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个相容事件和的概率公式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聂文滨[1](2019)在《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从而激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为了确保小批量定制产品的质量,必须对其制造过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持续改进,迫切需要深入开展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工艺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PFMEA)是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具有前瞻性的可靠性分析技术。而PFMEA风险评估则是PFMEA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地评价各工艺失效模式的风险水平,为确定关键工艺失效模式提供依据。然而,现有基于大批量生产过程所积累丰富数据的PFMEA风险评估方法并不适用于生产过程构成要素调整频繁,相关工艺质量数据积累困难的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为此,本文以小批量定制生产PFMEA风险评估为研究对象,从风险评估意见表述、专家意见集结、风险因子评估意见集结、工艺失效模式风险因子的评价准则构建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构建系统科学的工艺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理论。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研究风险评估意见表述形式。小批量定制生产的现场情况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多样化的风险评估意见表述。为此,提出了基于评估假设改进模型的风险评估意见表述形式,要求专家从包含风险因子真值的可能区间、区间内的数据分布状况和评价结论的可信程度这三方面表述风险评估意见,再通过模糊因子将复杂的风险评估意见转化为相应的置信模糊区间数。该意见表述形式能以任意精细度和灵活度描述失效模式的风险水平。2、研究基于团队共识的PFMEA风险评估问题。PFMEA风险评估通常由PFMEA专家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对失效模式的风险因子给出统一的风险评估意见。为获得失效模式的综合风险水平,需要集结各风险因子的评估意见。而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特点之一是产品种类调整频繁,这导致风险因子权重也需要频繁调整。为了能满足这一需求并且有效处理置信模糊区间数,提出了基于广义豪斯多夫距离的灰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技术相混合的方法。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风险评估意见看作随机变量,并构建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而能计算置信模糊区间数之间的广义豪斯多夫距离。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分辨稳定性。3、研究基于专家意见集结的PFMEA风险评估问题。面对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的复杂风险状况,专家们常常难以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这就需要采用合适方法将不同专家意见集结为群体专家意见。为此,提出了基于广义豪斯多夫距离与矩阵序列的粗糙灰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技术相混合的方法。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模拟专家会议形成团队意见的实际过程,实现合理的风险排序。4、研究风险因子的评价方式。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所能借鉴的相关资料匮乏,导致风险评估难度大,传统风险因子评价方式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风险因子多维评价方式。该方式既能帮助专家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的纵向思考,又能有效防止评估维度的遗漏。此外,采用系统化的科学理论构建并优化严酷度多维评价准则体系,以确保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5、将研究成果体系化,形成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并应用于某型飞机活动舱盖装配工艺失效风险评估活动。通过该理论成果的综合应用,验证了理论研究成果的有效性。论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问题,从风险评估意见表述、评估意见集结和风险因子多维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性地解决了制约小批量定制生产工艺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的有关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可为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高凤伟,费时龙,张爽[2](2017)在《全概率公式及其应用》文中提出文章一方面介绍了全概率公式的相关理论,并列举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对全概率公式进行了推广,并在推广的情况下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马力辉[3](2007)在《面向多冲突问题的TRIZ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产品创新的一般化理论。设计冲突是TRIZ定义技术问题的基础,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发现和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冲突,这决定了冲突及其解决技术在TRIZ中的重要地位。鉴于TRIZ方法的通用性,冲突理论在具体领域应用时面临着应用之前的前处理和应用之后的后处理的问题,这是运用TRIZ进行创新的瓶颈。针对TRIZ冲突解决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论文重点研究面向多冲突问题的TRIZ关键技术,包括研究冲突的确定及多冲突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探讨领域解转化的实现方法,最终形成复杂冲突设计系统的设计过程模型,其主要工作包括:1.探讨TRIZ中的重要方法论,分析TRIZ方法的实质及哲学内涵,确定其建立的重要方法论基础—辨证法与相似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太极图建立创新设计的Idea产生模型。2.研究设计冲突的确定与分析方法,建立基于进化模式和PRT的设计冲突确定的宏观过程,根据设计障碍提出设计障碍树概念及其数学模型,建立基于障碍树最小割集(Minimal cut set)和最小径集(Minimal path set)的多设计冲突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而确立多冲突在系统内的主次地位。3.根据设计问题障碍树的最小径集,寻求多冲突问题求解的最佳途径和方案。基于冲突定量分析建立问题求解方案选择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4.研究领域解转化的系统化方法,分析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思想与基于实例的领域解产生过程的相似性,建立基于相似理论的产品广义基因模型和系统相似分析的数学方法,从而寻找与设计问题最为相似的目标实例,通过实例的基因克隆(Cloning)(直接相似再现)、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或基因定位诱变(Cite-directed mutagenesis)(相似推理再现)、基因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UXD再现)产生新的产品基因表现型(Phenotype)或基因,以最终形成完整的领域解。5.建立冲突网络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模型,根据设计障碍树建立产品的设计冲突网络,克服每个冲突都被看作产品设计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冲突类型选择TRIZ中的相应解决工具得到问题的TRIZ解,并转化为相应的领域解,反复迭代的结果将会得到产品完整的概念设计方案。6.通过中药滴丸机(Dropping machine)的概念设计过程系统应用并验证前述有关设计冲突的确定与分析、解方案寻优、领域解的转化、产品设计概念建立等理论和方法。
龚海里[4](2004)在《故障树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算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系统故障树分析,简称FTA(Fault Tree Analysis),是系统可靠性工程学的重要分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评价复杂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一种实用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FTA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借助计算机来研究快速大规模的FTA算法及软件成为可靠性分析人员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FTA中的组合爆炸困难(计算量随故障树规模指数增长)、可视化软件开发、应用领域拓宽等问题都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研究高效的FTA优化算法,对拓宽工程应用领域及开发大型的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软件都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就这些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工作。 本文详细阐述了故障树计算机辅助分析基本原理,研究了故障树主要参数(最小割集、最小路集、不交化最小割集、不交化最小路集)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实现了采用割集、路集相互比较的故障树定性分析优化算法及采用直接不交化来实现故障树定量分析的新算法。这些新算法的合理应用能有效地降低FTA的NP困难,为FTA的简化提供新的途径。 用C++语言在VC开发环境下研制了故障树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程序组件,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此组件的FTA分析软件。该软件应用了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理论,具有最小割集和最小路集计算、可用性计算、重要度计算、基于故障树的故障诊断等主要功能。其实现采用了高阶数组降维技术及动态数值方法,当某个动态数组完成计算功能后,立即释放所占内存空间,运算速度快,能够满足微机上进行大型故障树的分析要求。 通过对一些故障树实例进行故障分析及与其他软件的比较计算,证明了本文所实现的优化算法和应用软件是科学有效的。最后通过对优化算法及软件在安全评定、故障诊断等领域中具体应用实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优化算法及软件在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张仕彬[5](2003)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兴未艾。国内专家从国外引进了许多风险管理方法。但是仅引进国外的方法是不够的,要想让这些方法发挥效用,必须将其本土化,在将方法应用于工程项目时,要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本论文主要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研究,使之更加实用。 论文在深入分析了风险特征之后,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风险管理,用以解决海量数据与贫乏信息之间的矛盾,所采用的技术有数理统计和人工神经网络(ANN)两种方法;接着,论文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中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所提出的基于模糊概率的故障树技术、随机模拟技术和基于区间数的TOPSIS方法都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特点;最后,论文对信息系统(MIS)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开发出一个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赵志草[6](2015)在《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冗余技术是工程领域中为达到系统的可靠性目标而经常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准确的预计、评估、分析冗余系统的可靠性便成为冗余设计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冗余系统可靠性理论忽略了系统各单元寿命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其寿命是相互独立的,这种理论在分析共载冗余系统时必然会带来比较大的偏差,无法满足工程需要。目前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理论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工程中实际存在的共载冗余系统,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基于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工程需求,本文对共载冗余系统包含控制装置、系统中单元退化失效服从随机过程、系统包含共因失效等情况下的可靠性理论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包含共载冗余分系统的串-并联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论文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考虑控制装置的共载冗余系统的可靠性模型(1)针对不可修系统各单元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情况,对于控制装置具有恒定失效率和恒定可靠度的情况,根据齐次马尔可夫过程特性分别给出了可靠性模型表达式,对于控制装置服从一般寿命分布的情形,建立了系统可靠性的Monte Carlo仿真算法;(2)对于不可修系统各单元寿命服从一般分布的情形,运用事件空间法,根据全概率理论、条件概率理论和等效累积失效概率理论,建立了系统可靠性模型,并给出了Monte Carlo仿真算法;通过在某排水系统算例的应用验证了上述两个模型的合理性和仿真算法的有效性;(3)对于各单元寿命和维修时间均服从指数分布的可修系统,绘出系统状态转移图,根据马尔可夫链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系统的瞬态可靠性特征量,通过在某电压源换流阀系统算例的应用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2.建立了单元退化失效为随机过程的共载冗余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分别针对单元退化失效服从Gamma过程或Wiener过程的系统,根据Gamma过程或Wiener过程的独立增量特性,运用事件空间法,分别建立了系统可靠性模型,并给出了系统可靠性的Monte Carlo仿真算法。最后,分别以三角带传动系统和风机通风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和仿真算法的有效性。3.建立了考虑共因失效的共载冗余系统的可靠性模型(1)针对系统各单元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情况,基于β因子模型,根据齐次马尔可夫过程特性给出了可靠性模型的表达式;基于二项失效率(BFR)模型,绘出系统状态转移图,通过马尔可夫链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系统可靠性;(2)针对各单元寿命服从一般分布的情形,基于β因子模型,根据事件空间法给出了可靠性模型的表达式,并给出Monte Carlo仿真算法;基于二项失效率(BFR)模型,给出了系统可靠性的Monte Carlo仿真算法;最后以某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源系统为例,分别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仿真算法的有效性。4.对包含共载冗余分系统的系统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1)根据对多个时刻可靠度要求建立了串-并联系统冗余分配优化模型,包括分系统中部件同类型的串-并联系统和分系统中部件不同类型的串-并联系统;(2)根据共载冗余分系统可靠性模型的特点,对1阶邻域启发式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了优化模型的全面性及优化算法的有效性。
张东斌[7](2005)在《基于VC的大型故障树分析软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系统故障树分析,简称FTA(Fault Tree Analysis),是系统可靠性工程学的重要分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评价复杂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一种实用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FTA同时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借助计算机来研究快速的大规模的FTA算法及软件成为可靠性分析人员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FTA中的组合爆炸困难(计算量随故障树规模指数增长)、可视化软件开发、应用领域拓宽等问题都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以上这些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工作。 本文详细阐述了故障树计算机辅助分析基本原理,研究了故障树主要参数(最小割集、最小路集、不交化最小割集、不交化最小路集)间的相互转化规律,用链表的方法实现了最小割集的计算方法,采用转移事件和不交化来处理故障树的NP(组合爆炸)问题,并且通过使用转移事件实现了大型故障树的绘制和输出,提出了在WINDOWS下通过鼠标动态绘制故障树的方法和故障树节点自动绘制的方法。并且使用C++语言在VC开发环境下研制了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故障树定性定量分析计算程序,经过对多种故障树实例的测试,证明了该软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节省内存,运算快等优点。
徐登林[8](1982)在《关于《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教学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章是概率论的根基,学好这一章对学好以后四章起着重要作用或者说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这一章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处理和组织教材,抓住实质,了解学生的困难之处,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公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下面我想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粗浅之见,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加深对随机事件统计性规律的认识。对一次试验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中却具有规律性的偶然
程世娟[9](2009)在《改进蚁群算法及其在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自然界生物群体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的启发,研究人员提出了人工智能新的实现模式——群体智能。群体智能的核心是由众多简单个体组成的群体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简单合作来实现某一功能、完成某一任务。群体智能中的主体在环境中表现出自主性、反映性、学习性和自适应性等智能特性。群体智能的研究始于蚁群算法。作为群体智能的典型形式,蚁群算法是基于蚂蚁群体觅食过程沿最短路径行进的生物学行为发展起来的一类群智能优化方法。该算法在解决传统优化方法难以奏效的具有NP-Hard特性的组合优化问题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已经在组合优化、网络路由、函数优化、数据挖掘、机器人路径规划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蚁群优化算法成为计算智能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很多国际会议上作为专题加以论,成为蓬勃发展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针对传统蚁群算法种群单一、求解速度慢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分段多种群蚁群算法,并用改进蚁群算法成功解决了复杂系统可靠性冗余优化问题及工程网络结构系统可靠性拓扑优化问题等。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对现有的蚁群算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第一,根据自然界中蚂蚁分工的不同,在算法中引进多种搜索蚂蚁——先驱蚁、搜索蚁和叛逆蚂蚁,各种蚂蚁按给定的规则进行搜索,在加快解的进化的同时又保持了解的多样性。第二,采用分阶段搜索策略,在算法初期适当放大选择概率,增加较好路径在算法初期被选择的机会,使较好路径上的信息素在算法初期有所加强;在算法后期为了防止陷入局部最优,在前期信息素积累的基础上恢复正常的选择概率,确保算法不出现停滞现象。第三,在信息素的更新方式上,把信息素的挥发速度设置为信息素浓度的函数,更贴近自然现象的本质,在信息素的更新方式上采用信息素的全局更新方式。实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在解决TSP问题上收敛速度快,并且比文献中的对比结果具有更小的相对误差。(2)将改进蚁群算法应用到串并系统可靠性冗余优化中,结合工程实际,文中既考虑到冗余部件的个数又考虑到冗余部件的类型,采用分级网络和并行搜索机制,解决了系统的元件可选择不同类型的串并联系统可靠性优化问题。(3)通过分级网络、向量编码将复杂系统可靠性优化问题转化为蚂蚁可识别的点线结构,采用并行搜索机制改进将蚁群算法应用到复杂系统可靠性优化问题中。将信息素集中于各级节点作为节点对蚂蚁的吸引强度,由节点的吸引强度指导蚂蚁在解空间上高效启发式搜索。计算结果表明,蚁群算法能快速搜索到问题的最优解,计算结果比所列举的算法都好。(4)以“从输入节点到该节点至少有一条路通的概率”为网络节点的可靠度约束,采用二进制编码将工程网络结构的拓扑优化问题转化为0-1规划问题,提出了工程网络结构可靠性拓扑优化的蚁群算法。采用递归法对所提出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近似估计,给出在满足一定的可靠度区间约束条件下网络造价的一个估计,既减少了计算复杂度使算法有利于编程,又提高了算法效率。结果表明递归近似处理的计算复杂度低,效率高,精度高,方案合理,可以处理大型的复杂网络,比其他算法更有效。最后,对全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蚁群算法进一步还要研究的课题。
陈紫起[10](2020)在《基于故障树方法的柴油机可靠性研究》文中提出柴油机作为各种机械设备的主要动力输入,在日常的生产和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衡量其质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包含于设计和制造环节,柴油机可靠性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展开柴油机零部件的可靠性研究,找到系统内的薄弱环节,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在工作时的可靠性,还能够为使用或维修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首先将故障树方法与模糊数学理论相结合来克服复杂问题的不确定性,使用模糊故障树方法对某型柴油机气门失效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解决了部分事件精确概率获取难度大的问题,使用上行法展开对气门失效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并求得了全部最小割集,计算出顶事件的模糊概率,针对于三角形模糊数使用了中值法求得各底事件的模糊重要度,对比找出影响气门失效的关键底事件。鉴于二态故障树方法无法处理多故障问题的不足,提出使用多态T-S模糊故障树方法对某型柴油机缸套异常磨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基于底事件故障概率或故障状态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并分别计算了缸套磨损在不同故障程度下底事件的T-S模糊概率重要度和T-S模糊关键重要度,通过比较找到了缸套磨损在不同故障程度下的关键底事件。以气门失效故障树为数学模型,使用Matlab程序语言编写了蒙特卡洛仿真程序进行仿真试验验证,提供了各种仿真指标的计算方法如平均无故障时间、底事件重要度等,并得到了可靠度和失效概率等参数随工作时间变化的动态响应曲线,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使用Matlab GUI界面开发出故障树可靠性分析软件,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软件开发的功能需求,用户只需要按照要求完成数据的转化和输入,即可快速地实现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可靠性仿真分析功能,为工程人员提供便利。
二、n个相容事件和的概率公式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个相容事件和的概率公式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险因子的评价准则及评价方式 |
1.2.2 风险评估意见的表述 |
1.2.3 专家意见的集结 |
1.2.4 风险因子评估意见的集结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风险评估意见的表述 |
2.1 传统RPN方法在意见表述方面的不足 |
2.2 基于评估假设改进模型的风险评估意见表述 |
2.2.1 相关理论基础 |
2.2.2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评估假设模型及其改进 |
2.2.3 置信模糊区间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团队共识的PFMEA风险评估 |
3.1 灰关联方法的分辨能力研究 |
3.1.1 正灰关联系数的分辨能力 |
3.1.2 负灰关联系数的分辨能力 |
3.2 置信模糊区间数与广义豪斯多夫距离 |
3.2.1 置信模糊区间数的连续随机变量模型 |
3.2.2 广义豪斯多夫距离 |
3.3 基于团队共识的PFMEA风险评估流程 |
3.4 算例分析 |
3.4.1 基于传统整数评估值的算例 |
3.4.2 航空发动机安装工序的PFMEA案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专家意见集结的PFMEA风险评估 |
4.1 专家团队共识的形成过程 |
4.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加权和方法 |
4.2.1 粗糙集理论 |
4.2.2 分析与比较 |
4.3 专家的综合权重 |
4.4 基于专家意见集结的PFMEA风险评估程序 |
4.5 算例分析 |
4.5.1 实施过程 |
4.5.2 比较与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风险因子的多维评价方式 |
5.1 风险因子的多维评价准则体系 |
5.1.1 严酷度的多维评价准则体系 |
5.1.2 发生频度的多维评价准则体系 |
5.1.3 检测难度的多维评价准则体系 |
5.2 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比较算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应用研究 |
6.1 理论研究总结 |
6.2 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案例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全概率公式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率公式的基本理论 |
2 全概率公式的实际应用 |
2.1 经济领域的应用 |
2.2 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
3 全概率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 |
3.1 全概率公式的定理2 (推广) 及其应用 |
3.2 结论 |
(3)面向多冲突问题的TRIZ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TRIZ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综述 |
1-2-1 TRIZ体系概况 |
1-2-2 TRIZ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3 面向设计冲突的TRIZ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
§1-3 课题的提出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TRIZ及冲突问题求解的重要方法论 |
§2-1 TRIZ的基本发现与理论核心 |
2-1-1 TRIZ基本假设与发现 |
2-1-2 TRIZ的理论核心 |
§2-2 TRIZ的本质与哲学内涵 |
2-2-1 TRIZ的定义 |
2-2-2 TRIZ的本质 |
2-2-3 TRIZ的哲学内涵 |
§2-3 相似理论 |
2-3-1 相似系统 |
2-3-2 相似原理 |
2-3-3 相似理论对TRIZ关键技术完善的意义 |
§2-4 基于阴阳理论和太极图的Idea产生模型 |
2-4-1 阴阳学说 |
2-4-2 阴阳的特性和太极图解 |
2-4-3 用阴阳学说和太极图解析创新理论的重要概念 |
2-4-4 太极图表示的FFE的Idea产生过程 |
§2-5 小结 |
第三章 多冲突问题的确定与分析研究 |
§3-1 概述 |
3-1-1 基于TRIZ的设计冲突分类 |
3-1-2 复杂设计问题中冲突的特点 |
§3-2 基于进化模式和PRT的设计冲突确定的宏观过程 |
3-2-1 TRIZ进化理论 |
3-2-2 TOC中的必备树PRT |
3-2-3 TRIZ进化理论与PRT的相似性 |
3-2-4 基于TRIZ进化模式和必备树PRT的设计冲突确定的宏观过程 |
§3-3 基于障碍树的冲突确定与分析方法 |
3-3-1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
3-3-2 障碍树概念与分析步骤 |
3-3-3 障碍树数学描述 |
3-3-4 障碍树的定性分析 |
3-3-5 设计冲突组成因素和冲突主次地位的定性分析 |
§3-4 改进设计中的冲突定量分析 |
3-4-1 通过底事件发生的概率直接求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
3-4-2 通过最小割集求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
3-4-3 通过最小径集求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
3-4-4 近似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
3-4-5 概率重要度分析 |
3-4-6 临界重要度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多冲突解决及数学描述 |
§4-1 冲突的解决方法 |
4-1-1 物理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
4-1-2 技术冲突的解决方法—40 条发明原理 |
4-1-3 技术冲突的标准化与冲突矩阵 |
4-1-4 分离原理与发明原理的关系 |
§4-2 技术冲突解决过程的数学描述 |
4-2-1 域 |
4-2-2 标准冲突—原理解关系矩阵 |
4-2-3 基于冲突定性分析的问题求解方程 |
4-2-4 基于冲突定量分析的系统解决方案择优 |
§4-3 小结 |
第五章 领域解的转化方法研究 |
§5-1 基于类比的设计 |
§5-2 基于基因重组的领域解产生模型 |
5-2-1 基因工程 |
5-2-2 基于基因重组的领域解产生模型 |
§5-3 基于相似理论的产品基因模型 |
5-3-1 相似性的考察方法 |
5-3-2 基于相似特性的系统广义基因模型 |
5-3-3 系统广义基因模型的数学描述 |
§5-4 系统相似性分析 |
5-4-1 相似特性分析 |
5-4-2 相似元分析 |
5-4-3 系统相似性分析 |
§5-5 基于相似性科学的领域解产生的具体过程 |
5-5-1 直接相似再现—相似基因的克隆 |
5-5-2 相似推理再现 |
5-5-3 UXD再现 |
5-5-4 转录与翻译—领域解的集成 |
§5-6 小结 |
第六章 多冲突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 |
§6-1 基于TRIZ的产品概念设计的一般流程 |
§6-2 迭代化概念设计模型的基本思想与特点 |
§6-3 冲突网络驱动下的反向迭代设计过程 |
§6-4 小结 |
第七章 中药滴丸机创新设计 |
§7-1 滴丸滴制原理 |
§7-2 滴丸机创新设计的Idea产生 |
§7-3 中药滴丸机的设计障碍树与冲突分析 |
7-3-1 滴丸机设计障碍的确定 |
7-3-2 滴丸机设计障碍树 |
7-3-3 中药滴丸机设计冲突分析 |
§7-4 中药滴丸机多冲突的求解方案 |
7-4-1 滴丸机设计障碍树的最小径集 |
7-4-2 最小径集的择优 |
§7-5 TRIZ解与领域解的产生 |
7-5-1 TRIZ解的产生 |
7-5-2 领域解的产生 |
§7-6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
(4)故障树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算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故障树方法简介 |
1.1.1 课题的提出 |
1.1.2 故障树分析方法简介 |
1.2 故障树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
1.2.1 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1.2.2 应用及其研究现状 |
1.3 故障树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故障树计算机辅助分析算法基础 |
2.1 常用术语及符号 |
2.2 故障树构建 |
2.3 故障树定性分析 |
2.3.1 结构函数确定 |
2.3.2 最小割集算法 |
2.3.3 最小路集算法 |
2.4 故障树定量分析及重要度计算 |
2.4.1 事件和与事件积的概率计算 |
2.4.2 顶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 |
2.4.3 重要度计算 |
2.5 故障树中的NP问题及其探讨 |
2.5.1 NP问题 |
2.5.2 降低NP措施探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故障树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算法研究 |
3.1 优化算法的数学依据 |
3.1.1 集合运算法则的应用 |
3.1.2 不交型积之和定理的应用 |
3.2 优化算法的设计思想 |
3.2.1 故障树主要参数相互转化的算法规律 |
3.2.2 不同结构故障树分析算法的比较 |
3.3 优化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3.3.1 定性分析优化算法设计与实现 |
3.3.2 定量分析优化算法设计与实现 |
3.3.3 可修复一般系统可用性算法设计 |
3.4 优化算法计算机编码的若干问题 |
3.4.1 割集数目与容量的确定 |
3.4.2 逻辑事件的计算机实现 |
3.5 优化算法特点及功能函数说明 |
3.5.1 优化算法特点 |
3.5.2 实现功能函数说明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优化算法的故障树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基于COM技术的软件设计思想 |
4.1.1 设计思想的提出 |
4.1.2 COM的技术特征及工作原理 |
4.2 基于COM技术的软件设计 |
4.2.1 开发环境与设计语言选择 |
4.2.2 故障树分析软件设计 |
4.2.3 软件功能介绍 |
4.2.4 软件使用说明 |
4.3 本版软件与Relex软件比较 |
4.3.1 本软件的运行示例 |
4.3.2 Relex软件的运行示例 |
4.3.3 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故障树分析应用研究 |
5.1 故障树分析在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
5.2 故障树分析在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 |
5.2.1 故障树分析应用于诊断系统的优点 |
5.2.2 基于故障树的智能型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
5.2.3 系统知识库的设计与构造 |
5.2.4 诊断推理功能的设计 |
5.2.5 诊断系统应用实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5)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风险的概念 |
1.2 导致风险的三要素 |
1.3 风险的特性 |
1.4 风险的分类 |
1.5 风险的偏好 |
1.6 风险管理的发展 |
1.7 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性 |
1.8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1.9 该工作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1.10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二章 数据挖掘技术 |
2.1 数理统计技术 |
2.1.1 样本容量的确定 |
2.1.2 样本的抽取 |
2.1.3 样本的表征数 |
2.1.4 参数的估计 |
2.1.5 总体分布的估计 |
2.1.6 回归分析 |
2.1.7 聚类分析 |
2.1.8 主成份分析 |
2.1.9 应注意的问题 |
2.2 基于区间数的ANN技术 |
2.2.1 问题的提出 |
2.2.2 区间数技术 |
2.2.3 ANN的选择 |
2.2.4 基于区间数的ANN |
2.2.5 算例 |
2.2.6 应注意的问题 |
2.3 小结 |
第三章 风险识别技术与实务 |
3.1 风险识别技术 |
3.1.1 问卷或核查表法 |
3.1.2 流程图法 |
3.1.3 财务报表法 |
3.2 工程风险识别实务 |
3.2.1 国别风险 |
3.2.2 工程风险 |
3.3 小结 |
第四章 风险评价技术 |
4.1 风险评价 |
4.2 基于模糊概率的故障树技术 |
4.2.1 模糊概率 |
4.2.2 梯形模糊数的比较与运算 |
4.2.3 故障树分析 |
4.2.4 算例 |
4.2.5 方法的优缺点 |
4.3 随机模拟技术 |
4.3.1 工程风险模拟的适用性 |
4.3.2 风险模拟的思路 |
4.3.3 风险随机模拟常用的模型 |
4.3.4 模拟技术的步骤 |
4.3.5 算例 |
4.3.6 应注意的问题 |
4.4 小结 |
第五章 风险处理技术 |
5.1 风险处理方法 |
5.1.1 非财务对策 |
5.1.2 财务对策 |
5.2 风险投保决策 |
5.2.1 大型工程项目投保 |
5.2.2 问题的区间数描述 |
5.2.3 区间数的运算 |
5.2.4 基于区间数的TOPSIS方法 |
5.3 风险处理的建议 |
5.3.1 风险监测 |
5.3.2 危机处理机制 |
5.4 小结 |
第六章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6.1 系统设计思想 |
6.2 系统功能模块 |
6.3 系统数据表 |
6.4 系统使用介绍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6)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可靠性分析基础 |
1.2.1 系统可靠性常用特征量 |
1.2.2 传统冗余系统可靠性模型 |
1.2.3 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模型特点 |
1.3 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现状研究 |
1.3.1 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建模分析发展概况 |
1.3.2 基于随机退化过程的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分析现状 |
1.3.3 考虑共因失效的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分析现状 |
1.3.4 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现状 |
1.4 问题的提出 |
1.4.1 存在问题 |
1.4.2 解决思路 |
1.5 本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建模 |
2.1 引言 |
2.2 单元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不可修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2.1 不考虑控制装置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2.2 控制装置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2.3 控制装置可靠度为恒值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2.4 控制装置寿命服从一般分布时系统可靠性的 Monte Carlo 仿真 |
2.3 单元寿命服从一般分布时不可修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3.1 不考虑控制装置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3.2 控制装置寿命服从一般分布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3.3 控制装置可靠度为恒值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3.4 系统可靠性的 Monte Carlo 仿真 |
2.3.5 算例分析 |
2.4 单元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可修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4.1 不考虑控制装置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4.2 控制装置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4.3 控制装置可靠度为恒值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2.4.4 算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随机退化过程的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建模 |
3.1 引言 |
3.2 随机过程及产品的寿命分布 |
3.2.1 Birnbaum-Saunders 分布 |
3.2.2 Gamma 过程及退化失效产品的寿命分布 |
3.2.3 Wiener 过程及退化失效产品的寿命分布 |
3.3 单元服从 Gamma 退化过程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3.3.1 多阶段 Gamma 退化过程描述 |
3.3.2 基于退化等效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3.3.3 系统可靠性的 Monte Carlo 仿真 |
3.3.4 算例分析 |
3.4 单元服从 Wiener 退化过程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3.4.1 多阶段 Wiener 退化过程描述 |
3.4.2 基于退化等效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3.4.3 系统可靠性的 Monte Carlo 仿真 |
3.4.4 算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考虑共因失效的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建模 |
4.1 引言 |
4.2 共因失效参数模型 |
4.2.1 β因子模型 |
4.2.2 二项失效率(BFR)模型 |
4.3 单元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4.3.1 基于β因子模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4.3.2 基于二项失效率 (BFR)模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4.3.3 不同型单元组成的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4.4 单元寿命服从一般分布时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4.4.1 基于β因子模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4.4.2 基于二项失效率 (BFR)模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
4.4.3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包含共载冗余分系统的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 |
5.1 引言 |
5.2 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 |
5.2.1 分系统中部件同类型的系统 |
5.2.2 分系统中部件不同类型的系统 |
5.3 优化算法 |
5.3.1 1 阶邻域启发式算法 |
5.3.2 遗传算法 |
5.4 算例分析 |
5.4.1 分系统中部件同类型的系统优化算例 |
5.4.2 分系统中部件不同类型的系统优化算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7)基于VC的大型故障树分析软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
§1-2 故障树分析发展及其现状 |
§1-3 国内外现有FTA程序现状 |
§1-4 故障树应用及其研究现状 |
§1-5 故障树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故障树基本分析法概述 |
§2-1 故障树分析法的特点 |
§2-2 故障树分析方法基本概念 |
2-2-1 事件及符号 |
2-2-2 逻辑门及符号 |
§2-3 故障树的建造 |
2-3-1 建树步骤 |
2-3-2 建树方法 |
§2-4 故障树定性分析 |
2-4-1 割集和最小割集 |
2-4-2 最小割集的计算方法 |
2-4-3 路集和最小路集 |
2-4-4 最小路集计算方法 |
§2-5 故障树定量分析和重要度计算 |
2-5-1 事件与事件积的概率计算 |
2-5-2 故障树顶事件发生概率 |
2-5-3 底事件重要度计算 |
§2-6 故障树中的NP问题及其探讨 |
2-6-1 NP问题 |
2-6-2 降低NP措施探讨 |
第三章 故障树分析软件的设计 |
§3-1 概述 |
3-1-1 开发环境VC简介 |
3-1-2 统一建模语言UML概述 |
§3-2 故障树分析软件的详细设计 |
3-2-1 故障树数据结构的确立 |
3-2-2 重点类简介 |
3-2-3 故障树的绘制和建造实现 |
3-2-4 程序界面设计 |
3-2-5 故障树图形显示 |
3-2-6 故障树编辑操作(删除,剪切,复制,移动等) |
3-2-7 故障树属性编辑 |
3-2-8 故障树保存实现 |
3-2-9 定性分析模块的实现 |
3-2-10 定量分析模块的实现 |
3-2-11 大规模故障树分析处理 |
§3-3 故障树分析软件的特点 |
§3-4 故障树分析软件的使用说明 |
第四章 故障树分析软件的实例应用 |
§4-1 发射塔高空作业故障树分析 |
§4-2 基于故障树的智能型故障诊断系统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9)改进蚁群算法及其在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群体智能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机理 |
1.2.1 群体智能的系统结构 |
1.2.2 群体智能中的反馈机制 |
1.2.3 学习机制 |
1.3 群体智能算法的种类 |
1.3.1 蚁群优化算法 |
1.3.2 微粒群优化的原理与算法模型 |
1.3.3 鱼群优化的原理与算法模型 |
1.4 群智能算法的典型应用 |
1.5 蚁群算法 |
1.6 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 |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8 本章小结 |
第2章 蚁群算法 |
2.1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 |
2.1.1 蚁群行为描述 |
2.1.2 蚁群算法模型的建立 |
2.1.3 蚁群算法数学模型 |
2.2 蚁群算法的理论研究现状 |
2.3 蚁群算法的应用研究现状 |
2.4 蚁群算法的系统学特征 |
2.5 蚁群算法的前景展望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蚁群算法在生命线工程网络路径优化中的应用 |
3.1 图的基本概念 |
3.2 TSP问题 |
3.3 基于TSP实验的参数选择分析 |
3.4 网络的路径问题 |
3.4.1 求网络中遍历所有节点的最短路 |
3.4.2 求网络中的两条不交路 |
3.4.3 基于蚁群算法的网络最短路径搜索研究 |
3.5 网络可靠性问题 |
3.5.1 路集法 |
3.5.2 最小割集法 |
3.5.3 基于蚁群算法的网络可靠度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进的蚁群算法—分段多种群蚁群算法 |
4.1 对基本蚁群算法的认识 |
4.2 分段多种群蚁群算法 |
4.2.1 多种群同时进行搜索策略 |
4.2.2 信息素的设置 |
4.2.3 转移概率与分段搜索策略 |
4.2.4 信息素的更新规则 |
4.2.5 改进算法的流程 |
4.3 算法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复杂系统可靠性优化 |
5.1 复杂系统的含义 |
5.2 复杂结构系统 |
5.3 复杂结构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5.4 串并联系统可靠性优化的蚁群算法 |
5.4.1 问题的提出及算法假设 |
5.4.2 算法实现 |
5.4.3 工程应用与实例分析 |
5.5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Ⅰ—冗余模型 |
5.5.1 冗余模型 |
5.5.2 构建图和搜索空间的确定 |
5.5.3 两种循环与解的构建 |
5.5.4 算法步骤 |
5.5.5 算法实例 |
5.6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Ⅱ—分配模型 |
5.6.1 构建图和搜索空间的确定 |
5.6.2 两种循环与解的构建 |
5.6.3 算法步骤 |
5.6.4 算法实例 |
5.6.5 算法对比与讨论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工程网络结构系统可靠性拓扑优化 |
6.1 网络结构拓扑优化模型及模型假设 |
6.2 最经济管网结构—最小树 |
6.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工程网络结构可靠性拓扑优化研究 |
6.3.1 解的二进制编码 |
6.3.2 节点可靠度约束的确定 |
6.3.3 可靠度优化模型的建立 |
6.3.4 构建路径 |
6.3.5 运行结果 |
6.4 算法的进一步改进 |
6.5 结果对比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研课题 |
(10)基于故障树方法的柴油机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故障树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柴油机可靠性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故障树和可靠性理论基础 |
2.1 故障树理论基础 |
2.1.1 故障树方法概述 |
2.1.2 故障树的建立 |
2.1.3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2.1.4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2.2 可靠性工程理论基础 |
2.2.1 基本概念 |
2.2.2 常见的寿命分布 |
2.3 本章小结 |
3 柴油机气门失效模糊故障树分析 |
3.1 柴油机气门失效模式 |
3.2 模糊故障树中的数学基础 |
3.3 建立气门失效故障树 |
3.4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3.5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3.5.1 底事件模糊概率的确定 |
3.5.2 顶事件模糊概率计算 |
3.5.3 底事件模糊重要度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4 柴油机气缸套异常磨损T-S模糊故障树分析 |
4.1 柴油机缸套异常磨损机理 |
4.2 T-S模糊故障树理论基础 |
4.3 某型柴油机缸套异常磨损T-S模糊故障树分析 |
4.3.1 建立T-S故障树 |
4.3.2 构建T-S门规则 |
4.3.3 基于信心指数的专家调查法统计底事件概率 |
4.3.4 模糊概率分析 |
4.3.5 模糊可能性分析 |
4.3.6 T-S模糊概率重要度计算 |
4.3.7 T-S模糊关键重要度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故障树的可靠性仿真研究 |
5.1 蒙特卡洛仿真基础 |
5.1.1 蒙特卡洛仿真概述 |
5.1.2 蒙特卡洛仿真理论基础 |
5.1.3 蒙特卡洛仿真分析流程 |
5.2 气门失效故障树-蒙特卡洛仿真 |
5.2.1 建立仿真数学模型 |
5.2.2 气门失效故障树-蒙特卡洛仿真流程 |
5.2.3 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 |
5.3 气门失效蒙特卡洛仿真程序 |
5.4 仿真结果分析 |
5.4.1 平均无故障时间 |
5.4.2 可靠度与不可靠度曲线 |
5.4.3 底事件重要度仿真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故障树可靠性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6.1 开发环境与技术 |
6.2 开发意义及功能需求 |
6.3 主要分析算法简介 |
6.3.1 故障树矩阵转化方法 |
6.3.2 定性分析的实现 |
6.4 软件主要界面及功能 |
6.4.1 软件的主界面 |
6.4.2 使用说明模块 |
6.4.3 参数输入模块 |
6.4.4 定性分析模块 |
6.4.5 仿真模块 |
6.4.6 辅助性提示模块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n个相容事件和的概率公式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聂文滨. 南昌大学, 2019(01)
- [2]全概率公式及其应用[J]. 高凤伟,费时龙,张爽.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7(03)
- [3]面向多冲突问题的TRIZ关键技术研究[D]. 马力辉.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6)
- [4]故障树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算法研究与应用[D]. 龚海里. 大连理工大学, 2004(04)
- [5]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研究[D]. 张仕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3(03)
- [6]共载冗余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 赵志草. 西北工业大学, 2015(07)
- [7]基于VC的大型故障树分析软件研究[D]. 张东斌. 河北工业大学, 2005(05)
- [8]关于《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教学体会[J]. 徐登林. 南都学坛, 1982(03)
- [9]改进蚁群算法及其在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中的应用[D]. 程世娟.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4)
- [10]基于故障树方法的柴油机可靠性研究[D]. 陈紫起.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