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

健身气功

一、《健美气功》健身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昌来,周明进,陈蔚,吴建军,权海鹏[1](2015)在《武当武术内容的分类特点》文中认为武当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家拳的代表.虽然武当武术的发展经历了700年,但从中国武术主要拳种分布及湖北板块分布图中未见到文字标注,《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和《中国武术拳械录》目录中也未见有记载.从武当武术的挖掘整理到研究成果,经过20余年的努力,武当武术拳械基本框架成型.根据共性归合,特性区分的基本原则,采用合流分支法、分形合技法、类别法、竞赛表演等四种分类方法,武当武术按其内容主要分为七类.

张昌来,李俊,刘志军,黄旭初[2](2013)在《武当武术拳械之研究》文中提出武当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的代表.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为中国武术一大名宗.目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的成名已有600年历史,但学者、专家、权威机构,著作、文献中从未见到记载与标识,在湖北板块中国武术主要拳种分布图中也未见到文字记载,也就是说武当武术没有纳入中国武术之列,也没有纳入湖北地方武术.从武当拳法研究的挖掘与整理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辅以体育考古学的角度与视野,探讨其与武当武术的关系,经过20余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统计、分类,构建了武当武术拳械的基本框架,以填补中国武术拳械目录之空白.

魏胜敏[3](2012)在《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当代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导引养生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养生文化的瑰宝。传统导引养生术根植于优秀的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功法和独到的健身养生价值。为了使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需要我们本着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态度从哲学层面上深入探索它的方法论特征与当代价值,寻找导引养生术当代价值实现的理论及其创新发展的道路。本研究以哲学和文化学为主要支撑理论,以导引养生术演变历史为经,中西方文化背景为纬,采用史学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和归纳、类比等思辨方法,同时辅以调查法,对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和当代价值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探索。首先对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系统地了解它的演变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对导引养生术所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导引养生术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应用方法学和文化学理论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揭示了其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七大方法论特征:系统主义、自然主义、适中主义、结构主义、超越主义、体验主义、神秘主义,并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诠释,对其精华与糟粕作以辩证分析。导引养生术可分为医疗祛病、预防保健、强身壮力三大类,它们功法共同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内外兼修、顺应自然、适中绵和、因人而异等特点。其次从社会变迁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需要的角度,通过对中西方养生健身思想与方法手段的比较,探讨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当代价值之所在。研究结果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导引养身术独到的健身养生、疗病保健的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以及促进文化认同、彰显民族精神、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等文化价值。最后主要以实证的方式论证了蕴含着我国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特征的导引养生术,虽产生于农耕经济时期,但至今仍然成为国人喜爱的体育文化,仍是我国人民健身、休闲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举国上下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热潮中,无论在农村或在城市,甚至在高校仍有众多的爱好者和热心人在努力继承发扬它,让它在当代社会中充分发挥其现代价值。同时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提出了它的创新发展之路。

赵萌萌[4](2019)在《“北京抗癌乐园”开展抗癌健身活动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健康中国理念的推广及全民体育的号召下,人们慢慢地树立起了终身体育的思想,并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不同阶段之间开展着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比如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青少年体育、幼儿体育等,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有正常健康人追求的体育健身健美活动,有亚健康人为增强体制,增进健康的体育锻炼。以上体育活动都是普遍见到,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北京玉渊潭公园里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北京抗癌乐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抗癌健身活动,他们以练习抗癌健身气功为主要的手段来进行术后康养,他们的组织形成与发展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以北京抗癌乐园开展的抗癌健身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互动、深度访谈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收集与本文相关的研究资料。描述了该组织是如何从非正式群体演变成法人社团组织的,对北京抗癌乐园的概况及抗癌健身活动开展现状作了主要研究。运用集群理论解释分析了该组织抗癌健身活动开展所带来的效应。可以得出:1、北京抗癌乐园是来自民间的一个草根组织,后发展成法人团体的一个抗癌群体组织,该组织的组织机构完善,运行状态良好。2、乐园组织的抗癌活动形式多样,乐园的园民满意度较高,园民以练习郭林气功为主进行抗癌健身活动,主要研究了北京抗癌乐园抗癌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包括活动的组织形式、辅导员、健身活动习练者等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健身活动的情况;3、北京抗癌乐园的抗癌健身活动是一种集群行为的表现,园民在参加抗癌健身活动的过程中经自我认同到群体认同,患者的精神、心态、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能。4、北京抗癌乐园通过长期组织健身活动,使得众多癌症患者康复,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该组织发展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成员越来越多。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促进了众多抗癌组织的建立。

侯莹[5](2014)在《情性互惠和群体互惠研究 ——基于北京抗癌乐园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往人类学的互惠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亲缘群体或地缘群体即“熟人社会”中的、以礼物馈赠为主的、实体化的互惠形式,以往的互惠研究主要从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视角来分析互惠的机制,研究的对象大多涉及的是个体之间的互惠交换过程。与以往人类学关于互惠的研究和病友互助组织的研究视角不同,本研究以北京抗癌乐园这一群体抗癌组织为研究对象,以癌症患者的口述材料为基础,从情性互惠和群体互惠的视角来分析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以情感交流为主要实质内容的群体互惠行为。以往的互惠研究更倾向于把互惠看作是双方的一种付出与回报大致相当的、对称性质的交换关系。但是从北京抗癌乐园一系列的互惠形式上来看,还存在着一种情性互惠的模式。情性互惠是一种根植于人类的天性之中的、以情感为实质交换内容、不计利益得失的、付出大于回报的、不对称性质的互惠形式。此外,北京抗癌乐园这种群体抗癌模式还涉及到了群体互惠。在群体互惠的过程中,个体可以得到或者说交换到一些只有群体才携带的特殊感受如认同感、归属感、社会奉献感、集体感等。另外,群体互惠具有关系网络的放大效应。不同于以往两个相对固定个体之间的互惠行为,这种群体互惠行为把参与互惠的人数大大提升,而且互惠的对象也不固定,往往是像滚雪球一样、像接力棒一样将更多的病友纳入这一群体互惠的链条内,因而这种群体互惠的影响范围要更广泛。群体互惠更加倾向于具有象征意义的情性交换而非实物交换。情性互惠与群体互惠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丁玲辉,扎西卓玛[6](1998)在《西藏的古代健身体育》文中研究表明 西藏体育运动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劳动的要求,奔跑、跳跃、攀登、投掷、游水等就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与生存和生活有关的射箭、摔跤、骑马、投石、刀术、投矛等活动已初步形成了简单的体育方式。在昌都卡若、拉萨曲贡等遗址出土的大量石球、石刀、石镞、石矛等,折射出远古时期西藏体育运动的光芒。 在吐蕃时期,就有了弓箭术、射技、使矛术、骑术、泅渡术、剑术、搏斗术、跳远、跳高、跑步等体育的内容,拔河、马术、马球、围棋等民间体育活动已广泛开展。元朝时,若干体

戴国斌,张国良,周琴,晁改英[7](2013)在《大众武术锻炼简史》文中提出根据新中国武术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政治使命,本研究从大众的立场出发,运用口述历史方法,通过2010年4月—2011年5月对上海地区48名武术锻炼者的采访,并根据13名中老年妇女木兰拳锻炼的健美记忆、21名退休者和体弱者太极拳锻炼的新生活记忆与健康记忆、14名癌症患者气功锻炼的抗癌记忆,发现大众武术锻炼四阶段的简史:增强基本活动能力后的锻炼制度化;坚持锻炼后的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病症、迈步康复;在收获身健的同时,促进社会交往,改善精神面貌,恢复正常人的意识和形象。

蓝晟[8](2004)在《健身去!健身去!!健身去!!!——24种大众健身法大盘点》文中认为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经历了非典和禽流感的洗礼,对生命的珍重已提升到前所未有地程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流行:健身去!健身去!!健身去!!! 这个理念像火种一样,点燃了许多人健身的热情。他们环顾四周,发现健身方法也如多姿多

张国良[9](2011)在《气功锻炼者的口述史研究》文中认为在“增强人民体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体育事业立足于大众的身体健康大力发展气功运动,掀起了一阵阵气功健身的热潮。因此,系统梳理气功发展对增强人民体质的作用,总结气功发展的成功经验,无疑有助于气功的健康发展,可更好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本研究根据气功锻炼者的锻炼年代与选作锻炼的气功种类筛选出十位口述对象,并以口述对象独特的锻炼经历和鲜活的生命体验结合文献资料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癌症患者在医生推荐下和病友抗癌的努力中,抱着“试试看”选择了气功;在抗癌病友的社会支持、抗癌明星的成功案例、自身气功锻炼的初步成效中,改变了对癌症的态度,坚定了气功锻炼的信心;在制度化锻炼中,提高了身体活动能力,提高了呼吸管理能力。第二,慢性病患者在以气功锻炼作为“运动处方”的康复实践中,体验到消化能力提高、睡眠状态改善、身体活动能力提高、体质增强的锻炼成效,强化了气功锻炼动机,将气功锻炼作息时间化为每天的定时锻炼,并在制度化锻炼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免疫力、巩固了药物治疗效果、减轻了病症、消除了病灶。第三,气功锻炼者病魔搏斗的经历,深化了他们对生命与人生的认识,不仅看淡功利得失,心情平静;而以感激生命,积极回馈社会。第四,气功锻炼者与此寻找了自我实现,指导员在服务他人健康的指导中、在赢得社会尊重时,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锻炼者在提高了自我控制力中感觉到自我实现。第五,气功锻炼者以中医经络身体观形成了新的身体图景,将“气功态”迁移到其他活动,井在“气功生活化”中深化了气功锻炼的体验。最后,本研究从气功锻炼者立场出发,围绕着气功锻炼者的体验,为气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芳[10](2013)在《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印度的瑜伽与我国的健身气功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健身项目,是我国健身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瑜伽与健身气功习练者和辅导者两大载体的相关情况了解,从而反映出我国瑜伽与健身气功的推广情况,针对这些情况结合我国健身业的实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我国健身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瑜伽与健身气功是具有较为相似养生机理的健身运动,但是,走的推广道路不同,瑜伽所走的是商业化道路,健身气功则是以政府主导的民间组织为载体的免费推广道路。②瑜伽和健身气功的习练者都受场地、辅导员等条件制约,不能很好的练习瑜伽与健身气功。③我国没有对健身行业的发展做出明确要求,导致瑜伽与健身气功的推广市场混乱、鱼龙混杂。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下,总结瑜伽与健身气功的推广道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走出一条经济与公益双丰收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健身道路。②加大投入,让习练者能花较少的钱有较好的习练场所,加大培训力度、规范认证机构,普遍提高辅导者的素质和专业技术。③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让瑜伽与健身气功等健身方式的推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好的促进我国健身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推广社会主义健身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氛围。④可以采取以大中专院校作为推广瑜伽与健身气功的主要载体,让更多的人在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健身的迫切性,经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健身体系。让全民都投入到健身事业当中,更好的提高我们的国民体质。

二、《健美气功》健身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美气功》健身法(论文提纲范文)

(1)武当武术内容的分类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武术内容分类的意义
2 武当武术内容的分类
3 武当武术内容的分类特点
    3.1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内家拳的代表, 定性合理
    3.2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3.4 武当武术内容丰富, 道家武术内容突出
    3.5 武当养生功法健身功能全面实用

(2)武当武术拳械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
3 结果与分析
    3.1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承有序、源远流长
        3.1.1 远在夏、商、周时代, 十堰地区就已经有三个著名方国载于史册, 即麇国、庸国、绞国
        3.1.2 十堰地区历史上有最早文字记载了武术
        3.1.3 武当武术的历史起源
    3.2 武当武术流派, 不仅是在总体上, 宏观上, 还是在流派上、项目上、微观上, 都有其传承关系
        3.2.1 自周始传承有序
        3.2.2 武当内家源流
        3.2.3 张三丰一系在武当山的传承关系
        3.2.4武当内家嫡传门派
        3.2.5 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派传承及永乐年间钦选各宫观道馆及部分道上宗派
        3.2.6 武当武术主要门派
        3.2.7张三丰太极拳传承关系
        3.2.8元代武当派主要流派传承系谱
        3.2.9 武当呼吸修炼的主要流派
    3.3 武当武术养生功的主要内容
        3.3.1 道教呼吸修炼术的方法及内容
        3.3.2 导引养生术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3.3.3 体育养生健身方法主要内容
        3.3.4 体育养生操保健方法主要内容
    3.4 武当武术拳械基本框架
        3.4.1 徒手套路 (共45套)
        3.4.2 器械套路 (共42套)
        3.4.3 气功套路 (共101套)

(3)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依据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六、有关本研究概念辨析
第一章 传统哲学思想对导引养生观影响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先秦时期哲学思想对导引养生观的影响
    第二节 秦汉时期哲学思想对导引养生观的影响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对导引养生观的影响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哲学思想对导引养生观的影响
    第五节 宋元时期哲学思想对导引养生观的影响
    第六节 明清时期哲学思想对导引养生观的影响
    第七节 新中国时期科学思想对导引养生观的影响
第二章 传统思维方式对导引养生术的影响
    第一节 整体性思维方式对导引养生术的影响
        一、整体性思维概念与特点
        二、整体性思维方式对传统导引养生术的影响
    第二节 直觉(顿悟)思维方式对导引养生术的影响
        一、少思寡欲、游心于淡的生命自我直观
        二、体验、顿悟生命体内外修炼独特方法
    第三节 取象比类思维方式对导引养生术的影响
        一、传统导引取象思维释义
        二、取象思维方式对导引养生术的影响
    第四节 朴素辩证思维方式对导引养生术的影响
    第五节 内向性思维方式对导引养生术的影响
第三章 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
    第一节 系统主义:导引养生术天人合一境界的整体观
    第二节 自然主义:导引养生术遵循的法则
    第三节 适中主义:导引养生术的“和合”情结
    第四节 结构主义:导引养生术“应象”的特殊架构
    第五节 超越主义:导引养生术的不懈追求
    第六节 体验主义:导引养生术修炼始终遵循的要领
    第七节 神秘主义:导引养生术与现代社会不和谐之症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导引养生术功能类型特征分析
    第一节 医疗祛病类导引术方法特征
        一、中医养生——医疗导引术的理论为基础
        二、身体疾患——医疗导引术的主要对象
        三、动静兼修——医疗导引术的方法特征
    第二节 预防保健、健身延年类导引方法特征
        一、“未病先防”的思想
        二、“健身延年”的价值追求
        三、导引与行气吐纳(动静)相结合的技术特色
        四、“形易小劳”的适量强度
    第三节 强身壮力类导引方法特征
        一、“刚柔相济、外动内静、动中求静”的导引原则
        二、体现“旋转屈伸、伸筋拔骨”的技术特征
        三、以“强身健体、内养外壮”为主要目的
第五章 中西方健身养生观念与方法的差异与融合
    第一节 中西方健身养生术差异
        一、中西方健身养生观念的差异比较
        二、中西方健身养生方法之差异
    第二节 从中西方健身养生术的互补性看导引术当代价值
        一、西方健身运动对现代“文明疾病”的无奈
        二、中西方健身养生术的互补性
    小结
第六章 传统导引养生术当代健身养生价值
    第一节 相关价值概念界定
    第二节 导引养生术价值取向哲学基础
    第三节 导引养生术当代“优势需要”
    第四节 导引养生术“治病保健、健身养生”的价值追求
第七章 传统导引养生术的当代社会价值
    第一节 “缓解医疗经济压力”的社会价值
        一、人口老龄化社会对导引养生术的需要
        二、导引养生术适合我国农村与不发达地区健身的需要
    第二节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
        一、“修身养性”促进现代社会和谐
        二、“身国同治”蕴涵着个体与社会双重价值
        三、导引养生文化“和”的社会价值
第八章 传统导引养生术当代文化价值
    第一节 传统导引养生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结和升华
        二、传统养生健身节的文化传承
        三、交流比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 传统导引养生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第三节 传统导引养生术丰富大众文化生活
        一、河北省体育健身俱乐部
        二、十运会开幕式上展风采
        三、助力健康,百城千村交流展示
    第四节 传统导引养生术彰显民族精神
        一、自强不息的主体追求精神
        二、彰显温和谦逊的民族性格
        三、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
        四、“致中合”的民族和谐精神
    第五节 世界健身文化领域的“特色品牌”
        一、导引养生术独特的养生思想
        二、中国传统功法在国外传播现状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传统导引养生术当代价值实现及其对策探索
    第一节 传统导引养生术当代价值实现案例
        一、案例1:安徽亳州传统华佗五禽戏
        二、案例2:北京体育大学导引养生中心
        三、案例启示
        启示一
        启示二
    第二节 传统导引养生术当代价值实现对策探索
        一、专家问卷调查帕累托截集结果
        二、导引养生术传承创新发展对策
第十章 总体结论、研究创新点
附件1
附件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北京抗癌乐园”开展抗癌健身活动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3.1 了解北京抗癌乐园的形成与发展
        1.3.2 调查北京抗癌乐园健身活动的组织开展现状
        1.3.3 研究北京抗癌乐园的癌症患者在参加抗癌健身活动后的变化
        1.3.4 探讨分析北京抗癌乐园组织抗癌健身活动的社会影响
    1.4 文献综述
        1.4.1 集群行为研究综述
        1.4.1.1 非理性行为理论
        1.4.1.2 理性行为理论
        1.4.2 角色置换理论
        1.4.3 癌症患者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1.4.4 抗癌健身气功
        1.4.4.1 抗癌健身气功的来源与其历史背景
        1.4.4.2 抗癌健身气功的功法体系
        1.4.4.3 抗癌健身气功疗效的有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田野的确定与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田野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4.1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4.2 问卷的信度检验
        2.2.4.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北京抗癌乐园从非正式群体发展为法人社团组织
        3.1.1 北京抗癌乐园组织的形成
        3.1.2 北京抗癌乐园的组织机构
        3.1.3 成员概况
        3.1.4 乐园的经费来源
        3.1.4.1 政府补贴
        3.1.4.2 抗癌健身气功的学费
        3.1.4.3 公司企业医院的资助
    3.2 北京抗癌乐园组织活动的开展现状
        3.2.1 北京抗癌乐园抗癌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
        3.2.1.1 抗癌健身气功活动的组织形式
        3.2.1.2 定期查功[]
        3.2.1.3 抗癌健身气功的辅导员老师
        3.2.1.4 北京抗癌乐园抗癌健身气功习练者情况
        3.2.1.5 北京抗癌乐园抗癌宣传推广活动
        3.2.1.5.1 举办郭林新气功提高班
        3.2.1.5.2 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
        3.2.1.5.3 月末咨询活动
        3.2.2 其他健身活动的情况
    3.3 集群·认同:北京抗癌乐园组织开展抗癌健身活动的内在机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3.3.1 自我认同的重生:从绝望到希望
        3.3.2 群体认同的力量:从同病相怜到齐心协力
        3.3.2.1 群体认同:角色置换式的交流互动
        3.3.3 集群的扩大:从独自抗癌到群体抗癌
        3.3.4 群体效能的体现:从癌症患者到抗癌明星
    3.4 北京抗癌乐园组织开展抗癌健身活动的社会效应
        3.4.1 实现了癌症患者从无能为力到有所作为的转变
        3.4.2 促进了抗癌群体组织的建立及扩大
        3.4.3 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北京抗癌乐园“开展抗癌健身活动的调查与研究》调查问卷
    附件二 访谈提纲

(5)情性互惠和群体互惠研究 ——基于北京抗癌乐园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北京抗癌乐园基本情况概要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互惠研究综述
    2.1 马林诺夫斯基的“库拉”研究
    2.2 礼物馈赠形式的互惠研究
    2.3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礼物互惠研究
    2.4 近三十年来国外关于互惠问题的研究
    2.5 对以往互惠研究的评论
    2.6 对以往互惠理论的质疑
第3章 情性互惠维系的北京抗癌乐园
    3.1 人类学视野中的情感理论
        3.1.1 80 年代之前人类学视野中的情感问题
        3.1.2 80 年代人类学视野中的情感问题
        3.1.3 近三十年来国外关于情感问题的研究
        3.1.4 国内关于情感问题的研究
        3.1.5 对情感研究的评论
    3.2 情性互惠的视角
    3.3 情性互惠的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情性互惠中的群体互惠
    4.1 病友组织的研究回顾
        4.1.1 社会支持视角下的病友组织
        4.1.2 对病友组织研究的评论
    4.2 群体互惠的视角
    4.3 群体互惠的形式
    4.4 情性互惠中的群体互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西藏的古代健身体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倒立健身法
    (二)爬绳健身法
    (三)履卧钢刀键身法
    (四)爬杆健身法
    (五)耍狮健身法
    (六)踢毽子健身法

(7)大众武术锻炼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老年妇女的“美容术”
    1.1 为美吸引
    1.2 体之健康
    1.3 气质健美
2 退休者的新生活
    2.1 消磨时间的方式
    2.2 改善生活的手段
    2.3 大家庭的组建
3 体弱者增强体力的“手杖”
    3.1 关注身体的变化
    3.2 注意心理的变化
    3.3 “爱上”太极拳运动
4 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4.1 在怨天尤人的绝望中选择气功锻炼
    4.2 在病友的社会支持中坚定气功锻炼
    4.3 在气功锻炼进展中取得抗癌成果
5 结论

(9)气功锻炼者的口述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2 大众视野下身体锻炼的微观叙事
    2.1 癌症患者将气功锻炼视作“救命稻草”
    2.2 慢性病忠者将气功锻炼用作“运动处方”
    2.3 气功锻炼者将气功锻炼作为自我实现的手段
    2.4 气功锻炼者将气功锻炼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媒介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4 致谢
5 主要参考文献
6 附件

(10)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瑜伽的概念界定
        1.4.2 健身气功的概念界定
        1.4.3 关于推广界定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瑜伽推广的研究
    2.2 关于健身气功推广的研究
    2.3 瑜伽的健身效果研究
    2.4 健身气功的健身效果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比较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瑜伽与健身气功的功法特点比较
    4.2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比较
        4.2.1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的自然特征比较
        4.2.2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比较
        4.2.3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的身体状况比较
        4.2.4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习练地点、频率和方式比较
        4.2.5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习练目比较
        4.2.6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学习途径比较
        4.2.7 影响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习练的因素比较
        4.2.8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群体的月消费及消费载体的比较
    4.3 瑜伽与健身气功辅导者情况比较
        4.3.1 瑜伽与健身气功辅导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4.3.2 瑜伽与健身气功辅导者的从业情况比较
        4.3.3 瑜伽与健身气功辅导者相关推广的比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比较研究调查问卷效度检测
    瑜伽习练者调查问卷
    健身气功习练者调查问卷
    瑜伽教练员调查问卷
    健身气功辅导员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健美气功》健身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武当武术内容的分类特点[J]. 张昌来,周明进,陈蔚,吴建军,权海鹏.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6)
  • [2]武当武术拳械之研究[J]. 张昌来,李俊,刘志军,黄旭初.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6)
  • [3]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当代价值[D]. 魏胜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 [4]“北京抗癌乐园”开展抗癌健身活动的调查与研究[D]. 赵萌萌. 首都体育学院, 2019(07)
  • [5]情性互惠和群体互惠研究 ——基于北京抗癌乐园的个案研究[D]. 侯莹. 清华大学, 2014(09)
  • [6]西藏的古代健身体育[J]. 丁玲辉,扎西卓玛. 中国藏学, 1998(04)
  • [7]大众武术锻炼简史[J]. 戴国斌,张国良,周琴,晁改英.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8]健身去!健身去!!健身去!!!——24种大众健身法大盘点[J]. 蓝晟. 中华养生保健, 2004(07)
  • [9]气功锻炼者的口述史研究[D]. 张国良. 上海体育学院, 2011(01)
  • [10]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的比较研究[D]. 王芳. 扬州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健身气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