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村务公开,实施有效监督

坚持村务公开,实施有效监督

一、坚持村务公开实行有效监督(论文文献综述)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1](2021)在《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农经发[2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乡村振兴局:近年来,为解决基层组织负担重、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为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地方将"清单制"引入乡村治理,探索出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承担事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等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总结推广典型范例和创新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马茜[2](2021)在《乡村治理中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履职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四川Y市N区的调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郑楠[3](2021)在《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N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鹏[4](2021)在《乡村治理中“四议两公开”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四议两公开”制度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运行创造了新的载体。中国共产党指导农村工作的法规也明确指示,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是党的领导下村民自治制度的新实践形式,由河南省邓州市率先提出。"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提出和运行对解决中国乡村治理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深入挖掘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提升“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效能的合理路径,为“四议两公开”制度未来的良性发展和合理运行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治理及“四议两公开”制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叙述了“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从时代背景、发展阶段、理论基础三个方面对“四议两公开”制度进行探究。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运行程序和应坚持的原则,有助于更深地了解和把握“四议两公开”制度。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四议两公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第五部分提出了“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效能提升的合理路径,即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参与者参与感,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目标。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语,对本文所研究内容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

王天君[5](2021)在《淮南市D区村干部腐败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是我国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开始布局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年,我们正处在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村干部作为党中央在农村开展好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奠基石,也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最基层发挥作用的重要力量,他们担负着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村干部腐败行为仍时有发生,这破坏了党的执政基础、影响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污染了基层政治风气,给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进行村干部腐败治理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淮南市D区的村干部腐败治理为研究对象,以治理理论、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主要从四个部分对村干部腐败治理进行研究,具体为:第一部分为村干部腐败治理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阐释,在这一部分主要对一些概念进行了界定,阐释了三个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村干部腐败表现及淮南市D区调查,主要通过分析D区村干部腐败的一些案例,发现D区村干部腐败的主要表现和特点。第三部分则是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分析村干部腐败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则主要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个方面着手,总结村干部腐败的治理对策,不断提高治理腐败效能,实现减少村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研究目的。

沙仁[6](2021)在《新时代内蒙古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研究》文中提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牧区执政的基础,肩负着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带领农牧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基本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所肩负的使命、承担的职责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这对于密切农村牧区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少数民族重要聚集区,做好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对筑牢“两个屏障”,提升农村牧区社会治理水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以内蒙古通辽为例,对通辽地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论文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选题的意图和意义,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的基本情况;二是关于新时代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三是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四是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五是从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相关理论和国家政策,以及借鉴其他地区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进而提出解决新时代内蒙古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的创新路径和对策。

庄科[7](2021)在《山东省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并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6月印发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村级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末稍”,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从根本上来说,村级党组织实现了有效治理,才能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村级党组织担负着全面领导本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重任,对农村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在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协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等各方利益、促使主体间关系趋向良性构建的重要作用。因此,想要更好更高效地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方面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以山东省P县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对比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近年来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总体做法及典型案例进行梳理,以此个案来透视村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实现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提出意见建议。文章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分别从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主要创新点等方面对论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了初步分析。第二章通过对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总体情况及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几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探求乡村治理实践中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等手段,对P县村级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四章对三种国内先进乡村治理模式中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进行了介绍分析,逐一分析了成功经验,并与P县做法进行了相互印证。在强化了理论基础的同时,对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努力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第五章在综合前几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机制的建议。第六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通过研究,笔者认为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较好地发挥了领导作用,是党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根本上解决制约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作用发挥的诸多症结,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促进村级党组织与乡村治理机构的协同性、融合性、创新性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凝聚起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的强大合力。

许晓雪[8](2021)在《山东省S镇村干部“微腐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尤其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更是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保持高压态势。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发展,基层反腐越来越被重视。身处基层的村干部,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腐败行为,更是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村干部“微腐败”问题扩散性强、渗透性广、影响力大,它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进而破坏基层治理体系,最终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本文基于笔者个人工作经历,选择S镇村干部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的社会结构情况,对“微腐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研究内容除绪论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研究的现实基础。该部分主要对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现象调查进行分析。概述S镇2016年至2020年“微腐败”查处情况、主要危害以及治理探索,并从中选取四个典型案例,加以分类,试图全方位展示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现状。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关键之处。该部分围绕笔者绘制的S镇村干部“微腐败”机理框架图,从人情、事项、对象三个方面对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共性特征进行概述。相应演绎出S镇村干部“微腐败”内部结构层成因,从客观前提、制度空间和行为动力等三个方面进行机理解释。第三部分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该部分从村级监督、乡村治理、村干部素质三个层面,提出适合当前S镇村干部“微腐败”治理的对策建议,具体分别为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协同党委“两委”村民全方位治理以及强化廉洁民主法治全要素教育。本文从S镇实际出发,侧重经验总结和实践研究,深入探究“微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角度。

李建[9](2021)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研究 ——以S省D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一线执行者,是连接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的纽带,其重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的确充斥着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腐败的现象,本该是农民“公仆”的农村基层干部在面对现实利益诱惑时却站在了农民的“对立面”,这会抹黑党委政府的光辉形象,非常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逐渐深入,农村基层干部的担当与廉洁都对基层社会的稳定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要想方设法探索整治基层“微腐败”的方法对策,全面净化基层的政治生态。面对村干部的“微腐败”,本文拟从这一现实社会热点问题入手,以S省D镇为例,总结出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案件的类型,分为侵占“三资”型、贪污受贿型、虚报冒领型、以权谋私型、截留挪用型。从D镇纪检监察机构人员设置、治理“微腐败”工作流程、举措、成效四个方面总结出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的治理现状。结合笔者身边的真实案例,指出了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存在的问题,即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机制不健全,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管不到位,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力量不足,群众、媒体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笔者主要从“敢”“能”“想”三个视角去分析“微腐败”根治问题产生的深层因素。之所以“敢”是因为来自群众举报投诉渠道不畅通、基层执纪监督方式方法落后、基层执纪监督力度不够;之所以“能”是因为乡村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村级监委职能虚化、村务财务公开机制不完善、农村群众畏权心态;之所以“想”是因为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党性修养、党纪法规意识浅薄、薪酬保障制度偏低等。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构建不敢腐的体制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不能腐的体制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三个方面表达了一系列治理对策,坚决刹住农村基层“微腐败”的不良势头。

孙经纬[10](2021)在《乡村治理视角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以苏北J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陆续出台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作作了不同程度的强调,这也就说明提升组织力是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必然要求。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取苏北J村作为研究个案,在乡村治理视角下对J村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实践探索、现实困境以及优化策略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总结凝练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和乡村治理的一般性经验。所谓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是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相应目标任务而进行资源调配整合、发挥自身功能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以分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部组织力与外部组织力,前者指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与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互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整合调配组织内部资源,促进组织团结统一、进步发展的能力;后者指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与普通村民的互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整合调配农村社会资源、领导农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能力。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进行理据剖释可以发现:强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基本遵循构成其理论逻辑,组织力是实现不同时期政党建设目标的关键力量为其提供了实践依据,而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则是提升组织力的现实需求。聚焦个案本身,J村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实践探索从场域形塑、主体锻造、客体认同、外援嫁接四个维度展开,村庄共同体重建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服务力的呈现、组织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凝聚力的强化、村民认同建构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号召力的提升、外部资源争取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力的拓展是其提升组织力的探索路径。然而,组织权威私人化、组织工作形式化和组织队伍“老龄化”导致组织建设不够完善,村民认同缺乏长效性、客观性和面临着易变性又促使村民认同缺乏稳定,这两大问题共同构成了 J村党组织提升组织力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此同时,这也是全国许多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在借鉴J村提升组织力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以推动组织力提升过程中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本质回归和确保组织力提升过程中村民认同的稳定性目标实现为重点来改善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二、坚持村务公开实行有效监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村务公开实行有效监督(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清单制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乡村治理中有序推进运用清单制
三、强化组织领导
附件1小微权力清单“36条”构建乡村反腐新机制
    一、厘清边界,梳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
    二、明晰权限,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
    三、顶层设计,构建责任传导工作机制
    四、宣传教育,营造入脑入心舆论氛围
    五、奖惩并举,健全三级联动监督体系
    六、改革升级,系统配套执行保障制度
附件2规范权责事项推动村居减负增效
    一、坚持源头治理,规范清单为村居松绑减负
    二、坚持多管齐下,健全机制为村居减负护航
    三、坚持改革创新,多元融合为村居扩能增效
附件3实施三清单一流程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一、坚持“三个强化”,“部署+督导”高位高效推进
    二、把握“三个环节”,“确权+明责”厘清权力边界
    三、做到“四个全面”,“论证+宣传”确保取信于民
    四、健全“四项机制”,“监督+落实”提升治理效能
附件4推行四项清单以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一、减负清单,为基层松绑减负
    二、责任清单,让干部亮权明责
    三、监督清单,使事项公开透明
    四、服务清单,向群众精细服务
    五、四项清单,推进治理取得显着成效
附件5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一张清单,厘清权力边界
    二、两套机制,扎紧权力笼子
    三、三个平台,推动权力公开
    四、四项保障,确保长效运行
附件6全域梳理便民清单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下沉
    一、把便民清单精细化,让群众办事更明白
    二、把便民清单极简化,让群众办事更省心
    三、把便民清单数字化,让群众办事更有体验感
    四、把便民清单制度化,让群众办事更有保障
附件7建立村级小清单赋能乡村治理“大智惠”
    一、制定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二、制定负面清单,推动干部履职尽责
    三、制定村级事务清单,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四、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五、制定村务公开清单,确保村民知情权
附件8明确村级组织承担事项助推基层减负增效
    一、定好自治清单,提升治理能力
    二、定好协助清单,推进多元共治
    三、定好负面清单,推动松绑减负
    四、定好证明清单,提高服务质效
附件9注重“四个突出”解决乡村治理难点问题
    一、突出减负,规范村级事务
    二、突出赋能,激励干事创业
    三、突出增效,完善公共服务
    四、突出清廉,护航乡村治理
附件10网格化党建+四张清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完善网格体系,强化人员配备
    二、制定四张清单,规范网格管理
    三、“网格化党建+四张清单”推动治理取得实效

(4)乡村治理中“四议两公开”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评述与总结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乡村治理
        1.3.2 “四议两公开”制度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点
        1.5.2 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
    2.1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发展历程
        2.1.1 “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2.1.2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发展阶段
    2.2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治理理论
        2.2.2 十八大之前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理论
        2.2.3 习近平的乡村治理理论
第三章 “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机制分析
    3.1 “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程序
        3.1.1 村党支部会提议
        3.1.2 村“两委”会商议
        3.1.3 党员大会审议
        3.1.4 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
        3.1.5 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
    3.2 “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应坚持的原则
        3.2.1 坚持党的领导
        3.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2.3 坚持依法治理
第四章 “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实践分析
    4.1 制度运行存在问题
        4.1.1 议事范围和公开范围有待明确
        4.1.2 运行程序需要完善
        4.1.3 制度落实缺乏引导
        4.1.4 监督考核机制尚不健全
    4.2 组织建设水平不高
        4.2.1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弱化
        4.2.2 村“两委”关系不协调
        4.2.3 农村社会组织力量薄弱
    4.3 参与者参与感低
        4.3.1 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4.3.2 农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参与能力整体不高
        4.3.3 村民的参与受到限制
        4.3.4 年轻群体和精英人才流失
第五章 “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效能提升的合理路径
    5.1 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相关机制
        5.1.1 完善议事内容
        5.1.2 规范相关程序和运行机制
        5.1.3 加强宣传引导
        5.1.4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5.2 加强组织建设
        5.2.1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5.2.2 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
        5.2.3 培育农村社会组织
    5.3 提高参与者参与感
        5.3.1 提升农村干部能力素质
        5.3.2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5.3.3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5.3.4 培养乡村治理优秀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淮南市D区村干部腐败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主要结构
        四、论文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村干部腐败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村干部
        二、腐败
        三、村干部腐败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权力制约监督理论
第三章 淮南市D区村干部腐败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第一节 淮南市D区村干部腐败的总体现状
        一、淮南市D区基本情况
        二、淮南市D区近五年来查处村干部腐败案件情况
    第二节 淮南市D区村干部腐败的类型和特点
        一、村干部腐败的常见类型
        二、村干部腐败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村干部腐败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村干部腐败产生的主观因素
        一、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
        二、村干部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第二节 村干部腐败产生的客观因素
        一、村干部选任制度不完善
        二、村级民主管理体制不健全
        三、村干部工作制度缺陷
        四、惩处腐败工作力度不够
第五章 村干部腐败的治理对策
    第一节 加强腐败惩治力度,使村干部不敢腐
        一、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二、加大村干部腐败案件查处力度
        三、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并曝光典型案例
    第二节 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使村干部不能腐
        一、完善村级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二、建设立体监督机制,加强权力监督
    第三节 全面关爱村干部,使村干部不想腐
        一、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
        二、落实村干部职业保障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时代内蒙古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难点和创新点
        1.重难点
        2.创新点
一、新时代中国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基层党建思想
    (二)我国历任领导人关于基层党建理论
    (三)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相关论述
二、新时代对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的新要求
    (一)坚持以党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
    (三)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及工作格局
    (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本领
三、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基本概况
        1.通辽市基本概况
        2.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基本概况
    (二)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组织工作效率不足
        2.党员干部队伍不能发挥模范作用
        3.党组织和村委会权限不明
        4.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物质保障不足
        5.党组织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内蒙古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创新的路径
    (一)创新农村牧区党组织设置
        1.设置党组织遵循原则
        2.创新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
        3.转变党组织工作方式
        4.健全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二)全面提升党组织组织力
        1.强化责任落实,上下联动推进扎实开展
        2.严格制定标准,分总结合推进有的放矢
        3.建立保障机制,奖惩并用推进常态长效
    (三)优化农村牧区基层干部选拔任用
        1.拓宽用人渠道,选优配强干部队伍
        2.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履职能力
        3.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干部廉政意识
        4.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四)全面推进嘎查村“一肩挑”
        1.提高站位,推进“一肩挑”
        2.调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3.加强对嘎查村党员干部监管机制
    (五)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
        1.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联动
        2.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
        3.加强扶持力度,推进有序发展
        4.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5.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热情
    (六)“互联网+党建”模式
        1.树立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互联网思维
        2.构建“互联网+基层党建”的体制机制
        3.培育“互联网+基层党建”的干部队伍
    (七)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1.提高党员干部服务意识
        2.加强党员干部服务能力
        3.完善党组织服务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山东省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基本做法、典型案例及成效
    2.1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基本做法
        2.1.1 大力实施农村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1.2 积极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
        2.1.3 扎实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
    2.2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
        2.2.1 P街道党建统领全面推进新时代新型社会治理
        2.2.2 B镇基层党建融合发展工作模式
        2.2.3 J村党支部示范引领典型经验
        2.2.4 S村党支部创新实施“雪亮工程”
    2.3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成效
        2.3.1 村级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主导者的地位日益凸显
        2.3.2 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治理模式受到广泛认可
        2.3.3 群众利益从根本上得到维护
        2.3.4 因地制宜、找准治理关键环节成为普遍共识
    小结
第3章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P县村级党组织发挥乡村治理领导作用调查设计及样本特征
        3.1.1 调查设计
        3.1.2 样本特征描述
    3.2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3.2.1 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有欠缺
        3.2.2 村党支部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有欠缺
        3.2.3 党员队伍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3.2.4 村级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协调性、融合性不强
        3.2.5 村集体经济增收能力明显不足
    3.3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3.3.1 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政治领导力不足
        3.3.2 农村党员队伍行动引领力不足
        3.3.3 村级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的协同性不足
        3.3.4 村民自治社会号召力不足
    小结
第4章 国内先进乡村治理模式中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经验借鉴
    4.1 新时代“枫桥经验”模式
        4.1.1 新时代“枫桥经验”模式介绍
        4.1.2 村级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经验分析
    4.2 青县“村代会常任制”模式
        4.2.1 青县“村代会常任制”模式介绍
        4.2.2 村级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经验分析
    4.3 烟台栖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
        4.3.1 烟台栖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介绍
        4.3.2 村级党组织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经验分析
    4.4 P县本地做法与外地成功模式的比较分析
        4.4.1 优点分析
        4.4.2 P县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暴露出的短板弱项
        4.4.3 外地成功模式可供借鉴的经验
    小结
第5章 加强村级党组织乡村治理领导作用的具体建议
    5.1 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5.2 大力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村级党组织的乡村治理能力
        5.2.1 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
        5.2.2 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
        5.2.3 工作载体建设标准化
        5.2.4 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
        5.2.5 基本工作保障标准化
    5.3 强化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精准性和有效性,丰富乡村治理方式
    5.4 妥善处理村级党组织与其他治理组织的关系
    5.5 丰富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内容
    5.6 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致富带富能力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山东省S镇村干部“微腐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村干部
        2.1.2 腐败
        2.1.3 微腐败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差序格局理论
        2.2.3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第3章 S镇村干部“微腐败”现状调查
    3.1 S 镇村干部“微腐败”的查处概况
    3.2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数据分析
        3.2.1 查处数量逐年增加
        3.2.2 “微腐败”增量得到遏制
        3.2.3 党纪轻处分占多数
    3.3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案例分析
        3.3.1 S镇N村案例——霸蛮村书记从“能人”到“罪人”
        3.3.2 S镇Q村案例——党员发展讲“人情”不讲“原则”
        3.3.3 S镇S村案例——村级项目建设公私不分
        3.3.4 S镇X村案例——惠农资金“到账”不“到位”
    3.4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问题分类
        3.4.1 经济类“微腐败”
        3.4.2 政治类“微腐败”
        3.4.3 作风类“微腐败”
    3.5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主要危害
        3.5.1 村集体资产流失
        3.5.2 干群关系紧张
        3.5.3 基层治理陷入困境
    3.6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治理探索
        3.6.1 制定村级“微权力”运行清单
        3.6.2 集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3.6.3 深入推行“一案三跟进”工作机制
    小结
第4章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特征分析和机理解释
    4.1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特征分析
        4.1.1 “微腐败”的人情特征
        4.1.2 “微腐败”事项特征
        4.1.3 “微腐败”的对象特征
    4.2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机理解释
        4.2.1 监督无力是“微腐败”出现的客观前提
        4.2.2 治理状况是“微腐败”出现的制度空间
        4.2.3 主观动机是“微腐败”出现的行为动力
    小结
第5章 S镇村干部“微腐败”的治理对策
    5.1 村级监督层面: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5.1.1 事前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
        5.1.2 事中监督:严格规范“四议两公开”程序
        5.1.3 事后监督:切实保障乡镇纪委监督执纪问责
    5.2 乡村治理层面:协同党委“两委”村民全方位治理
        5.2.1 巩固镇党委领导的核心地位
        5.2.2 优化村“两委”负责的主导地位
        5.2.3 提升村民自治的主体地位
    5.3 村干部素质层面:强化廉洁民主法治全要素教育
        5.3.1 强化廉洁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5.3.2 强化民主教育,把握民主主线
        5.3.3 强化法治教育,树牢守法底线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研究 ——以S省D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表现形式及危害的研究
        1.3.2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原因的研究
        1.3.3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途径的研究
        1.3.4 总体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全面从严治党
        2.1.2 农村基层干部
        2.1.3 微腐败
    2.2 相关理论
        2.2.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反腐败思想
        2.2.2 权力寻租理论
        2.2.3 权力制约理论
    小结
第三章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及治理现状——以S省D镇为例
    3.1 D镇基础情况概述
        3.1.1 D镇历史背景
        3.1.2 D镇各村级的发展情况
    3.2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微腐败”案件的类型
        3.2.1 侵占“三资”型
        3.2.2 贪污受贿型
        3.2.3 虚报冒领型
        3.2.4 以权谋私型
        3.2.5 截留挪用型
    3.3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的治理现状
        3.3.1 D镇纪检监察机构及人员设置
        3.3.2 治理“微腐败”工作流程
        3.3.3 D镇治理“微腐败”的举措
        3.3.4 D镇治理“微腐败”成效
    小结
第四章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案例阐述
        4.1.1 案件背景
        4.1.2 案件描述
        4.1.3 案件的调查与处理
        4.1.4 案例分析
    4.2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存在的问题
        4.2.1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机制不健全
        4.2.2 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管不到位
        4.2.3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力量不足
        4.2.4 群众、媒体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4.3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问题成因分析
        4.3.1 基层政府监督“失效”,“微腐败”者敢腐败
        4.3.2 村级组织监管“缺位”,“微腐败”者能腐败
        4.3.3 村干部认知水平及待遇“欠佳”,“微腐败”者想腐败
    小结
第五章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对策研究
    5.1 构建不敢腐的体制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5.1.1 畅通完善群众举报投诉渠道
        5.1.2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科学实现无缝监督
        5.1.3 加大执纪问责力度
    5.2 构建不能腐的体制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5.2.1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5.2.2 完善村务财务公开机制
        5.2.3 加强财务审计监督
        5.2.4 增强基层群众的维权意识
    5.3 构建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5.3.1 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党性修养
        5.3.2 加强党纪法规教育
        5.3.3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薪酬保障待遇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乡村治理视角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以苏北J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四、田野工作
        (一) J村概况
        (二) 选择J村作为个案村庄的依据
    五、研究视角的选择
        (一) 现有研究视角回顾
        (二) 本文研究视角建构
第一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相关概念缕析
    一、基层党组织的内涵
        (一) 基层党组织的概念
        (二) 基层党组织的类型
        (三)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涵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概念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三)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解析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表现形态
        (三)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与治理功能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理据剖释
    一、理论逻辑: 强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基本遵循
        (一) 政党属性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
        (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与组织力
    二、实践依据: 实现不同时期政党建设目标的关键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武器
        (二)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法宝
    三、现实需求: 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
        (一)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组织力
第三章 J村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一、村庄共同体重建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服务力的呈现
        (一) 重建地域共同体: 以土为生到依土而生
        (二) 重建精神共同体: 村民内心世界的调适
    二、组织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凝聚力的强化
        (一) 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二) 严格开展组织生活
        (三) 建构党员认同
    三、村民认同建构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号召力的提升
        (一)村民认同的客观性
        (二) 建构村民认同
    四、外部资源争取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力的拓展
        (一) 获取外部资源
        (二) 运用外部资源
第四章 J村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过程中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一) “头雁”色彩过分凸显导致组织权威面临私人化的风险
        (二) 迎检式工作逻辑导致组织工作面临形式化的风险
        (三) 青年党员脱钩导致组织队伍面临“老龄化”的风险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过程中的村民认同缺乏稳定
        (一) 精英人物主导下的村民认同缺乏长效性
        (二) 村庄信息传递梗阻削弱村民认同的客观性
        (三) 村民政治素养缺失催生村民认同的易变性
第五章 J村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优化策略
    一、推动组织力提升过程中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本质回归
        (一) 规范“头雁”运作,维护组织权威的集体化
        (二) 转变工作逻辑,推进组织工作的实效化
        (三) 加强党员管理,落实组织队伍的活力化
    二、确保组织力提升过程中村民认同的稳定性目标实现
        (一) 建构组织主导的认同机制,提升村民认同的长效性
        (二) 多渠道畅通村庄信息传递,增强村民认同的客观性
        (三) 全方位培育村民政治素养,限制村民认同的易变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中主要人物一览
    附录二: X县村党组织书记激励考核办法
    附录三: X县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绩效百分制考核细则
    附录四: Y镇村居工作百分制考核实施细则
    附录五: Y镇2020年度政法综治暨“平安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责任书
    附录六: J村支部活动记录节选
    附录七: 访谈内容节选
    附录八: J村调研掠影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坚持村务公开实行有效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11)
  • [2]乡村治理中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履职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四川Y市N区的调研分析[D]. 马茜.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N县为例[D]. 郑楠. 东华大学, 2021
  • [4]乡村治理中“四议两公开”制度研究[D]. 王鹏. 山西大学, 2021(12)
  • [5]淮南市D区村干部腐败治理研究[D]. 王天君.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6]新时代内蒙古通辽市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研究[D]. 沙仁.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山东省P县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研究[D]. 庄科.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8]山东省S镇村干部“微腐败”问题研究[D]. 许晓雪.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9]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治理研究 ——以S省D镇为例[D]. 李建.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乡村治理视角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以苏北J村为例[D]. 孙经纬. 扬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坚持村务公开,实施有效监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