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向农业倾斜(论文文献综述)
陈耀邦[1](1996)在《紧紧把握“两个转变” 围绕“九五”目标 努力开创农村经济计划工作的新局面》文中提出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的重要方针。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九五"期间和今年的农村经济工作又作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三个会议的精神,将中央、国务院提出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课题组[2](1993)在《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文中指出 一、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一)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说:“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
陈耀邦[3](1996)在《实现“九五”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包括基本解决目前仍处于贫困状态的7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上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陈耀邦[4](1996)在《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完成农业“九五”发展任务》文中研究说明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完成农业“九五”发展任务○国家计委副主任陈耀邦“九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全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面临许多新情况。一是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汪铭[5](1996)在《“九五”:向农业倾斜》文中研究指明 中国“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目标业已通过中共五中全会的审议,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呈现在世人面前.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九五”计划有一个显着特点,那就是向农业倾斜.
马立国[6](199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投入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八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幅度增加,农业全面振兴,有效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致使我国农业发展的综合能力较低,基础脆弱,后劲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切实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落实农业投入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状况入手,探讨了导致农业投入不足的诸多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切实增加农业投入的对策和建议
陈凤荣,程剑平,徐彦[7](1991)在《“八五”与“九五”期间国营农场资金需求与筹措能力分析》文中指出 农垦经济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性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从长期来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农垦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资金,是各种物化劳动的综合体现,它的投入和使用,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经济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从农垦近几年的情况看,资金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正确的分析资金与农垦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未来对资金的需求和筹措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么红杰[8](2012)在《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文中指出科技发展规划,是政府对未来科技活动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发展前景及科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战略预期。从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内蒙古一直不间断地分阶段进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与国家已经制订和实施了8个专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内蒙古至今制定和实施了4个科技发展五年计划,3个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不同时期科技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回顾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科技规划编制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1947—1978),以“奠定基础,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为目标,迅速建立起了强大的科研基础和完善的科研体系,这期间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年规划八年设想(1960-1967)纲要》;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改革开放后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着不同的发展特征。第一阶段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和“面向、依靠”的战略方针,努力破除经济与科技脱节的旧体制,先后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七五(1986-1990)”科技发展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八五”(1991-1995)科技发展规划》。第二个阶段通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确立“创新、产业化”指导方针,调整科技基础结构,建设区域创新体系。1996年,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条例》;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区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若干政策》。第三个阶段通过探索具有自治区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200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把向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努力作为面向未来的总体策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2006-2020)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五十年来,在国家宏观科技政策的大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事业顺应经济发展背景、科技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的变化,不断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区情,始终以制订、完善、实施科技规划作为科技战略发展的载体,引领科技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由“促进”到“支撑”,由“推动”到“引领”的历史性转变。但在科技规划实施过程中,内蒙古仍然存在重设计决策、轻执行评估;重行政指令、轻市场指导;重省市级层面的科技战略、轻旗县级层面等问题。特别是在科技规划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广、评价原则、方法较难把握、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等原因,虽然内蒙古在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方面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但对于科技发展规划后续的执行、执行过程中的评估、评估之后的改进和动态更新与修正,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来终结则关注不够,尤其是缺少对科技规划整体实施效果的评估,使得花费了很大精力制订的规划在指导科技实践和进步方面发挥的效力有限。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内部辑刊等史料的基础上,开创性地综合回顾与总结了内蒙古科技规划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这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史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对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区域科技政策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基于DEA方法对内蒙古科技规划进行绩效评价,建立内蒙古科技规划绩效评估的可行性路径选择与方法模型,为决策层今后树立开展科技规划绩效评价的理念提供了科学论证和方法选择。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而提出通过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评估规章制度和系列评估专业规范,加强评估方法的研究;加强科技评估环境建设,系统地研究科技评估的组织管理等措施加快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构建步伐的建议。
商五一[9](2006)在《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低而且投入效益不高,与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国际竞争力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整个农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本项研究运用农业科研的福利分配理论、农业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理论、以及农业科技投入的政府公共选择理论对国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同时,从国情出发,分析了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理论和现实需求,分析了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运用系统分析、案例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科技投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项研究在指出农业科技投入显着不足的同时,还指出农业科技投入存在着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方式不科学、投入机制不健全、科研体制老化等问题。因此,致使农业科技投入效率偏低、农业科技成果产出不尽人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长期存在。 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的选择及战略架构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 一是提出了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目标:确保稳定的投入支持,调整投入结构、明确投入重点、形成合理的投入布局、实现较高的投入效率,实现整体跨越。战略任务是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研水平、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选择了农业科技投入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新兴育种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节水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及成套装备技术、关键应用技术等。 三是改革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包括政府投入、金融和资本市场、企业与民间投入;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建立农业基础科研体系、农业应用技术研发体系、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体系等。 四是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投入的战略机制:建立刚性的投入机制、高效的管理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竞争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严格的监督机制。 五是提出农业科技投入的支持政策系统:建议采取改变财政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对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对农业产业化给予信贷优惠政策;引导国内外企业投资农业研究与推广等政策。 这个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的选择及战略架构,是在系统总结和分析过去长期改革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些重要的战略观点已经为实践证实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科学论证。
朱新武,雷霆[10](200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政策创新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及缺陷,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二、“九五”:向农业倾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五”:向农业倾斜(论文提纲范文)
(8)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理论层面 |
1.1.2 现实层面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我国宏观科技政策的研究综述 |
1.3.2 科技政策理论研究综述 |
1.3.3 区域科技政策研究综述 |
1.3.4 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综述 |
1.3.5 少数民族科技政策研究综述 |
1.3.6 内蒙古科技规划、政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
第二章 建国初期,内蒙古开始全面规划科技事业 |
2.1 国家确定集中科技资源解决经济建设关键问题的政策 |
2.1.1 “十二年”科技规划 |
2.1.2 《科研工作十四条》和《十年规划》 |
2.2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三年规划八年设想(1960——1967)纲要》 |
2.3 内蒙古自治区《1961——1962年科技发展纲要》和《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 |
第三章 内蒙古科技事业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规划更加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
3.1 国家以经济为导向的科技战略确立 |
3.1.1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与《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
3.1.2 以经济为导向的科技战略的确立——迎接新的世界产业革命的挑战 |
3.1.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3.2 内蒙古科技事业从瘫痪到恢复 |
3.2.1 建国以来自治区召开的第一次科学大会 |
3.2.2 自治区科技工作进入全面快速恢复发展时期 |
第四章 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内蒙古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三个层次科技计划 |
4.1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 |
4.1.1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
4.1.2 “科教兴国”战略确立 |
4.2 内蒙古开始实施“八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科技三项改革稳步推进 |
4.2.1 内蒙古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
4.2.2 科研机构事业费管理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拨款制度改革政策 |
4.2.3 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成果丰硕 |
4.2.4 农村牧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
4.2.5 民办科技机构崭露头角,成为科技改革新的“生力军” |
4.3 内蒙古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3个层次科技计划 |
4.3.1 星火计划与振兴农村经济 |
4.3.2 火炬计划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4.3.3 攻关计划 |
4.3.4 其它相关配套科技计划与政策 |
第五章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
5.1 国家确立以创新为主线的科技政策 |
5.1.1 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 |
5.1.2 科技人才体系不断完善 |
5.2 科技计划集中集成,六大领域重点突破,自治区全面推进“科教兴区”战略 |
5.3 建立新型科研结构和区域创新体系 |
5.3.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及科研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出台 |
5.3.2 科研机构转制攻坚战 |
5.3.3 全区技术创新大会 |
5.3.4 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
5.4 新世纪之初科技基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5.4.1 科技生产力布局136程 |
5.4.2 科技计划5226体系 |
5.4.3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从“科教兴区”到“科技强区”转变 |
5.4.4 科技政策规划体系 |
5.4.5 科技投资结构 |
第六章 内蒙古科技发展的经验与反思 |
6.1 内蒙古科技事业五十年(1958-2008)的发展 |
6.2 值得借鉴的几条经验 |
6.2.1 以科技规划引领科技战略发展,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
6.2.2 加快原始创新步伐,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先发优势 |
6.2.3 通过技术进步重大项目推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 |
6.2.4 全力打造特色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取得显着成效 |
6.2.5 强化高层次引进和培养,实现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 |
6.3 有待反思的几个问题 |
6.3.1 科技政策与宏观政策关联度大,宏观政策的偏差易致科技政策的盲动 |
6.3.2 科技投入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受到制约 |
6.3.3 研究开发能力仍然不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
6.3.4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受制约 |
6.3.5 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创新能力的发挥 |
6.3.6 科技创新制度与环境不健全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
6.4 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
6.4.1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宏观体系 |
6.4.2 在加大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研发平台和产业化载体的升级工作 |
6.4.3 推动激励自主创新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
6.4.4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
6.4.5 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 |
6.4.6 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大科技观,整体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 |
第七章 内蒙古科技规划绩效评价 |
7.1 科技评价综述 |
7.1.1 科技评价的范畴和主要方法 |
7.1.2 我国科技评价的发展 |
7.2 内蒙古科技评价现状 |
7.3 以“十一五”为例,基于DEA方法对内蒙古科技规划进行绩效评价 |
7.3.1 决策单元的界定与评价指标的选择 |
7.3.2 样本归集 |
7.3.3 样本运算及分析 |
7.4 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 |
7.4.1 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 |
7.4.2 加强对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健全科技评估专业规范 |
7.4.3 系统研究科技评估的组织管理,统筹科技评估环境建设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农业科技投入的现状与问题 |
一、国内外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对比 |
(一) 政府投入 |
(二) 非政府投资 |
二、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一) 农业科技投资总体增长缓慢 |
(二) 科研机构专业布局不尽合理 |
(三) 人才队伍有待于优化 |
(四) 农业科研能力储备不足 |
(五) 资金投入结构存在偏差 |
(六)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 |
(七)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
第二章 未来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投入的需求分析 |
一、农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
(一) 农业发展状况 |
(二)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三) WTO带来的挑战 |
二、未来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
(一) 总体趋势 |
(二) 重点领域 |
三、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 |
(一) 农业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 |
(二) 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问题 |
四、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重点领域 |
(一) 总体趋势 |
(二) 重点领域 |
五、农业科技投入需求分析 |
(一) 农业科技投入规模 |
(二) 农业科技投入结构 |
(三) 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 |
(四) 农业科技投入来源 |
(五) 农业科技投入方向 |
第三章 国家农业科技投入战略调整实证分析 |
一、调整农业科研投入方式 |
(一) 加强了重大项目的投入强度 |
(二) 加强了对优秀科研团体的投入强度 |
(三) 加强了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强度 |
二、调整投入方向 |
(一) 面向国际前沿技术 |
(二) 面向“三农” |
(三) 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
三、调整管理方式 |
(一) 强化资源整合 |
(二) 吸引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 |
(三) 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
案例一、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
宝例二、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 |
宝皿三、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 |
第四章 农业科技投入战略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重点 |
一、农业科技投入战略提出的依据 |
(一)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源于农业发展的需求 |
(二) 农业科研特点要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
(三) 农业科技革命要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
二、指导思想 |
三、战略目标 |
(一) 确保稳定的投入支持 |
(二) 形成合理的投入布局 |
(三) 实现较高的投入效率 |
四、战略任务 |
(一) 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 |
(二)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
(三) 全面提升农业科研水平 |
(四) 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
五、战略重点 |
(一) 新兴育种技术 |
(二) 农业生物技术 |
(三) 农业节水技术 |
(四) 设施农业技术 |
(五) 农业信息技术 |
(六) 农业机械及成套装备技术 |
(七) 关键应用技术 |
第五章 农业科技投入战略体系 |
一、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
(一) 政府投入 |
(二) 金融和资本市场 |
(三) 企业与民间投入 |
二、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
(一)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成功经验 |
(二) 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特征 |
(三)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
第六章 农业科技投入战略机制 |
一、刚性的投入机制 |
(一) 建立独立的预算渠道 |
(二) 利用“绿箱政策”增加投入 |
资料来源:陈锡文 |
(三) 工程经费预留一定比例 |
二、高效的管理机制 |
(一) 实行科学化、法制化管理 |
(二) 创新财政农业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
(三)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信用管理机制 |
三、有效的激励机制 |
(一) 市场激励 |
(二) 政府政策激励 |
四、合理的竞争机制 |
(一) 课题竞争 |
(二) 承担主体竞争 |
(三) 人才竞争 |
五、科学的评价机制 |
六、严格的监督机制 |
(一) 国外科技经费监督管理的经验 |
(二)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监督管理体系探讨 |
第七章 政策与建议 |
一、改变财政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 |
二、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改善投入结构 |
三、对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
四、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 |
五、对农业产业化给予信贷优惠政策 |
六、引导国内外企业投资农业研究与推广 |
第八章 主要结论 |
一、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
二、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发展 |
三、我国农业及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要增加对农业科技投入 |
四、国家相关农业科技计划的调整,为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的制定提供良好的依据 |
五、根据对上述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战略 |
六、有关政策与建议 |
引用文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九五”:向农业倾斜(论文参考文献)
- [1]紧紧把握“两个转变” 围绕“九五”目标 努力开创农村经济计划工作的新局面[J]. 陈耀邦. 经济改革与发展, 1996(03)
- [2]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战略研究报告[J].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1993(Z2)
- [3]实现“九五”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J]. 陈耀邦. 调研世界, 1996(02)
- [4]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完成农业“九五”发展任务[J]. 陈耀邦. 宏观经济管理, 1996(02)
- [5]“九五”:向农业倾斜[J]. 汪铭. 经济世界, 1996(01)
- [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投入问题研究[J]. 马立国. 齐鲁学刊, 1997(03)
- [7]“八五”与“九五”期间国营农场资金需求与筹措能力分析[J]. 陈凤荣,程剑平,徐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1(10)
- [8]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D]. 么红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07)
- [9]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D]. 商五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1)
-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政策创新探讨[J]. 朱新武,雷霆. 经济问题,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