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240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晴[1](2021)在《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疗效对比,对其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作出了客观评价,以探寻临床治疗脾虚型泄泻的更优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推广及运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以小儿脾虚型泄泻为主诉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小儿推拿门诊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在6个月-24个月。采取随机化法,把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第一组为治疗组采取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治疗法;第二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推拿治疗法。两组均每周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做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观察和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小儿脾虚型泄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项证候积分的变化进行疗效判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疗效:治疗组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通过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是86.67%。经过统计学检验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采用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的总体疗效比采取常规传统推拿法的疗效更优。2.中医主症、次症的证候积分: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脾虚型泄泻的患儿每一个主症积分(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一个次症积分(精神、面色、饮食、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和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的每个中医主要症状以及次要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对比,脾虚型泄泻的患儿的每一个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的症状都有改善。结论:1.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均有显着的效果。2.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主症(大便次数及性状)、次症(精神、面色、饮食、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减轻患儿痛苦。3.从证候积分变化来分析比较,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传统推拿法。更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张鹏宇[2](2020)在《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儿伤食泻,平胃保安丸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平胃散及清代《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之保安丸化裁而成,古方新用,在把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观察、统计、分析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伤食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将古方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为临床上小儿伤食泻的诊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及儿科门诊中于2019.02~2020.01就诊并诊断为泄泻~伤食泻的患儿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予免煎汤剂平胃保安丸治疗,对照组选用中成药保和丸(水丸)治疗,治疗5天后来院复诊,记录患儿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止泻具体时间,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共收集的伤食泄泻患儿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试验组有31例,对照组有30例。以下为实验分析结果:在31例试验组中有18例痊愈,4例有效,9例显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在30例对照组中有8例痊愈,3例有效,17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经过SPSS秩和检验发现,在治疗伤食泻的总有效率上,两组药物统计结果为P≤0.01,说明在治疗小儿伤食泻方面试验组药物要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药物在止泻时间的比较上,P<0.01,表明试验组药物在止泻时间上比较明显比对照组药物短。在改善症状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P<0.05,表明在改善小儿伤食泻症状体征等方面,试验组药物优于对照组药物,尤其是在其改善患儿大便性状、增加患儿食量、改善患儿精神状况及矢气嗳气等症状上。结论:整体疗效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止泻时间等方面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在治疗小儿伤食泻过程中平胃保安丸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除此之外,其没有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小儿伤食泻方面进行推广。
农明金[3](2019)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小儿腹泻并心肌损害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急性小儿腹泻并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小儿腹泻并心肌损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30例,对照组采取复方丹参注射液,研究组采取FDP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之间无显着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针对急性小儿腹泻并心肌损害的情况可采取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心肌酶水平明显得到好转,值得应用。
周鸿云[4](2019)在《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五味合化”理论,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人参乌梅汤加味(酸甘化阴法)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84只幼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2d后,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A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30ml/kg,1次/d)。剩余72只为造模组,参考文献方法,采用苦寒泻下、劳倦力竭复合方法制作腹泻模型。予以25%番泻叶灌胃(20ml/kg,1次/d);灌胃30min后,大鼠入水游泳(水深40cm,水温30℃,尾部负重约其体重5%铅丝),至力竭(大鼠鼻尖没水5s)后捞出烘干;连续造模21d。参考文献方法评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西药组(D组)、全方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全方,E组)、去甘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甘味药,F组)、去酸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酸味药,G组)、去辛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辛味药,H组),每组12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30ml/kg,1次/d)、5%妈咪爱(0.7g/kg,1次/d)、人参乌梅汤加味全方、人参乌梅汤加味去甘味药、人参乌梅汤加味去酸味药、人参乌梅汤加味去辛味药(各中药组用法均为35g/kg,1次/d)灌胃,连续干预7d。观察造模及干预过程中大鼠一般情况。干预7d后处死大鼠,分别取材送检。(1)取结肠组织经10%甲醛固定液固定,常规HE染色,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形态。(2)取结肠组织经RNA保存液固定,进行RNA抽提、质检、纯化、放大标记后,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4*44K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对芯片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后统计筛选各组间差异基因(FC≥2,p<0.05);采用GO功能、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阐释差异基因相关生物功能。(3)筛选组间重叠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实验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1)结肠病理形态观察:西药组、全方组可有效缓解腹泻大鼠一般表现和腹泻情况,并能明显改善腹泻大鼠结肠粘膜溃疡、充血、水肿、炎性浸润等反应,对粘膜具有促损伤修复能力;去甘味药组、去酸味药组、去辛味药组肠粘膜损伤表现不同程度改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2)全基因芯片实验及生物信息学分析:(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34个,其中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24个;GO富集获得123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92条(显着富集(p<0.05)44条),主要涉及离子转运、离子稳态、发育调节、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等;pathway富集获取21条通路,主要涉及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收缩、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2)西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取差异基因16个,其中上调基因6个,下调基因10个;GO富集获得5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条(无显着富集),涉及细胞过程调节;pathway富集获得2条通路,涉及嗅觉转导、RNA降解。(3)全方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51个,其中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34个;GO富集获得125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80条(显着富集12条),主要涉及损伤反应、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pathway富集获得21条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嗅觉转导、赖氨酸降解、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味觉转导、钙信号通路等。(4)去甘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45个,其中上调基因19个,下调基因26个;GO富集获得72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35条,主要涉及对其他有机体的反应、对外部生物刺激的反应等;pathway富集获得37条通路,主要涉及吞噬、嗅觉转导等。(5)去酸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145个,其中上调基因71个,下调基因74个;GO富集获得411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306条,主要涉及脂质代谢过程的负调控、对干扰素-γ的反应等;pathway富集获得53条通路,主要涉及原发性免疫缺陷、胞质DNA传感通路等。(6)去辛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126个,其中上调基因52个,下调基因74个;GO富集获得574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439条,主要涉及雄激素生物合成过程、C21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等;pathway富集获得73条通路,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等。与模型组相较,各拆方组获得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功能以去辛味药组最多,各拆方组获得的差异基因及参与的生物功能与全方组比较同时存在相似和不同;所有中药组差异基因及涉及的生物过程、通路均多于西药组。各拆方组与全方组相较,去辛味药组差异基因最少。(3)RT-PCR验证实验:筛选出Nlrp6、Tmem66、Gng10、Shc1、Ctnnb1、Trpm7、Vamp7、Gnas作为验证基因。验证基因经扩增后的整体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基因经扩增后,与空白组相较,模型组中Gng10、Trpm7差异有统计学(p<0.05),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较,全方组中Nlrp6、Tmem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下调;且均与芯片实验结果一致。结论:(1)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粘膜具有促损伤修复作用。(2)提示腹泻具有多基因、多途径的发病特点。CHRNA7下调影响钙离子调控,CACNA2D3下调、IL1R2上调影响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腹泻的发生发展。(3)初步证明人参乌梅汤加味(酸甘化阴法)可通过调控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的表达发挥益气生津止泻效应。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可能通过下调F2RL3、GHR影响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上调SUV39H2影响赖氨酸降解途径,下调XPNPEP2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途径发挥治疗效应。(4)结合课题组前期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指纹图谱研究基础,提示酸味药+甘味药的配伍合化作用是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发挥止泻效应的主要物质基础,并体现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基因、多途径的复杂作用特征。(5)RT-PCR验证实验证实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可靠,将Gng10、Trpm7、Nlrp6、Tmem66作为腹泻发病及治疗的分子靶点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张瑞婷[5](2017)在《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根据中兽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及中药的功能主治,制备复方鱼腥草颗粒剂,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以及急性毒性试验来确定其抑菌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1.单药和复方的体外抑菌试验采用二倍管稀释法测定了鱼腥草、黄芪、连翘、金银花以及复方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复方鱼腥草的抑菌效果大于各单药。2.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试验将鱼腥草、黄芪、连翘和金银花按42%、9%、4.5%和4.5%以及β-环糊精40%的比例,以手工湿法制备复方鱼腥草颗粒剂。颗粒剂的粒径介于200μm2000μm之间,颜色为棕褐色。考察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等指标,并用紫外分光光度含量分析方法测定了复方鱼腥草颗粒剂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等指标均符合兽药典规定;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39.1 mg/g,多糖的平均含量为281.9 mg/g,分别为标示量的97.8%、94.0%,符合药物制剂的要求。3.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体外抑菌试验采用二倍管稀释法测定了复方鱼腥草颗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复方鱼腥草颗粒剂对以上5种细菌的MIC(mg/mL)分别为45.71、45.71、182.86、365.71、182.86;MBC(mg/mL)分别为45.71、91.43、365.71、731.43、365.71。与复方鱼腥草煎液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比较可以发现,将复方鱼腥草煎液制成颗粒剂对抑菌和杀菌效果没有影响。4.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根据急性毒性试验对复方鱼腥草颗粒剂进行安全性评价,测得LD50大于10000mg/kg。根据WHO规定,如果LD50在500015000 mg/kg,为实际无毒药物。故复方鱼腥草颗粒剂安全性良好,属于实际无毒药物,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谢军民[6](2012)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2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秋季腹泻是婴幼儿秋季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010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秋季腹泻患儿184例,其中92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效显着。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84例患儿均符合2009年"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男57例,女35例,年龄6~28个月,平均年龄13个月;病程1~4天,平均
蒋喜凤,黎强[7](2007)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8例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66.00%,2组有显着性差异(υ=3.3804,P<0.05)。治疗组平均退热、止吐、止泻、脱水纠正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显着(t=9.0807,P<0.05;t=4.4919,P<0.05等)。结论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刘炳芬,王凤玲,张静,刘静,王元松[8](2007)在《丹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卢绍年[9](1999)在《中成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综述双黄连粉针、复方丹参注射液、云南白药等 5 种中成药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的应用,为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殷立新,张力辉[10](1998)在《老药新用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文中认为老药新用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50000)殷立新张力辉秋季腹泻是婴幼儿秋冬季常见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一般多采用抗菌药、抗病毒药物治疗。近年文献报道用一些老药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较好,本文参考国内近年文献就...
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24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24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注意事项 |
3.观察内容 |
3.1 一般项目 |
3.2 疗效性观测 |
3.3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4.统计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1.1 患儿性别对比 |
1.2 患儿月龄对比 |
1.3 患儿病程对比 |
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疗效对比 |
2.1 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2.2 治疗前后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
3.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 |
4.疗效分析 |
讨论 |
1 中医有关小儿泄泻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对于小儿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感受外邪 |
2.2 伤于饮食 |
2.3 脾胃虚弱 |
3 中医关于小儿泄泻的辩证及中药治疗 |
3.1 常证 |
3.2 变证 |
4 中医外治法关于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 |
4.1 针刺疗法 |
4.2 灸法 |
4.3 小儿推拿疗法 |
4.4 穴位贴敷疗法 |
4.5 经皮药透疗法 |
4.6 足浴疗法 |
4.7 灌肠疗法 |
5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
5.1 小儿腹泻病的易感因素 |
5.2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因素 |
5.3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机制 |
5.4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 |
6 中医对于小儿推拿治疗脾虚型泄泻的认识 |
6.1 小儿推拿的学术渊源 |
6.2 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 |
6.3 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脾虚型泄泻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件 |
(2)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病的认识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对治疗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于小儿泄泻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婴幼儿腹泻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家对婴幼儿腹泻病治疗的认识 |
二、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历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实验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图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疗效观察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统计结果与分析 |
3.1 基线比较 |
3.2 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三、讨论 |
1.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分析 |
2.导师“运脾为健”学术思想浅析 |
3.立题依据 |
4.方义分析 |
4.1 对照组药物保和丸(水丸)方义分析 |
4.2 试验组药物平胃保安丸方义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小儿腹泻病中医治疗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技术路线图 |
附录 2 小儿泄泻临床研究观察表 |
附录 3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附录 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3)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小儿腹泻并心肌损害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药药性理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 |
1.2 “五味合化”的性味配伍理论 |
1.3 酸甘化阴法的研究价值 |
2 小儿腹泻病的中西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祖国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2 西医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3 人参乌梅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3.1 人参乌梅汤的历史渊源 |
3.2 人参乌梅汤的临床实践 |
3.3 人参乌梅汤的实验研究 |
4 现代生物分子技术在中药复方的研究应用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作用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实验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 |
2.2 药物制备 |
2.3 模型制备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观察 |
3.2 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 |
4 小结 |
实验二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干预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全基因芯片实验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分组 |
2.2 药物及模型制备 |
2.3 实验取材 |
2.4差异基因筛选实验 |
2.5 统计分析 |
2.6 芯片质控 |
3 结果 |
3.1 总RNA质检结果 |
3.2 芯片实验结果质控 |
3.3 芯片荧光信号扫描图片结果 |
3.4 芯片数据结果质量评价 |
3.5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
4 小结 |
实验三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拆方干预的腹泻大鼠结肠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步骤 |
3 结果 |
3.1 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
3.2 差异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 |
4 小结 |
实验四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拆方干预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实时荧光PCR验证实验 |
1 实验用品 |
1.1 实验样品 |
1.2 Real-time PCR验证差异基因筛选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1.5 引物 |
2 实验方法 |
2.1 RNA抽提 |
2.2 RNA质检 |
2.3 反转录 |
2.4 SYBR Green qPCR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RNA质检结果 |
3.2 RT-PCR验证结果 |
3.3 验证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腹泻动物模型的制备 |
1.1 腹泻模型动物选择 |
1.2 腹泻疾病模型制备的常用药物及方法 |
1.3 腹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
1.4 课题组前期动物腹泻模型研究 |
2 人参乌梅汤加味组方理论 |
2.1 人参乌梅汤加味立论及方解 |
2.2 人参乌梅汤加味的效应评价 |
2.3 人参乌梅汤加味的现代机制研究 |
3 人参乌梅汤加味对幼龄腹泻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
3.1 基因芯片技术在腹泻病的应用 |
3.2 全基因芯片实验结果讨论 |
3.3 芯片实验RT-PCR验证结果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创新性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全基因实验荧光芯片扫描图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鱼腥草研究概况 |
1.1.1 鱼腥草的主要化学成分 |
1.1.2 鱼腥草的药理作用 |
1.1.3 鱼腥草的临床应用 |
1.2 黄芪研究概况 |
1.2.1 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 |
1.2.2 黄芪的药理作用 |
1.2.3 黄芪的临床应用 |
1.3 连翘研究概况 |
1.3.1 连翘的主要化学成分 |
1.3.2 连翘的药理作用 |
1.3.3 连翘的临床应用 |
1.4 金银花研究概况 |
1.4.1 金银花的主要化学成分 |
1.4.2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
1.4.3 金银花的临床应用 |
1.5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概况 |
1.5.1 中药颗粒剂的分类 |
1.5.2 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 |
1.5.3 中药颗粒剂的应用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单药和复方的体外抑菌试验 |
2.1 试验材料 |
2.1.1 药品与试剂 |
2.1.2 菌株 |
2.1.3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培养基的制备 |
2.2.2 抗菌药液的制备 |
2.2.3 检测菌液的制备 |
2.2.4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2.3 结果 |
2.3.1 单药和复方的MIC测定结果 |
2.3.2 单药和复方的MBC测定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
3.1 试验材料 |
3.1.1 药品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制备 |
3.2.2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性状考察 |
3.2.3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粒度考察 |
3.2.4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干燥失重考察 |
3.2.5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溶化性考察 |
3.2.6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3.2.7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
3.3 结果 |
3.3.1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制备 |
3.3.2 性状考察结果 |
3.3.3 粒度考察结果 |
3.3.4 干燥失重考察结果 |
3.3.5 溶化性考察结果 |
3.3.6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 |
3.3.7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结果 |
3.4 讨论 |
3.4.1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制备 |
3.4.2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质量考察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体外抑菌试验 |
4.1 试验材料 |
4.1.1 药品与试剂 |
4.1.2 菌株 |
4.1.3 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培养基的制备 |
4.2.2 抗菌药液的制备 |
4.2.3 检测菌液的制备 |
4.2.4 MIC和MBC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MIC的测定结果 |
4.3.2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MBC测定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
5.1 试验材料 |
5.1.1 药品与试剂 |
5.1.2 试验动物 |
5.2 试验方法 |
5.2.1 预实验 |
5.2.2 最大给药量测定 |
5.3 结果 |
5.3.1 预试验结果 |
5.3.2 最大给药量测定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8)丹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过敏性紫癜 |
2 治疗重症肺炎 |
3 治疗秋季腹泻 |
4 治疗硬肿症 |
5 治疗支原体肺炎 |
6 治疗胃肠功能衰竭 |
7 治疗小儿偏头痛 |
8 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 |
9 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 |
10 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
11 治疗急性喉炎 |
四、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24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D]. 王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D]. 张鹏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1,6二磷酸果糖治疗急性小儿腹泻并心肌损害应用研究[J]. 农明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4)
- [4]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D]. 周鸿云.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复方鱼腥草颗粒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D]. 张瑞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6]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2例疗效观察[J]. 谢军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9)
- [7]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8例观察[J]. 蒋喜凤,黎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07(19)
- [8]丹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 刘炳芬,王凤玲,张静,刘静,王元松.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5)
- [9]中成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J]. 卢绍年. 时珍国医国药, 1999(10)
- [10]老药新用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J]. 殷立新,张力辉. 新医学, 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