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灵顿碱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研究

哈灵顿碱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研究

一、三尖杉酯碱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旭东,胡晓茹,杨峻山[1](2008)在《抗肿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从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喹啉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芪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类化合物以及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炔类化合物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并探讨了当今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王红晓,闵军霞[2](2015)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成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面对严重威胁健康的肿瘤,人类从未间断过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纵观历史,从非选择性的化疗药物,到特异性阻断驱动致癌基因的靶向药物,直到今天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肿瘤治疗,抗癌药物迅猛发展,成为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大多数抗癌药物存在难以克服的短期耐药及毒副作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近年,筛选植物来源的天然提取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癌作用,倍受关注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包括临床广泛应用的紫杉醇、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及喜树碱等。总结植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方法、潜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

孙健[3](2006)在《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首先建立HPLC-UV/MS测定方法,对黄连解毒汤整体定性,多指标定量分析,确定各色谱峰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制备含药血清进行多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分析;测定黄连解毒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S180、MFC的抑制作用,大鼠含药血清对10种人瘤株的抑制作用;判断吸收入血的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多指标检测主要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以HPLC-UV归属了黄连解毒汤21个色谱峰的药材来源,通过HPLC-UV/ MS对其中11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其中10种成分吸收入血,各药材合煎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发生改变;黄连解毒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S180、MFC的确有抑制作用,高剂量组抑制率均超过30%,含药血清对10种人瘤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原形入血成分中,汉黄芩素为抑制人肺腺癌SPC-A1增殖的主要有效成分,通过集落形成实验、周期分析、hoechst33342/PI、AO/EB双染、电镜,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阶梯状条带,Annexin-V/PI、线粒体膜电位等检测方法确定汉黄芩素诱导人肺腺癌SPC-A1凋亡,抑制其分裂和集落形成能力,阻滞周期等作用。实验的创造性成果在于:系统的研究了黄连解毒汤及其含药血清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结合多成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判断黄连解毒汤体内抗肿瘤主要有效成分,从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两个方面,整体水平、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三个层次,阐述了黄连解毒汤的抗肿瘤作用及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

蔡佳仲[4](2012)在《朱砂根和树豆叶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死亡率之高,已跃居所有死亡病因的第二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化学药物的治疗,简称化疗。肿瘤化疗药物主要有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合成的抗肿瘤药物中,许多都是以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发展起来的,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中草药中寻找有效的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作为肿瘤化疗药物先导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本学位论文旨在研究发现天然抗肿瘤药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朱砂根中百两金皂苷A的分离鉴定、批量制备及抗肿瘤作用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作者通过前期的试验和文献调研,认为中药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中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百两金皂苷A、B (ardisiacrispin A, B)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药效;鉴于文献主要集中在朱砂根皂苷的体外抗肿瘤药理研究方面,本课题对朱砂根三萜皂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开展毒理学和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为考察百两金皂苷A类似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利用正相硅胶、MCI、反相ODS等柱层析手段,从朱砂根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皂苷类化合物;采用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学结构。(2)采用MTT法检测百两金皂苷A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和人非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利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百两金皂苷A对HCT-15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3)首次完成了化合物百两金皂苷A纯品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4)采用人HCT-15肿瘤裸鼠皮下移植模型,对化合物百两金皂苷A开展了体内抗肿瘤作用试验。研究结果(1)从朱砂根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鉴定为:百两金皂苷A(ardisiacrispin A)、朱砂根皂苷B(ardisicrenoiside B)和岩白菜素(Bergenin)。分离制备了多达45g的百两金皂苷A纯品作为体内实验研究用药。(2)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百两金皂苷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结直肠腺癌细胞株HCT-15、人口腔上皮癌耐药细胞株KB-V1等肿瘤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o)分别为7.61μM、8.29μM、8.64μM、5.30μM和4.05μM;对人肝静脉内皮细胞株ED-25的细胞毒性(IC50为8.11μM),与对上述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百两金皂苷A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无选择性。其中,百两金皂苷A对HCT-15细胞的体外研究结果系首次发表。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8μM的百两金皂苷A处理后,HCT-15细胞出现早期凋亡样形态学改变:细胞变圆,核染色质浓集,固缩,碎裂。推测其细胞毒性可能与诱导凋亡有关。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百两金皂苷A药物浓度的增加,HCT-15细胞平均早期凋亡率逐渐上升,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百两金皂苷A对HCT-15的细胞毒作用是通过诱导凋亡产生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百两金皂苷A处理可以引起HCT-15细胞发生S期阻滞。因此,百两金皂苷A可能是藉此诱导HCT-15细胞凋亡的。(5)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百两金皂苷A对昆明种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44g/kg,属于低毒化合物。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连续灌胃4周造成了大鼠轻微肝损伤,肝细胞轻度嗜酸性变,细胞固缩,连接松散。预示着百两金皂苷A对肝脏可能有一定影响。(6)在人HCT-15肿瘤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中,以60mg/kg、50mg/kg、40mg/kg剂量灌胃给药百两金皂苷A,与阳性药多西他赛组相比,相对肿瘤增殖率AT/AC大于42%,根据NCI评判标准,认为该途径下百两金皂苷A对HCT-15人癌裸鼠模型的抗肿瘤药效不明显。结论与创新点(1)从朱砂根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技术鉴定为百两金皂苷A、B,以及岩白菜素;制备了多达45g的百两金皂苷A纯品,作为体内实验研究用药。(2)首次研究报告了百两金皂苷A对HCT-15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该作用的机理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增殖于S期有关。(3)首次研究评价了百两金皂苷A的急性、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口服低毒。(3)在人HCT-15肿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模型上,测试了灌胃给药条件下百两金皂苷A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作用不明显。第二部分树豆叶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研究背景、目的作者通过预实验和文献调研,认为树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叶中木豆素A、C (longistylin A, C)的二苯乙烯(菧)结构类似物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而且目前对树豆蔗类成分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课题组对树豆叶的菧类化合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与机理研究,以期获得新菧类抗癌先导化合物。研究方法(1)利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层析手段,从树豆的三氯甲烷部位中分离蔗类化合物,并采用IR、1H-NMR、13C-NMR、2D-NMR等波谱学技术,结合EI-MS、ESI-MS和HRESI-MS等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化学结构。(2)采用MTT法检测分离得到的菧类化合物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和人非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利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菧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1)从树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1-7)。它们的化学结构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木豆素A(longistylin A)(1)、木豆素C(longistylin C)(2)、树豆菧H (cajanstilbene H)(3)、树豆内酯A (cajanolactone A)(4)等4个蔗类化合物;异美五针松双氢黄酮(pinostrobin)(5)、柚皮素4’,7-二甲醚(naringenin-4’,7-dimethyl ether)(6)等2个黄酮;以及1个甾类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7)。其中3和4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树豆菧H (cajanstilbene H)和树豆内酯A (cajanolactone A),前者是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的含卤素的羟基异戊烯取代二苯乙烯衍生物,后者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的内酯化的羟基异戊烯取代二苯乙烯羧酸衍生物。(2)四种菧类化合物树豆菧H (cajanstilbene H)、树豆内酯A (cajanolactone A)、 longistylin A、longistylin C对NCI-H460、PC-3、MCF-7、Hela、HCT-15、KB-V1等人源肿瘤细胞株的增殖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新化合物cajanstilbene H对上述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o分别为21.47μM、25.83μM、21.42μM、25.85μM、24.81μM、22.29μM;对人肝静脉内皮细胞株ED-25的IC5o为38.51μM,小于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有显着性(P<0.05)。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经42μM的cajanstilbene H处理后,NCI-H460细胞出现早期凋亡样形态学改变:细胞变圆,核染色质浓集,核固缩,碎裂。推测其细胞毒性也可能与诱导凋亡有关。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结果表明,随着cajanstilbene H药物浓度的增加,NCI-H460细胞平均早期凋亡率逐渐上升,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说明cajanstilbene H对NCI-H46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是通过诱导凋亡产生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ajanstilbene H将NCI-H460细胞能阻滞于G0/G1期而抑制增殖。结论与创新点(1)从树豆叶中发现了2个新的菧类化合物,其结构系通过详细的波谱学综合分析所确定,分别命名为树豆菧H (cajanstilbene H)和树豆内酯A (cajanolactone A),前者是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的含卤素的羟基异戊烯取代二苯乙烯衍生物,后者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的内酯化的羟基异戊烯取代二苯乙烯羧酸衍生物。(2)研究了新化合物树豆菧H (cajanstilbene H)、树豆内酯A (cajanolactone A)、和结构类似物longistylin A、longistylin C对NCI-H460、PC-3、MCF-7、Hela、HCT-15、 KB-V1等肿瘤细胞株的体外作用,发现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初步揭示了新化合物树豆菧H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机理,发现树豆菧H可诱导NCI-H460细胞的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张海英[5](2016)在《新疆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体外细胞实验,DPPH抗氧化研究新疆阿魏不同极性部位抗肿瘤、抗氧化作用,筛选出新疆阿魏抗肿瘤的活性部位;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清药理学、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明确阿魏活性部位的抗肿瘤作用;研究阿魏活性部位对小鼠S-180腹水瘤和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阿魏活性部位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和有效利用新疆特色药材资源阿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SRB)检测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甲醇部位)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以细胞增殖抑制率、总凋亡率作为指标筛选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2.通过TLC-DPPH法(薄层生物自显影)和DPPH自由基法,评价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甲醇部位)的抗氧化能力。3.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检测新疆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含药血清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4.应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以迁移抑制率、侵袭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5.建立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12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阿魏高剂量组、阿魏中剂量组、阿魏低剂量组、顺铂(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阿魏活性部位10天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脾指数、胸腺指数和体重。6.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阿魏高剂量组、阿魏中剂量组、阿魏低剂量组、顺铂(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阿魏活性部位10天后,观察小鼠肿瘤抑制率、脾指数、胸腺指数和体重,用HE染色法检查小鼠肿瘤。7.流式细胞术研究阿魏活性部位对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法研究对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8.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阿魏活性部位对HCT116细胞作用后,PI3K-Akt通路中EGFR、PTEN、mTOR、Akt1、Bcl-xl、p53、PI3Kp85等基因表达的影响。9.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阿魏活性部位对HCT116细胞作用后,PI3K-Akt通路中PTEN、mTOR、Bcl-xl、p53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分离得到新疆阿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4个部位,其以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0.12g·g-1、0.15 g·g-1;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效果较好,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43.7、15.0、28.7μg·mL-1;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促进凋亡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效果较好,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6.6%、64.0%、80.8%。除石油醚部位外,阿魏各极性部位均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效果最好IC50分别为34.1mg·L-1和33.8mg·L-1;TLC-DPPH法(薄层生物自显影)表明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抗氧化活性较好。2.血清药理学结果表明,50%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含药血清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3%、27.6%、6.7%。3.划痕实验中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48 h的迁移率分别为35.8%、24.4%、43.5%;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细胞的48h迁移抑制率为70.67%;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测得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Caco-2、HepG2细胞72h侵袭抑制率分别为55.1%、89.5%、75.0%。4.建立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灌胃给予阿魏乙酸乙酯部位10天后,阿魏低、中、阿魏高剂量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阿魏低、中、高剂量组的脾指数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指数和体重无明显变化。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灌胃给予阿魏乙酸乙酯部位10天后,阿魏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0.43%、50.86%、58.20%,阿魏低、中、高剂量组的脾指数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指数和体重无明显变化。5.流式细胞术测得阿魏乙酸乙酯部位作用HCT116细胞后,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与S期;Hoechst33258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到HCT116细胞形态不完整,核染色质凝聚且边缘化,可见凋亡小体。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到EGFR、PI3Kp8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p53基因表达明显增高,Akt1、mTOR、Bcl-xl基因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到PTEN、p5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mTOR、Bcl-x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体外细胞筛选得出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效果较好,浸膏得率较高,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因此确定为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2.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含药血清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细胞的迁移、侵袭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来发挥作用的。3.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可延长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的生存时间,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率≥40%,并经统计学处理(P<0.05),表明有抗肿瘤作用。

程飞[6](2011)在《水红花子药效学及毒性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论文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水红花子炮制前后功用的改变与物质基础变化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30873437)”课题的部分内容。水红花子自1977年版药典开始收载,具有“散血消症,消积止痛”的功效,临床生用或炒至爆花使用,有文献报道水红花子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疗效。本文针对水红花子“散血消症、消积止痛”功效,对其生品与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作用、S-180腹水瘤小鼠生命延长作用、S-180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荷瘤裸鼠的抑制作用及消积止痛作用的药效学实验,并进行了抗肿瘤作用机理、抗氧化作用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通过本研究探讨生品与制品药理作用的相关性,以及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探索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有效部位、抗肿瘤作用机理及急性毒性,为水红花子的药效学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1.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药效筛选:采用结晶紫法,检测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胃癌MGC细胞、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和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2.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腹水瘤小鼠生命延长作用:建立S-180肉瘤腹水型小鼠模型,观察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作用,计算生命延长率。3.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建立S-180肉瘤实体瘤小鼠模型,观察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计算抑瘤率。4.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荷瘤裸鼠的抑制作用:建立人宫颈癌Hela荷瘤裸鼠模型,检测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荷瘤裸鼠的抑制作用,计算瘤体积及抑瘤率。5.花旗松素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通过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形态变化及DNA片段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Bcl-2 mRNA、Bax mRNA及P53 mRNA、P21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6.“消积”功效药效学实验研究:采用家兔离体肠管法,检测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对家兔离体肠管张力的影响;采用小鼠小肠炭末推进法,检测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计算炭末推进率。7.“止痛”功效药效学实验研究:采用热板法,检测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痛阈提高百分率;采用扭体法,检测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计算扭体抑制百分率。8.水红花子抗氧化作用初步实验:采用DPPH法,测定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9.水红花子急性毒性实验:按《新药审批办法》的有关规定,测定LD50及进行最大给药量实验,检测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的急性毒性。结果:1.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药效筛选: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部分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且生品比制品的抑制作用强,其中生品乙酸乙酯部分的抑制作用最强;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部分,除生品水溶部分外,对MGC细胞生长的抑制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其中生品乙酸乙酯部分的抑制作用最强;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部分,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其中生品乙酸乙酯部分的抑制作用最强;水红花子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部分,对Hce-8693细胞生长的抑制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其中生品乙酸乙酯部分的抑制作用最强;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花旗松素在15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胃癌MGC细胞、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和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现较好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同等条件下花旗松素比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抑制作用强。2.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腹水瘤小鼠生命延长作用:生品水提组、生品乙酸乙酯组、槲皮素组、花旗松素组对小鼠均有较好的生命延长作用,其强弱顺序为:花旗松素>槲皮素>生品乙酸乙酯提取物>生品水提物>其他3.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生品乙酸乙酯组,槲皮素组,花旗松素组对S-180小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强弱顺序为:花旗松素>生品乙酸乙酯提取物>槲皮素>生品水提物>其他4.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荷瘤裸鼠的抑制作用:花旗松素在给药8d开始,裸鼠肿瘤体积开始小于生理盐水组,花旗松素组肿瘤质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抑瘤率为45.45%,大于体内抑瘤试验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的30%,表明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移植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花旗松素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处理12h后,细胞变圆并逐渐从培养瓶壁上脱落下来,诱导24h后细胞膜发泡并呈现细胞核迸裂,大部分细胞逐渐形成凋亡小体;花旗松素能够诱导HeLa细胞产生200 bp倍数的DNA片段,进一步说明花旗松素诱导HeLa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相关;花旗松素对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均没有变化,但能够诱导P53 mRNA和P21 mRNA的表达增加。6.“消积”功效药效学实验研究:水红花子各提取物均对家兔离体肠管张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水提生、制品均能兴奋家兔离体肠管平滑肌,使其收缩加快,但水提生品使张力变小,而水提制品作用时间持久,振幅基本一致;醇提生品作用效果与水提生品相当,醇提制品作用时间极短,加大剂量时呈现抑制作用;水红花子各提取物对小鼠胃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制品提取物比生品提取物作用强,具体作用强弱顺序为:制品醇提物>制品水提物>生品水提物>生品醇提物。7.“止痛”功效药效学实验研究:热板法实验中,生品与制品水提物均能提高小鼠痛阈值,而醇提物止痛效果不明显,其止痛效果强弱顺序为:制品水提物>生品水提物>生品与制品醇提物;扭体法实验中,制品水提物、生品与制品醇提物均能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产生不同程度的止痛效果,生品水提物使小鼠扭体次数增大,止痛效果不明显,各提取物止痛效果强弱顺序为:制品水提物>生品醇提物>制品醇提物>生品水提物。8.水红花子抗氧化作用初步实验:水红花子生品与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其石油醚部分(生、制),乙酸乙酯部分(生、制),正丁醇部分(生、制),水溶部分(生、制)EC50值分别为189.3、196.4;134.3、155.6;189.2、194.2;161.6、195.4mg/L。9.水红花子急性毒性实验:给药后小鼠表现出活动减少,神情倦怠现象,给药1h后此现象逐渐消失,无异常跳跃行为,无刺激敏感征象,口、眼、鼻未出现异常分泌物,饮食、饮水、排便均正常,呼吸活动正常未见死亡,未能测出LD50值;最大给药量实验中,连续观察7d内发现,给药后小鼠活动减少,神情倦怠,给药3h后逐渐消失,全部小鼠健存,动物的食欲、外观、行为活动、排泄等均为见异常,第7天体重平均增长27.61%,处死后解剖发现组织器官未见异常。结论:1.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药效筛选:水红花子生品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水红花子抗肿瘤的有效抑制物质组;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花旗松素均能抑制4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同等条件下花旗松素抑制作用较强,可能是水红花子中主要的抗肿瘤有效物质成分。2.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腹水瘤小鼠生命延长作用:花旗松素、槲皮素、生品水提物及生品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均有较好的生命延长作用。3.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花旗松素、槲皮素及生品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180小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荷瘤裸鼠的抑制作用: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移植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花旗松素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花旗松素能诱导HeLa细胞形成凋亡小体,200 bp倍数的DNA片段,说明花旗松素诱导HeLa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相关;花旗松素诱导HeLa细胞细胞凋亡,可能与通过诱导P53 mRNA和P21 mRNA的表达增加有关。6.“消积”功效药效学实验研究:各提取物均能兴奋家兔离体肠管平滑肌,制品水提物作用效果强于其他各组;并对对小鼠胃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制品醇提物作用效果强于其他各组。结果显示“消积”作用制品优于生品。7.“止痛”功效药效学实验研究:对热板及冰醋酸所致疼痛,生、制品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止痛效果,制品水提物均强于其他各组,有较好的止痛效果。8.水红花子抗氧化作用初步实验:生品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作用。9.水红花子急性毒性实验:本实验按照《新药审批办法》的有关规定,未能测出LD50值,说明水红花子没有急性毒性作用。

张巧霞[7](2005)在《冬虫夏草菌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又名虫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物,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和经济价值,是世界上目前最稀有珍贵的药用真菌之一。对于其抗肿瘤作用已经有一些报道,但只是针对虫草的某一部分,如水提物或醇提物等,没有比较全面的研究,对抗肿瘤活性作用机理的研究也不多。考虑到冬虫夏草自然资源极其有限,本文首先进行了虫草菌无性型的分离纯化,并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液体发酵培养。然后对分离出的虫草菌HK-1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虫草菌HK-1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抗癌药可在不同类型的敏感肿瘤细胞中诱导凋亡,是许多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因此,针对虫草菌HK-1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虫草菌HK-1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诱导HL-60细胞凋亡,并且caspase-3参与了凋亡的过程。在哺乳动物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被认为处于凋亡调控的中心位置,其关键性分子是细胞色素c (Cyt c)。Bcl-2家族成员在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检测了虫草菌HK-1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过程是否与线粒体有关以及Bcl-2家族主要成员Bcl-2和Bax的变化。结果表明虫草菌HK-1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的细胞凋亡与线粒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有关,并有Bcl-2家族成员的参与。为了更全面了解虫草菌HK-1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可以诱导G2/M期阻滞及G2/M期相关蛋白p34cdc2含量下降。本研究发现虫草菌HK-1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可以诱发由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并且使细胞周期发生G2/M期阻滞。这一结果为虫草菌的开发利用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细胞凋亡途径的阐明提供了线索。

咸丽娜,钱士辉[8](2009)在《抗癌中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了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从中药中发掘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创新药物提供参考。

刘延泽,陈士林,马培,肖培根[9](2012)在《中草药中发现新抗癌药物的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草药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于各种疾病包括肿瘤的治疗都取得了十分宝贵的人体经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也为寻找新抗癌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从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科学发现从4个方面阐述了进一步从中草药中发现新抗癌药的途径,以期对天然产物来源的新抗癌药物的发现起到一定的启发与促进作用。这4个方面分别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发现抗癌药,包括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调节免疫药(补气扶正药)及有毒中草药(以毒攻毒);从近年发现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中寻找;通过普筛或高通量筛选从中草药提取物中寻找和依据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原理寻找。

朱玲[10](2005)在《异鼠李素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癌症化疗是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但大多数西药抗肿瘤药物对癌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的选择性差别不大,因而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广泛而且严重,加之各种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和抗肿瘤药易产生耐药性等,使癌症化疗的效应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重新引起重视。植物来源的化合物不只对发现新药有巨大潜力,还可为设计更理想的新药提供独特的新的化学结构,后者更可被用为创制新药的先导化合物。异鼠李素(isorhamnetin,Iso)是一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沙棘中含量较高,是沙棘中的主要单体之一,通常也作为标准品用于测定黄酮含量。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同属黄酮类化合物,近年研究发现其有较好的抗心肌缺氧、缺血,缓解心绞痛,抗心律失常,抗氧自由基,降低血清胆固醇等多种心血管效应。不少研究组报道槲皮素具有良好抗肿瘤效应; 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结构相似,但作为单体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还未见国内外其他研究组的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进行体外试验探讨中药单体异鼠李素抗肿瘤作用、抗瘤谱,了解异鼠李素的适用范围。并对体外证明有效的瘤株,有针对性的进行体内试验,确证药物的体内抗瘤效应。针对异鼠李素抗瘤作用强的细胞株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了解其对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等。本研究建立在植物来源的异鼠李素及黄酮抗肿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并力图在基础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中药抗肿瘤的研究,也为异鼠李素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为此

二、三尖杉酯碱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尖杉酯碱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抗肿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碱
    1.1 萜类生物碱
    1.2 喹啉类生物碱
        1.2.1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1.2.2 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
    1.3 吲哚类生物碱
        1.3.1 双吲哚类生物碱类
        1.3.2 单萜吲哚类生物碱[10]
        1.3.3 吲哚兹定生物碱[11]
        1.3.4 吲哚并喹唑啉酮类
    1.4 喹诺里西丁类生物碱[14]
    1.5 其他类
2 芪类化合物
3 萜类
    3.1 倍半萜 (内酯)
    3.2 二萜
    3.3 三萜
        3.3.1 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
        3.3.2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
        3.3.3 乌苏烷型五环三萜
    3.4 其他
4 黄酮
    4.1 大豆异黄酮
    4.2 黄芩黄酮
    4.3 其他
5 内酯
    5.1 蕃荔枝内酯类
    5.2 番荔枝苯乙烯内酯 (styrylactones)
    5.3 其他
6 醌类
7 多糖类
    7.1 直接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7.2 直接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7.3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8 甾体
9 蛋白质
10 其他类
11 展望

(2)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成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近年国内外在研的抗癌植物及其活性成分
    1.1微管靶点类植物抗癌药
        1.1.1红豆杉及其天然产物——紫杉醇
        1.1.1.1紫杉醇衍生物研究
        1.1.1.2紫杉醇新制剂的研究
        1.1.1.3紫杉醇的合成
        1.1.2长春花类生物碱
        1.1.3鬼臼类木脂素
    1.2拓扑异构酶I靶点类药物——喜树碱
    1.3蛋白质合成靶点类抗癌药——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
    1.4多功能植物抗癌药
        1.4.1黄酮类化合物
        1.4.1.1抗细胞增殖作用
        1.4.1.2干预细胞信号转导
        1.4.1.3诱导细胞凋亡
        1.4.1.4其他功能
        1.4.2多糖类化合物
        1.4.2.1对宿主免疫力的影响
        1.4.2.2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
        1.4.2.3对荷瘤机体造血功能的影响
        1.4.3白藜芦醇
    1.5其他植物来源抗癌活性物质
        1.5.1番荔枝内酯
        1.5.2青蒿素类
        1.5.3有机酸类化合物
        1.5.4挥发油类
        1.5.5海洋植物类
2植物天然抗癌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
    2.1细胞水平的筛选
    2.2动物水平的筛选
    2.3抗癌药的靶向筛选
    2.4高通量筛选
3结语与展望

(3)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活性成分及研究方法探索
    第二节 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及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黄连解毒汤各成分定性、定量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黄连解毒汤入血成分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抗肿瘤作用分析
    第一节 黄连解毒汤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有效成分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节 汉黄芩素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 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4)朱砂根和树豆叶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恶性肿瘤概述
        1.1.2 天然抗肿瘤植物药研究概述
    1.2 朱砂根研究进展
        1.2.1 朱砂根概述
        1.2.2 朱砂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3 朱砂根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3 百两金皂苷类似物研究进展
        1.3.1 百两金皂苷类似物概述
        1.3.2 百两金皂苷类似物化学结构研究
        1.3.3 百两金皂苷类似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4 树豆研究进展
        1.4.1 树豆概述
        1.4.2 树豆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3 树豆叶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第二章 朱砂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主要设备仪器与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和材料
        2.1.3 薄层色谱显色剂的配制
        2.1.4 朱砂根药材
    2.2 朱砂根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2.2.1 朱砂根药材的提取
        2.2.2 朱砂根化合物的分离
    2.3 朱砂根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4 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2.5 小结
第三章 百两金皂苷A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机理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1 实验药物
        3.1.2 细胞株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实验材料
        3.1.5 主要溶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与相应培养基
        3.2.2 细胞的复苏
        3.2.3 细胞的培养和传代
        3.2.4 MTT法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3.2.5 瑞氏-吉姆萨染色(Wright-Giemsa's staining)
        3.2.6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变化
        3.2.7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
        3.2.8 统计学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MTT法检测ardisiacrispin A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3.3.2 Ardisiacrispin A对HCT-15细胞的形态学影响
        3.3.3 Ardisiacrispin A对HCT-15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影响
        3.3.4 Ardisiacrispin A对HCT-15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百两金皂苷A的毒理学研究
    4.1 实验药物、动物、仪器与材料
        4.1.1 实验药物
        4.1.2 实验动物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百两金皂苷A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4.2.2 百两金皂苷A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4.2.3 统计学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百两金皂苷A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4.3.2 百两金皂苷A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4.4 讨论
第五章 百两金皂苷A的体内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5.1 实验药物、动物、仪器与材料
        5.1.1 实验药物
        5.1.2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
        5.1.3 主要仪器、材料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百两金皂苷A的体内抗肿瘤实验
        5.2.2 统计学处理
    5.3 实验结果
        5.3.1 百两金皂苷A对HCT-15细胞荷瘤裸鼠体重的影响
        5.3.2 百两金皂苷A对肿瘤体积和相对肿瘤增殖率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树豆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6.1 主要设备仪器与材料
        6.1.1 仪器设备和试剂
        6.1.2 树豆药材
    6.2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6.2.1 树豆叶药材的提取
        6.2.2 树豆化合物的分离
    6.3 树豆叶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6.3.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6.3.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6.4 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6.5 小结
第七章 树豆菧H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机理研究
    7.1 实验仪器与材料
    7.2 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
        7.3.1 MTT法检测cajanstilbene H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7.3.2 Cajanstilbene H对NCI-H460细胞的形态学影响
        7.3.3 Cajanstilbene H对NCI-H460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影响
        7.3.4 Cajanstilbene H对NCI-H460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7.4 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1.1 朱砂根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8.1.2 树豆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朱砂根中化合物谱图
    附录2:树豆中化合物谱图
    附录3:中英文缩略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新疆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阿魏各极性部位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实验一 新疆阿魏抗肿瘤有效部位的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实验二 新疆阿魏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阿魏对肿瘤细胞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实验一 阿魏乙酸乙酯部位HPLC图谱建立及特征成分含量检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实验二 血清药理学考察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四部分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的急性毒性及药效学研究
    实验一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S-180 腹水瘤的药效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实验三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S-180 实体瘤的药效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第五部分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抗肿瘤作用的机理研究
    实验一 新疆阿魏乙酸乙酯部位对HCT116 细胞周期与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实验二 荧光实时定量PCR考察新疆阿魏对PI3K-Akt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实验三 Western Blot检测新疆阿魏对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小结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水红花子药效学及毒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抗肿瘤植物药研究概况(附表)
    二、水红花子药效学研究概况
    三、抗肿瘤植物药应用前景展望
第一章 水红花子“散血消症”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药效筛选
    第二节 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 对 S-180 腹水瘤小鼠生命延长作用
    第三节 生制品不同溶媒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S-180 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
    第四节 花旗松素对人宫颈癌Hela 荷瘤裸鼠的抑制作用
    第五节 花旗松素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
    第六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水红花子“消积止痛”功效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消积”功效药效学实验研究
    第二节 “止痛”功效药效学实验研究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水红花子抗氧化作用初步实验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水红花子急性毒性实验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冬虫夏草菌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冬虫夏草
        1.1.1 冬虫夏草概述
        1.1.2 冬虫夏草主要化学成分
        1.1.2.1 虫草多糖
        1.1.2.2 核苷类化合物
        1.1.2.3 蛋白质和氨基酸
        1.1.2.4 糖醇和甾醇类
        1.1.2.5 其它化合物
        1.1.3 冬虫夏草的药理学研究
        1.1.3.1 抗肿瘤作用
        1.1.3.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1.3.3 对类固醇合成的刺激作用
        1.1.3.4 对机体的代谢调节活性
        1.1.3.5 抗氧化作用
        1.1.3.6 其它药理作用
        1.1.4 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现状
    1.2 天然抗肿瘤药物
        1.2.1 肿瘤的危害及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性
        1.2.2 天然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2.1 生物碱
        1.2.2.2 萜类
        1.2.2.3 黄酮类
        1.2.2.4 多糖
    1.3 细胞凋亡
        1.3.1 细胞凋亡概述
        1.3.2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
        1.3.2.1 细胞核的变化
        1.3.2.2 细胞质的变化
        1.3.2.3 凋亡小体的形成
        1.3.3 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
        1.3.3.1 DNA 片段化
        1.3.3.2 胞浆Ca~(2+)的升高与分布变化
        1.3.3.3 胞浆pH 的变化
        1.3.4 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
        1.3.4.1 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1.3.4.2 线粒体依赖的信号传导途径
        1.3.4.2.1 电子传递和能量代谢的瓦解
        1.3.4.2.2 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与MPT 孔道
        1.3.4.2.3 Cyt c、Apaf-1 及procaspase-9 复合体
        1.3.5 细胞凋亡的中枢效应器——Caspase 蛋白酶家族
        1.3.5.1 Caspase 家族成员结构和分类
        1.3.5.2 Caspase 的激活
        1.3.5.3 Caspase的生理功能
        1.3.6 Bcl-2 基因家族
        1.3.6.1 Bcl-2 的发现
        1.3.6.2 Bcl-2 基因及其蛋白的分子结构
    1.4 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1.4.1 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1.4.2 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
        1.4.2.1 化疗
        1.4.2.2 放疗
        1.4.2.3 生物治疗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虫草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主要成分分析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1 仪器
        2.1.2 试剂
        2.1.3 天然冬虫夏草的来源
        2.1.4 虫草菌HK-1 的分离
        2.1.5 菌丝体的液体培养
        2.1.6 总的糖含量的测定
        2.1.7 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2.1.8 腺苷和虫草素含量的测定
    2.2 实验结果
        2.2.1 虫草菌HK-1 的形态学特征
        2.2.2 虫草菌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及其与天然冬虫夏草的比较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人工虫草菌 HK-1与天然虫草抗肿瘤活性比较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仪器
        3.1.2 试剂
        3.1.3 虫草菌HK-1 和天然虫草提取物的制备
        3.1.4 肿瘤细胞培养
        3.1.4.1 复苏
        3.1.4.2 传代
        3.1.4.3 保存
        3.1.5 MTT 比色法
        3.1.6 麦角甾醇、腺苷和环孢霉素A 含量测定
    3.2 实验结果
        3.2.1 提取物对816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3.2.2 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其它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3.2.3 虫草菌HK-1 与天然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虫草菌 HK-1的抗肿瘤活性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 仪器
        4.1.2 试剂
        4.1.3 正常小鼠骨髓细胞的分离培养
        4.1.4 动物模型的建立
        4.1.5 抗肿瘤治疗实验方案
        4.1.6 疗效观察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出膏率和主要成分含量
        4.2.2 虫草菌HK-1 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4.2.3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正常细胞的抑制作用
        4.2.4 虫草菌HK-1 在体内对小鼠黑色素瘤816 的抑制作用
        4.2.5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中草菌 HK-1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5.1.1 仪器
        5.1.2 试剂
        5.1.3 Hoechst 33258 染色
        5.1.4 DNA ladder
        5.1.4.1 凋亡细胞DNA 的提取
        5.1.4.2 琼脂糖凝胶电泳
        5.1.5 Caspase-3 活性测定
        5.1.6 Western blotting
        5.1.6.1 样品制备
        5.1.6.2 PAGE-SDS 凝胶电泳
        5.1.6.3 电转移
        5.1.6.4 Western blotting
    5.2 实验结果
        5.2.1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后HL-60 细胞形态变化
        5.2.2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HL-60 细胞染色质凝集
        5.2.3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细胞核DNA片段化
        5.2.4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Caspase-3 活性
        5.2.5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PARP 蛋白水解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虫草菌 HK-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
        6.1.1 仪器
        6.1.2 试剂
        6.1.3 细胞荧光染色(Hoechst 33258 和CMXRos)
        6.1.4 线粒体与细胞质的分离
        6.1.5 Caspase 活性测定
    6.2 实验结果
        6.2.1 低浓度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细胞核DNA片断化
        6.2.2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线粒体膜电位(Δψm)下降
        6.2.3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线粒体内Cyt c的转移
        6.2.4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Bcl-2 和Bax蛋白的变化
        6.2.5 虫草菌HK-1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Caspase 酶活性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虫草菌 HK-1对肿瘤细胞 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
    7.1 实验材料和方法
        7.1.1 仪器
        7.1.2 试剂
        7.1.3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7.2 实验结果
        7.2.1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L-60 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
        7.2.2 虫草菌HK-1 乙酸乙酯提取物对p21~(WAF1/CIP1)、CyclinB1和p34~(cdc2)蛋白含量的影响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设想
    8.1 总结
    8.2 设想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抗癌中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肿瘤中药
    (1) 莪术。
    (2) 白花蛇舌草。
    (3) 姜黄。
    (4) 陈皮。
    (5) 丹参。
    (6) 半枝莲。
2 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
3 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4 中药复方防治肿瘤概况
    4.1 扶正固本复方治疗肿瘤的研究
    4.2 活血化瘀复方治疗肿瘤的研究
    4.3 清热解毒复方治疗肿瘤的研究
5 展 望

(9)中草药中发现新抗癌药物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现抗癌药
    1.1 清热解毒抗癌中草药
        1.1.1 冬凌草
        1.1.2 薏苡仁
        1.1.3 乌骨藤
    1.2 活血化瘀抗癌中草药
        1.2.1 丹参
        1.2.2 莪术
        1.2.3 其他常用活血化瘀中药
    1.3 增强免疫抗癌中草药
        1.3.2 灵芝
        1.3.3 月见草
        1.3.4 其他常用中草药
    1.4 有毒抗癌中草药
        1.4.1 芫花
        1.4.2 鸦胆子
2 来源于中草药的抗癌先导化合物
    2.1 鬼臼毒素
    2.2 鞣花酸
    2.3 喜树碱
    2.4 其他抗肿瘤先导化合物
3 通过普筛发现的抗癌中草药
4 通过药用植物亲缘学发现好的抗癌中草药
    4.1 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的发现
    4.2 瑞香烷二萜类化合物的发现
    4.3 大环状逆没食子鞣质类化合物的发现
    4.4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发现
5 结语

(10)异鼠李素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异鼠李素体外抗肿瘤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异鼠李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异鼠李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异鼠李素对于细胞因子IL-6 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Bcl-2 家族蛋白与细胞凋亡、肿瘤之间的关系
综述二:中药对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学习期间的研究工作情况
致谢
声明

四、三尖杉酯碱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抗肿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J]. 许旭东,胡晓茹,杨峻山.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7)
  • [2]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成药研究进展[J]. 王红晓,闵军霞. 生命科学, 2015(08)
  • [3]黄连解毒汤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D]. 孙健. 吉林大学, 2006(10)
  • [4]朱砂根和树豆叶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 蔡佳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5]新疆阿魏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 张海英.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5)
  • [6]水红花子药效学及毒性实验研究[D]. 程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
  • [7]冬虫夏草菌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 张巧霞. 天津大学, 2005(02)
  • [8]抗癌中药研究进展[J]. 咸丽娜,钱士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04)
  • [9]中草药中发现新抗癌药物的途径[J]. 刘延泽,陈士林,马培,肖培根.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2(04)
  • [10]异鼠李素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朱玲. 四川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哈灵顿碱的抗肿瘤作用及药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