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川无线电遥测站中的数据传送系统和测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良玮,朱国才,钱嵩林,王万林[1](1980)在《冰川无线电遥测站中的数据传送系统和测量系统》文中研究指明在冰川冻土研究中,由于野外恶劣的环境条件,几乎不可能由人工取得大量连续的现场观测资料。我们根据现有的条件及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和研制了无线遥测站,为取得大量连续的野外实测资料创造了条件。 一、无线电遥测系统概况 通常的遥测系统按传送数码的控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定时式和指令式。遥测站根据自身所装备的定时装置,按预定时刻
邓克全,牛毓荃[2](1984)在《数字地震勘探系统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回顾了数字地震勘探系统的历史,阐述了世界上各种数字地震系统原理、结构、显著的特点及其发展,并且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地震勘探系统提出了一些意见。
何亓[3](2012)在《高可靠性遥测数据记录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测试测量领域,遥测系统作为飞行器飞行试验的重要测试系统,需要对遥测系统各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参数进行可靠实时的记录,而数据记录器作为重要的数据记录设备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飞行器的实际飞行试验中,安装在其内部的飞行器测控设备本身是工作在高速,高压,高冲击等一些高过载的恶劣环境中,如果需要完整,准确,可靠的获取飞行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工作在上述高过载环境下的数据记录装置,以保证试验完毕,为设计者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进行判读和分析。本文基于飞行器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飞行器测量数据量大且高码流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又具有高速、实时、存储量大、事后回读性强、可靠性高等优点的数据记录装置。根据数据记录器的任务要求和功能技术指标,设计者使用Xilinx公司生产的Sprtan-II系列XC2S200型号的FPGA为中央逻辑单元,以三星公司生产的K9K8G08U0A型Flashmemory作为存储模块的核心存储芯片的数据记录器设计方案,搭建了记录器的硬件平台,完成数字量采集单元、双备份存储单元以及其它功能模块单元的硬件和逻辑控制设计;从数据记录系统工作模式、测试模式、长线传输模式、可靠性计算方法、存储器的防护技术以及电磁兼容性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对其工作可靠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所设计的数据记录器在多种测试模式及恶劣环境的考核下,能够完整,准确地获取飞行器的测量参数数据,为设计者进行事后飞行参数的评估与分析提供了可靠地数据保障;本课题针对恶劣环境下高可靠数据记录技术进行了研究,为飞行器的测量试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兀伟[4](2005)在《GSM短信息系统在明渠测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水利部948课题”,研究了U形渠道的测流问题。利用边界层理论研究了U形渠道直壁式量水槽流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理论计算公式,通过试验,检验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该理论公式为长喉道测流槽的理论计算奠定了基础。研究了U形渠道直壁式量水槽的喉道长度、渠道倾角、坡降对流量的影响,得出了渠道倾角和坡度对测量计算结果影响不大的结论,得出了较优的喉道长度计算公式。提出了U形渠道直壁式量水槽的标准设计。 本文研究了明渠自动化测流系统,探讨了GSM的短信息、短信息分类、短消息网络结构及传输过程、短消息发送和接收模式和用于发送和接收短信息的AT指令,提出基于GSM短信息灌区流量测量系统结构框架。重点研制出了流量测量仪器和传感器。此仪器能够适应在灌区无供电、无通讯、无人值守以及自然条件差的情况下使用。该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实现水位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计量计费、统计报表以及用户结算等。通过调研,根据灌区实际提出了浮盘式水位传感器,并对其安装方法和调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对其灵敏度、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浮盘式水位传感器精度高、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与目前灌区所使用的其他传感器相比,其造价约为其他传感器的三分之一,传感器分辨率可以达到1毫米,是精度较高的一种。对灌区流量测量仪(RTU)硬件进行了设计。本着“满足功能、降低成本、节约能耗”的原则,进行了硬件规划,确定了IZC的总线结构:根据结构的需要进行了器件的选型,包括CPU、存储器、A/D芯片、实时时钟、GSM芯片组和电源部分,给出了接口电路连接图。 进行了测流仪的软件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测流仪以单片机为处理器,采用C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根据使用频度,正常使用的采集、存储和发送部分采用按顺序结构化编程,不常使用的调试部分采用中断编程。上位机软件主程序通过C++ Builder来编写,主要是操作串口和数据库。串口是数据采集的通讯口,利用它来获取GSM网络上的数据,采用Microsoft提供的API函数来操作串口。数据库部分由Access来建立空表,然后由C++完成数据的录入、计算和查询等功能.关键词:明渠测流U形渠道边界层理论GSM短信息传感器测流仪 本研究得到了水利部“948”计划技术创新与转化项目(C几00302),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新技术推广类)(GllP·JHQOM一C:)的资助。
孙培友[5](2008)在《遥测数据数字化记录与重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遥测设备的大容量数据记录以磁带机为主,模拟磁带机的采购、记录、存储和保管都存在一系列问题,模拟磁记录器结构复杂,维护十分困难,设备老化,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AMPEX722磁带体积和重量大,任务成本高,价格昂贵,数据精度不高,磁头与磁带易磨损,影响数据记录和重放质量。旋转头磁记录器是某遥测的配套设备,机芯严重老化,并且该机芯是从美国进口的,现已停止生产,没有备用件。一旦旋转头机芯损坏后,给执行任务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完不成任务。随着航天测控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测控系统的数据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测控工作过程中遥测设备的数据要进行高速采集、记录、存储和事后分析处理。从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来看,由模拟存储技术向数字存储技术过度已是必然的过程。根据试验工作的需要,开展遥测数据实时高速数字化采集、记录、存储和重放的研究,以解决多路模拟信号的高速采集、记录、存储和重放技术问题已成为可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多路大容量模拟数据、高速采集、高精度记录、大容量硬盘存储重放等问题。本文重点进行系统原理分析和总体框图研究,信号调理电路研究,A/D转换器与DSP接口研究,硬盘控制记录研究,硬盘数据导出和重放研究,抗干扰技术处理措施。其中硬盘记录控制的研究包含DSP微处理器TMS320F206、VIM接口、DMA控制器和SCSI协议控制器等相关接口研究。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研究,该系统具有对遥测模拟信号多通道并行、高速、高精度数字化记录和重放功能。该课题的研究实现为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意义。
于开斌[6](2012)在《苏里格气田苏十区块集气站采气监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本文根据苏里格天然气田的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理论实际,以苏十作业区块为依托设计和开发了一套集气站采气监控系统。天然气生产是国家能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天然气生产具有生产投入大、用工数量大、地理分散、生产成本高等特点。为了提高天然气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用工数量,提高采收效率,就必须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作为工业化的应用软件,集气站监控软件的鲁棒性和实时性非常重要。系统除了强调其软件的先进性,运行速度和成本之外,还强调软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以降低软件的耦合强度,从而为向其它作业区块进行推广和应用提供前提技术保障,以降低实施难度,减少资金投入,避免重复劳动,保障软件的风格和技术一致性,实现软件生产的工业化。为了克服传统软件的开发周期长、稳定性差、通用性差和成本高的缺点,系统采用组态软件开发平台进行开发。本系统是一套结合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原理和现代管理观念而设计和开发的生产监控系统。分布式系统平台通过虚拟总线技术将控制中心和大量的现场设备进行连接,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与工艺、设备信息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报警和信息提示,挖掘了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声音、闪光、图形、文字等方式进行人机信息交换。并且融入了企业管理理念,对当前设备的状态和生产系统的运行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一个连续、经济、高效运行平台。集气站监控系统是面向苏里格气田的大范围自动化系统作业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再开发和实施其它集气站的监控系统时只需要简单的修改和组合就能完成,把经过设计和开发后得到的成果进行简单组合,从而得到功能的延伸和软件的重复使用。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对苏里格气田的现场生产和管理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员工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提高,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叶楠[7](2006)在《平原水网地区区域供水计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区域供水计量技术的研究,对于准确计量水量,形成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对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水产业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以平原河网地区的区域供水计量为背景,结合典型平原水网区的区域供水,从站点布设、监测技术比选、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水量区域水量平衡验算等方面,对区域供水计量技术展开研究。目前,工业用水计量、灌区用水计量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对于以行政区域为界的针对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区域供水计量的研究尚属新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在平原河网地区进行区域供水计量技术研究。以里下河腹部区建湖县为例,选择代表性河道进行供水计量监测断面的代表性分析,提出了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查阅大量资料,从方法原理、方法评价、典型设备、运行管理要求等方面对常用水量计量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并为试点区域供水的不同监测断面提供可行的计量方案。采用合理的通信方式和网络结构,将各个计量断面联成网络,提出了供水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构想,实现计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最后,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水量平衡验算数学模型,选择试点区域内的水平衡试验小区进行水量平衡及相关参数的试验研究,对20022004年两个典型试验年度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经计算,两个年度水量平衡误差分别为-6.01%和-6.44%,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全文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区域供水计量技术能够运用到平原河网地区,待试点区域运用成功以后可在更多平原水网地区推广应用。
崔丹[8](2017)在《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据融合已成为导航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以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为背景,研究了基于INS/GPS的数据融合算法,并设计实现了空间遥测系统通信链路与协议。论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以CCSDS数据链路层的分包遥测空间数据链路协议为标准,设计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中遥测数据的源包和传送帧格式,从而提高数据规范性与传输效率。2.针对遥测数据安全、高效传输的要求,设计了Turbo码与CPM调制方式串行级联的遥测通信链路。Turbo码具有卓越的纠错性能;CPM调制体制的功率利用率高、频谱效率高且抗干扰能力强。仿真表明在误比特率为1×10-1的条件下,Turbo-CPM遥测系统相比PCM-CPM遥测系统,提高了2.5dB的信道增益。3.针对数据融合滤波算法中噪声统计特性难以精确估计或测定,导致常规滤波器发散的问题,对联邦滤波的子滤波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算法利用观测新息的统计特性,可同时计算系统噪声协方差和观测噪声协方差,实现对时变噪声统计特性的在线估计,有效抑制了滤波器发散现象。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联邦滤波器更稳定,适应性更好,定位精度更高。4.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该系统包含数据封装、传输、融合处理、误差解算、运动轨迹。利用本文提出的改进联邦滤波算法对空中机动平台进行遥测跟踪测量,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颜世建[9](2011)在《基于网络的遥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靶场试验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测数据处理系统成为武器试验中的重要技术支撑设施,它为各类原始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了平台,其实时监控功能是确保武器试验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武器试验效率、实现综合试验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测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武器试验对数据处理的需求牵引,遥测数据处理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满足武器试验需求,本文瞄准武器试验遥测数据网络化实时处理的趋势,分析对比了单站处理与网络化集中处理的特点,详细设计并实现了可并行处理多路遥测数据的遥测数据网络化实时处理系统。研究了遥测数据常用处理方法,并将其融入遥测数据实时处理软件,增加了软件的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的处理方法和设计的数据处理软件,在武器试验中得到了应用。应用中软件处理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软件的维护简单、工作量小。应用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邹嵘[10](2012)在《弹载共形阵及机载阵列天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结合科研项目进行选题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工作为研制了圆柱、锥台共形阵天线的工程样机;第二部分工作为设计了S波段机载阵列天线。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结合弹载遥测共形天线的工程要求,论述弹载遥测系统及共形天线阵的定义,阐述了共形天线阵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讨论了弹载共形阵的设计方法。采用HFSS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仿真,在仿真的基础上研制了天线的实验样机,并对其电性能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种弹载遥测共形阵在驻波特性良好,实现方位面全向辐射的设计要求。可见,文中提出的设计方法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次,根据天线的技术指标要求,采用带状线馈电的新型宽带印刷偶极子天线作为天线单元,设计了S波段机载阵列天线。为了在抑制副瓣电平的同时得到窄波束的阵列天线,对单元天线激励幅度进行优化,设计了由多级不等功分器组成的馈电网络。采用Ansoft HFSS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工作频段内驻波系数小于1.5,H面方向图副瓣电平抑制大于20dB,半功率波瓣宽度小于14°,E面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大于50°,增益大于15dB,因此,所设计的天线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二、冰川无线电遥测站中的数据传送系统和测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冰川无线电遥测站中的数据传送系统和测量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3)高可靠性遥测数据记录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遥测数据记录器的技术指标 |
2.2 系统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 |
2.2.1 工作原理 |
2.2.2 系统工作模式 |
2.3 总体设计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 数据记录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数据采集解码单元硬件设计 |
3.2 双 FLASH 存储单元硬件设计 |
3.3 FLASH 自断电保护单元硬件设计 |
3.4 电压功能状态指示单元硬件设计 |
3.5 实时监测单元硬件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数据记录器逻辑控制与实现 |
4.1 数据记录器逻辑控制总体方案设计 |
4.2 解码控制逻辑设计 |
4.2.1 倍频设计 |
4.2.2 消抖设计 |
4.2.3 解码控制设计 |
4.3 高速数据缓存 FIFO 逻辑设计 |
4.3.1 高速 FIFO 写时序设计 |
4.3.2 高速 FIFO 读时序设计 |
4.4 双 FLASH 存储逻辑设计 |
4.4.1 双 FLASH 的擦除及无效块检验 |
4.4.2 双 FLASH 的写操作 |
4.4.3 双 FLASH 的读操作 |
4.5 实时监测逻辑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数据记录器高可靠性设计 |
5.1 数据记录器可靠性建模与预计 |
5.1.1 可靠性预计 |
5.1.2 元件计数法预计 |
5.1.3 数据记录器设备在恶劣发射环境下的可靠性预计 |
5.2 工作方式可靠性设计 |
5.2.1 系统闭环单机自检工作方式设计 |
5.2.2 系统联试工作方式设计 |
5.2.3 回收读数工作方式设计 |
5.3 工作时序模式可靠性设计 |
5.4 测试模式下指令产生方式的可靠性设计 |
5.5 双备份并行存储工作模式设计 |
5.6 数据记录器存储模块低功耗设计 |
5.7 数据传输接口可靠性设计 |
5.8 数据长线传输模式可靠性设计 |
5.9 数据记录器抗恶劣环境可靠性防护设计 |
5.9.1 抗过载设计 |
5.9.2 电磁兼容性设计 |
5.10 本章小结 |
6 系统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6.1 测试平台组成 |
6.2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4)GSM短信息系统在明渠测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灌区量水的意义 |
1.2 灌区水量测量的现状 |
1.3 灌区自动化的发展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2 U形渠道直壁式量水槽体型优化及标准没计 |
2.1 U形渠道直壁式量水槽的体型 |
2.2 U形渠道直壁式量水槽水位流量关系的理沦分析 |
2.3 喉道长度、渠道倾角和渠道比降对流量的影响及流量公式的验证 |
2.4 U形渠道直壁式量水槽设计标准 |
2.5 小结 |
3 基于GSM短信息灌区流量测量系统 |
3.1 GSM短信息系统概述 |
3.2 基于 GSM短信息灌区流量测量系统 |
3.3 小节 |
4 灌区流量测量仪(RTU)硬件设计 |
4.1 硬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4.2 测流仪硬件设计规划 |
4.3 测流仪(RTU)硬件选型 |
4.4 浮盘式传感器 |
4.5 小结 |
5 软件设计 |
5.1 测流仪软件设计 |
5.2 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 小结 |
6 结束语 |
7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工程实践 |
(5)遥测数据数字化记录与重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倍密度磁记录器三种记录方式存在不足 |
1.2.2 环境因素对磁带有很大的影响 |
1.2.3 倍密度磁记录器的现状 |
1.2.4 旋转头磁记录器的现状 |
1.2.5 国内外其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遥测的基础知识 |
2.1 遥测概念、系统基本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
2.1.1 遥测的概念 |
2.1.2 遥测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
2.1.3 遥测在航天领域中的作用和特点 |
2.1.4 我国航天遥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2.1.5 遥测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
2.1.6 遥测设备要实现通用化 |
2.1.7 计算机化是遥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
2.2 某车载遥测模拟信号记录重放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3 模拟信号与数信号相互转换基础知识 |
3.1 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分析 |
3.1.1 取样 |
3.1.2 量化 |
3.1.3 编码 |
3.2 数字信号转换模拟信号的数学原理 |
3.2.1 模拟信号与离散信号的频谱关系 |
3.2.2 采样信号恢复模拟信号的表达式 |
3.3 A/D 和D/A 转换器 |
3.3.1 A/D 和D/A 转换器发展动态 |
3.3.2 A/D 和D/A 转换器发展趋势 |
3.4 本章小结 |
4 遥测模拟信号数字化记录重放技术方案 |
4.1 数字化记录重放技术难点及重点 |
4.2 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
4.3 数字化记录重放系统研究方案选择 |
4.3.1 在显示工作站实现数字化记录 |
4.3.2 遥测解调机柜的硬盘实时存盘 |
4.3.3 将送往某倍密度磁记录器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硬盘记录 |
4.4 系统分析与研究 |
4.5 信号处理系统的研究 |
4.5.1 信号源阻抗匹配 |
4.5.2 抗混叠滤波器 |
4.5.3 A/D 转换器接口的研究 |
4.6 硬盘记录存储控制的研究 |
4.6.1 VIM 接口研究 |
4.6.2 DSP 微处理器TMS320F206 接口研究 |
4.6.3 DMA 控制器接口研究 |
4.6.4 SCSI 总线系统及特点研究 |
4.7 硬盘数据的导出与重放研究 |
4.8 抗干扰处理措施 |
4.9 本章小结 |
5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苏里格气田苏十区块集气站采气监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来源和目标 |
1.3 监控系统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应用 |
1.4 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组态软件及其相关技术 |
2.1 组态软件的产生和发展 |
2.2 组态软件的特点 |
2.3 组态软件的系统构成 |
2.4 国内外主要组态软件 |
2.5 OPC 技术及其应用 |
2.6 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
3.1 集气站监控系统的组成 |
3.2 井场子系统 |
3.2.1 井场仪表和设备 |
3.2.2 太阳能供电 |
3.3 通讯子系统 |
3.3.1 RS485 总线技术 |
3.3.2 无线数传电台通信 |
3.3.3 井场到集气站的通讯链路 |
3.4 集气站子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监控软件的开发过程 |
4.1 工程整体规划 |
4.2 软件开发基本过程 |
4.3 天然气单井监控 |
4.4 用户管理和权限设置 |
4.5 历史数据查询 |
4.6 趋势曲线 |
4.7 报表生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数据通讯 |
5.1 通信方式 |
5.2 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命令发布 |
5.3 单井关井控制 |
5.4 驱动程序开发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设备运行记录功能实现 |
6.1 阀门状态转换的记录保存 |
6.2 设备运行时间计算 |
6.3 设备运行时间统计和计算 |
6.3.1 运行记录查询 |
6.3.2 每日运行时间查询 |
6.3.3 每日运行时间查询程序实现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报警的实现 |
7.1 报警控制 |
7.2 语音报警 |
7.3 TTS 技术 |
7.4 语音报警开发步骤 |
7.5 报警设置 |
7.6 报警功能强化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平原水网地区区域供水计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跨流域供水概述 |
1.3 国内外区域供水概述 |
1.4 区域供水计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
1.4.1 区域供水计量技术现状 |
1.4.2 区域供水计量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平原水网地区区域供水计量监测站网布设 |
2.1 监测站网布设原则 |
2.1.1 里下河平原水网区概况 |
2.1.2 站网布设原则 |
2.2 监测站网代表性分析 |
2.3 监测站网布设实例 |
2.3.1 试点区概况 |
2.3.2 流量监测站网断面布设 |
2.3.3 水位站网布设 |
2.3.4 雨量站网布设 |
2.3.5 蒸发站网布设 |
2.3.6 地下水观测站网布设 |
2.3.7 墒情站网布设 |
2.3.8 水质站网布设 |
第三章 区域供水计量监测技术分析比选 |
3.1 水位监测技术分析与比选 |
3.1.1 水位监测技术分析 |
3.1.2 水位监测技术比选 |
3.2 流量监测技术分析与比选 |
3.2.1 流量监测技术分析 |
3.2.2 流量测量方案比选 |
3.3 降水量、蒸发量测验和水质监测方法 |
3.3.1 水位、雨量测验 |
3.3.2 蒸发、地下水测验 |
3.3.3 河槽蓄变量计算 |
3.3.4 水面积计算 |
3.3.5 水质测验 |
第四章 供水量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
4.1 通信方式 |
4.1.1 有线通信 |
4.1.2 微波通信方式 |
4.1.3 超短波通信 |
4.1.4 短波通信方式 |
4.1.5 卫星通信方式 |
4.1.6 GSM 通信方式 |
4.2 网络结构 |
4.2.1 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 |
4.2.2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
4.2.3 组合方式 |
4.3 供水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介绍及应用 |
4.3.1 供水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
4.3.2 供水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站点组成 |
4.3.3 供水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实例 |
第五章 区域供水水量平衡研究 |
5.1 水量平衡原理 |
5.2 区域水量平衡原理 |
5.3 区域供水水量平衡研究实例 |
5.3.1 区域供水量计算方法 |
5.3.2 区域水量平衡验算方法 |
5.3.3 区域水量平衡试点研究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图1 进、出水主控制线示意图 |
附图2 进、出水主控制斷面示意图 |
附图3 里下河建湖片月降雨(P)径流(R)关系图 |
附图4 建湖县钟庄镇陶舍圩区水位~蓄水关系曲线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8)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遥测系统及其调制体制 |
1.2.2 遥测协议标准 |
1.2.3 数据融合技术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技术基础 |
2.1 引言 |
2.2 组合导航常用坐标系 |
2.3 INS/GPS导航系统 |
2.3.1 惯性导航系统 |
2.3.2 GPS导航系统 |
2.4 遥测系统的传输协议 |
2.4.1 源包结构 |
2.4.2 传送帧结构 |
2.5 遥测系统的传输链路 |
2.5.1 遥测系统传输链路的结构 |
2.5.2 遥测系统传输链路的编码与调制 |
2.6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通信链路设计与仿真 |
3.1 引言 |
3.2 TM协议封装与解封的GUI设计 |
3.2.1 源包封装过程GUI设计 |
3.2.2 传送帧封装过程GUI设计 |
3.2.3 解传送帧过程GUI设计 |
3.2.4 解源包过程GUI设计 |
3.3 Turbo-CPM串行级联遥测通信链路的设计与仿真 |
3.3.1 基于Simulink的遥测系统通信链路设计 |
3.3.2 不同调制指数对CPM遥测系统误比特率的影响 |
3.3.3 不同归一化码元脉冲波形下的遥测系统误比特率比较 |
3.3.4 不同调制体制下的遥测系统误比特率比较 |
3.3.5 Turbo级联CPM调制的仿真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INS/GPS组合导航数据融合算法 |
4.1 引言 |
4.2 INS/GPS导航系统数学模型 |
4.2.1 系统状态方程 |
4.2.2 量测方程 |
4.3 噪声在线估计的联邦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 |
4.3.1 组合导航系统中数据融合的结构 |
4.3.2 联邦滤波主结构 |
4.3.3 基于新息的噪声在线估计 |
4.3.4 基于噪声在线估计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 |
4.4 仿真实验及分析 |
4.4.1 仿真条件 |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一种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功能设计 |
5.3 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仿真与误差分析 |
5.4 一种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硬件实现方案 |
5.4.1 硬件系统实现方案 |
5.4.2 硬件系统应用结果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9)基于网络的遥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遥测系统与遥测数据实时处理 |
1.1.2 遥测数据处理现状 |
1.2 遥测数据网络化处理方法研究 |
1.2.1 网络化遥测数据处理 |
1.2.2 单站处理与集中处理的对比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遥测数据网络化处理系统总体方案 |
2.1 遥测数据网络化处理系统组成和结构 |
2.1.1 网络化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
2.2 软件设计 |
2.2.1 遥测设备通信计算机中的软件设计 |
2.2.2 遥测数据处理计算机中的软件设计 |
2.3 数据传输格式约定 |
2.3.1 通信协议 |
2.3.2 IP 地址划分和端口号设置 |
2.3.3 数据包格式 |
2.4 功能需求与技术指标 |
2.4.1 通信计算机软件功能需求与技术指标 |
2.4.2 数据处理计算机软件功能需求与技术指标 |
第三章 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
3.1 数值计算方法 |
3.1.1 插值计算 |
3.1.2 拉格朗日插值 |
3.1.3 埃特金插值 |
3.1.4 分段线性插值 |
3.2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
3.2.1 最小二乘法原理 |
3.2.2 最小二乘多项式的求法 |
3.3 缓变参数处理方法 |
3.3.1 缓变参数介绍 |
3.3.2 参数选点原则及方法 |
3.3.3 选点原则 |
3.3.4 取点方法 |
3.3.5 取极值点 |
3.3.6 取拐点 |
3.4 野值的剔除方法 |
3.5 指令参数处理方法 |
3.5.1 电平跳变类型指令 |
3.5.2 位控类指令 |
3.5.3 数字量指令 |
3.6 阶跃形变化参数的测量与处理方法 |
3.6.1 脉冲参数 |
3.6.2 频率参数 |
3.6.3 液位参数 |
3.6.4 转速参数 |
3.6.5 烧蚀参数 |
3.6.6 流量参数 |
3.7 连续型变化参数的分类与处理方法 |
3.7.1 连续参数类型及特性 |
3.7.2 编码分层值的转换 |
3.7.3 校准数据的使用 |
3.7.4 物理量的换算 |
3.8 数字量参数处理方法 |
3.8.1 计算机字的处理 |
3.8.2 平台加速度表脉冲数的处理 |
3.8.3 其它数字量参数的处理 |
3.9 速变参数介绍 |
第四章 遥测数据网络化处理系统 |
4.1 设备通信软件介绍 |
4.2 遥测实时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
4.3 软件测试 |
4.3.1 通信软件测试结果 |
4.3.2 遥测实时数据处理软件测试结果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弹载共形阵及机载阵列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共形阵列天线与机载天线的概念 |
§1.2 研究现状 |
§1.3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引言 |
§2.2 微带天线基础理论 |
§2.3 微带天线设计方法 |
§2.4 对称振子理论分析 |
§2.5 阵列天线理论 |
第三章 弹载遥测共形阵的设计 |
§3.1 引言 |
§3.2 指标要求 |
§3.3 方案选择 |
§3.4 仿真设计 |
§3.5 设计结论 |
§3.6 工程样机及测试 |
§3.7 研究结论 |
第四章 微带圆柱GPS共形阵设计 |
§4.1 引言 |
§4.2 指标要求 |
§4.3 方案选择 |
§4.4 仿真设计 |
§4.5 设计结论 |
§4.6 工程样机及测试 |
§4.7 研究结论 |
第五章 微带锥台GPS共形阵设计 |
§5.1 引言 |
§5.2 指标要求 |
§5.3 方案选择 |
§5.4 仿真设计 |
§5.5 设计结论 |
§5.6 工程样机及测试 |
§5.7 研究结论 |
第六章 机载阵列天线的设计 |
§6.1 引言 |
§6.2 指标要求 |
§6.3 方案选择 |
§6.4 仿真设计 |
§6.5 设计结论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四、冰川无线电遥测站中的数据传送系统和测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冰川无线电遥测站中的数据传送系统和测量系统[J]. 王良玮,朱国才,钱嵩林,王万林. 冰川冻土, 1980(S1)
- [2]数字地震勘探系统的发展[J]. 邓克全,牛毓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4(02)
- [3]高可靠性遥测数据记录器的设计与实现[D]. 何亓. 中北大学, 2012(08)
- [4]GSM短信息系统在明渠测流中的应用[D]. 兀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05(03)
- [5]遥测数据数字化记录与重放研究[D]. 孙培友. 重庆大学, 2008(06)
- [6]苏里格气田苏十区块集气站采气监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D]. 于开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7]平原水网地区区域供水计量技术研究[D]. 叶楠. 扬州大学, 2006(03)
- [8]基于INS/GPS数据融合的遥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崔丹.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7(06)
- [9]基于网络的遥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 颜世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3)
- [10]弹载共形阵及机载阵列天线研究[D]. 邹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