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蛇绿岩侵位的关系

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蛇绿岩侵位的关系

一、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蛇绿岩侵位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邹国庆,周才坚,潘飞,余牛奔,黄修保[1](2021)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尔克斯台蛇绿岩的发现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布尔克斯台等地新发现的蛇绿岩,通过地质学研究,本区蛇绿岩因构造肢解破坏没有一个完整的剖面,恢复层序认为阿克开乃热村—扎特拜克斯套蛇绿岩组成单元较为完整,布尔克斯台蛇绿岩缺失中间组分单元;锆石SHRIMP测年得出三组年龄数据(493.7±5.4)Ma、(495.9±7.4)Ma、(395.9±8)Ma,说明本区蛇绿岩形成于中晚寒武世—中奥陶世与早中泥盆世二个时代。与西准噶尔唐巴勒、克拉玛依蛇绿岩和达尔布特蛇绿岩可以对比连接,西准噶尔可能不存在志留纪洋壳,也可能存在前寒武纪洋壳物质,构造环境可能属于俯冲削减的岛弧与弧后盆地,蛇绿岩类型为SSZ型。

邹国庆,潘飞,余牛奔,黄修保[2](2021)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尔克斯台蛇绿岩特征及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西准噶尔古生代洋壳的地质背景,对该区蛇绿岩开展野外地质调查、锆石SHRIMP测年及区域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结果显示,新发现的蛇绿岩形成于中晚寒武纪-中奥陶纪与早中泥盆纪2个时代,其与西准噶尔唐巴勒蛇绿岩-克拉玛依蛇绿岩和达尔布特蛇绿岩可以对比连接。西准噶尔可能不存在志留纪洋壳,但可能存在前寒武纪洋壳物质。本区蛇绿岩可能属于俯冲消减的岛弧与弧后盆地环境,其类型属于俯冲带上盘型(SSZ)。本研究成果为研究该区古生代构造环境提供依据。

李智佩,吴亮,颜玲丽[3](2020)在《中国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与构造演化》文中指出西北地区蛇绿岩广泛分布在天山、秦祁昆等造山带和塔里木、准噶尔等陆块周缘,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陆块-混杂带交织图,演绎着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在近年来小比例尺西北地质图编制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整理了区内有关蛇绿岩的资料文献,梳理了西北蛇绿混杂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序列,重点叙述了西北地区蛇绿混杂岩特征,探讨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与地质构造演化的关系。西北地区36条蛇绿混杂岩带是蛇绿岩的赋存空间,可以划归为5个区、2个对接带和2个缝合带。红柳沟-北祁连山新太古代—中元古代蛇绿岩可能与地壳早期演化有关,柯坪、勉略、松树沟等新元古代早期蛇绿岩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和局部洋陆转化相关,大量古生代以来的蛇绿岩是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多陆块岛弧洋盆系统洋陆转化作用的记录。

李云汉[4](2020)在《新疆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的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腹地,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构造格局的热点地区。本文以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的基性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的研究,讨论该蛇绿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并结合前人资料,探讨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自北东向南西呈带状断续展布,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以东的白碱滩和百口泉地区。该蛇绿混杂岩的岩石组份包括地幔橄榄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相硅质岩。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分配模式类似OI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蛛网图上显示Sr正异常和Nb、Ta显着负异常。辉长岩属于拉斑玄武系列,Ti O2含量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稀土分配模式类似MORB,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玄武岩具有高Nb/Yb和Zr/Nb比值,指示玄武岩可能来自于富集地幔并混有少量亏损地幔。辉长岩具有接近亏损地幔的(87Sr/86Sr)i比值(0.7033890.705889)和高正εNd值(+8.54-+10.00),指示其来自于亏损地幔源区,形成过程中可能有少量的陆壳物质或者俯冲物质参与。辉长岩和玄武岩的岩浆演化过程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辉长岩的Nb/La值不随Mg#值的变化而改变,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并未受到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影响。REE反演结果表明玄武岩和辉长岩的原始岩浆可能都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只是部分熔融程度有差别。玄武岩显示OIB特征,形成于大洋板内构造背景,可能是异地推覆而来古洋岛残片,不属于蛇绿岩套的组成部分;辉长岩兼具MORB和IAT特征,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岛弧构造背景。因此,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属于SSZ型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受俯冲作用影响的弧后盆地。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形成于中奥陶世-晚泥盆世,通过早期右旋转换压缩变形构造就位于石炭系地层中。晚石炭世时,受西准噶尔残余洋盆闭合挤压应力作用,下伏的蛇绿混杂岩和残余洋壳构造楔入早石炭世上覆地层之中。

安芳,魏少妮,方正坤,郑波,邓杨[5](2019)在《西准噶尔希贝库拉斯组凝灰质砂砾岩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对沉积层序的指示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主要出露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地层,由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组成,对于三套地层的时代归属以及地层层序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希贝库拉斯组凝灰质砂砾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为探讨以上争议提供资料。岩相学研究发现凝灰质砂砾岩中的砾石为硅质岩、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和少量灰岩,中等磨圆-次棱角状,粒径变化大(2~15mm),含量为~45%;细碎屑主要为岩屑、长石和少量石英,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0.05~0.5mm;填隙物主要为火山灰;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锆石的Pb206/U238表观年龄集中在327~382Ma,最年轻的峰值为330~335Ma,代表了凝灰质砂砾岩沉积同期火山活动的年龄;最大峰值为345~360Ma,指示了凝灰质砂砾岩中大部分火山岩砾石对应火山活动的时限;另有几组年龄集中在411~428Ma、~455Ma和482~504Ma,对应克拉玛依、达拉布特和唐巴勒蛇绿岩的年龄。综合以上研究,认为希贝库拉斯组的沉积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断本区三套地层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

李涤[6](2016)在《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格架与沉积充填演化》文中认为准噶尔盆地及邻区隶属古亚洲洋构造域,记录了中亚增生造山带的俯冲、增生、碰撞以及后期陆内改造过程。石炭纪是古亚洲洋由俯冲到闭合的关键转折期,该时期复杂的洋-陆演变过程造就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的油气成藏实例。然而,石炭纪原型盆地研究目前仍比较薄弱,抑制了对石炭系生储条件和有利区带的评价。因此,开展准噶尔地区石炭纪构造格架和充填演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对中亚增生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的认识,同时也对推进深层含火山岩盆地油气勘探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系统应用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综合利用钻井、野外露头、地震和重磁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地质结构、大地构造环境、沉积充填序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格架以及多期构造背景下的构造-沉积环境演变特征。盆地钻井火山岩年代学结果显示准噶尔地区石炭纪发育5期火山活动,包括早石炭世3期(359-347Ma,347-331Ma和331-324Ma),晚石炭世2期(323-307Ma和307-300Ma)。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将石炭系划分为上、下石炭统两个构造地层层序。下石炭统以挤压构造变形为主,发育大量的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而上石炭统多受伸展断裂控制,火山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局部地区存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基于火山岩构造环境分析结果及构造变形研究,并结合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带的划分方案,厘定了萨乌尔-福海-杜拉特、和什托洛盖-乌伦古-野马泉、达尔布特-陆梁-卡拉麦里、中拐-莫索湾-白家海-奇台等4个石炭纪弧盆带,并识别了弧前盆地、弧后盆地、弧内断陷盆地、前陆盆地、被动边缘盆地等多种类型盆地。在构造格架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对石炭纪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的解剖,将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早石炭世早-中期俯冲作用相关挤压挠曲阶段、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中期俯冲相关的伸展裂陷阶段和晚石炭世晚期陆内断坳陷阶段。研究结果不仅揭示准噶尔盆地下伏年轻陆壳基底,而且表明准噶尔盆地及邻区乃至整个中亚增生造山带是在多列南向增生的弧盆系统依次向北碰撞拼贴过程中形成的。

向坤鹏[7](2015)在《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一带石炭纪沉积盆地分析及构造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西准噶尔地区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其西南缘,区内晚古生代地层出露较为齐全,是研究该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就广泛分布的石炭系研究而言,在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格架、沉积盆地原型等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一带石炭系进行研究。结合前人资料,建立了石炭纪地层格架,探讨和分析了区内石炭纪地层层序、火山喷发旋回以及构造盆地演化模式,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研究确立西准噶尔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石炭纪层序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包古图组、希贝库拉斯组、成吉思汗山组、哈拉阿拉特组和阿腊德依克赛组。野外接触关系指示包古图组与上覆希贝库拉斯组整合接触,成吉思汗山组角度不整合于希贝库拉斯组之上,其上沉积了哈拉阿拉特组浅海相地层。阿腊德依克赛组是区内海相地层最高层位,其上被下二叠统角度不整合覆盖。火山岩LA 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包古图组年龄为331.2Ma347.2Ma、成吉思汗山组为312.3Ma319Ma、哈拉阿拉特组为304.5Ma306.9Ma,阿腊德依克赛组为303.8Ma。希贝库拉斯组碎屑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指示该组形成时代下限为324.3Ma。根据角度不整合面的对比和确认,在详细地层剖面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将早石炭世地层整体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包括2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晚石炭世地层整体属于1个二级层序,包括4个三级层序。研究将早石炭世火山岩划分为10个火山喷发旋回,爆发了至少17期火山岩浆活动,在盆地内形成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细碎屑岩,整体以远端沉积相为主。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OIB、E-MORB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俯冲相关岛弧构造背景,由俯冲带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晚石炭世火山岩划分为13个火山旋回,至少爆发了22期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岩以基性、中基性和酸性为主,中性火山岩少量,整体以爆发相和溢流相为主,显示双峰式火山活动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板内火山岩和部分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大陆板内。由原俯冲下插的板片发生脱水变质,最后发生板片断离,触发软流圈地幔上涌和玄武质岩浆底垫形成。火山岩部分岛弧地球化学特征是继承了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早石炭世区域构造配置由南向北依次为:达尔布特—克拉玛依蛇绿岩带、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弧前盆地、博什库尔—成吉思弧。其中早石炭世弧前盆地基底为岛弧+部分洋壳,盆地盖层强变形弱变质。北侧的博什库尔—成吉思弧和西侧塔城微陆块南部陆缘区是盆地主要物源区。晚石炭世俯冲作用停止,进入残留海盆地充填演化阶段,盆地基底主要为早石炭世褶皱地层,盆地盖层形成于浅海环境,具有南北两个物源区。研究表明西准噶尔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在早、晚石炭世具有截然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显示明显不同的充填和火山活动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准噶尔地区石炭纪两阶段构造演化模式:早石炭世弧前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和晚石炭世残留海演化阶段。西准噶尔地区板缘构造向板内构造的转变发生在早石炭世末期。尽管大地构造背景在发生了改变,但上叠的晚石炭世残留海盆地的沉积响应明显滞后,仍为海相沉积。区域上,沉积相由海相到陆相的转变发生在晚石炭世末期,以早二叠世佳木河组陆相磨拉石的出现为标志。西准噶尔地区在石炭纪以后,经历了大规模的陆内走滑,尤其是沿着达尔布特断裂系的左行走滑,导致古弧前盆地和古俯冲带的结构破坏和改造。最为醒目的标志就是原来的一条蛇绿岩带被错断成两条,晚石炭世呈带状展布的花岗质岩基被改造成面状分布,导致造山带原始面目难以识别,与造山带有密切成因联系的构造盆地难以恢复。论文以石炭纪地层层序研究为主,结合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为西准噶尔地区石炭纪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樊立飞,侯克选,王勇,翟新伟[8](2015)在《新疆西准噶尔托里地区早石炭世构造环境简析》文中提出西准噶尔是中亚造山带(CAOB)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厘定早石炭世西准噶尔地区的构造环境,有助于构建晚古生代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格局。托里地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是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沉积,保存有较完好的古生物化石。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火山碎屑岩特征,指出西准噶尔地区早石炭世早期构造稳定,火山活动较弱,但仍是俯冲构造环境,到早石炭世晚期,西准噶尔地区进入后碰撞构造环境,古亚洲洋在西准地区的闭合时限在早石炭世晚期之前。

张丽敏[9](2014)在《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蛇绿岩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化学制约》文中研究说明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发育多条蛇绿岩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西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为研究中亚造山带古生代时期构造演化关键地区。该地蛇绿混杂岩广泛分布,晚古生代主要包括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等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其中萨尔托海、白碱滩和吐孜托浪格三段剖面较为典型。新发现的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是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在NE方向上的延伸。本文选择这三段蛇绿混杂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铂族元素及Re-Os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前人资料,探讨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两条蛇绿混杂岩的成因关系,为恢复其古构造格局提供制约等。三段蛇绿混杂岩两侧均以断层与石炭纪地层构造接触,局部被第四系覆盖。三条不同剖面均表现出典型的网结状构造,主要以强烈韧性变形的蛇纹岩基质和相对变形较弱的构造岩块组成。构造岩块有蛇绿岩的成员和外来岩块,其中地幔橄榄岩主要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壳层岩石组合主要包括辉长岩、玄武岩等,其中混杂有硅质岩、角闪石化辉长岩和葡萄石化角闪岩岩块。外来岩块主要包括凝灰岩和洋岛型玄武岩等。在蛇绿岩形成时代方面,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白碱滩蛇绿岩和吐孜托浪格蛇绿岩的时代分别为373±5Ma和373±9Ma,其中年轻的石炭纪数据可能是锆石遭受蜕晶化作用使得年龄变轻的缘故。因此,该蛇绿岩均形成于中晚泥盆世,这与前人对萨尔托海蛇绿岩定年得出的391Ma,388Ma、375Ma和368Ma等数据结果总体一致。蛇绿岩构造侵位时代尚缺乏直接的年代学制约,但根据萨尔托海一带钉合岩体等的限定,萨尔托海蛇绿岩构造侵位最晚不超过309Ma。于吐孜托浪格、白碱滩和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中均识别出了洋岛型玄武岩。这些洋岛玄武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稀土配分模式,且富集高场强元素,无Ta-Nb-Ti负异常。这些洋岛型玄武岩虽然不是蛇绿岩的成员,但它们的出现表明古准噶尔洋盆内曾有热点活动,在俯冲消减时由于具有正地形而更易于保存。蛇绿岩的成员均一致地表现为SSZ型地球化学特征。玄武岩和辉长辉绿岩类,在稀土配分曲线上非常类似于N-MORB,但在蛛网图上多显示有微弱的Nb-Ta负异常,表明其都兼具MORB和IAT的特征;萨尔托海铬铁矿岩和地幔橄榄岩的铂族元素(PGE)整体显示从Ir到Pd的右倾配分曲线,PPGE整体相对于IPGE亏损,但Pt和Pd有明显的分异,大多有Pd正异常,这表明橄榄岩和铬铁矿岩都可能遭受了熔体的改造。白碱滩橄榄岩具有类似的特征,且其Re-Os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得出其187Re/188Os和187Os/188Os分别为0.3731和0.1255,分别低于原始上地幔的0.4346和0.1296,表现为亏损,显示其具有SSZ型蛇绿岩的特点。白碱滩凝灰岩的PGE特征和Re-Os同位素揭示其PGE主要源于陆壳。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PGE分布近于平坦型,而玄武岩为IPGE亏损而PPGE富集型。总之,三段蛇绿混杂岩中壳层岩石的PGE多具有IPGE亏损而PPGE富集的分布模式,多存在Ru的负异常;而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岩等均具有IPGE富集而PPGE亏损的分布模式,多具有Pd的富集,有明显的Pd/Pt分异。因此,本次获得的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其产于俯冲带之上的扩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其可能为成熟的弧后盆地环境。因此,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在时代、组成、构造环境和地质构造特征上极其相似,空间上基本平行,且阿克巴斯套以及吐孜托浪格一带的蛇绿混杂岩均斜交于达尔布特断裂。因此,它们原本应属于一条蛇绿岩带,只是在后期构造改造过程中被错断成两条,可能是遭受达尔布特断裂带的左行走滑所致。

杨甫[10](2012)在《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属性及其演化的锆石原位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文中指出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属性和演化,是近年来区域古亚洲洋格局重建、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面貌恢复及其油气资源勘探等备受关注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本文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集了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区两口钻井剖面的石炭系火山碎屑岩、二叠系—下白垩统砂岩岩心样品和盆地西北缘德伦山露头剖面的下白垩统砂岩样品,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同时测定的原位微区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不同时代、不同岩性样品的锆石显微图像、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在时间链条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基底时代、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特征。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认识:1.在区域地质构造和岩石地层单元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构造层序格架,并通过对区域蛇绿混杂岩和典型花岗岩已有年龄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其对比关系研究,认为准北区域古生代洋盆至少经历了与490Ma±和410Ma±峰值年龄相对应的两期次主要扩张事件,晚石炭-早二叠世的(315-290)Ma是古洋盆俯冲消减-碰撞闭合、盆地基底形成并由此转向陆内变形体制的重要构造转换期。2.通过石炭系火山碎屑岩岩心样品、中生界砂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及其年代学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部及其邻区的锆石U-Pb年龄谱系,定量获取了准北区域基底和盖层构造演化事件的峰值年龄记录及其分布序列。(1)区域石炭系—下白垩统不同岩石地层单元样品锆石U-Pb年龄的统计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北部及其相邻区域具有丰富而有序的构造事件年代学记录,前寒武纪主要包括3022~2102Ma、1747~1202Ma、996~915Ma、885~544Ma的三个年龄组,古生代—中生代主要包括539~420Ma、416~356Ma、354~300Ma共三个年龄组及其相应490Ma±、410Ma±、330Ma±的峰值年龄,指示准北及邻区可能存在中太古代3Ga以来的古老陆块,经历了多阶段复杂陆壳形成演化。(2)准噶尔盆地北部陆梁隆起区石炭系火山岩钻井岩心样品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与区域中、晚元古代两组峰值年龄相应的1447~1410Ma、885-559Ma的年龄记录,以及古生代早中期536~420Ma、401~360Ma、359-303Ma等三组年龄及其相应的490Ma±、356Ma±和336Ma±的峰值年龄,指示准北区域可能存在至少1.4Ga以来的古老陆块,经历了多阶段复杂陆壳形成演化。(3)二叠纪—白垩纪盆地多旋回沉积盖层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二叠纪299~250Ma、中生代210~176Ma、175~148Ma和147~132Ma及其相应峰值年龄为290Ma±、180Ma±、163Ma±和140Ma±等四个期次的主要构造事件,指示准噶尔盆地北部区域盖层也遭受了多阶段复杂演化过程。3.准噶尔盆地北部及其相邻区域不同岩石地层单元的前二叠纪(>300Ma)锆石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盆地中北部及其相邻区域的前二叠纪基岩物质组成主要经历了多个成分演化阶段,早前寒武纪(3022~1202Ma)主要为基性岩,伴随有中酸性岩;晚前寒武纪(996~544Ma)较早前寒武纪基性岩比例增加,中酸性岩比例减少;早古生代(539~420Ma)主要为基性岩,伴随有酸性岩;晚古生代早期(419~356Ma)主要为中酸性岩,伴随有基性岩;晚古生代中期(354~300Ma)主要为基性岩,伴随有中酸性岩,它们在U/Yb-Hf和Y图解中都落入大陆锆石范围,总体指示准北及相邻区域可能存在中太古代3Ga以来的古老陆块,并经历了多阶段复杂陆壳基底物质组成的演化过程。4.准噶尔盆地中北部陆梁隆起石炭系火山碎屑岩钻井“探针”岩心样品的不同年龄组锆石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盆地中北部前二叠纪基底主体属于由花岗岩、(歪碱)正长岩、玄武岩和辉长岩组成的花岗岩和中基性岩侵入型活动陆壳基底,早前寒武纪(1447~1410Ma)主要为中基性岩;晚前寒武纪(885~559Ma)主要为基性岩和酸性岩;早古生代(536~420Ma)主要为基性岩,伴随有酸性岩;晚古生代早期(401~360Ma)主要为中酸性岩,伴随有基性岩;晚古生代中期(359~303Ma)主要为基性岩,伴随有中酸性岩,它们在U/Yb-Hf和Y图解中都落入大陆锆石范围,总体反映了盆地区从中元古代至晚古生代石炭纪多期次复杂陆壳基底物质组成的演化过程。

二、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蛇绿岩侵位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蛇绿岩侵位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尔克斯台蛇绿岩特征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蛇绿岩带地质学特征
    1.1 区域地质背景
    1.2 分布特征
    1.3 岩石组合特征
        1.3.1 早古生代蛇绿岩组合
        1.3.2 晚古生代蛇绿岩组合
2 锆石SHRIMP年代学特征
3 区域蛇绿岩的对比研究
    3.1 区域地质特征的对比研究
    3.2 蛇绿岩形成时限的对比研究
    3.3 蛇绿(混杂)岩带的对比
4 讨论
5 结论

(3)中国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与构造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概况
    1.1 空间分布
    1.2 蛇绿岩时间序列
2 西北地区蛇绿岩特征
    2.1 阿尔泰区
    2.2 额尔齐斯对接带
    2.3 准噶尔-中天山-北山区
        2.3.1 准噶尔西部区
        2.3.2 准噶尔东部卡拉麦里-伊吾蛇绿混杂岩带
        2.3.3 准噶尔-吐哈盆地南缘
    2.4 南天山-马鬃山对接带
        (1)吉根蛇绿混杂岩带
        (2)巴雷公-别迭里蛇绿混杂岩带
        (3)中天山南缘蛇绿混杂岩带
        (4)榆树沟-铜花山蛇绿混杂岩
    2.5 塔里木-敦煌-北山南部区
    2.6 阿尔金-祁连-北秦岭缝合带
        2.6.1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
        2.6.2 阿帕-茫崖蛇绿混杂岩带
        2.6.3 北祁连缝合带
        (1)九个泉-老虎沟蛇绿混杂岩带
        (2)香毛山-大岔大坂蛇绿混杂岩带
        2.6.4 达道尔基-拉脊山蛇绿混杂岩带
        2.6.5 北秦岭蛇绿混杂岩带
    2.7 柴达木及相邻区
    2.8 西昆仑-木孜塔格-阿尼玛卿-勉略缝合带
    2.9 北羌塘区
3 蛇绿岩与构造演化讨论
    3.1 地壳早期演化阶段
    3.2 超大陆裂解阶段
    3.3 洋陆格局的形成与洋陆转化阶段
        3.3.1 古亚洲构造域
        3.3.2 特提斯构造域
4 结论

(4)新疆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的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蛇绿岩的概念
        1.2.2 蛇绿岩的分类
        1.2.3 蛇绿岩的形成演化过程和年代确定
        1.2.4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地层
        2.2.1 泥盆系
        2.2.2 石炭系
        2.2.3 二叠系
    2.3 岩浆岩
    2.4 区域构造特征
第3章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3.1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地质分布
    3.2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岩石组成
        3.2.1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
        3.2.2 百口泉蛇绿混杂岩
    3.3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特征
第4章 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测试方法
    4.2 主量元素
    4.3 微量元素
    4.4 同位素地球化学
第5章 基性岩的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
    5.1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
    5.2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
    5.3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构造环境
第6章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和地质意义
    6.1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就位机制
    6.2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西准噶尔希贝库拉斯组凝灰质砂砾岩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对沉积层序的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凝灰质砂砾岩岩石学
3 凝灰质砂砾岩锆石年代学
4 讨论
    4.1 凝灰质砂砾岩沉积时代和物源
    4.2 沉积层序
5 结论

(6)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格架与沉积充填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进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大陆造山理论研究进展
        1.2.2 大陆造山带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1.2.3 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研究现状
        1.2.4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沉积环境研究现状
        1.2.5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现状
        1.2.6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案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系地层系统
    2.1 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岩石地层
        2.1.1 阿尔泰地区岩石地层
        2.1.2 西准噶尔地区岩石地层
        2.1.3 东准噶尔地区岩石地层
        2.1.4 北天山-博格达地区岩石地层
    2.2 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古生物地层
        2.2.1 准噶尔露头区下石炭统古生物地层
        2.2.2 准噶尔露头区上石炭统古生物地层
        2.2.3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古生物地层特征
        2.2.4 小结
    2.3 准噶尔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
        2.3.1 双井子地区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形成时代
        2.3.2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年龄结果
        2.3.3 准噶尔地区外围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年龄结果
        2.3.4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
    2.4 准噶尔盆地地震地层
        2.4.1 盆地下石炭统分布特征
        2.4.2 盆地上石炭统分布特征
    2.5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系等时年代地层格架
第3章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构造背景
    3.1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地球物理场特征
        3.1.1 重力异常特征
        3.1.2 磁异常特征
    3.2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深部构造背景
        3.2.1 大地电磁测深剖面(MT)
        3.2.2 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和二维(2D)密度剖面
        3.2.3 地壳厚度及分带特征
    3.3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基底性质
    3.4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构造带划分
        3.4.1 准噶尔盆地构造地质单元
        3.4.2 准噶盆地及邻区构造带划分
    3.5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构造演化历史
第4章 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洋盆及闭合过程
    4.1 准噶尔地区蛇绿岩分布及地质特征
        4.1.1 额尔齐斯蛇绿混杂岩带
        4.1.2 库吉拜-洪古勒楞-扎河坝蛇绿混杂岩带
        4.1.3 达尔布特-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
        4.1.4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
        4.1.5 南天山蛇绿混杂岩带
    4.2 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洋盆发育时限和闭合模式
        4.2.1 中泥盆世-早石炭世额尔齐斯洋
        4.2.2 中泥盆世-石炭纪达尔布特-卡拉麦里洋
        4.2.3 早石炭世北天山洋
        4.2.4 志留纪末-早石炭世南天山洋
        4.2.5 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洋盆闭合时代对比
第5章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系地质结构
    5.1 石炭系不整合发育特征
        5.1.1 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不整合
        5.1.2 石炭系内部不整合
        5.1.3 石炭系与上覆地层不整合
    5.2 石炭系构造地层层序
        5.2.1 下石炭统构造层
        5.2.2 上石炭统构造层
    5.3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系构造变形特征
        5.3.1 斋桑-吉木乃盆地石炭系构造变形特征
        5.3.2 塔城盆地石炭系构造变形特征
        5.3.3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构造变形特征
第6章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各构造带的地质属性及演化过程
    6.1 萨乌尔-福海-杜拉特构造带
        6.1.1 斋桑-吉木乃盆地石炭纪构造演化
        6.1.2 扎河坝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构造演化
    6.2 和什托洛盖-乌伦古-野马泉构造带
        6.2.1 乌伦古坳陷泥盆-石炭纪构造演化
    6.3 达尔布特-陆梁-卡拉麦里构造带
        6.3.1 陆梁隆起石炭纪构造演化
    6.4 准南-博格达-吐哈构造带
        6.4.1 中拐凸起石炭纪构造演化
        6.4.2 莫索湾凸起石炭纪构造演化
        6.4.3 准东-博格达地区石炭纪构造演化
    6.5 北天山构造带
    6.6 小结
第7章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盆地沉积充填演化
    7.1 吉木乃-布尔津弧前盆地石炭纪充填演化
    7.2 乌伦古弧后盆地石炭纪充填演化
    7.3 陆梁弧内断陷石炭纪充填演化
    7.4 西准噶尔残余洋盆石炭纪充填演化
    7.5 准东-博格达盆地石炭纪充填演化
    7.6 小结
第8章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沉积演化的时空格架
    8.1 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沉积环境演变特征
        8.1.1 盆地基底的形成与演化
        8.1.2 早石炭世早-中期俯冲相关挤压挠曲阶段
        8.1.3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中期俯冲相关伸展阶段
        8.1.4 晚石炭世晚期陆内断坳陷阶段
        8.1.5 小结
    8.2 对中亚地区的造山作用和过程的启示
        8.2.1 中亚造山带的组成和结构
        8.2.2 造山持续时间
        8.2.3 造山过程
第9章 认识和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分析测试数据表
附录2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3 作者简介

(7)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一带石炭纪沉积盆地分析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
    1.2 西准噶尔石炭纪研究现状
        1.2.1 西准噶尔石炭纪构造演化研究现状
        1.2.2 西准噶尔石炭系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5 论文相关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2.1 火山岩
        2.2.2 侵入岩
    2.3 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2.4 构造
        2.4.1 区域构造运动
        2.4.2 褶皱
        2.4.3 断裂
        2.4.4 节理与劈理
第三章 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一带石炭纪沉积盆地分析
    3.1 早石炭世包古图组
        3.1.1 包古图组单剖面列述
        3.1.2 包古图组沉积环境分析
        3.1.3 包古图组形成时代
        3.1.4 包古图组区域地层对比
    3.2 早石炭世希贝库拉斯组
        3.2.1 希贝库拉斯组单剖面列述
        3.2.2 希贝库拉斯组沉积环境分析
        3.2.3 希贝库拉斯组形成时代
        3.2.4 希贝库拉斯组区域地层对比
    3.3 晚石炭世成吉思汗山组
        3.3.1 成吉思汗山组单剖面列述
        3.3.2 成吉思汗山组沉积环境分析
        3.3.3 成吉思汗山组形成时代
        3.3.4 成吉思汗山组区域地层对比
    3.4 晚石炭世哈拉阿拉特组
        3.4.1 哈拉阿拉特组单剖面列述
        3.4.2 哈拉阿拉特组沉积环境分析
        3.4.3 哈拉阿拉特组形成时代
        3.4.4 哈拉阿拉特组区域地层对比
    3.5 晚石炭世阿腊德依克赛组
        3.5.1 阿腊德依克赛组单剖面列述
        3.5.2 阿腊德依克赛组沉积环境分析
        3.5.3 阿腊德依克赛组形成时代
        3.5.4 阿腊德依克赛组区域地层对比
第四章 石炭纪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4.1 包古图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
        4.1.1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4.1.2 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4.1.3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4.2 成吉思汗山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
        4.2.1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4.2.2 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4.2.3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4.3 哈拉阿拉特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
        4.3.1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4.3.2 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4.3.3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4.4 阿腊德依克赛组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
        4.4.1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4.4.2 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4.4.3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第五章 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石炭纪沉积盆地构造演化
    5.1 层序与火山喷发旋回划分
        5.1.1 石炭纪区域构造配置及约束
        5.1.2 层序界面的确认与火山旋回划分
    5.2 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一带石炭纪构造盆地演化模式
        5.2.1 板块边界、盆地基底属性
        5.2.2 盆地充填序列
        5.2.3 石炭纪盆地沉积物源区
        5.2.4 石炭纪火山活动特征
    5.3 石炭纪构造演化
第六章 结论、存在问题及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及项目
致谢

(8)新疆西准噶尔托里地区早石炭世构造环境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地构造背景
2西准噶尔托里地区早石炭世构造环境分析
    2.1西准噶尔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地层概况
    2.2早石炭世喷发旋回特征
3结论

(9)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蛇绿岩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化学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蛇绿岩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现状
        1.2.1 蛇绿岩的定义
        1.2.2 蛇绿岩的多样性
        1.2.3 蛇绿岩形成演化的阶段性
        1.2.4 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其相关岩石之间的生成或演化关系
        1.2.5 蛇绿岩的构造环境
        1.2.6 蛇绿岩与岛弧岩石组合的配套以及俯冲极性问题
    1.3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蛇绿岩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与特色
第二章 分析方法
    2.1 岩相学方法
    2.2 矿物化学分析方法
    2.3 U-Pb 年代学方法
        2.3.1 锆石的分选
        2.3.2 LA-ICPMS 分析
    2.4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2.4.1 主量元素
        2.4.2 稀土微量元素
    2.5 铂族元素含量及 Re-Os 同位素
        2.5.1 样品的预处理
        2.5.2 分析测试
    2.6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区域地质概况
    3.1 地层
        3.1.1 区域地层简要分布特征
        3.1.2 研究区主要石炭纪地层特征
    3.2 侵入岩
    3.3 蛇绿(混杂)岩带
        3.3.1 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
        3.3.2 玛依勒蛇绿(混杂)岩带
        3.3.3 巴尔雷克蛇绿(混杂)岩带
        3.3.4 洪古勒楞蛇绿(混杂)岩带
        3.3.5 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
        3.3.6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
    3.4 区域构造
第四章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
    4.1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4.2 白碱滩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其岩石学特征
    4.3 白碱滩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3.1 白碱滩地幔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
        4.3.2 白碱滩辉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4.3.3 白碱滩角闪石化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4.4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中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4.5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中凝灰岩全岩地球化学
        4.5.1 白碱滩凝灰岩主量元素
        4.5.2 白碱滩凝灰岩稀土和微量元素
    4.6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铂族元素和 Re-Os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6.1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铂族元素特征
        4.6.2 Re-Os 同位素
    4.7 白碱滩蛇绿岩形成时代的锆石 U-Pb 年代学
    4.8 白碱滩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小结
第五章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
    5.1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5.2 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其岩石学特征
    5.3 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矿物化学特征
        5.3.1 橄榄石
        5.3.2 尖晶石
        5.3.3 辉石
    5.4 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4.1 吐孜托浪格地幔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
        5.4.2 吐孜托浪格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5.4.3 吐孜托浪格 MORB 型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5.4.4 吐孜托浪格葡萄石化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
    5.5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中的洋岛玄武岩
        5.5.1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中洋岛玄武岩主量元素
        5.5.2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中洋岛玄武岩稀土和微量元素
    5.6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铂族元素特征
        5.6.1 吐孜托浪格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特征
        5.6.2 吐孜托浪格玄武岩铂族元素特征
    5.7 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形成时代的锆石 U-Pb 年代学
    5.8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小结
第六章 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
    6.1 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6.2 萨尔托海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其岩石学特征
    6.3 萨尔托海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6.4 萨尔托海蛇绿岩的铂族元素特征
        6.4.1 萨尔托海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特征
        6.4.2 萨尔托海铬铁矿岩铂族元素特征
    6.5 萨尔托海蛇绿岩构造侵位时代上限
    6.6 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小结
第七章 三段蛇绿混杂岩的综合对比及其成因关系探讨
    7.1 地质剖面及岩石组合对比
    7.2 形成侵位时代对比
    7.3 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构造环境探讨
    7.4 蛇绿混杂岩带中洋岛型玄武岩的对比
    7.5 达尔布特断裂带与两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构造关系
    7.6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蛇绿岩形成演化模式
第八章 结论、存在问题及展望
    8.1 结论
    8.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属性及其演化的锆石原位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盆地基底研究现状及问题
        1.2.2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现状及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开展的主要工作
    1.6 主要成果和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本章摘要
    2.1 研究区构造位置与区域断裂特征
        2.1.1 研究区构造位置
        2.1.2 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与前二叠纪区域构造环境
        2.1.3 洋盆开启和闭合的年代学约束
    2.2 岩石地层单元组成与构造层序格架
        2.2.1 上古生界岩石地层单元
        2.2.2 中-新生界岩石地层单元
第三章 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
    本章摘要
    3.1 采集样品位置及特点
    3.2 样品层位及其岩石类型
        3.2.1 石炭系样品及其岩石类型
        3.2.2 三叠系样品及其岩石类型
        3.2.3 侏罗系样品及其岩石类型
        3.2.4 白垩系样品及其岩石类型
    3.3 单颗粒锆石矿物分选与样品靶的制备
    3.4 锆石反射光和阴极发光图像分析
    3.5 单颗粒锆石的LA-ICP-MS原位分析
第四章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本章摘要
    4.1 石炭系火山碎屑岩锆石U-Pb定年
    4.2 中生界沉积碎屑岩锆石U-Pb定年
        4.2.1 三叠系碎屑沉积岩锆石U-Pb定年
        4.2.2 侏罗系碎屑沉积岩锆石U-Pb定年
        4.2.3 白垩系碎屑沉积岩锆石U-Pb定年
    4.3 锆石U-Pb年龄谱综合分析
        4.3.1 沉积碎屑岩锆石U-Pb年龄谱分析
        4.3.2 火山碎屑岩锆石U-Pb年龄谱分析
        4.3.3 盆地东北部露头区锆石U-Pb年龄谱分析
第五章 LA-ICP-MS锆石微量位素分析
    本章摘要
    5.1 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5.1.1 火山碎屑岩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5.1.2 碎屑沉积岩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5.2 锆石稀土元素
    5.3 锆石Ti温度计
第六章 基底演化的事件年代学序列与物质属性探讨
    本章摘要
    6.1 基底演化的年代学序列
        6.1.1 区域基底演化事件的沉积碎屑岩锆石年龄序列
        6.1.2 盆地基底演化事件的火山碎屑岩锆石年龄序列
    6.2 基底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特征
        6.2.1 前寒武古老陆壳基底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特征
        6.2.2 早古生代基底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特征
        6.2.3 晚古生代早期基底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特征
    6.3 基底结构-构造的地球物理信息
        6.3.1 基底属性的地震资料信息
        6.3.2 基底结构和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
        6.3.3 基底属性的重、磁异常特征
    6.4 盆地北部基底属性的区域演化特征讨论
        6.4.1 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演化特征
        6.4.2 基底后期改造受控的主要构造事件
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蛇绿岩侵位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尔克斯台蛇绿岩的发现及意义[A]. 邹国庆,周才坚,潘飞,余牛奔,黄修保. 江西地学新进展2021-江西省地质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江西省地质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尔克斯台蛇绿岩特征及地质意义[J]. 邹国庆,潘飞,余牛奔,黄修保.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3]中国西北地区蛇绿岩时空分布与构造演化[J]. 李智佩,吴亮,颜玲丽. 地质通报, 2020(06)
  • [4]新疆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的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D]. 李云汉.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西准噶尔希贝库拉斯组凝灰质砂砾岩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对沉积层序的指示意义[J]. 安芳,魏少妮,方正坤,郑波,邓杨. 地质学报, 2019(08)
  • [6]准噶尔盆地及邻区石炭纪构造格架与沉积充填演化[D]. 李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 [7]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哈拉阿拉特山一带石炭纪沉积盆地分析及构造意义[D]. 向坤鹏. 长安大学, 2015(01)
  • [8]新疆西准噶尔托里地区早石炭世构造环境简析[J]. 樊立飞,侯克选,王勇,翟新伟. 甘肃地质, 2015(01)
  • [9]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蛇绿岩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化学制约[D]. 张丽敏. 长安大学, 2014(02)
  • [10]准噶尔盆地北部基底属性及其演化的锆石原位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D]. 杨甫. 西北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新疆西准噶尔唐巴勒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蛇绿岩侵位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