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40终传动改装

东方红40终传动改装

一、东方红40末端传动的改装(论文文献综述)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1](1984)在《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的改进》文中认为 到1984年元月份,我厂已全面地完成了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45项主要改进的规划。改进后的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的底盘,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车架前梁断裂、托带轮密封不可靠、末端传动齿轮盏易裂、拐轴轴套台肩易断、张紧螺杆易顶弯,台车螺钉锁不住、履带销子易窜出、高压出油管和高压软管易坏、齿轮油泵分离爪寿命短、悬挂上轴定位不可靠、推土机三角架及上轴易断、油管易磨穿等常见故障;并提高了后桥壳体强度,增加了末端传动后轴支承刚度和车架刚度,提高了动力输出轴的可靠性,改善了主离合器的分离彻底性等。总之,东

靳俊栋[2](2018)在《插秧机自动导航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机自动导航技术日渐成熟,市面上现有的农机导航产品为许多农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泛应用于农田插播、施肥喷洒、收割等作业过程,有利于田间作业精度的提高,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但现有的农机导航产品只能与部分型号的旱地拖拉所配套使用,缺少一套适用于插秧机作业的自动导航产品。国内外学者对插秧机自动导航系统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导航系统转向执行机构通用性差,只能在固定型号的插秧机上安装使用;多数导航系统不具有路径规划功能,虽然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地头转向以及路径规划控制技术的研究有所突破,但是相关研究进展仍然比较缓慢,现阶段农业导航领域的路径规划仍然停留在在作物行跟踪以及地头转向无约束最优路径规划阶段。为实现插秧机在水田作业环境下的自主导航控制,研制适用于插秧机自动导航系统,本文在系统中转向执行机构的通用性和自动导航路径规划控制算法设计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转向执行机构的设计主要以电控方向盘的设计为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自动导航电控方向盘设计。基于乘坐式插秧机的结构特点设计一款电控方向盘,该方向盘能够在多款插秧机上安装使用,通用性高。电控方向盘设计包括传动方式的选择、各项参数的计算以及强度校核等。为保证方向盘结构紧凑,方向盘使用齿轮传动的方式进行设计。方向盘在插秧机上采用V型摩擦块进行固定,摩擦块与方向盘之间安装位置可调,确保方向盘与插秧机转向轴安装时不存在干涉等情况。设计的方向盘暂且未有成品,为确保方向盘在插秧机上的安装方法可行有效,使用约翰迪尔AutoTrac自动导航系统作为测试对象,在南北方田间试验中,自动导航插秧机作业效果及稳定性优于人工驾驶,直线导航的平均绝对横向偏差为2.6cm,标准差为1.75cm。试验结果该安装结构不影响其导航性能。(2)导航系统路径规划控制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坐标系的导航路径规划控制方法,优化插秧机地头转向控制和导航路径。讲述局部坐标系的计算方法。最后基于AutoTrac自动导航系统对上述导航路径规划控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插秧机沿着预先设置的导航路径行走作业,在直线路径段插秧机行走轨迹的平均绝对偏差为2.52cm,标准差为3.88cm,最大横向偏差为13.74cm,符合导航系统的导航精度要求,该导航系统路径规划控制精度达到水田作业精度要求。

肖永康[3](1981)在《机耕船计算工况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船式拖拉机俗称机耕船,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拖拉机。它与常规拖拉机有共性更有不少特性,在设计中正确地分析和掌握这些因素,是使其提高与完善的关键。本文着重讨论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它与常规拖拉机的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对设计计算的影响,从而对机耕船传动系计算工况和计算原则提出我们的观点、方法。

陆根源,凌桐森,卢振洲,吕俊[4](1980)在《对我国发展农用大马力拖拉机的设想》文中研究指明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大马力拖拉机在一些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引起了国内许多使用部门、工厂和科研单位的关注。我国有关单位也陆续进行了一些大马力拖拉机的研制工作,如进行了龙江-80和泰山-100独立型四轮驱动拖拉机的研制工作,还进行了工业和农田基本建设用的红旗-100A履带拖拉机的改进设计工作。1978年使用部门

倪明航[5](2015)在《钵苗成组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日照,使得新疆的番茄、辣椒等蔬菜生产规模逐年递增。移栽技术作为一种栽培技术,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具有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作物生育提前的综合效益,以及直播难以比拟的优越性。但我国配套移栽机械的缺乏,减缓了生产规模的扩展速度,并且制约着移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此,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我国移栽机的研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机与农艺脱离,育苗技术与移栽机械研制的结合力度不够;全自动移栽机基础研究缺乏,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研制或改造作业缓慢的半自动化移栽机,难以在移栽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制移栽机功能单一、通用性差,难以满足多品种种植需求等。据此,本文提出钵苗成组移栽模式,将可降解钵苗以组为单位移栽,解决了逐个投苗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等制约移栽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1)通过分析现有可降解育苗钵材质的物理特性,根据成组移栽模式的需求,对成组育苗钵进行设计,设计内容有:单个苗钵及苗盘结构设计;根据成组苗钵抵抗自身重力设计苗钵厚度及成组苗钵组内连接;成组苗钵克服运输震荡设计成组苗钵组件连接。2)对成组钵苗移栽机的功能及结构进行设计安排,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让钵苗成组移栽机运行所需提供的牵引力、牵引功率及悬挂力,选配合适的拖拉机;根据钵苗成组移栽机可能耗损功率,设计传动方案,选择合适的传动件。3)利用三维绘图软件Solidworks对成组移栽机机架、苗盘、输送带、动力装置、开沟覆土及压实进行三维设计,并建立整机的三维模型;在确定移栽方案及原理具有可行性之后,对成组钵苗移栽机进行实体模型建立,并对样机中部分零部件进行安全校核。4)对样机进行移栽试验。测试移栽机的运行速度,对比人工投苗速度1株/苗,验证成组移栽模式的优越性,参考拖拉机的最低前行速度,考核钵苗成组移栽机的适用性与推广价值。从移栽深度稳定性与移栽苗株直立度两方面对移栽质量进行评价,验证成组移栽模式的可行性。本文实体模型为初代样机,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基本能完成移栽过程,并且已能展现成组移栽模式的优越性,对解决小株距作物移栽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可为今后对钵苗成组移栽机实现取苗自动化、节省育苗空间、移栽高速化等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乔国勇[6](2017)在《月球车含隙铰可展帆板原理样机研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嫦娥”工程计划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月球环境的不断探测,对月球探测器的可展机构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准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可展机构的研究,对实现航天器调姿和变轨,保证航天器姿态的指向精度和控制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月球车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为研究对象,针对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功能需求研制了原理样机,基于原理样机设计了低重力模拟试验平台,并进行了地面展开性能测试试验,分析了太阳帆板展开过程中的末端位姿精度。首先,研制了月球车含间隙铰两级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原理样机。从太阳帆板可重复折展的功能需求出发,进行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原理样机总体方案设计。创新设计了传动系统的同步折展原理方案,最终完成了样机的设计制造。基于该原理样机,设计了低重力模拟试验平台,同时通过控制系统电路设计和硬件接口连接,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及调试。其次,分析了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原理样机末端位姿,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铰链关节间隙的随机性对太阳帆板末端位姿误差随机性的影响,进而探求了不同关节间隙对刚性帆板和柔性帆板末端位姿的变化规律,并通过ADAMS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进行了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原理样机的地面展开性能试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太阳帆板重复展开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帆板重复展开定位精度试验及展开过程动力学特性试验,分析并验证样机结构设计及数值仿真的合理性,找出设计的不足之处,为隙铰可展帆板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刘晋浩[7](2003)在《伐根清理机器人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机器人技术在森工伐区迹地上清理伐根的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我国首次研制的新型智能伐根清理机器人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计算理论。 在对国内外典型伐根清理机械的设计理论及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伐根清理机器人的应用特点,提出伐根清理机器人系统的结构设计原则及机构形式综合原则。研制开发了单片机控制、在伐区迹地上行走自如,同时具有对伐根进行铣切、扭转、提拔、收集等多功能、6自由度的伐根清理机器人。 针对我国的主要林区—大兴安岭林区的土壤、伐根进行了大量调查,整理与分析得出大兴安岭林区土壤、伐根径级、根系幅度、入土深度的分布规律。根据所清除的对象——伐根的生长环境、物理化学特性提出了伐根清理机器人的旋切理论。 根据机器人结构和控制的要求,对伐根清理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推导出伐根清理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并对机械手的速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矩阵和末端移动时有效速度的经验公式。同时建立了该机器人系统机械手的动力学简化模型。为确定伐根清理机器人机械手末端的空间位置和该机器人的结构、驱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论述了伐根清理机器人液压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原则。采用电液比例阀来保证机械手平稳变速,提高了该机器人的工作可靠性。采用合流技术,提高机器人的作业效率。 对伐根清理机器人稳定性进行分析与参数试验的测试,确定出了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经过稳定性计算,得出了该机器人在山地作业时的最大坡度为13°。同时证得根据最优平衡指标选取的配重是正确的。对伐根清理机器人的14项性能技术参数进行了全面的试验测试,得知;伐根清理机器人具有较强的伐区迹地通过能力和伐根清理作业时对环境的适应性、安全可靠、清理效果好。该机器人的各项性能和技术指标都达到了伐根清理机器人设计理论的要求。

牟会康,杜大然[8](1976)在《东方红40末端传动的改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刊1975年第10期曾介绍河北遵化县农机修造二厂对东方红—40末端传动的改装。此文所谈的改装方法结构上更简单一些,可供各地参考采用。

常佳男[9](2017)在《拟DCT复合式机械—静压双流传动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离合器系统因其可以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而广受关注,其中以双离合器系统最为人熟知且应用最广。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结构紧凑,换挡迅速,可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但由于存在两离合器同时滑摩过程,磨损剧烈。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HMCVT,又称双流传动变速器)为机械传动及静压传动并联组合而得,传递扭矩大,变速范围大,且可模拟离合器功能。两套双流传动系统并联可组成复合式机械—静压双流传动变速器(Multiple 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MHMCVT),理论上可模拟双离合变速器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且过程中元器件无剧烈磨损。故本文以带有负载换挡变速箱的大功率拖拉机为目标车型对此系统进行动力换挡的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以是否便于实现离合器功能为判断标准分析了分速汇矩式和分矩汇速式HMCVT系统的优劣,确定了系统中单套HMCVT系统使用分速汇矩式的布局形式;(2)确定了MHMCVT系统的结构形式并确定了MHMCVT系统和已有负载换挡变速箱的组合方式;(3)对MHMCVT系统各组成模块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并对各模块单独进行了仿真验证,最终形成MHMCVT的整车动力学模型;(4)根据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MHMCVT的低冲击换挡控制策略;(5)为方便对比,建立了传统DCT的多状态动力学模型,并依据各状态下的冲击度表达式分析了影响换挡品质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基于发动机转速调节的DCT换挡控制策略;(6)对比分析了MHMCVT及DCT换挡控制的优劣;(7)针对MHMCVT系统的排量控制要求对电液比例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基于模糊PID控制制定了信号跟踪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8)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DCT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AMEsim同Simulink的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MHMCVT的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仿真结果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曹允莲[10](2021)在《串联式拖拉机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是一种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并联的双流传动系统,具有传动比可变,传动效率高等优点,既能显着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操纵轻便性,又能使车辆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虽然该类变速箱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主要装备于大、中功率拖拉机上。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且多山地丘陵,复杂的农业环境非常适合于小功率拖拉机和农机作业。因此,研制低成本和低能耗的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并将其应用于小功率拖拉机或者农业机械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在小功率拖拉机及其农业机械上实现无级调速,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串联式拖拉机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分流与汇流机构进行分析,总结出分矩汇速型机构更适合作为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传动方案。之后结合拖拉机的实际工作需求,设计了一种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传动方案,对其调速特性、转矩特性及功率特性进行了分析。(2)基于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传动方案,对变速箱进行了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变速箱齿轮、传动轴、润滑及冷却结构和箱体结构的设计,完成了整套产品图纸的绘制,并最终完成了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试验样机的加工。(3)在加载试验台上对泵控液压马达进行了加载试验,获得了其各轴的转速、转矩、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等试验数据,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变量泵进出口油路压力差与其容积效率、机械效率之间的关系方程,为后续的变速箱及拖拉机传动特性分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4)基于加载试验获得的泵控液压马达参数及关系方程,构建了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与静液压无级变速箱的效率计算模型,对两种无级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和调速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具有较之于静液压无级变速箱更佳的效率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拖拉机与静液压无级变速拖拉机的整机数学模型,对两种无级变速拖拉机的牵引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拖拉机较之静液压无级变速拖拉机具有更低的燃油消耗。本研究设计的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具有结构简单、成本可控、操作简便、性能优异的特点,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可为我国小功率无级变速拖拉机和农业作业机械的研制提供基础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二、东方红40末端传动的改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方红40末端传动的改装(论文提纲范文)

(2)插秧机自动导航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导航转向控制器技术概况
    1.4 导航路径规划控制技术概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本研究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电控方向盘设计相关理论与方法
    2.2 三维坐标系转换与GPS数据解算
    2.3 总体方案制定
        2.3.1 电控方向盘设计方案
        2.3.2 导航系统路径规划控制的研究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电控方向盘设计
    3.1 电控方向盘结构参数计算
    3.2 电控方向盘在插秧机上安装结构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导航系统路径规划控制研究
    4.1 基于局部坐标系的导航路径规划方法
    4.2 导航路径规划试验平台搭建
    4.3 本章小结
5 自动导航插秧机田间试验
    5.1 自动导航插秧机导航性能试验研究
        5.1.1 自动导航系统插秧机试验平台的搭建
        5.1.2 试验方案的制定与田间试验
        5.1.3 试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5.2 插秧机导航路径规划田间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自动导航状态的切换控制研究
附录B 在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5)钵苗成组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育苗容器研究现状
        1.2.2 移栽机研究现状
        1.2.3 移栽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成组纸钵设计
    2.1 成组纸钵结构设计
    2.2 成组钵苗物理特性研究
        2.2.1 钵苗重量的测定
        2.2.2 成组纸钵摩擦角的测定
        2.2.3 成组钵苗抗压特性的测定
        2.2.4 材质的抗拉性测定
    2.3 成组苗钵尺寸初定
        2.3.1 克服重力
        2.3.2 克服运输震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成组移栽机设计
    3.1 成组移栽机总体设计
        3.1.1 农艺及技术要求
        3.1.2 结构设计
    3.2 成组移栽机理论计算
        3.2.1 牵引力、牵引功率及悬挂力矩的计算
        3.2.2 传动方案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组移栽机模型建立
    4.1 建模软件介绍
    4.2 零部件设计
        4.2.1 移栽机机架
        4.2.2 移栽机输送机构
        4.2.3 苗盘
        4.2.4 传动机构
        4.2.5 开沟覆土镇压装置
    4.3 移栽机整机装配
    4.4 安全校核
        4.4.1 样机重力测取
        4.4.2 开沟器的受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栽试验
    5.1 样机介绍
    5.2 试验材料与地点
    5.3 试验情况与结果分析
        5.3.1 移栽速度
        5.3.2 移栽效果
    5.4 优化方案
        5.4.1 开沟器结构优化
        5.4.2 苗盘结构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成果

(6)月球车含隙铰可展帆板原理样机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太阳帆板展开机构研究现状
        1.3.2 太阳帆板低重力模拟试验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月球车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原理样机设计
    2.1 引言
    2.2 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原理样机设计需求
    2.3 可重复折展太阳帆板原理样机总体设计
        2.3.1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设计方案选型
        2.3.2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传动系统设计
        2.3.3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驱动系统设计
        2.3.4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关节铰链设计
        2.3.5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基板设计
        2.3.6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机构总成
    2.4 低重力试验台设计
        2.4.1 低重力试验台方案原理设计
        2.4.2 低重力试验台结构设计
        2.4.3 低重力试验台总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月球车可展帆板原理样机控制系统搭建
    3.1 引言
    3.2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控制方案的选择
    3.3 太阳帆板样机控制整体设计思想
    3.4 太阳帆板样机控制硬件选择
        3.4.1 伺服驱动器的选型
        3.4.2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
        3.4.3 端子台选型
    3.5 控制系统硬件接口设计
    3.6 参数设定
        3.6.1 输入输出参数及部分基本参数的设定
        3.6.2 电子齿轮比设定
        3.6.3 监控参数
    3.7 PLC程序的设计
    3.8 控制系统的调试
        3.8.1 PLC程序调试
        3.8.2 伺服电机调试
        3.8.3 整体控制系统调试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月球车可展帆板原理样机末端位姿精度分析
    4.1 引言
    4.2 定位精度
    4.3 误差模型的建立
        4.3.1 关节间隙铰结构的建立
        4.3.2 关节间隙误差分析
    4.4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末端位姿误差ADAMS仿真分析
        4.4.1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4.4.2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仿真求解参数设置
        4.4.3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末端位姿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月球车可展帆板原理样机性能试验
    5.1 引言
    5.2 太阳帆板原理样机末端位姿精度试验
        5.2.1 x轴向重复展开定位精度试验
        5.2.2 y轴向重复展开定位精度试验
        5.2.3 z轴向重复展开定位精度试验
    5.3 太阳帆板重复展开运动参数测定
        5.3.1 太阳帆板展开角度测定
        5.3.2 太阳帆板展开速度测定
        5.3.3 太阳帆板展开加速度测定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伐根清理机器人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回顾
        1.2.1 早期的自动机
        1.2.2 机器人
    1.3 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1.4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趋势
    1.5 林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1.6 伐根清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1.6.1 国内伐根清理技术现状分析
        1.6.2 国外伐根清理技术现状分析
        1.6.3 伐根清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7 本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7.1 伐根清理机器人的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意义
        1.7.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内容
2 伐根清理机的研究
    2.1 引言
    2.2 伐根清理机的分类
    2.3 典型伐根清理机械体系结构的分析
        2.3.1 国内研制的典型伐根清理机械体系结构分析
        2.3.2 国外研制的典型伐根清理机械体系结构分析
    2.4 小结
3 东北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树种与土质情况及树木根系分布规律的研究
    3.1 引言
    3.2 大兴安岭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2.1 棕色针叶林土
        3.2.2 大兴安岭西坡的灰色森林土
    3.3 大兴安岭林区树种分布情况
    3.4 大兴安岭林区树木根系分布规律的研究
        3.4.1 大兴安岭区域树木伐根的径级分布规律
        3.4.2 大兴安岭区域树木根系幅度分布规律
        3.4.3 大兴安岭区域树木根系入土深度分布规律
    3.5 小结
4 伐根清理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的研究
    4.1 引言
    4.2 伐根清理机器人系统的总体结构
    4.3 伐根清理机器人系统的机构设计原则
        4.3.1 机构设计原则
        4.3.2 机构型式综合原则
    4.4 伐根清理机器人机构设计
        4.4.1 行走机构
        4.4.2 机械手的设计
    4.5 伐根清理机器人主要性能参数
    4.6 小结
5 伐根清理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5.1 引言
    5.2 伐根清理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5.2.1 齐次矩阵
        5.2.2 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
        5.2.3 伐根清理机器人机械手运动学方程
        5.2.4 伐根清理机器人机械手的运动方程逆解分析
    5.3 伐根清理机器人机械手的速度分析
    5.4 伐根清理机器人机械手的动力学分析
    5.5 小结
6 伐根清理机器人旋切理论与切削刀具
    6.1 引言
    6.2 旋切理论及切削运动
        6.2.1 主运动
        6.2.2 进给运动
        6.2.3 切削运动
        6.2.4 相对于纤维方向的切削方向
    6.3 切削刀具的结构设计
    6.4 切削刀具的材料及制造工艺过程
        6.4.1 切削刀具的材料
        6.4.2 刀具制造工艺过程
    6.5 切削力的计算
    6.6 小结
7 伐根清理机器人液压系统
    7.1 引言
    7.2 伐根清理机器人的液压系统的设计原则
    7.3 伐根清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
        7.3.1 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
        7.3.2 机器人工作原理及动作顺序流程
    7.4 机器人液压系统元件的功用及选型分析
    7.5 各液压元件的选定
    7.6 液压油路的选配
    7.7 液压油液的选择
    7.8 其它元件的选取
    7.9 小结
8 伐根清理机器人控制系统
    8.1 引言
    8.2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8.3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8.3.1 存储器的扩展
        8.3.2 模拟通道的设计
        8.3.3 系统日历时钟DS12887
    8.4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8.4.1 设计原则
        8.4.2 键盘设计与8279的选用
        8.4.3 显示器及汉字界面系统设计
        8.4.4 控制手柄的设计
        8.4.5 系统硬件抗干扰设计
    8.5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8.5.1 Franclin C51
        8.5.2 系统主程序的设计
        8.5.3 键盘散转程序
        8.5.4 机器人点动程序设计
        8.5.5 全自动程序设计
        8.5.6 机器人汉字界面显示程序模块的设计
    8.6 单片机控制下的硬件及液压驱动系统
    8.7 单片机驱动控制系统信号的扩大及整机控制系统
        8.7.1 单片机驱动控制信号的扩大
        8.7.2 整机控制系统
    8.8 小结
9 伐根清理机器人稳定性分析与参数试验测试的研究
    9.1 引言
    9.2 伐根清理机器人工作空间的确定
    9.3 伐根清理机器人整机稳定性分析
        9.3.1 伐根清理机器人纵坡停放时的稳定性设计
        9.3.2 伐根清理机器人横坡停放时的稳定性计算
    9.4 伐根清理机器人性能参数试验测试
        9.4.1 试验项目
        9.4.2 试验条件
        9.4.3 试验方法
    9.5 小结
10 结论
    10.1 本论文创造性的工作和结论
    10.2 论文中的其它工作
    10.3 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9)拟DCT复合式机械—静压双流传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拖拉机变速箱简介及发展概括
        1.2.2 负载换挡变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HMCVT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双离合器变速箱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与意义
        1.3.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复合式机械—静压双流传动系统原理分析
    2.1 HMCVT总论
        2.1.1 HMCVT结构及原理
        2.1.2 分流、汇流装置排布形式选择
    2.2 复合式机械—静压双流传动系统
        2.2.1 行星轮系连接方式确定
        2.2.2 复合式机械—静压双流传动系统结构
    2.3 某型负载换挡变速器结构及原理
    2.4 搭载复合式双流传动系统的负载换挡变速箱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HMCVT系统数学建模及其换挡控制策略
    3.1 动力源建模
    3.2 行驶阻力建模
    3.3 动力换挡部分建模
        3.3.1 NGW型行星轮系建模
        3.3.2 液压容腔建模
        3.3.3 泵、马达系统建模
    3.4 中箱体及后箱体建模
    3.5 搭载MHMCVT变速箱的拖拉机整车动力学模型
    3.6 MHMCVT系统换挡控制策略
        3.6.1 数学求解器Maple简介
        3.6.2 换挡品质评价标准
        3.6.3 MHMCVT系统换挡冲击度求解
        3.6.4 MHMCVT系统换挡控制策略
        3.6.5 冲击度表达式中各项系数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CT系统、MHMCVT系统换挡控制策略对比
    4.1 DCT系统建模
        4.1.1 DCT换挡过程中的状态分析
        4.1.2 C1接合C2滑摩状态动力学方程
        4.1.3 C1滑摩、C2滑摩状态动力学方程
        4.1.4 C1滑摩C2接合动力学方程
    4.2 DCT换挡过程中各状态下的冲击度表达式
    4.3 各状态下DCT换挡品质的影响因素
        4.3.1 离合器C1接合C2滑摩状态下的换挡品质影响因素
        4.3.2 离合器C1、C2皆滑摩时的换挡品质影响因素
        4.3.3 离合器C1滑摩C2接合状态下的换挡品质影响因素
    4.4 DCT换挡控制策略
    4.5 DCT系统、MHMCVT系统换挡控制策略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HMCVT排量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式
    5.1 变量轴向柱塞泵、变量轴向柱塞马达变量原理
    5.2 排量调节阀结构原理
    5.3 排量调节系统AMEsim建模
        5.3.1 AMEsim简介
        5.3.2 排量调节阀建模准备
        5.3.3 排量调节系统物理模块的AMEsim模型
    5.4 排量调节系统的控制策略及控制器模型
        5.4.1 模糊PID控制简介
        5.4.2 模糊PI控制器模型
        5.4.3 模糊控制器隶属度函数及模糊推理规则
    5.5 排量调节系统仿真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DCT系统及MHMCVT系统换挡过程的计算机仿真
    6.1 DCT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6.2 DCT系统换挡过程仿真结果及分析
    6.3 MHMCVT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6.3.1 MHMCVT传动系统模型搭建
        6.3.2 MHMCVT控制系统模型
    6.4 MHMCVT换挡过程仿真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1 MHMCVT系统实验台架装配图

(10)串联式拖拉机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参数设计
    2.1 液压功率分流传动的调速原理
    2.2 分流与汇流机构的基本传动特性
        2.2.1 分流与汇流机构的基本形式
        2.2.2 分矩汇速型机构的性能分析
    2.3 变速箱的总体方案设计
        2.3.1 任务要求
        2.3.2 传动方案的确定
    2.4 变速箱的传动特性计算与分析
        2.4.1 调速特性分析
        2.4.2 转矩特性分析
        2.4.3 功率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结构设计
    3.1 变速箱配齿计算
        3.1.1 .齿轮副传动比确定
        3.1.2 齿轮转矩的确定
        3.1.3 齿轮几何参数的确定
    3.2 变速箱轴系设计
        3.2.1 传动轴最小直径尺寸的确定
        3.2.2 传动轴结构设计
    3.3 泵控液压马达选型
    3.4 润滑及冷却结构设计
    3.5 箱体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泵控液压马达加载试验
    4.1 试验目的与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4.3 本章小结
5 无级变速箱及拖拉机的数学模型构建
    5.1 无级变速箱的传动系统模型
        5.1.1 泵控液压马达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5.1.2 传动轴与齿轮模型
        5.1.3 变速箱总体模型
    5.2 无级变速拖拉机的传动系统模型
        5.2.1 发动机模型
        5.2.2 拖拉机箱桥模型
        5.2.3 拖拉机牵引特性计算模型
        5.2.4 拖拉机整机模型
    5.3 对照组静液压无级变速箱及拖拉机的传动系统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无级变速箱及拖拉机的传动性能分析
    6.1 调速与效率特性分析
    6.2 牵引特性分析
        6.2.1 不同排量比下的无级变速拖拉机牵引特性
        6.2.2 不同区段下的无级变速拖拉机牵引特性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牵引特性部分仿真数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四、东方红40末端传动的改装(论文参考文献)

  • [1]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的改进[J].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农业机械, 1984(06)
  • [2]插秧机自动导航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靳俊栋.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机耕船计算工况的探讨[J]. 肖永康.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1(01)
  • [4]对我国发展农用大马力拖拉机的设想[J]. 陆根源,凌桐森,卢振洲,吕俊. 拖拉机, 1980(03)
  • [5]钵苗成组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倪明航. 塔里木大学, 2015(07)
  • [6]月球车含隙铰可展帆板原理样机研制[D]. 乔国勇. 燕山大学, 2017(04)
  • [7]伐根清理机器人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D]. 刘晋浩. 东北林业大学, 2003(01)
  • [8]东方红40末端传动的改装[J]. 牟会康,杜大然. 农业机械资料, 1976(08)
  • [9]拟DCT复合式机械—静压双流传动系统研究[D]. 常佳男.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10]串联式拖拉机液压功率分流无级变速箱的设计[D]. 曹允莲.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东方红40终传动改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