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析中师《现代汉语》第二册中几个问题例句(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1](2021)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疑问语气词“吧”“吗”“呢”研究与教学》文中指出
陈琦珍[2](2021)在《初级汉语教材兼类词对比研究 ——以《HSK标准教程》1-4、《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为例》文中提出
邢高斐[3](2021)在《留学生习得汉语借用动量词的偏误及教学研究》文中认为
郭兴[4](2021)在《西班牙汉语教材《汉语之路》和《汉语》的本土化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吴清颖[5](2021)在《俄藏黑水城非佛教汉文写本文献字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周长育[6](2021)在《《发展汉语》补语编排研究》文中认为教材是老师授课和学习者上课的关键工具,在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补语作为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多涉及补语的偏误、习得、教学顺序、教学策略、构式、宾语位置、虚化、运用或是不同教材中的补语编排比较,涉及教材中的补语及其结构的分布研究较少。而补语分类众多,不同补语之间结构相似,容易混淆,在留学生学习过程中易造成偏误,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带来不便,因此本文把《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教学大纲)和《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考试大纲)作为参照,以《发展汉语》初、中和高级综合类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拟探究教材中的补语编排情况,补语分布是否科学,并分析其优点、价值和不足,期望对以后的教材编写和留学生补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通过研究教学大纲与HSK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和HSK考试样卷、真题集之间的比较,依据其中的补语分布情况,分析补语编排的差异和缺点,其中借助了图表进行研究,接着对《发展汉语》综合类教材中初、中和高级一共6本教材的补语编排进行分析,初步整理了教材中七类补语及其结构(结果补语、时量补语、动量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的分布数据,其大致较多分布在初、中级的综合类教材中,高级教材中较少出现,且分布不均匀,由教材中补语编排的顺序,以及补语分布呈现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探究教材与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契合性,教材中对于补语的注释是否合适,学生通过学习《发展汉语》教材中的补语,是否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并应对HSK考试中对补语的考察,并由上述研究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合理的关于教材补语编排方面建议。
席兰[7](2021)在《《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人物品评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物品评词是指对人物内在与外在作品鉴评价的词。作为汉语辞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品评词数量巨大且内容丰富,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人物品评文化及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墨香阁藏北朝墓志》1录墨香阁所藏墓志151方,志石均为真品无疑,拓片品质精良,录文准确,刊印以来,成为研究北朝历史、文化、语言与书法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本文以《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中的112方北朝墓志为研究材料,以人物品评词为研究对象,在词与字、词组理论的基础上,对《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中北朝墓志人物品评词作穷尽式搜集与整理,主要从分类描写、同义聚析、增补辞书、纵横比较诸方面展开探讨。全文共五部分。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人物品评词的判定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价值与创新五个方面作了概述。关於北朝人物品评词的研究虽有部分论文有所涉及,但还没有专门的探讨与分析。因此对北朝墓志人物品评词进行专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章,从品评内容角度对《墨香阁藏北朝墓志》北朝墓志人物品评词分类描写。将862个人物品评词分为容止、品性、才识、其他诸类,各大类中又分小类,最后以相同语素聚合。第二章,根据义素分析和词义判断对语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确定与分析,整理出同义词共86组。第三章,从词本体出发,查阅《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订补》《辞源》等,挖掘辞书未收录、义项缺失、书证晚於北朝的词,发现未收录的121例,义项缺失的12例,书证比北朝晚的97例,可对辞书有参考价值。第四章,与汉魏六朝墓志、《全元文》元代墓志的人物品评词作历时与共时的比较。从品评内容、相同用词、语素诸方面展开,揭示《墨香阁藏北朝墓志》北朝墓志人物品评词的特点。
陈琳君[8](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谓词+死”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谓词+死”结构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语法结构。该结构又可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类型的使用频率、难度等级都有所区别,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语法难点之一。文章借助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BCC),对“谓词+死”结构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后,发现能进入“谓词+死”结构的谓词主要可分为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表感受、感知的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四类。“死”在该结构中的意义可归纳为三类:“失去生命”“程度达到极点”“不能通过、牢固、不活动”。“死”在结构中充当补语,分为“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两种类型。“死”的意义类型与“死”在句中的语义指向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死”做结果补语时,语义指向为句中主语、宾语或“把字句”中“把”的宾语;做程度补语时“死”语义指向为其所修饰的谓语中心语。四种较为通用的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基本将“谓词+死”结构视为中等左右难度语法点,于初级后期或中级阶段进行教学。对于下述两类补语类型的“谓词+死”结构的教学顺序安排基本一致:先教表示“因谓词而死亡”的“谓词+死”结构,再安排表示极性程度的“谓词+死”结构的教学。《发展汉语》《汉语教程》《新实用汉语课本》三本教材皆将“死”置于初级后期,以动词词性的基本词义出现,随后在初级后期或中级前期引入“谓词+死”结构,教学的引入时间点合理、符合学习者学习水平。《新实用汉语课本》在中级后期专门安排了关于“坏、死”作为表示“极端程度”的用法,作为单独语法点出现,为死做程度补语的“谓词+死”结构提供了范例;《汉语教程》与《发展汉语》中的用例较多且选取的谓词基本是“谓词+死”结构的较高频用法。对“谓词+死”结构的否定式,教材均未做明确讲解说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谓词+死”结构的等级确定还是语料选择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的,由实到虚的原则。应优先教授表示“因X而死亡”及“X的程度到达极点”的两种“谓词+死”结构高频语义类型,对于另外表示“因X而不能通过、牢固、不活动”意义的低频结构少量涉及或仅作了解拓展,在教学中应考虑相应加入对“谓词+死”结构否定式的教学。
孔令琪[9](2021)在《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代中国和日本不仅在经济上多有往来,两个国家的语言也有许多共同之处。现代汉语包含着数量众多的量词,有关量词的语法结构也是很多。但是在日语中量词却并不受重视,甚至有些词类的划分并未将量词作为单独的词类,仅仅作为数词的一个小类。这样的差异就使得许多日本学生学习量词时不肯花费太多心思。再加上两种语言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大大增加。这就导致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会很困难。如何教导留学生正确使用量词也成为了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本篇论文中,我们以现代汉语中动物类个体量词的历时演变作为切入点,挑选了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四个量词“只”“头”“条”“匹”并对它们的使用范围进行研究,同时对这四个量词在日语中有交叉用法的量词进行了梳理。中日两国在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必然会从语言上反应出来。在初级阶段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两种语言在认识上的不同之处,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一定会有所降低。本文在研究前人文献和实际与日本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制作了调查问卷。以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四个量词和日语中有交叉用法的量词作为研究范围,以初级阶段的日本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对比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来探寻日本学生的偏误原因。为了更全面的分析学习者的心理,我们也进行了个别访谈。笔者对问卷中的语料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划分出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原因。最后从教师和学习者两个方面给出了教学建议,期望可以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有所启示。
岳梓葳[10](2021)在《“V+上+NP”构式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以“V+上+NP”构式为研究对象,对采用穷尽式的分析方法对《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进行考察,对能够进入这一构式的动词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动词重新进行分类,然后归纳“V+上+NP”的构式义。其次根据“V+上+NP”构件的意义和构式义设计调查问卷对留学生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针对“V+上+NP”构式的成素分析结果和留学生的偏误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通过我们研究发现,能够进入“V+上+NP”结构中的动词为大部分的动作动词,心理动词和一部分的使令动词等。按照宾语的类型“V+上+NP”构式中的NP主要为受事宾语,少部分为数量宾语、处所宾语和结果宾语等三类,按照意义NP分为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时间或数量短语和处所短语等。通过“V+上+NP”和“V+NP”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上”在“V+上+NP”中有四个同形异质体:上1、上2、上3、上4。上1表示位置移动的趋向义,上2表示结果义,其中具体包括接触,添加,期待或目标已经实现的可能等含义。上3表示说话人对“NP”表示数量的主观判断,上4表示动作开始并且存在继续下去的可能,是对动作状态的描述。根据动词“V”、“上”、“NP”的搭配不同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V+上+NP”具有不同的构式义,“V+上+NP”的构式具有[+位移]、[+接触]、[+添加]、[+达到目标]、[+达到数量]、[+开始做某事]等含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位移义、结果义和状态义。并且“V+上+NP”的状态义大多在句子或语境中才能体现,我们通过对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词条进行分析,得出“V+上+NP”的状态义的结论。因此,我们可以在对“V+上+NP”结构进行教学时,可以从V的词类,三种构式义具体表达的含义和通过上下文或语境推测说话人的主观意图这几个方面入手。
二、简析中师《现代汉语》第二册中几个问题例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析中师《现代汉语》第二册中几个问题例句(论文提纲范文)
(6)《发展汉语》补语编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资料来源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章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的补语编排 |
2.1 两个大纲中的七类补语编排 |
2.2 两个大纲中的补语编排分布比较 |
2.3 HSK考试样卷、真题集中的补语分布 |
2.4 考试大纲和考试样卷、真题集中的补语编排比较 |
2.5 小结 |
第3章 《发展汉语》中补语分布情况 |
3.1 补语在初级综合中的分布情况 |
3.1.1 初级综合(I)课文中的补语分布 |
3.1.2 初级综合(I)综合注释中的补语分布 |
3.1.3 初级综合(I)综合练习中的补语分布 |
3.1.4 初级综合(II)课文中的补语分布 |
3.1.5 初级综合(II)综合注释中的补语分布 |
3.1.6 初级综合(II)综合练习中的补语分布 |
3.2 补语在中级综合中的分布情况 |
3.2.1 中级综合(I)课文中的补语分布 |
3.2.2 中级综合(I)综合注释中的补语分布 |
3.2.3 中级综合(I)综合练习里的补语编排分布 |
3.2.4 中级综合(II)课文中的补语分布 |
3.2.5 中级综合(II)综合注释中的补语分布 |
3.2.6 中级综合(II)综合练习里的补语编排分布 |
3.3 补语在高级综合中的分布情况 |
3.3.1 高级综合(I)课文中的补语分布 |
3.3.2 高级综合(I)综合注释中的补语分布 |
3.3.3 高级综合(I)综合练习里的补语编排分布 |
3.3.4 高级综合(II)课文中的补语分布 |
3.3.5 高级综合(II)综合注释中的补语分布 |
3.3.6 高级综合(II)综合练习里的补语编排分布 |
3.4 小结 |
第4章 《发展汉语》补语编排分析 |
4.1 补语结构的编排比较 |
4.1.1 补语结构在大纲和教材中的编排比较 |
4.1.2 补语在教材和考试样卷、真题集中的编排比较 |
4.2 教材中补语分布的优点、价值及不足 |
4.2.1 教材中补语分布的优点和价值 |
4.2.2 初、中和高级综合中课文的补语分布比较 |
4.2.3 初、中和高级综合中综合注释的补语分布 |
4.2.4 初、中和高级综合中综合练习的补语分布 |
4.2.5 教材中补语分布的不足 |
4.3 小结 |
第5章 教材编写中补语的编排策略 |
5.1 注重教材与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匹配 |
5.2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5.3 注重课文的编排与综合注释、综合练习的匹配 |
5.4 注重综合注释的编排 |
5.5 注重综合练习的编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发展汉语》课文七类补语编排分布略表 |
致谢 |
(7)《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人物品评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人物品评词的判定及相关理论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价值与创新 |
第一章 《墨香阁》人物品评词分类描写 |
第一节 容止类人物品评词 |
一、外貌体态类 |
二、气质风度类 |
第二节 品性类人物品评词 |
一、爱敬善厚类 |
二、忠贞信直类 |
三、明朗谦远类 |
四、勤勇端朴类 |
五、严强谨和类 |
六、笼统类 |
第三节 才识类人物品评词 |
一、才能杰出类 |
二、睿智聪敏类 |
三、博学广识类 |
四、笼统类 |
第四节 其他类人物品评词 |
一、名声地位类 |
二、才德兼备类 |
三、总体评价类 |
第二章 《墨香阁》人物品评词同义聚析 |
第一节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
第二节 同义词辨析 |
一、《墨香阁》人物品评同义词基本概况 |
二、辨析同义词 |
第三章 《墨香阁》人物品评词对辞书的增补 |
第一节 爲辞书添加新词 |
第二节 爲辞书补充义项 |
第三节 爲辞书提前书证 |
第四章 《墨香阁》与其他材料的人物品评词比较 |
第一节 《墨香阁》与汉魏六朝墓志的共时比较 |
第二节 《墨香阁》与《全元文》的历时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容止类人物品评词表 |
附录2 品性类人物品评词表 |
附录3 才识类人物品评词表 |
附录4 其他类人物品评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谓词+死”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对象及研究意义 |
二、“谓词+死”结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语料来源 |
第一章 “谓词+死”结构的形式特征考察 |
一、“谓词+死”结构中的“谓词” |
二、“谓词+死”结构中的“死” |
三、“谓词+死”结构的否定句式 |
四、小结 |
第二章 “谓词+死”结构的教学考察 |
一、对代表性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考察 |
二、对代表性外汉语教材的考察 |
第三章 “谓词+死”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
一、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汉语量词研究概况 |
2、关于日语量词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一、汉日语言中的动物类个体量词 |
(一)汉语量词的分类与演变 |
1.汉语量词的分类 |
2.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的演变 |
(二)日语量词的由来与种类 |
1.日语量词的由来与分类 |
2.日语动物类个体量词的种类 |
(三)汉日语动物类量词比较 |
1.汉日量词语法对比 |
2.汉日量词语用对比 |
二、日本学生动物类个体量词习得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设计 |
(四)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1.选择题 |
2.翻译题 |
(五)个别访谈 |
三、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的偏误分析 |
(一)偏误类型 |
1.繁简字体书写错误 |
2.搭配误用 |
3.“个”的过度泛化 |
4.量词的漏用与语序 |
(二)偏误原因 |
1.母语负迁移 |
2.目的语规则泛化 |
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
四、关于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的教学策略 |
(一)对于教师的建议 |
1.抓住教学对象的语言水平和特点 |
2.强调字体,避免简繁字体错误 |
3.减少母语负迁移,有针对性的对比 |
4.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增强趣味性 |
5.关注实践成果,丰富教学手段 |
(二)对于学习者的建议 |
1.提升量词对比意识 |
2.善于归纳总结,乐于沟通使用 |
3.加大阅读量,培养语感 |
4.利用现代网络,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
五、教学设计 |
(一)动物类个体量词教学案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V+上+NP”构式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和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语料来源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认知语言学 |
二、构式语法 |
第三节 “V+上+NP”构式的研究现状 |
一、“V+上+NP”本体研究现状 |
二、“V+上+NP”二语习得和教学研究现状 |
第二章 “V+上+NP”构件义及构式义 |
第一节 构件“上”的含义考察 |
第二节 构件“V”的考察 |
第三节 “V+上+NP”的构式义分析 |
一、表示人或物体的位移方向 |
二、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结果 |
三、表示开始进入另一种状态 |
第三章 “V+上+NP”习得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留学生“V+上+NP”习得情况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 |
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二节 留学生“V+上+NP”偏误分析 |
一、偏误类型 |
二、偏误原因 |
第四章 “V+上+NP”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教学设计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留学生对“V+上+NP”构式使用情况的调查 |
附录2 对《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进入“V+上+NP”构式考察 |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简析中师《现代汉语》第二册中几个问题例句(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教材中疑问语气词“吧”“吗”“呢”研究与教学[D]. 杨静. 南昌大学, 2021
- [2]初级汉语教材兼类词对比研究 ——以《HSK标准教程》1-4、《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为例[D]. 陈琦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留学生习得汉语借用动量词的偏误及教学研究[D]. 邢高斐. 南昌大学, 2021
- [4]西班牙汉语教材《汉语之路》和《汉语》的本土化对比研究[D]. 郭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5]俄藏黑水城非佛教汉文写本文献字词研究[D]. 吴清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发展汉语》补语编排研究[D]. 周长育. 吉林大学, 2021(01)
- [7]《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人物品评词研究[D]. 席兰.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8]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谓词+死”结构研究[D]. 陈琳君.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9]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孔令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V+上+NP”构式习得研究[D]. 岳梓葳. 烟台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