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一、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龙[1](2019)在《脱落酸(ABA)对水稻耐碱胁迫的诱抗效应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盐碱胁迫是一种复杂的非生物胁迫,包括高盐浓度带来的离子毒害、高pH带来的碱胁迫和高渗透胁迫,其中碱胁迫被认为是抑制水稻生长的关键胁迫因子。碱胁迫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过量积累是根系损伤和幼苗萎蔫的主要原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应对环境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水稻产生诱抗效应(Priming effect),显着提高水稻对碱胁迫的抗性和苏打盐碱水田中水稻的产量。本研究以碱胁迫导致ROS过量积累损伤水稻根系为线索,在室内水培条件下探究ABA对水稻耐碱胁迫的诱抗效应机理。同时,利用RNA干涉手段沉默表达调控ABA分解的关键基因OsABA8ox1,研究了室内水培和轻度(pH:7.59)、中度(pH:8.86)、重度(pH:9.29)三种梯度苏打盐碱土栽培条件下OsABA8ox1-RNAi株系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究增强内源ABA水平对水稻耐盐碱的效果和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ABA预处理显着抑制了碱胁迫导致的根系ROS过量积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上调ROS清除关键基因的转录表达,缓解碱胁迫导致的水稻根系损伤和幼苗死亡。利用paraquat(2.5-25μM)刺激ROS产生来探究ABA对ROS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ABA预处理显着降低了paraquat引发的氧化胁迫而导致的ROS过量积累,O2·-的含量下降了23%-95%,H2O2的积累量下降了17%-30%,进而有效的缓解了ROS对水稻细胞的损伤,缓解水稻幼苗的萎蔫和死亡。2.ABA预处理显着提升了ABA应答基因SalT、OsWsi18和非生物胁迫基因OsPEX11、OsJRL、OsNAC9、OsAKT1、OsHKT1的转录表达水平,预示着ABA预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强ABA信号通路,提高细胞防御和根系功能和离子转运效率。从两品种之间比较来看,碱胁迫对东稻4号的伤害程度高于九稻51。3.利用RNA干涉手段将调控ABA分解的关键基因OsABA8ox1在水稻体内沉默表达,得到OsABA8ox1-RNAi株系。通过各株系碱胁迫下的幼苗存活率、ABA含量和OsABA8ox1的表达量筛选出优良的转基因株系(品种D4的D4#2和D4#4,品种NB的NB#4和NB#7)。4.室内水培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碱胁迫下OsABA8ox1-RNAi的幼苗存活率较其野生型提高了5%80%,生物量积累提高了11%85%,株高和根系生长指标受碱胁迫的抑制程度也较低。此外,碱胁迫下OsABA8ox1-RNAi株系较野生型株系表现出较低的质膜损伤、ROS积累量和Na+/K+,抗氧化清除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显着高于野生型。同时,OsABA8ox1-RNAi株系的ABA应答基因和多个非生物胁迫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均高于野生型。5.不同梯度苏打盐碱土栽培试验发现:轻度和中度盐碱土中OsABA8ox1-RNAi株系较野生型的生长和产量均无显着差异。但在重度苏打盐碱胁迫下,OsABA8ox1-RNAi株系表现出了较野生型更强的耐碱能力,OsABA8ox1-RNAi株系较野生型株系的秧苗存活率提高了4%60%,叶片枯萎率下降了16%19%。同时,全生育期内,OsABA8ox1-RNAi株系较野生型株系的生长发育也有较大的改善,株高增加了近20%,叶绿素含量增加了20%-121%,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积累增加了13倍,根长和根数显着增加(根长增加21%85%,根数增加85%133%)。成熟期,OsABA8ox1-RNAi株系较野生型的穗数、穗部枝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指标及最终产量显着增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BA通过提高下游抗氧化防御能力、抑制ROS的过量积累和上调非生物胁迫基因的转录表达来提高水稻对即将来临的碱胁迫的适应能力,这是外源ABA对水稻碱胁迫诱抗效应的关键机理。沉默表达ABA分解基因OsABA8ox1达到了与外源ABA相同的效果,可显着提高水稻内源ABA水平,进而提高水稻幼苗对碱胁迫的抗性,可促进重度苏打盐碱土中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升,为提高苏打盐碱水田水稻生长和产量提供了更有效的新途径。

路轲[2](2020)在《喷施不同纳米材料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如纳米农药、纳米肥料、种子包衣剂、土壤钝化剂等。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纳米材料的农用,可能为水稻的安全生产助力。纳米材料叶面施用是否会对水稻生长产生影响,引起水稻的应激反应,影响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还有待研究。本研究通过向水稻幼苗叶面喷施不同纳米材料,探究不同纳米材料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其对磷吸收的影响,以期为纳米材料叶面施用来提高水稻幼苗磷含量或促进水稻幼苗对磷的吸收提供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HA+KCl)组合和KH2PO4处理水稻幼苗均可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提高水稻幼苗植株的磷含量。其中,(nHA+KCl)处理可提高水稻幼苗对磷的吸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对叶绿素SPAD和株高的影响也增加。(nHA+KCl)组合在4 mg·L-1处理时叶绿素SPAD和株高增加最多,分别为16.26%和8.33%。(nHA+KCl)处理的效果低于KH2PO4处理。(2)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浊液喷施处理水稻幼苗,在不高于200 mg·L-1处理时对其生长有促进效果。纳米羟基磷灰石处理会使水稻幼苗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同时降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酶)的活性和叶绿素SPAD,从而影响水稻幼苗生长。水稻幼苗叶绿素SPAD和Rubisco酶的活性与处理浓度呈反比。水稻幼苗根部过氧化物酶(POD)与处理浓度呈反比,在500 mg·L-1浓度处理降到最低;而地上部含量与处理浓度成正比,在500 mg·L-1浓度处理增加最多。地上部和根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500 mg·L-1浓度长期处理使水稻幼苗地上部和根部的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达到最大,Rubisco酶的活性和叶绿素SPAD降到最低。处理可能激发了其他抗氧应激系统,如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等。综合经济效益和处理效果,20 nm纳米羟基磷灰石100 mg·L-1处理效果最佳。(3)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纳米三氧化二铁(nFe2O3)和纳米零价铁(nFe)三种材料的五个处理浓度(50、100、150、200 mg·L-1和500 mg·L-1)均可不同程度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其中nFe处理能使生物量达到最大。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纳米三氧化二铁(nFe2O3)和纳米零价铁(n Fe)、纳米二氧化铈(nCeO2)和甲壳素(CH)五种材料的五个处理浓度(50、100、150、200 mg·L-1和500 mg·L-1)的水稻幼苗均也可不同程度促进生长,nHA、nFe2O3、nFe、nCeO2处理显着促进磷的吸收。正常培养水稻幼苗时,nFe2O3处理500mg·L-1时,转运系数最大。各处理促进了磷向地上部的转运,n Fe2O3处理100 mg·L-1时,转运系数最大。

李娇[3](2014)在《碱蓬内生菌对Na2CO3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土壤的盐化和碱化严重影响全球95.5亿公顷土地,使亚洲约10亿公顷土地生产力降低。水稻属于不耐盐的甜土植物,稻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增强水稻等农作物的抗盐碱特性,已成为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重大课题。本实验以模式植物水稻为材料,分为内生菌未侵染组(E-)和内生菌侵染组(E+),同时用0、5、10、15和20mM Na2CO3进行胁迫和内生菌侵染处理,分别从水稻幼苗的生长、光合、抗氧化系统、脯氨酸含量、根系吸收面积及叶片与根系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分析内生菌对Na2CO3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E+植株的生物量及株高均高于E-植株,根长低于E-。2.Na2CO3胁迫对光合色素含量有极大抑制。在相同浓度Na2CO3胁迫下,E+植株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要高于E-植株。E+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E-植株,说明内生菌侵染有利于提高水稻幼苗的光合作用。3.E+植株较E-植株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总抗坏血酸(TASC)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C)含量在一定浓度Na2CO3胁迫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片电导率下降,说明内生菌侵染有利于促进Na2CO3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系统工作效率,减轻活性氧毒害作用,从而增强水稻幼苗的抗盐碱性。4. Na2CO3胁迫增加脯氨酸含量,但E+植株脯氨酸含量较E-植株少。5.E+植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较E-植株均有所增加。内生菌侵染促进了水稻幼苗叶片对大量元素Mg2+、Ca2+和P及微量元素Fe2+、Cu2+和Mn2+的积累,降低了K+和Na+对叶片的毒害作用;E+植株根系的大量元素K+、Ca2+和P及微量元素Fe2+和Cu2+均较E-植株有所增加,Mg2+、Na+和Mn2+的含量在一定浓度Na2CO3胁迫下较E-植株减少。说明内生菌侵染影响了水稻幼苗矿质元素的含量及比率,使矿质元素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增强水稻幼苗的抗盐碱能力。

王慰亲[4](2019)在《种子引发促进直播早稻低温胁迫下萌发出苗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在华中地区双季稻双直播模式中,直播早稻播种后易遭受低温胁迫而导致种子发芽、出苗率低,出苗困难的问题严重限制了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种子处理技术是指在播种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种子,从而提高种子萌发性能和抗逆性的一种技术。评价和筛选不同种子处理技术在直播早稻中的应用效果,并探索其调控机理,对于保障直播早稻的“一播全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考察了两种引发处理、两种包衣处理和四种包衣+引发处理组合对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稻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了作用效果较好的两种引发处理,分别为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通过测定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类型α-淀粉酶基因表达量,赤霉素和脱落酸代谢基因相对表达量,GA3和ABA的含量,呼吸速率,ATP含量和呼吸代谢酶活,对两种引发处理促进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早生快发的机理进行了探索。最后,结合华中地区大面积使用的早稻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进一步评价了引发处理对直播早稻萌发出苗、幼苗生长、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直播早稻播种后遭遇了严重的低温胁迫,其播种后1-10天的土壤白天平均温度为18.8℃,夜间平均温度为12.7℃,最低温度仅6.3℃。低温胁迫显着抑制了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使直播早稻的发芽率下降了17.7%,使水稻幼苗的根长、芽长、单根重和单芽重降低了82.6%-92.2%。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显着促进了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稻的萌发出苗,且硒和水杨酸引发对直播早稻萌发出苗的提升效果相当。两种包衣处理对直播早稻萌发出苗的提升效果不理想,其可能的原因是包衣剂的疏水性成分抑制了种子的吸涨吸水过程。四种包衣+引发处理组合虽然显着促进了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稻的早生快发,但是其作用效果与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相比并无显着差异。2.低温胁迫下引发处理显着增加了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引发处理使受赤霉素调控的α-淀粉酶基因OsRamy1A、OsRamy3B基因分别上调表达了6.7倍和7.1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和未处理相比,引发处理显着上调了赤霉素合成基因OsGA3ox1和OsGA20ox1的相对表达量,使种子中的GA3含量增加了86.8%-149.7%。此外,引发处理下调了脱落酸(ABA)合成基因OsNCED1的表达,使种子中的ABA含量下降了51.5%-57.0%。表明低温胁迫下引发处理可能是通过改变种子中GA/ABA的代谢平衡,并诱导相应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了淀粉代谢,加速了种子的萌发。3.低温胁迫下,引发处理显着促进了种子萌发过程的呼吸代谢,使呼吸速率增加了76.5%-191.2%,使ATP含量增加了62.1%-63.0%。进一步研究发现,引发处理显着增加了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中糖酵解途径的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三羧酸循环中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水稻胚细胞的结构发现,低温胁迫下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种子胚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多,结构完整。表明低温胁迫下,引发处理对直播早稻呼吸代谢的提升可能与提高糖酵解与TCA循环关键代谢酶活性,并加速线粒体和细胞器的提前修复和再合成有关。4.大田条件下,引发处理均显着提升了直播早稻的发芽率,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的作用效果相当,引发处理间无显着性差异。但是本研究选用的引发处理促进杂交稻品种萌发出苗的效果要优于常规稻品种。最终,引发处理增加了直播早稻的产量,其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在不同种子处理和处理组合间表现最优。引发处理能显着促进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稻的早生快发、促进幼苗的生长,并最终增加了直播早稻的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引发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出苗的调控作用是通过促进淀粉代谢、呼吸代谢和调控激素代谢水平来实现的。

周艳[5](2019)在《GSH缓解番茄幼苗盐胁迫的耐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我国设施栽培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番茄是设施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番茄光合作用和抗性下降,产量和品质衰减严重。因此,开展盐胁迫下番茄幼苗耐盐机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人及前期研究表明,谷胱甘肽(GSH)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信号分子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因此,本研究采用营养液栽培,以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 Mill.)品种“中蔬四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盐胁迫(100 mM NaCl)下叶面分别喷施外源5 mM GSH(NG处理)、1 mM BSO(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GSH合成酶抑制剂)(NB处理)和BSO+GSH(NBG处理)以构建不同的内源GSH水平和氧化还原状态,研究探讨GSH缓解番茄幼苗盐胁迫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GSH通过抑制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和叶片对Na+和Cl-的吸收,促进对K+、Ca2+和Mg2+的吸收,改善NaCl胁迫下根系、茎和叶片中离子含量和选择运输能力以及根系和叶片中离子的微域分布,以维持离子平衡,从而缓解了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毒害作用,提高了番茄幼苗的耐盐性,促进了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2、外源GSH显着提高了NaCl胁迫和NB处理下番茄幼苗叶片中与GSH合成和代谢相关关键酶γ-ECS、GS、GST、GPX和GR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内GSH、AsA的含量以及GSH/GSSG和AsA/DHA比值;外源GSH亦显着提高NaCl胁迫和NB处理下番茄幼苗中SOD、CAT、POD和AsA-GSH循环关键酶APX、DHAR、MDHAR和GR的活性,并降低了MDA、H2O2和O2.-的含量。因此,外源GSH通过增强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ROS解毒能力和调控GSH合成和代谢,以维持细胞较低的ROS水平和redox稳态,是提高番茄幼苗盐适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3、外源GSH通过克服气孔限制,提高PSII光利用效率和激发能量消散,平衡光能吸收分配以减少ROS的产生,维持叶绿体redox稳态和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以保护叶绿体免受氧化伤害,从而缓解NaCl胁迫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因此,外源GSH能够在组织水平上调节光合活性和细胞器水平上调节ROS代谢是GSH缓解盐胁迫引起光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4、外源GSH不仅通过下调NaCl胁迫和NB处理下番茄幼苗叶片PAs合成关键酶ADC和SAMDC的活性及其表达水平与上调PAs降解关键酶PAO的活性及其表达水平而降低PAs水平,而且还可促进不同形态多胺之间的转变,提高Spd+Spm/Put的比值,从而提高番茄幼苗的盐适应性。因此,外源GSH能够通过调节多胺代谢来提高番茄幼苗的耐盐性。5、采用RNA-Seq技术,对CK(对照,非盐胁迫)、N处理(NaCl胁迫)和NG、NB和NBG处理下番茄幼苗叶片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通过对CK vs N、N vs NG、N vs NB和NB vs NBG四个比较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统计及GO、KEGG分析,发现NaCl胁迫处理较CK相比共有1600个基因差异表达;与N处理相比,NG处理诱导了1098个差异表达基因。NB处理诱导了2117个差异表达基因;与NB处理相比,NBG处理诱导了62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GSH诱导特有的耐盐相关基因为663个。通过对GSH诱导的663个差异表达的耐盐相关基因的分析,发现外源GSH能够通过调控与Ca2+信号、磷酸化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光合作用、糖类代谢以及逆境蛋白的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从而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氧化还原稳态和能量代谢的不利影响。6、外源GSH能够降低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中羰基含量以及提高叶片中半胱氨酸和巯基的含量来保护蛋白质免受氧化损伤;使用谷胱甘肽化-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发现外源GSH能够介导内源redox状态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细胞内与Calvin-Benson相关的几种关键酶[包括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小亚基(rbcS)、磷酸核酮糖激酶(PRK)、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酯酶(SBPase)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rbcL)等]谷胱甘肽化/去谷胱甘肽化稳态平衡,从而提高番茄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说明基于外源GSH诱导的redox状态的蛋白质谷胱甘肽化修饰参与了番茄幼苗耐盐性的形成。

冯红玉[6](2020)在《外源乙酸调控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机理》文中提出植物的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干旱是阻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当植物遭遇干旱胁迫时,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根。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解除和逆转干旱胁迫对水稻幼苗的影响,对水稻后续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已证实,茉莉酸类物质(jasmonics,JAs)可以作为防御信号分子,参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应激反应。最近的研究揭示,乙酸(acetic acid,HAc)可能通过触发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号通路,或通过脱落酸信号通路等其它途径,提高植物的耐旱性。本实验对培养至一叶一心期的水稻幼苗进行干旱处理,通过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生长指标、根尖解剖结构和抗氧化代谢水平等的差异,以及JA生物合成过程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活性水平和JA含量等的变化,探索外源HAc对干旱条件下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调节机理。结果证明:(1)外源HAc可以减少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的积累,降低质膜相对透性,促进幼苗的生长;且HAc的作用效应与HAc的浓度成反比。(2)外源HAc可以通过上调水稻幼苗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活性水平,降低H2O2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膜透性,缓解干旱胁迫对水稻幼苗造成的损伤,提高其抗旱性。(3)外源HAc和外源JAs在一定时间内上调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Os HI-LOX和Os AOS2的表达量,并显着提高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的活性和JA的含量,而HAc和Me JA的上述效应均被JA合成抑制剂布洛芬(ibuprofen,IBU)逆转,表明外源HAc和外源JAs可以诱导内源JA的产生。(4)外源HAc和外源JAs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根尖细胞活性,延迟种子根根尖导管产生位置向根尖靠近及其侧根下移的趋势,抑制根尖的缩短,促进种子根的生长;且HAc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的作用效应均被IBU逆转。因此推断,外源HAc是通过诱导JA的合成发挥上述效应的。(5)外源HAc和外源JAs与单独干旱处理一样,都缩短水稻幼苗不定根的长度,而且都促进不定根侧根的发生和生长;而JA合成抑制剂IBU显着促进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不定根的长度,但却抑制不定根侧根的生长。因此,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产生的内源JA在抑制不定根伸长的同时,促进了侧根生长。(6)外源HAc通过诱导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JA的合成,促进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从而提高幼苗的整体长势。综上所述,外源HAc通过诱导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JA的合成,提高了根系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活性水平,并提高了根尖细胞的活性,从而延迟种子根根尖导管的产生及其侧根的下移,以及缓解干旱对种子根伸长的抑制作用,最终促进了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

赵秀峰[7](2012)在《一氧化氮对水稻幼苗镉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文中提出重金属镉(cadmium, Cd)是最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它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Cd对水稻的污染具有隐蔽性和危险性,它可以通过食物链给人民健康带来风险和危害。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信号分子,它在植物信号转导及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NO缓解植物重金属毒害的研究越来越多,但NO缓解植物重金属毒害的生理和分子机制鲜为人知。探讨外源NO对水稻Cd毒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秀水63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NO对水稻Cd毒害的缓解作用,并从水稻生长、氧化胁迫、光合特性、矿质元素吸收、细胞超显微结构和蛋白组学等角度探讨了外源NO缓解水稻Cd毒害的生理及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浓度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0.2mM)能够缓解Cd胁迫对水稻的毒害,而高浓度的SNP会抑制水稻的生长。0.005mM SNP能够缓解0.1mM Cd胁迫对水稻的毒害作用;0.1mM SNP能够缓解0.2mM Cd胁迫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具体表现为:外源NO能够缓解Cd毒害对水稻株高、根长和干重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外源NO缓解水稻Cd毒害具有浓度效应。(2)外施NO能显着减少Cd诱导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和HO2的含量,还能降低水稻植株SOD、POD、APX、GR活性和ASA的含量,促进CAT活性的升高和GSH的含量。表明NO通过调节水稻受到的氧化胁迫来缓解Cd对水稻的毒害作用。(3)外源NO能够增加Cd毒害下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Ci),表明NO参与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Cd毒害对光系统损伤,降低热能耗散,缓解了Cd对水稻的毒害。(4)外源NO可以使Cd毒害下水稻叶片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片层结构变得密集,淀粉粒增加,液泡变小,液泡中沉积更多的电子富集颗粒,水稻Cd中毒现象得到一定缓解。(5)外源NO降低了Cd毒害下水稻地上部Cd的含量,显着提高了水稻地上部Fe、Zn、Mn、Cu的含量以及根中K、Mg、Zn、Mn、Cu的含量,显着降低了根中Ca的含量。表明外源NO可能通过维持细胞质离子稳态平衡来缓解Cd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6)外源NO处理的Cd毒害下水稻叶片和根中成功鉴定出41个蛋白质。其中,水稻叶片中磷酸甘油酸激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ATP合酶、NADP-苹果酸、氨甲基转移酶蛋白均下调表达;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铁氧还蛋白-亚硝酸盐还原酶上调表达。水稻根中5-甲基四氢叶酸-高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热激蛋白、ATP合酶和蔗糖-二磷酸尿核苷葡萄糖基转移酶蛋白表达上调;果糖激酶、异黄酮还原酶和半胱氨酸结合β裂解酶蛋白表达下调。表明,NO参与了水稻光合作用、碳代谢、氮代谢、能量代谢、氧化胁迫、信号转导和细胞分裂等途径的调节。

戴志华[8](2020)在《水稻对硒的吸收转化及调控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补充人体所需各种营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硒(Selenium,Se)是动物和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也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益的元素。世界大部分土壤属于低硒土壤,在这些土壤上生产的低硒农产品导致人体硒摄入量不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生产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补硒的重要途经。然而,人体硒摄入的安全阈值比较窄(60-400μg/day),如何调控农产品硒含量在科学合理的区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富硒水稻硒含量调控为切入点,明确水稻对硒的吸收分配和转化规律,采用不同调控剂对水稻硒吸收转化进行调控,深入揭示不同调控剂对水稻硒吸收分配和转化的作用机制,为生产安全富硒稻米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量外源硒条件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幼穗分化期对硒的吸收、分配及形态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有机形态的Se Cys和Se Met是水稻体内存在的主要硒形态,在0.5-20 mg/kg硒处理条件下,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中Se Cys和Se Met分别占比9.0%-22.1%和71.3%-77.8%,糙米中Se Cys和Se Met分别占比61.4%-75.6%和9.9%-18.4%,其相对含量随着硒处理水平增加而降低。在10-20 mg/kg高硒处理条件下,糙米中出现了无机硒,主要为Se(IV)(13.7%-17.9%)和Se(VI)(6.4%-10.3%),预示高硒处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根据本研究结果,低于2.5 mg/kg土壤硒添加量可作为富硒水稻生产的安全剂量。2. 研究了土壤添加外源硒(0.5-20 mg/kg)对水稻的养分吸收、抗氧化酶活性、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硒处理(≤5 mg/kg)促进水稻生长,水稻株高较对照增加6.0%-19.9%,水稻产量较对照增加6.1%-30.4%。适宜浓度的外源硒处理(1.25-5 mg/kg)水稻中CAT和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4%-151%和104%-121%,同时还促进水稻茎叶对铁、锌、铜和钼的吸收累积。3. 分析了添加外源硒对土壤硒形态转化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比例随着施硒浓度增加而降低,而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硒比例随着施硒浓度增加而增加。适宜浓度的硒处理(1.25-5 mg/kg)能够增加水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且水稻根际微生物主要以变形菌门(41.21%-43.29%)、绿弯菌门(13.43%-13.96%)、拟杆菌门(8.98%-9.89%)、酸杆菌门(6.67%-9.23%)、厚壁菌门(3.85%-4.80%)、放线菌门(3.67%-4.11%)和蓝细菌门(1.91%-3.09%)存在。4.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NO对水稻抗硒胁迫的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NO能够增加水稻幼苗的抗硒胁迫能力,减轻高硒毒害,水稻根系硒含量比高硒处理降低10%,根系Os PT2、Os SAMS1、Os SBP1和地上部Os PT2、Os CS、Os SBP1基因表达下调,而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6.0%和20.9%,净光合作用速率增加138.0%,SOD、POD和CAT分别增加292.0%、36.5%和207.3%。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硒酸钠配合不同养分元素对水稻硒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配施铵盐类肥料能够增加水稻株高并有利产量提高,其中以Se+(NH4)2SO4和Se+NH4NO3处理效果最好,其株高分别较单施硒处理增加13.2%和7.1%,产量分别增加18.9%和2.6%。所有大量元素肥料配施均不同程度增加糙米中硒含量,其中以Se+NH4NO3处理的效果最佳,其糙米硒含量较单施硒处理增加4.7倍。亚硒酸钠配合中微量元素肥料均能增加水稻糙米中硒含量,其中以Se+螯合铁的效果最好,其糙米硒含量较单施硒处理增加5.4倍。6.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几种植物激素调控水稻硒吸收的效果。结果表明,所有激素(IAA、GA3、ETH、ABA、BL、SA)均不同程度降低高硒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根部和地上部硒含量。在促进水稻生长的前提下,以IAA(1μM)、GA3(0.1-1.0μM)、ETH(0.1-0.5 mg/L)、ABA(0.1 mg/L)处理效果较好,其根部硒含量分别降低4.0%、3.0%-8.1%、1.3%-6.7%、19.0%,地上部硒含量分别降低13.4%、16.8%-30.4%、17.0%-30.1%、42.4%。7. 研究了水培条件下添加Me JA对水稻抗硒胁迫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Me JA处理(0.1-1.0μM)能够增加水稻幼苗抗硒胁迫能力,其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较单施硒处理分别增加38.6%-48.7%、34.1%-40.1%和251.0%-268.6%,MDA和H2O2含量分别降低14.3%-25.7%和15.2%-16.7%,同时还下调根部Os PT2、Os NIP2;1基因和地上部Os PT2、Os NIP2;1、Os SBP1、Os CS基因的表达,降低水稻对硒的吸收积累。

吕丙盛[9](2014)在《水稻(OryzasativaL.)应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壤盐碱胁迫是一种复杂的环境胁迫,主要由三种胁迫因子构成:由于高盐浓度引起的离子毒害(盐胁迫)和高渗透压(渗透胁迫),以及高pH引起的碱胁迫。在本文中,用NaCl、PEG6000和Na2CO3溶液来分别模拟上述三种盐碱胁迫因子,研究了水稻对各胁迫因子的生长响应及其生理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在渗透胁迫下受到最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为碱胁迫和盐胁迫,说明水分是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而幼苗的生长在碱胁迫下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强。碱胁迫显着抑制了水稻幼苗的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数以及根体积,同时增加幼苗的根直径和体内的Na+/K+比值。还发现,在碱胁迫条件下,根系细胞的损伤程度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OsNAC4的表达量都有明显增加,表明碱胁迫对根系系统造成了严重损伤。而盐胁迫降低了幼苗的生物量、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同时增加了体内的Na+/K+比值,但是其变化幅度小于碱胁迫。以上结果表明,碱胁迫对水稻幼苗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高pH严重损伤根系系统所造成的。幼苗对渗透胁迫表现出典型的缺水反应,包括:幼苗的相对含水量、根直径、根体积以及地上生物量降低,而总根长、根表面积、根数和地下生物量则有所增加。脯氨酸积累是植物响应环境胁迫时的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在本文中发现,在三种不同盐碱胁迫因子条件下,水稻幼苗积累脯氨酸的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分析脯氨酸合成(OsP5CS1、OsP5CS2和OsP5CR)及分解(OsPDH1和OsP5CDH)酶基因的表达发现,在渗透胁迫或碱胁迫下水稻幼苗通过上调脯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来积累脯氨酸,而在盐胁迫下幼苗主要通过抑制脯氨酸分解基因的表达来积累脯氨酸。这些结果证明,水稻幼苗在不同胁迫条件下利用不同分子代谢途径来积累脯氨酸。脯氨酸积累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目前还存在争议。很多研究认为,在植物受到胁迫时脯氨酸有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的作用,因此脯氨酸积累常常被当作筛选抗逆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脯氨酸积累只是植物应答各种环境胁迫的结果与产物。在本文中,利用25个盐碱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系)研究了水稻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三种盐碱胁迫因子条件下,所有测试品种(系)体内的脯氨酸含量都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然而,没有发现胁迫处理前后的脯氨酸含量或其升高倍数与对各盐碱胁迫因子的抗性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水稻幼苗体内脯氨酸的积累可能只是一种胁迫条件下植物细胞遭受损伤的症状性结果,因此不适宜用作评价水稻抗盐碱性的可靠生理指标。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水稻幼苗的一些根系生长指标与抗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为筛选抗盐碱水稻品种提供重要的生长指标。

董倩[10](2020)在《N-乙酰-L-半胱氨酸、褪黑素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水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出苗和幼苗发育的早期阶段易受低温胁迫。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在3-4月易出现“倒春寒”,将对水稻种子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本文以杂交水稻种子隆香优130和株两优06为材料,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褪黑素(MT)引发处理对水稻种子抗寒性的影响。探讨引发处理后的种子经历低温逆境(15℃)11d及随后恢复生长(25℃)3d的发芽率、幼苗生长素质、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及抗寒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为提高水稻种子抗寒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浓度NAC引发对低温逆境下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了隆香优130、株两优06种子最佳引发浓度分别为0.1mM、0.25mM。与未引发经历低温逆境的对照比,NAC引发显着提高隆香优130、株两优06低温逆境(11d)后种子发芽率33.2%和7.2%;低温逆境并恢复生长后,显着缩短平均发芽时间1.9d和1.2d,显着提高发芽指数1.2和1.5,显着提高活力指数9.4和8.5;同时低温逆境(11d)后、恢复生长(3d)后,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脯氨酸(Pro)含量均显着提高,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下降;经NAC引发后,幼苗叶片中与冷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OsCPK24、OsP5CS、OsPRP、OsWRKY45)及与抗氧化酶相关的基因(OsCATa、OsCATb、OsCATc、OsAPXa、OsAPXb)的表达均显着上调。表明,NAC引发增强了幼苗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胁迫带来的伤害,提高了杂交水稻种子的抗寒性。2.研究了不同浓度MT引发对低温逆境下两种杂交水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与未引发的种子比,隆香优130和株两优06种子经最佳引发浓度0.2mM MT引发后,显着提高低温逆境(11d)后的发芽率18.0%和16.0%;恢复生长后(3d),显着提高发芽指数1.5和1.6,显着缩短平均发芽时间1.2d和1.5d,显着提高活力指数9.7和11.6,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SOD、CAT、APX、POD活性,谷胱甘肽含量均显着提高,H2O2、MDA含量显着降低,同时幼苗叶片中与冷信号转导、编码抗氧化酶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均显着上调。表明,MT引发通过增强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增加GSH含量以清除过量的H2O2,减少低温逆境下产生的MDA,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抗寒性,促进幼苗生长。综上所述,N-乙酰-L-半胱氨酸和褪黑素可以作为有效的引发剂,2种药剂适宜浓度的引发均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GSH含量、抗寒相关基因表达,促进低温逆境下种子萌发、幼苗早期生长,增强杂交水稻种子的抗寒性。

二、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脱落酸(ABA)对水稻耐碱胁迫的诱抗效应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盐碱胁迫的定义及危害机制
        1.2.2 盐碱胁迫对水稻的影响
        1.2.3 植物抗氧化机理研究
        1.2.4 脱落酸(ABA)与植物的抗逆性研究进展
        1.2.5 脱落酸(ABA)的诱抗效应与水稻抗逆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外源脱落酸(ABA)对水稻碱胁迫的诱抗效应机理解析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计及指标测定方法
        2.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碱胁迫72h外源ABA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2.2.2 不同碱胁迫时间点外源ABA缓解水稻幼苗萎蔫
        2.2.3 不同碱胁迫时间点外源ABA缓解水稻幼苗根系损伤
        2.2.4 不同碱胁迫时间点外源ABA降低水稻根系ROS积累
        2.2.5 不同碱胁迫时间点外源ABA提升水稻根系基因表达
        2.2.6 外源ABA处理提高水稻对paraquat氧化胁迫的抗性
    2.3 讨论
第三章 沉默表达Os ABA8ox1 提高水稻耐碱性的生理及分子机理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计与指标测定方法
        3.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OsABA8ox1-RNAi株系的筛选和耐碱性鉴定
        3.2.2 水稻OsABA8ox1-RNAi株系对Na2CO3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3.2.3 Na2CO3胁迫对OsABA8ox1-RNAi株系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苏打盐碱胁迫对OsABA8ox1-RNAi株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计与指标测定方法
        4.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苏打盐碱胁迫对OsABA8ox1-RNAi水稻株系生长的影响
        4.2.2 苏打盐碱胁迫对OsABA8ox1-RNAi水稻株系抽穗期的影响
        4.2.3 苏打盐碱胁迫对OsABA8ox1-RNAi株系产量形成的影响
        4.2.4 苏打盐碱胁迫对OsABA8ox1-RNAi株系ABA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喷施不同纳米材料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
    1.2 纳米材料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磷肥
    1.4 植物对磷的吸收、转运和代谢以及缺磷对植物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喷施不同磷源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水稻培养
        2.2.3 试验设计
        2.2.4 水稻幼苗生物量的测定
        2.2.5 水稻幼苗磷含量的测定
        2.2.6 水稻幼苗叶绿素SPAD含量和株高测定
        2.2.7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喷施不同磷源对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2.3.2 喷施不同磷源对水稻幼苗磷含量的影响
        2.3.3 水稻幼苗叶绿素SPAD含量
        2.3.4 水稻幼苗株高
        2.3.5 讨论
        2.3.6 小结
第三章 喷施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磷含量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水稻培育和试验设计
        3.2.2 水稻幼苗生物量的测定
        3.2.3 水稻幼苗磷含量的测定
        3.2.4 水稻幼苗叶绿素SPAD含量的测定
        3.2.5 活性氧、抗氧化物酶活和光合酶活测定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喷施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3.2 喷施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水稻幼苗磷含量的影响
        3.3.3 水稻幼苗叶绿素SPAD含量
        3.3.4 喷施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水稻幼苗活性氧、抗氧化酶活和光合酶活的影响
        3.3.5 讨论
        3.3.6 小结
第四章 喷施不同纳米材料对水稻幼苗磷含量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水稻培育和试验设计
        4.2.2 水稻幼苗生物量的测定
        4.2.3 水稻幼苗磷含量的测定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喷施不同纳米材料在不同供磷条件下对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4.3.2 喷施不同纳米材料在不同供磷条件下对水稻幼苗磷含量的影响
        4.3.3 磷的转运系数
        4.3.4 讨论
        4.3.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碱蓬内生菌对Na2CO3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土壤盐碱化现状
    1.2 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代谢的影响
        1.2.1 盐碱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盐碱胁迫对植物光合系统的影响
        1.2.3 盐碱胁迫对植物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1.2.4 盐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5 盐碱胁迫对植物膜脂过氧化及膜透性的影响
        1.2.6 盐碱胁迫对植物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
        1.2.7 盐碱胁迫对植物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1.3 内生菌的研究现状
        1.3.1 植物内生菌的定义
        1.3.2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
        1.3.3 内生菌在植物抗性方面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1.5 课题来源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材料培养
        2.2.1 内生菌培养
        2.2.2 水稻培养
        2.2.3 内生菌侵染及盐碱胁迫处理
    2.3 测定指标
        2.3.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3.2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2.3.3 光合参数的测定
        2.3.4 谷胱甘肽还原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2.3.5 抗氧化剂含量的测定
        2.3.6 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2.3.7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2.3.8 根系吸收面积的测定
        2.3.9 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3.1.1 对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1.2 对水稻幼苗株高和根长的影响
    3.2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3.2.1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2.2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3.3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1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 GR 活性的影响
        3.3.2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 APX 活性的影响
    3.4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叶片抗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3.4.1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叶片 TASC 含量的影响
        3.4.2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叶片 ASC 含量的影响
    3.5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3.5.1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 MDA 含量的影响
        3.5.2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3.6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7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
        3.7.1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总吸收面积的影响
        3.7.2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的影响
    3.8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3.8.1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3.8.2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4.2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光合机构的影响
    4.3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 ROS 清除及危害程度的影响
    4.4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5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
    4.6 内生菌对 Na_2CO_3胁迫下水稻幼苗细胞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种子引发促进直播早稻低温胁迫下萌发出苗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我国水稻生产的现状
    1.2 华中地区双季稻双直播模式中直播早稻的低温冷害问题
    1.3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过程
        1.3.1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代谢
        1.3.2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代谢
        1.3.3 激素代谢对种子萌发的调控
        1.3.4 活性氧代谢对水稻种子萌发的调控
    1.4 萌芽期耐低温的短生育期水稻品种的选育和筛选
    1.5 种子处理技术
        1.5.1 种子包衣
        1.5.2 种子引发
        1.5.3 其它种子处理技术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不同种子处理对直播早稻萌发出苗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取样与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土壤温度动态
        2.3.2 出苗速度、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
    2.4 讨论
        2.4.1 低温对直播早稻萌发出苗的影响及华中地区直播早稻遭遇低温胁迫的风险评估
        2.4.2 低温胁迫下种子引发处理对直播早稻萌发出苗的促进作用
        2.4.3 包衣处理未能促进直播早稻早生快发的原因分析
        2.4.4 包衣+引发处理组合在直播早稻中的作用效果评价
    2.5 小结
3 低温胁迫下引发处理促进水稻种子萌发出苗的机理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取样与测定
        3.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芽动态、发芽属性和幼苗素质
        3.3.2 α-淀粉酶活和可溶性糖含量
        3.3.3 α-淀粉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3.3.4 赤霉素代谢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3.3.5 脱落酸代谢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3.3.6 GA_3和ABA的含量
        3.3.7 呼吸速率和ATP含量
        3.3.8 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关键代谢酶的酶活
        3.3.9 引发处理对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细胞结构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低温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3.4.2 低温胁迫下引发处理对水稻种子淀粉代谢的影响
        3.4.3 低温胁迫下引发处理对水稻种子呼吸代谢的影响
        3.4.4 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作用机理的差异及分析
    3.5 小结
4 引发处理对大田环境下直播早稻萌发芽出苗、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品种
        4.2.2 试验设计
        4.2.3 田间管理
        4.2.4 取样与样品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引发处理对大田环境下直播早稻萌发出苗的影响
        4.3.2 大田条件下引发处理对直播早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大田条件下引发处理在直播早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4.4.2 引发处理在不同类型品种间的作用效果差异
    4.5 小结
5 结语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GSH缓解番茄幼苗盐胁迫的耐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的耐盐机制
        1.1.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1.1.2 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
    1.2 植物中GSH的研究进展
        1.2.1 GSH的合成、再生代谢及其调控
        1.2.2 GSH在植物逆境中的作用
        1.2.3 蛋白质谷胱甘肽化修饰研究进展
    1.3 转录组学在植物抗逆机理中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离子含量以及离子微域分布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2.2.2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不同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2.2.3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离子微域分布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氧化还原状态、抗氧化系统及谷胱甘肽代谢的调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3.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氧化还原水平的影响
        3.2.2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MDA、H2O2和O2·-含量的影响
        3.2.3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H2O2和O2·-组织染色的影响
        3.2.4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5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GSH合成与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6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GSH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特性及叶绿体氧化还原状态的调控效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4.2.2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3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Fv/Fm荧光成像的影响
        4.2.4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光能吸收分配的影响
        4.2.5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体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4.2.6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体内H2O2和MDA含量的影响
        4.2.7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多胺代谢的调控作用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5.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外源GSH对番茄叶片中多胺含量的影响
        5.2.2 外源GSH对多胺合成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5.2.3 外源GSH对多胺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外源GSH调控番茄幼苗盐适应性的转录组学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6.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表达谱分析
        6.2.2 不同处理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蛋白质谷胱甘肽化稳态平衡的调控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与实验设计
        7.1.2 半胱氨酸、巯基和羰基含量的测定
        7.1.3 样品蛋白制备
        7.1.4 纳升级反相色谱-Orbitrap Fusion进行蛋白质分析
        7.1.5 质谱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外源GSH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中半胱氨酸、巯基和羰基含量的影响
        7.2.2 蛋白质定性结果统计
        7.2.3 谷胱甘肽化修饰肽段和蛋白质表达定量结果统计
        7.2.4 谷胱甘肽化修饰蛋白质的功能注释与分析
        7.2.5 谷胱甘肽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外源乙酸调控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干旱与植物
        1.1.1 干旱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干旱与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1.1.3 干旱与植物木质化
    1.2 乙酸研究概况
        1.2.1 植物体内乙酸合成途径
        1.2.2 乙酸与植物的抗旱性
    1.3 JAs的研究进展
        1.3.1 JAs的生物合成
        1.3.2 JAs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1.3.3 JAs与植物抗旱
        1.3.4 JAs与植物抗重金属
        1.3.5 JAs与植物抗盐
        1.3.6 JAs与植物抗低温
    1.4 水稻根的类型及功能
        1.4.1 水稻根的类型
        1.4.2 水稻根的功能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2.1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2.2.2 MDA含量的测定
        2.2.3 H_2O_2含量的测定
    2.3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2.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2.3.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2.3.4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2.4 生长指标的测定
    2.5 根尖染色观察
        2.5.1 NBT染色
        2.5.2 DAB染色
        2.5.3 伊文思蓝染色
    2.6 根尖形态观察
        2.6.1 根尖压片制作
        2.6.2 根尖透明装片制作
    2.7 总RNA提取及c DNA合成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2.9 脂氧合酶(LOX)活性的测定
    2.10 茉莉酸含量的测定
    2.11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3.1.1 不同浓度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O_2~(?-)积累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H_2O_2积累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质膜透性及幼苗长势的影响
    3.2 外源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影响
    3.3 外源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H_2O_2含量的影响
    3.4 外源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1 外源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S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2 外源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P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3 外源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C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4 外源HAc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A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5 不同浓度MeJA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3.5.1 不同浓度MeJA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质膜透性的影响
        3.5.2 不同浓度MeJA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根毛及幼苗长势的影响
    3.6 不同浓度IBU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3.6.1 不同浓度IBU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质膜透性的影响
        3.6.2 不同浓度IBU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毛及长势的影响
    3.7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生长的影响
        3.7.1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根尖导管产生进程的影响
        3.7.2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根毛生长和根尖伸长的影响
        3.7.3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根尖细胞死亡的影响
        3.7.4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长和种子根重的影响
    3.8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不定根生长的影响
    3.9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高和地上部分重的影响
    3.10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长势的影响
    3.11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水稻幼苗根尖内源JA产生的影响
        3.11.1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水稻幼苗根尖Os AOS2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11.2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水稻幼苗根尖Os HI-LOX基因表达水平及LOX活性水平的影响
        3.11.3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水稻幼苗根尖内源JA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外源HAc缓解干旱对水稻幼苗根系的胁迫
    4.2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尖内源JA的诱导作用
    4.3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根尖生长的调节作用
        4.3.1 外源HAc和外源JAs延缓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根尖导管的产生
        4.3.2 外源HAc和外源JA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种子根根尖生长的促进作用
    4.4 外源HAc和外源JAs调节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的构建及幼苗的长势
5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语汇表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一氧化氮对水稻幼苗镉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CD对作物的影响
        1.1 Cd对作物的毒害效应
        1.2 作物对Cd的吸收、转运和积累
        1.3 作物抗(耐)Cd毒害的主要机制
    2 作物CD毒害的缓解途径
        2.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作物Cd毒害的影响
        2.2 土壤改良剂对作物Cd毒害的影响
        2.3 NO对作物Cd毒害的缓解作用
    3 NO在作物中的作用
        3.1 作物体内NO的来源
        3.2 作物体内NO的生理功能
        3.3 作物体内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
    4 蛋白质组学分析NO对作物CD毒害的缓解效应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5.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5.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NO对CD毒害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2.2 外源NO对水稻体内Cd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三章 NO对CD毒害下水稻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活性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2.2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体内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2.3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体内ASA-GSH循环相关物质和酶类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四章 NO对CD毒害下水稻幼苗光合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
        2.3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五章 NO缓解水稻CD毒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叶片差异蛋白的影响
        2.2 外源NO对Cd毒害下水稻根系差异蛋白的影响
    3 讨论
        3.1 水稻叶片中NO响应差异表达蛋白
        3.2 水稻根系中NO响应差异表达蛋白
    参考文献
    ABSTRACT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外源NO调节活性氧代谢,减轻Cd引起的水稻氧化胁迫
        1.2 外源NO保护叶绿体膜的完整性,减轻Cd毒害对光合机构的伤害
        1.3 外源NO维持水稻对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平衡
        1.4 外源NO调控相关代谢的蛋白表达
    2 主要结论
    3 主要创新点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投稿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水稻对硒的吸收转化及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1 文献综述
    1.1 硒的发现过程
    1.2 硒与人体健康
        1.2.1 人体内硒的生理功能
        1.2.2 硒与长寿
        1.2.3 硒与大骨节病、克山病
        1.2.4 硒与癌症
        1.2.5 硒与心血管疾病
        1.2.6 硒与糖尿病
        1.2.7 硒与生殖健康
    1.3 人体硒营养现状
    1.4 人体硒补充途径
    1.5 土壤中硒的分布
        1.5.1 世界土壤总硒分布情况
        1.5.2 中国土壤硒总体分布情况
    1.6 富硒农产品生产
        1.6.1 富硒农产品标准概况
        1.6.2 农产品富硒技术措施
    1.7 硒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1.7.1 提升种子发芽率
        1.7.2 促进植物生长
        1.7.3 增加植物产量
        1.7.4 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
        1.7.5 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1.7.6 降低有害重金属毒害
    1.8 植物中硒的吸收转运
        1.8.1 植物对硒酸盐的吸收转运
        1.8.2 植物对亚硒酸盐的吸收转运
        1.8.3 植物对有机硒的吸收转运
        1.8.4 高硒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自身解硒毒机制
    1.9 植物硒吸收调控研究概况
        1.9.1 不同植物种类对硒的吸收差异
        1.9.2 不同硒肥种类对植物硒吸收的影响
        1.9.3 不同硒肥施用方式对硒吸收的影响
        1.9.4 不同硒肥施用时期对硒吸收的影响
        1.9.5 不同调控剂对植物硒吸收的影响
2 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水稻对外源硒的吸收、转化及胁迫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样品采集
        3.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硒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3.2 不同硒水平处理对水稻硒含量的影响
        3.3.3 外源硒对水稻硒形态的影响
        3.3.4 外源硒对水稻抗氧化酶和非抗氧化酶的影响
        3.3.5 外源硒对水稻微量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不同硒处理水平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4.2 不同硒处理水平对水稻硒形态的影响
        3.4.3 不同硒处理水平对水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4.4 不同硒处理对水稻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3.5 结论
4 外源硒对水稻土壤硒形态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
        4.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添加外源硒对土壤硒形态的影响
        4.3.2 外源硒对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
        4.3.3 外源硒对水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3.4 添加外源硒对土壤pH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外源硒对水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4.4.2 不同硒处理对水稻土壤硒形态的影响
    4.5 结论
5 硝普钠对水稻硒吸收转化的调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5.2.2 光合作用参数及生长指标测定
        5.2.3 硒含量、硒形态和NO含量测定
        5.2.4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5.2.5 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
        5.2.6 过氧化氢、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测定
        5.2.7 RNA提取及q RT-PCR分析
        5.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NO缓解高Se处理诱导的水稻生长抑制
        5.3.2 外源一氧化氮对水稻幼苗硒吸收和形态的影响
        5.3.3 NO增加水稻抗氧化能力对抗氧化应激
        5.3.4 NO和硒处理调控Se相关基因的表达
        5.3.5 NO促进硒胁迫下水稻光合作用
    5.4 讨论
    5.5 结论
6 硒与营养元素配施对水稻硒吸收的调控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6.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6.2.4 数据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对糙米中硒含量的影响
        6.3.2 对糙米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
        6.3.3 对糙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6.3.4 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6.3.5 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6.4 讨论
    6.5 结论
7 植物激素和调节剂对水稻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7.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7.2.4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激素处理对水稻硒含量的影响
        7.3.2 不同激素及用量对水稻生长指标的影响
    7.4 讨论
        7.4.1 添加外源硒条件下激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7.4.2 激素对水稻硒含量积累的影响
    7.5 结论
8 茉莉酸甲酯对水稻硒吸收转化的调控研究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试验材料
        8.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8.2.3 分析方法
        8.2.4 数据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MeJA处理对水稻硒含量及硒形态的影响
        8.3.2 Me JA处理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及MDA、H2O2 含量的影响
        8.3.3 MeJA处理对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8.3.4 MeJA处理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8.4 讨论
        8.4.1 MeJA对水稻硒吸收及转化的影响
        8.4.2 MeJA对水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8.4.3 MeJA调节水稻抗氧化系统缓解高硒毒害
    8.5 结论
9 全文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一)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情况
    (二)其它论文发表情况
    (三)专着
致谢

(9)水稻(OryzasativaL.)应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盐碱胁迫的定义及其危害机制
        二、 盐碱胁迫对水稻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三、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盐碱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 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
        二、 盐碱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盐碱胁迫对水稻幼苗生理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 盐碱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 Na~+、K~+的变化
        二、 盐碱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三、 盐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活力的变化
        四、 盐碱胁迫下水稻幼苗体内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第三节 讨论
第四章 盐碱胁迫下水稻幼苗基因应答的差异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 水稻对盐碱胁迫因子的基因表达响应
        二、 盐碱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脯氨酸积累在水稻抗盐碱胁迫中的作用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 不同基因型水稻抗逆性的确定
        二、 盐碱胁迫下水稻品种耐性与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关系
    第三节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10)N-乙酰-L-半胱氨酸、褪黑素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耐寒机制
        1.1.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1.1.1.1 低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1.1.2 低温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1.1.2 植物的耐寒机制
        1.1.2.1 抗氧化系统在低温逆境下的变化
        1.1.2.2 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在低温逆境下的变化
        1.1.2.3 信号转导在低温逆境下的变化
        1.1.2.3.1 钙信号转导
        1.1.2.3.2 组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
        1.1.2.4 基因表达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1.2 种子引发方式和效应
        1.2.1 种子引发方式
        1.2.1.1 水引发
        1.2.1.2 滚筒引发
        1.2.1.3 固体基质引发
        1.2.1.4 生物引发
        1.2.1.5 渗调引发
        1.2.1.5.1 激素引发
        1.2.1.5.2 抗氧化剂引发
        1.2.1.5.3 杀菌剂引发
        1.2.2 引发效应及机理
        1.2.2.1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变化
        1.2.2.2 活性氧和抗氧化系统变化
        1.2.2.3 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变化
    1.3 N-乙酰-L-半胱氨酸应对非生物胁迫
        1.3.1 N-乙酰-L-半胱氨酸应对重金属胁迫
        1.3.2 N-乙酰-L-半胱氨酸应对低温胁迫
    1.4 褪黑素应对非生物胁迫
        1.4.1 褪黑素应对盐胁迫
        1.4.2 褪黑素应对低温胁迫
        1.4.3 褪黑素应对干旱胁迫
第二章 N-乙酰-L-半胱氨酸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种子引发处理
        2.1.2.2 发芽试验
        2.1.2.3 幼苗根长、苗高、干重测定
        2.1.2.4 叶绿素含量测定
        2.1.2.5 透射电镜观察
        2.1.2.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1.2.7 谷胱甘肽含量测定
        2.1.2.8 脯氨酸含量测定
        2.1.2.9 超氧阴离子测定
        2.1.2.10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2.1.2.11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2.1.2.12 基因表达量测定
        2.1.2.1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N-乙酰-L-半胱氨酸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2.2 N-乙酰-L-半胱氨酸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2.3 N-乙酰-L-半胱氨酸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光合能力的影响
        2.2.4 N-乙酰-L-半胱氨酸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脯氨酸的影响
        2.2.5 N-乙酰-L-半胱氨酸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活性氧积累和氧化伤害的影响
        2.2.6 N-乙酰-L-半胱氨酸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抗寒相关基因、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褪黑素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2.1 种子引发处理
        3.1.2.2 发芽试验
        3.1.2.3 幼苗根长、苗高、干重测定
        3.1.2.4 叶绿素含量测定
        3.1.2.5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1.2.6 谷胱甘肽含量测定
        3.1.2.7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3.1.2.8 丙二醛含量测定
        3.1.2.9 基因表达量测定
        3.1.2.10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褪黑素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 褪黑素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3 褪黑素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光合能力的影响
        3.2.4 褪黑素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活性氧积累和氧化伤害的影响
        3.2.5 褪黑素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幼苗抗寒相关基因、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四、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脱落酸(ABA)对水稻耐碱胁迫的诱抗效应及机理研究[D]. 刘晓龙.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9(01)
  • [2]喷施不同纳米材料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D]. 路轲.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碱蓬内生菌对Na2CO3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D]. 李娇. 沈阳师范大学, 2014(08)
  • [4]种子引发促进直播早稻低温胁迫下萌发出苗的机理研究[D]. 王慰亲.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5]GSH缓解番茄幼苗盐胁迫的耐盐机制研究[D]. 周艳.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6]外源乙酸调控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机理[D]. 冯红玉. 海南大学, 2020(02)
  • [7]一氧化氮对水稻幼苗镉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D]. 赵秀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 [8]水稻对硒的吸收转化及调控机理研究[D]. 戴志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9]水稻(OryzasativaL.)应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D]. 吕丙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01)
  • [10]N-乙酰-L-半胱氨酸、褪黑素引发对低温胁迫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D]. 董倩. 浙江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抗坏血酸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