过程。同时,依据推理实现方式的不同,将其理解概括为“显性推理”和“隐性推理”两个类别。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影响这两种推理实现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指出:这些影响推理实现的因素,就是影响接受者与表达者语境互享的因素。接受者实现与表达者表达语境的互享,是实现理解的关键。强调指出,“言外之意”的理解过程,就是接受者通过“语境追加”来较大程度地实现与表达者语境互享的过程。认为影响“语境追加”实现的因素,即与“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及“个人能动性”有关。“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积累越丰厚,“个人能动性”发挥程度越大,“语境追加”也就越有可能,“言外之意”理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理解,就是接受者调用“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的积累,发挥“个人能动性”,实现相应语境追加的过程;在“语境追加”的基础上,实现“言外之意”的理解。在第五章的分析中,本文提出了“语境追加”的概念。认为“言外之意”的理解过程是“语境追加”结果。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较为详细地探究了影响“语境追加”的因素。总之,本文的探究不仅分析了“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理解的原因,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还探究了怎样实现理解的方法,回答了“怎么样”的问题。这在“言语理解问题”研究方面,相对于接受美学及关联理论侧重于解释理解实现的原因(即解释“为什么”的问题)而言,本文的探究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深化的。
二、外贸谈判中怎样说服对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贸谈判中怎样说服对方(论文提纲范文)
(1)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商务谈判中的有声语言 |
1.1 商务谈判中外交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技巧 |
1.2 商务谈判中商务和法律专业用语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
1.3 商务谈判中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
1.4 商务谈判中军事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
1.5 商务谈判不同语言类型的综合运用 |
2 商务谈判中的无声语言 |
2.1 无声语言的表达特点 |
2.2 无声语言的作用 |
3 结语 |
(3)一次艰难的外贸谈判(论文提纲范文)
唇枪舌剑讨价还价 |
寸土必争敲定条款 |
以静制动赢得胜利 |
(4)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中等职业教育 |
二、外贸专业 |
三、跨文化交际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西方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 |
三、情境教学理论 |
第二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概述 |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的产生与发展 |
一、跨文化交际的产生 |
二、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
第二节 外贸相关专业跨文化交际培养特征 |
一、语言——英语语言技能的熟练 |
二、语境——对外国文化以及商务外贸的了解 |
三、交际关系——交际能力的训练 |
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第三节 福建省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 |
一、福建省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培养课程定位 |
二、福建省外贸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关中职学校状况 |
三、福建省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优势条件 |
第三章 福建省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能力培养方式与外贸经济发展需求匹配度不够高 |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
三、综合能力素质不能满足外贸经济发展要求 |
第二节 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体制性原因 |
二、政策性原因 |
三、社会文化原因 |
四、中职学校自身原因 |
第四章 国内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经验 |
一、英国ESL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经验 |
二、美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经验 |
第二节 国内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培养经验 |
一、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创设情境 |
二、衡山职业中专的产教融合 |
第三节 国内外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经验的启示 |
一、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 |
二、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 |
三、引企入教,产教融合 |
第五章 福建省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
第一节 明确办学定位,优化能力培养方式 |
一、明确中职教育定位 |
二、明确专业与培养目标定位 |
三、优化专业能力培养方式,对接经济发展需求 |
第二节 科学规划课程,加大培养力度 |
一、把握课程特点,合理选用教材 |
二、根据专业性质,恰当安排课时 |
三、增设实践环境,加强校企合作 |
第三节 培养综合素质,注重全面发展 |
一、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德育为先 |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
三、加强中外文化的学习,克服文化定势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国际工程合同谈判组织与策划研究 ——以A电站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5 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合同谈判相关知识和策略 |
2.1 工程管理中的合同管理 |
2.2 国际商务合同谈判的定义 |
2.3 合同谈判的主要策略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合同谈判组织和策划优化 |
3.1 目前国际项目合同谈判组织现状 |
3.2 合同谈判的组织和策划优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4.1 项目谈判背景 |
4.2 谈判准备和策划优化工作在EPC合同谈判阶段的应用 |
4.3 效果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5.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浅析进口机电设备的商务谈判策略与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进口机电设备的特点 |
1.1 金额较大 |
1.2 潜在供应商资源较少 |
1.3 生产周期较长 |
2 进口机电设备商务谈判的特点 |
2.1 以国际商法为准则, 以国际惯例为基础 |
2.2 谈判难度大 |
3 进口机电设备商务谈判的策略 |
3.1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3.1.1 谈判思想的准备工作 |
3.1.2 谈判文件的准备工作 |
3.1.3 谈判人员的准备工作 |
3.1.4 谈判地点的准备工作 |
3.1.5 谈判时间的准备工作 |
3.1.6 谈判文化的准备工作 |
3.2 一鼓作气、出奇制胜——打好商务谈判的直面战争 |
3.2.1 坚持不争论与适当让步策略 |
3.2.2 坚持货比三家与最后通牒策略 |
3.2.3 坦诚相待, 情感沟通 |
4 进口机电设备商务谈判的技巧 |
4.1 入题与阐述技巧 |
4.2 提问与答复技巧 |
4.3 说服及语言技巧 |
5 结语 |
(7)汉英外贸口语教材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本文的选题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对象 |
1.1.3 研究方法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关于汉语外贸口语教材研究述评 |
1.2.2 国内关于英语口语教材研究述评 |
1.2.3 国内汉英外贸口语教材及其相关情况 |
1.3 外贸口语相关概念的理解 |
1.3.1 外贸口语与一般口语 |
1.3.2 外贸口语的特点 |
2 两本教材编写体例的对比考察 |
2.1 对比教材的选取及其基本情况 |
2.2 两本教材的编写体例 |
2.3 对比分析及结论 |
3 两本教材课文的对比考察 |
3.1 课文中话题选择的对比及分析 |
3.1.1 两本教材课文中的话题设计 |
3.1.2 课文中的话题对比及结论 |
3.2 课文中的交际功能项目对比及分析 |
3.2.1 两本教材中的主要交际功能项目列举 |
3.2.2 两本教材中主要交际功能项目的对比与分析 |
3.2.3 结论及借鉴 |
3.3 课文中交际文化的对比及分析 |
3.3.1 两本教材中交际文化内容的编排方式 |
3.3.2 交际文化在《汉语外贸口语30课》中的体现 |
3.3.3 交际文化在《新编外贸英语口语教程》中的体现 |
3.3.4 结论 |
4 两本教材中练习的对比考察 |
4.1 练习类型的对比 |
4.1.1 练习的类型 |
4.1.2 两本教材中练习类型的对比及结论 |
4.2 练习题量的对比及结论 |
4.3 练习难易度的对比及结论 |
4.4 值得借鉴之处 |
5 对汉语外贸口语教材建设的构想 |
5.1 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细化教材种类 |
5.2 文化因素与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 |
5.3 强化排版的趣味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探讨——基于辩论、语言、外贸业务能力培养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商务谈判的目的 |
1.1 谈判简述 |
1.2 培养辩论能力 |
2 英语的媒介作用 |
2.1 交流的目的 |
2.2 阅读训练 |
3 如何让学生获得相关外贸知识 |
4 结语 |
(9)外贸谈判英语中的模糊措辞及其积极语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模糊措辞的语用功能 |
(一) 模糊措辞使话语更委婉含蓄、礼貌得体 |
(二) 模糊措辞使话语更客观准确 |
(三) 模糊措辞使话语更灵活机动 |
二、模糊措辞在外贸谈判中的积极语用策略 |
(一) 刻意模糊, 避免直言 |
(二) 避免冲突, 推进谈判 |
(三) 投石问路, 探彼虚实 |
(10)“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选题意义 |
(一) 理论方面的意义 |
(二) 实践方面的意义 |
第二节 “言外之意”的概念 |
第三节 “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相关研究综述 |
一、 “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历史探讨 |
(一) “言意之辨”的影响 |
(二) “言外之意”探讨的历史回顾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点 |
第二章 “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理据探究 |
第一节 哲学基础 |
一、 先秦时代的“言意之辨” |
二、 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 |
第二节 语言学基础 |
一、 “音义可分离性” |
二、 “言意可分离性” |
第三节 文化基础 |
一、 “具象托思”思维方式的影响 |
二、 委婉心理的推崇 |
第四节 审美基础 |
第三章 “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生成机制 |
第一节 语境因素 |
一、 语境的概念 |
二、 语境的作用 |
三、 从语境角度体现的“言外之意” |
(一) 由社会文化背景体现的 |
(二) 由临时情景体现的 |
(三) 由上下文体现的 |
第二节 心理因素 |
一、 “言外之意”修辞现象所涉及的心理因素 |
二、 从心理角度体现的“言外之意” |
(一) 由“接近联想”体现的 |
(二) 由“相似联想”体现的 |
(三) 由“对比联想”体现的 |
(四) 由“关系联想”体现的 |
第三节 逻辑因素 |
一、 “言外之意”修辞现象所涉及的逻辑类型 |
二、 “言外之意”在逻辑推理中的体现 |
(一) 与“演绎推理”有关的 |
(二) 与“归纳推理”有关的 |
第四节 修辞主体、修辞受体因素 |
一、 修辞主体的主动性 |
二、 修辞受体的能动性 |
(一) 知识积累触发理解的能动性 |
(二) 积极心态激发理解的能动性 |
第四章 “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类型与所涉及因素分析 |
第一节 “重合包孕”式的类型及所涉及因素分析 |
一、 “重合包孕”式的主要类型 |
(一) “以音传义”式 |
(二) “同形传义”式 |
(三) “比喻引申”式 |
(四) “情景依托”式 |
(五) “托物言志”式 |
二、 “重合包孕”式所涉及的相关因素 |
第二节 “相交关涉”式的类型及所涉及因素 |
一、 “相交关涉”式的主要类型 |
二、 “相关交涉”式所涉及的因素 |
第三节 “相离牵引”式的类型及所涉及因素 |
一、 “相离牵引”式的主要类型 |
二、 “相离牵引”式所涉及的相关因素 |
第五章 “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的理解探究 |
第一节 “言外之意”理解的特点及所涉及的因素 |
一、 “言外之意”理解的推理性质 |
二、 “言外之意”理解中的推理类型 |
三、 “言外之意”理解所涉及的因素 |
第二节 “言外之意”理解与“语境追加” |
一、 已有的相关研究 |
二、 “语境追加”的内涵 |
三、 “语境追加”的类型 |
四、 “语境追加”的内容 |
五、 “语境追加”的实现过程 |
六、 “语境追加”的偏差与“言外之意”理解的失误 |
第六章 结语 |
附录:关于“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理解的调查报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外贸谈判中怎样说服对方(论文参考文献)
- [1]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分析[J]. 单良倩钰. 中国商论, 2022(01)
- [2]商务汉语教材谈判会话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教学研究[D]. 许佳宇.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3]一次艰难的外贸谈判[J]. 赵庆昌. 共产党员, 2020(06)
- [4]中职学校外贸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D]. 黄沁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国际工程合同谈判组织与策划研究 ——以A电站项目为例[D]. 杨厚明.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7)
- [6]浅析进口机电设备的商务谈判策略与技巧[J]. 洪明海.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18)
- [7]汉英外贸口语教材对比分析[D]. 代恋.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8]《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探讨——基于辩论、语言、外贸业务能力培养视角[J]. 彭明昭. 科技创业月刊, 2014(02)
- [9]外贸谈判英语中的模糊措辞及其积极语用策略[J]. 蔡少芬. 中外企业家, 2013(09)
- [10]“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研究[D]. 陈丽梅. 复旦大学, 2012(02)
标签:新编外贸英语口语教程; 跨文化交际; 商务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