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好课本习题 开发学生智力(论文文献综述)
夏丹丹[1](2020)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教材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重要要素,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工具。教材课后习题作为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许多课程专家、教育教学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经过反复商榷命制,每一道课后习题都汇聚着编写者的教育理念与意义。正确使用小学数学教材课后习题对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范本,教材课后习题的编写遵循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基础性与适用性等特点。但根据已有研究发现,教师与学生对数学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使教材课后习题不能发挥出价值与功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究。因此,本文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课后习题的特征与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重点研究了三个具体的问题:(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课后习题在数量、类型及功能等方面有怎样的特征?(2)教师和学生对课后习题的重视程度、对课后习题功能的认知、对课后习题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3)教师与学生在使用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研究结果如下:(1)教材课后习题的数量适当且分布均匀;教材课后习题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传统题型的比重最大;数学教材课后习题具有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诊断反馈的功能。(2)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课后习题的重视程度都有待提高;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课后习题功能的认知度较高;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都存在较多的问题。(3)存在的问题:教师方面,教师对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率偏低、运用状况较差、使用模式单一;学生方面,学生不重视课后习题的价值、使用课后习题功利化倾向明显、使用状况较差。通过对教材课后习题与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得出: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课后习题具有题量适当、难度具有层次性、习题类型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运算能力等特征;教师与学生没有正确合理地使用教材课后习题,使教材课后习题失去了价值与功能。根据教师与学生使用教材课后习题时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师与学生使用教材课后习题时:教师方面,教师应提高使用教材课后习题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拓展课后习题使用的开放性;学生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课后习题的重要性,跳出功利思维,提高课后习题使用效率。
童昌森[2](1990)在《用好课本习题 开发学生智力》文中提出 课本习题是经过筛选的题目之精华.用好课本习题是废止题海战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效药方。所谓用好课本习题,就是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能知常达变,
冯俊[3](2007)在《发挥课本例题习题功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普遍认为,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备的,它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有大小高低之分,这种区分主要是通过数学思维品质来确定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就尤为重要。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指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和敏捷性。新课程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出了要求,例如:学生要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发现以上多数要求都需要借助测试而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落实。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数学试题呈现基础化趋势,一些试题“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这无疑是在对教师暗示了一种教学导向,那就是狠抓课本、深入研究课本、挖掘隐含在课本中的数学思想和潜在价值,通过对课本的研究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但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在对课本上的例、习题讲解时缺少前后联系、归纳;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地追求高效率、好方法;教学过程还是以灌输为主;容易忽视这些题目当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综观内外,对利用数学课本例、习题的功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大多着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忽视了对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的研究,研究成果虽具科学性,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指导性,研究成果缺少具体的培养各种思维品质的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解决课本例、习题的形成性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动编写、改编题目。忽视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此外,实证研究集中于针对小学和初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完全适用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待进一步的考证。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对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想通过发挥课本例题习题功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借助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并提供案例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示范。通过笔者所任教的高一16、19班和高二16、19班为期一年的对照研究而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和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该实验在没有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条件下,在改善和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数学成绩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另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学习方法等非智力方面也有了相应的改善,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能力分布更趋合理。在教师充分研究课本例题、习题,充分挖掘其潜力的前提下,借助以下方法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1)学生自己阅读数学题目、注意概念、法则等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理解,教师注重对课本题目的适当引申。(2)学生主动寻找多渠道解决试题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题目间的横向联系而建立题目组。(3)全面思考,强调课本习题、例题的一题多变、自由联想,进行选择题和多项填空题的训练,加强在思维受阻时的转换能力训练。(4)加强数学严密性教育,坚持对课本练习典型错误分析,让学生自编选择题,寻找反例和鼓励学生不盲从教师和教材。本研究的统计情况支持实验假设。
利远军[4](2011)在《透视课本习题和例题的关联——习题与例题的老题材新思考》文中认为课本习题和例题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教学,我们一般只停留在课堂怎样把例题和习题用好教好,使其符合教学目标,往往忽视课本习题和例题间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整理。从较大视野、认识中常被忽略或不够深入的地方剖析课本习题和例题,可以使大家对课本习题和例题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蔡佳丽[5](2020)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H市为例》文中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材习题又是教材中必不可缺的部分。通过对数学教材习题的系统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新课改理念贯彻实施的效果,也可以分析教材习题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调查教材习题的使用情况,可以让师生认识到自己使用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整合利用教材习题。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来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的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对教材习题进行内容分析,了解教材习题数量、类型、功能以及难度等具体情况;利用问卷法、访谈法来调查H市师生对初中数学教材习题的认可程度及使用情况;利用课堂观察法实地考察一线师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教材习题的利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教材习题的设计特点:教材习题各章节数量分布不匀;传统型习题仍占主导地位,但类型丰富多样;开放性受到重视,但比重仍旧不够高;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习题实际背景水平不足;总体功能性强,但难度较低。2、师生总体对教材习题各方面的认可情况:多数师生对教材习题的功能性、类型的丰富性、与教材内容联系的紧密性等方面认可度较高,认为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在教材习题的数量、难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等方面,师生的认可度较低。3、师生对教材习题的使用情况:实际教学中,教材习题的使用率较低。大多也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使用,很少直接翻书使用。并且师生使用教材习题的模式单一,这会忽视教材习题的部分价值。研究建议:给教材编写者的建议:必须明确教材习题的定位,丰富教材习题的类型,注重教材习题与实际生活及教学的联系。给教师的建议:积极主动地使用教材习题;充分发挥教材习题的优势,用自身经验弥补教材习题的缺点;注重操作型、实践型、开放型的习题;给学生及时的反馈与引导。给学生的建议:提高使用教材习题的主动性,开发教材习题的运用方式,充分发挥教材习题的功能。
张冬梅[6](2010)在《例说一年级数学课本习题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使用数学课本,不仅仅要用好课本例题,还要用好课本的每一道习题,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这一点早已被每一个教师所认可。我们在教学中如何用好习题,使习题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与显现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的应用。
张冬梅[7](2010)在《例说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的应用》文中提出使用数学课本,不仅要用好课本例题,还要用好课本的每一道习题,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这一点早已被每一位教师所认可。习题内容的价值多元是目标价值多元的载体,我们在教学中如何用好习题,使习题的价值得
张冬梅[8](2010)在《例说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的应用》文中提出使用数学课本,不仅仅要用好课本例题,还要用好课本的每一道习题,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这一点早已被每一个教师所认可。是的,习题内容的价值多元是目标价值多元的载体,在教学中如何用好习题,使习题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开发与显现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的应用。
孙金霞[9](2015)在《高中数学课本例题和习题变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五严”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并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而对课本例题和习题进行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通过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变式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本文的工作是:本文结合一般教育理论,根据研究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对课本例题和习题进行变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变式的相关策略。本文的主要通过文献法、测试法、问卷法、访谈法得到了以下结论:1.通过测试卷看出:学生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原题的准确率比做变式题的准确率高很多;2.通过测试卷反映的情况与研究者随堂听课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看出:学生处理变式题的能力与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水平、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变式能力有很大关系;3.通过测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本例题和习题进行变式教学很有必要;4.通过师生问卷与访谈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本例题和习题比较满意,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对课本例题和习题进行变式,但是教师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变式研究还不够;5.研究者根据自身十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备课组内老师的交流、学生的需求、近两年本文的研究等,研究出课本例题和习题变式教学的策略。
王素彦[10](2020)在《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文中指出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作为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推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了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蔡玉书老师作为数学名师研究对象,进行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旨在探索影响蔡玉书老师名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或启示.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包涵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首先基于研究问题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梳理已有研究结果.其次笔者利用见习之便,通过近距离观察,了解蔡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科研和竞赛等工作.然后围绕研究问题制定访谈提纲,通过对蔡老师的访谈深入了解蔡老师名师专业发展之路.最后对以上所有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蔡老师的名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影响数学名师蔡玉书老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四个因素:①具有崇高的教育理念;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③具有坚定的科研信念;④坚持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引导.(2)对青年教师有三点启示:①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学观;②学会科研、合理科研;③利用和肯定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二、用好课本习题 开发学生智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好课本习题 开发学生智力(论文提纲范文)
(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教材课后习题在教材中的重要性 |
2.第二学段在小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
3.教师与学生在使用教材课后习题时存在随意性 |
(二)文献综述 |
1.数学教材课后习题对比研究 |
2.某一版本数学教材课后习题的研究 |
3.数学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 |
4.相关研究述评 |
(三)研究理论基础 |
1.认知发展理论 |
2.试误学习理论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1.教材 |
2.习题 |
3.课后习题 |
4.第二学段 |
(五)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六)研究方法与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一、教材课后习题基本概述 |
(一)教材课后习题的数量及分布 |
(二)教材课后习题的类型及特点 |
(三)教材课后习题的功能 |
1.巩固新知 |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3.提升思维能力 |
4.诊断反馈 |
(四)本章小结 |
二、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基本情况 |
(二)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1.教师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2.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三)教材课后习题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教师方面 |
2.学生方面 |
(四)本章小结 |
三、教材课后习题使用建议 |
(一)教师使用教材课后习题的建议 |
1.教师应提高使用教材课后习题的积极性 |
2.教师应提高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的创新性 |
3.教师应拓展课后习题使用的开放性 |
(二)学生使用教材课后习题的建议 |
1.正确认识课后习题的重要性 |
2.跳出功利思维 |
3.学生应提高课后习题使用效率 |
(三)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发挥课本例题习题功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 |
1.2.2 数学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
1.2.3 课本例题、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作用 |
1.2.4 新课程和高考改革对课本例、习题教学的影响 |
1.2.5.在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课本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 |
1.2.6 课本例题、习题讲解的基本要求 |
1.2.7 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基本措施 |
1.3 本文研究的问题 |
1.4 选题的意义 |
第二章 关于数学教科书编写原则的思考 |
2.1 数学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 |
2.1.1 教材 |
2.1.2 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
2.2 课本每单元、每小节后面练习、习题和复习题的编写原则 |
2.2.1 例题、习题的功能 |
2.2.2 例题、习题的编写原则 |
2.3 教师和学生对课本上的例、习题所采取的态度 |
第三章 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研究 |
3.1 数学思维品质的内涵与外延 |
3.2 学生学习数学所需要的数学思维品质 |
3.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
3.4 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现状调查、测试和有关的数据整理 |
3.5 比较数学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差异 |
3.6 分析造成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能力低下的原因 |
第四章 数学课本上的例、习题与数学思维品质之间的联系 |
4.1 教材例、习题对学生思维品质要求的变化 |
4.2 各种类型课本习题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数学思维品质 |
第五章 案例说明如何通过课本例、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
5.1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案例 |
5.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案例 |
5.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批判性案例 |
5.4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独创性和创造性案例 |
5.5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案例 |
第六章 以培养数学思维品质为核心的教学实施过程及结果分析 |
6.1 实验的目的与假设 |
6.2 实验对象 |
6.3 实验变量 |
6.4 研究手段 |
6.5 实验方案 |
6.6 干扰变量控制 |
6.7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7.1 前测一(期末成绩)分析 |
6.7.2 前测二(单项品质成绩)分析 |
6.7.3后测一(调查问卷)分析 |
6.7.4 后测二(单项品质成绩)分析 |
6.7.5 结论 |
6.7.6 尚待解决的问题 |
6.8 对测试中具体细节的分析 |
6.8.1 学生自己阅读数学题目、注意概念、法则等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理解,以及注重对数学题目的适当引申等对数学思维品质深刻性的影响 |
6.8.2 学生主动寻找多渠道解决试题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探索题目间的横向联系而建立题目组等对数学思维品质广阔性的影响 |
6.8.3 全面思考、一题多变、自由联想、进行选择题和多项填空题的训练以及在思维受阻时的转换能力等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影响 |
6.8.4 加强数学严密性教育、对典型错误分析、学生自编选择题、寻找反例和鼓励学生不盲从教师和教材等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影响 |
6.8.5 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充分利用和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学习负担和数学成绩的影响 |
6.8.6 研究结论及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4)透视课本习题和例题的关联——习题与例题的老题材新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本习题、例题和课程标准的“血缘”之鉴 |
1. 课本习题与例题的“外貌”差异引起与课标“血缘”关系的质疑 |
2. 教材编写和教学方式两种重要DNA图谱的比对甄别 |
二、不只看到课本习题和例题的“血缘关系”, 更要看到和发挥它们的“血缘价值” |
1. 课本习题不单是巩固例题知识, 更应是延伸例题知识的生长之线 |
2. 课本习题不单是深化例题方法技能, 更应是弥补例题功能的发展之线 |
三、课本习题大力为例题“造血”增值, 更好强化学生体内的数学血液 |
1. 善于发现课本习题的隐含价值, 发现知识和策略的关联 |
2. 进一步调节课本习题信息,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
(5)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H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3 研究述评 |
2.3 理论基础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框架 |
3.2 研究工具的设计及实施 |
3.2.1 内容分析法研究设计及实施 |
3.2.2 问卷法研究设计及实施 |
3.2.3 访谈法研究设计及实施 |
3.2.4 课堂观察法研究设计及实施 |
第4章 教材习题概况分析 |
4.1 教材习题数量分析 |
4.2 教材习题类型分析 |
4.2.1 按习题形式分类统计 |
4.2.2 按习题开放程度分类统计 |
4.2.3 教材习题类型总特征 |
4.3 教材习题功能分析 |
4.4 教材习题难度分析 |
4.4.1 习题背景水平 |
4.4.2 习题数学认知水平 |
4.4.3 习题运算水平 |
4.4.4 习题推理水平 |
4.4.5 习题知识综合水平 |
第5章 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 |
5.1 问卷数据分析 |
5.1.1 基本情况分析 |
5.1.2 师生对教材及其习题认可度 |
5.1.3 具体使用情况分析 |
5.1.4 辅导资料与学案对教材习题使用的影响 |
5.1.5 师生眼中教材习题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
5.1.6 问卷调查结论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5.3 课堂观察数据分析 |
5.4 研究结论 |
第6章 教材习题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6.1 存在的问题 |
6.1.1 在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6.1.2 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6.2 改进建议 |
6.2.1 给教材习题编制者的建议 |
6.2.2 给教师的建议 |
6.2.3 给学生的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教师问卷 |
附录2:学生问卷 |
附录3:教师访谈大纲 |
致谢 |
(7)例说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
(9)高中数学课本例题和习题变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
1.1 课题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思路 |
1.4 论文的预期目标 |
第2章 变式教学的文献综述 |
2.1 有关变式的定义 |
2.2 有关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3.1 调查对象 |
3.2 测试卷的设计、使用和分析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1 学生问卷的设计 |
3.3.2 教师问卷的设计 |
3.3.3 调查问卷的使用 |
3.3.4 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
第4章 调查的结果及其分析 |
4.1 测试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 对师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 对学生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5章 高中数学课本例题与习题变式的原则与策略 |
5.1 课本例题与习题变式的原则 |
5.2 课本例题与习题变式策略 |
第6章 课本例题和习题变式案例 |
6.1 条件的演变 |
6.2 结论的延伸 |
6.3 条件与结论互换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中的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背景 |
1.2 课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师专业发展 |
2.1.2 名师教师 |
2.1.3 正高级教师 |
2.1.4 特级教师 |
2.1.5 数学名师——蔡玉书 |
2.2 相关研究现状 |
2.2.1 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2.2.2 名师相关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3.2.1 研究方法 |
3.2.2 研究框架 |
3.3 研究问题 |
3.4 研究重点和难点 |
3.4.1 研究重点 |
3.4.2 研究难点 |
第4章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4.1 数学教育理念 |
4.1.1 数学观 |
4.1.2 数学教学观 |
4.2 数学教学工作 |
4.2.1 专业基础 |
4.2.2 教学能力 |
4.2.3 教学设计 |
4.2.4 教学特色 |
4.3 科研工作 |
4.3.1 论文与专着 |
4.3.2 课题与项目 |
4.3.3 名师工作室 |
4.4 竞赛工作 |
4.4.1 教练工作 |
4.4.2 学生成绩 |
4.5 小结 |
4.5.1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
4.5.2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
第5章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1 访谈目的及提纲 |
5.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2.1 访谈结果 |
5.2.2 归纳与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1.1 崇高的教育理念 |
6.1.2 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 |
6.1.3 坚定的科研信念 |
6.1.4 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引导 |
6.2 对青年教师的启示 |
6.2.1 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学观 |
6.2.2 学会科研,合理科研 |
6.2.3 利用和肯定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蔡玉书老师大事记 |
附录B 蔡玉书老师的科研论着汇总 |
致谢 |
四、用好课本习题 开发学生智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课后习题使用现状研究[D]. 夏丹丹. 西南大学, 2020(01)
- [2]用好课本习题 开发学生智力[J]. 童昌森. 中学教研, 1990(01)
- [3]发挥课本例题习题功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D]. 冯俊.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4)
- [4]透视课本习题和例题的关联——习题与例题的老题材新思考[J]. 利远军. 新课程(中), 2011(08)
- [5]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习题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H市为例[D]. 蔡佳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6]例说一年级数学课本习题的应用[J]. 张冬梅. 河北教育(教学), 2010(09)
- [7]例说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的应用[J]. 张冬梅. 教学与管理, 2010(14)
- [8]例说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的应用[J]. 张冬梅.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0(10)
- [9]高中数学课本例题和习题变式研究[D]. 孙金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1)
- [10]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D]. 王素彦. 苏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