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逐次逼近求三次方程的根

通过逐次逼近求三次方程的根

一、用逐次逼近法求三次方程的根(论文文献综述)

杨密[1](2006)在《复杂曲线轮廓度的误差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NC齿轮测量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坐标测量仪,研究其对复杂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轮廓度误差是零件形位公差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应用广泛而又难于测量和评定的项目。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各种非线性曲线、曲面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些曲线、曲面的理论轮廓不能用已知的数学方程来表示,而是给出一系列离散的型值点,CNC齿轮测量中心测得的数据也是一系列离散点的坐标,这使得评定其轮廓度误差非常困难。评定复杂曲线、曲面的轮廓度误差常采用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近似方法,不能满足最小区域条件。本文研究了复杂平面曲线轮廓度误差评定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用三次参数样条曲线拟合出被测物体的轮廓曲线,包括理论型值点表示的理论曲线和实际测量点表示的实际曲线;建立了被测轮廓与理论轮廓之间偏差的解析表达式,并分析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评定线轮廓度误差的精确数学模型,分析该数学模型的解法;提出用逐次逼近思想来评定复杂曲线的轮廓度误差的方法。逐次逼近法能逐步实现被测轮廓与理论轮廓之间的位置调整,使被测轮廓最大限度的适应理论轮廓。该方法是一种符合最小区域原则的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并且在得到形状误差的同时,可以得到被测轮廓与理论轮廓之间的位置误差。文中利用等距平移曲线理论,对理论曲线加上定量误差,构造带有误差的实测曲线。编制评定程序,对该评定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证明,逐次逼近法能精确的计算出复杂曲线的轮廓度误差。

池体濤[2](1961)在《用逐次逼近法求三次方程的根》文中指出 大家知道,計算三次方程的根虽然找到了著名的卡旦公式,可是这个公式还有这样一个缺点,是用包含虚数的立方根来表示方程的实根,并且我們不能用代数的方法去掉这个虛数,加上式子的计算冗繁,因而并不常用于求三次方程的根,而用近似解来替代。近似解法很多,本文介紹一个逐次逼近法。这个方法,虽然課本上从未讲过,但由于它計算簡单,容易掌握,尚有实用价值。我們先看这样一个数列它有二个单調的子数列:{Q2n-1},{Q2n},且有上界a+b/a2与下界a。根据极限存在的基本定理知道,子数列:{Q2n-1},{Q2n}各自收斂于确定的极限S1和S2。

邱海舰[3](2018)在《行波管非线性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行波管是使用最广泛的真空电子器件之一,以其大功率、高效率、超宽带、高可靠、长寿命以及抗辐射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卫星和航天器的转发器、数据传输系统、有源相控阵系统以及电子对抗等领域。随着5G通信技术和有源相控阵系统的发展,以及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和频谱资源需求的日益加剧,对行波管的功率、效率、线性度以及带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行波管注波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失真特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其中群时延失真特性将影响卫星通信的误码率、导航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以及伪距测量精度;调幅调相失真特性会导致寄生频谱分量的产生,从而增加系统的误码率;三阶互调失真特性会直接影响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的误码率,其三阶互调抑制比已成为衡量行波管线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谐波的产生将降低行波管的输出功率,同时产生的谐波将与基波相互耦合,从而产生互调产物,增加系统的误码率。因此,亟需对行波管非线性失真特性的理论模型、物理机制以及抑制方法展开研究,从而为行波管的线性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本论文主要围绕行波管非线性失真特性解析模型的建立以及非线性失真特性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的研究而展开,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修正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为得到更加精确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首先从Pierce四波小信号理论模型出发,对其特征方程非线性项采用更加精确的处理方式,从而得到修正的Pierce三波特征方程。然后对降低的等离子体频率波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的边界条件,进而建立了修正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通过两支空间行波管的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修正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得到的功率、增益和相移与拉格朗日注波互作用理论模型更加一致,具有更高的精度。2、建立了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逐次逼近解析模型。首先从相位展开的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出发,对运动方程和场方程进行联立解耦并忽略二阶以上的非线性项,从而建立了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简化模型。然后通过采用逐次逼近法对该欧拉非线性简化模型的解析解进行推导,进而建立了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逐次逼近解析模型。通过两支空间行波管的仿真,结果表明:在1dB增益压缩点,逐次逼近解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拉格朗日理论模型十分吻合。同时,相较于传统欧拉理论模型,不仅精确更高、形式更简单,还能表现出饱和状态(即增益压缩和相位反转)。3、基于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一阶逼近解析解(小信号解析解),建立群时延解析模型,并得到群时延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案。首先从欧拉小信号解析解出发,推导群时延的小信号解析解,从而建立了群时延的解析模型。然后,利用群时延的解析模型得到群时延的产生机理,并根据群时延产生机理,得到影响群时延的关键参量,进而提出群时延的抑制方案。最后采用群时延的抑制方案,实现了一支在研Ku波段空间行波管的群时延抑制。4、基于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逐次逼近解析解,建立了调幅调相(AM/AM转换和AM/PM转换)解析模型并得出调幅调相非线性失真特性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案。首先从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逐次逼近解析解出发,推导了AM/PM转换特性的各阶逼近解析模型,从而得到AM/PM转换特性的产生机理。然后利用该产生机理得到影响AM/PM转换的关键参量,进而提出AM/PM转换的抑制方案。最后推导了AM/AM转换特性和增益的各阶逼近解析模型,并对小信号增益变化和增益压缩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5、基于调幅调相解析模型和三阶互调快速计算模型,提出了三阶互调的抑制方案并实现三阶互调的抑制。首先对三阶互调快速计算模型进行推导,然后利用三阶互调快速计算模型得到影响三阶互调的关键参量,并结合调幅调相失真特性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案,提出三阶互调的抑制方案。最后通过两支空间行波管的仿真,在保证功率满足用户指标的前提下,实现三阶互调的抑制。6、发展了行波管考虑谐波互作用的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从考虑谐波互作用的拉格朗日非线性理论出发,将离散的粒子近似处理为流体,得到电子相位的连续分布函数。然后对电子相位连续分布函数进行傅里叶一阶展开,并结合贝塞尔母函数关系式,建立了考虑谐波互作用的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通过两支空间行波管的仿真,结果表明:在1dB增益压缩点,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拉格朗日理论模型十分吻合。7、建立了行波管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的解析模型,进而得到反常色散抑制谐波的物理机制。通过对考虑谐波互作用的欧拉非线性方程组进行联立解耦并保留三阶及以下的非线性项,得到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的简化模型。采用逐次逼近法对该简化模型的解析解进行推导,得到基波的四阶逼近解析解、谐波的二阶逼近解析解以及相对相位角的解析解。通过模拟仿真验证了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解析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构造色散模型,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分析得到反常色散抑制谐波的物理机制。

邢红娟[4](2014)在《非线性Fredholm-Volterra积分方程的Chebyshev小波数值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积分方程是研究数学及物理问题时常见到的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工具,在实践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成积分方程来解决。例如,有特定初始条件的微分方程可以转化为积分方程来计算。通常积分方程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精确解,最好用数值近似求其近似解,此时的积分结果引起的相对误差较小,且较为精确。如果将区间上的微分方程转变为积分方程后,其维数会降低,计算量也会减少。所以研究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综述了小波理论的背景,小波早期和当前的发展,介绍了全文的组织结构,从Fourier分析开始,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基础理论,包括连续小波,正交小波和小波函数等内容。本论文对积分方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积分方程的分类,积分方程与代数方程的联系,重点是利用Chebyshev小波的基本理论解非线性Fredholm-Volterra积分方程,其做法是,首先对积分区间归一化,生成Chebyshev配置点,将区间离散,这样就将生成的Chebyshev小波函数网格化为统一的代数矩阵形式,之后利用逐次逼近法和小波变换求得结果。数值算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和Haar小波和Legendre小波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简明性,精度高计算量小等优点。本文还对Chebyshev小波解非线性分数阶Fredholm-Volterra积分方程问题做了初步探索,推导了非线性Fredholm-Volterra积分方程的Chebyshev小波格式,并利用逐次逼近法对矩阵形式进行求解。

林福源,钟吉生[5](1982)在《可编程序计算器在实验室的应用》文中认为我院理化实验室引进了多种可编程序计算器,如 SHARP 的 PC-1300、 CASTO 的502P 以及 TEXAS 的 TI-59等。本文以 TI-59为代表,分两部分介绍它们在实验室的应用:第一部分介绍求解超越方程的三种方法及其比较,以及带自动精度控制的求定积分的辛普森法;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的近代物理实验,介绍它们在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的应用程序是用 TI-59的“语言”写的,但它们的设计思想、基本方法和流程图也适用于其它可编程序计算器。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计算工具在实验数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特写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程胜群[6](2010)在《几类积分微分方程的解法》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微分方程的求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著名的Riccati方程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应用,它在现代控制论和向量场分支理论中也常有出现。由于工程技术希望尽可能地找到精确解,因此对此类方程的求解仍不失它的时代意义,曾引起当今许多数学工作者的兴趣。全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该课题的提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章解积分方程: (?)。通过文[1]中提供的条件:(?),讨论三种情况下:即r =0; r =1; r≠0,1的通解。此外,当不满足前述条件时,若r =2,满足相应的条件,此方程依然可积,并给出通解。第三章解积分方程:(?),式中m ( m+ n)>0,且m + n≠?1,0。不需要讨论,仅通过换元,将其转化为Bernoulli方程,即可求出通解;解积分方程: (?),讨论当A·B=1或A·B≠1两种情况下,如何求解高阶微分方程。通过变上限函数的求导,及换元,将其转化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求出此方程的一个特解,再作n重积分,得到原方程的通解。第四章解一类积分函数方程组。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从而在形式上将三个方程视为一元三次函数方程的模型,并进行变量替换,由文献[16]提供的一元三次方程求解公式,我们就可以得到原方程组组合形式的解。第五章论文的发展和展望。

徐纪平[7](1992)在《二侧流道相同的间壁式换热器传热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对二侧流道相同的间壁式换热器的放热,应由试验建立准则方程。本文提出了一种试验数据处理的有效方法——逐次逼近法,阐述了此法的由来和依据。并以此法为指导,进行了传热的试验布置和测量,从而可以不测壁温(难以测取),用常规测量手段及仪表测取数据,经处理建立了准则方程。

高德欣[8](2006)在《受扰非线性及时滞系统近似最优扰动抑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严格地讲,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实际系统都是在外界干扰力作用下工作的。除了完全未知动态的外部扰动外,还有一类已知动态特性(但可能未知初始条件)的外部扰动,比如:阶跃扰动、斜坡扰动、脉冲扰动、正弦扰动、周期扰动以及满足某一类齐次微分方程的扰动(通常称为外系统),等等。具有这类扰动的系统在航空航天、工业生产、机械制造和海洋工程等实际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如海洋平台的实时振动控制系统,它长期受风和海浪力的作用,其中海浪规则波的动态特性是完全已知的;飞机飞行姿态控制系统,机翼承受的风剪应力的谐振干扰;磁盘减振控制系统;噪声抑制系统等等。如果采用无扰动初值问题的最优控制方法去设计受扰动系统,得到的控制律不是最优的,且设计的控制律对外部扰动影响的鲁棒性较差。因此研究在外界持续扰动力作用下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更贴近实际控制系统,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受扰非线性及时滞系统最优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然后利用微分方程的逐次逼近方法研究受扰非线性及时滞系统的近似最优扰动抑制控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1、简要回顾了最优控制理论的发展,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非线性及时滞系统最优控制理论及目前关于受扰动系统的研究方法与现状。 2、针对一类扰动特性由外系统描述的非线性系统,给出了最优扰动抑制控制律的近似设计过程。通过引入共态向量将由受扰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必要条件获得的两点边值问题转换为状态向量与伴随向量耦合的新两点边值问题。然后利用逐次逼近方法构造序列实现新两点边值问题解耦,将其转化为线性非齐次两点边值序列问题。进一步证明了该线性两点边值问题族的解序列一致收敛于原最优控制问题的解。最后通过迭代求解伴随向量的序列,分别在有限时域与无限时域得到由状态向量的线性解析函数和以伴随向量的极限形式给出的非线性部分的补偿项组成的最优扰动抑制控制律。

贾小丰[9](2008)在《吉林省西部人工草地节水机理及最佳灌溉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的吉林省西部地区,近年来由于粗放型经营和管理不当,畜草矛盾日益突出。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实施草地灌溉、施肥和选播优良牧草等措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而能否有效地实施节水灌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体系对吉林省西部人工草地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吉林省松原地区重要牧草——紫花苜蓿的研究作为突破口,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草原管理站开展了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非充分灌溉试验。经过2006年和2007年的试验观测,取得了研究苜蓿需水耗水规律所需的第一手资料。依据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求出五种常用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敏感指数(系数),并对五种模型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发现吉林省西部地区(现主要为松原地区)宜选Jensen模型作为苜蓿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并得到了反映苜蓿各生育期水分亏缺敏感程度的敏感指数。为求得苜蓿最优灌溉制度,本文首先建立了经典的二维动态规划优化模型,但在应用DPSA法求解模型过程中发现此模型所存在的固有缺陷,因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针对改进后模型,本文提出了应用模拟退火算法(SA)和混沌优化算法(CA)两种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的思路和步骤;开发了相应的灌溉制度优化设计软件,并以实例验证了软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对吉林西部人工草地节水灌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张运尚[10](2013)在《天线—罩系统电性能数值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飞行器天线罩是保护天线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的部件,它既要适应飞行过程中气动力与气动热等环境条件,还要满足无线电制导的要求,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电磁窗。受制造工艺的影响,一次加工成型的天线罩在电性能上往往难以满足要求,主要体现在瞄准误差与瞄准误差率的超差,影响制导的精度与稳定性。因此必须对天线罩系统进行电性能数值计算和评估,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其进行二次优化指导。精确的正向算法是电性能有效优化的前提。综合分析几何光学、物理光学与低频分析等电磁场数值分析算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并结合课题所研究天线-罩系统的具体情况,使用平面波谱-表面积分法作为数值分析的主要算法。并在平面波谱法计算近场时引入了高斯型积分,解决了在计算非圆形天线计算精度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三维天线-罩系统电性能的精准数值计算与分析。针对传统算法计算带罩天线瞄准误差存在小步长多次迭代,计算精度不高且效率低等问题,在远场计算时引入了有效观察角的概念,仅考虑最值点附近部分主瓣。并将方向图的计算与瞄准误差求解在程序上分离,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函数最值点位置求解瞄准误差,减小了常规算法对单个计算点精度地依赖,在不降低计算精度的同时有效优化了计算效率。内廓面修磨是一种有效的二次优化方法,但是具体的修磨位置难以确定。本文分析了面天线在扫描过程中辐射变化情况,研究了最大瞄准误差扫描角的存在性。并且对天线罩内廓面型值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出瞄准误差最大时天线主轴方向与罩壁的交点位置。并假定交点位置附近为天线-罩系统电磁敏感区,可以作为最佳修磨位置,最后通过不同位置修磨仿真验证了该假设的正确性。基于Fortran与Visual C++混合编程技术设计并开发出天线罩电性能计算软件。应用计算效率高的Fortran语言实现电性能正向计算和二次优化算法;利用图形功能强大的Visual C++完成界面的设计。这种混合编程技术既提高了编程效率,也保证了软件具有计算效率高、界面友好等特点。

二、用逐次逼近法求三次方程的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逐次逼近法求三次方程的根(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曲线轮廓度的误差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CNC 齿轮测量中心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课题的来源及目的
    1.3 线轮廓度评定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曲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累加弦长三次参数样条曲线
    2.2 追赶法求解连续性方程
    2.3 求插值点的方法
    2.4 等距平移曲线理论
3 复杂曲线轮廓度的误差评定
    3.1 线轮廓度的定义及评定方法
        3.1.1 线轮廓度的定义
        3.1.2 线轮廓度常用评定方法
        3.1.3 复杂曲线轮廓度误差评定方法
    3.2 确定实测点到理论曲线的距离
        3.2.1 点到曲线距离的数学表达式
        3.2.2 用黄金分割法搜索对应点
    3.3 线轮廓度误差评定
        3.3.1 坐标系变换
        3.3.2 建立评定的数学模型
        3.3.3 评定方法
4 分析选择算法
    4.1 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解法
    4.2 高斯-牛顿法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4.2.1 Gauss-Newton 法
        4.2.2 Gauss-Newton 法解本文的优化问题
5 实验验证
    5.1 评定程序
    5.2 无外加误差情况下的曲线轮廓度评定
    5.3 外加误差情况下的曲线轮廓度评定
    5.4 圆弧圆柱蜗杆齿形误差评定
        5.4.1 圆弧圆柱蜗杆的齿形
        5.4.2 圆弧圆柱蜗杆齿形误差评定
6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参考文献
附录

(3)行波管非线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行波管的工作原理
        1.1.2 行波管的线性化技术概述
    1.2 行波管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发展现状
        1.2.1 基于拉格朗日坐标系的注波互作用理论模型
        1.2.2 基于欧拉坐标系的注波互作用理论模型
    1.3 行波管非线性失真特性的研究现状
        1.3.1 群时延失真特性
        1.3.2 调幅调相失真特性
        1.3.3 三阶互调失真特性
        1.3.4 谐波失真特性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行波管欧拉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
    2.1 引言
    2.2 修正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
        2.2.1 特征方程的修正
        2.2.2 边界条件的修正
    2.3 基于流体分析的欧拉线性理论模型
        2.3.1 运动方程的推导
        2.3.2 场方程的推导
    2.4 数值模拟与讨论
        2.4.1 仿真模型
        2.4.2 模拟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
    3.1 引言
    3.2 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的建立
        3.2.1 电子相位的傅里叶展开
        3.2.2 指数相位积分的求解
    3.3 欧拉非线性理论的简化模型
    3.4 欧拉非线性理论的解析模型
        3.4.1 欧拉非线性一阶逼近解析解
        3.4.2 欧拉非线性二阶逼近解析解
        3.4.3 欧拉非线性三阶逼近解析解
        3.4.4 欧拉非线性四阶逼近解析解
        3.4.5 功率、增益以及电子相位
    3.5 数值模拟与讨论
        3.5.1 逐次逼近解析解与拉格朗日理论的对比
        3.5.2 四阶逼近解析解与拉格朗日理论的对比
        3.5.3 四阶逼近解析解对相位群聚的解释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群时延失真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群时延的解析模型
    4.3 群时延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
        4.3.1 群时延的产生机理
        4.3.2 群时延的抑制方法
    4.4 数值模拟与讨论
        4.4.1 欧拉小信号解析解与拉格朗日理论的对比
        4.4.2 群时延失真解析模型及抑制方案的验证
        4.4.3 Ku波段高效率空间行波管群时延的抑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幅调相失真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AM/PM转换特性的研究
        5.2.1 AM/PM转换的解析模型
        5.2.2 AM/PM转换的产生机理
        5.2.3 数值模拟与讨论
    5.3 AM/AM转换特性的研究
        5.3.1 扫描功率增益解析模型
        5.3.2 AM/AM转换的解析模型
        5.3.3 影响增益的关键参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阶互调失真特性的研究
    6.1 引言
    6.2 三阶互调的理论模型
    6.3 三阶互调的抑制方法
        6.3.1 三阶互调的关键参量分析
        6.3.2 三阶互调的抑制方法
    6.4 数值模拟与讨论
        6.4.1 C波段行波管中三阶互调的抑制
        6.4.2 Ku波段行波管中三阶互调的抑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谐波失真特性的研究
    7.1 引言
    7.2 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的建立
        7.2.1 电子相位的傅里叶展开
        7.2.2 指数相位积分的求解
    7.3 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的简化模型
    7.4 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的解析模型
        7.4.1 逐次逼近解析解的推导
        7.4.2 逐次逼近解析解的化简
        7.4.3 相对相位角解析解的推导
    7.5 数值模拟与讨论
        7.5.1 解析模型与数值模型的对比
        7.5.2 反常色散对谐波的影响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行波管非线性失真特性相互关系分析
    8.1 引言
    8.2 群时延与增益波动相互关系的分析
    8.3 调幅调相与三阶互调相互关系的分析
    8.4 谐波失真特性的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工作总结
    9.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非线性Fredholm-Volterra积分方程的Chebyshev小波数值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1.2 小波数值方法
        1.2.1 小波配置法
        1.2.2 小波伽辽金(Galerkin)法
        1.2.3 小波多网格算法
    1.3 Chebyshev 小波问题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Chebyshev 小波基础知识
    2.1 Fourier 分析和早期探索
    2.2 小波
        2.2.1 连续小波及离散小波
        2.2.2 正交小波
    2.3 Chebyshev 小波函数
        2.3.1 Chebyshev 小波
        2.3.2 Chebyshev 多项式
        2.3.3 函数逼近
3.积分方程
    3.1 积分方程的分类
    3.2 积分方程与代数方程的联系
    3.3 逐次逼近法
        3.3.1 第二类 Fredholm 积分方程
        3.3.2 第二类 Volterra 积分方程
4.利用 Chebyshev 小波解非线性 Fredholm-Volterra 积分方程
    4.1 将 Fredholm 积分部分用矩阵表示法表示
    4.2 将 Volterra 积分部分用矩阵表示法表达
    4.3 算法分析及框图
    4.4 数值算例
        4.4.1 与 Haar 小波解 Fredholm-Volterra 积分方程对比
        4.4.2 与 Legendre 小波解 Fredholm-Volterra 积分方程对比
5.利用 Chebyshev 小波求解非线性分数阶 Fredholm-Volterra 积分微分方程
    5.1 方程的求解
    5.2 收敛性分析
    5.3 算例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附录

(6)几类积分微分方程的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积分微分方程f(G(X))=φ~n(x)+ψ~m(x)ι~(G(x))_aq(t)f~r(t)dt
    2.1 引言
    2.2 预备知识
    2.3 主要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类积分微分方程
    3.1 引言
    3.2 预备知识
    3.3 主要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积分微分方程组
    4.1 引言
    4.2 预备知识
    4.3 主要结论
    4.4 应用举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的发展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8)受扰非线性及时滞系统近似最优扰动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最优控制原理
    1.3 非线性及时滞系统最优控制
    1.4 非线性及时滞系统的最优扰动抑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扰动抑制
    2.1 受持续扰动线性系统研究与扰动模型分析
    2.2 受持续扰动非线性系统问题描述
    2.3 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扰动抑制
        2.3.1 简化两点边值问题
        2.3.2 序列收敛性证明
        2.3.3 最优扰动抑制控制律设计
    2.4 近似最优扰动抑制算法
    2.5 一类非线性含激励u的最优扰动抑制
    2.6 举例与仿真
    2.7 本章小结
3 受正弦扰动的非线性系统最优减振控制
    3.1 受正弦扰动线性系统研究与扰动模型分析
    3.2 受正弦扰动非线性系统问题描述
    3.3 非线性系统的最优减振控制
        3.3.1 简化两点边值问题
        3.3.2 最优减振控制律设计
    3.4 近似最优减振控制算法
    3.5 一类周期扰动非线性系统最优减振控制
    3.6 举例与仿真
    3.7 本章小结
4 受正弦扰动时滞非线性系统最优减振控制
    4.1 问题描述
    4.2 时滞非线性系统最优减振控制
        4.2.1 简化两点边值问题
        4.2.2 时滞非线性系统序列收敛性证明
        4.2.3 最优减振控制律设计
    4.3 时滞非线性系统近似最优减振算法
    4.4 举例与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双线性系统的最优扰动抑制
    5.1 受持续扰动双线性系统研究
        5.1.1 问题描述
        5.1.2 双线性系统最优扰动抑制
    5.2 受正弦扰动双线性系统研究
        5.2.1 问题描述
        5.2.2 双线性系统最优减振控制
    5.3 举例与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非线性互联大系统的最优扰动抑制
    6.1 问题描述
    6.2 非线性互联大系统的最优扰动抑制
        6.2.1 非线性互联大系统序列收敛性证明
        6.2.2 最优扰动抑制控制律设计
    6.3 大系统近似最优扰动抑制算法
    6.4 举例与仿真
    6.5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论文情况
作者博士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9)吉林省西部人工草地节水机理及最佳灌溉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水模型的研究
        1.2.2 作物-水模型中敏感指标的研究
        1.2.3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1.2.4 优化分配方法的研究
        1.2.5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1.5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吉林省西部草地概况
    2.1 吉林省西部的草地特点
    2.2 吉林省西部的草地退化
    2.3 人工草地建设
        2.3.1 发展人工草地的意义
        2.3.2 节水灌溉是建设人工草地的必然措施
第三章 苜蓿非充分灌溉试验
    3.1 试验区建设
    3.2 试验方案及成果
        3.2.1 项目实验所用草种简介
        3.2.2 试验目的
        3.2.3 试验方案
        3.2.4 观测项目
        3.2.5 试验主要观测结果
第四章 苜蓿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确定
    4.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选择
    4.2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的求解
    4.3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4.3.1 相关系数检验法
        4.3.2 F 检验法
    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1 计算结果
        4.4.2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对比分析
        4.4.3 Jensen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在苜蓿全生育期变化规律
第五章 苜蓿灌溉制度优化模型建立与求解
    5.1 农田水量平衡
        5.1.1 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
        5.1.2 水量平衡各要素
        5.1.3 适于吉林省西部人工草地的水量平衡方程
    5.2 模型的建立
        5.2.1 目标函数
        5.2.2 阶段变量
        5.2.3 决策变量
        5.2.4 状态变量
        5.2.5 系统方程
        5.2.6 约束条件
        5.2.7 初始条件
    5.3 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对模型的求解
        5.3.1 基本思想
        5.3.2 动态规划的计算框图
        5.3.3 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求解灌溉制度优化模型的步骤
    5.4 模型的改进
        5.4.1 原有模型的缺陷
        5.4.2 模型改进方案
    5.5 改进后模型的求解方法
        5.5.1 模拟退火算法
        5.5.2 混沌优化算法
第六章 灌溉制度优化设计软件开发及实例应用
    6.1 灌溉制度优化设计软件概述
        6.1.1 开发平台
        6.1.2 软件概述
    6.2 灌溉制度优化设计软件的操作步骤
        6.2.1 登录
        6.2.2 主程序界面操作
    6.3 实例应用
        6.3.1 基本数据
        6.3.2 计算结果
        6.3.3 结果分析及讨论
        6.3.4 算法对比分析
        6.3.5 小结及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天线—罩系统电性能数值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天线罩概述
        1.1.1 天线罩应用简介
        1.1.2 天线罩的分类
    1.2 天线罩电性能评价主要参数
    1.3 天线罩电性能研究面临主要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电磁波平板透射特征
    2.1 天线罩的平板近似条件
    2.2 介质平面上的透过与反射系数
        2.2.1 垂直极化波入射特征
        2.2.2 平行极化波入射特征
    2.3 电介质平板特征
        2.3.1 单层平板透波分析
        2.3.2 多层平板的四端口网络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带罩天线电性能计算与评估
    3.1 天线-罩系统电性能计算方法
    3.2 平面波谱-表面积分法原理
        3.2.1 平面波谱法计算罩内近场
        3.2.2 透过天线罩外表面切向场的计算
        3.2.3 表面积分计算天线-罩系统远场
    3.3 天线-罩系统瞄准误差算法研究
        3.3.1 瞄准误差常规算法简介
        3.3.2 曲线拟合法求解瞄准误差
        3.3.3 计算实例
    3.4 本章小结
4 天线罩电性能二次优化研究
    4.1 天线罩电性能优化方法
    4.2 天线罩修磨中磨削方式的选择
    4.3 基于最佳修磨位置的电性能优化
        4.3.1 最大瞄准误差扫描角研究
        4.3.2 天线罩内廓面的拟合
        4.3.3 最佳修磨位置的确定
        4.3.4 算例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天线罩电性能计算软件开发设计
    5.1 软件总体结构
        5.1.1 数值计算部分
        5.1.2 视化处理部分
    5.2 软件计算实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用逐次逼近法求三次方程的根(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曲线轮廓度的误差评定[D]. 杨密. 西安工业大学, 2006(11)
  • [2]用逐次逼近法求三次方程的根[J]. 池体濤. 数学通报, 1961(05)
  • [3]行波管非线性特性研究[D]. 邱海舰.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3)
  • [4]非线性Fredholm-Volterra积分方程的Chebyshev小波数值方法研究[D]. 邢红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5]可编程序计算器在实验室的应用[J]. 林福源,钟吉生. 四川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03)
  • [6]几类积分微分方程的解法[D]. 程胜群.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3)
  • [7]二侧流道相同的间壁式换热器传热试验研究[J]. 徐纪平.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92(04)
  • [8]受扰非线性及时滞系统近似最优扰动抑制方法研究[D]. 高德欣.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 [9]吉林省西部人工草地节水机理及最佳灌溉制度研究[D]. 贾小丰. 吉林大学, 2008(10)
  • [10]天线—罩系统电性能数值分析与优化研究[D]. 张运尚.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9)

标签:;  ;  ;  ;  ;  

通过逐次逼近求三次方程的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