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对策

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对策

一、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陆雨涵[1](2019)在《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作为高师院校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升“准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学界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然状况的个案研究较少,这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本土理论的发展和对幼儿园办学实践的指导。因此,本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法和案例法,对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特色和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首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等具体研究方法,从学院管理者、教师、学生、幼儿园收集了关于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通过对录音资料和问卷数据的分析处理,了解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目标、课程、管理、评价四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及成因,并得到如下三个特点:1、围绕由一般能力、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所构成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A学院开设了由专业实训课程、课程实践、综合实践、毕业实践组成的多模块实践教学课程,采取校内外综合管理和多元评价,从而形成了要素较为完整、运行情况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2、A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时间不长,但注重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注重“六技”(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歌曲演唱、幼儿绘画与手工、幼儿音乐演奏、幼儿舞蹈、幼儿游戏创编与组织)和“手工展”专业技能训练,开展白河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卧龙文化艺术节、节水节能等“综合实践活动周”活动,采取校内外多导师指导制。3、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对实践教学目标宣传教育不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评价体系不尽合理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来自A学院内部,也来自政府、社会、幼儿园(实习基地)等外部。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对A学院提出以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唤醒师范生实践意识,加强师范生职业意识培养,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师范生对实践教学目标的认识。第二,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提高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采取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增强课程设置实践性。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条件建设,推进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制度化合作,争取政府更大的经费投入与资源支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第四,加强和改进学生评价,增强多样化评价的规范性和内在逻辑性,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评价考核的有效性。

杨栋[2](2019)在《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是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成为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主要以河南省内4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深入的访谈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民办教育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够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体系不完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矛盾突出等是引发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种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的经验是一条重要的出路。德国以及日本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教师的准入制度、培养与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方面进行;我国台湾地区私立技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政府对其经费支持以及提升教师实务能力政策支持;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主要在“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制定以及激励制度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这都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国内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突破常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局限性。在新时代下,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在制定或解决民办教育相关政策问题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出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民办教育政策、建立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和机制、创建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等,这些策略是解决目前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

王鹏[3](2017)在《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目的是为了使这些地方院校直接对准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竞争力、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基础。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实践教学则在其中就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实践教学则是目前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论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更为科学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对策建议。为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本论文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1)本论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概念进行了逐一的界定。(2)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多元智能理论、能力本位教育作为本论文的理论支撑,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3)通过对陕西省三所转型发展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对案例院校各自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发现了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4)通过分析出现的普遍问题和成因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更加科学、完善的优化对策建议。本论文以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为背景,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对象,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更好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好的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郭利婷[4](2020)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广东Z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以幼师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习者具有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专业化成长的潜能为目的,将理论与实践活动互相渗透的教育教学活动。本研究以“冰山模型”与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究实践教学体系的本质规律,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能。同时,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从方案的制定到实施过程的深度分析,能够就院校制定与实施合理与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提供现实借鉴。本研究主要以广东Z学院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保障与管理以及评价五个维度对Z学院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现实状况进行探析,以期探讨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本质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法以及访谈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探析,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及形成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通过文本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分析广东Z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及其他文本资料,了解其实施实践教学的政策依据以及人才培养特色。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法分析Z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现状及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地方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自身专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的需求,以及学生获取专业教师资格证与提高职业胜任能力的需求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对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调查发现,广东Z学院实践理念明晰,但目标体系尚不明确;实践内容丰富,但能力导向意识、本土化内容渗透意识不足;实践组织合理,但活动实施成效偏低;实践基地、师资、实训场所、制度约束与质量管理方面都相对合理,但保障与管理力度的成效有待提高;重视实践教学评价,但存在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反馈缺乏、评价对象单一的问题。本研究以实践导向、深度体验、质量为本、多元联动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理念,坚持结合实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体系建构原则。并结合其他院校优势与现存问题,尝试性的提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建构体系。从构建以人为本的系统性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入手,设置本土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体系,从而提出有效的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体系,最后形成反馈性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孙慧敏[5](2020)在《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优劣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文中认为地理实践力是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并没有落实到位,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县城及乡镇地区。培养农村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是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经。为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对城乡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差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两所高中为典型,深入分析农村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与城市高中相比存在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为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出针对性的培养对策。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基于城乡地理实践力培养差异,深入分析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优、劣势及原因。优势有:校外实践素材独特、实践空间广阔、实践环境较佳;学生课外时间充足、参与意愿较强、户外经验丰富。劣势有:社会实践观念薄弱,公共实践设施缺乏;校内实践设备差、学校支持度低;教师实践认知较差、师资力量较弱、教学方式单一、作业形式老旧、评价方式单一;家庭实践观念保守、教育投入较少;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偏差。(2)针对优、劣势,提出了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相应原则及对策。农村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应遵循针对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一方面应从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实条件出发,开发乡土资源、降低实践成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培养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另一方面从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出发,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师培养、改善实践设施、完善评价体系,缩小与城市高中的差距,尽力克服劣势。以期促进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谢军[6](2019)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新时代包括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自1999年以来,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中,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势而生并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底,我国共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721所,数量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8%,占据“半壁江山”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办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关于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均还比较欠缺,需要全面、深入的进行探索。本研究以“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题,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对象,按照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深入探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系统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作出贡献。在实践层面,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相结合,着眼S省11所“转型试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整体状况和A高校及其三个系(专业),综合运用文本分析、访谈法和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激励措施等现状进行整体扫描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依据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获取的资料,从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和激励理论等视角,探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理论层面,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其“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特点,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因子分析法等,构建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的指标,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目标导向”。研究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双师”内涵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学历和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应用能力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缺乏,保障条件有限等问题,不能适应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导致这些问题,主要有主观认识不到位、院校研究开展不够、增量补充渠道不畅通、能力提升激励机制不健全、硬件条件保障不得力、建设发展的合力未形成等多方面原因。研究还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合格标准,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实践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和性格心态特征五个方面。其中实践应用能力的占比最高,体现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研究建议,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综合施策。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改革编制管理办法,制定“双师型”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履行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培训、引进、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实践条件建设、院校研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教师个体要主动顺应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强化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专业发展观,增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积极投身实践教学,努力促进自身专业不断成长。

张议文[7](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研究 ——以豫南A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教学方式单一,注重理论轻视实践,“满堂问”以及“满堂灌”等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现如今,实践教学环节是学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有效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出困境,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选取了历年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同时,选取了豫南A中学的学生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豫南A中学的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收集关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信息。并通过个别访谈法对豫南A中学八年级和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访谈调查,收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够全面;第三,教师缺乏主动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的意识,缺乏责任意识;第四,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必要的实践基地;第五,实践教学环节方案设计的不合理。同时,也总结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包括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联动性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和分析哪些教材内容是需要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时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开发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以及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几个方面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对策。最后,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九年级上册《凝聚价值追求》一课作为课例,运用具体的实施案例以及案例反思等两个部分来检验以上论文所提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对策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是否有效,为今后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刘选[8](2011)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特殊地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否顺利实现。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如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目前校外实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外专业实习,特点是集中且不顶岗,另一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从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看,这种管理在时间、空间等形式上局限于校外,但在内涵上却与校内无法割裂,同整个在校其间的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紧密相联,涉及到职业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系统要求,这种校外实践教学不是走马看花,也不是确定在某一岗位的师傅带教,而是具有“准职业人”性质的、有教学任务的“顶岗实习”。校外实践的学生可能已经是一个企业的准员工,但仍然处在在校学习阶段,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目前,由于学生已经成为某一单位的准员工,有些学校的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合理的制度,教学质量无从考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尽管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涉及面很广,包括企业、学校和政府等多个方面,但首先需要的是学校相关工作的完善,而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如加拿大的合作教育等,以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从学校的角度,对校外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冯婧[9](2019)在《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践是工程之魂,是创新之源。工程教育必须要面向工程实践,在工程实践中形成工程思维、积累工程经验。而目前我国工程教育恰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造成我国工程人才竞争力不足。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新工科”的概念应运而生,为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和中国模式。可见,以新工科建设为视角,对我国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工程人才,从而为新工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新工科的建设思路和内涵要求为导向,以回归工程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要求、实践现状与建设路径。通过研究发现: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实现融合创新、引领未来发展。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尚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工程人才培养偏离工程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节。美国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经历了面向工程、偏离工程和回归工程三个阶段,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通过总结美国一流大学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的共性和规律,并对麻省理工学院个性化的项目制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个案分析,以期对我国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的放矢的建议。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致力于探索出扎根中国土壤的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路径。即,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遵循整体优化、未来需求和能力导向的原则,以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要素为出发点和立脚点,明确工程实践教学目标,注重新工科人才能力培养;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开展多科综合的实践课程;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法,强调主动实践和科教协同;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切实的保障。同时,为保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良好运行,需要创新互动机制,明确政府、高校、企业的功能定位,分析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创新激励机制,将科学评价与有效激励有机结合;创新保障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监控实践教学质量。

冯安睿[10](2019)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文中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需要实现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规模,越来越多地高校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而实践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的硬核,实践教学是酒店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学生未来发展问题。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综合能力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实践教学在检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造力、行动力和业务素质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仍然没有形成足够完善且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目前大多数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都还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的评价系统,因而建立起一个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培养特色是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运用CIPP评价模型初步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筛选,确立了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求出各项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确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对实践教学做出合理的评价。最后,根据确立的指标体系,编制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调查问卷,本人将评价体系运用到辽宁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中,通过向辽宁省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对本省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并探讨出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应用于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监督、指导和决策的功能。为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二、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聚焦过程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缘由
        一、政策层面:国家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政策落实情况值得追踪
        二、学术层面: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实践教学的实证研究薄弱
        三、实践层面:幼儿教师培养与幼儿园教师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
        四、个人层面: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浓厚的研究兴趣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分析框架
        一、提出依据
        二、概念界定
        三、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
        四、伦理要求
第三章 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第一节 目标体系现状
        一、一般能力
        二、教学能力
        三、专业能力
    第二节 课程体系现状
        一、专业实训课程
        二、课程实践
        三、综合实践
        四、毕业实践
    第三节 管理体系现状
        一、师资队伍
        二、校内实训基地
        三、校外实践基地
    第四节 评价体系现状
        一、评价主体: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
        二、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行
第四章 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与问题
    第一节 体系特色
        一、“六技+手工展”专业能力训练
        二、综合实践活动周
        三、多导师指导制
    第二节 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成因分析
第五章 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提高师范生对实践教学目标的认识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实践导向的学习氛围
        二、唤醒师范生实践意识,激发师范生实践活动热情
        三、加强职业意识培养,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第二节 增加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一、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双轨”并重
        二、提高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增强课程的前瞻性
        三、采取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实践性
    第三节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二、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条件建设
        三、推进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制度化合作
        四、争取政府更大的经费投入与资源支持
    第四节 提高评价考核的有效性
        一、加强和改进学生评价
        二、增强多样化评价的规范性和内在逻辑
结语
    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A学院资料收集清单表
    附录二 访谈对象一览表
    附录三 毕业生问卷
    附录四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三)“双师型”教师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比例较低
        (四)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笔者学术兴趣所在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办高职院校
        (二)“双师型”教师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六、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七、本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及访谈提纲编制
        (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三)问卷调查程序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现状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现状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流失现状
第二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民办教育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够健全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四)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矛盾突出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第三章 国内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借鉴
    一、德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二、日本专修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三、台湾地区技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四、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第四章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民办教育政策
        (一)打破“二元”社保体系
        (二)提供部分事业编制
        (三)健全公办教师流通机制
    二、建立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和机制
        (一)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
        (二)建立第三方认证机制
    三、创建融合型“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二)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三)优化院校管理水平
    四、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体系
        (一)改进教师招聘制度
        (二)健全教师激励制度
        (三)建立培训监管制度
        (四)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五)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五、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支持力度
        (一)提供部分生均经费
        (二)提高专任教师待遇
        (三)提高兼职教师薪酬
        (四)提升科研奖励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访谈内容摘录
    附录D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E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访谈内容部分摘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3)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技术路线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内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应用型本科院校
        2.1.2 实践教学体系
        2.1.3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能力本位教育
    2.3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特征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调研
    3.1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卷调查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1.3 调查问卷题目汇总
    3.2 案例A院校调研分析
        3.2.1 发展状况
        3.2.2 调查数据分析
        3.2.3 存在的问题
    3.3 案例B院校调研分析
        3.3.1 发展状况
        3.3.2 调查数据分析
        3.3.3 存在的问题
    3.4 案例C院校调研分析
        3.4.1 发展状况
        3.4.2 调查数据分析
        3.4.3 存在的问题
    3.5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5.1 实践教学目标
        3.5.2 实践教学内容
        3.5.3 实践教学管理
        3.5.4 实践教学评价
        3.5.5 实践教学保障
4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对策
    4.1 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原则
    4.2 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对策
        4.2.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优化
        4.2.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优化
        4.2.3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优化
        4.2.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优化
        4.2.5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优化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5.1.1 研究结论
        5.1.2 研究创新点
    5.2 研究局限及展望
        5.2.1 研究局限
        5.2.2 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访谈提纲》

(4)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广东Z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实践教学是培养地方学前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与保障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与现实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实践教学研究
        (二)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三)关于目前已有研究的评论
    四、理论基础
        (一)冰山模型
        (二)“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关概念及其理解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含义与理解
        一、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含义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解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含义与理解
第二章 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依据及维度分析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依据分析
        一、社会实践人才需求
        二、高校专业发展需求
        三、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维度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内容
        三、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四、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
        五、实践教学评价
第三章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实践教学目标:实践理念明晰,但目标体系尚不明确
    第二节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丰富,但综合能力未引重视
        一、重视学科结构,但能力化导向意识不足
        二、强调教学实践,但本土化实践内容缺乏
        三、内容设置丰富,但学生参与感体验感低
    第三节 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实践组织合理,但活动实施成效偏低
        一、实践教学时间设计合理,但实践组织实施成效较低
        二、实践教学空间分配适宜,但学前教育特色空间较少
        三、校外实践教学影响深远,但系统有效跟进指导不足
        四、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丰富,但现代教育信息平台缺乏
    第四节 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保障管理到位,但力度成效有待提高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范,但需进一步有效管理与运行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合理,但需继续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三、实训场所不足设备缺乏,且实训室功能需进一步完善
        四、实践教学制度保障全面,但实施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
        五、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方面,需更加动态灵活的管理方式
    第五节 实践教学评价:重视实践评价,但未发挥其应有功效
        一、评价理念明晰,但评价标准模糊
        二、评价方式合理,但缺乏评价反馈
        三、评价主体多元,但评价对象单一
第四章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校理念较为保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一、建设实践教学的理念较为保守
        二、运行实践教学的环境受到限制
        三、改善实践教学现状的潜力不足
    第二节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缺乏师资支持
        一、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且对实践教学存在理解偏差
        二、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欠缺,过分求“全”忽“专”
    第三节 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缺乏主体建构
第五章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第一节 以人为本,构建系统性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一、理念渗透:情怀教育,以人为本
        二、目标制定:清晰规范,具体翔实
        三、目标导向:就业趋向,适应社会
    第二节 内化于心,构建本土性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开发设计:内容全面,主体多元
        二、方案修订:专业发展,能力为本
        三、课程构成:立足一线,迎合地方
    第三节 外化于行,构建针对性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体系
        一、时间设计:全程实践,成效提高
        二、空间安排:构成多元,学前为本
        三、校外实践:教师跟进,有效指导
        四、实施方式:突破创新,实践引领
    第四节 软硬兼顾,构建有效性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体系
        一、基地建设:园校合作,互通有无
        二、师资保障:内培外引,资格准入
        三、实训场所:设备投入、功能融合
        四、制度管理:制度完善、有效引导
    第五节 以评促教,构建标准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评价标准:有理有据,系统规划
        二、评价反馈: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三、评价客体:由内及外,共同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优劣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理实践力发展的要求
        1.1.2 城乡发展差异的客观存在
        1.1.3 农村高中地理教育的现实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丰富地理教学理论
        1.2.2 改进农村高中生学习方式
        1.2.3 充实农村地理乡土素材
        1.2.4 指导农村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缩小与城区高中的差距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基本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高中
        2.1.2 地理实践力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城乡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差异调研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式
        3.1.4 调查问卷设计
    3.2 学生问卷统计分析
        3.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
        3.2.2 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问卷调查分析
        3.2.3 地理实践力培养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3.3 教师问卷统计分析
        3.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
        3.3.2 教师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3.3.3 地理实践力培养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3.4 城乡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差异总结
        3.4.1 城乡地理实践力水平差异
        3.4.2 城乡地理实践力培养影响因素差异
    3.5 本章小结
4 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优劣势分析--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
    4.1 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优势分析
        4.1.1 校外实践支撑
        4.1.2 学生方面
    4.2 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劣势分析
        4.2.1 校外实践支撑
        4.2.2 校内实践环境
        4.2.3 教师方面
        4.2.4 家庭方面
        4.2.5 学生方面
    4.3 本章小结
5 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原则及对策
    5.1 农村高中培养地理实践力应遵循的原则
        5.1.1 针对性原则
        5.1.2 经济性原则
        5.1.3 实践性原则
        5.1.4 多样性原则
        5.1.5 主体性原则
    5.2 农村高中培养地理实践力对策
        5.2.1 开发乡土资源,丰富实践教学
        5.2.2 降低实践成本,减轻师生压力
        5.2.3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践意识
        5.2.4 加强教师培养,提升专业水平
        5.2.5 改善实践设施,保障活动开展
        5.2.6 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参与度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亮点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关键
        三、现实需要与问题聚焦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
        三、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功能向应用型拓展的国际趋势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特点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学激励理论
        四、研究的政策依据
第三章 S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S省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二、转型试点高校探索应用型发展道路基本情况
        三、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扫描
        四、转型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A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个案研究
        一、研究方法、思路和案例选择
        二、A学院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困惑
        三、A学院三个专业(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第四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内涵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认定标准
        二、“双师型”教师数量少,学历和结构不合理
        三、“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应用能力不足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缺乏,保障条件有限
    第二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
        二、院校研究开展不够
        三、增量补充渠道不畅通
        四、能力提升激励机制不健全
        五、硬件条件保障不得力
        六、推进发展的合力未形成
第五章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的指标构建
    第一节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合格标准要素的获取
        一、文献回顾法初步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二、行为事件访谈法再次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三、问卷法最终筛选合格标准要素
    第二节 合格标准指标因子的提取
        一、因子的适应性检验
        二、因子提取
        三、因子旋转
    第三节 合格标准指标的确定
        一、合格标准要素命名及解释
        二、合格标准指标及内涵
    第四节 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六章 加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一、制定“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引导高校规范认定
        二、改革编制管理办法,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
        三、制定“双师型”激励政策,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四、引导企业履行责任,强化校企合作意识
    第二节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教师队伍管理体系
        一、加强计划管理,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二、完善“双师型”职称评审办法,强化实践能力导向
        三、加大“双师”培训工作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四、拓宽渠道,做好“双师型”教师招聘工作
        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六、加强实践基础设施建设,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七、大力开展院校研究,建立完善教师发展工作机构
    第三节 教师个体努力提升自身“双师”能力和素养
        一、秉持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专业发展观
        二、增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三、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
        四、积极投身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研”协调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研究 ——以豫南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应用价值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和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重要概念界定
        (一)实践教学环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论依据
        (一)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论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
        (一)校内实践
        (二)校外实践(社会实践)
        (三)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现状
    一、本文调查的基本思路
        (一)调查研究对象
        (二)调查研究内容
    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情况的统计分析
        (一)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二)学生问卷调查的情况统计及分析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二)实施方面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
        (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有所欠缺
        (三)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第五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对策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注重生活实际
        (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
        (三)过程性原则-充分钻研教材
        (四)开放性原则-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五)联动性原则-内部与外部相结合
        (六)可行性原则-确保可行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对策
        (一)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充分开发利用实践教学资源
        (四)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
第六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实践教学方案
        (三)评价与总结
        (四)设计思路分析
    五、教学反思
        (一)可取之处
        (二)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8)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由来
        1.1.1 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宏观层面)
        1.1.2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中观层面)
        1.1.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微观层面)
    1.2 主要概念的界定
        1.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2.2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1.3 研究现状
        1.3.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3.2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方面
        2.1.1 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仍然顽固
        2.1.2 校外实践教学岗位意识淡薄
        2.1.3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意识淡薄
    2.2 课程方面
        2.2.1 课程顶层设计不合理
        2.2.2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2.2.3 课程内容重知识系统性,忽视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
    2.3 师资方面
        2.3.1 “双师”型教师缺乏
        2.3.2 忽视兼职教师管理
        2.3.3 校企之间人员流动不畅通
    2.4 制度方面
        2.4.1 校外实践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缺失
        2.4.2 制度的实施机制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
第三章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案例分析
    3.1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案例分析
        3.1.1 思想认识方面
        3.1.2 制度方面
    3.2 上海医药专科学校的案例分析
        3.2.1 课程方面
        3.2.2 师资方面
第四章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4.1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
    4.2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
    4.3 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议
        4.3.1 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服务意识
        4.3.2 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效率
        4.3.3 坚持持续改进,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4.3.4 采取措施,让教师、学生都参与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4.3.5 发挥高层领导作用,加大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力度
        4.3.6 形成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4.4 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具体对策
        4.4.1 准备阶段
        4.4.2 实施阶段
        4.4.3 监控评价阶段
        4.4.4 改进提高阶段
第五章 回顾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9)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关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1.2.2 关于新工科的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新工科
        1.3.2 工程与工程实践
        1.3.3 实践教学体系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要义与要素分析
    2.1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外在要求
        2.1.1 满足产业需求
        2.1.2 引领未来发展
        2.1.3 实现融合创新
    2.2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教育逻辑
        2.2.1 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2.2.2 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2.2.3 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
    2.3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要素分析
        2.3.1 前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2.3.2 核心: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3.3 基础:实践教学资源体系
第3章 新工科视角下我国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
    3.1 我国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实践教学目标模糊,人才培养偏离工程实践
        3.1.2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滞后社会需求
        3.1.3 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2 我国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3.2.1 理念层面: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滞后
        3.2.2 主体层面:政校企功能定位不明确
        3.2.3 机制层面:体系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第4章 美国一流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借鉴
    4.1 回归工程:美国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逻辑
    4.2 美国一流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4.2.1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育理念
        4.2.2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推崇科教结合
        4.2.3 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深化产教融合
    4.3 个案分析:麻省理工学院项目制实践教学体系
        4.3.1 拆除学科壁垒,实施跨学科实践项目
        4.3.2 依托校企合作,探索综合性实践训练
第5章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
    5.1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原则
        5.1.1 整体优化原则
        5.1.2 未来需求原则
        5.1.3 能力导向原则
    5.2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路径
        5.2.1 明确工程实践教学目标
        5.2.2 开展多科综合实践课程
        5.2.3 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法
        5.2.4 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5.3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机制创新
        5.3.1 互动机制:政校企协同参与实践教学环节
        5.3.2 激励机制:科学评价与有效激励有机结合
        5.3.3 保障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监控教学质量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课题

(10)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三、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二) 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计量分析方法
    六、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一) 研究的难点
        (二)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初步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的依据
        (三) 初步构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筛选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
        (一) 德尔菲法筛选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
        (二) 确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确定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一) 评价指标权重专家咨询结果的处理
        (二) 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配置
        (三)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第三章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以辽宁省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一、辽宁省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概况
    二、问卷调查
        (一) 问卷的设计
        (二) 问卷的回收与发放
        (三) 数据处理
    三、辽宁省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评价结果
        (一) 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评价总体结果
        (二) 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背景评价结果
        (三) 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投入的评价结果
        (四) 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结果
        (五) 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结果
        (六) 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各一级指标的相关分析
        (七) 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各一级指标评价与实践教学质量回归分析
第四章 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辽宁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四、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个案研究[D]. 陆雨涵.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杨栋. 河南大学, 2019(01)
  • [3]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 王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4]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广东Z学院为例[D]. 郭利婷. 喀什大学, 2020(07)
  • [5]农村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优劣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D]. 孙慧敏.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S省“转型试点”高校为例[D]. 谢军.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研究 ——以豫南A中学为例[D]. 张议文.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8]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 刘选.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9]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 冯婧.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10]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研究 ——以辽宁省高校为例[D]. 冯安睿.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