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色和稀有金属内生矿床的大比例尺预测图(论文文献综述)
陈世平[1](2006)在《新疆哈密地区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密地区地层分布齐全、沉积建造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作用明显,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了区内多种类型的矿产资源远景区。本区主体属中亚成矿域,是研究大陆成矿作用的典型地区;同时,也是全球古生代多旋回造山带的典型地区之一。哈密地区目前已知矿点和已发现矿床达680多处,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基础,但以往工作侧重于某些区块或某些基础地质问题,对全地区性的成矿规律的综合性研究还较为薄弱,影响到矿产勘查部署与开发的长远规划。为此,开展哈密地区成矿规律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哈密地区是新疆对外开放“东出西进”的门户,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中哈铁路横贯本区,交通位置上,扼新疆与内地交通的要冲,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煤炭资源的重要基地,是新疆东部最重要的经济区。因此,开展地区性矿产资源的评价研究,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哈密地区各类矿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整理、吸收消化前人大量研究成果,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对哈密地区四维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哈密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及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划分了成矿区带,对各区带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结合日常工作,参加编制了哈密地区地质矿产图;在典型矿床研究方面,选择前寒武纪的池西铁铜矿床和天湖铁矿、古生代的葫芦和黄山东等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生代的小红山铁矿和镜儿泉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等代表性矿床进行了重点调研,其中池西和小红山属于本次工作新发现的矿产地。经过初步评价,池西铁铜矿中铁的最高品位可达62%以上,铜品位最高可达1.7%,Au最高可达5.89g/t;小红山铁矿铁的最高品位可达60%以上。利用Re-Os法测定了葫芦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83Ma,利用40Ar-39Ar法测定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43Ma,丰富了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的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的演化轨迹,建立了重要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在成矿规律和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哈密地区的大型矿集区进行了预测评价,提出了进一步勘查与研究的建议,为地区矿产资源规划提供了依据。文中指出,哈密的特征性矿产资源主要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床可以形成于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不同时代;同时也指出了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区寻找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以及在前寒武系分布区寻找铁、铜、铅锌矿床的可能性。这些规律及其它成矿规律的揭示丰富了区域成矿学的内容,深化了对于哈密地区成矿规律的理性认识,对该区今后地质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裕藩[2](1980)在《地洼学说在国外的运用与发展——构造—岩浆活化研究现状》文中认为 一、引言 近年来,以我国首创的地洼学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构造—岩浆活化理论在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苏联)十分重视与盛行,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七十年代,由于成矿学家的参加,进一步确定了在地洼区(国外把地洼区和活化区作同义词使用,本文在介绍国外学者的观点时,根据原文分别称为地洼区、活化区、构造—岩浆活化区、自治活化区等)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萤石矿床,其类型和生成条件都不同于地槽型和地
А.А.Фролов,刘丽玲[3](1990)在《有色和稀有金属内生矿床的大比例尺预测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大比例尺预测图在有色和稀有金属矿床预测中的应用,描述了预测图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对比了不同预测图在矿床局部预测中的可信度和准确度。为了确保地质勘探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对预测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应解决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高阳[4](2009)在《豫西内生金属矿床隐伏矿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实践》文中指出豫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和钼钨铅锌银成矿带,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亟需开展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和隐伏矿勘查。近年来,国内外在成矿预测理论研究与勘查技术方法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和隐伏矿勘查评价,已成为当今矿产勘查领域的热点问题,备受大家关注。本文以豫西地区为例,以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运用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大比例尺定量成矿预测研究和隐伏矿综合勘查技术方法实践,取得如下主要成果与认识:1.通过对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总结,结合豫西地区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方法实践,研究认为:对于研究程度较高、地质资料丰富、已知矿床(点)较多的地区,以“相似类比”理论为指导的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可在成矿预测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研究程度较低、已知矿床(点)少的地区,积极探索以“求异”理论为指导的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地质异常”定量预测理论,以豫西卢氏木桐沟地区为例,进行了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以豫西卢氏木桐沟地区地质—地貌特征研究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开展隐伏矿(化)体定位预测。在不同技术方法探测成果系统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高山基岩出露区隐伏斑岩/夕卡岩型钼钨矿床的综合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即:连续电导率成像(EH4)+高精度磁测+岩石裂隙地球化学测量。3.以豫西崤山张村黄土覆盖区金矿地质—地貌特征研究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开展隐伏矿(化)体定位预测。在不同技术方法探测成果系统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覆盖区隐伏矿综合勘查方技术方法组合,即:高精度磁测+甚低频测量+气体地球化学测量(CO2、Hg、Rn气)+金属活动态测量。4.通过本次研究,在卢氏木桐沟地区定量圈定找矿靶区6个,并在马渠沟和石门沟靶区进行了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圈定找矿有利地段4处;在崤山张村黄土覆盖区进行了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圈定找矿有利地段5处。研究成果为指导找矿勘查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肖凡[5](2013)在《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以东天山戈壁沙漠区“土屋式”斑岩铜(钼)矿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东天山戈壁沙漠覆盖区“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为例,研究覆盖区矿产资源评价方法。首先,系统的收集了研究区区域地质、矿产、航磁、重力、化探、遥感、数字高程及地质勘探报告等数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及数据录入工作(如坐标配准、矢量化、属性表赋值等),建立多源综合信息预测空间数据库;其次,通过对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土屋-延东典型矿床(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逐步理清了东天山“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所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其主要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建立了“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找矿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区域重磁、化探、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地质解释:①应用地球物理位场边缘信息增强的方法(斜导数及其水平导数和欧拉反褶积反演方法)对重磁数据边界信息进行增强处理,运用向上延拓的方法分离重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建立重磁解译标志,推断和解译覆盖区隐伏构造和岩体;②根据岩石建造类型划分地质单元,利用富集系数法对不同地质单元内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规律进行探索分析,揭示戈壁沙漠覆盖层物质组成与基岩区可能的内在成因联系,查明不同地球化学元素的“活动性”,以确定合理的、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密切相关的化探指示元素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局部奇异性分析的方法增强覆盖层内弱缓异常信息,利归一化指数叠加法计算多元素化探综合异常;③建立遥感影像(ETM+)线环构造目视解译标志,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与此同时,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干扰信息剔除(盐碱地、植被、云、阴影等)等预处理,运用基于特征导向的主成分分析方法(Crosta技术)分别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最后,以综合预测准则为指导,逐个提取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成矿有利的要素图层并利用证据权法进行信息综合计算成矿后验概率图,圈定成矿远景区并进行评价。据此,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与认识:(1)东天山及其邻区具有多板块、多构造单元的复杂地质结构,其主要由塔里木、伊犁、哈萨克斯坦-准噶尔等几个古板快或微板片及其增生边缘先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裂解、增生、拼合过程后形成的。自太古宙-古元古代原始陆核形成以来,其地壳大致先后经历了五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前震旦纪基底演化阶段、震旦纪-中志留世古天山洋形成与早期演化阶段、晚志留世-早石炭世古天山洋演化与大陆初始主碰撞阶段、晚石炭世-三叠纪后碰撞构造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以及侏罗纪-第四纪陆内发展演化阶段。其中,以第四阶段(晚石炭世-三叠纪后碰撞构造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壳幔相互作用最为强烈,伴随有大规模岩浆作用,特别是中-酸性花岗质类岩浆活动,有利于区内金属成矿元素大量迁移和富集,在时间上与东天山地区成矿作用高峰期相对应,与包括“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床在内的铁、铜、镍、钼、金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目前,学界对东天山及其邻区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及其相应的构造属性尚存在很多争议。当前一种新的认识为:以大草滩-大南湖断裂(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东段)为界,东天山及其邻区可划归为两大板块构造单元,以南为哈萨克斯坦-准格尔板块,以北属塔里木板块。研究区所涉及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哈萨克斯坦-准格尔板块东南缘吐-哈中间地块、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及塔里木板块北缘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中天山地块、艾尔宾晚古生代残留洋盆、北山早古生代裂谷带。其中,与“土屋式”斑岩型(铝)矿床产出关系密切的构造环境可能为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及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代复合岛弧带;(2)“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产于石炭纪碎屑岩-火山(凝灰)岩建造岩系中,如千敦组(C1gd)、脐山组(C2qs)、梧桐窝子组(C2w)等,与石炭纪-二叠纪中-酸性浅成侵入斑岩体,如斜长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等有关。矿化围岩蚀变发育,分带明显,围绕矿体呈“中心式”对称面型分布,自内向外大体上依次为强石英-黑云母-绢云母-硬石膏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绢云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与Cu、Mo、Au、Ag、As、Sb、 Pb、Zn、W、Bi、Cd等地球化学元素及其组合异常有关。斑岩(矿化)体通常表现为高极化率、中-低电阻率、局部高磁和低重力异常特征,并伴随有有铁染和羟基遥感蚀变异常。(3)覆盖区区域物探数据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以地质先验知识为前提,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物探数据的处理及综合分析。一方面,要全面认识和理解研究区区域地质演化过程、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区域成矿规律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为合理解译区域构造格架(包括断裂及构造单元等)提供正确的地质指导;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和系统收集区域内不同岩矿石建造的物性资料,如磁化率、密度、电阻率等,为定量或定性解释物探异常的性质做准备;②严格遵循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以地质为依据,岩矿石物性特征为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深化;③充分运用GIS和信息提取技术,利用GIS综合分析重磁异常与地质、构造、遥感以及化探等资料及其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各类信息相互验证补充,以提高推断解译的可靠性。利用GIS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可以定量分析各地质要素,如岩体、构造等,与已知矿化之间的关联关系;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数据处理或定量解释工作包括异常的分离、边界信息的增强、定量或半定量反演等,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覆盖区重磁解译工作增加很多辅助信息,如通过导数换算或欧拉反演,可以提取或者更清晰反映某类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决不能忽略定性解译工作的重要性,通常不能单靠某种或某几种数学模型的组合进行计算分析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为地质现象往往是极其复杂的,很多地质现象并不具有明显的数学统计规律性,唯有在仔细分析地质事实的前提下,通过解译人员的综合定性对比分析,才有可能认识到更为复杂的地质规律;(4)东天山地处大陆性气候环境,为典型的内陆干旱荒漠地球化学景观区,其基岩风化程度高,风沙大,风成沙、风成黄土覆盖严重。一方面,覆盖层对下伏岩矿石地球化学元素的垂向迁移有屏蔽作用;另一方面,地球化学元素侧向迁移作用普遍存在,不同地质单元内地球化学元素的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覆盖层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基岩区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在风化、剥蚀以及风沙搬运过程,基岩中“活动性”较强的地球化学元素会大量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形成外源次生异常。它们叠加于覆盖层内源次生富集异常之上,对识别和提取覆盖层以下与隐伏岩矿石建造有关的化探异常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在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资料的应用,无论是数据处理还是地质解释都面临极大挑战:其一,提取弱缓信息,受覆盖层的影响,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所获取的直接或间接找矿信息往往为弱缓信息;其二,识别和分解复合叠加信息,在风化、剥蚀、风沙搬运等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中,覆盖层通常会大量接受和堆积来基岩区的风化物,所获取的地球化学信息多为内源次生异常与外源次生异常信息的混合叠加。为了尽可能的减小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数据的使用风险,本文以识别和提取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为例,探索和总结了一套针对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数据处理的一般技术流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初步认识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迁移及其在各地质单元内的分布特征:(5)覆盖层物质组成明显的受基岩区影响,二者中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呈现很强的线性关系,指示其物质组成很可能存在成因上的联系。依据地球化学元素在基岩区和覆盖层中的相对富集程度,可将研究区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中39种元素(氧化物)大致分为三组:①Au、U、K、Ag、Sr、As等在覆盖层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其有两种可能的来源:其一,为覆盖层本身相对富集的组分,由覆盖层下伏富含这类元素的地质体中垂向迁移至覆盖层内次生富集;其二,为覆盖层以外的基岩区侧向迁移组分(如风成土、风成沙等)中富集的元素;②Si、B、Li、La、Th等在全区分布相对均匀的元素,其也有两种可能的来源:其一,为地球化学性质相对较稳定的一类元素,在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中没有或仅轻微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的“分异”,主要以被动迁移的方式进入到覆盖层中;其二,为覆盖层以外的基岩区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有限程度的“分异”和侧向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重新调整了它们在“原岩”和覆盖层中元素的富集程度,最终呈现“均匀”分布的状态;③Mg、Co、Cr、Cu、Ni等基岩区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其在基岩区中的含量可能本身就相对比较高,而且在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成分的“分异”作用时,往往更趋向于留在“原岩”中。覆盖层中元素的次生富集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岩区不同岩性及其组分的“分异”和侧向迁移作用,其中Au、As、Sb、Cd等元素的最重要来源可能为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K、Bi、Ba等的主要来源可能为侵入岩,Ca的主要来源可能为沉积-变质岩地层。(6)研究区区域化探元素组合与分布规律大致呈现以下特征:①火山-沉积岩中普遍相对富集Cu、Au、As、Cr、Co、Ni、Sb、 Cd、Fe、Ti、V、Zn、Mg、Mo、Ag等多种金属元素,与区内Fe、Cu、Au、Ag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②中-酸性侵入岩中一般相对富集A、K、Na、Si、Be、Bi、Ba等与长英质侵入岩或稀有金属矿化有关的元素;③区内沉积岩-变质岩地层相对富Ca、Mg等与碳酸盐岩建造有关的元素。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化有关的化探指示元素可以为Cu、Mo、Au、Ag、As、Sb、Pb、Zn、W、Bi、Cd等,但Au、Ag、As、Sb、Cd、W、Bi的“活动性”较强,易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形成假异常,给化探数据的处理、异常筛选和解释带来不便。因此,选择Cu、Mo、Pb、Zn四种元素作为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化有关的区域化探指示元素可能更具合理性,其不仅考虑了“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本身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也考虑了东天山戈壁荒漠地球化学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次生异常的影响。(7)戈壁沙漠覆盖区基岩裸露区线环构造解译相对简单,但在覆盖层内能解译出的信息非常有限。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关键是各类干扰因素的剔出,如盐碱地、植被、阴影和云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特征导向的主成分分析方法(Cr6sta技术)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效果较好。(8)“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综合预测准则为:①构造环境: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②围岩地层:石炭统拉班玄武岩-安山岩及中-酸性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建造岩系;③岩浆岩:石炭纪-二叠纪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④重磁异常:上延20-30km剩余异常高值区内或梯度带上,局部中-高重磁异常;⑤化探异常:Cu、Mo、Pb、Zn指示元素组合异常;⑥遥感蚀变: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9)依据后验概率图,研究区共划分出四个一级远景区(A1、A2、A3、A4)和两个二级远景区(B1和B2)。其中,Al、A2、A3、A4远景区,处于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位于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和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内)、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明显的物化探及遥感异常,A1、A2、A3远景区构成呈近东西向延伸的斑岩铜(钼)矿带,中部A1远景区已发现有土屋-延东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东部A2远景区也发现有三岔口、三岔口东等中小型斑岩型铜(钼)矿床,而西部(A3远景区)尚未有发现,因此,寻找“土屋式”斑岩铜(钼)矿的潜力可能很大;A4远景区,位于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矿集区北侧,处于覆盖层中,成矿环境好,位于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内,目前尚未有发现斑岩型铜(钼)矿床产出,因此,找矿潜力可能很大,是寻找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重要远景区,建议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预测和找矿工作;B1和B2远景区位于斑岩型铜(钼)矿带北侧,已发现有土墩南东小型铜矿、东戈壁大型铝矿,因此,也可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刘春学[6](2002)在《个旧锡矿区高松矿田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文中指出本文是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个旧锡矿深部利外围成矿预测及矿山增储研究”(2000YK—5)成果的一部分,侧重于论述个旧锡多金属超大型矿区高松矿田的矿产资源预测问题。主要应用信息论、时空序列、复杂性等理论方法对个旧锡矿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和综合,并初步建立了综合矿产资源信息分析与预测系统,使用该系统在高松矿田圈定了3级共18个预测区,其中一个靶区已开始了工程验证,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个旧锡多金属超大型矿区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锡产地,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开采历史,特别是经过解放后大规模的开采,现在资源危机非常严重,急需寻找新的资源。而高松矿田是个旧矿区目前工作程度较低的区域,仅在矿田中部北段开采10号矿群,但自解放以来该区域积累了一定的地质和物化探资料及少量的钻孔资料,再加上本次做的一些工作,基本可以满足综合矿产资源信息分析与预测的需要。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个旧矿区高松矿田的矿产预测问题。 由于任何单一的一种矿产资源信息都不能确切的指示矿产资源的存在,而多种信息的综合则可以较好的指示矿产资源的存在,因此应用综合信息进行矿产资源预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在我国有许多有益的尝试,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地学信息的多样性、间接性、随机性等特点,使得传统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有显着作为。因而本文结合高松矿田实际情况,对信息论、时空序列、复杂性等非确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发展,并应用于地质、物探、化探、遥感信息的分析、提取和综合中,最后编制了综合矿产资源信息分析与预测系统。 结合高松矿田矿产预测的实际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一些新的成果和认识: 提出了信息的本质是存在的体现,对信息量的综合表达发展了分层次的自相似加和方法。 对比研究了时间序列、空间序列、分形的分析体系,提出了在连续性基础上包容随机性的时空序列分析方法。 建立了高松矿田的化探原生晕模式,并对矿田内的断裂、地层、褶皱、花岗岩形态、花岗岩与褶皱协调程度等定性地质信息进行了分级和量化,对物探电测深信息进行了量化处理和综合解释。 构建并编制了综合矿产资源信息分析与预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按分层次自相似信息量加和的方法进行有机融合,由于使用了信息论的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地学中不同种类信息之间的叠合,更符合地学中的实际认识和规律。 应用该系统在高松矿田圈定了3级共18个预测区,其中1号一级预测区已经过验证,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测矿产资源的目的。
国土资源部[7](2009)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该《实施方案》共七个部分,即:总论,工作基础,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实物工作量与工作经费。国土资源部在印发通知中要求,加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及时验收、总结、应用,为"十二五"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规划部署提供服务。
伍伟[8](2010)在《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及勘查靶区优选》文中研究表明本博士论文“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及勘查靶区优选”是结合校企合作项目“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勘查靶区优选和研究”和“马关都龙曼家寨锡锌多金属矿床三维立体可视化数学—经济模型研究”(合同编号:6193)的科研需要而选题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我们国家各主要矿种的资源保证程度相当低,矿产资源的形势非常严峻,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改变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依赖于科技进步,积极探索新的、更有效的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的矿产资源预测体系,整体提升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水平和科学预测能力,寻找和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品种和类型,增加矿产资源的储备,为我国经济安全、高效、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本博士论文结合课题的研究需要,瞄准我国矿业和地质勘探行业发展的前沿,在老君山锡锌多金属成矿区,应用数字矿床的原理和方法,对多元地学找矿信息进行集成,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方法,在计算机及高新技术(GIS和矿业专用软件)支持下,开展了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及勘查靶区优选。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的前提下,开展了广泛的野外及现场地质调查和室内的综合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床的宏观地质研究和微观地球化学研究,各种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矿床类型的厘定及成因模式的探讨、矿床地物化多源地学信息特征的分析和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研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分析、基于GIS空间分析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基于数字矿床的矿床深边部成矿预测研究等,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到以下成果:1、通过矿床地质研究,结合变质岩的矿物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变质原岩恢复,发现并证实了老君山成矿区变质类岩的原岩为一套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岩石。并在对老君山成矿区矿床地质及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把老君山成矿区内的矿床划分为三大成矿系列十种矿床类型。2、运用地质规律+地、物、化数字空间信息+计算机及其软件的集成技术,对各研究阶段获得的各种成矿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和有机集成,在此基础上主要运用单元格划分法,采用改良的二态赋值法对老君山成矿区各个变量进行赋值,并运用GIS软件进行属性计算,通过这些步骤完成老君山成矿区综合信息模型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最终得到了整个矿区的综合得分。3、在综合得分的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值的计算,然后运用地质异常找矿靶区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已圈出的成矿有利地段进行筛选及级别划分,此次运用找矿概率对其进行划分。我们分别把曼家寨和南秧田作为参照矿床,通过计算共得到,I级靶区1个,Ⅱ级靶区4个,Ⅲ级靶区6个。4、首次在马关都龙曼家寨矿段建立了数字矿床模型,实现了矿床各有用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通过变异函数的计算和模拟,建立了矿床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初步讨论了矿体形态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总结了矿体的矿化空间富集规律:通过矿床模型,分别对矿体走向、倾向和垂向,按一定的步长计算了不同边界矿床中锌、锡的品位和吨位,并运用其他辅助计算机软件制作了三个方向的锌、锡品位和吨位的变化图,实现了运用数学和图形的方法来总结矿体的矿化空间富集规律,变传统的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6、在数字矿床的基础上,开展了曼家寨矿段深边部的成矿预测研究,提出了沿矽卡岩走向、F0、F1断裂寻找Sn、Zn矿体边部延伸矿的找矿靶区,这既为地质统计学理论与数字化矿床在成矿预测方面作了全新的尝试,同时也为矿山深部找矿提供了线索。
王鸿祯,翟裕生,游振东,石宝珩,籍传茂,杨巍然,杨光荣[9](2002)在《20世纪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回顾》文中研究指明在21世纪之初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全面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也步入了兴盛发达的新时期,因为它具备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支撑基础3个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回顾20世纪之初,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20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的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了迅速的进展。自70年代末至今的20余年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世纪之交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互相交叉融合,开展综合的和协调的研究道路。中国地质科学在新的世纪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全新阶段。
戴亮亮[10](2019)在《西藏昂仁县北西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文中认为西藏昂仁县北西地区位于西藏中南部腹地,喜马拉雅山北麓,属于冈底斯成矿带下的措勤-许如措铁铜成矿带,该地区有强烈的构造发育,频繁的岩浆活动,有很好的成矿地质背景。近几年在研究区及周边有几处重要铁铜矿床被发现,说明研究区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目前测区内除开展了小比例尺的化探工作外,矿产勘查和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尤其缺少对该测区成矿规律以及矿产资源潜力的研究。本次工作以该区域水系沉积物数据为研究重点,再根据研究区基础地质矿产资料,运用多种勘查手段和研究方法以研究其成矿地质规律,并对成矿有利的区域进行成矿预测。通过对研究区1:5万水系沉积物数据的处理,充分收集和整理已有的地质科研成果,结合地质背景认为Zn、Ag、W、Pb、Mo为研究区主要的成矿元素,拉嘎组、昂杰组、唢呐湖组为研究区主要的赋矿地层。本文共圈定单元素异常262处,主成矿元素异常125处:金异常19处,砷异常18处,银异常9处,锑异常12处,汞异常22处,钨异常10处,铅异常11处,锌异常11处,铋异常8处,铍异常5处。同时圈定组合异常36处,以钨铍铀、金锑、铅锌银三个组合为主。与地质矿产、化探、遥感各类异常套合较好的综合异常9处,并对阿当日、夏卡村以及朴古3个综合异常进行了重点评价。最后分析该地区控矿地质因素,并对找矿标志加以总结归纳,指明找矿方向。结合地质矿产资料,划分Ⅴ级成矿远景区3处,均为B类。在Ⅴ级成矿远景区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3处,均为B类找矿靶区。综合运用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1:10000地质草测、槽探、剥土等工作,发现矿点3处。其中,阿当日铅锌矿点共发现矿脉3条,包括2条铅锌矿脉与1条铅矿脉;夏卡村钼铼铷矿点共发现矿脉14条;朴古铌钍钼矿点共发现矿脉2条,包括1条铌钍稀有金属矿脉与1条钼矿脉,进一步验证了圈定的找矿远景区的可靠性。
二、有色和稀有金属内生矿床的大比例尺预测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色和稀有金属内生矿床的大比例尺预测图(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哈密地区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言 |
第一节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二节 哈密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 |
第三节 哈密地区地质勘查程度 |
第四节 哈密矿产资源开发简史及现状 |
第五节 哈密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
第二节 区域构造 |
第三节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四节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矿床类型的探讨 |
第一节 哈密地区矿产资源基本特征 |
第二节 矿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
第四章 新发现矿床(点)的初步研究 |
第一节 池西铁铜矿 |
第二节 小红山铁矿 |
第三节 红岭镍矿 |
第五章 区域成矿规律与矿床成矿系列 |
第一节 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
第二节 矿床成矿系列 |
第三节 哈密地区成矿控制条件及成矿的基本规律 |
第六章重要矿床成矿类型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典型矿床 |
第一节 前寒武纪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
第二节 海西期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
第三节 海西期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
第四节 印支期与陆内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有色、稀有金属区域成矿模式 |
第七章 哈密地区大型矿集区的预测评价研究 |
第一节 额仁山—淖毛湖北山铁、铜、金矿集区 |
第二节 纸房—麦钦乌拉铜金汞矿集区 |
第三节 吐-哈盆地中新生代铀矿集区 |
第四节 土屋—赤湖铜、钼矿集区 |
第五节 黄山-镜儿泉铜镍钼金矿集区 |
第六节 雅满苏-天湖铁钛铜镍矿集区 |
第七节 铁岭—沙垄铁、铜、铅锌、金、银矿集区 |
第八节 玉西—大水铁、铜、铂族元素矿集区 |
第八章 矿产资源规划与开发建议 |
引言 |
第一节 矿产资源规划 |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建议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豫西内生金属矿床隐伏矿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二章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与勘查技术方法 |
2.1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概述 |
2.2.1 地质建造理论与成矿预测 |
2.2.2 成矿系列理论与成矿预测 |
2.2.3 成矿系统理论与成矿预测 |
2.2.4 “三联式”成矿预测 |
2.2.5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 |
2.3 矿产勘查评价技术方法 |
2.3.1 勘查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
2.3.2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
2.3.3 遥感在矿产勘查的研究进展 |
2.3.4 GIS 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
2.3.5 数学地质方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 |
3.1 大地构造背景 |
3.2 区域地层 |
3.2.1 华北板块南缘地层区 |
3.2.2 北秦岭地层区 |
3.3 区域构造 |
3.3.1 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带 |
3.3.2 北秦岭构造带 |
3.4 区域岩浆岩 |
3.4.1 华北板块南缘岩浆岩区 |
3.4.2 北秦岭岩浆岩区 |
3.5 区域地球物理场 |
3.5.1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 |
3.5.2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
3.6 区域地球化学场 |
3.7 区域矿产 |
第四章 豫西地区内生金属矿床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
4.1 研究区地质背景 |
4.1.1 地层 |
4.1.2 构造 |
4.1.3 岩浆岩 |
4.1.4 矿产资源 |
4.2 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 |
4.3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
4.4 典型矿床研究—夜长坪钨钼矿 |
4.4.1 矿区地质概况 |
4.4.2 矿床地质特征 |
4.4.3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4.4.4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
4.4.5 成矿控制条件和找矿标志 |
4.5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
4.5.1 地质异常分析 |
4.5.2 地球物理信息 |
4.5.3 地球化学信息 |
4.5.4 遥感信息提取 |
4.5.5 成矿预测 |
第五章 豫西基岩出露区综合勘查技术方法研究 |
5.1 勘查地球物理方法 |
5.1.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
5.1.2 连续电导率成像(EH-4) |
5.1.3 高精度磁法 |
5.2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 |
5.3 综合勘查方法在基岩出露区隐伏矿勘查中的应用 |
5.3.1 马渠沟靶区综合勘查 |
5.3.2 综合勘查方法在石门沟靶区的应用 |
5.4 小结 |
第六章 黄土覆盖区综合勘查技术方法研究 |
6.1 黄土覆盖区矿产勘查研究现状 |
6.2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成矿背景 |
6.3 黄土覆盖区综合勘查技术方法应用研究 |
6.3.1 高精度磁法测量 |
6.3.2 大功率激电方法测量 |
6.3.3 甚低频电磁法(VLF)测量 |
6.3.4 气体地球化学测量 |
6.3.5 金属活动态测量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
7.1.1 成矿地质特征 |
7.1.2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
7.1.3 基岩出露区隐伏矿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实践 |
7.1.4 黄土覆盖区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实践 |
7.2 问题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以东天山戈壁沙漠区“土屋式”斑岩铜(钼)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研究进展 |
1.2.2 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体系与方法技术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区以往工作程度 |
1.3 存在主要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 |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1 地层 |
2.1.2 构造 |
2.1.3 岩浆岩 |
2.1.4 变质岩与变质作用 |
2.2 “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 |
2.2.1 区域矿产资源概述 |
2.2.2 成矿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 |
2.2.3 找矿地质概念模型 |
2.3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区物探数据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 |
3.1 重磁数据处理方法概述 |
3.1.1 场缘边界信息增强方法 |
3.1.2 重磁异常分离方法 |
3.2 区域重磁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 |
3.2.1 岩矿石密度和磁性特征 |
3.2.2 区域重磁场基本特征 |
3.2.3 重磁数据处理方法 |
3.2.4 重磁异常与地质推断解释 |
3.3 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区化探数据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 |
4.1 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概述 |
4.2 化探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 |
4.2.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4.2.2 化探数据处理方法 |
4.2.3 化探异常与地质解释 |
4.3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区遥感资料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 |
5.1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方法概述 |
5.1.1 构造信息提取 |
5.1.2 蚀变信息提取 |
5.2 遥感地影像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 |
5.2.1 遥感目视解译 |
5.2.2 蚀变信息提取 |
5.3 小结 |
第六章 “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资源定量评价 |
6.1 远景区圈定的方法概述 |
6.2 斑岩型铜(钼)矿远景区定量预测与评价 |
6.2.1 综合预测准则 |
6.2.2 证据权法 |
6.2.3 远景区圈定与评价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与认识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6)个旧锡矿区高松矿田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 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研究的意义 |
二、 本文完成的工作量 |
三、 本文取得的成果、不足与建议 |
第一章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体系及趋势 |
第一节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体系 |
一、 信息与矿产资源信息 |
二、 矿产资源信息的特征 |
三、 矿产资源信息的内容 |
四、 矿产资源信息的量化 |
五、 矿产资源信息的综合 |
第二节 综合矿产资源信息时空序列与分形研究 |
一、 时空序列分析体系比较 |
二、 分形及分维扩展 |
三、 分形与变异函数 |
四、 分形的实现与模拟 |
五、 时空序列、分形之比较 |
第二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一、 北东向构造 |
二、 近东西向构造 |
三、 北西向构造 |
四、 南北向构造 |
第三节 岩浆岩 |
一、 火山岩 |
二、 侵入岩 |
第四节 矿床 |
第三章 地质信息特征 |
第一节 构造信息特征 |
一、 断裂信息特征 |
二、 褶皱信息特征 |
第二节 地层岩性信息特征 |
一、 地层信息特征 |
二、 岩性信息特征 |
三、 地层岩性信息的若干问题 |
第三节 岩浆岩信息特征 |
一、 花岗岩信息特征 |
二、 基性岩信息特征 |
三、 碱性岩信息特征 |
第四节 综合地质信息特征 |
一、 控矿体系 |
二、 控矿构式 |
三、 矿床模式 |
第四章 地球化学信息特征 |
第一节 地球化学信息背景 |
一、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
二、 个旧组地层地球化学信息特征 |
三、 高松矿田原生晕信息概况 |
第二节 元素异常下限的确定 |
一、 化探原生晕资料特点 |
二、 累计频率法 |
三、 距离-含量分维法 |
四、 元素异常下限综合确定 |
第三节 地球化学模式 |
一、 原生晕分带方法 |
二、 原生晕分带模式 |
三、 矿体分带模式 |
第五章 地球物理信息特征 |
第一节 岩矿石物性参数 |
第二节 高松矿田电阻率特征 |
一、 物探电测深资料处理 |
二、 低阻带的确定 |
三、 低阻带的综合解释 |
第六章 高松矿田综合信息分析与矿产预测 |
第一节 综合矿产信息特征 |
一、 综合信息分析与矿产预测 |
二、 矿化组合指标特征 |
三、 矿带垂向组合特征 |
第二节 信息量化 |
一、 构造信息量化 |
二、 地层信息量化 |
三、 岩浆岩信息量化 |
四、 化探原生晕信息量化 |
五、 物探电测深信息量化 |
六、 工程信息量化 |
第三节 信息单元确定 |
一、 信息单元确定的原则 |
二、 断裂分维数特征 |
三、 化探原生晕空间变化特征 |
四、 信息单元综合确定 |
第四节 信息单元赋值 |
第五节 综合信息模型 |
第七章 高松矿田矿产资源预测区 |
一、 预测区确定原则 |
二、 高松矿田预测区遴选 |
三、 结论、不足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化探(原生晕)空间变化特征 |
附录B: 原生晕分带结果 |
附录C: 个旧老厂矿田5#矿体和高松矿田联10#矿群取样表、化验结果、取样位置立体图及分带结果 |
附录D: 为进行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所编写的程序代码(MatLab6.1) |
(7)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
第一章总论 |
第二章工作基础 |
第三章工作内容 |
(8)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及勘查靶区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社会经济意义 |
1.1.2 理论意义 |
1.2 老君山锡锌多金属成矿区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工作概况 |
1.4 主要研究成果 |
第二章 数字矿床及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概述 |
2.1 数字矿床的概念 |
2.2 数字矿床的研究内容 |
2.3 数字矿床的目标 |
2.4 数字矿床的意义 |
2.5 应用软件简介 |
2.5.1 Surpac Vision |
2.5.2 矿床数学—经济模型软件包 |
2.6 矿产资源预测发展概述 |
2.7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
2.8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的信息基础 |
2.9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2.10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 地质概况 |
3.1 区域地质 |
3.1.1 区域地层 |
3.1.2 区域构造 |
3.1.3 区域岩浆岩 |
3.1.4 区域矿产 |
3.2 成矿区地层特征 |
3.3 成矿区构造特征 |
3.3.1 褶皱 |
3.3.2 断裂 |
3.4 成矿区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
3.4.1 变质岩类型及其特征 |
3.4.2 变质相带划分 |
3.5 矽卡岩地质特征 |
3.5.1 矽卡岩的形态及产状 |
3.5.2 矽卡岩岩石学特征 |
3.5.3 矽卡岩岩石化学特征 |
3.6 成矿区岩浆侵入作用 |
3.6.1 岩石学特征 |
3.6.2 侵入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
第四章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4.1 老君山成矿区成矿系列与矿床类型的划分 |
4.2 老君山成矿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
4.2.1 都龙曼家寨超大型锡锌矿床 |
4.2.2 南秧田大型白钨矿床 |
4.2.3 新寨大型锡矿床 |
4.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4.3.1 微量元素 |
4.3.2 硫同位素 |
4.3.3 铅同位素 |
4.3.4 氢氧同位素 |
第五章 成矿控制规律 |
5.1 地层控矿作用 |
5.1.1 地层层位控矿 |
5.1.2 岩性控矿 |
5.1.3 地层的含矿性及地层中成矿元素丰度 |
5.1.4 沉积环境控矿 |
5.2 构造控矿规律 |
5.2.1 区域深断裂的控制作用 |
5.2.2 老君山穹窿的控矿作用 |
5.2.3 构造对矿床及矿体的控制作用 |
5.3 变质作用控矿 |
5.4 岩浆侵入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5.4.1 花岗岩与矿床的时空关系 |
5.4.2 花岗岩与矿床的成因联系 |
5.5 矿床分带 |
第六章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6.1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构成要素 |
6.2 老君山成矿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
6.2.1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
6.2.2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6.2.3 统计单元概述及划分原则 |
6.2.4 统计单元的划分 |
6.2.5 变量提取及赋值 |
6.3 地学多源信息GIS空间分析 |
6.4 建立成矿地质异常有利度模型 |
6.4.1 数学模型 |
6.4.2 计算方法 |
6.5 靶区圈定及分级 |
第七章 基于数字矿床的深边部成矿预测 |
7.1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
7.2 样品数据的统计分析 |
7.3 变异函数的计算、拟合及地质解译 |
7.3.1 变异函数的分析 |
7.3.2 变异函数的计算和拟合 |
7.3.3 变异函数的地质解译 |
7.4 实体建模 |
7.5 品位建模 |
7.6 成矿预测 |
结论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10)西藏昂仁县北西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以往基础地质工作 |
1.2.2 以往物探、化探工作 |
1.2.3 以往矿产勘查开发工作 |
1.2.4 以往其它地质工作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方法 |
1.5 完成工作量与取得成果 |
1.5.1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章 样品采集与测试 |
2.1 野外样品采集 |
2.1.1 样点布局 |
2.1.2 采样方法 |
2.2 样品测试 |
第3章 区域地质概况 |
3.1 工作范围 |
3.1.1 自然地理 |
3.1.2 经济概况 |
3.2 区域地质 |
3.2.1 地层 |
3.2.2 岩浆岩 |
3.2.3 变质岩 |
3.3 区域构造 |
3.4 区域矿产 |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 |
4.1 地球化学参数的选定 |
4.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4.2.1 元素的丰度特征 |
4.2.2 元素富集离散特征 |
4.2.3 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
4.2.4 元素在各地层中的分布特征 |
4.3 异常评序、优选及评价 |
4.3.1 单元素异常 |
4.3.2 组合异常 |
4.3.3 综合异常 |
4.3.4 重要异常评价 |
第5章 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分析 |
5.1 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
5.1.1 地质控矿条件与找矿标志 |
5.1.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
5.1.3 找矿方向 |
5.2 远景区圈定及特征 |
5.2.1 远景区圈定 |
5.2.2 远景区分类及特征 |
5.3 找矿靶区的优选及特征 |
5.3.1 找矿靶区圈定及优先 |
5.3.2 找矿靶区特征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有色和稀有金属内生矿床的大比例尺预测图(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哈密地区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评价研究[D]. 陈世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02)
- [2]地洼学说在国外的运用与发展——构造—岩浆活化研究现状[J]. 周裕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0(02)
- [3]有色和稀有金属内生矿床的大比例尺预测图[J]. А.А.Фролов,刘丽玲. 地质地球化学, 1990(01)
- [4]豫西内生金属矿床隐伏矿综合勘查技术与方法实践[D]. 高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9)
- [5]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以东天山戈壁沙漠区“土屋式”斑岩铜(钼)矿为例[D]. 肖凡.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5)
- [6]个旧锡矿区高松矿田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刘春学. 昆明理工大学, 2002(02)
- [7]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J].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通讯, 2009(12)
- [8]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及勘查靶区优选[D]. 伍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7)
- [9]20世纪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回顾[A]. 王鸿祯,翟裕生,游振东,石宝珩,籍传茂,杨巍然,杨光荣. 地质学史论丛(4), 2002
- [10]西藏昂仁县北西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D]. 戴亮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