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7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荐优秀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缪灿彬[1](2021)在《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软件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有效的软件项目成本管理可以为软件企业积累财务资源,提高软件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本文的意义是在软件产品竞争加剧、企业成本压力增长的情况下,找出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项目成本管理优化方案。本文以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Y公司项目成本管理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 Y公司现有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项目管理现状,描述了Y公司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了员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项目监控不及时、项目成本严重超支三大主要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合理选择组织形式、制定成本管理责任一览表、制定成本考核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管理培训等多项措施健全了公司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保障了成本管理过程执行到位。提出了应用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项目监控效率。参照了国家标准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裁剪制定了适合公司实际情况估算预算规范,采用了IFPUG功能点来进行软件规模估算,细化制定了公司的成本标杆数据,通过应用关键活动前置周期表提高了进度安排的合理性。最后将各项优化措施在Y公司消防作战指挥信息项目中进行应用,验证了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多项项目成本管理优化措施,健全了 Y公司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实践验证了新体系能够有效控制项目成本。Y公司在同等规模的行业软件公司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提出的优化措施值得其他公司参考借鉴。
刘亮[2](2021)在《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研究》文中认为网络综艺节目是网络视频的重要内容,在公众日常文化消费中的地位愈加显着。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引领联网行业的大变革,网络综艺节目的生产与消费也被算法技术渗透,而网络综艺节目的算法乱象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但系统全面地探讨算法技术对网络综艺节目影响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本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和习近平关于媒体融合与互联网治理的论述为思想遵循,基于传播学、消费者行为学和公共治理学等理论与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实际,结合全生态视角,全面系统地考察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在生产、消费和治理层面的管理创新。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创制的变化,探讨网络综艺节目算法推荐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构建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治理的多元共治体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形成了一套涉及网络综艺节目内容生产、消费机制和治理体系管理创新的融合生态理论体系,补充和拓展了新时代网络综艺节目创作与管理的思想和理论,也为网络综艺节目运营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场域理论视角分析算法技术对网络综艺节目生产的影响。算法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网络综艺节目的创制场域,导致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出现。网络综艺节目场域中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发生了深刻变化,而新惯习的生成也反映了行业竞争环境与创制者之间的动态博弈。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生产管理创新可从导向引领、内容为王和人才第一等方面进行突破。本研究采用VAM模型分析网络综艺节目算法推荐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感知收益(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和感知流行性)和感知付出(感知信息窄化和感知风险)均能有效地解释用户对网络综艺节目算法推荐的感知价值。当感知因素与算法推荐本身的功能无关时,感知价值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当感知因素与功能有关时,感知价值表现出完全中介作用。算法背景下用户管理创新可从传播把关、传播更新和传播延伸等方面酝酿变革。本研究采用多利益攸关者模式构建算法背景下的网络综艺节目治理体系。算法技术的迭代及应用的普及既提升了网络综艺节目的运行效率,也给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带来了新挑战。基于对算法基本原理的把握以及对算法可能引发的治理议题进行评估,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可由政府单方面的管理模式转向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从而构建政府主导,网络运营商协作,内容服务提供商承担主体责任,网络用户参与的运作模式。本研究总结了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未来管理趋势,即网络综艺的优质内容的价值回归,本土化创新的创新引领,网络传播的微综艺化,低成本、低风险的双低突围,垂直深耕、类型细分的内容定位,去海外、去带货、去线下的营销整合将成为主流。
王秀芳[3](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本刊编辑部[4](2021)在《激发新动能 建设新名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软件名园创建工作是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抓好关键软件供给能力的提升,着重培育产业生态,加强资源集聚,实现园区的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和高端化发展。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将充分发挥纽带作用,通过联盟这一新型的信息通道,加强政策宣贯,组织业界交流,?
席豪恩[5](2021)在《感知风险与道德决策对消费者购买盗版软件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商业软件联盟的报告中对全世界软件使用情况的最新调查结果,2018年,全世界个人电脑中计算机软件的盗版率出现了少许下降,相比于2016年已经下降了2%,但仍高达37%,尤其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和以集体主义社会为特点的国家,盗版情况尤为明显。经济落后国家如利比亚,该国电脑软件中多达90%为未授权软件;而集体主义社会为特点的国家,其社会中的个人在自己认定的“内部群体”中更加主动分担与共享,会有更强的“公共性”,因此在社交圈子内部互相分享盗版、免费互联网资源的行为被视为一种集体利益的体现,进而导致盗版情况相对严重。例如在中国大陆地区,2017年的软件盗版率达到了66%,即使相对于2015年已经下降了4%,但距离37%的全球平均水平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超过六成用户使用盗版软件的现状,反映出的是中国的软件企业正面临着的难以察觉但又严重的财务损失。从宏观经济政策或者法律角度,是难以杜绝软件盗版现象的,因为消费者出于自利,选择价格更低或免费的产品,这是消费者的诉求。只有从消费行为出发,探究消费者购买盗版软件过程中的考虑因素,才能够从下至上改变消费者对盗版软件的认知,进而打击猖獗的盗版软件市场。通过整理消费者的感知风险、道德决策相关的文献,整合并提出了消费者购买盗版软件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感知风险、道德判断、道德强度、产品卷入度和盗版软件购买或使用经验,Tan于2002年提出的IRJ模型证实了前三个变量对于盗版购买意愿的影响;Shen等人在2011年证明了经验对社会因素和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Oliva等人指出产品卷入度高时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可能的选项中选择最好的产品,可以认为,产品卷入度高时消费者更倾向于去选择质量更有保证的正版软件,因此将产品卷入度作为另一个调节变量。利用问卷星平台编辑问卷,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渠道发放问卷,在经过问卷质量控制排除无效答卷后,首先使用SPSS22.0和AMO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检验,对主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并检验调节作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感知风险负向影响消费者对盗版软件的购买意愿;2.道德判断负向影响消费者对盗版软件的购买意愿3.产品卷入度对于感知风险与盗版软件购买意愿的关系具有增强作用;4.产品卷入度对于道德判断与盗版软件购买意愿的关系具有增强作用5.盗版软件购买或使用经验对于道德判断与盗版软件购买意愿关系具有削弱作用。通过以上结论,从经济侧和道德侧分别为企业、购物平台和政府、投资机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产品功能的不同提高广告收入占比或进行低价高频的付费功能设计;2.软件逐渐在线化、实名制,提供免费的云端功能,提高盗版难度和正版感知价值;3.购物平台及社交媒体在指定场景增加鼓励购买正版的公益性提示;4.扶持、鼓励中小企业入局垂直领域软件市场,避免垄断;5.加强国民道德意识培养,提高消费者道德正义感、责任感。
鄂义强[6](2020)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指出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扩招后第一届(2003年)的212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人次,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已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系列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选择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置于整体政府责任的建构逻辑中去考察,从而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要承担的有关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就可以明晰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构建的重点。厘清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之间关系的省思,依据责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依据现实中政府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的政府基本职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阐释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厘定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为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一般而言,研究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都不能割裂历史的纵向联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就业制度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考察,也就是于历史演进中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的履行,阐释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履行责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凸显20世纪末大学生自主择业时期政府责任履行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代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研究的历史承续性,为进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打下基础。呈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与客观性,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行实证研究。编制《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52所高校、20 197名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分别得出频率分析结果和交叉分析结果。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进行个案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三个向度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关注不够,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亟待提升。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高校以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回应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监督不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治环境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深入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构建必须坚持的中国道路。最后在现实的逻辑上回应理论逻辑中所厘定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探索立足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的建构性策略:在政府调控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在政府服务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监督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从而在现实的逻辑上,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促进机制,力求逐步破解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宋哲琦[7](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周小荃[8](2020)在《政府补贴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 ——基于市场化程度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其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加快推进该行业的发展,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各级政府积极实施了政府补贴等支持性政策。同时,该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政府补贴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有着怎样的影响,政府补贴与市场机制应该如何实现有效协调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首先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运用市场失灵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论、信号传递理论、制度决定论以及寻租理论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对我国该行业发展与创新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国内外该行业的激励创新政策措施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在该行业创新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结合理论基础与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政府补贴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市场化程度对政府补贴激励效应的影响,以及考虑补贴类型和不同企业类型下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实证检验部分,本文运用93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利用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系统GMM)、门限回归模型、分样本回归等方式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利用静态面板数据回归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总体影响,并考虑企业研发投入的连续性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的方法再次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二部分,为了探究市场化程度对政府补贴激励效应的影响,首先进行带有交乘项的线性模型回归以检验线性调节效应,接着利用门限回归以及分样本回归检验其非线性影响;第三部分,将政府补贴分为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进行分样本回归,以探究补贴类型对研发投入激励效应的差异,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两者激励效应的影响;最后,将样本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分样本回归,以考虑不同企业类型影响下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以及不同市场化程度下两类企业补贴效应的差异。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政府补贴总体上能够显着激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进行研发投入。(2)市场化程度整体上能够正向影响政府补贴的激励效果,其影响具有一定的门限效应。政府补贴对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要显着高于低市场化程度地区。(3)与税收优惠相比,财政补贴的激励作用更显着。但市场化程度对于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具有更显着的正向影响,税收优惠在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激励效应不显着。(4)政府补贴对于该行业国有企业的激励作用高于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增强非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国有企业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最后本文尝试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政府补贴方式;二是要优化市场环境,提高政府补贴有效性;三是有关企业要瞄准市场,有效利用政府补贴。
冯志祥[9](2020)在《HTS公司协同制造软件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品质提升困难、产能瓶颈迟迟难以解决等一系列问题,也给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急需进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调整,制造业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经营模式革新,实现“两化融合”的深入应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以信息化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ig Date、云计算、AI、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大规模落地应用,助推着中国信息产业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也给HTS公司这样的商用工业软件服务商,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机会,2013年以来,HTS公司协同制造软件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细分市场上的营销业绩增长很快。中国国产商用软件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但也存在着竞争加剧、技术革新快、投入成本高、业务模式变化快等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机会和挑战;HTS公司作为中国工业软件优秀服务商,同样也遇到了上述问题的挑战,协同制造软件作为HTS公司的核心软件平台,当前的营销策略难以解决上述问题和风险,已经严重制约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重新设计和优化调整;分析针对HTS营销实际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出营销改进策略,对于重塑HTS公司竞争优势、保持HTS软件公司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另外,对中国工业软件企业营销组合框架,营销管理流程和实践方法做出一些探索研究,以期对中国工业软件企业营销体系的完善有一些实际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系统分析法、文献阅读法、比较研究法,并用4Ps、STP、SWOT、PEST等理论方法,对HTS公司协同制造软件的营销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按照SWOT理论,针对HTS软件面对的优势、劣势、机会等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在重点的营销策略方案设计章节,用STP战略及4Ps理论,根据制造业对协同制造软件的需求特点,先对目标市场进行评估、细分、选择定位,再通过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的营销组合要素,进行优化调整和设计,明确产品调整策略。最后针对优化方案给出相应的组织资源、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保障设计等,来确保营销组合策略的有效实施;工业软件竞争加剧,实施困难,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我国工业软件厂商,顾问方案主导的营销模式、生态营销方面的营销策略方面研究还相对较少,本论文理论结合实际,对多产线、顾问式软件厂商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改革建议。工业软件的产品策略要控制范围、技术聚焦,提升产品技术门槛;营销策略上要提升顾问营销、案例营销、服务营销的比重;价格策略上,对定制开发少的项目,因其生产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价格确定可有较大的弹性;软件产品要充分发挥应用效果,通常需要与其他软件系统的集成,这也给捆绑销售带来了条件。
张娟娟[10](2020)在《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蒸蒸日上,软件业是信息技术行业的重要支撑。然而我国市场对软件产品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当下软件业的发展必须迎合信息化社会的商务模式,优化软件公司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面对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A管理软件公司在依靠自身资源和市场机遇发展的同时会受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威胁和内部服务体系出现的问题影响,亟需寻找合适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为其提供新的发展视角和思路。本文基于对文献和相关资料的总结,以企业战略理论、CMM成熟度模型、价值演变理论为指导,运用战略分析工具展开研究。本文首先运用企业战略理论对A管理软件公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次使用PEST工具分析了A管理软件公司的外部环境,总结出了管理行业的市场机遇和未来发展方向,再次运用五力模型分析了A管理软件公司的优劣势并利用内外部因素矩阵进行了评价,明确了A管理软件公司的战略方向,最后结合A管理软件公司的愿景、使命,从信息流动视角,构建A管理软件公司流程的价值创造及发展演变过程体系,运用SWOT模型,探索并提出适合该公司的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了相应的战略实施方案及保障体系,确保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积累竞争优势,获得长远发展。本文研究发现,A管理软件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着代理产品小众化、产品线不完善、客户粘性低、人员流动性强等问题,为了解决A管理软件公司所面临的窘境。本文依据价值演变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在基本价值阶段、延伸价值阶段、拓展价值阶段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给我国软件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战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二、1997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荐优秀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7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荐优秀软件(论文提纲范文)
(1)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软件项目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
2.1 软件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
2.2 软件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与方法 |
2.2.1 规划成本管理过程及方法 |
2.2.2 软件项目规模估算方法 |
2.2.3 项目成本估算过程及方法 |
2.2.4 制定项目预算过程 |
2.2.5 项目成本控制过程及方法 |
2.3 影响软件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 |
第3章 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
3.1 Y公司组织结构 |
3.2 项目管理现状 |
3.2.1 可行性分析阶段成本管理 |
3.2.2 项目立项阶段成本管理 |
3.2.3 项目规划阶段成本管理 |
3.2.4 项目实施与监控阶段成本管理 |
3.2.5 项目结项阶段成本管理 |
3.3 项目成本的构成 |
第4章 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与分析 |
4.1 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员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
4.1.2 项目成本监控不及时 |
4.1.3 项目成本超支严重 |
4.2 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分析 |
4.2.1 员工成本管理意识薄弱问题分析 |
4.2.2 项目成本监控不及时问题分析 |
4.2.3 项目成本超支严重问题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优化方案 |
5.1 健全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保障成本管理过程落实到位 |
5.1.1 合理选择组织形式 |
5.1.2 制定成本管理责任一览表 |
5.1.3 制定成本考核管理办法 |
5.1.4 加强项目管理培训 |
5.2 项目成本估算过程优化 |
5.2.1 软件项目规模估算 |
5.2.2 软件项目成本估算 |
5.3 项目成本预算过程优化 |
5.4 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成本监控效率 |
5.5 应用新平台技术降低开发人工成本 |
第6章 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优化方案应用 |
6.1 消防作战指挥信息化项目简介 |
6.2 消防作战指挥信息化系统项目特点 |
6.3 优化措施应用情况分析 |
6.3.1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分析 |
6.3.2 成本估算优化应用情况分析 |
6.3.3 成本预算优化应用情况分析 |
6.3.4 应用新平台新技术并收集绩效数据 |
6.4 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和不足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一章 融合生态: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体系构建 |
第一节 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发展现状 |
一、网络综艺节目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
二、网络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的对比 |
三、网络综艺节目行业发展现状 |
第二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的思想遵循 |
一、习近平关于文艺建设的重要论述 |
二、习近平关于互联网及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 |
第三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
一、艺术学理论 |
二、传播学理论 |
三、管理学理论 |
四、组织创新理论 |
第四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体系框架构建 |
一、融合生态: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体系之目标 |
二、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体系之框架 |
三、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研究问题 |
第二章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生产管理创新:基于场域理论视角 |
第一节 算法背景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场域 |
一、场域理论与算法背景下的网络综艺节目 |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三、研究资料分析 |
第二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生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
一、引导价值观困境:大众狂欢与精神缺失 |
二、本土创新性困境:生搬硬套与模仿惯习 |
三、头部效应困境:流量明星与少数机构依赖 |
第三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生产管理创新策略 |
一、导向引领:借鉴“三审”制度,践行价值共创 |
二、内容为王:打造IP体系,开发小众内容 |
三、人才第一:注重人才培养,维护版权价值 |
第三章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用户管理创新:基于VAM模型的分析 |
第一节 网络综艺节目算法推荐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一、VAM模型和研究假设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
四、结论和讨论 |
第二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用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
一、趣味传播困境:界面僵化与互动简单 |
二、渠道传播困境:手段单一与用户意识缺乏 |
三、窄化传播困境:年龄段与覆盖面的局限 |
第三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用户管理创新策略 |
一、算法交互:严格审核,完善跨屏互动 |
二、渠道更新:突破传播圈层,优化智能传播 |
三、传播延伸:拓宽用户圈层,面向全球市场 |
第四章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政府规制创新:协同治理生态构建 |
第一节 网络综艺节目政府规制现状 |
一、网络综艺节目政府规制进程 |
二、网络综艺政府规制的核心议题 |
第二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政府规制面临的挑战 |
一、规制理念落后与规制效能不足 |
二、法律规章不完善与行业监管不重视 |
三、事中事后审核缺失与规制技术落后 |
第三节 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政府规制创新策略 |
一、以政府为核心的四元主体协同治理生态 |
二、作为中心作用的政府规制 |
三、作为依托作用的视频平台 |
四、作为协同作用的行业协会 |
五、作为基石作用的网民个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
三、推进医学改革 |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激发新动能 建设新名园(论文提纲范文)
激发新动能 建设新名园 |
构建新生态筑牢数字经济之基 |
聚焦名园建设推动软件产业迈上新台阶 |
全力支撑软件名城、名园创建管理工作 |
宁波:聚焦工业软件 开展名城、名园创建 |
北京:构建“一主多分”模式 实现协同发展 |
武汉: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集群 |
广州:培育以大型行业应用软件为主导的特色化发展格局 |
深圳: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和配套能力建设 |
上海:发挥资源集聚优势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济南:推动软件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
加强软件自主创新 |
汇聚智慧 创建名园 |
投融资服务 助名园建设 |
打造未来核心引擎 |
抓资源 建平台 树品牌 做服务 |
服务定义发展 数字引领升级 |
把握主线 协同发展 |
赋能赋值 打造转型新格局 |
创新引领 打造区域特色产业生态 |
多维认知能力提升软件园区硬实力 |
(5)感知风险与道德决策对消费者购买盗版软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盗版软件市场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3.3 研究贡献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理性决策视角下的盗版消费研究现状 |
2.1.1 计划行为理论 |
2.1.2 感知风险理论 |
2.2 道德决策视角下的盗版消费研究现状 |
2.2.1 道德发展模型 |
2.2.2 道德强度 |
2.2.3 道德判断 |
2.3 双视角下的盗版消费研究现状 |
2.4 现有文献总结及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 |
3.1 自变量:消费者感知风险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
3.2 自变量:消费者道德判断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
3.3 自变量:消费者道德强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 |
3.4 调节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调节作用 |
3.4.1 产品卷入度对三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调节作用 |
3.4.2 盗版软件购买或使用经验对三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调节作用 |
3.5 控制变量 |
3.6 研究的理论模型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
4.1 研究变量的定义与测定 |
4.2 问卷设计 |
4.3 数据收集及描述性统计 |
4.4 数据分析 |
4.4.1 信度分析 |
4.4.2 效度分析 |
4.4.3 主效应分析 |
4.4.4 调节效应分析 |
4.4.5 假设检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管理建议 |
5.1 研究结果分析 |
5.2 管理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实证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关系的理论概述 |
一、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界定 |
(二)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理论基础 |
(一)责任政府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 |
(三)市场失灵理论 |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实依据 |
(一)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 |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厘定 |
(一)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调控责任 |
(二)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服务责任 |
(三)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监督责任 |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践历程 |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时期:政府包办、计划配置 |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二、“供需见面”就业制度时期:计划配置为主、调节为辅 |
(一)“供需见面”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时期: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
(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 |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现状 |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现状 |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现状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设计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概况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频率分析结果 |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交叉分析结果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 |
(二)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 |
(二)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
(二)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 |
(三)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要求访谈提纲 |
附录 C 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7)《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8)政府补贴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 ——基于市场化程度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 |
二、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 |
三、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不定向及非线性影响 |
四、文献述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论 |
三、信号传递理论 |
四、寻租理论 |
五、制度决定论 |
第二章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概况与政府激励创新政策措施 |
第一节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现状 |
第三节 政府激励创新政策措施国际比较 |
一、我国政策措施及特征 |
二、其他主要国家政策措施及特征 |
三、国外政策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一节 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
第二节 市场化程度影响下的政府补贴激励效应 |
第三节 政府补贴类型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
第四节 不同企业类型下的政府补贴激励效应 |
第四章 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选择 |
三、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检验 |
一、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检验 |
二、市场化程度影响下的政府补贴激励效应检验 |
三、政府补贴类型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检验 |
四、不同企业类型下的政府补贴激励效应检验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9)HTS公司协同制造软件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软件行业状况 |
1.1.2 我国软件行业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
1.3.2 国内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论文结构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软件产品营销研究概述 |
2.1 相关理论与工具方法 |
2.1.1 STP理论 |
2.1.2 营销组合理论 |
2.1.3 体验营销理论 |
2.1.4 PEST分析法 |
2.1.5 波特五力分析法 |
2.1.6 SWOT分析法 |
2.2 软件产品特点概述 |
2.2.1 无实体性 |
2.2.2 继承延续性 |
2.2.3 排他性 |
2.2.4 知识密集性 |
2.2.5 结构重用性 |
2.2.6 服务重要性 |
2.3 软件行业营销研究综述 |
2.3.1 软件产品策略 |
2.3.2 软件定价策略 |
2.3.3 体验与捆绑营销 |
2.3.4 软件销售渠道 |
第3章 HTS公司CMP软件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竞争环境分析 |
3.2.1 市场空间 |
3.2.2 竞争分析 |
3.3 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3.4 内部环境及营销问题分析 |
3.4.1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4.2 产品策略及问题 |
3.4.3 价格策略及问题 |
3.4.4 渠道策略及问题 |
3.4.5 传播策略及问题 |
3.4.6 营销新4P问题 |
第4章 HTS公司CMP软件市场STP分析设计 |
4.1 市场细分 |
4.2 市场选择 |
4.3 市场定位 |
第5章 HTS公司CMP软件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
5.1 产品策略改进方案 |
5.1.1 公司品牌建设 |
5.1.2 多产品整合策略 |
5.1.3 产品服务策略 |
5.1.4 新产品研发策略 |
5.1.5 其他产品问题改进方案 |
5.2 价格策略改进方案 |
5.2.1 成本导向定价法 |
5.2.2 竞争导向定价法 |
5.2.3 顾客导向定价法 |
5.2.4 其他价格策略及问题改进方案 |
5.3 渠道建设改进方案 |
5.3.1 直销模式 |
5.3.2 经销商模式 |
5.3.3 混合渠道模式 |
5.3.4 大客户营销方案 |
5.3.5 其他渠道问题改进方案 |
5.4 促销策略改进方案 |
5.4.1 捆绑销售策略 |
5.4.2 教育促销策略 |
5.4.3 品牌促销策略 |
5.4.4 口碑营销策略 |
5.4.5 专业促销策略 |
5.4.6 全员销售策略 |
5.4.7 传播推广策略 |
第6章 HTS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与结论 |
6.1 组织保障 |
6.1.1 市场营销组织保障 |
6.1.2 明确岗位分工和职责 |
6.2 管理制度保障 |
6.2.1 激励制度保障 |
6.2.2 营销管理流程保障 |
6.2.3 客户关系管理保障 |
6.3 资源保障 |
6.4 文化保障 |
6.5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5.1 研究结论 |
6.5.2 研究展望 |
6.5.3 研究不足及改进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问卷调查研究法 |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方法 |
2.1 理论基础 |
2.1.1 CMM成熟度模型和价值演变理论 |
2.1.2 企业战略理论 |
2.2 战略分析相关工具 |
2.2.1 PEST模型 |
2.2.2 五力竞争模型 |
2.2.3 SWOT分析模型 |
2.2.4 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2.2.5 内部外部矩阵 |
2.2.6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
第3章 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管理软件公司简介 |
3.2 A管理软件公司现状 |
3.2.1 A管理软件公司行业地位 |
3.2.2 A管理软件公司产品销售及收入结构 |
3.2.3 A管理软件公司售后服务情况 |
3.2.4 A管理软件公司营销现状 |
3.3 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3.1 产品和销售渠道问题 |
3.3.2 研发问题 |
3.3.3 人力资源问题 |
3.4 发展战略制定的意义 |
第4章 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4.1 A管理软件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 |
4.1.2 行业环境分析 |
4.1.3 竞争环境分析 |
4.2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
4.3 A管理软件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3.1 人力资源分析 |
4.3.2 财务资源分析 |
4.3.3 管理情况分析 |
4.3.4 综合能力分析 |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
4.5 内部外部矩阵分析 |
4.6 A管理软件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 |
第5章 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
5.1 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目标 |
5.2 A管理软件公司的定位 |
5.3 A管理软件公司SWOT分析 |
5.3.1 优势 |
5.3.2 劣势 |
5.3.3 机遇 |
5.3.4 挑战 |
5.4 A管理软件公司的战略选择 |
5.4.1 总体战略 |
5.4.2 职能战略 |
5.4.3 竞争战略 |
第6章 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障 |
6.1 各阶段战略实施内容 |
6.1.1 基本价值阶段 |
6.1.1.1 优化产品结构与成立研发部门 |
6.1.1.2 开发新市场与建立新的销售渠道 |
6.1.1.3 新媒体营销与产品定价差异化 |
6.1.1.4 挖掘客户需求与提供增值性服务 |
6.1.2 延伸价值阶段 |
6.1.2.1 实施行业专家与管理咨询服务模式 |
6.1.2.2 强化服务意识与洞悉用户多元需求 |
6.1.3 拓展价值阶段 |
6.1.3.1 联合运营营销战略 |
6.1.3.2 研发定制新产品与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
6.2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2.1 人力资源体系保障 |
6.2.2 市场营销体系保障 |
6.2.3 技术研发能力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1997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荐优秀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 [1]Y公司软件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缪灿彬. 扬州大学, 2021(08)
- [2]算法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管理创新研究[D]. 刘亮.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3]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4]激发新动能 建设新名园[N]. 本刊编辑部.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1
- [5]感知风险与道德决策对消费者购买盗版软件的影响研究[D]. 席豪恩. 东华大学, 2021(10)
- [6]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D]. 鄂义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8]政府补贴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 ——基于市场化程度影响研究[D]. 周小荃.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9]HTS公司协同制造软件营销策略研究[D]. 冯志祥. 山东大学, 2020(05)
- [10]A管理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张娟娟. 华侨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