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缺陷”动物免疫器官变化的实验研究——营养不良和贫血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生化缺陷”动物免疫器官变化的实验研究——营养不良和贫血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一、“生化乏源”动物免疫器官改变的实验研究——营养不良和贫血小白鼠胸腺与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闫韶花[1](2021)在《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文中指出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肿瘤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已有相关临床研究,但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无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首先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整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评价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其次,以结肠癌根治术后拟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为研究人群,分析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最后,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导师经验方—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并在动物实验中进行验证和探索。第一部分:口服中药改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目的:评价口服中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方法:在8个电子数据库检索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20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合成。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37篇文献,全部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涉及受试者2705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67,95%CI[0.61,0.75],P<0.00001)、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风险(RR=0.75,95%CI[0.63,0.89],P<0.0009)、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RR=0.71,95%CI[0.60,0.82],P<0.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60,95%CI[0.46,0.79],P=0.0003)、≥3 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21,0.64],P=0.04)、≥ 3级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13,0.95],P=0.04)、≥ 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8,95%CI[0.16,0.89],P=0.03);在降低红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 3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 3级红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方面,没有疗效;在提高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方面,没有疗效。结论: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也可降低≥3级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临床实践中,可推荐口服中药用于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以补肾健脾方药为主。第二部分:Ⅱ期(高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研究目的:探索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收治的Ⅱ期(高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拟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脾肾阳虚证组和非脾肾阳虚证组,分别收集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共纳入受试者32人,其中脾肾阳虚证组11人,非脾肾阳虚证组21人,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脾肾阳虚证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方面无显着差异;脾肾阳虚证组和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均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但两组的厚壁菌比拟杆菌的比例存在差异;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肠杆菌科数目较多,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萨特菌科细菌较多;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黄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结论:(1)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与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没有显着差异。(2)脾肾阳虚证组与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比拟杆菌的比例可能存在差异。(3)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肠杆菌科细菌数目较多,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萨特菌科细菌数目较多;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黄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机制初探研究目的:探索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和中药百科全书数据平台检索芪菟二至方组成药物的主要成分。(2)将检索到的药物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3)借助药物靶点数据库、人类基因数据库、药物银行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等检索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疾病相关靶点。(4)利用韦恩分析获得芪菟二至方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5)借助Metascape对候选基因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研究结果:筛选出黄芪潜在活性成分15个、当归潜在活性成分6个、墨旱莲潜在活性成分10个、女贞子潜在活性成分10个、菟丝子潜在活性成分11个、补骨脂潜在活性成分49个;最终获得芪菟二至方潜在作用靶点575个。检索到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疾病相关靶点3205个。通过韦恩图,最终获得交集靶点347个。PPI网络结果提示芪菟二至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潜在靶点主要涉及PIK3CA、PIK3R1、MAPK1、SRC、MAPK3、AKT1、STAT3 等,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些靶点主要涉及细胞衰老、PI3K-Akt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PI3K-Akt途径、细胞衰老、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芪菟二至方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第四部分:5-Fu/5-Fu+L-OHP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模型研究研究目的:确定5-Fu诱导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最佳给药剂量,探索 5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诱导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方法:10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n=20),具体给药方案:单药高剂量组5-Fu 180 mg/kg,单药低剂量组5-Fu 150 mg/kg,双药高剂量组 5-Fu 150 mg/kg+L-OHP 7.2 mg/kg,双药低剂量组 5-Fu 112.5 mg/kg+L-OHP 5.4 mg/kg,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给药方式均为一次给药、腹腔注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体重、外周血象的变化。d6每组处死8只小鼠、d13处死剩余小鼠,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研究结果:(1)死亡情况:d7-d13,双药高剂量组死亡4只,单药高剂量组死亡6只。(2)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均先下降、后上升,以双药高剂量组和双药低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3)外周血: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下降(P<0.01);d13,单药高剂量组小鼠白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高、低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血红蛋白呈持续下降趋势。(4)骨髓有核细胞计数:d6,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13,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d6(P<0.01),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双药低剂量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高剂量组(P<0.01)。结论:(1)四种化疗方案均可诱导小鼠骨髓抑制;(2)单药高剂量组、双药高剂量组给药剂量过大。(3)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低剂量组在骨髓抑制的程度、体重和生存率方面无差异。第五部分: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研究目的:评价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2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提前7天给予相应的中药灌胃;d0,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予 5-Fu 150mg/kg,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诱导骨髓抑制。中药高、中、低剂量组d0-d13继续给予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于造模次日(d1)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腹腔注射,每日1次。d-6、d0及造模后隔日分别对小鼠称重、取尾尖血测血常规;d6、d13各处死半数小鼠、取材。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周期,血浆TNF-α、IL-6、ROS、INF-γ、SCF含量。d6,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各取3只小鼠的骨髓组织,Western blot、qPCR法分别检测骨髓组织中p38、E2F、c-myc等的表达。研究结果:(1)血常规:①白细胞: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降低(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剂量组白细胞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d13,模型组小鼠白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红细胞、血红蛋白:d6、d13模型组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小板:d6,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3,模型组小鼠血小板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小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髓有核细胞:d6,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低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d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下降(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1)。(3)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升高(P<0.01)。d13,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胸腺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髓中G0/G1期细胞显着升高(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PI降低(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骨髓中G0/G1期细胞比例均降低(P<0.01或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或P<0.01),PI升高(P<0.05或P<0.01)。(5)细胞因子:d6,模型组小鼠血浆TNF-α、IL-6、ROS、SCF含量升高(P<0.01),INF-γ含量降低(P<0.05)。芪菟二至方可能逆转这种变化。(6)Western blot:d6,模型组小鼠骨髓组织p38、E2F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治疗组小鼠骨髓组织p38、E2F2表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qPCR:d6,模型组骨髓E2F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小鼠骨髓E2F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骨髓c-myc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菟二至方治疗组小鼠骨髓c-myc相对表达下降(P<0.01)。结论:(1)芪菟二至方能缓解5-Fu诱导的骨髓有核细胞减少;高、中剂量可有效防治造模小鼠的白细胞减少;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存在剂量效应。(2)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可改善骨髓抑制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3)芪菟二至方可调节骨髓抑制小鼠骨髓中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例,提高骨髓细胞增殖指数。(4)芪菟二至方可能通过调节骨髓抑制小鼠血浆中的TNF-α、IL-6、SCF、ROS、INF-γ发挥作用。(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可下调5-Fu造模小鼠骨髓组织c-myc mRNA的表达,对骨髓组织p38、E2F2有下调的趋势。

刘寰宇[2](2021)在《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癌因性疲乏是由肿瘤本身或者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令人不安的、持续的、不可缓解的主观疲乏感或疲惫感。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高达60-90%,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还可能增加患者对肿瘤转移和肿瘤复发的恐惧心理,甚者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期。目前,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致使针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药物开发严重滞后,尚无FDA批准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优势明显。芪甲扶正方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用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的一个院内制剂,具有健脾益肾、固摄扶正的作用,由黄芪、鳖甲、乌梅、仙鹤草、瓦楞子、秦艽、半枝莲、莪术、鼠妇等药物组成,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既往临床研究表明,其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肺腺癌患者的乏力、气短症状。但芪甲扶正方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尚未明确,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亦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目的1通过临床试验明确芪甲扶正方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2通过体内实验从免疫、炎症角度探究芪甲扶正方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方法1设计前后自身对照的观察性临床试验,通过Piper疲乏修订量表和卡氏评分表记录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服用芪甲扶正方治疗前和服用1个周期(28天)后的评分情况,并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比较两次评分以明确芪甲扶正方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2 基于TCMSP、TCMID、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收集芪甲扶正方所含9位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肺腺癌相关性疲乏”相关的靶基因;将药物作用靶点集合映射到疾病相关靶点集合上,获取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重要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调控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运用Genebank数据库分析交集基因的组织器官定位;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1.1.2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并使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3通过移植瘤诱导的小鼠疲乏模型观察芪甲扶正方治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及免疫炎症相关的作用机制:①构建移植瘤诱导的小鼠疲乏模型,设立对照组、荷瘤组、中药组。自植瘤第7日起对照组和荷瘤组均给予蒸馏水灌胃,中药组给予芪甲扶正方煎剂灌胃,药物浓度为3.905 g/mL,给药体积标准为每日0.1 mL/10g,各组均每日干预一次,连续干预14日;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荷瘤组在植瘤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17天、第21天5个时间点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平板跑台实验的电击次数、悬尾实验的悬尾不动时间、骨骼肌ATP含量、血液常规指标,以明确移植瘤小鼠是否存在疲乏样行为以及疲乏样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中药组和荷瘤组小鼠在植瘤第7天、第14天、第17天、第21天等4个时间点的平板跑台实验的电击次数、悬尾实验的悬尾不动时间、血液常规指标,以明确芪甲扶正方对移植瘤诱导的小鼠疲乏样行为的预防作用。②给药结束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使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7、CD25的表达水平。③在给药第7天、第14天、第17天、第21天等不同时间点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荷瘤组和中药组小鼠瘤体的长径、短径,计算瘤体积以绘制瘤体生长曲线;给药结束后剥离瘤体称取瘤体重量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荷瘤组和中药组小鼠的瘤体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比较荷瘤组和中药组小鼠瘤体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水平。④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瘤体组织中Akt、P-Akt、c-Myc等Akt/c-Myc信号轴关键靶点蛋白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荷瘤组和对照组瘤体组织中c-My c表达水平。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9例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PFS-R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疲乏总评分为(7.07±1.36),治疗后总评分为(6.78±1.3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疲乏总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行为维度评分为(7.05± 1.58)分,治疗后为(6.77±1.50)分,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情感维度评分为(6.92±1.29)分,治疗后为(6.66±1.21)分,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感觉维度评分为(7.18±1.47)分,治疗后为(6.83±1.49)分,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认知维度评分为(7.10±1.54)分,治疗后为(6.85±1.55)分,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KPS评分为(80.24±10.14),治疗后为(87.83±8.73)(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2芪甲扶正方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调控网络共含9味中药、108种活性成分、87个药病交集靶点;度值较高的前5个成分和交集靶点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黄芩苷、鞣花酸、异鼠李素和CASP3、VEGFA、EGFR、MYC、IL-6;KEGG富集分析涉及PI3K-Akt、P53、TNF、MAPK、ErbB、Ras、FoxO等通路;关键基因主要分布在肺、红细胞、T细胞、B细胞;分子对接结果表明EGFR与木犀草素、IL-6、MAKP3与β-谷甾醇、MAKP8与鞣花酸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3通过移植瘤诱导的小鼠疲乏模型观察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及免疫炎症相关的作用机制结果①与对照比较,荷瘤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出现毛发干枯、神疲、抓取反抗减弱、活动度降低等情况、取材前1只死亡;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第14天、17天、21天平板跑台电击次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第7天、14天、17天、21天悬尾不动时间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小鼠骨骼肌ATP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小鼠白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5)。②与荷瘤组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中药组小鼠毛发干枯、神疲、抓取反抗、活动度等方面优于荷瘤组;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第21天平板跑台电击次数低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第14、17、21天悬尾不动时间低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骨骼肌ATP含量高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白细胞计数降低、红细胞计数增加、血红蛋白含量高于荷瘤组(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D3+、CD4+百分比降低、CD4+与CD8+比值降低(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D3+、CD4+百分比高于荷瘤组、CD4+与CD8+比值高于荷瘤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小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7、CD25的表达增加(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小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7、CD25的表达降低(P<0.05)。④与荷瘤组比较,干预第7天、10天、14天中药组小鼠瘤体积小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瘤重量低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HE染色肿瘤细胞分裂现象少于荷瘤组,Ki67阳性数量低于荷瘤组。⑤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瘤体P-Akt、Akt/P-Akt均低于荷瘤组(P<0.05)。与荷瘤组比较,中药组c-Myc阳性细胞数量低于荷瘤组。结论1芪甲扶正方是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提升患者生活能力的有效药物。2通过移植瘤诱导的方式可以成功构建小鼠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芪甲扶正方能减轻移植瘤诱导的肺癌癌因性疲乏小鼠模型的疲乏程度;芪甲扶正方可以改善小鼠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的T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功能、降低CD4+T淋巴细胞各亚型释放的IL-1β、IL-6、IL-17、CD25的表达、抑制Akt活化介导的增殖从而发挥抗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

赵同德[3](2020)在《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影响化疗方案执行的重要原因,本课题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以气血两虚证的肺癌、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化疗为干预措施,监测化疗后全血细胞计数、气血两虚证积分变化,评价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进一步以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通过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小鼠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因子表达等变化,探讨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的机制,为推广中成药辅助治疗肿瘤性疾病提供临床及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拟纳入8个中心260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并拟行化疗的患者,按脱落率不超过20%,拟纳入312例,中央随机按2:1的比例进入观察组(芪胶升白胶囊组)及对照组(安多霖胶囊组)。肺癌患者应用含顺铂/卡铂方案,乳腺癌应用含多西他赛/紫杉醇方案。观察组口服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口服安多霖胶囊,两组患者均口服包装编盲药物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化疗周期(20天)。入组前3天填写一般资料,采集血常规、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指标,化疗第5±1天、10±1天、15±1天、20±1天采集血常规,第20±1天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主要疗效指标分别使用FAS、PPS进行统计,次要疗效指标使用PPS进行统计。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苗药芪胶升白胶囊再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4ZX09301308007)。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号ECPJ-BDY-2015-09。主要疗效指标为4级、3/4级、1-4级中性粒细胞(NE)下降发生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白细胞(WBC)及NE最低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各访视点WBC、NE变化情况及复常率。根据本次化疗的疗程数、基线WBC计数、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对影响1-4级NE下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气血两虚证积分量化,对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单项症状改善率、各项症状积分的差值,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2.实验研究:①造模:应用ICR小鼠制备白细胞减少模型。5-6周龄ICR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给药3天。②分组给药:以白细胞减少模型鼠为研究对象,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将ICR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5雄5雌),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共6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芪胶升白胶囊0.5、1.0、2.0g/Kg,正常中药组为正常小鼠灌胃芪胶升白胶囊1.0g/Kg,模型组及正常空白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7天。各中药组于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芪胶升白胶囊,除正常两组外,注射环磷酰胺造模。③观察指标:给药第7天开始隔日采集血常规,第17天处死动物,眼眶取血,制备骨髓涂片,称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观察骨髓增生程度,ELISA方法检测脾组织IL-2、IL-4、IL-6、GM-CSF以及血清GM-CS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组织GM-CSF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纳入309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的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主要疗效指标:全数据集(FAS)287例(观察组192例、对照组95例),符合方案集(PPS)共252例(观察组175例、对照组7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14.6%vs15.5%、31.2%vs 31.7%,73.2%vs 73.5%;在 PPS 中分别为 13.4%vs15.5%、29.4%vs 30.5%,71.9%vs 72.7%,FAS 及 PPS 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中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3/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2)次要疗效指标:①WBC、NE的最低值、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第2周期化疗的患者中,观察组化疗第5±1天的WBC、NE计数(×109/L)分别为(6.29±1.87)、(4.79±1.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1.08)、(2.26±0.75),(P<0.01);③头晕眼花症状为化疗后1-4级NE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肺癌患者168例(观察组114例,对照组54例),FAS中161例(观察组109例,对照组52例),PPS中138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40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6.6%vs6.1%、28.8%vs25.7%、65.5%vs 6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5±1天,观察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NE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KPS评分、头晕眼花症状。(4)乳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乳腺癌141例(观察组96例,对照组45例),FAS中126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43例),PPS中114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3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24.6%vs28.0%、34.4%vs40.0%、83.3%vs 81.5%,均无明显差异(P>0.05)。NE回升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周期及以上化疗者更为突出。≥60岁的患者,观察组WBC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获益更明显。(5)中医疗效指标,FAS共309例(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PPS共266例(观察组185例、对照组81例)。芪胶升白胶囊能显着改善气血两虚证,避免药毒损耗气血。①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②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基线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10分者: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积分回落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指标:共有309例患者进入安全性分析,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①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4次,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3次,经关联性判定“可能及以上”的人数为0。②HGB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1.0%vs81.2%;PLT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0%vs93.0%,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研究:成功建立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①白细胞计数:中药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4.03±0.92、3.48±1.71、3.60±1.34、3.91±1.52、9.96±1.94、11.41±3.63,各组与正常空白组比较差异(P<0.05)。给药第15天,中药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给药第1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骨髓增生程度:以正常空白组为参照,模型组增生程度明显减低,高剂量组骨髓增生程度已接近正常。③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④脾组织IL-2、IL-4:模型组IL-2、IL-4含量均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IL-2、IL-4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⑤脾组织GM-CSF含量:模型组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GM-CSF含量(ng/L)分别为0.99±0.14、0.81±0.1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33±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中、高剂量组GM-C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⑥血清GM-CSF含量:模型组血清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GM-CSF 含量(ng/L)分别为 358.75±20.02、350.19±28.28、323.60±34.44,均高于模型组 290.02±43.74(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能有效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改善气血两虚证,通过调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复常。

史旭芹[4](2020)在《基于多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影响着全球1/3的人口,其主要评价指标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临床上治疗贫血的常用药物包括铁、维生素B12、叶酸、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贫血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经典补血方剂当归补血汤进行了研究。当归补血汤最早见于《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公元1127年~1131年),而其沿用至今的经典方则为金元时期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公元1247年),该方重用黄芪以大补脾肺之气,通过补气来生血,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手段探索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相关功效物质及内在机制。第一章文献研究本章节系统地综述了中医脾、气与能量代谢的关系,补气类中药及相关方剂对线粒体的影响以及当归补血汤遣方用药源流。第二章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第一节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在本节中,首先从TCMSP数据库中获得了 125个当归中的化学成分和87个黄芪中的化学成分,经Lipinski五原则和ADME筛选后最终保留了 14个当归中的化学成分和23个黄芪中的化学成分,其中咖啡酸为两药共有成分。将这些成分导入到PharmMapper、Swiss、SEA和STITCH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共获得517个靶点,并进行功能分析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最终保留了 49个关键靶点,将这些靶点导入到DAVID网站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结合Cytoscape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可视化,结果共获得47条有显着性差异的KEGG通路,对47条通路进行进一步的功能注释分析,仅16条通路与当归补血汤的补血作用相关,如PI3K-AKT信号通路等;其中仅有32个靶点参与了这些通路,29个成分作用于这些靶点。GO分析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能够促进能量代谢,并主要通过细胞质、质膜和细胞内蛋白结合,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和铁离子结合来调节炎症反应,肽基酪氨酸磷酸化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基于整体动物对当归补血汤补血效应进行了验证,并采用ELISA测试盒对网络药理学中预测的关键靶点进行了测定,此外采用Western Blot对各组大鼠脾脏中PI3K-AKT信号通路上的PIK3R1、AKT、pAKT、mTOR和pmTOR蛋白表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血虚大鼠的外周血常规及胸腺及脾脏指数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病理学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能够增大失血性贫血大鼠脾脏脾小体体积,增厚胸腺皮质,还能增加胸腺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数量。ELISA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能够显着回调失血性贫血大鼠血浆中造血及免疫相关靶点(PTPN6,CXCL2,TGFBR1,IL-2,MET和ITK)的趋势,该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的造血机制可能与其对红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增强的促进作用有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在整体动物水平上对于文献报道的在细胞水平上有激活作用的PI3K-AKT信号通路无影响。第二节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某一化学成分、某一味中药或者某一首中药方剂的作用靶点,而其研究的主要前提和关键就在于化学成分的找寻。因此本节采用UPLC-TQ-MS/MS对网络药理学中经Lipinski五原则和ADME筛选后最终保留的14个当归中的化学成分和23个黄芪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同时测定并采用MassLynx 4.1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由于洋川芎内酯K等为非市售品,最终,我们对28个单体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共测得18个化学成分,其中白桦脂酸、β-谷甾醇、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松柏酯、常春藤皂苷元、叶酸、华良姜素和黄芪皂苷I未被检测到,除非市售品外,网络药理学中预测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均被检测到,该结果提示网络药理学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将第二章第一节中与贫血密切相关的29个化学成分和32个靶点导入到SystemsDock(http://systemsdock.unit.oist.jp/iddp/home/index)进行分子对接,共获得对接得分大于等于6.11的14对,大于等于5.52的31对,大于等于4.82的35对,未计算出对接得分9对,黄芪甲苷、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K与对应靶点都对接良好,其中黄苗甲苷最好。有效率结果提示当归补血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可能为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和当归中的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K。结合含量测定、成分有效性及SystemDock分子对接得分,我们认为黄芪甲苷和洋川芎内酯A可能为潜在活性成分,因此,采用AutoDock软件进一步考察了黄芪甲苷与ZAP70和ITK,洋川芎内酯A与MET和MAPK14结合模式及亲和力。结果表明两个单体成分与相应蛋白具有紧密的结合能力,并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其中洋川芎内酯A与MET结合更为紧密,黄芪甲苷与ZAP70结合更为紧密,提示洋川芎内酯A更偏重于补血和免疫增强,而黄芪甲苷更偏重于增强免疫功能,该结果为这两个单体成分的进一步药效学及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第三章基于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第一节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代谢组学研究前期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此外对于病变的胸腺和脾脏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在本节中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策略探索了当归补血汤改善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和脾脏病理状态的生物学机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法)获得胸腺和脾脏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代谢轮廓聚类趋势,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与模型组各自聚为一类,通过三组之间的PLS-DA图及相对距离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归补血汤治疗后,其内源性变化减小,更趋向于正常组。结合Loading图中VIP值、数据库查阅及标准品比对等,在胸腺中共鉴定出10个内源性差异性标志物,主要为上调的溶血磷脂酰胆碱类成分(包括 LysoPC(16:0)、LysoPC(18:2(9Z,12Z))、LysoPC(18:1(9Z))、LysoPC(18:0)和 LysoPC(15:0))、花生四烯酸、吲哚酚硫酸盐、D-葡萄糖醛酸-6,3-内酯和胆酸,下调的吲哚丙烯酸;在脾脏组织中共鉴定出9个差异性标志物,主要为上调的LysoPE(16:0/0:0)、视黄酸酯和前列腺素E1,下调的吲哚丙烯酸、核苷(包括胸腺嘧啶核苷和黄嘌呤核苷)和氨基酸(包括D-亮氨酸、L-甲硫氨酸和L-酪氨酸)类成分。造模后胸腺中溶血磷脂类成分和花生四烯酸的上调提示胸腺的萎缩可能是胸腺细胞过度氧化应激而凋亡所致;脾脏中核苷和氨基酸类成分的下调则会导致线粒体质量、线粒体蛋白表达和线粒体呼吸的下降,进一步导致ATP供能下降。给予当归补血汤干预后,这些差异物均显着性回调表明当归补血汤可能具有抑制过度氧化应激和促进能量代谢的作用。第二节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本节中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label-free法)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和脾脏中的差异性蛋白及当归补血汤的干预作用进行了探索,采用PEAKS 8.5软件对差异性蛋白进行鉴定,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阐明。结果在胸腺中共保留了 41个差异蛋白,大部分的蛋白质在贫血大鼠中下调,主要包括核糖体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po)、铜蓝蛋白(Cp)、血红素结合蛋白(Hpx)等。其他一些蛋白质,如legumain(Lgmn)、烯酰辅酶A水合酶1(Ech1)、反应性中间亚胺脱氨酶同系物(Rida)等被上调,将这些蛋白导入到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结果发现当归补血汤可通过氧结合、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血红素结合等方式调节核糖体、细胞外空间等细胞器的氧传递、细胞铁离子稳态和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脾脏组织保留了 24个差异蛋白,大部分的蛋白质在贫血大鼠中下调,主要为转铁蛋白(Tf)、NADH脱氢酶(ubiquinone)Fe-S蛋白(Ndufs3)、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等,而补体C3(C3)、补体C3d受体2(Cr2)、肥大细胞蛋白酶10(Mcpt10)等8种蛋白表达上调,将这些蛋白进行GO分析,结果发现当归补血汤可促进脾脏线粒体复合物的生物合成,最终加速氧化磷酸化反应以提供ATP。该结果与代谢组学中的结论基本一致。第三节药效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及当归补血汤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差异性小分子和差异性蛋白的功能分析结果均提示胸腺的萎缩与胸腺细胞的过度氧化应激有关,脾脏功能下降主要与线粒体功能下降有关,为进一步探索其相关性,本研究采用皮尔逊关联分析法对药效学指标、差异性小分子代谢物和差异性蛋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药效学关键指标强相关于大部分蛋白和内源性小分子,尤其是核苷类、氨基酸类成分以及Fabp4、Decr1和ndufs3蛋白。此外,吲哚丙烯酸在贫血大鼠的胸腺和脾脏中含量增加,并且与大多数蛋白质呈强相关,吲哚丙烯酸是色氨酸的代谢产物,具有抗炎作用,可能是失血性贫血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当归补血汤能上调胸腺中Mpo,Hbb,Cp含量,下调Ca2+水平,上调脾脏中Fabp4,Ndufs3,Tf,Decr1和ATP水平。通过文献查阅将小分子代谢物与差异蛋白进行关联研究,模拟出在胸腺和脾脏中发生的生物学过程,胸腺中的生物学过程为造模后,脂质代谢增强,分解出溶血磷脂类成分和花生四烯酸,溶血磷脂类成分可以促进NOS的形成、Ca2+水平上调以及线粒体中芬顿反应的发生,以上均会促进细胞氧化应激的产生而诱导细胞凋亡,此外造模后Mpo、Hgb、Hpx和Cp低表达进一步促进了氧化应激的发生;脾脏中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造模后,甲硫氨酸、亮氨酸、Fabp4和Decr1的下调抑制了 TCA循环,胸腺嘧啶核苷、黄嘌呤核苷和Ndufs3的下调抑制了线粒体复合物的合成,Tf的下调抑制了铁离子的转运,线粒体复合物和亚铁离子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供能的关键。该结果提示当归补血汤主要通过降低脂质代谢和细胞内Ca2+水平来抑制胸腺细胞凋亡,并通过促进脾脏ATP生成为贫血大鼠提供能量。第四章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rh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补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第一节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rh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补血作用研究癌性贫血(Cancer-related anemia,CR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包括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失血、肿瘤等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铁剂、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静脉输血是治疗CRA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在CRA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整合了结肠癌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及奥沙利铂抗肿瘤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研究,采用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及EPO对该复合型癌性贫血模型进行研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肿瘤体积、外周血常规、脏器指数、股骨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模型组和给药组的体重均比正常组下降,剔除肿瘤重量后,ED组小鼠体重下降的最多;相比于肿瘤组小鼠,其他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均下降,而E组、ED组和DF组肿瘤体积最大,其次为P组和EDF组,最后为D-H组和D-L组;外周血常规结果发现仅ED组和EDF组对血常规各个指标均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各给药组均能够显着降低脾脏指数,而对肝脏指数无显着性作用,仅EDF组和DF组对胸腺指数无显着性升高作用,D-H和D-L对肾脏指数无显着性降低作用;股骨病理学结果显示ED组和EDF组均能改善骨髓中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及间质中明显的充血和出血现象。以上结果提示,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及EPO三药联用以及当归补血汤及EPO两药联用时补血效果最好,且两药联用效果更优于三药联用,但同时发现两药联用后肿瘤增长的更快,且肿瘤体积大于贫血模型组。第二节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rh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在典型的结肠癌小鼠模型中,定植于哺乳动物肠道的细菌在肿瘤发生和对治疗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铁对几乎所有细菌的复制和生存都至关重要,因此,本节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法对C组、P组、ED组和EDF组小鼠的结肠内容物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行了检测。α-多样性结果显示ED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一性均低于其他三组,而EDF组均高于其他三组;β-多样性结果显示各组样本均能很好的聚为一类,其中ED组和EDF组均接近于正常组,而EDF组与正常组更接近;菌群差异性结果显示与P组相比,ED和EDF组中Lachnospiraceae和条件致病菌Odoribacter的丰度均下降,这两个菌群的改变可能主要与癌性贫血有关。此外,EDF还可以降低肿瘤促进菌(Lactococcus,Helicobacter,Alloprevotella)、肠道失衡促进菌(Parabacteroides,Escherichia-Shigella)的,升高丁酸生成菌(RuminococcaceaeUCG-014)的丰度,而ED表现出与EDF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两药联用时肿瘤体积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三节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rh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内容物代谢组学研究本节中主要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内源性差异小分子进行鉴定,找出两药联用和三药联用补血及肿瘤体积差异的机制。PCA分析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C组和P组能够很好的分离并各自聚为一类,通过四组之间的PLS-DA图及相对距离计算结果可以看出,EDF组更接近于C组,最终共鉴定出14个差异性标志物,造模后上调的为尿胆原、氨基乙氧基乙酸、植物鞘氨醇、鞘氨醇、磺酰胆碱甘氨酸、LysoPE(0:0/15:0)、石胆酸、1-硬脂酰甘油磷酸酯、牛磺去氧胆酸、花生四烯酸和胆固醇硫酸酯,下调的为L-酪氨酸、鞘氨醇1-磷酸和Nutriacholic acid。给药后,ED组中尿胆原、鞘氨醇类成分、石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磺酰胆碱甘氨酸、鞘氨醇1-磷酸和Nutriacholic acid上调的更为明显,提示这几种小分子可能是ED组肿瘤组织增长的主要相关性内源性标志物;此外给药后ED和EDF组花生四烯酸和酪氨酸均下调,且两个给药组呈现相同趋势,提示这两个成分为与癌性贫血密切相关的内源性标志物。关联分析结果发现,鞘氨醇1-磷酸与Helicobacter呈现较强的正相关,通路分析显示主要涉及的通路为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鞘脂代谢,ED组肿瘤体积增大可能是由于鞘脂代谢失调后,肿瘤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所致。

余曼[5](2019)在《补肾托毒化瘀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艾滋1号方联合HAART对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探索和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试验探索,观察该方体现的补肾托毒治法对免疫重建不良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对免疫重建的机制,为解决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难题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基于临床经验、理论及文献研究方法,探索艾滋病中医病名及免疫重建不良的病机假说,提出相应治法并阐述其理论特色,改进制成中药艾滋1号方。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10例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者进行中西医协同临床干预,观察受试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免疫学指标、安全性指标,评估艾滋1号方对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环磷酰胺及环孢菌素A诱导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观察艾滋1号方对模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脏器指数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评估该方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作用。【结果】相关中医理论探索(1)艾滋病的中医病名“艾疠”和病因“艾邪”可作为一种学术探讨;(2)“艾邪损元、毒瘀内生”是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病机假说,其中艾邪侵袭是致病原因,元气亏虚为发病基础,毒、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3)补肾托毒化瘀是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基本法则,其中补肾是治疗之根本,托毒是治疗之手段,化瘀则是治疗之目的,三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临床探索(1)用药后第24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HLA-DR-CD38+CD4+/CD8+T细胞和HLA-DR+CD38+CD4+/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用药后第36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HLA-DR-CD38+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2)免疫重建有效率:用药第24周,脱落1例,有效3例,稳定6例,无效0例;用药第36周,脱落1例,有效4例,稳定5例,无效0例;(3)用药后第24周、第36周与用药前(0周)比较,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有所升高(P>0.05);(4)用药后第24周、第36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CD4+CD45RA+/CD45RO+及CD8+CD45RA+/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出现上下波动(P>0.05);(5)用药后第24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HLA-DR+CD38-CD4+/CD8+T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后第36周与用药后第12周比较,HLA-DR-CD38+CD4+、HLA-DR+CD38+CD4+/CD8+和HLA-DR+CD38-CD4+/CD8+T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6)用药后第12周、第24周、第36周与用药前(0周)比较,症状体征总积分有所下降(P>0.05);卡洛夫斯基积分缓慢上升(P>0.05)。动物试验艾滋1号方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耳重差、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显着降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滋1号各组小鼠耳重差、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艾滋1号+模型组各剂量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耳重差、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艾滋1号方对环孢菌素A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影响:(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耳肿胀度、CD4+T细胞量、CD4/CD8比值显着降低(P<0.05);(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艾滋1号大、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耳肿胀度显着增高(P<0.01、0.05);艾滋1号小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艾滋1号各剂量组CD4+T细胞量、CD4/CD8比值均显着升高(P<0.01),CD8+T细胞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艾邪损元、毒瘀内生”病机假说反映了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本质,补肾托毒化瘀体现了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基本治疗法则。艾滋1号方在本组临床探索、动物试验中表现出以下现象:(1)具有下调免疫重建不良患者T细胞免疫激活亚群作用,可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异常激活状态,提示该方可能对促进患者免疫功能重建具有潜在优势;(2)可以改善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在感冒、腹泻、精神状态、劳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安全性良好;(3)可显着提高环孢菌素A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水平,且治疗效果与剂量之间存在一定量化关系,同时能够改善环孢菌素A诱导的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CD4+T细胞低表达;(4)未显示出提高免疫重建不良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恢复CD4/CD8比值的作用;(5)未显示出提高免疫重建不良患者CD4+CD45RA+T细胞、CD8+CD45RA+T细胞、CD4+CD45RO+T细胞、CD8+CD45RO+T细胞百分比的作用,可能艾滋1号方对免疫重建不良者纯真、记忆CD4+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变化的效应机制与艾滋病患者初始接受HAART后的情况并不一致;(6)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李成[6](2019)在《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采用番泻叶复制动物脾虚模型,并给予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旨在揭示脾虚证的发病机理以及加味四君子汤的作用机制,为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1岁龄健康比格犬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加味四君子汤组,每组6只。用番泻叶药液复制犬脾虚模型。第7天造模成功,脾虚组犬处死采样,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犬饲喂基础日粮,加味四君子汤组犬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加味四君子汤。试验期14天。第0、7、14天,采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水平;在第14天,全部试验犬处死采样,采集脾脏计算脾脏指数,测定脾脏组织中促吞噬肽(Tuftsin)水平,观察脾脏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小肠各段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小肠各段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mRNA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小肠各段ERK/MAPK通路中相关蛋白Ras、MEK1、ERK1/2以及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在第7天,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血清IL-4、IL-6水平显着升高(P<0.05),IFN-y、IL-2水平显着降低(P<0.05);在第14天,自然恢复组犬血清IL-4、IL-6水平略有下降,IFN-y、IL-2水平略有升高,各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血清IL-4、IL-6水平明显下降,IFN-y、IL-2水平明显升高,各指标较对照组犬差异不显着(P>0.05)。2.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自然恢复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显着降低(P<0.05);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指数、脾脏Tuftsin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3.光镜下观察,对照组犬脾脏组织结构完整,红髓白髓边界清晰可辨;脾虚组犬脾窦充血,白髓淋巴细胞减少,脾小体萎缩;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组织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电镜下观察,对照组犬脾脏淋巴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细胞间连接紧密,细胞器较完整;脾虚组犬明显可见脾脏淋巴细胞核膜间隙增宽,核固缩,线粒体空泡样病变;加味四君子汤组犬脾脏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仍可见部分细胞存在修复痕迹。4.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sIgA、ZO-1、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5.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IgA、IgG、IgM、ZO-1以及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6.与对照组犬相比,脾虚组和自然恢复组犬十二指肠中Ras、MEK1、ERK1/2以及p-ERK1/2的表达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其中自然恢复组犬高于脾虚组;加味四君子汤组犬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犬空肠和回肠中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十二指肠一致。试验证实,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紊乱,脾脏组织结构受损,且肠道免疫球蛋白以及紧密连接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ERK/MAPK通路被抑制有关。加味四君子汤可以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修复受损脏器,激活ERK/MAPK通路,提高肠道黏膜免疫,有效改善脾虚犬免疫机能低下的状态。

王文儒[7](2019)在《再障膏方在再障动物模型中对Treg/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增生低下及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现A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免疫异常在病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Treg和Th17细胞失调所造成的免疫紊乱被认为是AA发病的关键。现代医学对AA的治疗,如移植、免疫抑制疗法、支持疗法,均有局限和不足。中医学在长期探讨中,对AA有独特的认识,再障膏方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科苏伟主任的经验方,在临床运用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疗效,前期研究发现该方能有效改善AA的免疫异常状态,但其是否改善AA中Treg/Th17失衡状态,从而达到免疫调节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索。探索AA的发病机制是寻求该病良好治疗方法的基础,对再障膏方作用机制的探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为日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思路。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良好稳定的AA动物模型,对比AA小鼠予以药物治疗后一般状况及外周血象情况,探索再障膏方对AA疗效,并通过观察各治疗小组外周血中Treg和Th17表达水平及脾脏形态结构,探索再障膏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后,一组予以白消安18mg/kg灌胃和IFN-γ 7500U腹腔注射(连续10天),一组以白消安36mg/kg灌胃(连续5天),一组以白消安36mg/kg灌胃(连续7天),比较给药期间及给药后10天内各组生活质量和外周血象变化,并联合骨髓形态学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对比选择较为良好的造模方法。2.将成功的AA小鼠模型予以再障膏方、CsA及两药合用三种不同治疗方式,连续给药10天后,通过对比AA小鼠治疗后一般状态、外周血细胞等方面的变化,探索三种治疗方式对AA的疗效,并比较三种之间的差异。观察模型组及各治疗小组小鼠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及脾脏指数、脾脏形态结构,分析AA免疫功能及Treg和Th17细胞的变化,探索再障膏方是否通过改善Treg和Th17细胞失衡状态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结果:1.三种造模方式中(1)白消安18mg/kg灌胃和IFN-γ7500U腹腔注射(连续10天)方法在造模给药10天后并不能形成有效的AA模型;(2)白消安36mg/kg灌胃(连续5天)方法在造模给药后第5天即可形成较为稳定的AA模型,并能一直维持在到造模给药后第10天;(3)白消安36mg/kg灌胃(连续7天)方法在造模给药后第5天可形成AA模型,但成模后小鼠死亡率较高,模型稳定性不足。2.再障膏方、CsA及两药合用三种不同治疗AA方式中(1)三种疗法均能有效恢复小鼠机体的一般状况,且三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别;(2)三种疗法对AA小鼠外周血细胞有不同影响,两药合用后外周血象中WBC、RBC、HGB、PLT均有较好恢复,单用CsA仅在RBC、PLT指标上较为突出,单用再障膏方仅对PLT恢复较明显;(3)中西医联合治疗AA小鼠相较单用中药在WBC、PLT疗效更好,同时相较单用西药PLT提升更明显;(4)改善AA小鼠外周血象WBC、RBC、HGB、PLT指标方面,单用再障膏方与单用CsA效果无区别;(5)白消安36mg/kg灌胃(连续5天)的造模方式所形成的AA模型中Treg细胞比例降低,Th17细胞升高,两种细胞变化情况与文献报道相符合;(6)再障膏方联合CsA对Treg细胞及Treg/Th17比值的调节作用明显,但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显着;(7)三种治疗方法对AA模型小鼠脾脏形态学均有所改善,但两药合用最为明显,单用CsA次之,再障膏方功能最弱。研究结论:用白消安36mg/kg/天(连续给药5天)形成的BALB/c小鼠AA模型,行药物干预10天后,在改善模型的一般情况和外周血象方面,再障膏方与CsA联合使用比两者单独应用疗效更佳,且两者单独应用之间差别不大;此外再障膏方联合CsA还能有效提升AA小鼠中Treg细胞比例和Treg/Th17比值,提示两药合用能通过改善Treg和Th17失衡状态对AA小鼠产生治疗作用。

王婧[8](2019)在《穴位贴敷对Ⅲ期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穴位贴敷对Ⅲ期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症状的住院患者进行干预,评价其改善患者CRF症状、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为缓解肺癌化疗患者CRF症状提供临床思路,并进一步推广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以发展和弘扬中医护理。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选择在成都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就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Ⅲ期肺癌化疗伴CRF症状的8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CRF一般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从化疗第1日开始干预,每日1次,共干预21d。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PFS-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化疗消化道症状量表(Chemotherapy 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wentory,CGISI)、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FACT-L)在干预前、干预第3d、10d、21d分别评价患者的CRF症状、焦虑抑郁情绪、消化道症状、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在干预前、干预第21d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共77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8例(剔除2例,脱落1例),对照组39例(剔除1例,脱落1例)。1.PFS-R评分:试验组在干预第3d、10d、21d的PFS-R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第3d的PFS-R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此后逐渐降低,干预第10 d以上指标均低于干预前及干预第3d(P<0.05),干预第21 d以上指标均低于干预第10 d(P<0.05)。2.PSQI评分:除催眠药物使用情况部分外,试验组干预第21dPSQI总分及其余部分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第21dPSQI总分及其余部分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3.HADS评分:试验组干预第10d、21d焦虑得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在干预第3d、10d、21d抑郁得分、HADS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焦虑得分、抑郁得分、HADS总分在干预第3d均高于干预前(P<0.05),此后逐渐降低,干预第10d以上指标均低于干预前及干预第3d(P<0.05),干预第21d以上指标均低于干预第10d(P<0.05)。4.CGISI评分:试验组干预第3d、10d、21dCGI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GI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干预第3d均高于干预前(P<0.05),此后逐渐降低,干预第10 d以上指标均低于干预前及干预第3d(P<0.05),干预第21 d以上指标均低于干预第10 d(P<0.05)。5.FACT-L评分:试验组干预第3d、10d、21d FACT-L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ACT-L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干预第3d均低于干预前(P<0.05),此后逐渐升高,干预第10d以上指标均高于干预前及干预第3d(P<0.05),干预第21d以上指标均高于干预第10d(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Ⅲ期肺癌化疗患者的CRF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消化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使用。

王莎[9](2018)在《玛咖对慢性束缚应激致大鼠肝郁模型的影响及其疏肝解郁功效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玛咖为以新资源食品身份引入我国的南美草药,有与中药配伍的多种产品开发面市,但是这种应用缺乏中医药理论依据,因而有必要赋予玛咖中药药性以将其引入中药。中药药性的确定是新的外来天然药物引入中药的关键,课题组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归纳总结玛咖相关中外文献,理论推导了玛咖的中药药性。即玛咖味甘、辛,性平;归肾、肝、脾经,具有补肾益精,疏肝健脾的功能,用于治疗肾精亏虚,性欲淡漠,筋骨萎软,倦怠乏力,抑郁烦躁。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药理学手段验证玛咖疏肝解郁功效,为玛咖归肝经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理论推导提供实验依据,为玛咖引入中药并与中药配伍进入中医临床奠定基础,也为中药新资源品种的药性研究探索研究思路和方法。课题组提出了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思路:即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中药药性现代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路径研究外来药物的中药性能,为其进入中医临床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组通过对大量玛咖能够缓解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和抑郁症临床文献的研究,理论推导出玛咖的中药药性,指出玛咖能够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滞,胸胁满闷,情志不舒,抑郁寡欢,主治肝失调达、气郁不舒。疏肝解郁是玛咖应用的重要特色。本文复制肝郁模型,观察玛咖对于肝郁证的影响,并用药理学验证玛咖归肝经,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肝郁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为肝气郁结证。中医学肝主疏泄生理功能与神经系统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其他机体反应轴和神经递质的调节存在一定关联,参与了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的调控机制。显而易见,肝郁证证候本质与NEI的调控机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所以,以肝郁证动物模中NEI网络生理和病理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可阐明肝郁证的证候实质。肝藏血主疏泄,其主要表现在对气机运行和血液循行的调节上,其作用机制与内分泌、免疫、循环、神经、消化及生殖系统存在关联。据此,可认为玛咖的功效与NEI网络密切相关。本文结果表明,玛咖有疏肝解郁功效,作用机制与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有关。目的本研究以玛咖“疏肝解郁”功效为依据,在系统梳理肝郁证证候特点和大量玛咖中外文文献的研究及玛咖药理作用研究的条件下,应用肝郁证动物模型,分析玛咖对行为学指标、脏器指数、炎性因子、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进而从整体、组织、分子水平研究玛咖的疏肝解郁作用、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性束缚应激复制肝郁证动物模型,以玛咖为受试物,以传统解郁方剂道遥丸为阳性对照药,对多组大鼠体质量进行检测,通过行为学实验、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肾上腺指数和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3、IL-6、TNF-α的含量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CT、CORT和下丘脑中CRH的水平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系统(HPLC-ECD)测定大鼠大脑皮质中和海马组织中NE、DA、5-HII、E、5HIAA、HVA、DOPAC的含量。结果1文献综述1.1玛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阅读大量中外文献,结合课题组前期对于玛咖药性的研究,总结出玛咖性甘、平,归肾、肝、脾经。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疏肝健脾的功效。本实验研究以玛咖归属肝经,可以疏肝解郁为切入点,对玛咖的药理作用进行探讨。1.2肝郁证的辩证论治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的探讨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了中医学对肝郁证的辩证论治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与中医学相关理论存在的关联。不但掌握了它们对肝郁证的认识,同时确定了 NIE网络与肝郁证存在的关联,为肝郁证的证候实质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2实验研究2.1玛咖原粉及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逍遥丸组、玛咖原粉高剂量组、玛咖醇提高剂量组体重明显升高(P<0.001、P<0.05、P<0.001)。与空白组相比,逍遥丸组、玛咖原粉高、低剂量组、玛咖醇提高、低剂量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均明显降低(P<0.001)。与空白组相比,逍遥丸组、玛咖原粉高、低剂量组、玛咖醇提高、低剂量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降低(P<0.001)。与空白组相比,,玛咖水提物对于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则无统计学差异。2.2玛咖原粉、醇提取物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脏器指数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P<0.01)、玛咖醇提高剂量组(P<0.01)、玛咖原粉高剂量组(P<0.05)平均体质量高于模型组;逍遥丸组(P<0.01)、玛咖醇提高剂量组(P<0.05)糖水消耗明显增加;逍遥丸组(P<0.01)、玛咖醇提高剂量组(P<0.01)、玛咖原粉高剂量组(P<0.05)可增加该组大鼠的直立次数;逍遥丸组(P<0.01、P<0.01)、玛咖醇提高剂量组(P<0.01、P<0.05)、玛咖原粉高剂量组(P<0.05)均可增加各组大鼠进入封闭臂次数及开放臂次数;逍遥丸组(P<0.05)、玛咖醇提高剂量组(P<0.05)大鼠进入封闭臂时间显着减少;逍遥丸组(P<0.05)大鼠进入开放臂时间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P<0.05、P<0.05)、玛咖醇提高剂量组(P<0.05、P<0.05)均可升高该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肾上腺指数;逍遥丸组IL-3含量明显增加(P<0.001)、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玛咖醇提高剂量组IL-3含量明显增加(P<0.01)、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玛咖原粉高剂量IL-3含量明显增加(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2.3玛咖原粉、醇提取物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HPA轴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1)、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1)、CRH含量显着降低(P<0.05);玛咖醇提高剂量组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1)、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1);玛咖原粉高剂量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逍遥丸组大鼠NE含量显着升高(P<0.05)、E含量显着升高(P<0.01)、DA含量显着升高(P<0.01)、5-HT含量显着升高(P<0.05);玛咖醇提高剂量组大鼠NE含量显着升高(P<0.01)、E含量显着升高(P<0.05)、DA含量显着升高(P<0.01)、5-HT含量显着升高(P<0.05);玛咖原粉高剂量组大鼠E含量显着升高(P<0.05)、DA含量显着升高(P<0.01)。结论结论1:实验一结果表明,通过行为学实验的筛选,玛咖不同提取物中,玛咖醇提物和玛咖原粉的抗抑郁效果优于玛咖水提物。结论2:实验二、三结果表明,玛咖醇提物和玛咖原粉可有效改善肝郁大鼠行为,其机制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其中比较主要的包括二者调节神经递质、抑制HPA轴的过度激活等。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玛咖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对慢性束缚致肝郁证动物模型发挥疏肝解郁功效,结果表明玛咖与中医肝郁证的“证效”存在一定关联,可以从神经、内分泌、激素、递质等方面入手,对NEI网络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并以此为前提,本研究通过观察玛咖对肝郁证动物模型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玛咖疏肝解郁功效的作用机制,为玛咖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通过肝郁证和玛咖疏肝解郁功效“证效”相关性的分析,不但丰富了中医肝脏证候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刘玉璐[10](2018)在《针灸对CTX小鼠血清及小肠组织中IL-4和IFN-γ含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致小鼠免疫损伤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针灸干预前后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和小肠中派氏结(PP)个数、形态,以及小鼠血清和小肠组织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FN-γ/IL-4比值的变化,从肠道免疫与整体免疫的相关性与不同点以及免疫平衡等方面,揭示针灸改善CTX所致免疫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80只,分两批购回,每批40只,两批分别为:3d组和5d组;采取体重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每批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针疗组、灸疗组,各10只;空白组依据小鼠体重采取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mg/kg/d,连续3天,其余3组小鼠按照同样的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CTX,停药后4小时模型即成。4组小鼠选取编号相同的小鼠同时开始固定,另外针疗、灸疗组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分别给予针刺、艾灸干预治疗,3d组和5d组小鼠分别连续干预3天、5天。各组小鼠分别在治疗结束24h后经眼球取血,离心,取上清于-20℃冰箱中备检;解剖小鼠快速取出胸腺、脾脏、小肠,称其胸腺、脾脏重量;肉眼观察小肠派氏结数目及大小;截取小肠空肠段储于-80℃冰箱中以备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及小肠组织中IL-4和IFN-γ的含量,并计算IFN-γ/IL-4比值,所获数据用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录入,分析结果。结果1.3d组和5d组胸腺、脾脏指数显示:与空白组比,其余3组两者指数均减小(P<0.05);与模型组比,针疗、灸疗组两者指数均增大(P<0.05);与针疗组比,灸疗组指数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3d组和5d组血清中IL-4、IFN-γ、IFN-γ/IL-4比值显示:与空白组比,其余3组血清中IL-4和IFN-γ生成减少(P<0.05),3d组注射CTX的各组IFN-γ/IL-4比值均减小(P<0.05),5d组模型组IFN-γ/IL-4比值减小(P<0.05),针疗、灸疗组几乎与空白组水平相同(P>0.05);与模型组比,针疗、灸疗组血清中IL-4、IFN-γ生成均增多(P<0.05),且IFN-γ/IL-4比值均增大(P<0.05);与针疗组比,灸疗组血清中IL-4、IFN-γ生成较多(P<0.05),3d组灸疗组IFN-γ/IL-4比值增大(P<0.05),5d组灸疗组IFN-γ/IL-4比值虽增大但不明显(P>0.05)。3.3d组和5d组小肠中IL-4、IFN-γ、IFN-γ/IL-4比值显示:与空白组比,其余3组小肠中IL-4和IFN-γ分泌减少(P<0.05),且小肠中IFN-γ/IL-4比值均减小(P<0.05);与模型组比,针疗、灸疗组小肠中IL-4、IFN-γ分泌均增加(P<0.05),且IFN-γ/IL-4比值均增大(P<0.05);与针疗组比,灸疗组小肠中IL-4、IFN-γ分泌较少(P<0.05),而IFN-γ/IL-4比值差别不大(P>0.05)。结论1.针灸可以提高小鼠胸腺、脾脏指数,修复因免疫抑制造成的胸腺、脾脏损伤。2.针灸可以提升血清中免疫因子IL-4和IFN-γ的含量,调节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减轻CTX所致的整体免疫损伤。同时针灸可以上调血清中IFN-γ/IL-4比值,使血清中IFN-γ生成相对增多而IL-4生成相对减少,失衡的免疫平衡恢复,免疫反应倾向Th1,Th1/Th2平衡趋于稳定。3.针灸可以促进小肠中免疫因子IL-4和IFN-γ的分泌,修复受损的肠道免疫功能,减轻CTX所致的肠黏膜免疫损伤。同时针灸可以上调小肠中IFN-γ/IL-4比值,使肠道中IFN-γ分泌相对增加而IL-4分泌相对减少,失衡的肠道免疫平衡恢复,肠道免疫反应倾向Th1,肠道Th1/Th2平衡趋于稳定。

二、“生化乏源”动物免疫器官改变的实验研究——营养不良和贫血小白鼠胸腺与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化乏源”动物免疫器官改变的实验研究——营养不良和贫血小白鼠胸腺与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
    一、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二、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口服中药改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Ⅱ期(高危)/Ⅲ期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
    1 研究背景
    2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机制研究
    1 研究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5-Fu/5-Fu+L-OHP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模型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
    实验一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机制探索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癌因性疲乏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癌因性疲乏的诊断
        2 癌因性疲乏的程度评估
        3 癌因性疲乏的治疗
        4 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
        5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假说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现状
        1 古代医籍中关于癌因性疲乏的记载
        2 现代各医家对于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3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4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芪甲扶正方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试验方案
    3 观察指标
    4 研究工具及流程
    5 统计分析
    6 伦理原则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芪甲扶正方治疗肺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芪甲扶正方对肺癌本身导致的疲乏的预防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芪甲扶正方对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芪甲扶正方对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瘤体增殖能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四 芪甲扶正方对肺癌癌因性疲乏模型瘤组织Akt/c-Myc信号轴的调节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及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
        2 常用化疗方案的血液学毒性
        3 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1 单味中药
        2 中药药对
        3 经典组方
        4 自拟组方的临床研究
        5 中成药
        6 中药注射制剂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及内容
    研究结果
        1 入组情况及病例分布
        2 人口学资料与基线资料
        3 疗效指标
        4 分病种统计-肺癌
        5 分病种统计-乳腺癌
        6 中医疗效指标
        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改进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多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脾、气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补气类中药及相关方剂对线粒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当归补血汤遣方用药源流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成分的预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1.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当归补血汤对失血性贫血大鼠胸腺及脾脏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药效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关联分析及当归补血汤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补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补血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当归补血汤联合铁剂、EPO对癌性贫血小鼠肠道内容物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补肾托毒化瘀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相关中医理论探索
    1 对艾滋病病名的探索
    2 免疫重建不良的病机假说
        2.1 艾邪侵袭是致病原因
        2.2 元气亏虚是发病基础
        2.3 毒瘀内生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2.4 邪、虚、毒、瘀之间的关系
    3 消托补三原则与免疫重建不良“异病同治”
    4 相关补肾托毒化瘀治法的探索
        4.1 补肾
        4.2 托毒
        4.3 化瘀
    5 补肾托毒化瘀理论特色
        5.1 通补结合,以平为期
        5.2 缓中补虚,气血以流
        5.3 辨病论治,遵法守方
第二部分 文献探索
    1 西医对免疫重建不良的认识
        1.1 免疫重建与免疫重建不良的概述
        1.2 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机制
        1.3 胸腺再生与免疫重建
        1.4 免疫重建成功的评价指标
        1.5 免疫重建不良的干预措施
    2 中医对免疫重建不良的认识
        2.1 中医对免疫的认识
        2.2 中医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的认识
        2.3 中医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探索
第三部分 临床探索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数情况
        2.3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试验用药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标准
        3.5 安全性评价
        3.6 药物不良反应分级
        3.7 质量控制
        3.8 统计学分析
        3.9 伦理学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基本情况
        4.2 临床疗效
        4.3 免疫重建的疗效评价
        4.4 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的变化情况
        4.5 安全性评价
    5 讨论
        5.1 试验结果分析
        5.2 中药处方的组方依据
        5.3 脾肾相赞理论的构想
    6 典型病例
        6.1 典型病例1
        6.2 典型病例2
        6.3 典型病例3
        6.4 典型病例4
    7 小结
第四部分 试验探索
    第一节 艾滋1 号方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2.2 给药剂量
        2.3 给药及造模方法
        2.4 检测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艾滋1号对DNFB所致正常及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3.2 艾滋1 号对正常及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4 试验分析
        5 试验小结
    第二节 艾滋1 号方对环孢素A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影响
        试验1 对2,4-二硝基氟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2.2 给药剂量
        2.3 给药及造模方法
        2.4 对小鼠耳肿胀的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试验结果
        试验2 对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2.2 给药剂量
        2.3 给药及造模方法
        2.4 对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 试验结果
        4 试验分析
        5 试验小结
    第三节 讨论
        1 免疫低下动物模型
        1.1 动物模型的筛选
        1.2 免疫低下动物模型评价指标
        2 胸腺肽肠溶片与人参总皂苷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艾滋1 号方对DNFB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3.2 艾滋1 号方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临床观察表
附录二 试验药物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文献综述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与仪器
    1.3 溶液配制
    1.4 番泻叶药液与加味四君子汤的提取工艺
    1.5 试验犬饲养管理及分组
    1.6 基础日粮组成
    1.7 样品采集与处理
        1.7.1 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
        1.7.2 脾脏组织采集及保存
        1.7.3 小肠组织采集及保存
    1.8 试验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1.9 计算试验犬脾脏指数、测定脾组织中Tuftsin水平
        1.9.1 计算脾脏指数
        1.9.2 测定脾组织中Tuftsin水平
    1.10 HE染色观察试验犬脾脏病理变化
        1.10.1 常规组织包埋及切片
        1.10.2 HE染色及摄片
    1.11 电镜观察试验犬脾脏微观结构
        1.11.1 组织包埋
        1.11.2 切片及摄片
    1.12 qRT-PCR法测定试验犬小肠IgA、IgG、IgM、ZO-1、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
        1.12.1 样品总RNA提取
        1.12.2 反转录
        1.12.3 qRT-PCR扩增
        1.12.4 引物设计合成
    1.13 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和sIgA蛋白表达水平
        1.13.1 免疫组化检测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和sIgA蛋白表达水平
        1.13.2 确定一抗最佳稀释浓度
        1.13.3 免疫组化程序
    1.14 Western blot法测定试验犬小肠ZO-1、Occludin以及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1.14.1 小肠组织蛋白的提取
        1.14.2 小肠组织蛋白浓度的测定
        1.14.3 Western blot检测
    1.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的影响
        2.1.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2水平的影响
        2.1.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4水平的影响
        2.1.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IL-6水平的影响
    2.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指数的影响
    2.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Tuftsin水平的影响
    2.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2.5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微观结构的影响
    2.6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免疫球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6.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A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6.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G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6.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IgM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7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sIgA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
    2.8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8.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ZO-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8.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9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的影响
        2.9.1 试验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阳性表达水平
        2.9.2 试验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阳性表达水平
    2.10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10.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十二指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2.10.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空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2.10.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回肠ZO-1、Occludin表达水平的影响
    2.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11.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十二指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11.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空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11.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回肠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3.2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脾脏免疫机能的影响
    3.3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免疫机能的影响
    3.4 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ERK/MAPK通路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再障膏方在再障动物模型中对Treg/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代病理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病机治则探索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实验二 再障膏方对再障小鼠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穴位贴敷对Ⅲ期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癌因性疲乏(CRF)的概述
    二、穴位贴敷疗法及其研究现状
    三、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肺癌诊断标准
        (三)癌因性疲乏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病例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样本量估算
        (三)病例分组
        (四)干预方案
        (五)观察指标和测评工具
        (六)资料收集方法
        (七)不良反应的处理、记录、报告
        (八)质量控制
        (九)科研伦理
        (十)统计学处理
        (十一)技术路线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病例完成情况
    二、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一)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特征相关资料比较
        (二)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观察指标比较
    三、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PFS-R得分比较
        (二)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PSQI得分比较
        (三)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HADS得分比较
        (四)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CGISI得分比较
        (五)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FACT-L得分比较
        (六)安全性指标评价
第五部分 讨论与结论
    一、讨论
        (一)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二)穴位贴敷治疗肺癌化疗伴患者CRF症状的理论依据
        (三)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Ⅲ期肺癌化疗伴CRF患者的CRF症状
        (四)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Ⅲ期肺癌化疗伴CRF患者的睡眠质量
        (五)穴位贴敷可有效减轻Ⅲ期肺癌化疗伴CRF患者的负性情绪
        (六)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Ⅲ期肺癌化疗伴CRF患者的消化道症状
        (七)穴位贴敷可有效提高Ⅲ期肺癌化疗伴CRF患者的生活质量
        (八)安全性指标
    二、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9)玛咖对慢性束缚应激致大鼠肝郁模型的影响及其疏肝解郁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玛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肝郁证的辨证论治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的探讨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玛咖原粉及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玛咖原粉及醇提取物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脏器指数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玛咖原粉、醇提取物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HPA轴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针灸对CTX小鼠血清及小肠组织中IL-4和IFN-γ含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环境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小鼠模型制备
        2.3 小鼠固定方法
        2.4 腧穴选取
        2.5 干预治疗措施
        2.6 取材方法
        2.7 检测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小鼠小肠派氏结观察
    2 干预3d后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3 干预5d后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4 干预3d后各组小鼠血清中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的影响
    5 干预5d后各组小鼠血清中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的影响
    6 干预3d后各组小鼠小肠中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的影响
    7 干预5d后各组小鼠小肠中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的影响
    8 对结果分析
        8.1 针灸对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8.2 针灸对血清中IL-4、IFN-γ和IFN-γ/IL-4的影响
        8.3 针灸对小肠组织中IL-4、IFN-γ和IFN-γ/IL-4的影响
理论探讨
    1 中医学立论依据
        1.1 中医学对免疫损伤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肠损伤的认识
        1.3 针灸治疗肠损伤的研究
        1.4 选穴依据
    2 西医学立论依据
        2.1 对免疫的认识
        2.2 化疗性肠损伤
        2.3 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2.4 IL-4和IFN-γ的生理特性及与免疫的关系
    3 导师组前期研究成果
    4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着作与科研情况

四、“生化乏源”动物免疫器官改变的实验研究——营养不良和贫血小白鼠胸腺与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D]. 闫韶花.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2]芪甲扶正方防治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寰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D]. 赵同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基于多组学的当归补血汤补血功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 史旭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补肾托毒化瘀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影响研究[D]. 余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6]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D]. 李成.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再障膏方在再障动物模型中对Treg/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D]. 王文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8]穴位贴敷对Ⅲ期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研究[D]. 王婧.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玛咖对慢性束缚应激致大鼠肝郁模型的影响及其疏肝解郁功效研究[D]. 王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针灸对CTX小鼠血清及小肠组织中IL-4和IFN-γ含量影响的研究[D]. 刘玉璐.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生化缺陷”动物免疫器官变化的实验研究——营养不良和贫血小鼠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