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快、更精、更稳定——浅谈印后设备的发展与进步(论文文献综述)
陈意,胡兆初,贾丽辉,李金华,李秋立,李晓光,李展平,龙涛,唐旭,王建,夏小平,杨蔚,原江燕,张迪,李献华[1](2021)在《微束分析测试技术十年(2011~2020)进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测和分析技术的创新。新世纪以来,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引进了一批高性能新型微束分析仪器设备,建立了一批高规格的实验室。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微束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主要进展及其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包括电子探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大型离子探针、纳米离子探针、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激光诱导原子探针、原子探针技术、显微红外光谱、同步辐射等,这些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地球和行星演化历史及许多地质过程的理解。今后,应加快微束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的开发,特别是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张舒然[2](2020)在《基于群智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以其灵活、轻便、隐蔽性强的特点在现代战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完善的任务规划系统是无人机完成任务的前提保障,而航迹规划是其任务规划系统的核心部分。群体智能算法以良好的鲁棒性和灵活性等优势,成为航迹规划问题目前最广泛研究的算法。利用群智算法进行航迹规划存在收敛速度较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利用群体智能算法进行航迹规划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对无人机的航行空间进行数字地图建模,将现实世界的环境信息转化为可表达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无人机自身约束条件以及完成航迹规划的目标函数。针对基于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的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全局搜索性能不强,收敛性较差的问题,对人工蜂群算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洛准则的人工蜂群算法(Metropolis Artificial Bee Colony,M-ABC),引入更具有关联性的种群初始化方法和蜂群领域按步长的搜索策略,利用轮盘赌与反轮盘赌的并行选择机制进行蜜源选择,通过蒙特卡洛(Metropolis)准则开发蜜源潜力。增强算法在航迹规划时航迹点间的关联性,保证了算法活力的持续性,避免了忽略潜力蜜源过度关注优秀蜜源导致的开发性能较差。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与ABC算法相比,可以实现收敛更快、综合代价更小的航迹路线。其次,针对无人机航迹规划领域的传统人工智能算法稀疏A*算法(Sparse A*Search,SAS)进行改进研究,提出了一种双向搜索稀疏A*算法(Bi-directional Sparse A*Search,Bi-SAS)算法。针对SAS算法在进行航迹规划时存在的维数爆炸问题与搜索空间冗余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SAS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带权重的新的代价函数,并采用从起始点到目标点正反两个方向的双向搜索策略。与SAS算法相比,简化了OPEN集,缩短了规划时间,很大程度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最后,针对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问题,提出了基于M-ABC与Bi-SAS算法融合的算法。并建立一种双层规划机制,首先利用提出的融合算法进行单机航迹规划获得多条备选航迹,再根据建立的时空约束条件扩展到多机协同航迹规划。仿真表明该算法不仅解决了SAS算法的避障性能不强的问题,也改善了ABC算法的过早收敛问题,证明两种算法结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在建立的时间约束下完成了多机的同时到达和间隔到达的任务。
耿昱[3](2019)在《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信行业的重组和牌照的发放,中国的通信行业进入全面竞争的阶段。由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已先于中国电信开展移动业务经营,新进入全业务经营领域的中国电信面临增量市场空间有限、获取用户困难等困境,因此也尤为重视细分市场的营销。目前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提速降价”工作落实上已有一定的成果,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中做到市场份额获取和收入提速,就必须通过细分市场,通过不同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盐城属于典型的小城大县,农村市场具有地域广、人口多的特征,盐城电信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村市场的营销工作,在农村市场倾入大量营销资源,但是农村市场发展较慢。盐城电信急需在总结前期做法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适用的农村市场营销策略,改善盐城电信公司在农村市场营销中的被抢夺地位。如何做好农村市场突破,照搬书面理论显然不可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本文针对盐城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策略展开研究,并借助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提出盐城电信农村营销策略优化方案。针对盐城农村这一细分市场,本文基于营销理论,通过问卷调研,分析了当前盐城电信在农村市场的用户特征情况、营销策略的现状以及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农村市场用户存在分散性、差异性、功能性等特征。在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盐城电信农村市场所处的宏观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所处的微观环境、以及“互联网+”时代浪潮对盐城电信的营销挑战。本文紧接着运用SWOT分析法对盐城电信推动农村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于盐城电信在农村市场机遇大于威胁、优势大于劣势的结论,从而为盐城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策略的重新制定和优化提供了依据。最后,本文在对农村市场进行目标定位及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盐城电信在农村通信市场中的营销策略,并为确保营销策略的实施给出了保障措施。本文认为盐城电信应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农村市场用户细分推广不同的个性化套餐和产品组合,进一步推进农村渠道建设、完善渠道考评体系,提高农村渠道代理商积极性,强化服务质量,提高农村营销人员业务能力,同时提高农村广告资源投资比例,丰富宣传方式及宣传途径,提升农村用户对电信品牌的感知度和认同度,进而提升盐城电信农村市场份额。
韩晓良[4](2018)在《历史的新节点 创新的新时代——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迅猛发展》文中提出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一个值得回顾和展望的历史节点,是具有划时代、转折意义的发展阶段。在回顾取得经济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同时,为进一步开拓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奠定基础,我国未来发展将以创新驱动为中心,扩大内需为动力,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发展。2017年,我国GDP增长6.90%,经济总量达到82.70万亿元(折合12.00万亿美元),过去5年年均增速超
李睿恒[5](2018)在《基于矢量有限元的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正反演研究》文中认为瞬变电磁法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发射源在地下激发电磁场,并观测地下电性介质中产生的二次感应涡流场。瞬变电磁法的发射源可为线框,也可为长直导线。当探测目标体埋深较大时,发射源采用长直导线或者长直导线围成的大线框;当探测目标体埋深较浅时,发射源则采用小线框。一般情况下,瞬变电磁法观测的是时间域磁场信号或感应电动势信号,观测信号不仅限于垂直分量,但以垂直分量的信号最为常见。在瞬变电磁法中,利用观测数据推断地下电性结构的过程称为瞬变电磁成像。在瞬变电磁理论中,瞬变电磁反演作为最常用的成像方法,是开展瞬变电磁资料解释工作的重要方法。随着瞬变电磁法在水文地球物理、工程地质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使用回线源瞬变电磁法探测浅层目标体精细结构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此时简单的瞬变电磁一维反演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反演系统。目前,由于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反演的计算效率不高,算法不够稳定,该技术还未被广泛应用在实例勘探中。为了获取快速稳定的瞬变电磁三维反演系统,本研究运用矢量有限单元法模拟计算了带地形起伏的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根据该正演过程设计了瞬变电磁三维反演程序,再运用瞬变电磁三维反演获取了滑坡体三维含水结构。(1)完成地形起伏条件下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首先,利用六面体单元网格对地下电性介质进行离散,利用等参变换计算了矢量单元上的形函数体积分,构建了矢量有限单元的系统方程。其次,针对瞬变电磁场的计算,将频率域电磁场计算中的贝塞尔函数积分和时频变换,统一到汉克尔滤波器的数值滤波计算中,以方便计算;同时,讨论了对于斜阶跃激发波形的快速校正方法。最后,根据时域航空电磁数据采集系统Spectrem 2000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瞬变电磁三维正演模拟计算,与LokiAir软件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整个正演算法的正确性。(2)研究电磁场系统方程的求解问题首先,利用从简至繁的三个计算模型,根据Dighem频率域航空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参数,以模型的复杂程度、频率和发射源位置为变量,讨论了电性结构及收发装置对系统方程求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复杂模型对系统方程求解过程的影响较大,明显改变了迭代求解方法在求解中的收敛特性;不同发射源姿态和频率对求解过程均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发射源位置对求解过程影响有限。其次,基于krylov短递归迭代求解方法,提出了基于IDR(s)方法的电场系统方程求解方法,并分析了IDR(s)方法在求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参数设置情况,对比了IDR(s)方法相较于BiCGSTAB方法的优势。研究发现,IDR(s)方法有取得和BiCGSTAB方法相同收敛效果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维数s和初始投影向量p取得更好的收敛效果,还可以采取光滑残差的策略进一步优化迭代的稳定性。(3)完成瞬变电磁法三维反演数值模拟计算首先,论述了预测模型递归迭代中模型粗糙度矩阵、灵敏度矩阵和海森矩阵的计算方法。其次,从一维反演数值模拟计算出发,研究了瞬变电磁法对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产的拟三维反演过程,验证了反演策略的正确性,讨论了IP效应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拉格朗日乘子的选取方法。再次,通过六个从简至繁的电阻率模型,研究了地面瞬变电磁二维反演过程,展示了瞬变电磁反演能够很好地还原复杂的预设模型,论述了该方法对复杂模型的分辨能力,并验证了高维反演策略的正确性;最后,以Dighem频率域航空数据采集系统和VTEM时间域航空数据采集系统为样本,通过对比频率域和时间域航空电磁三维反演,总结了瞬变电磁三维反演相较于频率域三维反演的优势:瞬变电磁场是基于多频点计算所得,用于反演的数据中所携带的地电结构深度信息更加丰富,因此对复杂预设模型的还原能力强于频率域三维反演。(4)运用瞬变电磁法探测滑坡体三维含水结构使用瞬变电磁法对四川省理县西山村大型堆积土质滑坡展开调查。首先,分析了该滑坡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设立了调查研究任务。然后,根据任务需要设计了瞬变电磁法在该滑坡体上的三维观测网络,在试验后制定了采集参数,并采集数据。随后,将采集的数据通过反演转化为滑坡体内三维地电结构。最后,结合其他工程地质资料、遥感资料及水文资料对该滑坡体进行评价,验证了含水裂隙的存在,揭示了潜在滑动面的结构信息和碎石土堆积物中的优先流渗流通道的三维结构,并评价了工程治理设施—排水渠的治理效果。
王燕南[6](2017)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说话人无关单通道语音分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作为人类最重要、最常用和最方便的信息交换方式—语音输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随着语音的人机交互技术在语音合成、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等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同时伴随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背景噪声、混响等对语音质量会产生极大的干扰,从而降低了语音的听感以及可懂度,对ASR的系统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语音技术的实际应用。如何从被干扰的语音中获得较干净、清晰的语音信号,成为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在这其中,语音分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成为了语音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进入21世纪以后,深度学习技术在信号处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首先是多伦多大学的Hinton教授将深度模型引入在图像编解码和文本分类领域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再者是微软的邓力博士将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应用在语音识别任务上,获得了非常大的性能提升,随后深度学习在语音,图像和视频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工业界像谷歌,微软,百度这样的巨头,都将深度学习应用在他们的产品中,极大地促进了深度学习在学术中的研究。并且工业界的大规模成功应用,还显示了大数据在实现分类或识别任务上的巨大的潜力。而在语音分离任务上,能否用深度学习技术结合大数据在说话人独立的条件下实现比较好的性能表现是本论文的一个研究重点。在各种语音分离的方法中,除了会利用到空域信息的麦克风阵列技术以外,单通道语音分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而其中没有混合说话人先验信息的说话人独立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难点。近年来,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compu-tational auditory scene analysis,CASA)的方法在单通道语音分离上得到了 成功的运用,但是这种方法会给目标信号造成很大的畸变。而利用回归的DNN能够更好的保留目标信号,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单通道条件下进行说话人独立的语音分离。首先,我们在异性说话人组合的情况下进行了说话人独立深度神经网络的构建工作。能够进行多说话人语音分离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混合的说话人的发音特性具有一定的区分性,比如不同的共振峰、频率分布、相同音素的不同发音时长等。而男性和女性说话人由于发音器官具有天然明显的不同特性,具有可分离的理论基础。通过利用混合语音的对数功率谱(log-power spectra,LPS)作为DNN模型的输入特征,而将说话人的干净语音特征作为输出,训练DNN学习混合语音和干净语音的非线性关系。然后,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说话人组合检测的说话人独立单通道语音模型系统。首先通过利用一种计算说话人语音相似度的方法,将说话人聚类成4个不同的子类,并证明不同之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可分性。然后基于聚类结果,本文训练了一个有四输出端的说话人组合检测器,通过该检测器网络的输出信号的能量关系,可以判断当前混合语音的说话人组合类别。最后,根据检测器的识别结果,利用不同的DNN语音分离器将混合语音进行分离。最后,本文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改进在回归DNN模型的训练过程中采用的最小均方误差准则(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目标函数。在最大似然估计的情况下,假设DNN的输出错误信号服从零均值的多维高斯分布,提出了一种依次更新DNN参数和其输出错误信号的分布函数的协方差矩阵的方法。进而可以发现MMSE准则在以下假设的条件下等效于最大似然估计:即DNN的输出错误信号分布函数的协方差矩阵为单位阵,即它的LPS域的各个分量具有相同的方差。但是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并不严格成立从而限制了基于MMSE优化准则的泛化能力,因此通过将这个约束条件进行放松,在最大似然估计下得到了新的目标函数用于DNN的训练,并取得了明显的性能提升。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对所有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陈晓[7](2017)在《全自动裁切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原来的印后加工设备因为自动化集成度低,耗时耗力,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目前国内厂商推出的自主品牌印后裁切生产线,只能够实现单机的自动化运作,无法达到全线联动。因此,研发集成式全自动裁切生产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实际意义。传统的裁切生产线各组件系统独立,对纸张的裁切、整理和搬运需要手动操作,无法实现整线自动化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PLC的集中式控制方法,对裁切生产线中伺服系统和变频系统进行智能联动控制。为了满足纸张定位和裁切速度的需求,针对交流伺服系统,分别给出了接口电路设计、控制回路设计和位置控制模块的设计;对交流变频系统按需求给出接口电路和控制回路的设计;最后给出了利用PLC进行集中控制的设计方案;同时分别对伺服系统和变频系统进行了实验调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全自动裁切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整个过程运行稳定,大幅缩短了工作周期。多电机同步控制方案的设计是生产线自动化运行的核心,本文在研究模糊PID控制的基础上,将模糊PID控制方法应用到印后机械多电机同步控制上,实现了高精度的同步控制。该方法通过找出PID整定参数与误差e、误差变化率Δe之间的模糊关系,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对三个参数进行在线修改来控制电机的同步性。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电机的同步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的同步控制能取得更好的动态性能和同步精度。针对系统通信数据量大,响应快、精度高的问题,给出了伺服系统、变频系统与PLC的通信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根据全自动裁切生产线控制系统复杂,通信灵活性高的特点,在研究自由通信端口定义、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给出了全自动裁切生产线PLC与上位机自由通讯的硬件设计,并详细给出了在自由通讯模式下的自定义通讯程序。
高华斌,易芳,梁瑞丽,梁莉萍,赵梓含,申达,许海坡[8](2016)在《年度最大纺机展收官 五大主题再现展会盛况——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回顾》文中指出10月21日25日,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本届展会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士、中国台湾、韩国、比利时、印度、西班牙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673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7%;展出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无论从展商数量还是展出面积来说,本届纺机展无疑是联合办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从参展企业的国家和地区情况看,中国大陆参展企业的展出面积占全部展出面积的69.4%,位居首位,彰显了中国纺织机械制造能力的快速提高和进步。参展面积位居第二的是德国(约占总面积的6.5%),其
秦志成[9](2015)在《纸包装激光模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印刷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传统的模切技术由于其高昂的模切版制作费用、复杂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原因已经难以满足多种类、小批量、版式复杂的纸包装模切品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纸包装激光模切加工技术。激光模切技术属于非接触式加工,既快捷又方便,尤其适用于批量不大的异型纸盒的加工,对模切加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从理论基础方面对纸包装激光模切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激光产生原理,激光与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效应,激光器的类型及特点,激光模切加工方式的对比分析;随后对反射镜移动式激光模切和振镜扫描式激光模切的总体结构进行阐述,针对激光模切加工技术的特点,提出了“L”形侧向输纸系统设计方案;接着对纸包装激光模切进行了系统性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激光功率、模切速度和包装材料对激光模切质量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不同规格的纸包装材料所对应的速度-功率线性关系,对激光模切精度进行测量对比,采用徕卡高倍显微镜观察激光模切和激光打标刻字的效果,以验证激光模切产品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文章最后进行了针对激光模切过程中的烧边问题、压痕制作问题和扫描图形失真问题的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于烧边问题,除了介绍现有的气体保护法,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反面模切、正面包装”和彩色纸包装材料模切的方法,既减小了烧边的影响,又控制了加工成本;市场上激光模切中的压痕制作方法广泛采用打龙线法代替,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打龙线疏密程度对纸包装产品强度和易折性的影响,同时对去除部分材料代替压痕法进行实验验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振镜式激光模切扫描图形失真问题时,除了对聚焦误差、“枕形”畸变和“鼓形”畸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还针对聚焦误差提出了弧面的模切工作台结构,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激光模切的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解润[10](2013)在《大幅面高速裱纸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包装业快速发展,市场对大幅面高速裱纸机的需求日益增多,但目前市场上的大幅面裱纸机主要以半自动或低速全自动为主。影响大幅面裱纸机速度的因素一是高速时推规输送面纸易出现堆挤现象;二是面纸与底纸之间位置误差随速度增加而增加。为了提高大幅面裱纸机的工作速度,本课题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为其速度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重点内容如下:1.通过对裱纸机工作原理的研究,得到了裱纸机输送部分和压合单元之间的速度关系,为大幅面裱纸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裱纸机结构分析,对传动轴、墙板等主件进行了适应大幅面的设计,并绘制三维图,完成虚拟样机的设计。3.通过对虚拟样机面纸输送机构动力学分析,得出冲击最小的曲线控制方案,使输送精度可达到±0.2mm。4.通过对虚拟样机面纸输送部分链条模态分析,求出了其一阶固有频率,与链轮轴的模态对比,此链条的固有频率与链轮轴的固有频率没有交集,不会产生共振。5.通过对实体样机动态信号的测试分析,其动态特性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创新点:1.提出了变速推纸新方法,可显着提高面纸输送的稳定性和工作速度。2.用伺服机构取代了传统的谐波齿轮相位调节机构,大幅度提高了纸张的适应性。
二、更快、更精、更稳定——浅谈印后设备的发展与进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快、更精、更稳定——浅谈印后设备的发展与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微束分析测试技术十年(2011~2020)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子束相关技术 |
1.1 电子探针 |
1.1.1 矿物微量元素分析 |
1.1.2 矿物/玻璃Fe3+分析 |
1.1.3 超轻元素(Be、B)分析 |
1.1.4 仪器硬件的发展 |
1.1.5 展望 |
1.2 扫描电镜 |
1.2.1 低真空分辨率提升 |
1.2.2 原位微观实时观测技术 |
1.2.3 多种成像技术集成 |
1.2.4 展望 |
1.3 透射电镜 |
1.3.1 发展历史与最新进展 |
1.3.2 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
1.3.3 应用前景和建议 |
2 离子束相关技术 |
2.1 大型离子探针 |
2.1.1 含U-Th矿物定年 |
2.1.2 稳定同位素分析 |
2.1.3 低含量挥发分等分析方法 |
2.1.4 标准物质 |
2.2 纳米离子探针 |
2.2.1 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 |
2.2.2 稳定同位素分析 |
2.2.3 图像算法优化和多技术联用 |
2.3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
2.3.1 仪器构成 |
2.3.2 数据处理及信息提取 |
2.3.3 分析技术进展与展望 |
3 激光束相关技术 |
3.1 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 |
3.1.1 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3.1.2 在副矿物U-Pb定年中的应用 |
3.1.3 在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 |
3.1.4 在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3.2 激光诱导原子探针 |
3.2.1 原子探针技术发展简史 |
3.2.2 原子探针技术特点 |
3.2.3 原子探针当前应用 |
3.2.4 展望 |
4 微光束相关技术 |
4.1 显微红外光谱 |
4.1.1 微量结构水定量技术 |
4.1.2 高温高压原位测试技术 |
4.1.3 空间分辨率提升技术 |
(1)同步辐射光源: |
(2)光热诱导共振技术: |
(3)散射式扫描近场显微成像技术: |
4.1.4 展望 |
4.2 同步辐射 |
4.2.1 同步辐射发展历史与最新进展 |
4.2.2 同步辐射相关技术及其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
4.2.3 我国同步辐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
5 结语 |
(2)基于群智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单机航迹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多机协同航迹规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群智算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无人机航迹规划理论基础 |
2.1 环境建模方法 |
2.2 群智航迹规划算法选择 |
2.2.1 蚁群算法 |
2.2.2 遗传算法 |
2.2.3 粒子群算法 |
2.2.4 人工蜂群算法 |
2.3 人工蜂群算法原理及算法描述 |
2.3.1 生物背景 |
2.3.2 人工蜂群算法基本概念 |
2.3.3 人工蜂群算法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人机航迹规划建模 |
3.1 等效数字地图建立 |
3.1.1 基准地形建模 |
3.1.2 障碍建模 |
3.1.3 威胁建模 |
3.1.4 数字地图生成 |
3.2 约束条件分析 |
3.3 代价函数分析 |
3.4 航迹评价指标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航迹规划 |
4.1 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 |
4.1.1 蜜源初始化 |
4.1.2 基于并行机制的选择策略 |
4.1.3 邻域搜索策略 |
4.1.4 蒙特卡洛准则 |
4.2 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航迹规划 |
4.3 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
4.3.1 测试函数验证 |
4.3.2 航迹规划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改进稀疏A*算法的航迹规划 |
5.1 稀疏A*算法介绍 |
5.1.1 稀疏A*算法原理 |
5.1.2 稀疏A*算法流程 |
5.2 稀疏A*算法改进 |
5.2.1 代价函数 |
5.2.2 双向搜索策略 |
5.2.3 算法复杂度 |
5.2.4 改进稀疏A*算法流程 |
5.3 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
5.3.1 代价函数参数对比实验 |
5.3.2 权重系数调整仿真实验 |
5.3.3 算法改进前后对比仿真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M-ABC与 BI-SAS算法的协同航迹规划 |
6.1 协同航迹规划的实现 |
6.2 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约束条件分析 |
6.2.1 多无人机航迹机动性能约束 |
6.2.2 多无人机航迹的时间协同约束 |
6.2.3 多无人机航迹的空间协同约束 |
6.3 基于M-ABC与 Bi-SAS融合算法 |
6.4 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 |
6.4.1 基于M-ABC与 Bi-SAS融合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 |
6.4.2 多无人机备选航迹规划 |
6.4.3 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3)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
1.4.1 顾客价值理论 |
1.4.2 营销策略组合理论 |
1.4.3 PEST分析法 |
1.4.4 SWOT分析法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5.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2.1 盐城电信基本概况 |
2.1.1 盐城市概况 |
2.1.2 盐城电信公司概况 |
2.1.3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运营概况 |
2.2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2.2.1 政治环境 |
2.2.2 经济环境 |
2.2.3 社会环境 |
2.2.4 技术环境 |
2.2.5 盐城电信“互联网+”环境分析 |
2.3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
2.4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SWOT分析 |
2.4.1 优势分析 |
2.4.2 劣势分析 |
2.4.3 机会分析 |
2.4.4 威胁分析 |
第3章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策略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调研设计 |
3.1.1 调研问卷设计 |
3.1.2 调研基本信息分析 |
3.2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
3.3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
3.3.1 盐城电信产品策略问题分析 |
3.3.2 盐城电信价格策略问题分析 |
3.3.3 盐城电信渠道策略问题分析 |
3.3.4 盐城电信促销策略问题分析 |
第4章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
4.1 盐城电信目标市场细分及定位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选择及用户定位 |
4.2 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
4.2.1 产品策略 |
4.2.2 价格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促销策略 |
第5章 盐城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5.1 营销专项团队建设保障 |
5.2 培训制度保障 |
5.3 薪酬制度保障 |
5.4 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为代表的技术保障 |
5.5 管理制度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历史的新节点 创新的新时代——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迅猛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印刷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
1.市场发展现状 |
2.产业转型状况 |
新技术、新产品创新 |
1.数字印刷机创新 |
2.自动化印后加工设备创新 |
3.高端胶印机创新 |
4.环保印刷机创新 |
5.自动化检测设备创新 |
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 |
1.标准技术创新 |
2.专利技术创新 |
(5)基于矢量有限元的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正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三维正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三维正演研究现状 |
1.2.2 有限单元单元法 |
1.2.3 其他离散方法 |
1.2.4 正演发展趋势 |
1.3 三维反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三维反演研究现状 |
1.3.2 三维反演发展趋势 |
1.4 瞬变电磁法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
1.4.1 瞬变电磁法在海底热液系统探测中的应用 |
1.4.2 瞬变电磁法在滑坡体含水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
1.5 论文主要结构及内容 |
第二章 偶极源激发瞬变电磁场的算法研究 |
2.1 偶极源激发瞬变电磁场的算法研究 |
2.1.1 偶极源在自由空间中激发的频率域电磁场 |
2.1.2 磁偶极源在层状介质中激发的频率域总磁场 |
2.1.3 时间域电磁场计算中的积分变换与汉克尔滤波 |
2.1.4 关于瞬变电磁法中斜阶跃发射波形的校正分析 |
2.2 矢量有限单元法对电磁场矢量波动方程的数值离散 |
2.2.1 电场伽辽金方程组的矢量有限单元分析 |
2.2.2 六面体矢量有限单元中的等参变换 |
2.2.3 六面体矢量单元中雅可比矩阵的计算 |
2.3 矢量有限单元中体积分的数值计算 |
2.3.1 六面体矢量单元中的体积分计算 |
2.3.2 基于矢量有限单元法的二次感应场计算 |
2.4 矢量有限单元法中系统矩阵的构建 |
2.4.1 根据电性介质的矢量单元网格构建系统矩阵左端项 |
2.4.2 不同姿态回线源激发的初始场构建系统矩阵右端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线性方程求解与最优化反演问题 |
3.1 基于投影矩阵的IDR(s)方法求解系统方程组 |
3.1.1 投影矩阵求解方程组的基本原理 |
3.1.2 IDR(s)方法求解方程组的基本原理 |
3.2 回线源电场系统方程求解的稳定性分析 |
3.2.1 验证基于共轭梯度法的正演算法 |
3.2.2 系统方程的预条件处理技术 |
3.2.3 电性结构与收发装置对系统方程求解过程的影响 |
3.3 IDR(s)方法在求解电磁法系统方程中的应用 |
3.3.1 IDR(s)方法与BiCGSTAB方法的比较研究 |
3.3.2 选取s维度及初始投影向量的研究 |
3.4 梯度迭代法及反演最优化 |
3.4.1 牛顿类迭代法与高斯牛顿迭代法 |
3.4.2 高斯牛顿反演 |
3.4.3 OCCAM反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瞬变电磁法三维反演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
4.1 反演计算中的大型矩阵处理技术 |
4.1.1 构建不同方向上的模型协方差矩阵 |
4.1.2 大型海森矩阵的快速求逆技术 |
4.1.3 利用伴随方程求取灵敏度矩阵的方法 |
4.2 瞬变电磁反演中IP效应对的影响 |
4.2.1 海洋电磁法的一维正反演验证 |
4.2.2 基于Cole-Cole模型的海底热液系统反演 |
4.3 基于海洋瞬变电磁的拟三维反演过程分析 |
4.3.1 基于拟二维反演分析拉格朗日乘子的选取策略 |
4.3.2 对海底热液矿产的拟三维反演数值模拟计算 |
4.4 基于地面瞬变电磁的二维反演过程分析 |
4.4.1 基于简单异常体模型的二维反演过程分析 |
4.4.2 基于组合异常体模型的二维反演过程分析 |
4.4.3 基于复杂异常体模型的二维反演过程分析 |
4.5 基于航空电磁的三维反演过程分析 |
4.5.1 基于Dighem系统的简单异常体三维反演过程分析 |
4.5.2 基于Dighem系统的复杂异常体三维反演过程分析 |
4.5.3 基于VTEM系统分析瞬变电磁三维反演的优势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TEM在探测滑坡体三维含水结构中的应用 |
5.1 工程与水文地质背景 |
5.1.1 工区地质环境 |
5.1.2 工区水文地质环境 |
5.1.3 工区工程地质环境 |
5.2 运用瞬变电磁法研究滑坡体的技术方法 |
5.2.1 运用瞬变电磁法研究滑坡体的技术流程 |
5.2.2 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系统的装置布置 |
5.2.3 电阻率反演结果与钻孔资料对比分析 |
5.3 滑坡体的工程地质解释 |
5.4 滑坡体内部水文地质模式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方向前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深度学习的说话人无关单通道语音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语音分离 |
1.1.1 语音分离的定义 |
1.1.2 语音分离的研究意义 |
1.2 语音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 |
1.3 经典单通道语音分离方法介绍 |
1.3.1 矢量量化模型方法 |
1.3.2 高斯混合模型方法 |
1.3.3 隐马尔科夫模型方法 |
1.3.4 独立成分分析方法 |
1.3.5 非负矩阵分解方法 |
1.3.6 计算听觉场景分析方法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异性说话人组合的说话人无关单通道语音分离 |
2.1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分离算法回顾 |
2.1.1 深度学习方法简介 |
2.1.2 说话人相关方法回顾 |
2.1.3 说话人无关方法回顾 |
2.2 异性说话人组合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说话人无关单通道语音分离系统 |
2.2.1 说话人模型距离度量 |
2.2.2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分离模型 |
2.2.3 实验配置和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说话人组合检测的说话人无关单通道语音分离 |
3.1 引言 |
3.2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说话人无关语音分离系统 |
3.2.1 说话人的聚类 |
3.2.2 说话人组合检测器 |
3.2.3 语音分离器 |
3.3 实验和结果分析 |
3.3.1 实验配置 |
3.3.2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单通道语音分离的目标函数优化 |
4.1 引言 |
4.2 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 |
4.3 输出估计错误的统计分析 |
4.4 实验和结果 |
4.4.1 实验配置 |
4.4.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
5.2 后续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全自动裁切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核心关键技术 |
1.3.1 PLC集中控制技术 |
1.3.2 交流伺服控制技术 |
1.3.3 交流变频器控制技术 |
1.3.4 模糊PID控制技术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全自动裁切生产线电气方案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3 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
2.3.1 需求分析 |
2.3.2 接口电路设计 |
2.3.3 控制回路设计 |
2.3.4 位置控制模块设计 |
2.4 交流变频控制系统设计 |
2.4.1 需求分析 |
2.4.2 接口电路设计 |
2.4.3 控制回路设计 |
2.5 PLC集中控制系统设计 |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6.1 伺服系统实验 |
2.6.2 变频系统实验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同步控制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2 同步控制方案设计 |
3.2.1 控制理论研究 |
3.2.2 控制方案设计 |
3.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3.4 基于PLC的模糊PID控制算法 |
3.4.1 硬件设计 |
3.4.2 算法程序设计 |
3.5 模糊PID控制的电机同步性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通信系统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2 伺服系统与PLC通信设计 |
4.3 变频系统与PLC通信设计 |
4.4 PLC与上位机通讯方法 |
4.4.1 硬件设计 |
4.4.2 自由通讯协议 |
4.4.3 自由通讯协议流程 |
4.4.4 基于PLC的通讯程序的设计 |
4.5 系统调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9)纸包装激光模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传统模切机概述 |
1.2 激光模切概述 |
1.3 激光模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激光模切技术的理论基础 |
2.1 激光原理及其特点 |
2.2 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原理 |
2.3 几种常用激光器及其特性 |
2.4 激光模切加工方式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激光模切机的硬件结构 |
3.1 反射镜移动式激光模切系统的总体结构 |
3.2 振镜式激光模切系统的总体结构 |
3.3 “L”形给纸系统的结构创新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激光模切系统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 |
4.1 模切图形的绘制及读取 |
4.2 模切速度、激光功率对模切效果的影响 |
4.3 材料属性对激光模切的影响 |
4.4 激光模切精度分析 |
4.5 激光模切质量检测 |
4.6 激光模切系统整体性能分析总结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激光模切过程的优化方法研究 |
5.1 烧边问题的优化方法 |
5.2 激光模切中压痕方法的研究 |
5.3 振镜式激光模切扫描图形失真问题的优化方法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10)大幅面高速裱纸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1.1 裱纸机简介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课题意义 |
第二章 大幅面裱纸机结构分析 |
2.1 大幅面裱纸机的关键技术分析 |
2.2 大幅面裱纸机结构设计分析 |
2.3 轴和墙板类零件的强度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面纸输送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
3.1 面纸输送部分的运动学分析 |
3.2 面纸输送动力学的分析与速度控制方案 |
3.3 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
3.4 小结 |
第四章 裱纸机输送与涂胶压合机构模态分析与动态测试 |
4.1 裱纸机输送机构的模态分析 |
4.2 匀胶辊与上胶小墙板的模态分析 |
4.3 输送与涂胶压合部的动态测试与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更快、更精、更稳定——浅谈印后设备的发展与进步(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束分析测试技术十年(2011~2020)进展与展望[J]. 陈意,胡兆初,贾丽辉,李金华,李秋立,李晓光,李展平,龙涛,唐旭,王建,夏小平,杨蔚,原江燕,张迪,李献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1)
- [2]基于群智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研究[D]. 张舒然.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3]盐城电信农村通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耿昱. 江苏大学, 2019(05)
- [4]历史的新节点 创新的新时代——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迅猛发展[J]. 韩晓良. 印刷技术, 2018(06)
- [5]基于矢量有限元的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正反演研究[D]. 李睿恒. 中国地质大学, 2018(07)
- [6]基于深度学习的说话人无关单通道语音分离[D]. 王燕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9)
- [7]全自动裁切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晓.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8]年度最大纺机展收官 五大主题再现展会盛况——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回顾[J]. 高华斌,易芳,梁瑞丽,梁莉萍,赵梓含,申达,许海坡. 中国纺织, 2016(11)
- [9]纸包装激光模切关键技术研究[D]. 秦志成. 北京印刷学院, 2015(06)
- [10]大幅面高速裱纸机的设计与研究[D]. 解润. 北京印刷学院,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