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廉政制度的成败得失——读《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论文文献综述)
任松峰[1](2015)在《儒家廉德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既表示一种伦理道德操守,也表示一种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一个具体的道德德目,“廉”是一种“临大利而不易其义”的高尚品格,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德要求。对为官从政者来说,“廉”是他们在为官从政过程中必须要恪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同时,“廉”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与“礼”、“义”、“耻”共同被视为是“国之四维”。《晋书·阮种传》中就说:“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可以说,廉乃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廉”是儒家政治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问题上有系统阐释。具体来说:从理论层面看,“廉”有“清廉”、“俭朴”之意,既是立人之大节,也是治国理政之基础。儒家廉德思想理论大厦的构建,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哲学基石,以民本思想为政治基石,以仁者爱人思想为人伦基石,以公私义利理欲之辨为价值基石。同时,儒家廉德思想的丰富内涵又主要是通过“俭”、“耻”、“孝”等具体道德德目进一步体现出来的。节俭是清廉的生活基础,俭可以助廉;知耻是廉洁的前提,知耻可以养廉;百善孝为先,孝是实现清正廉洁的重要条件,行孝可以促廉。从实践层面看,儒家在“廉德”的政治践行和养成路径方面也有具体论述。道德属于一种实践理性,伦理中的廉德需要官员在为官从政中得到践行。虽然“廉德”在政治践行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周礼》中所提“六廉”之概括颇为全面。“善”、“能”、“敬”、“正”、“法”、“辨”六个方面,既是对官吏进行考核的基本标准,也是官员践行“廉德”的重要依据。那么,官员“廉”之品德何以养成呢?在儒家看来,其基本途径:一是要坚持自我以德修身,实现以德养廉;二是要对其进行道德教化,实现以教育廉;三是要加强制度规范与约束,实现以制保廉;四是要重视法律惩治贪腐,实现以法促廉。从历史实际看,“廉”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廉能兴邦,贪则丧国。在中国古代,许多为官从政者积极践行儒家“廉德”之思想,成为受人敬仰的明君廉臣或清官循吏,他们为封建盛世和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反之,那些毫无“廉德”可言的贪官,非但没有对社会发展贡献“正能量”,反而遭到人民的唾弃,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近代以来,满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最终走向的覆亡;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最后失去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力。虽然导致它们失败或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官员“廉德”之尽失,贪污腐败严重。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儒家“廉德”思想之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廉政理论,实现了政治上的清正廉明,进而赢得了对全国的掌控。从当前情况看,虽然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多年廉政建设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要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往可以知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在全面推进社会改革的同时,坚持强力反腐,采取“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方针,逐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三不腐”的反腐新思路。鉴于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儒家廉德思想智慧,来推进腐败治理“三不腐”的基本理路呢?具体来说,也就是要借鉴儒家“德主刑辅”思想,重视法律惩戒,以法促廉,推进“不敢腐”的廉政治理工作;要借鉴儒家“为国以礼”思想,重视制度建设,以制保廉,推进“不能腐”的廉政治理工作;要借鉴儒家“以德修身”思想,重视廉德养成,以德养廉,推进“不想腐”的廉政治理工作。总之,坚持道德自律与法律制度约束的他律相结合,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防治腐败体系,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张亚琼[2](2016)在《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当前廉政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大众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总结出的关于反腐倡廉的廉政思想、制度、实践经验等的总和。它是以崇尚廉洁、反对贪腐为价值取向,包含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次,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精神追求为一体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运用历史的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文化建设具有历史继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廉政文化建设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思想文化资源。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与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具有内在的文化共通性。在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滋养下,中国人形成了关于“廉”为“士者之德”、“国之大维”、“廉为政本”等价值取向,为当前我国进行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当代廉政建设也突破了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尤其在廉政思想、制度、社会文艺建设等方面,突出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对传统廉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民本”意识、“为政以德”、“以法而治”、“慎独礼治”、“去利怀义”、“崇廉尚廉”等价值论断,分别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层次为当前廉政建设提供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力量。对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梳理和重新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价值,赋予其时代内涵,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廉政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廉政文化资源的有力之举,也是夯实传统文化根基和弘扬传统廉政文化的时代呼唤。由此,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求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与当代廉政建设之间的文化契合点,为推动社会主义廉政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理论资源作出努力。
卢鹰[3](2016)在《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及其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廉政制度建设分为预防性制度和惩罚性措施两大类,预防性制度主要体现在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等方面;惩罚性措施主要是以严刑重典惩治贪污腐败。传统廉政制度取得了两个方面的积极效果,但由于体制和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使封建社会贪污腐败现象禁而不绝。传统廉政制度建设与惩贪措施对今天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借鉴意义主要有: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风上要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制度上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法律上要严刑重典惩治贪污腐败;组织上要坚决刹住卖官鬻爵现象。
贾育林[4](2006)在《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法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共有八章。 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对论文涉及的文化、法律文化、廉政、廉政文化、廉政法律文化、腐败、古代、价值、文化价值、体系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选题的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说明,并对为何选此课题谈了自己的感想。最后对研究的有利条件、研究的具体方法、论文的基本结构作了简要阐述。 第二章、第三章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由于这部分是本论文研究的基础,且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丰富,故用两章共八节的篇幅进行论述。包括清明吏治、思想为先的廉政法律思想;立法定制、整肃贪赃的历代反贪立法;注重德治、引礼入法的官德建设;选官任吏、严把入口的用人制度;定期考绩、陟优黜劣的考绩办法;严法酷刑、扼制腐败的有力手段;实行官禄、以俸养廉的保廉措施;强化监察、纠举贪吏的监督机制等,在对各自内容系统化、理论化概述的基础上,都作了简要评价,指出其优劣。 第四章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形成原因。共用六节的篇幅,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对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成因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认为:自然经济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存在的经济基础;专制官僚政体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形成的政治背景;儒家的伦理政治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产生的思想根源;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哲学依据;修身正已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逻辑起点;防控失权是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共用六节的篇幅对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提炼。认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呈现:因时定制、不断完善;法渊多样、内容散见;律文简约、阐释细微;重修官德、贵在内省;以官抵罪、权尊于法;法立政清、法废国亡等六个特点。 第六章、第七章为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这部分内容是本论文的重点,是本选题研究的目的所在、意义所在。共分两章共九节的篇幅对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论述。核心是提出现代廉政法律文化体系建设的构想。这就是:我国现代廉政法律文化体系的路径选择,既不能片面强调传统的重要,又不能简单照搬外国模式。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本土化为价值
郑世月[5](2017)在《唐代廉政文化研究》文中提出腐败是全人类的公敌,廉政建设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权面临的共同任务。唐代廉政文化继承发展了先秦以来的优秀政治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君臣的重民、节俭、用人纳谏、廉洁从政思想等是唐代廉政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廉政建设有据可依,唐代出台了大量制度、律令,使唐代廉政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备,为廉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文化约束。唐代是文学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唐诗和传奇作为主要的两种文学艺术形式,其中有很多篇章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廉政的渴望和唐代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就,在口耳相传中传播了廉政文化,体现出唐代廉政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唐代廉政文化提供了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官员道德自律、完善选官任官制度等多方面的历史启示,对后世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黄建军[6](2017)在《我国古代廉政制度及其镜鉴》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我国古代廉政制度内容博大精深,是我们借鉴历史智慧的重要资源。一、我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古代廉政制度主要表现为廉政教育、法律惩治和制度监察等方面。1.重视廉政教育并倡导廉政古代统治者在反腐制度建设上积极倡导廉政,首先是把思想教化放在反腐倡廉第一位。《尚书》中就提出:"任官惟贤才,官不必备,惟其
张筱薇[7](2018)在《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继承借鉴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包涵丰富的内容,其中优秀的廉政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廉政文化以“尚廉、戒贪、弃腐”为重要价值准则,以“廉洁从政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支撑,成为我国先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内涵是从政者的思想道德、社会文化氛围、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当下,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份历史遗产,更要将传统廉政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的廉政建设相结合,将其转化为推进廉政建设的动力,不断强化我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在从严治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借鉴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本文期望通过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研究,挖掘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与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契合点,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寻求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旨在吸取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华,推动中国特色廉政事业的不断发展。本文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实意义和继承借鉴进行研究,由于研究的内容较广,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社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因此,论文将借鉴文学、政治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理论来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本文将依据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当代价值进行研究。文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分析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第三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分析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寻求其合理内核,运用历史智慧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道。
王子今[8](1992)在《古代廉政制度的成败得失——读《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文中研究指明 余华青、杨希义、刘文瑞三位历史学者合着的《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西北大学出刷社1991年版)一书,通过对历代廉政制度的评价,体现出政治史研究的新成就。 《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一书研究了中国自奴隶制时代到明清时期廉政制度的演进,特别重视对于职官设置和官吏选任制度中有关廉政的内容、官吏管理制度中有关廉政的内容、法律制度中有关廉政的内容进行
王子今[9](1992)在《简评《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文中研究指明 从国家机器最初形成的那一天起,执行政治管理职能的官吏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得到了谋取利益的便利。于是统治阶层中的个人品德出现“廉”与“贪”的对比。官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政治事业的成败,因而在中国古代,较为清醒、较为开明的统治者大多重视通过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以约束和规范国家官吏
李光[10](2003)在《当代中国廉政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反对腐败,建设廉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共同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把反腐败纳入到制度建设中,但是制度设计具有时效性,它是为当时和近期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而设计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发生重大变迁,政治腐败现象在制度“空白带”往往具有高发性和多变性的特点。高发性即是在体制转轨变型时期,腐败现象在数量上呈现出一段高峰期,如英国的18世纪、美国的19世纪未和我国台湾地区的20世纪60年代,都曾出现过严重的政治、经济腐败问题。多变性是指在这段时期内,腐朽的东西总是千方百计地依附于新生事物而大量滋生蔓延,由于新旧体制交替中出现了制度真空,由市场释放出来的追求利益的能量无法疏导到新的合理的经济秩序中去,所以造成人们经济行为的失范或失控。这种现象不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过,在发展中国家也很普遍,其本质是体制转轨时新旧规范均无法对社会政治生活起制衡作用而出现“失范”状态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治理腐败的成就,但是反腐败制度还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造成腐败现象的不断滋生和蔓延,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开展廉政制度理论研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论文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是绪论,解读了论文的选题意义、框架内容、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在这部分中,分析了国内外廉政制度研究的现状,论述了当代中国廉政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解析了本文涉及的“腐败”、“廉政制度”、“廉政制度创新”等基本概念,简要解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新中国廉政制度建设与创新进行了历史回顾,认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阶段的廉政建设与创新经验,分析了特定历史阶段腐败的特点、程度和根源。这样不仅可以揭示社会主义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规律,还可以为其后的廉政 d目区A 助士T怔论叉 V用汪心#n(I八爪从*W卫1川1(们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根据和可行的创新方案。 第三章主要研究香港地区的廉政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三个地方在廉政制度创新方面各具特色,其中以香港地区最具有代表性。香港的公共部门能够从70年代中期的几乎无官不贪到90年代的吏治廉洁,证明它的廉政经验和举措是成功的,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廉政建设的主贵财富,很值得中国大陆借鉴。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本章首先分析了当今中国廉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即我国廉政机构存在的缺陷;廉政法制存在的缺陷;人事行政制度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对策与建议。()制定《反腐败法》,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2)制定《阳光法》,完善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制定《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4)制定《监督法》,实现监督制度创新; (5)制定《新闻法》,完善新闻媒体的监督制度;(6)制定《政务信息公厂法》,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制定《财政监督法凡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抢)建立专门的廉政机构,完善反腐败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第五章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论文认为,反腐败斗争是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是全党全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廉政制度创新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最佳选择,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定期审查和修订法律、制度以及廉政举措,可以及时修补法律和制度的漏洞,有效地堵塞容易产生的腐败行为;在廉政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不断总结我国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廉政制度,不断改进我国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要借鉴香港地区和外国的廉政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发展民主政治和依法治腐有机统一起来。
二、古代廉政制度的成败得失——读《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代廉政制度的成败得失——读《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论文提纲范文)
(1)儒家廉德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廉”范畴的基本涵义及其历史演进 |
第一节 “廉”范畴的基本涵义 |
一、“廉”义的词源学解析 |
二、廉德:“廉”的道德维度 |
三、廉政:“廉”的政治维度 |
第二节“廉”德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 |
第三节 比较的视阈:先秦诸子论“廉” |
第四节 历史的视野:汉代以后儒家论“廉” |
一、董仲舒论“廉” |
二、刘向论“廉” |
三、周敦颐论“廉” |
四、薛瑄论“廉” |
五、顾炎武论“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理论基石 |
第一节 哲学基石:“天人合一”思想 |
一、儒家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论述 |
二、“天人合一”观念对儒家廉德思想的重要启示 |
第二节 政治基石:“以民为本”思想 |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嬗变 |
二、民本思想与儒家廉德思想发展 |
第三节 伦理基石:“仁者爱人”思想 |
一、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发展 |
二、儒家仁学理论对廉德思想的影响 |
第四节 价值原则:公私、义利、理欲之辨 |
一、公私之辨与儒家廉德思想 |
二、义利之辨与儒家廉德思想 |
三、理欲之辨与儒家廉德思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伦理内蕴——基于“俭”“耻”“孝”三德目的展开 |
第一节 俭:廉的生活基础 |
一、“俭”范畴的多重含义 |
二、“俭”德的重要价值 |
三、节俭与养廉 |
第二节 耻:廉的道德前提 |
一、“耻”的基本内涵 |
二、“耻”伦理的主要价值 |
三、知耻与养廉 |
第三节 孝:廉的家庭伦理基础 |
一、“孝”的基本内涵 |
二、“孝”伦理的重要价值及其影响 |
三、行孝促廉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政治表征——以“六廉”为中心的个案解析 |
第一节 道德的向度:廉善、廉敬与廉正 |
一、廉善:官吏道德的总括 |
二、廉敬:道德自律的基础 |
三、廉正:公生明,廉生威 |
第二节 法律的向度:廉法 |
一、中国古代法律的演变 |
二、“知法”:为官从政的前提 |
三、“守法”:为官的基本职责 |
第三节 能力的向度:廉能和廉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儒家廉德养成的基本路径 |
第一节 人性之辨:儒家廉德养成的学理依据 |
第二节 廉德养成的教化机制 |
一、修身养廉 |
二、教育守廉 |
第三节 廉德养成的制度规范 |
一、选官用廉 |
二、回避护廉 |
三、监察督廉 |
第四节 廉德养成的法律约束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古代践行——“明君”、“清官”举要与反思 |
第一节 廉耀古今:“明君”与封建盛世 |
一、唐太宗倡廉反奢与贞观之治 |
二、明太祖倡俭惩贪与洪武之治 |
三、康熙帝奖廉惩贪与康熙盛世 |
第二节 百世流芳:“清官”与社会风化 |
一、清官的基本特征 |
二、清官出现的原因 |
三、清官循吏的典范 |
四、关于清官的评价 |
第三节 一种博弈:倡廉与贪腐哲学 |
一、封建时代官吏贪腐的主要表征 |
二、中国古代贪腐不绝与清官稀少之原因辨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近现代镜鉴 |
第一节 失廉亡国:来自晚清政府覆灭的深刻教训 |
一、晚清儒家廉德思想的孱弱传承 |
二、晚清政府吏治腐败的主要表现 |
三、吏治腐败与清王朝的覆亡 |
第二节 贪腐失权: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历史审视 |
一、国民党官员腐败现象面面观 |
二、国民党防治腐败的积极努力 |
第三节 秉廉兴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腐败与廉政治理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存在的腐败及原因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儒家廉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一节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基本形势 |
一.当前我国官员腐败的主要表征 |
二、当前我国官员腐败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儒家廉德思想与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契合 |
一、理论会通:儒家廉德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 |
二、现实机缘:反腐风暴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三节 儒家廉德思想对当前我国廉政建设的基本启示 |
一、坚持以德养廉,努力夯实廉洁从政的道德基础 |
二、坚持以制保廉,不断完善廉洁从政的制度约束 |
三、坚持以法促廉,切实筑牢廉洁从政的法律基石 |
本章小结 |
结语 |
附录:曲阜儒家崇廉尚勤思想基地简介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与论文发表情况 |
(2)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当前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理论依据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2章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与当前廉政建设概述 |
2.1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概述 |
2.1.1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概念 |
2.1.2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 |
2.2 廉政建设概述 |
2.2.1 廉政建设的概念 |
2.2.2 廉政建设的内容 |
2.2.3 廉政建设的功能 |
2.3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廉政建设的方法及重要意义 |
2.3.1 批判继承传统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文化渊源 |
2.3.2 借鉴改造传统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
2.3.3 综合创新传统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文化保障 |
第3章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当前廉政建设的现状 |
3.1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当前廉政建设的成就 |
3.1.1 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廉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
3.1.2 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廉政建设的物质投入不断增加 |
3.1.3 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廉政建设的载体形式不断丰富 |
3.2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当前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思想层面:对传统廉政文化存在被动接受,廉政思想观念不牢固 |
3.2.2 制度层面:对传统廉政文化保护机制薄弱,廉政制度建设不完善 |
3.2.3 作风层面:传统廉政文化消极因素仍存在,廉政作风建设不扎实 |
3.3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当前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廉洁思想缺位影响价值取向 |
3.3.2 体制建设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
3.3.3 作风建设缺乏足够刚性约束 |
第4章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当前廉政建设的对策 |
4.1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精神文化融入廉政思想建设 |
4.1.1 借鉴“以民为本”,强化宗旨意识 |
4.1.2 借鉴“廉为政本”,重在廉洁奉公 |
4.1.3 借鉴“为政以德”,重视以德服人 |
4.2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制度文化融入廉政制度建设 |
4.2.1 借鉴“唯法而治”,规范公权运行的法律制度 |
4.2.2 借鉴“选贤任能”,完善公正用人的任用机制 |
4.2.3 借鉴“纠举贪赃”,强化监督权力的监察机制 |
4.3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行为文化融入廉政作风建设 |
4.3.1 借鉴“慎独知微”,重在修身正己 |
4.3.2 借鉴“去利怀义”,强调仁义之心 |
4.3.3 借鉴“崇廉抑贪”,弘扬官德文化 |
4.4 中国优秀传统廉政社会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建设 |
4.4.1 借鉴“廉政教化”,营造反腐倡廉廉洁文化环境氛围 |
4.4.2 借鉴“廉荣贪耻”,鼓励人民群众形成廉政社会监督 |
4.4.3 借鉴“崇廉尚廉”,丰富惩贪尚廉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古代的官场腐败及其严重后果 |
(一)中国古代官场腐败四大特征: |
1. 普遍性。 |
2. 多样性。 |
3. 严重性。 |
4. 阶段性。 |
(二)官场贪污腐败恶性发展的严重后果 |
二、古代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
(一)治本性制度建设 |
1. 选拔制度———以为人正直清廉为主要标准。 |
2. 任用制度———实行试用、回避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 |
3. 考核制度———以廉与贪为主要分界线。 |
4. 监察制度———加强机构监察监督。 |
(二)治标性法律建设 |
三、古代廉政制度建设效果评价 |
(一)人治和专制皇权是官场腐败的总根源 |
(二)选拔官吏制度存在着弊端 |
(三)监察考核制度存在空白区 |
(四)监察考核人员自身的腐败 |
(五)对官僚贵族特权性法律规定助长了贪污腐败之风 |
四、古代廉政制度建设对今天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借鉴意义 |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
(二)作风上要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
(三)制度上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 |
(四)法律上要严刑重典惩治贪污腐败 |
(五)组织上要坚决刹住卖官鬻爵现象 |
(4)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文化 |
二、法律文化 |
三、廉政 |
四、廉政文化 |
五、廉政法律文化 |
六、腐败 |
七、古代 |
八、价值 |
九、文化价值 |
十、体系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选题的研究现状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
三、选题的现代价值 |
第三节 选题感想 |
一、尊重历史才能创造今天和未来 |
二、优秀的传统不能丢 |
三、廉政法律文化是传统法文化的绚丽奇葩 |
第四节 研究条件 |
一、选题具有科学性 |
二、导师的精心指导 |
三、一定的知识积累 |
四、较好的实践体验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六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上) |
第一节 清明吏治 思想为先 |
一、关于廉政的概念 |
二、财富均衡的思想 |
三、为官清廉的思想 |
四、中正和谐的思想 |
五、与民休息的思想 |
六、勤俭朴素的思想 |
七、重视法治的思想 |
八、人性本质的思想 |
九、选贤任能的思想 |
十、评价 |
第二节 立法定制 整肃贪赃 |
一、开启先河的先秦惩贪立法 |
二、初步发展的秦汉惩贪立法 |
三、细密的魏晋南北朝惩贪立法 |
四、趋于成熟的隋唐惩贪立法 |
五、严惩贪吏的宋元惩贪立法 |
六、全面系统的明清惩贪立法 |
七、评价 |
第三节 注重德治 引礼入法 |
一、德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
二、礼的历史沿革 |
三、礼的重要作用 |
四、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演化 |
五、德、礼、刑三者的关系 |
六、评价 |
第四节 选官任吏 严把入口 |
一、夏商周时期的国子选士、贡士、乡举里选 |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游说自荐、以功授官 |
三、秦汉时期的察举制 |
四、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
五、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
六、历代其他选官制度 |
七、评价 |
第三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下) |
第一节 定期考绩 陟优黜劣 |
一、西周时期的六计、巡狩、述职 |
二、春秋战国的上计制度 |
三、秦时的五善、五失 |
四、两汉的纵横有序、层层考核 |
五、魏晋南北朝的五条课郡县法、三等黜陟法 |
六、唐朝的四善二十七最 |
七、宋朝的磨勘、历纸制度 |
八、明朝的考满与考察 |
九、清朝的京察与大计 |
十、历代的考绩方式 |
十一、考绩的作用 |
十二、评价 |
第二节 严法酷刑 扼制腐败 |
一、严法酷刑扼制腐败的主张 |
二、官吏一旦贪贿即构成犯罪 |
三、官吏贪赃量刑有别但重于常人 |
四、对贪赃之人施以严酷刑罚 |
五、对贪赃之人实行“禁锢” |
六、评价 |
第三节 实行官禄 以俸养廉 |
一、夏商周的世禄制 |
二、春秋战国以实物为主的官俸制 |
三、两汉的钱谷俸禄制 |
四、魏晋南北朝的多样俸禄制 |
五、隋唐的品级俸禄制 |
六、宋朝优厚的官俸制 |
七、明清时期的低俸制 |
八、古代俸禄制的特点 |
九、致仕及其待遇 |
十、评价 |
第四节 强化监察 纠举贪赃 |
一、先秦时期的御史制度 |
二、秦朝的御史大夫 |
三、两汉重视对地方的监察 |
四、魏晋南北朝多有变化的监察制度 |
五、隋唐健全细密的监察制度 |
六、宋朝监察权限的扩大 |
七、元朝“附会汉法”的监察制度 |
八、明朝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
九、清朝完备的监察制度 |
十、历代多样的监察方法 |
十一、监察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
十二、评价 |
第四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形成原因 |
第一节 经济基础——自然经济 |
一、自然经济是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 |
二、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廉政法律文化的独立性 |
三、自然经济造成古代社会腐败独有的特点 |
四、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廉政法律文化有明显的特点 |
第二节 政治背景——专制官僚 |
一、集权专制官僚是古代社会的政治特征 |
二、失去监督的皇权不利于廉政法制的实施 |
三、司法权失去独立必然导致腐败 |
四、依附皇帝的监察权易被滥用 |
五、走向两极的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 |
第三节 思想根源——伦理政治 |
一、国家的产生与家庭伦理 |
二、家国相通、孝忠互用的伦理观 |
三、家庭伦理关系向伦理政治的转化 |
四、儒家伦理政治的主要内容 |
五、伦理政治对廉政法律文化的影响 |
第四节 哲学依据——民为邦本 |
一、民本思想是古代先贤重要的治国理念 |
二、民心向背与政权兴亡的生动实践 |
三、民本思想深深渗透于古代廉政法律文化 |
四、民本思想在政治运行中的局限性 |
第五节 逻辑起点——修身正已 |
一、家国一体、以小见大的思维模式 |
二、为官“正人”必先“正已” |
三、修身正己的方法和途径 |
四、修身正已在廉政法律文化中的体现 |
第六节 价值取向——防控失权 |
一、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
二、腐败是政权衰亡的直接动因 |
三、严惩贪吏以防控失权 |
四、价值取向决定了惩治贪赃的限度 |
第五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 |
第一节 因时定制 不断完善 |
一、法随时转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总规律 |
二、古代思想家对因时立法的精辟论述 |
三、因情势变化而更法改制 |
四、在继承中发展和完善 |
第二节 法渊多样 内容散见 |
一、皇帝“口含天宪”且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二、成文法是廉政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
三、判例法是廉政制度重要的渊源 |
四、具有独特作用的“礼制” |
五、律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六、家法族规的民间法形式 |
第三节 律文简约 阐释细微 |
一、律文贵在简约明了 |
二、律文阐释准确细微 |
第四节 重修官德 贵在内省 |
一、四书五经为科举之必考内容 |
二、官箴的提醒、劝戒作用 |
三、通过家训强调修德 |
四、清正廉洁的清官文化 |
第五节 以官抵罪 权尊于法 |
一、贵族、官吏享有立法赋予的特权待遇 |
二、司法给予贵族官吏各种特权 |
第六节 法立政清 法废国亡 |
一、秦朝的兴亡 |
二、两汉的更迭 |
三、隋朝的起落 |
四、唐朝的盛衰 |
五、宋朝的浮沉 |
六、明朝的立废 |
七、清朝的成败 |
第六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上) |
第一节 立足国情 选择路径 |
一、政治制度 |
二、经济制度 |
三、自然环境 |
四、人口因素 |
五、文化传统 |
六、生活方式 |
七、法律意识 |
八、路径选择 |
第二节 综合施治 唯为方针 |
一、改革开放以来廉政建设的历史回顾 |
二、综合施治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
三、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
第三节 公平利益 以俸养廉 |
一、建立以公平利益为核心的保廉机制的依据 |
二、经济利益是公平合理利益机制的核心 |
第四节 正已自律 修养官德 |
一、修养官德是拒腐防变的必然要求 |
二、为民务实清廉是修养官德的重点 |
三、学习实践锤炼是修养官德的主要途径 |
四、常心做人内省唯慎是修养官德的有效方法 |
第七章 古代廉政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下) |
第一节 健全法制 规范权力 |
一、制定国家廉政基本法 |
二、规范公权运行法律制度 |
三、完善市场秩序法律制度 |
四、严格监督权力法律制度 |
五、健全廉政责任追究法律制度 |
六、建立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 |
七、重视廉政法律制度的协调统一 |
第二节 公正用人 违责追究 |
一、选人用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
二、转变用人观念创新用人方法 |
三、细化、制定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具体制度 |
四、建立错误用人责任追究制度 |
第三节 有效监督 制约公权 |
一、把探索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作为努力方向 |
二、充分发挥纪委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
三、改革完善纪检监察体制和工作机制 |
四、加强和改进司法监督 |
五、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督 |
六、重视新闻舆论在监督中的独特作用 |
第四节 贪赃妄为 严惩不贷 |
一、对贪赃者施以重典的依据 |
二、依纪依法严厉惩处贪赃者 |
三、让贪赃者在经济上倾家荡产 |
四、追究袒护包庇说情者 |
五、注重发挥腐败案件的治本作用 |
第五节 廉政文化 营造氛围 |
一、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
二、廉政文化的主要功能 |
三、廉政文化重在实践贵在创新 |
四、廉政文化与廉政法律制度的关系 |
第八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三节 主要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唐代廉政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关于唐代君臣廉政思想 |
2、关于唐代廉政制度文化 |
3、关于唐代文学艺术中的廉政文化 |
4、关于唐代廉政文化的历史启示 |
一、唐代廉政思想文化 |
(一) 唐代廉政思想文化渊源 |
(二)重民思想 |
(三)节俭思想 |
(四)用人和纳谏思想 |
(五)廉洁从政思想 |
二、唐代廉政制度文化 |
(一)制约皇权的文化 |
1、封驳文化 |
2、谏诤文化 |
3、史官文化 |
(二)完善的监察文化 |
(三)以廉治吏的法律文化 |
三、唐代文学艺术中的廉政文化 |
(一)诗歌中的廉政文化 |
1、清贫自守,忧国忧民 |
2、廉洁自省,为政以廉 |
3、劝谏世人,以贪为鉴 |
4、讽喻暴政,批判弊政 |
(二) 传奇中的廉政文化 |
四、唐代廉政文化的历史启示 |
(一)依法治国,规范权力 |
(二)以身作则,道德自律 |
(三)完善公务员制度 |
(四)唐代廉政文化的局限性 |
1、反腐无合力 |
2、缺乏持久性 |
3、廉政主体单一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我国古代廉政制度及其镜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
1. 重视廉政教育并倡导廉政 |
2. 以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 |
3. 以监察制度防治官吏腐败 |
二、我国古代廉政制度的主要特点 |
1. 法制规范与道德导向相结合 |
2. 原则规范与具体规定相结合 |
3. 制度建设与组织机构相结合 |
三、我国古代廉政制度的当代价值 |
1. 始终重视廉政制度建设 |
2. 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 |
3.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
4. 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 |
(7)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继承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现实意义 |
1.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5 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主要内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 |
2.1.2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内涵 |
2.2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 |
2.2.1 “清正廉洁”的为官之德 |
2.2.2 “仁爱为民”的为官之道 |
2.2.3 “见利思义”的为官之义 |
2.2.4 “任人唯贤”的选官之道 |
2.2.4.1 选贤任能量才录用 |
2.2.4.2 定期考试举优黜劣 |
2.2.5 “隆礼重法”的治国之道 |
2.2.5.1 以德治国以德养廉 |
2.2.5.2 严法酷刑遏制奢腐 |
2.2.5.3 强化监察纠举贪赃 |
第3章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 |
3.1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与当前我国廉政建设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3.1.1 “民本思想”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3.1.2 “修身内省”与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
3.1.3 “廉洁自律、勤俭节约”与党员的自我修养与约束 |
3.1.4 “知荣辱、明善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
3.2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为当代中国廉政建设提供历史智慧和理论支持 |
3.2.1 继承借鉴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是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3.2.2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提供历史智慧和理论支持 |
3.3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为新时代国家政治治理提供实践借鉴 |
3.3.1 “德法并用”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3.3.2 习近平的“传统廉政文化观”在治国理政中的应用 |
第4章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继承借鉴 |
4.1 用马克思的辩证否定观来传承中国传统廉政文化 |
4.1.1 批判继承传统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文化渊源 |
4.1.2 借鉴改造传统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
4.1.3 综合创新传统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文化保障 |
4.2 在继承和借鉴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
4.2.1 沿用任贤举能之道,完善官员考核制度 |
4.2.2 发扬严惩贪腐传统,加强反贪立法工作 |
4.2.3 借鉴古代监察制度,健全监督管理体制 |
4.2.4 延续百姓检举传统,构筑全民网络舆论反腐 |
4.2.5 传承官德文化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4.2.6 弘扬传统廉政文化,倡树清廉家风党风 |
4.2.7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申请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当代中国廉政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
二、 本论文基本概念的解析 |
三、 研究视角与方法 |
四、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二章 新中国廉政制度建设与创新的历史回顾 |
一、 建国初期廉政制度建设与创新 |
(一) 建立各级党的纪律检查机构与制度 |
(二) 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构与制度 |
(三) 建立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廉政制度 |
(四) “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的颁布执行 |
(五) 建立公安司法机构与制度 |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廉政制度建设与创新 |
(一) 反对党政干部特殊化的若干举措 |
(二)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颁布执行 |
(三) 加强党的监察机关和监察工作 |
三、 新时期廉政制度建设与创新 |
(一) 恢复与健全党的纪检机构和制度 |
(二) 健全制度,反对领导干部特殊化 |
(三) 建立防止选举违法行为的制度 |
(四) 加强党和国家廉政法制建设 |
(五) 党政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 |
(六) 设立反贪局,优化廉政机构的组合 |
(七) 严禁军队和政法机关经商、办企业 |
(八) 执行收支两条线,创新管理制度 |
(九) 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 |
(十) 国家稽察特派员和监事会制度的创立和实施 |
(十一) 简化行政审批权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 |
(十二) 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
第三章 香港地区廉政制度创新的实践 |
一、 香港地区廉政制度创新的过程 |
(一) 20世纪70年代到1997年回归中国前:港英政府时期 |
(二) 1997年回归中国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时期 |
二、 香港地区廉政制度创新的举措 |
(一) 创建廉政公署 |
(二) 完善公务员制度 |
(三) 加强廉政立法建设 |
(四) 建立独立的司法制度 |
(五) 完善监督机制 |
(六) 建立咨询制度 |
(七) 缩小政府权力,健全经济制度 |
(八) 建立透明的政府办事制度与运作程序 |
(九) 加强廉政宣传与教育 |
三、 香港地区廉政制度创新的启迪 |
(一) 创建具有独立地位的、公正可靠的廉政机构 |
(二) 形成计划周密的、长期的廉政策略 |
(三) 建立公正、独立的司法系统 |
(四) 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
(五) 重视行政改革 |
(六) 加强公众与新闻媒体的监督、参与 |
第四章 21世纪中国廉政制度的构建 |
一、 当前中国廉政制度的缺陷分析 |
(一) 廉政机构存在的缺陷 |
(二) 廉政法制存在的缺陷 |
(三) 人事行政制度存在的缺陷 |
二、 21世纪创新中国廉政制度的构建 |
(一) 制定《反腐败法》,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 |
(二) 制定《财产申报法》,完善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
(三) 制定《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 |
(四) 制定《监督法》,实现监督制度创新 |
(五) 制定《新闻法》,完善新闻媒体的监督制度 |
(六) 制定《政务信息公开法》,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
(七) 制定《财政监督法》,完善财政监督制度 |
(八) 建立专门廉政机构,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第五章 结论 |
一、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全党全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
二、 廉政制度创新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最佳选择 |
三、 廉政制度创新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香港地区和外国的有益成果 |
四、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发展民主政治和依法治腐有机统一起来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古代廉政制度的成败得失——读《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论文参考文献)
- [1]儒家廉德思想研究[D]. 任松峰. 曲阜师范大学, 2015(12)
- [2]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当前廉政建设研究[D]. 张亚琼.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3]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建设及其启示[J]. 卢鹰. 廉政文化研究, 2016(04)
- [4]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 贾育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06(10)
- [5]唐代廉政文化研究[D]. 郑世月. 青岛大学, 2017(01)
- [6]我国古代廉政制度及其镜鉴[J]. 黄建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7(10)
- [7]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继承借鉴研究[D]. 张筱薇.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8]古代廉政制度的成败得失——读《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J]. 王子今. 党校科研信息, 1992(02)
- [9]简评《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J]. 王子今. 中国图书评论, 1992(01)
- [10]当代中国廉政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问题研究[D]. 李光. 华中师范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