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高等数学教材的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1](2021)在《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高等数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数学类课程和专业课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该文结合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计算机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成绩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最后,给出教学改革前后的数据对比,说明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
王海青,曹广福[2](2021)在《从《原本》谈中学平面几何课题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平面几何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学习基础.研究探讨了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其基本思想,梳理了欧几里得《原本》的编写特色与风格及其重要数学思想,剖析了平面几何教学内容结构与教材编排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中学平面几何模块教学内容进行课题式教学设计探索.基于对平面几何模块内容的总揽,重点探讨其中两个子课题的教学设计思路,即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探究起点的课题式教学设计、凸显"勾股定理"重要价值的课题式教学设计.
刘迅,吴文兵[3](2021)在《高职院校机电专业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思考》文中指出结合教学实践,借鉴李心灿主编的高等数学、James Stewart的微积分教材等,就高职院校机电专业高等数学教材建设提出数形结合,通过机电专业与数学形意的融洽,展示了二者的有机体,提出双语描述及人文历史展示等建议。
刘家新[4](2021)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函数教学为例》文中认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主渠道,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也责无旁贷。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元素,使学科课程在育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践行课程思政的理论模型,即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优良品德和个性品质教育这四个维度,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的现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以初中函数教学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践和效果检验,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方法与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能通过思政案例的呈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对于数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践行课程思政:学校要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领导,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资源和案例共享,保证课程思政的践行效果;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在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的教育信念,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各环节中落实。
关婷婷[5](2021)在《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中,非常重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把数学文化贯彻到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中。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高评价,低应用”的现象仍然存在。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开发数学文化素材的前提,因此对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进行研究,了解教材中数学文化编排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学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数学文化研究现状,进而明确教材比较的研究方向,并结合相应理论基础,完善指标体系,构建本文研究框架。在解读课标相关表述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内容分布、栏目分布、运用方式等维度,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两版教材必修部分数学文化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编排特点,得出新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编排特征:新教材体现数学文化内容的丰富性,符合培养理念;新教材关注数学的内在特性,展现数学的理性精神;新教材数学文化栏目设置合理,凸显数学内在逻辑。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师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中数学文化的认知态度,考察数学文化运用于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得出本文研究结论:两版教材数学文化总量丰富,新教材内容分布更显均衡;新教材充分体现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关注人文特性;整体运用水平偏低,新教材文化与数学知识关联度更高;数学文化重视程度加深,融入多样性有待提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教学建议:第一,教师要深刻解读教材数学文化编写意图;其次,教师深度学习数学文化内容,创造性运用数学文化素材;第三,拓展教学思路,合理开发数学文化素材;第四,以数学文化为主题,进行主题教学。
李超[6](2021)在《“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教师要理解与高中数学关系密切的高等数学内容,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这对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数是连接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重要桥梁,且部分导数试题的命制具有一定高等数学的背景.因此,这项研究选取高中导数内容,在“高观点”的指导下重点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揭示部分高考导数试题具有的高等数学背景;(2)如何将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中去;(3)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在“高观点”的指导下进行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这项研究通过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高观点”指导下研究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在解题方面,整理分析了近十年(以全国卷为主)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导数试题,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为命题背景、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总结了用“高观点”解决高考导数试题时常犯的四类错误: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提出五项解题方法:创设引理破难题、洛氏法则先探路、导数定义避超纲、构造函数显神通、多元偏导先找点.在教学方面,通过对高中学生和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三个特点:衔接性、选择性、引导性;认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应遵循四项基本的教学原则:严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提出相应的五项教学策略: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沈中宇[7](2021)在《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研究 ——以S市高中数学教研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要改善教师教育的效果,教师教育者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学教师教育者在数学教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数学教师教育者的研究,其中,“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Mathema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 Teachers,简称MKTT)理论为研究一般数学教师教育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提供了借鉴。但已有的研究中对于“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仍然缺乏清晰准确的刻画,同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构建,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为研究主题,选取高中数学教研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构成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的要素有哪些?(2)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哪些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3)在数学教研活动中,高中数学教研员反映出哪些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针对本研究的三个研究问题,将研究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文献分析与框架确立、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以及现场观察与案例分析。文献分析与框架确立阶段采用了专家论证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已有的数学教师教育者专业知识框架,接着通过对相关的成分和子类别的反复比较,构建初始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框架,最后通过三轮专家论证得到最终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框架。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阶段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其中选取了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主题编制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编码分析高中数学教研员的问卷回答和访谈实录,从而了解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现场观察与案例分析采用了案例研究法。其中观察了不同的高中数学教研员的多次教研活动,在观察过程中对教研活动进行录音并在观测后对高中数学教研员进行访谈,对录音和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和统计,从而剖析高中数学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1.构成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的要素包括4个成分与12个子类别。构成成分为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知识、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哲学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包含的子类别为一般内容知识、专门内容知识和关联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包含的子类别为内容与学生知识、内容与教学知识和内容与课程知识,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包含的子类别为学科高等知识、学科结构知识和学科应用知识,数学哲学知识包含的子类别为本体论知识、认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2.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情况如下。(1)高中数学教研员在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知识、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哲学知识4个成分中并不存在明显的短板;(2)高中数学教研员对不同知识成分的掌握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2个方面掌握较好,而在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哲学知识2个方面还有所欠缺;(3)高中数学教研员在各个知识成分中有以下具体理解: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对于基本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合理性以及不同概念、定理和公式之间的联系较为熟悉;在教学内容知识方面,对于学生有关特定数学内容学习的困难,不同数学内容的教授方式和相关数学内容在教科书中的编排理解较深;在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方面,能够对中学数学知识作出一定程度的推广、涉猎不同学科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数学哲学知识方面,能够大致解释数学定义的基本作用和标准、数学研究的动力、数学证明的作用和价值以及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4)高中数学教研员在各个知识成分中有以下欠缺之处: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对于定义的多元性、解释的多样性和联系的普遍性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在教学内容知识方面,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细致理解、不同数学内容的深入教授和教学内容编排意图的全面考虑还有提升的余地;在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方面,从高观点理解中学数学知识、分析不同知识的联系和在不同学科中应用数学知识方面还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数学哲学知识方面,还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解。3.在数学教研活动中,高中数学教研员反映出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情况如下。(1)高中数学教研员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大部分属于教学内容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小部分属于数学哲学知识和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2)高中数学教研员在数学教研活动中的主要知识来源为一般内容知识、内容与教学知识、学科高等知识和方法论知识。(3)高中数学教研员在数学教研活动中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主要有: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性质及其由来、表征、证明及解释;不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内容知识方面有学生对特定数学内容理解存在的困难;不同数学内容的引入、辨析、应用和小结的教学方法;特定数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在教科书中的编排。在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方面有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概念在高等数学中的推广;高观点下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数学哲学知识方面有对数学定义的认识;对数学认识过程的理解;推理论证在数学中的作用;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本研究对于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的制订、数学教师教育者专业培训的设计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规划有一定启示,后续可以在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和数学教师教育者的工作实践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王楠[8](2021)在《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法”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少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过研究。近年来,从现代高等数学的视角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将数学文化融入到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焕发了新的活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数学课程的结构和体系,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基于此,本人针对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特点,综合“高观点”数学教学理念和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提出了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研究课题。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心理特征,具备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激发兴趣的特点,从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以课堂教学和实际问题为载体,帮助师生解决函数概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难题,有效缓解了以往函数概念教学晦涩难懂的尴尬境地,更具可理解性和趣味性。本文先通过文献分析,对近年来函数概念教学研究概况进行了解和梳理。其次,对学校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双线教学”可实施环境进行了摸排,得出了实施“双线教学”的可行和必要的结论。接着通过对课标的详细分析和对教材的对比研究,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度进行了深度了解。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运用“双线教学”理念对函数概念一节进行教学设计。最后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加以验证。通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考试成绩两个指标对“双线教学”进行检验,得出了有效的结论,研究最后也指出了实践中的不足和实施建议。
谢梦琴[9](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一词后,该词一直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能力也备受热议。专业教学能力作为教师专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国内外对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颇多且相对成熟,但从核心素养角度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教学能力的研究却不多,因此为贯彻新《课标》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育人目标,厘清当前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的发展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文分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问题、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该部分对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化两个方面相关文献综述。第三部分:研究设计。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引领,且与教师专业结构中的其余部分密切相关,因而本研究在参照新《课标》中对中学数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设计并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整体研究当前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问卷分为教师基本信息和专业发展现状两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又细分为五个维度——以理念为指导,提升专业水平、通识素养、数学专业素养、数学教育理论素养以及专业教学能力,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914,信度较好。第四部分:调查结果分析。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发现当前中学数学教师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对与中学数学相关的高等数学内容的理解及用高观点来看待中学数学、对教育着作的研读及对数学教育发展前沿的关注、对课程目标的明确、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对教学空白艺术的运用、对教师工作难以维持“新鲜感”以及对课堂的把握等方面。第五部分:对提升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出建议。针对以上不足,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理论方面:阅读与教育相关的着作,提升理论素养、关注数学教育发展前沿,促进思想与时俱进、学习与中学数学相关的高等数学内容,提升看待中学数学的高度以及研读课标,时刻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实践方面:提高教学反思频率,促进自身成长、运用教学空白艺术,提升教学创设能力、关注点从教学逐步转向育人,保持工作热情、教学重点从具体知识逐步转向思想逻辑,进行深度教学以及加强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做到以人为本。第六部分:结束语。该部分主要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以及展望。
王涵[10](2021)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文中认为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和工具、思想革命的武器、生产力发展的杠杆、艺术的促进剂,在人类历史发展及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因此,数学的教与学对师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进入高中之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丧失了信心。这令高中数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苦恼良久。面对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正确而适度得融入数学史知识越来越受到深入而广泛的关注。随着多番的课程改革,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教材中的数学史融入教学活动。新发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首次强调将数学文化与课堂融合。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更值得教师加以重视。由于教材是教师“教”的过程中最直观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直观的学习依据,所以教师对教材中涉及的数学史内容要尤为重视。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学史来建立学生与数学世界之间的桥梁,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具体情况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进行分析讨论。第一章的内容是绪论,主要概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的内容是数学史在教材中的编写研究分析,主要概述了数学史在新版教材中的作用、分布情况及变化。第三章的内容是教材中的数学史融入课堂情况的现状调查。第四章的内容是数学史融入课堂的理念、原则、前提与策略。第五章是对数学史融入课堂的教学片段进行案例设计及分析。
二、德国高等数学教材的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高等数学教材的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内容改革 |
1.1 合理分配教学时数 |
1.2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讲授顺序 |
1.3 与专业相结合 |
1.4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
1.5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
2 教学模式改革 |
3 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改革 |
4 课程改革效果 |
(2)从《原本》谈中学平面几何课题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涵义 |
2 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 |
3 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
3.1 基于教材统整专题或模块的教学内容 |
3.2 基于数学学科结构和数学史梳理专题或模块整体架构 |
3.3 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呈现专题或模块的大致轮廓 |
3.4 基于学生现实强调问题驱动生成新知揭示本质 |
3.5 基于高观点视角指导核心概念与原理的教学 |
3.6 基于全体学生注重适度弹性教学设计 |
4 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案例研究 |
4.1《原本》特色与思想对平面几何教学的启示 |
4.2 新课程教材中平面几何的整体知识体系 |
4.3 平面几何模块课题式教学的两条研究主线 |
4.4 回顾与反思 |
(3)高职院校机电专业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教材的数形结合 |
2 数学教材的机电专业案例载体 |
3 数学教材的人文历史及双语展示 |
4 习题与例题合理配置 |
5 建设网络教学资源 |
6 总结 |
(4)“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函数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 |
2 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3 理论基础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实施过程 |
3.5 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4 调查研究 |
4.1 问卷调查 |
4.2 教师访谈 |
4.3 践行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
5 教学设计 |
5.1 设计依据 |
5.2 框架与切入点 |
5.3 教学设计示例 |
6 教学实践 |
6.1 示例:“二次函数”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
6.2 评析 |
6.3 效果对比分析 |
7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建议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践行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学生测试题(以二次函数为例) |
附录3:“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5:教师访谈示例 |
致谢 |
(5)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课标修订对数学文化的再重视 |
(二)改善数学文化课堂现状的需要 |
(三)数学文化研究现状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文化及数学文化内涵 |
(一)文化 |
(二)数学文化 |
二、数学文化的分类 |
三、不同视角下数学文化的研究 |
(一)数学文化与教育教学相关研究 |
(二)数学文化与课程研究 |
(三)数学文化与高考试题相关研究 |
四、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
(一)中外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
(二)我国高中不同版本教材中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四)调查法 |
三、研究过程 |
(一)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明确研究方向 |
(二)梳理数学文化教材比较的理论基础 |
(三)分析指标体系,完善比较研究的框架 |
(四)针对比较结果,进行教师问卷及访谈 |
(五)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教学建议 |
第四章 期望课程对数学文化的相关表述分析 |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部分对数学文化相关表述分析 |
二、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部分对数学文化相关表述分析 |
三、实施建议部分对数学文化相关表述分析 |
第五章 两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比较分析 |
一、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分布比较分析 |
(一)两版教材数学文化内容总体分布 |
(二)知识源流内容分布 |
(三)学科联系内容分布 |
(四)社会角色内容分布 |
(五)审美娱乐内容分布 |
(六)多元文化内容分布 |
二、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的运用方式比较分析 |
三、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栏目分布比较分析 |
四、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案例比较分析 |
(一)函数主线 |
(二)几何与代数主线 |
(三)概率与统计主线 |
五、比较研究的结果与思考 |
(一)两版教材数学文化内容比较结果 |
(二)新教材数学文化编排特征 |
第六章 教师问卷和访谈 |
一、教师问卷 |
(一)问卷对象 |
(二)问卷设计 |
(三)问卷情况 |
二、教师访谈 |
(一)访谈对象 |
(二)访谈设计 |
(三)访谈情况 |
三、问卷及访谈结果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两版教材数学文化总量丰富,新教材内容分布更显均衡 |
(二)新教材充分体现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关注人文特性 |
(三)整体运用水平偏低,新教材文化与数学知识关联度更高 |
(四)数学文化重视程度加深,融入多样性有待提升 |
二、教学建议 |
(一)教师深刻解读数学文化编写意图 |
(二)深度学习数学文化内容,创造性运用教材 |
(三)拓展数学文化教学思路,合理开发素材 |
(四)以数学文化为主题,开展主题教学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数学文化认识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 |
1.1.2 优秀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
1.1.3 导数在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地位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高观点 |
1.2.2 导数 |
1.2.3 数学教学 |
1.2.4 解题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计划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 |
2.2 高观点下中学数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2.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的现状 |
2.4 文献述评 |
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2 研究的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案例研究法 |
3.3 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选取 |
3.4 研究伦理 |
3.5 小结 |
第4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
4.1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实施调查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1.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4.1.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4.1.3.3 问卷的结果分析 |
4.2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4.2.2 实施调查 |
4.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3 调查结论 |
4.4 小结 |
第5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解题研究 |
5.1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 |
5.1.1 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 |
5.1.1.1 高斯函数 |
5.1.1.2 函数的凹凸性 |
5.1.2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或公式为命题背景 |
5.1.2.1 洛必达法则 |
5.1.2.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5.1.2.3 拉格朗日乘数法 |
5.1.2.4 柯西中值定理 |
5.1.2.5 柯西函数方程 |
5.1.2.6 泰勒公式与麦克劳林公式 |
5.1.2.7 极值的第三充分条件 |
5.1.2.8 两个重要极限 |
5.1.2.9 欧拉常数 |
5.1.3 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 |
5.1.3.1 伯努利不等式 |
5.1.3.2 詹森不等式 |
5.1.3.3 对数平均不等式 |
5.1.3.4 斯外尔不等式 |
5.1.3.5 惠更斯不等式 |
5.1.3.6 约当不等式 |
5.1.4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 |
5.1.4.1 极限思想 |
5.1.4.2 积分思想 |
5.1.4.3 (常微分)方程思想 |
5.2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中常见的四类错误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1.1 柯西中值定理的误用 |
5.2.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误用 |
5.2.1.3 多元函数求最值,不注意边界情况 |
5.2.1.4 不注意洛必达法则使用的前提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2.1 循环论证 |
5.2.2.2 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心理性错误 |
5.3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的方法 |
5.3.1 创设引理破难题 |
5.3.2 洛氏法则先探路 |
5.3.3 导数定义避超纲 |
5.3.4 构造函数显神通 |
5.3.5 多元偏导先找点 |
5.4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研究的案例 |
5.4.1 “高观点”视角研究解题方法 |
5.4.2 “高观点”视角研究试题的命制 |
5.5 小结 |
第6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研究 |
6.1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特点 |
6.1.1 衔接性 |
6.1.2 选择性 |
6.1.3 引导性 |
6.2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原则 |
6.2.1 严谨性原则 |
6.2.2 直观性原则 |
6.2.3 因材施教原则 |
6.2.4 量力性原则 |
6.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策略 |
6.3.1 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 |
6.3.2 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 |
6.3.3 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 |
6.3.4 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 |
6.3.5 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
6.4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案例 |
6.4.1 常微分方程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
6.4.2 微积分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
6.4.3 “泰勒公式”的教学案例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研究 ——以S市高中数学教研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需要关注 |
1.1.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研究值得重视 |
1.1.3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有待探索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述评 |
2.1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 |
2.1.1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框架 |
2.1.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测评 |
2.1.3 文献小结 |
2.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 |
2.2.1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框架 |
2.2.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调查 |
2.2.3 文献小结 |
2.3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工作实践 |
2.3.1 数学教师教育课堂的学习任务框架 |
2.3.2 数学教师教育课堂的学习任务实践 |
2.3.3 文献小结 |
2.4 文献述评总结 |
第3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1.1 文献分析与框架确立 |
3.1.2 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 |
3.1.3 现场观察与案例分析 |
3.2 研究对象 |
3.2.1 专家论证对象 |
3.2.2 问卷调查对象 |
3.2.3 深度访谈对象 |
3.2.4 案例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论证手册 |
3.3.2 调查问卷 |
3.3.3 访谈提纲 |
3.3.4 观察方案 |
3.4 数据收集 |
3.4.1 专家论证 |
3.4.2 问卷调查 |
3.4.3 深度访谈 |
3.4.4 现场观察 |
3.5 数据分析 |
3.5.1 专家论证 |
3.5.2 问卷与访谈 |
3.5.3 现场观察 |
第4章 研究结果(一):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框架 |
4.1 文献分析 |
4.1.1 已有框架选取 |
4.1.2 相关成分析取 |
4.1.3 相关类别编码 |
4.2 框架构建 |
4.2.1 相关类别合并 |
4.2.2 相应成分生成 |
4.2.3 初步框架构建 |
4.3 框架论证 |
4.3.1 第一轮论证 |
4.3.2 第二轮论证 |
4.3.3 第三轮论证 |
第5章 研究结果(二):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 |
5.1 学科内容知识 |
5.1.1 一般内容知识 |
5.1.2 专门内容知识 |
5.1.3 关联内容知识 |
5.2 教学内容知识 |
5.2.1 内容与学生知识 |
5.2.2 内容与教学知识 |
5.2.3 内容与课程知识 |
5.3 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 |
5.3.1 学科高等知识 |
5.3.2 学科结构知识 |
5.3.3 学科应用知识 |
5.4 数学哲学知识 |
5.4.1 本体论知识 |
5.4.2 认识论知识 |
5.4.3 方法论知识 |
5.5 总体分析 |
5.5.1 学科内容知识 |
5.5.2 教学内容知识 |
5.5.3 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 |
5.5.4 数学哲学知识 |
第6章 研究结果(三):数学教研活动中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 |
6.1 案例1 |
6.1.1 第一轮观察:平均值不等式 |
6.1.2 第二轮观察:对数的概念 |
6.1.3 案例1 总体分析 |
6.2 案例2 |
6.2.1 第一轮观察:幂函数的概念 |
6.2.2 第二轮观察:函数的基本性质 |
6.2.3 案例2 总体分析 |
6.3 案例3 |
6.3.1 第一轮观察:幂函数的概念 |
6.3.2 第二轮观察:出租车运价问题 |
6.3.3 案例3 总体分析 |
6.4 案例4 |
6.4.1 第一轮观察:反函数的概念 |
6.4.2 第二轮观察:反函数的图像 |
6.4.3 案例4 总体分析 |
6.5 跨案例分析 |
6.5.1 学科内容知识 |
6.5.2 教学内容知识 |
6.5.3 高观点下的数学知识 |
6.5.4 数学哲学知识 |
6.5.5 案例总体分析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1.1 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框架 |
7.1.2 高中数学教研员具备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 |
7.1.3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中反映的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 |
7.2 研究启示 |
7.2.1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制订需要关注学科性 |
7.2.2 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培训需要提升针对性 |
7.2.3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规划需要增加多元性 |
7.3 研究局限 |
7.4 研究展望 |
7.4.1 拓展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知识研究 |
7.4.2 深入数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研究 |
7.4.3 延伸数学教师教育者的工作实践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论证手册(第一轮) |
附录2 论证手册(第二轮) |
附录3 论证手册(第三轮) |
附录4 调查问卷(第一版) |
附录5 调查问卷(第二版) |
附录6 调查问卷(第三版) |
附录7 调查问卷(第四版) |
附录8 调查问卷(第五版) |
附录9 访谈提纲 |
附录10 观察方案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一、高中函数学习的重要性 |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全新要求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顺应趋势,更加符合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
二、联系实际,更加符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要 |
第四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文献数据调查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研究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高中函数概念 |
二、高观点 |
三、数学文化 |
四、“双线教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数学基础 |
二、数学教育基础 |
三、哲学基础 |
第三节 函数相关内容概述 |
一、函数思想 |
二、函数的美学意义 |
三、函数的应用举例 |
第四节 数学文化在试题中的考查方式 |
一、外显式 |
二、内隐式 |
三、直观式 |
第三章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创设环境 |
第一节 集合论思想在中小学阶段的渗透举例 |
一、平面几何中的定义 |
二、不等式(组)的解集 |
三、统计和分类 |
第二节 高中函数概念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设计 |
三、调查的对象 |
四、调查的结果 |
第三节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一、顺应学生认知发展需求 |
二、顺应学生一般能力发展需求 |
三、顺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
第四节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一、新课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
二、帮助教师更好教学的迫切需要 |
三、解决学生学习困惑的迫切需要 |
第四章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设计实施 |
第一节 新课标及函数概念教学要求分析 |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
二、新课标对函数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三、新旧课标中关于函数概念的教学要求比较 |
第二节 各版本教材函数内容对比分析 |
一、版本的选取 |
二、内容的对比 |
第三节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设计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 |
五、教学过程 |
第四节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实施 |
一、实施建议 |
二、实施过程 |
第五章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实践结果 |
第一节 实践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
一、关于数学学习兴趣的数据分析 |
二、关于数学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
第二节 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的不足和建议 |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二、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问题、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
2.1.1 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
2.1.2 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
2.1.3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2.2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文献综述 |
2.2.1 教师专业化的提出背景 |
2.2.2 教师专业化及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现状 |
2.3 综述小结 |
2.4 相关概念界定 |
2.4.1 核心素养 |
2.4.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2.4.3 教师专业化 |
2.4.4 数学教师专业化 |
2.4.5 专业能力 |
2.4.6 专业教学能力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内容 |
3.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1 访谈对象 |
3.2.2 调查方法 |
3.2.3 访谈内容 |
3.3 信度分析 |
3.4 效度分析 |
3.5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调查结果分析 |
4.1 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信息分析 |
4.1.1 年龄结构 |
4.1.2 教龄结构 |
4.1.3 参加工作时的学历结构 |
4.1.4 最高学历结构 |
4.1.5 在校时的教育类别结构 |
4.1.6 教学科目与所学专业结构 |
4.2 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4.2.1 “以理念为指导,提升专业水平”的现状分析 |
4.2.2 通识素养的现状分析 |
4.2.3 数学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
4.2.4 数学教育理论素养的现状分析 |
4.2.5 专业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 |
4.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3.1 对领导阶层的数学教师进行的访谈 |
4.3.2 对基层数学教师进行的访谈 |
4.4 现状总结 |
第五章 建议 |
5.1 理论方面 |
5.1.1 定期阅读与教育相关的着作,提升理论素养 |
5.1.2 定期关注数学教育发展前沿,促进思想与时俱进 |
5.1.3 定期学习高等数学相关内容,提升看待中学数学的高度 |
5.1.4 定期研读课标,时刻明确培养目标 |
5.2 实践方面 |
5.2.1 提高教学反思频率,促进自身成长 |
5.2.2 运用教学空白艺术,提升教学创设能力 |
5.2.3 关注点从教学逐步转向育人,保持工作热情 |
5.2.4 教学重点从具体知识逐步转向思想逻辑,进行深度教学 |
5.2.5 加强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做到以人为本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的不足 |
6.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Ⅱ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或收录)的文章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数学史在教材中的编写研究分析 |
一、数学史在教材中的作用 |
二、数学史在新版教材中的分布 |
三、数学史在新版教材中的变化 |
第三章 教材中的数学史融入课堂情况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一:学生问卷 |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制定及发放 |
(二)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方式及目的 |
(三)学生问卷的数据分析 |
二、调查问卷二:教师问卷 |
(一)教师调查问卷的制定及发放 |
(二)教师问卷的调查对象、方式及目的 |
(三)教师问卷的数据分析 |
三、教师将教材中的数学史融入教学的个人访谈 |
第四章 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理念、原则、前提与策略 |
一、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理念 |
(一)主次分明,辅助教学 |
(二)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三)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
(四)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数学价值观 |
二、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原则 |
(一)科学准确性原则 |
(二)有效实用性原则 |
(三)趣味启发性原则 |
(四)取材适度性原则 |
三、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前期准备工作 |
(一)提高教师的数学史水平 |
(二)设计教辅资料 |
四、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 |
(一) “见缝插针”,使数学史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 |
(二)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史资源,完善教学内容 |
第五章 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融合的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
一、数学史融入课堂的教学片段设计案例一 |
(一)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学片段的设计案例 |
(二)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教学片段的设计评价 |
二、数学史融入课堂的教学片段设计案例二 |
(一) 《柱体、锥体的体积》教学片段的设计案例 |
(二) 《柱体、锥体的体积》教学片段的设计评价 |
三、数学史融入课堂的教学片段设计案例三 |
(一)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片段的设计案例 |
(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片段的设计评价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材中的数学史融入课堂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教材中的数学史融入课堂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德国高等数学教材的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刘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24)
- [2]从《原本》谈中学平面几何课题式教学研究[J]. 王海青,曹广福. 数学教育学报, 2021(05)
- [3]高职院校机电专业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思考[J]. 刘迅,吴文兵. 装备制造技术, 2021(07)
- [4]“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函数教学为例[D]. 刘家新.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D]. 关婷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6]“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D]. 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面向教师教育的数学知识研究 ——以S市高中数学教研员为例[D]. 沈中宇.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中函数概念“双线教学法”初探[D]. 王楠. 喀什大学, 2021(07)
- [9]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谢梦琴.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10]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D]. 王涵.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