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论文文献综述)
钟闻[1](2020)在《《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文中提出
钟闻[2](2020)在《《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文中认为第一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北省水浒研究会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4月出版。)1."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水浒争鸣》案头语(《水浒争鸣》编委会)2.《水浒》的真人真事(王利器)3.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周绍良)4.《水浒传》与《宣和遗事》——口头文学所奠定的《水浒》基础之一(高明阁)
钟锡南[3](2004)在《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对金圣叹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出身,人生经历,悲剧命运及其政治、哲学观念,文学批评理论的思想体系,评点的美学思想及章法、技法,评点思想的现代性,及其评点对后世的影响及不同时期国内外对他的研究状况等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力图客观反映出金圣叹研究的历史图景,使这一课题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出其应有的综合性、开拓性的价值。全文由绪论、正文及结束语等部分构成,具体内容概述如下: 文章较全面地回顾了金圣叹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课题的意义。论述了金圣叹文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探讨了晚明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给晚明社会的文化和文学面貌带来的深刻的影响。金圣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心态,及给他带来的悲剧命运。金圣叹有着浓郁的佛禅意识和以辩证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其多维构成的世界观在宗教哲学、社会伦理、历史文化等几个层面得到较全面而具体的体现。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包括作家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及读者鉴赏论等几个方面,而以读者鉴赏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作家的创作通过“忠恕格物”、“因缘生法”等创作原则及各种具体创作技法表现出来。金圣叹对文学评点传统有继承也有发展,表现为文学主体意识的加强,对传统观念和文学体裁意识的超越,文学感染力的美学把握,文学表现技巧和方法的揭示,等等。金圣叹有着突破传统的诗文理论,他注重形式结构的诗歌分解说特别引人注目。金圣叹对叙事艺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最突出之处是其典型性格理论及情节结构理论,这又集中表现在他对《水浒》、《西厢》的批改上。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表现为他具有现代意味的阐释心理、独特的批评视角及“读者精神”。金圣叹文学评点理论对明清文学评点及现代文学批评理论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在国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金圣叹身上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文学经验和教训,给后人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黄中模[4](1983)在《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文中认为金圣叹评点《水浒》中艺术分析,是历来文艺评论家攻击的靶子。近两年来,尽管对金圣叹评点《水浒》的功绩,文艺理论界有所肯定和赞扬,但对他的艺术分析,仍然有人给它扣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黄中模[5](1983)在《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文中研究指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中艺术分析,是历来文艺评论家攻击的靶子。近两年来,尽管对金圣叹评点《水浒》的功绩,文艺理论界有所肯定和赞扬,但对他的艺术分析,仍然有人给它扣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二、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2)《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北省水浒研究会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4月出版。) |
第二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8月出版。) |
第三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 |
第四辑(湖北省《水浒》研究会《水浒争鸣》编委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 |
第五辑(张国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 |
第六辑(张国光、佘大平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
第七辑(张虹、喻斌主编,武汉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
第八辑(张虹、刘启方主编,崇文书局2006年6月出版。) |
第九辑(张虹、康传忠、曹先锋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
第十辑(张虹、刘春龙主编,崇文书局2008年10月出版。) |
第十一辑(张虹、马成生、王益庸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
第十二辑(张虹、浦玉生主编,团结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
第十三辑(张虹、浦玉生主编,团结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
第十四辑(张虹、浦玉生主编,团结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
第十五辑(张虹、王益庸主编,万卷出版公司2014年11月出版。) |
第十六辑(张虹、浦玉生、窦应元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
第十七辑(景遐东、浦玉生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
(3)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一章 金圣叹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界观的多维构成 |
第一节 金圣叹生活的时代及命运悲剧 |
晚明政治变故及对文化、文人的影响 |
农村经济凋敝、城市商业兴盛 |
社会生活、社会风尚的变化 |
社会经济变化对文人的影响 |
明清之际的哲学脉络 |
晚明浪漫文学思潮 |
文人风尚 |
金圣叹的家庭、出身概况 |
“哭庙”案始末 |
金圣叹死后遭受的待遇 |
第二节 金圣叹的佛禅思维模式 |
中国文化佛禅思维的特点 |
佛教思维、文学批评与直觉形象思维方式 |
金圣叹的佛禅意识 |
“人生如梦”观念 |
禅宗思维对美学思想的渗透 |
二元对立思想 |
文学对偶原理的运用 |
第三节 金圣叹宗教哲学观世界观的多维构成 |
中国古代的宗教意识 |
儒释道三教合流趋势 |
金圣叹的哲学思想三教融合思想 |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思想的人民性 |
思想的复杂矛盾性中国叙事传统的历史意识 |
金圣叹对稗史地位的提升 |
“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
叙事结构上对史传的突破 |
第二章 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 |
第一节 金圣叹的作家创作论 |
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理 |
“亲动心”说 |
“才子”与“文成于难” |
文学创作中的“因缘生法”论 |
“直以因缘生法为其文字总持” |
“格物之法,以忠恕为门” |
第二节 金圣叹的文章本体论 |
金圣叹的“才子书”论 |
金圣叹“才子书”系列之一:抒情文学 |
散文、诗歌理论 |
金圣叹“才子书”系列之二:叙事文学 |
第三节 金圣叹的文学鉴赏论 |
鉴赏中的情感活动 |
“以文为戏” |
追求情节的惊险离奇 |
阅读心理期待 |
对读者鉴赏能力的要求 |
鉴赏中的审美愉悦 |
鉴赏中的联想和想象活动 |
金圣叹鉴赏理论的指导意义 |
第三章 金圣叹对文学评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
第一节 对文学评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 |
文学评点的基本形态 |
文学评点史的追溯 |
对评点传统的超越 |
第二节 金圣叹的文学观念和文体意识 |
传统文学观念 |
金圣叹的文体意识 |
第三节 对写作技巧、行文方法的揭示 |
文法的“精严” |
字有字法 |
句有句法 |
章有章法 |
对文本的语言修辞分析 |
反讽修辞手法 |
第四章 金圣叹的抒情文学理论 |
第一节 超越传统的诗文理论 |
诗歌批评以唐诗为主 |
强调诗人的“心地”“学问” |
对传统诗论中“缘情说”的继承 |
对灵感特征的描述 |
情感的外化:移情 |
情景交融 |
诗歌接受:审美同情 |
第二节 注重形式结构的诗歌分解说 |
第三节 金圣叹诗歌创作的文学精神 |
第四节 金圣叹的散文评点理论 |
第五章 金圣叹的叙事文学理论 |
第一节 文学虚构与作家的关系 |
作家文学创作动机 |
对叙述视角的把握 |
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处理 |
诗词的删除和语言的修改 |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典型”理论 |
典型概念 |
典型塑造的历史 |
金圣叹的典型说 |
人物个性特征 |
典型人物的塑造 |
人物性格表现的方法 |
叙事文学的语言 |
人物语言个性化 |
宋江形象的塑造 |
第三节 叙事情节间的结构关系 |
情节结构的节奏变化 |
《水浒》《西厢》的结构特点 |
结构的严密性 |
结构的有机整体性 |
第四节 关于“腰斩”《水浒》、《西厢》 |
《水浒传》的删改 |
楔子的设置 |
金批《水浒》的政治动因 |
删除后半部的原由 |
腰斩《水浒》体现的艺术观 |
《西厢》结尾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
第六章 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现代性 |
第一节 具有现代意味的阐释心理及批评视角 |
自娱娱人与“发愤作书” |
“格式塔”的建立 |
自由阐释意志 |
金圣叹自由意志的表现 |
金圣叹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
第二节 对作家创作心理及“灵感”的解析 |
“心闲”的创作情境 |
“亲动心”与形象思维 |
灵感 |
对灵感的把握 |
灵感的产生及特征 |
第三节 注重对“读者精神”的呼唤 |
现代西方文论中的读者接受论 |
“金针度人” |
金圣叹文学评点中体现的现代读者精神 |
文学接受的读者中心论 |
第七章 金圣叹文学批评影响论 |
第一节 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对清代的影响 |
对清代评点体制的改变 |
对毛宗岗、张竹坡的直接影响 |
对其他评点家的影响 |
后人对金圣叹的评价 |
第二节 金圣叹文学批评研究在国外 |
金圣叹对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
欧美金圣叹《水浒传》出版及研究概况 |
结束语 金圣叹留给后人的启示 |
主要参考书目 |
金圣叹研究论文总目(截止于2003年) |
后记 |
四、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J]. 钟闻. 水浒争鸣, 2020(00)
- [2]《水浒争鸣》第一辑至第十七辑文章总目[A]. 钟闻. 《水浒争鸣》(第十八辑), 2020
- [3]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 钟锡南. 上海师范大学, 2004(03)
- [4]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J]. 黄中模. 水浒争鸣, 1983(00)
- [5]不能给《水浒》金批加上“形式主义”的罪名 兼与周勋初等同志商榷[A]. 黄中模. 水浒争鸣(第二辑),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