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盐池草原植被种间关联分析

宁夏盐池草原植被种间关联分析

一、宁夏盐池草原植被种间联结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聂莹莹,陈金强,辛晓平,徐丽君,杨桂霞,王旭[1](2021)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对封育年限响应》文中研究表明采用Levins生态位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对封育年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实施封育措施后,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生态位宽度最大;封育年限为4和13年时,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均为展枝唐松草;封育年限为5、6、8和10年时,生态位宽度最高的物种依次是羊草、麻花头、囊花鸢尾和贝加尔针茅;退化草地实施封育后,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值集中在0.6~0.9,而未封育样地物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在0.0~0.3;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低,封育5年时,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大,为0.68;封育草地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较未封育(对照区)样地增加了40.76%~93.68%;封育年限为5年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比未封育(对照区)增加了45.46%、16.51%、45.80%和23.38%。封育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显着增加,并且植物种间竞争加剧,但在封育5年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均匀度逐渐降低,导致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减缓,群落趋于稳定。因此,从物种多样性角度出发,该区封育时间不宜过长,在封育5年后,可采取适当利用,保护群落多样性。

杨贵军,王源,王敏,贾龙[2](2021)在《贺兰山冲积扇荒漠草地拟步甲生态位及种间关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拟步甲对维持荒漠半荒漠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拟步甲物种的生态位及种间关联,为冲积扇荒漠草地生境拟步甲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5-10月采用陷阱法调查贺兰山冲积扇荒漠草地划分为100个相同大小正方形单元的200 m×200 m样地的拟步甲昆虫群落组成,运用2×2联列表分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物种间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结果】6次调查共捕获拟步甲科成虫7属10种1 086头,其中克小鳖甲Microdera kraatzi kraatzi、弯胫东鳖甲Anatolica pandaroides和平坦东鳖甲Anatolica planata是优势种。平坦东鳖甲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圆鳖甲Scytosoma pygmaeum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克小鳖甲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类沙土甲Opatrum subaratum时间、空间、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小,处于竞争劣势。对拟步甲生态位宽度值聚类表明,克小鳖甲、弯胫东鳖甲、小圆鳖甲和裂缘圆鳖甲S.dissilimarginis是广生态位种。种对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比空间生态位重叠更显着。方差比率和W检验表明拟步甲昆虫总体呈显着正关联;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显示正负关联种对的比率大于1,总体趋于正相关。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和Dice指数表明,优势种克小鳖甲、弯胫东鳖甲和平坦东鳖甲种间呈显着正关联。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结果,这10种拟步甲可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结论】优势种类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物种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变化不一致,正联结性显着的种对生态位重叠相应也较高。生态种组聚类反映了种对生态适应性的差异。研究结果为研究冲积扇荒漠草地生境小尺度空间拟步甲昆虫群落演替提供了参考依据。

杜忠毓[3](2021)在《水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文中指出

高浩杰[4](2019)在《舟山群岛红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红楠(Machilus thunbiegi)是中国东部海岛分布最广的常绿乔木树种,红楠群落是浙江海岛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群落类型之一,由于缺乏全面调查,对其林分结构与多样性的科学认识很少。在舟山群岛建立了一块1hm2的红楠群落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每木调查,分析了红楠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点、群落结构、物种和功能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结果表明:红楠群落共有木本植物39种,隶属于29科39属;群落植物主要由热带区系和温带区系成分组成,其中热带分布属占显着优势,其次为温带分布属;样地内被监测的不包括分枝的独立植株为2030株;从重要值来看,红楠、朴树(Celtis sinensis)、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椿叶花椒(Zanthoxvlum ailanthoides)、赛山梅(Styrax confusus)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为优势树种;总体上看,群落木本植物的径级和高度级分布呈倒“J”型,其中朴树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种群,枫香树和椿叶花椒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种群,赛山梅和青冈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种群;整个样地的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为2.288,物种Simpson指数为0.806,物种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25;群落植物为适应强风、干旱、贫瘠的环境,生活型以落叶树种为主,叶级以中型叶和小型叶为主,花期以夏季和春季为主,果实类型以核果为主;红楠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在中径级和大径级较高;红楠、朴树和枫香树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它们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2.428、1.335、1.286,Hurlbert 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 0.956、0.788、0.653;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山胡椒(Lindera glaucaa)和柘(Maclura tricuspidata)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相似比例大于0.5的种对有22对,占总对数的20.95%;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之间相似比例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也可能产生较大的重叠值,而生态位宽度小的种群一般不会与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产生较大的重叠值;多物种总体关联性检验结果显示15个优势树种总体种间呈较显着的正关联,群落结构较为稳定;X2检验显示,在全部105个种对中,2个种对具有极显着正联结,2个种对具有显着负联结,其余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着水平;X2检验和联结系数测定结果均表明,正联结的种对较负联结的种对多;舟山群岛红楠群落优势种群种间联结相对松散,具有一定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群落处于演替的亚顶级阶段;通过对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舟山群岛红楠群落的演替与历史变迁,为舟山群岛植被的恢复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胡永歌,徐恩凯,陈延永,曹娓,田国行[5](2019)在《信南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文中提出【目的】高速公路边坡多以开挖出来的贫瘠生土和破碎岩石回填,土壤营养元素、有机质等普遍含量低,研究边坡植物在土壤养分梯度下生态位及其种间关系,对于理解边坡植被动态变化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沪陕高速(信)信阳-(南)南阳段为研究对象,在样地植被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VR)、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OI指数分析方法,对边坡19个植物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养分梯度下,一年蓬、葎草、石竹平均生态位宽度较低,在边坡群落中处于劣势地位;而黑麦草、紫穗槐、高羊茅等平均生态位宽度较高,在边坡植被中处于优势地位。19个植物种总体联结性表现为不显着负相关,χ2检验和OI指数结果表明,负联结的种对较正联结的种对多。【结论】信南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态位是物种对土壤养分利用的长期适应性结果,黑麦草、紫穗槐、高羊茅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种间联结性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边坡植物没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或竞争态势,物种分布具有一定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边坡植被恢复仍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刘菊红,张军,吕世杰,王忠武,韩国栋[6](2019)在《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间关系对降水年型变化的响应》文中提出该研究采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试验平台2004~2015年期间不同降水年型(丰水、平水、欠水)下的植被数据,分析研究区7个主要植物21个种对的种间关系及其对降水年型的响应;应用方差比率法确定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基于χ2检验测定种对间的联结性,采用联结系数AC判断种对间联结的正负,运用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Dice指数分析种对相伴出现的几率,以明确荒漠草原主要物种间的关系,揭示降水对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样方内的平均物种数在平水年达到最大,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在丰水年呈显着正相关、平水年呈不显着正相关、欠水年呈不显着负相关,表明年降水量的下降致使种对间的关系由共存为主转变为竞争为主。(2)降水年型的变化使部分种对间的联结性发生改变,丰水年正联结的种对占57.1%,平水年降至52.4%,欠水年降至33.3%,也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协同共存的种对数减少,相互竞争的种对数增加。(3)降水年型的变化主要影响狭叶锦鸡儿与其他物种的共同出现几率,并以平水年最大,而对其他种对间的正相互作用无影响。

刘建康[7](2019)在《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退化与封育恢复特征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蒿群落是毛乌素沙地分布面积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群落类型,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沙治沙、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及退化草地恢复等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该地区油蒿群落出现严重退化,封育作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该地区应用广泛,但目前缺乏对油蒿群落退化及恢复过程的综合对比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过在宁夏盐池县典型油蒿群落分布区布设不同退化程度及封育时间的样地,对油蒿种群、群落及土壤进行同步调查,系统分析油蒿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种群空间格局、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等,综合探讨油蒿群落退化及恢复的特征与机制,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退化油蒿群落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草地退化影响种群更新与生长,不仅降低了油蒿种群密度、盖度及地上总生物量,还导致个体高度、冠幅及生物量的下降,改变了种群的年龄组成,使得幼苗及成株变少,枯死植株增多,进而影响种群结构。退化样地种群结构变化趋势为:衰退型(轻度退化)→增长型(中轻度退化)→稳定型(中度退化)→衰退型(极重度退化)。封育后随着幼苗的大量生长发育,个体的冠幅、高度及生物量逐渐降低,油蒿种群矮小化,在封育10年时种群盖度、密度及地上总生物量达到峰值,之后有减小的趋势。封育样地种群结构变化趋势为:增长型(封育5年)→衰退型(封育10年)→稳定型(封育15年)→衰退型(封育25年)。(2)油蒿种群具有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具有斑块状和条带状的分布特点,在退化及恢复过程中种群空间异质性会发生显着变化,总体表现为:退化样地>封育样地;偏重度退化样地>偏轻度退化样地;长期封育样地>短期封育样地。(3)油蒿种群、幼苗及成株多在小尺度聚集(0-2m)、大尺度(20-25m)随机或均匀分布,而半死株及死株在不同尺度多随机或均匀分布,封育导致油蒿幼苗聚集尺度增大。幼苗与成株多在小尺度上呈正相关,而与半死株、死株多相互独立。四种优势伴生种群(草木樨状黄芪Sophora alopecuraoides、苦豆子Astragalus melilotoides、老瓜头Cynanchum komarovii、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在空间上呈不同程度的小尺度聚集分布,且不同种群在同一样地中聚集尺度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植被状况相对较好的封育样地聚集尺度大于较差的退化样地。四种伴生种群多与油蒿种群在小尺度相互竞争、大尺度相互独立。(4)研究区内菊科、禾本科、藜科、豆科植物占物种总数的70%以上,且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一年生草本次之,而灌木所占比重最小,草地退化及恢复过程中各样地物种组成会发生显着变化。不同的处理显着影响(P<0.05)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根冠比、枯落物重量、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SW、SP及均匀度指数E等指标,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枯落物逐渐降低,根冠比逐渐升高,E指数变化不显着,而其它各群落特征指标及群落稳定性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中度退化样地最高。封育后植被群落逐渐恢复,各植被特征在短时间内显着改善(P<0.05),群落稳定性也随之增强,封育10年是一个转折点,之后群落的各个特征指标将逐渐降低,而群落稳定性在封育15年时最强。(5)不同处理(P<0.01)及土层(P<0.05)显着影响各土壤理化性质,各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土壤容重及砂粒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黏粒、粉粒及各化学性状(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逐渐降低。封育后土壤黏粒、粉粒、含水量及各化学性状的含量均逐渐增加,但封育25年后土壤含水量将有所降低。在植被退化及恢复过程中各土层土壤综合肥力会发生变化,总体变化趋势为:长期封育样地>偏轻度退化样地>短期封育样地>中度退化样地>偏重度退化样地。在植被退化及恢复过程中土壤结皮的波动显着影响各土壤理化性质含量,且不同类型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6)RDA分析结果表明,前两轴物种-土壤性状关系积累贡献率为78.95%,说明前两轴已能很好的解释土壤性状与植被群落间的关系,不同土壤性状对该地区群落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容重及土壤黏粒含量对植物群落及样地影响较大,而土壤速效氮及pH值的影响较小。

温静[8](2019)在《宁夏北部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特征及种群格局研究》文中认为灌木、半灌木作为干旱区植被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维护荒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中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调查》项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低空航拍,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点格局分析法,对宁夏地区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旨在制定荒漠植物群落数字分布图,提供基础性数据服务,为我国荒漠区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调查区植物种共77种,隶属18科51属。其中蕨类植物为1科1属1种,占总种数的1.30%;裸子植物1科1属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30%;被子植物16科49属75种,占总种数的97.40%。区系组成相对简单,多为抗旱或抗盐类植物,如油蒿、小果白刺、珍珠猪毛菜等。(2)油蒿-乌柳群落灌木种总盖度和总密度值均为最大,该群落生境是固定沙地,为油蒿、乌柳等沙生植被创造了适合其生存的环境。小果白刺群落灌木种总盖度和总密度值均为最小,说明该群落灌木种生物量最少。(3)在9个样地中,油蒿种群分布了 7个样地,分布在调查群落的占比为77.77%,且重要值居于前两位,说明宁夏荒漠地区广泛分布油蒿种群,证明了油蒿是我国半干旱沙区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4)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均普遍偏低。珍珠猪毛菜-红砂群落除优势度其他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说明该群落较为稳定。普遍油蒿群落优势度高,优势种在群落中的作用突出,说明群落结构不稳定,种类组成较为简单。各群落相似性系数在(0.032-0.429)之间,群落间相似性水平低。(5)调查区种群主要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偶尔在小尺度范围呈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且大部分油蒿种群均服从聚集型分布,揭示了宁夏荒漠区环境资源匮乏,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以其母株为扩散中心。(6)油蒿与小果白刺种群在大尺度范围内,二者为正相关,协调共存。白沙蒿与油蒿种群、油蒿与乌柳种群及珍珠猪毛菜与红砂种群在尺度大尺度范围内,二者均呈负相关,说明二者为争夺环境资源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在油蒿人工群落中,与其最优配置物种为小果白刺。

刘菊红[9](2019)在《放牧与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是内蒙古重要的天然草地,对维持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过度放牧与干旱胁迫致使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下降,草地发生退化,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本文通过植物群落组织力、种间关系的研究,阐明了放牧与降水对植物种群生态位与组织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地上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阐明了放牧与降水对生产力稳定性、植物多样性及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的影响;通过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的研究,阐明了放牧与降水对稳定性指数及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影响。研究目的是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植物群落稳定性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为荒漠草原的多样性保护与稳定性维持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降水对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组织力、各功能群组织力、群落组织力均无显着影响,与放牧也无显着的交互作用,而放牧对各尺度下的组织力影响剧烈。放牧时,植物群落组织力下降至无放牧区的69%,多数物种的组织力等级下降,优势物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组织力上升或保持不变,在植物群落中的最优地位未发生改变,非优势物种木地肤、细叶韭、狭叶锦鸡儿组织力显着下降。多年生禾草组织力显着增加,物种最丰富的多年生杂类草组织力显着下降。表明放牧使植物群落组织结构变差,转变为少数植物占绝对优势的简单结构群落。2.无放牧区主要物种总体呈不显着的负联结性,负联结种对占57.1%,而放牧区呈显着的正联结性,正联结种对占85.7%,表明放牧使植物群落物种间的关系由竞争为主转变为共存为主。放牧区种对间的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系数(O/)、Dice系数(DI)均下降,表明放牧使主要物种间的关系更加松散,植物种群生态位发生分化。Lotka-Volterra模型的构建与模拟可以清晰的展现种对间关系变化的动态过程,放牧改变了优势种对间作用的动态过程,长期进行当前强度的放牧并不会造成优势物种的消失。年降水量变化时,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在丰水年呈显着正联结、平水年呈不显着正联结、欠水年呈不显着负联结,表明年降水量的下降致使种对间的关系由共存为主转变为竞争为主。3.放牧与降水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呈丰水年>平水年>欠水年、无放牧区>放牧区,放牧使平水年与欠水年差异显着,加剧了干旱对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在功能群尺度,放牧与降水对多年生禾草,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多年生禾草地上生物量在丰水年表现为放牧区>无放牧区,其他降水年型均表现为放牧区<无放牧区,其他功能群也均表现为放牧区<无放牧区,放牧使多年生禾草,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物量下降趋势更加显着。4.放牧与降水对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对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无显着的交互作用,各指数一致呈现丰水年>平水年>欠水年,无放牧区>放牧区的特征。多年生禾草的成员多样性随降水减少而降低,但放牧对其无显着影响;降水对灌木、半灌木成员多样性无显着影响,但放牧使其显着下降;降水减少使多年生杂类草的成员多样性显着下降,放牧降低了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却提高了其优势度指数。无论是否放牧,无论何种降水年型,多样性-生物量均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5.放牧与降水对群落的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无显着的交互作用,在单因素方面,降水对二者无显着影响,放牧使二者显着下降。无论是否放牧,无论何种降水年型,物种异步性-时间稳定性、丰富度-时间稳定性、丰富度-物种异步性均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功能群的时间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方面,放牧与降水仅对灌木、半灌木有显着的交互作用,放牧使多年生禾草与多年生杂类草的时间稳定性增加,使灌木、半灌木与一、二年生植物的时间稳定性下降,显着降低了除多年生禾草外其他功能群的物种异步性。降水仅显着影响灌木、半灌木的时间稳定性,不影响其他功能群的时间稳定性,对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异步性有显着影响。

许爱云[10](2019)在《宁夏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小尺度空间格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蒙古冰草种群的生态过程与可塑性机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与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小尺度范围内定量分析了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种群内不同株丛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不同生境群落中,蒙古冰草种群的空间分布及种间关联性,探讨了异质生境中蒙古冰草种群及地境因子的空间特征、蒙古冰草空间格局研究的采样尺度和划区方案。主要结论如下:在10 m×10 m尺度范围内,蒙古冰草种群中基径为0-5 cm和5.1-10 cm的株丛占79.24%,可供更新的幼苗充足。蒙古冰草种群基径0-15 cm内的株丛在较小尺度上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4 m),>15 cm的株丛在0-5 m尺度上则表现为随机分布,且个体越小聚集程度越高。基径0-15 cm内的各级株丛在小尺度上呈显着正关联。不同群落生境中蒙古冰草种群在小尺度上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4 m),随尺度增大,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蒙古冰草与短花针茅、牛枝子种群在小尺度(<4 m)上呈显着负关联,与牛心朴子种群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呈显着无关联。蒙古冰草种群所在区域,其盖度、地上生物量及除全钾以外的土壤因子属中等变异;土壤水分、有机碳和全氮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土壤全磷、全钾及蒙古冰草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蒙古冰草种群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不规则的斑块状空间分布,总体从东南到西北呈递增趋势,与土壤含水量的空间特征较为一致。蒙古冰草种群空间变异受尺度效应和划区效应的影响显着,研究其空间格局所需样地的最小面积为60 m× 100 m。

二、宁夏盐池草原植被种间联结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夏盐池草原植被种间联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对封育年限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设置
    1.3 测定指标及技术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封育年限对群落主要植物种群重要值的影响
    2.2 封育年限对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影响
    2.3 封育年限对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值的影响
    2.4 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
    2.5 不同封育年限下物种多样性变化
3 讨论
    3.1 不同封育年限下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
    3.2 不同封育年限下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
    3.3不同封育年限下植物多样性
4 结论

(2)贺兰山冲积扇荒漠草地拟步甲生态位及种间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设置及调查
    1.2 数据处理
        1.2.1 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
        1.2.2 总体关联性分析:
        1.2.3 种间关联分析:
        1.2.4 种间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拟步甲种群生态位
        2.1.1 生态位宽度:
        2.1.2 生态位重叠:
    2.2 拟步甲种群间关联
        2.2.1 总体关联性:
        2.2.2 种间联结性:
        2.2.3 种间相关性:
3 讨论
    3.1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
    3.2 种间联结性和生态种组

(4)舟山群岛红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
    1.2 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
    1.3 红楠生态学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设置与调查
    3.2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群落基本特征
    4.2 群落木本植物区系特点
    4.3 优势树种重要值
    4.4 群落径级结构
    4.5 群落高度级结构
    4.6 不同空间尺度的物种多样性
    4.7 群落功能多样性
    4.8 红楠种群生命表特征分析
    4.9 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4.10 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比例
    4.11 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
    4.12 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4.13 优势种群种间关联度
5 讨论
    5.1 群落物种组成和区系特点
    5.2 群落结构
    5.3 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
    5.4 红楠种群动态
    5.5 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
    5.6 红楠群落演替与历史变迁
    5.7 舟山群岛植被的恢复与管理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信南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植被调查
    1.3 土壤采集
    1.4 数据分析方法
        1.4.1 重要值计算方法
        1.4.2 生态位测定
        1.4.3 联结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位宽度
    2.2 总体关联性
    2.3 种间关联性
3 讨论与结论

(6)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间关系对降水年型变化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 降水年型划分
    1.4 种间联结测度
        (1) 总体联结性
        (2) 种间联结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种群间总体联结性的影响
    2.2 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种间联结性的影响
        2.2.1 χ2统计量检验
        2.2.2 联结系数 (AC)
        2.2.3 共同出现百分率 (PC)
        2.2.4 OI指数、DI指数
3 讨 论
4 结 论

(7)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退化与封育恢复特征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草地退化概述
        1.2.1 草地退化原因
        1.2.2 草地退化发展趋势
        1.2.3 草地退化影响研究进展
    1.3 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概述
        1.3.1 草地恢复理论基础
        1.3.2 草地主要恢复措施
        1.3.3 毛乌素沙地恢复措施选择
        1.3.4 封育影响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种群结构及数量特征研究
        1.4.2 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1.4.3 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1.4.4 土壤特征研究
    1.5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1 气候
        2.2.2 植被
        2.2.3 土壤
        2.2.4 地形地貌
        2.2.5 水资源
3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3.1 实验设计
        3.1.1 样地选择及布设
        3.1.2 样地调查
    3.2 数据分析处理
        3.2.1 重要值
        3.2.2 群落α多样性指数
        3.2.3 群落稳定性指数
        3.2.4 群落相似性
        3.2.5 空间点格局
        3.2.6 半方差函数
        3.2.7 种群生物量估测模型
        3.2.8 种群大小结构划分
4 油蒿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研究
    4.1 油蒿种群数量特征研究
        4.1.1 油蒿种群组成
        4.1.2 油蒿种群基本数量特征
    4.2 油蒿个体特征间关系
    4.3 油蒿种群冠幅及高度分布结构研究
    4.4 油蒿种群生存分析
    4.5 油蒿种群生物量研究
        4.5.1 生物量预测模型构建
        4.5.2 生物量模型检验
        4.5.3 油蒿种群生物量估算
    4.6 讨论
        4.6.1 油蒿种群数量波动分析
        4.6.2 油蒿种群结构波动分析
        4.6.3 油蒿种群生物量波动分析
    4.7 小结
5 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5.1 油蒿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5.1.1 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5.1.2 空间异质性研究
        5.1.3 空间点格局特征研究
    5.2 优势伴生种群空间点格局研究
        5.2.1 基本数量特征研究
        5.2.2 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5.2.3 空间点格局特征研究
    5.3 油蒿种群种内关联性研究
    5.4 油蒿种群与优势伴生种群种间关联性研究
    5.5 讨论
        5.5.1 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5.5.2 种群空间关联性分析
    5.6 小结
6 油蒿群落植被特征研究
    6.1 油蒿群落物种组成变化分析
        6.1.1 群落科属组成
        6.1.2 群落生活型组成
    6.2 群落相似性分析
    6.3 群落基本数量特征分析
    6.4 群落生物量分析
    6.5 群落α多样性分析
        6.5.1 α多样性指数数量分析
        6.5.2 α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关系
    6.6 各群落指标相关性矩阵
    6.7 群落稳定性分析
        6.7.1 M·Godron稳定性分析
        6.7.2 M·Godron稳定性与群落特征值关系
        6.7.3 M·Godron稳定性与α多样性关系
    6.8 讨论
        6.8.1 群落物种组成变化
        6.8.2 群落特征值波动
        6.8.3 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波动
        6.8.4 降水年际波动对群落的影响
    6.9 小结
7 油蒿群落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7.1 土壤物理性质统计分析
        7.1.1 土壤含水量
        7.1.2 土壤容重
        7.1.3 土壤机械组成
    7.2 土壤化学性质统计分析
        7.2.1 土壤有机质
        7.2.2 土壤全氮及速效氮
        7.2.3 土壤全磷及速效磷
        7.2.4 速效钾
        7.2.5 土壤pH
    7.3 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
    7.4 土壤因子与植被关系冗余分析
    7.5 土壤肥力评价
    7.6 生物结皮分析
        7.6.1 生物结皮盖度
        7.6.2 结皮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7.7 讨论
        7.7.1 土壤理化性质波动
        7.7.2 植被群落与土壤间反馈机制
        7.7.3 生物结皮对土壤影响
    7.8 小结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宁夏北部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特征及种群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资助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灌木的特征研究进展
        1.3.2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研究进展
        1.3.3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3.4 种群空间格局研究进展
        1.3.5 点格局研究进展
        1.3.6 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与植被
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1.1 群落种类组成
        3.1.2 群落类型的确定
        3.1.3 群落物种多样性
        3.1.4 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
        3.1.5 共优种间关联性
    3.2 研究方法
        3.2.1 调查点布设与野外调查
        3.2.2 群落类型的确定方法
        3.2.3 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
        3.2.4 群落相似性分析方法
        3.2.5 种群点格局分析方法
        3.2.6 种间关联性分析方法
    3.3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与分析
    4.1 群落种类组成
    4.2 群落类型的确定
        4.2.1 灌木种盖度及密度分析
        4.2.2 灌木种重要值
        4.2.3 灌木群落类型
    4.3 群落物种多样性
    4.4 群落相似性
    4.5 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4.5.1 油蒿和乌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4.5.2 油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4.5.3 油蒿和小果白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4.5.4 白油蒿和油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4.5.5 小果白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4.5.6 珍珠猪毛菜和红砂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4.6 共优种种间关联性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放牧与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放牧与降水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概述
        1.2.1 放牧与降水对群落组织力的影响
        1.2.2 放牧与降水对种间关系的影响
        1.2.3 放牧与降水对地上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2.4 放牧与降水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 功能群划分
    2.4 降水年型划分
    2.5 种群组织力与群落组织力
    2.6 种间联结研究方法
    2.7 种间关系模型的研究方法
        2.7.1 二物种间的Lotka-Volterra模型
        2.7.2 Lotka-Volterra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7.3 Lotka-Volterra模型的参数估计
    2.8 植物多样性指标
    2.9 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2.10 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路线
3 放牧与降水对荒漠草原群落组织力的影响
    3.1 群落、主要物种、功能群组织力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
    3.2 放牧对种群组织力及其等级的影响
        3.2.1 无放牧时种群组织力参数及其分级
        3.2.2 放牧时种群组织力参数及其分级
    3.3 主要物种与各功能群组织力的年度动态对放牧的响应
        3.3.1 主要物种组织力及其年度动态对放牧的响应
        3.3.2 各功能群组织力及其年度动态对放牧的响应
    3.4 群落组织力对放牧的响应
    3.5 讨论
        3.5.1 组织力参数的应用
        3.5.2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分享资源的能力
        3.5.3 组织力的变异性与群落组织力下降之间的关系
    3.6 小结
4 放牧与降水对荒漠草原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
    4.1 放牧对主要植物种间联结性的影响
        4.1.1 放牧对总体联结性的影响
        4.1.2 放牧对种间联结性的影响
    4.2 降水对主要植物种间联结性的影响
        4.2.1 降水对总体联结性的影响
        4.2.2 降水对种间联结性的影响
    4.3 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模型
        4.3.1 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种间关系的模拟与预测
        4.3.2 短花针茅与冷蒿种间关系的模拟与预测
        4.3.3 无芒隐子草与冷蒿种间关系的模拟与预测
    4.4 讨论
        4.4.1 植物的种间联结性对放牧的响应
        4.4.2 植物的种间联结性对降水的响应
        4.4.3 基于相位图分析法的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
        4.4.4 优势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对放牧的响应
    4.5 小结
5 放牧与降水对荒漠草原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5.1 放牧与降水对地上生物量影响
        5.1.1 群落地上生物量
        5.1.2 功能群地上生物量
    5.2 讨论
        5.2.1 群落地上生物量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
        5.2.2 功能群地上生物量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
    5.3 小结
6 放牧与降水对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6.1 放牧与降水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6.1.1 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6.1.2 功能群内成员的多样性
    6.2 放牧与降水对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影响
        6.2.1 放牧对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影响
        6.2.2 降水对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影响
        6.2.3 放牧与降水对多样性与生物量的直接与间接作用
    6.3 讨论
        6.3.1 群落植物多样性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
        6.3.2 功能群成员多样性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
        6.3.3 多样性-生物量关系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
    6.4 小结
7 放牧与降水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7.1 放牧与降水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7.1.1 放牧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7.1.2 降水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7.1.3 放牧与降水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7.2 放牧与降水对丰富度-稳定性关系的影响
    7.3 放牧与降水对功能群稳定性的影响
        7.3.1 放牧与降水对多年生禾草稳定性的影响
        7.3.2 放牧与降水对灌木、半灌木稳定性的影响
        7.3.3 放牧与降水对多年生杂类草稳定性的影响
        7.3.4 放牧与降水对一、二年生植物稳定性的影响
    7.4 讨论
        7.4.1 群落和功能群稳定性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
        7.4.2 多样性-稳定性关系对放牧与降水的响应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宁夏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小尺度空间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种群空间格局
        1.2.2 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
        1.2.3 植物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种内种间关系
        1.3.2 生境异质性对蒙古冰草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
        1.3.3 蒙古冰草种群空间格局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植被调查
        2.2.2 尺度聚增和划区方案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2.2.3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2.2.4 数据分析
        2.2.5 其他数据统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内空间格局分析
        3.1.1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
        3.1.2 蒙古冰草种群不同株丛级的空间分布格局
        3.1.3 蒙古冰草种群不同株丛级之间的空间关联性
    3.2 荒漠草原不同群落蒙古冰草种群空间格局及种间关联性
        3.2.1 不同群落蒙古冰草种群数量特征
        3.2.2 不同群落蒙古冰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3.2.3 不同群落蒙古冰草与其他优势种群的空间关联性
    3.3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与土壤生境空间异质性分析
        3.3.1 土壤及种群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土壤及种群特征空间异质性分析
        3.3.3 土壤及种群特征空间相关性分析
        3.3.4 蒙古冰草种群及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
    3.4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空间格局的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
        3.4.1 尺度增聚效应对蒙古冰草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的影响
        3.4.2 划区效应对蒙古冰草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内空间格局的尺度转化
    4.2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与其他优势种群间空间格局的尺度转化
    4.3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空间格局与土壤生境因子的关系
    4.4 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可塑性面积单元的敏感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宁夏盐池草原植被种间联结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对封育年限响应[J]. 聂莹莹,陈金强,辛晓平,徐丽君,杨桂霞,王旭. 草业学报, 2021(10)
  • [2]贺兰山冲积扇荒漠草地拟步甲生态位及种间关联[J]. 杨贵军,王源,王敏,贾龙. 昆虫学报, 2021(07)
  • [3]水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D]. 杜忠毓. 宁夏大学, 2021
  • [4]舟山群岛红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 高浩杰.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5]信南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J]. 胡永歌,徐恩凯,陈延永,曹娓,田国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 [6]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间关系对降水年型变化的响应[J]. 刘菊红,张军,吕世杰,王忠武,韩国栋. 西北植物学报, 2019(07)
  • [7]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退化与封育恢复特征及机制研究[D]. 刘建康.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8]宁夏北部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特征及种群格局研究[D]. 温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9]放牧与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D]. 刘菊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10]宁夏荒漠草原蒙古冰草种群小尺度空间格局研究[D]. 许爱云. 宁夏大学, 2019

标签:;  ;  ;  ;  ;  

宁夏盐池草原植被种间关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