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理论研讨会总结

语言学习理论研讨会总结

一、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论文文献综述)

徐子亮[1](2004)在《对外汉语学习理论研究二十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总结了二十年来对外汉语学习理论研究的历史。二十年的对外汉语学习理论研究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92年以前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致力于偏误分析 ;1992—1997年 ,基于中介语理论研究的偏误分析成为热点 ,并开始转向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 ;1998— 2 0 0 2年 ,在原有基础上研究深化、角度拓展 ,出现了学习策略和学习心理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向多样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最后本文展望了今后的学习理论研究。

陈前瑞,赵葵欣[2](1996)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文中认为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陈前瑞,赵葵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一般认为是从1967年S.P.Corder发表其经典论文TheSignificanceofLearner'sErrors开始的,虽然只有29年的历史,但已发展成为以揭示人们学习第二(第三、第四……...

张旺熹[3](1992)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文中认为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研究,推动我国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开展,根据吕必松教授的倡议,《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联合发起主办的“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于1992年5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清华园宾馆举行。

郑慧强[4](2018)在《美国大学汉语入门教材与教学调查研究 ——以八套美国本土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美国中文教学状况进行动态考察。按照不同时期发展特点,可以分萌芽-起步-发展-新发展四个阶段,体现美国汉语教育从单一化学术化到多样化学科化的发展过程。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教材评价理论。以美国大学普遍使用八套入门教材为例,相关的教材评估理论为参照,结合欧洲外语教育政策和二语习得理论,构建较为全面系统的汉语二语教材评价框架。理论探讨教材的本质和属性、功能和局限基本问题。针对当前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二语教材国别化和原型化基本原则。提倡汉语二语教材编写要符合推广国家的国情、族情、语情,牢牢抓住汉语本体特征,比如语音的特殊声韵母、声调的难点,词汇的单音合成的规律、语法灵活的规则、与语用修辞的密切关系等,科学制定重难点。提出面向教学的教材四个基本要求——启发性、针对性、有效性、趣味性。综合中外研究成果,初步探讨美国多元背景下汉语二语教材评价框架,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SPOT分析方法对八套本土化教材基础理论、编写理念、优缺点进行分析,微观上对教材文本的语言要素逐项进行分析和评价。余论部分总结全文,二语教材的编写需要有正确的理念、精要的内容和科学的方法。开发方面,提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确实可行的目标,建立编写队伍,经验互通,对已经编写的教材进行跟踪评价等建议。最后对教材实施过程教学提出具体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如下:一是材料创新:在对美国包括常青藤在内的20所重点大学东亚系进行教材的调查基础上,选取使用率和反响较好的八套初级入门为研究对象,展示了美国大学汉语教学和教材发展的全貌。同时兼顾教学实践,把教材文本研究和教学实施过程紧密结合。二是理论创新:结合最新二语习得理论和欧洲外语教育理论的研究,分析美国汉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编写原则,对教材进行动态分析,从教育学的视角建立二语教材评价框架,并就美国大学八套汉语教材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三是方法创新:本文以美国大学现行使用率较高的八套入门教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建成语料库,综合运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系统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准确真实的数据论述美国大学入门汉语教材编写思路,及海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启示。

张旺熹[5](1992)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文中研究表明 壹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研究,推动我国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开展,根据吕必松教授的倡议,《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

储诚志,陈小荷[6](1993)在《建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基本设想》文中研究表明 一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是一个利用第一语言为非汉语的学生(以下称为"汉语L2学生")的汉语书面语料,全面、细致地记录他们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表现和研究他们汉语习得过程的计算机软件。该软件将收集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阶段的汉语L2学生的书面语料一百万字以上,并对语料属性、语料中的字、词、句和段落篇章等单位与项目进行完备的计算机处理,以实现对各种条件和要求下的语料数据进行便捷的机器检索和提取。研制该软件旨在为研究汉语L2学生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提供有关学生书面语言表现的各种单项的或综合的资料和信息,从而为建立和发展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理论,为丰富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作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吕必松[7](1999)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目的是论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在我国语言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重点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情况。在论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扼要介绍了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单项研究和综合研究这几个方面的关系。

沈兴涛[8](2019)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因此以来华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作为来华留学生研究的重要阵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在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如何提高学习者汉语语言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来华留学生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上的意义不断凸显,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结合愈加紧密,成为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文化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外语教学研究中文化教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学习经历,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对目前在二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尚未得到深入探讨的文化学习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建构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分类体系,开发分析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使用现状的调查工具,探究影响文化学习策略的相关因素。研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1)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包括哪些?可以划分为哪些策略类型?(2)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如何?(3)不同因素(性别、来华时间、汉语水平、国别)对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如何?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按照探索性序列设计方案来规划研究步骤,共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定性研究阶段,依照目的性抽样原则,选择了14名优秀的语言和文化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访谈的数据收集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梳理出受访者使用的具体文化学习策略,并且探索性构建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学习策略分类体系。第二阶段为定量研究阶段,基于第一阶段建构的文化学习策略分类体系,编制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并通过试测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问卷经过修订后,开展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共收集到515名来华留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呈现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运用推断统计中的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来讨论性别、来华时间、汉语水平、国别这四个因素对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学习策略分类体系包含5个维度,其中包括“文化接触策略”、“参与观察策略”、“文化理解策略”、“情感管理策略”以及“文化行为涵化策略”。第二,来华留学生在文化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上属于中等水平,各个策略分维度上也处于中等使用水平,其中参与观察策略使用水平高于其它策略类型,而文化接触策略使用水平最低。第三,性别、来华时间、汉语水平、国别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的使用。其中汉语水平和来华时间长短对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最为显着,汉语水平的高低对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总体策略及五个分策略的使用存在显着影响;来华时间则是总体策略使用以及除情感管理策略之外的其它4个分策略使用的显着影响因素;性别因素的影响只存在于情感管理策略的使用上,表现为女性学习者比男性学习者更擅长使用情感管理策略;国别的影响在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中主要体现在文化理解策略的使用上。

李胜利[9](2018)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文中指出当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飓风席卷全球之时,思变创新、转型跨越成为时代主题词。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活化石,始于实践,终于应用。今天的英语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时代新使命。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选取国内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以英语类专业教师教学体验、学生学习体验为调查内容,结合麦可思提供的中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相关定制化数据,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其次,选取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以及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共3所作为质性研究样本,通过解读不同属性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在转型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行动选择与教学组织再造四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评估诊断教学转型的制约瓶颈,反思剖析转型困难的深刻根源,探索总结推进转型的实践策略。为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逻辑严密性,本研究在对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借鉴与适切性改造的基础上,尝试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建构了一个融“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组织再造”为一体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式理论框架。该教学转型框架宏微共现,中观拓展。首先,在大学组织视域下探讨教学转型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反应。在这个教学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多重博弈中,检视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适配状况。其次,利用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教学转型的正式制度供给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之间交叉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情况,各种情况为教学组织提供不同的制度供给选择。再次,本研究建构的“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通过促成教学转型制度环境的宏观框架、学院及教学组织的中观框架及教师教学转型认同与行动的微观框架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深描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教学转型全景世界”。教师对教学制度的认同程度和行动选择状况构成教学转型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基于学校、院系(部)组织及教师的转型行动反馈,本研究聚焦中观教学组织再造。本研究围绕应用型本科组织场域中,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为何迟迟难以推进这个核心问题,综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整合量化调查与质性深访的结果,在借鉴与改造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和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实践为主线,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路径进行探索。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分析转型内外环境,探究教学转型在四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整体扫描、问题凝练及瓶颈聚焦;第三,通过对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跟踪调查及对教师的深度访谈,深描教师教学转型的情感挣扎,探索教学组织再造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转型理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转型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研究所建构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打造了环环相扣的行动链(Action Chain)。教学转型在四大因素(教学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转型行动选择和教学组织再造)和三大机制(合作机制、心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作用下螺旋上升演进。第二、在应用祛魅——理性附魅——创新返魅的教学转型逻辑指引下,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转型,可能需要经历从学术型英语教学向应用型英语教学的“一次转型”和从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向“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二次转型”。与此同时,推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也做出配套的应用型转型。院校属性、生源状况以及教学基础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特征。本研究针对英语类专业教学提出以下转型建议:第一,在提升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力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使教学转型制度供需匹配;查缺补漏,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不留空白;强化升级,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时俱进;坚守底线,使教学转型制度有令必行;沟通协调,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多元完善。第二,在强化教学转型制度认同方面,激发教学转型原动力,满足转型教师的利益诉求及心理动机;把握教学转型继发力,深化转型教师的制度认知;锁定教学转型趋向力,激发教师教学转型的参与动机;明辨教学转型指示力,转变教师的转型参与态度。第三,在促进转型行动理性高效方面,导航定向,明确教学转型路向何方;绘就蓝图,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转型发展;取舍有度,突出教学转型重难点。第四,在教学组织再造提质增效方面,再造流程,环节入手;以生为本,能力导向;创新教学,强化应用;技术支撑,补齐短板;管理转型,共治共享。

刘珣[10](1997)在《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兼论海内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文中研究指明

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范围
    (二)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儿童母语学习和成人外语学习
    (三)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语言“学习”(learning)
    (四)课堂教学与自然习得
    (五)中介语理论研究
    (六)口语、书面语(阅读)及汉字学习研究
    (七)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八)语言学习环境

(4)美国大学汉语入门教材与教学调查研究 ——以八套美国本土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选题缘起
    1.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 外语教材研究热点
        1.1.2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1.1.3 教材设计及评估研究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美国中文教学与研究
    2.1 美国中文教学历史和现状
        2.1.1 近代美国中文教学
        2.1.2 当代美国“汉语热”
    2.2 美国外语教育教学与研究一体化
        2.2.1 外语教育5C总目标
        2.2.2 二语习得理论发展
    2.3 欧洲语言教育相关研究
        2.3.1 外语教学新理念
        2.3.2 语言能力评价量表
        2.3.3 语言多元化与学习模式
第三章 汉语二语教材理论研究
    3.1 教材及相关研究
        3.1.1 教材的本质和属性
        3.1.2 教材的功能和局限
        3.1.3 二语教材的界定
    3.2 二语教材的编写的基本要求
        3.2.1 教材的启发性
        3.2.2 教材的针对性
        3.2.3 教材的有效性
        3.2.4 教材的趣味性
    3.3 二语教材的基本原则
        3.3.1 国别化原则
        3.3.2 原型化原则
    3.4 汉语二语教材的评价
        3.4.1 教材评价的类型
        3.4.2 教材评价的步骤
        3.4.3 汉语二语教材评价框架
第四章 美国大学汉语入门教材比较
    4.1 八套教材的基本内容
    4.2 汉语入门教材基本信息
    4.3 汉语入门教材理论基础分析
    4.4 八套教材SWOT动态分析
第五章 美国大学汉语教材文本研究
    5.1 汉语入门教材文本分析
        5.1.1 语音项目分析
        5.1.2 汉字与词汇项目分析
        5.1.3 语法项目分析
    5.2 汉语入门教材课文编排及练习
        5.2.1 入门教材话题对比
        5.2.2 入门教材课文比较
        5.2.3 入门教材练习的设计
    5.3 八套教材共同特点和类型归纳
        5.3.1 美国大学汉语入门教材共同特点
        5.3.2 美国大学汉语入门教材类型归纳
第六章 美国大学汉语教材编写
    6.1 汉语语音部分
    6.2 汉语汉字部分
    6.3 汉语词汇部分
    6.4 汉语语法部分
    6.5 汉语异文化教学
第七章 总结与启示
    7.1 汉语二语教材的编写理论
        7.1.1 正确的理念
        7.1.2 精要的内容
        7.1.3 科学的方法
    7.2 海外汉语教材开发
        7.2.1 海内外教材的对比
        7.2.2 海外汉语教材的开发
    7.3 海外汉语教学启示
        7.3.1 重视二语学习的特殊性
        7.3.2 开发利用课内外资源
        7.3.3 增加课堂互动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与研究成果

(5)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的范围
    二、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儿童母语学习和成人外语学习
    三、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语言“学习”(learning)
    四、课堂教学与自然习得
    五、中介语理论研究
    六、口语、书面语(阅读)及汉字学习研究
    七、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八、语言学习环境

(6)建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基本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7)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 理论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二 基础理论建设和教学理论建设
    (一) 基础理论建设
        1.关于语言理论的研究。
        2.关于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
    (二) 教学理论建设
三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 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
    (二) 关于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的关系问题
    (三) 关于单项研究和综合研究的关系问题

(8)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文化学习
        2.1.1 文化的定义
        2.1.2 文化学习的定义、内容及目标
        2.1.3 文化学习理论模型
    2.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
        2.2.1 学习策略的定义
        2.2.2 学习策略的分类
        2.2.3 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
    2.3 文化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
        2.3.1 文化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现状
        2.3.2 文化学习具体策略探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2.1 质性研究对象的选择
        3.2.2 定量研究对象的选择
    3.3 数据收集
    3.4 数据分析
    3.5 研究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性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4.1 文化接触策略
        4.1.1 直接文化接触策略
        4.1.2 间接文化接触策略
    4.2 参与观察策略
    4.3 文化理解策略
    4.4 情感管理策略
    4.5 文化行为涵化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定量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5.1 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问卷设计
        5.1.1 问卷的初步设计
        5.1.2 问卷的试测
    5.2 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调查实施
    5.3 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调查结果
        5.3.1 文化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5.3.2 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因素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文化学习策略分类体系的探索性建构
        6.1.1 策略维度一:文化接触策略
        6.1.2 策略维度二:参与观察策略
        6.1.3 策略维度三:文化理解策略
        6.1.4 策略维度四:情感管理策略
        6.1.5 策略维度五:文化行为涵化策略
    6.2 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因素
        6.2.1 性别与文化学习策略使用
        6.2.2 来华时间与文化学习策略使用
        6.2.3 汉语水平与文化学习策略使用
        6.2.4 不同国别与文化学习策略使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发现
    7.2 研究贡献和启示
    7.3 研究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访谈转写稿节选

(9)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问题聚焦与思路框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路向分析与应用局限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借鉴与修正
    第三节 “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可靠性、伦理、自反性和限制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
    第二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第五章 “双一流”卓越梦的辗转:公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六章 “二等公民”的涅盘:民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七章 “第三部门”的蹊径: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八章 讨论与检思
    第一节 差异与趋同:教学转型案例比较
    第二节 检思与重构:教学转型理论框架完善
    第三节 策略与实践:教学转型的行动方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三、结语:尚在征程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邀约信
    附录2: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院长)
    附录3: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学院长)
    附录4: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研室主任)
    附录5: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师及教辅)
    附录6: 访谈摘要单
    附录7: 课堂观察表
    附录8: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9: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学习理论研究二十年[J]. 徐子亮.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4)
  • [2]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J]. 陈前瑞,赵葵欣. 汉语学习, 1996(05)
  •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J]. 张旺熹. 语言文字应用, 1992(04)
  • [4]美国大学汉语入门教材与教学调查研究 ——以八套美国本土教材为例[D]. 郑慧强. 厦门大学, 2018(07)
  • [5]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J]. 张旺熹.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04)
  • [6]建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基本设想[J]. 储诚志,陈小荷. 世界汉语教学, 1993(03)
  • [7]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J]. 吕必松. 语言文字应用, 1999(04)
  • [8]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文化学习策略研究[D]. 沈兴涛.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1)
  • [9]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D]. 李胜利. 厦门大学, 2018(07)
  • [10]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兼论海内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J]. 刘珣. 世界汉语教学, 1997(01)

标签:;  ;  ;  ;  ;  

语言学习理论研讨会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