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对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的新认识

MRI检查对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的新认识

一、MRI检查对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的新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李可烨[1](2020)在《关节镜下Mason-allen法与Lasso-loop法在小型肩袖损伤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关节镜下Mason-allen法与lasso-loop法两种不同缝合方法对小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从而比较出一种简洁优化的手术方式,为临床医师在治疗小型RCT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四川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50例小RCT患者,接受Mason-allen法(MA组)和Lasso-loop法(LS组),通过五个时间节点(术前1天、术中、术后4周、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肩关节评分及手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患者都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2).MA组和LS组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与既往病史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MA组与LS组两组术后对比术前均有所改变,肩关节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MA组和LS组中,两组患者术后4周、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相同,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两种缝合法手术时间,MA组短于LS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缝线技术都是有效治疗小型肩袖损伤的方法,两种方法对前中期临床疗效没有差异,Mason-allen法较Lasso-loop法手术时间短,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王瑞平[2](2020)在《库欣综合征各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各种类型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情况,分析CS中的特殊类型的临床特点,并对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做基因分析,总结临床罕见病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罕见病例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评估血钾、血钠、0am皮质醇、8am皮质醇在鉴别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内分泌科病房的确诊为CS的患者[包括库欣病(CD)、异位ACTH综合征(EAS)、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CPA)、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PBMAH)],比较合并高血压的CPA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临床表现、功能学试验及影像资料。3.比较ACTH依赖性与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探讨血钾、血钠、0am皮质醇、8am皮质醇对CPA与EH的诊断情况。结果1.(1)库欣综合征中外源性占24.4%(29/119),内源性占75.6%(90/119),ACTH依赖性中CD及EAS分别占21.8%(26/119)、4.2%(5/119),ACTH非依赖性中CPA及PBMAH分别占37.0%(44/119)、12.6%(15/119),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73.9%)、满月脸(63.0%)、糖代谢异常(58.0%)。(2)CD组与EAS组:CD组年龄(35.69±10.50)小于EAS组(49.00±9.06),LDL(3.05±0.88)低于EAS组(4.07±1.02),0am皮质醇(491.64±251.83)低于EAS组(1036.85±374.50),HDDST后皮质醇(167.45±128.61)低于EAS组(889.99±369.45)。(3)CPA组与PBMAH组:CPA组女性占比例(86.4%)较PBMAH组(53.3%)高。CPA组年龄(44.77±12.09)小于PBMAH组(57.73±13.31),高血压病程[2.00(0,6.00)]较PBMAH组[8.00(3.00,10.00)]短,0am皮质醇(400.67±171.68)较PBMAH组(195.58±117.83)高,LDDST后皮质醇(441.67±203.56)较PBMAH组(166.50±79.07)高,HDDST后皮质醇(438.26±179.07)较PBMAH组(186.63±151.34)高。(4)CD组与CPA组:CD组患者年龄(35.69±10.50)较CPA组(44.77±12.09)小,BMI(23.31±1.77)较CPA组(25.72±3.21)低,e GFR(121.13±53.47)较CPA组(97.05±24.27)高,CD组8am皮质醇(620.23±232.19)较CPA组(436.54±202.67)高,HDDST后皮质醇(167.45±128.61)较CPA组(438.26±179.07)低。(5)PBMAH患者的典型肾上腺CT为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在患者中发现ARMC5致病突变基因。(6)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因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典型症状就诊。2.(1)CPA组与EH组:CPA组女性比例(86.5%)高于EH组(51.6%),年龄(46.38±10.92)小于EH组(54.73±11.70),CPA组最高SBP(178.97±24.71)高于EH组(170.96±21.53),高血压病程[3.00(0.29,8.50)]小于EH组[6.00(3.00,13.00)],CPA组TC(5.50±1.82)高于EH组(4.88±1.01),HDL(1.28±0.41)高于EH组(1.09±0.26),血钠(142.43±3.19)高于EH组(139.77±3.54),CPA组0am皮质醇(400.67±171.68)高于EH组(89.28±79.86),8am皮质醇(426.41±194.31)高于EH组(295.13±112.06),LDDST后皮质醇(439.46±200.14)高于EH组(33.16±21.32)。(2)以EH组为对照组绘制血钾、血钠、0am皮质醇、8am皮质醇的ROC曲线,午夜0am皮质醇的AUC较大为0.959,最佳切点为133.9nmol/L,敏感性93.94%,特异性82.80%。结论1.通过对库欣综合症各分型临床特点的分析及鉴别分析,为如何在高血压中尽可能地找出库欣综合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2.对于有不典型表现如仅合并糖代谢异常或病程短的高血压患者要常规进行筛查以免漏诊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常规进行皮质醇的节律测定对诊断提供了线索。3.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的影像学CT对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辅助,发现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患者建议家系成员进一步检查及遗传咨询,以便发现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4.午夜0am皮质醇大于133.9nmol/L可以作为鉴别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依据。

丁俞江,王永兵,李刚,谢禹昌,陆燕,王煜莹[3](2019)在《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的26例患者进行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检查,并对比分析X线和MRI的测量数据及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测量耻骨直肠肌痉挛压迹(PRMI)力排长度、肛直角静息值、肛直角力排值、肛直角改变值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X线测量PRMI深度为(32.86±8.78) mm,较MRI测量的深度(28.86±7.61) mm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种方法诊断26例SPFS患者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发现:在诊断SPFS伴会阴下降(PD)存在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6;在诊断耻骨直肠肌肥厚症(PRMH)、SPFS伴直肠前突(RC)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06、0.698;诊断SPFS伴小肠疝(EC)或乙状结肠疝(SC)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88;MRI在诊断SPFS伴内脏下垂(SP)时有优势,检出病例6例,X线排粪造影未检出相应病例。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诊断SPFS,且在诊断SPFS伴PD、PRMH、SPFS伴RC有较高一致性,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分辨率更高,可以作为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补充。

郭蒙帅[4](2019)在《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穴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相关腧穴对轻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评价标准、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变化及对中医病证诊断疗效的影响,探讨手阳明少阴经相关腧穴选穴针刺对轻中度肘管综合征导致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部分机理,为临床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手阳明少阴经相关腧穴选穴针刺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客观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按照顾玉东肘管综合征分级标准[1],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患有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片治疗的基础上选取患侧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相关腧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周期为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门诊随访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评定、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完成情况:课题中所纳入病例均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最终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进入试验研究,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6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得到门诊随访。2一般资料: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轻重程度、以及患手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等相关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前后临床疗疗效比较:按照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量表评分标准:治疗组优1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对照组优7例,良10例,可8,差5例,优良率为5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8 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按照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6 P=0.00),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变化:治疗组4.90±1.09mm,对照组6.97±1.92mm,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3 P=0.00),且治疗组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12例,未愈5例,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5例,未愈10例,有效率66.7%,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 P=0.02),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联合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组(治疗组)和单纯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组(对照组),在缓解轻中度肘管综合征导致的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相关腧穴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具有取穴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图0幅;表13个;参135篇。

李岩[5](2019)在《高频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评估腕管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诊断价值;探讨高频超声CSA测量值在CTS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作用;探讨尺神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y,NCS)的测量值与CTS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探讨正中神经CSA在重度CTS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2名患者,对照组共纳入17人,女性9人,男性8人。本研究共包括113个手腕,女:男=87:26,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组以及每组研究手腕数,分为正常组(n=34),轻度组(n=39),中度组(n=37),重度A组(n=25)、B组(n=13)。病例组症状持续时间1个月至5年不等。病例组Phalen试验、Tinel试验阳性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61.3%和77.4%。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原发性CTS。病例组为符合入围标准的CTS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重、颈椎X线检查、电生理、超声检查,电生理与超声检查争取同时完成。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分组,采用18Hz高频超声检查测量腕管入口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并记录每组的年龄、BMI,各组纳入连续性变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根据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检验正常与轻度、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A组、重度A组与B组在年龄、BMI、正中神经CSA、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统计学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正中神经CSA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各分组超声测量正中神经腕管入口处CSA绘制箱图。结果:正常、轻度、中度、重度A组、B组的年龄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4.18±12.64)、(41.69±8.10)、(49.43±7.56)、(51.68±5.84)、(53.15±4.18)岁。由此可见,中、重度组的发病年龄较正常、轻度组高。各组BMI的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2.87±1.79)、(23.26±1.73)、(24.39±3.10)、(28.52±2.8)、(27.79±3.20),相对于正常组,病例组的BMI较高。各组正中神经腕管入口处CSA(9.07±1.01)、(11.11±1.23)、(14.16±0.96)、(15.94±1.14)、(16.89±1.18)mm2。正常与轻度组在正中神经CSA、感觉神经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与中度组在年龄、正中神经CSA、感觉神经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与重度A组在BMI、CSA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A组与B组在正中神经CSA有统计学差异(P=0.021)。在Person相关分析中,CSA与病情严重程度、年龄、BMI、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呈正相关(r=0.918,P=0.000;r=0.421,P=0.000;r=0.563,P=0.000;r=0.734 P=0.000);CSA与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呈负相关(r=-0.695,P=0.000;r=-0.340,P=0.000);CSA与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无相关性(P=0.585)。结论:高频超声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可以反映正中神经受累的严重程度,而且提供了正中神经损伤肿胀的图像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高频超声是诊断CTS严重程度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并且可以指导CTS治疗。1.CTS的神经生理损害程度与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SA)有显着的关系:患者病情越严重,正中神经横截面积越大。超声可以用于CTS的诊断,并且可以根据腕管入口CSA的测量值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期;2.尺神经NCS的测量值与CTS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有无相关性;3.对于SNAP、CMAP缺失的重度CTS患者,超声检查对于其严重程度判断有重要作用。

薛梅鸿[6](2019)在《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基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的指导下,笔者完成了第二章节和第六章节部分内容的翻译工作,并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案例分析。该文本系医学临床手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该文本中既有大量西医知识,又包含中医传统医学理论,因此要求译者在用语规范、表达精准的同时,保留中医特色表达,以促进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本篇报告共包括翻译项目概述、译前准备工作、翻译案例分析以及翻译实践总结四个部分。本报告应用了阐释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restitution)这四个步骤,对比中英语言差异,在翻译实践中最大程度地提升译文质量。根据斯坦纳的阐释理论,译者的通过理解与解释来进行翻译活动,中医文本艰涩,为了促进理解,译者势必对原文进行再解读和必要的阐释,因此笔者认为该理论在中医骨伤翻译中也具有适用性。基于此,在本报告中,笔者分析了中医文本的特点,并根据翻译实践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选取具体例证进行分析,归纳在医学翻译英译实践中该理论的应用,希望在今后为同类型文本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王菲[7](2019)在《HRCT与MRI对先天性耳畸形患儿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先天性耳畸形属于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缺陷,是引起先天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且由于畸形部位、畸形程度不同,导致患者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于外中耳畸形患者,常出现声音传导异常,造引起传导性耳聋;对于内耳畸形者则会引起先天性感音神经耳聋。既往临床上对于先天性耳畸形以传统CT检查为主,通过检查图像能明确畸形的具体位置。但是,传统CT检查漏诊率较高、与手术符合率较低,导致患儿家长对医疗满意度减低,近些年来,HRCT、MRI等影像技术得到不断发展,能替代传统CT扫描存在的不足。通过多层螺旋CT能多方位重组,获得不同方位的影像资料,可清晰显示颞骨、听小骨等结构;而借助MRI则能显示内耳膜迷路、蜗神经等组织。但是,临床上对于HRCT联合MRI在先天性耳畸形中的诊断效果、诊断效能及影像学特点研究较少。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先天性耳畸形中的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先天性耳畸形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手术或随访最终确诊。所有患儿均在确诊前分别进行了HRCT和MRI检查,并将HRCT、MRI检查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HRCT、MRI在耳畸形中的诊断效果,分析各种先天性耳畸形的构成比;采用美国ICS ChartrEP脑干诱发电位仪、Madsen增强型耳声发射分析仪、GSI Audera多频稳态脑干诱发电位仪及GIC Typstar中耳分析仪完成不同类型先天性耳畸形患者听力检查;统计并记录HRCT、MRI在耳畸形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记录并统计HRCT、MRI在耳畸形中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HRCT检查准确率为71.55%;MRI检查准确率为75.00%;HRCT与MRI联合检查准确率为97.41%。HRCT检查准确率与MRI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MRI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与联合检查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RCT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71.74%;MRI敏感性为74.29%,特异性为76.09%;HRCT与MRI联合检查敏感性为97.14%,特异性为97.83%。HR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与M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与联合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CT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与M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CT、MRI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与联合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8例先天性耳畸形患者中均经手术或随访,最终确诊70只耳存在先天性畸形,其中,畸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内耳畸形、外耳合并中耳畸形及外耳畸形,分别占:41.43%、20.00%、15.71%;4.11只外耳畸形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外耳道狭窄、外耳道锁闭及膜性外耳道锁闭,占:36.36%、27.27%、18.18%;5.7只中耳畸形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镫骨发育不良、听骨链畸形,均为42.86%;6.29只内耳畸形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蜗畸形、内听道畸形,分别占51.72%、24.14%和13.79%;7.70只先天性耳畸形中,伴有不同程度听力损伤的有29只,其中8例为I级,9例为II级,7例为III级,5例为IV级。I级主要集中在中耳畸形、内耳畸形;II级主要集中在内耳畸形中;III级、IV级主要集中在内耳畸形。8.不同类型的耳畸形HRCT、MRI表现的影像学特点各不相同。结论本研究通过对58例先天性耳畸形患儿进行HRCT及MRI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影响学特点等分析可知,HRCT对于骨质、结构具有良好分辨率,能够清晰的显示外耳、中耳及内耳等骨质结构,但此方法不能显示内耳中的膜迷路、神经和周围小血管,对一些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极容易漏诊;MRI用于先天性耳畸形中能直观、立体显示膜迷路结构、形状,对于膜迷路具有较高的显示率,且MRI检查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对患儿配合度要求较高,会对患儿检查依从性产生一定的影响。HRCT与MRI联合检测使先天性耳畸形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均明显提高,HRCT在外耳、中耳及内耳的骨迷路结构显示方面占优势,而MRI则在内耳膜迷路、蜗神经情况等方面占优势,二者互补,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郑文丽[8](2019)在《152例胼胝体病变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分析我院胼胝体病变的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对胼胝体病变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152例胼胝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一般资料、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总结归纳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将胼胝体单个部位受累的患者根据其病变部位分为膝部、体部、压部三组,对三组间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并将胼胝体病变按单纯胼胝体病变及复合胼胝体病变分为两组,对两组间的病因构成、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同时将胼胝体病变按病因分为血管性疾病与非血管性疾病两组,对两组高危因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分析胼胝体病变临床资料得出:(1)胼胝体病变以男性多见,发病平均年龄为50岁,汉族居多。(2)胼胝体病变临床特点以意识障碍(36.8%)、头晕(35.5%)、锥体束损害(35.5%)、头痛(34.9%)、恶心/呕吐(27.6%)及认知障碍(16.4%)为常见。(3)胼胝体病变部位以单个部位受累多见(77.6%),最常见的部位为压部(38.8%)。分析不同病因下胼胝体病变的临床资料得出:(1)胼胝体病变病因多样,以缺血性59例(38.8%)、创伤性29例(19.1%)及肿瘤性25例(16.4%)三种类型最为常见,其次为感染与免疫性(9.2%),毒性与代谢性(5.9%)、出血性(5.3%)、先天性(3.3%)及不明原因性(2.0%)。(2)先天性(100%)、毒性与代谢性(55.6%)以胼胝体多个部位受累多见。肿瘤性以膝部(44.0%)病变最常见,出血性(50%)、创伤性(37.9%)以体部最常见,感染与免疫性(85.7%)及缺血性(52.5%)以压部病变最为常见。(3)(1)按照CISS分型得出,胼胝体缺血性疾病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多见(44.1%)。(2)从病因学上,胼胝体出血以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为主要病因,血肿常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87.5%)。(3)从临床特点上看,胼胝体创伤性疾病以意识障碍(89.7%)为突出表现。(4)另外,胼胝体感染与免疫性疾病中有1例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完善颅脑MRI可见可逆的单纯胼胝体压部病变。分析不同分组下胼胝体病变临床资料得出:(1)通过比较胼胝体不同部位组间临床特点得出:锥体束损害多发生在胼胝体体部病变(P<0.05);淡漠/反应迟钝多发生于胼胝体膝部病变(P<0.05);共济失调及偏盲仅发生在压部,但无统计学意义。(2)单纯与复合胼胝体病变两组间临床特点比较得出:(1)单纯胼胝体病变患者21例(13.8%),其病因以缺血性(33.3%)及感染与免疫性(28.6%)最为多见,两组间病因构成有差异(P<0.05),感染性与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单纯胼胝体病变组。(2)单纯胼胝体病变的病变部位以压部(61.9%)最常见,两组间病变部位构成有差异(P<0.05),膝部病变多发生于复合胼胝体病变,压部病变多发生于单纯胼胝体病变。(3)比较血管性与非血管性胼胝体病变两组间临床特点得出:(1)血管性胼胝体病变67例(44.1%),平均年龄为59岁,大于非血管性组(P<0.01),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高HCY血症、脑血管病史、心脏病史及超重多见于血管性疾病组(P<0.01)。(2)从临床特点上看,头晕、构音障碍/失语、感觉障碍、锥体束损害及面舌瘫症状多见于血管性疾病组(P<0.05),而头痛症状多见于非血管性组(P<0.05)。(3)从影像学特点上看,胼胝体广泛受累多见于非血管性疾病(P<0.05),压部病变多发生于血管性疾病(P<0.05)。结论:1.胼胝体病变以男性多见,临床特点以意识障碍、头晕、锥体束损害等症状常见,病变部位以胼胝体单个部位受累多见,最常见于压部。2.胼胝体病变病因多样,以缺血性、创伤性及肿瘤性多见,不同病因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各具特点。3.锥体束损害多发生于体部病变,淡漠/反应迟钝多发生于膝部病变;压部病变多发生于单纯胼胝体病变,膝部病变多发生于复合胼胝体病变;胼胝体广泛受累多发生于非血管性疾病。4.对病因不明确的胼胝体病变患者,要考虑颅外病变所致胼胝体损害。

胡赛静[9](2018)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high-defini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HD-OCT)检测视神经脊髓炎疾病伴视神经炎发作的患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NMO)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 GCIPL)和视网膜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并与正常人眼比较,同时检测视野。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和评估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视网膜改变,协助诊断和预测预后。方法横断面研究我们对30例伴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 ON)发作的视神经脊髓炎疾病患者的患眼及健眼(共60眼)进行视功能包括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扫描检查,根据有无视神经炎发作,分为视神经炎发作组(NMO-ON)30眼,视神经炎未发作组(NMO-ON对照组)10眼。同时对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30例(30眼)进行相同的视功能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项目的检查。我们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仪扫描视盘区和黄斑区的视网膜区域,获取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包括平均值,鼻侧,颞侧,上方,下方象限的数值;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测量包括平均值,最小值,上方,下方,颞上方,颞下方,鼻上方,鼻下方6个象限的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测量包括中心子区平均值,容积,平均容积,内环上下鼻颞,外环上下鼻颞8个象限的值。所有数据均由系统自动产生。我们比较NMO-ON组,NMO-ON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测量值间有无差异,并分析各值与视野缺失参数有无相关性。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视野参数平均缺损(MD)和丢失方差均方根(SLV)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MO-ON组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平均60.00±11.70um,最小51.23±14.32um,上方61.67±13.58um,鼻上方58.77±16.09um,鼻下方57.43±13.97um,下方58.27±13.18um,颞下方60.30±13.19um,颞上方62.63±12.34u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中心子区232.63±28.03um,容积9.10±0.58mm2,平均容积厚度255.43±16.15um,N1 282.83±21.82um,N2 284.80±20.35um,N3 278.57±17.01um,N4277.37±18.10um,W1 252.23±46.29um,W2 260.37±17.77um,W3 246.23±21.31um,W4247.57±18.48um;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平均值为75.67±20.00um,上方95.20±31.36um,鼻侧58.53±8.96um,下方89.07±29.78um,颞侧55.53±20.41um;视野平均缺损平均值7.55±5.28um,丢失方差均方根平均值为3.88±1.70um。NMO-ON对照组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平均值为70.90±8.90um,最小61.20±15.06um,上方76.70±11.43um,鼻上方76.40±12.83um,鼻下方71.60±11.96um,下方68.20±15.58um,颞下方68.30±18.14um,颞上方76.40±6.29u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中心子区228.60±18.06um,容积9.62±0.62mm2,平均容积厚度267.30±16.61um,N1 307.40±17.66um,N2 300.30±29.91um,N3 290.90±30.66um,N4293.30±10.76um,W1 276.20±21.33um,W2 285.40±23.25um,W3 258.80±20.31um,W4258.50±19.59um;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平均值为84.10±14.81um,上方104.20±24.20um,鼻侧57.10±9.29um,下方113.80±22.18um,颞侧61.50±21.20um;视野平均缺损平均值为2.60±2.25,丢失方差均方根平均值2.51±0.53。正常对照组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为平均85.07±3.81um,最小81.00±5.88um,上方87.70±4.88um,鼻上方89.10±7.72um,鼻下方85.10±6.21um,下方81.30±5.34um,颞下方84.53±4.43um,颞上方84.57±4.23um;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中心子区234.23±17.73um,容积10.06±0.38mm2,平均容积厚度279.70±10.25um,N1 318.70±16.80um,N2 317.00±16.53um,N3 312.30±15.41um,N4303.00±15.09um,W1 286.70±10.46um,W2 303.50±20.31um,W3 261.20±48.55um,W4266.47±14.06um;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为平均115.63±12.03um,上方131.53±17.45um,鼻侧69.90±13.23um,下方129.10±15.84um,颞侧87.40±18.43um。NMO-ON组黄斑区GCIPL各象限厚度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偏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除中心子区,W3区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余各象限值均有明显变薄,pRNFL值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偏薄,P值均<0.01。NMO-ON对照组黄斑区GCIPL各象限厚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偏薄,P值均<0.01。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中容积,平均容积厚度,N2,N3,W1,W2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偏薄,P值均<0.05。pRNFL厚度值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偏薄,其中平均pRNFL厚度和上方,颞侧pRNFL厚度,P<0.01。NMO-ON组和NMO-ON对照组黄斑区平均,最小,上方,鼻上方,鼻下方,颞上方的GCIPL层厚度相比有差异,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中的容积,N1,N4,W2两组比较有差异,下方pRNFL层厚度两组比较有差异,P值均<0.05。OCT值与视野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中,NMO-ON组中MD与pRNFL上方象限厚度,MD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中心子区厚度,SLV与pRNFL上方象限厚度,SLV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中心子区厚度。NMO-ON对照组中MD与下方神经纤维,MD与鼻下方pRNFL,MD与最小GCIPL厚度分别相关。结论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视神经炎发作眼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到的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各象限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几项值均明显变薄,与健眼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视野的平均缺损值和丢失方差均方根分别与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最小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局部项有相关性。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可以灵敏地反映视神经脊髓炎伴发视神经炎患者的视网膜损害,对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有协助作用,并可以进行预后评估。

马培旗[10](2018)在《脑干梗死不同时期ADC值、FA值的变化规律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脑干梗死不同时期ADC值、FA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ADC值、FA值的变化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干梗死患者71例,其中急性期15例、亚急性期46例、慢性期10例,另外搜集健康志愿者30例为照组(男女各15例)。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MRI、DTI扫描。扫描前后由两位高年资神经内科医生分别对病例组每位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取二者平均值作为最终NIHSS评分值。在后处理软件中手工描绘梗死灶范围,自动生成梗死灶面积;分别测量对照组脑干不同水平左右两侧ADC值、FA值;测量病例组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的ADC值、FA值,计算rADC及rFA,并重建ADC图、FA图、双侧白质纤维束图,对白质纤维图进行DTT分型。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比较脑干梗死病侧与对侧ADC值、FA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三组间病侧ADC值、病侧FA值、rADC及rFA的差异;并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急性、亚急性期脑干梗死面积、rADC、rFA及DTT分型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均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结果:1、30例健康志愿者脑干不同层面左右两侧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健康志愿者脑干不同层面左右两侧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例脑干梗死病例中急性期15例、亚急性期46例、慢性期10例;男女比约1.63:1;梗死灶位于脑桥61例(占85.92%),中脑3例(占4.23%),延髓4例(占5.63%),脑桥-延髓交界3例(占4.23%);34例位于脑干左侧,37例位于脑干右侧,左右比为0.92:1;15例病灶呈―刀切样‖改变(占21.12%)。3、急性期脑干梗死组患侧ADC值(5.28±1.22)与健侧(8.61±1.82)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p<0.05);亚急性期脑干梗死组患侧ADC值(5.85±1.43)与健侧(8.28±1.73)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p<0.05);慢性期脑干梗死组患侧ADC值(12.27±3.00)与健侧(7.66±1.00)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p<0.05)。4、急性期脑干梗死组患侧FA值(0.26±0.09)与健侧(0.43±0.10)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5);亚急性期脑干梗死组患侧FA值(0.23±0.10)与健侧(0.41±0.13)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5);慢性期脑干梗死组患侧FA值(0.14±0.07)与健侧(0.47±0.13)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p<0.05)。5、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组脑干梗死病例中病侧ADC值的比较有逐渐升高趋势,但亚急性组病侧ADC值(5.85±1.43)与急性期组(5.28±1.2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0.61±0.13)、亚急性期(0.71±0.12)至慢性期(1.62±0.31)三者脑干梗死病例间rADC逐渐升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组脑干梗死病例中病侧FA值有逐渐减低趋势,但亚急性组(0.23±0.10)病侧FA值较急性期组(0.26±0.09)略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组脑干梗死间rFA的比较有逐渐减低趋势,但亚急性期脑干梗死rFA(0.57±0.13)与急性期脑干梗死rFA(0.61±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急性期、亚急性期脑干梗死灶面积与NIHS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脑干梗死rADC与NIHS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急性期脑干梗死患者rFA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性(r=-0.63,p<0.05),亚急性期脑干梗死患者rFA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8,p>0.05)。8、急性期脑干梗死DTT分型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6,p<0.05);亚急性期脑干梗死DTT分型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1、正常健康人群脑干左右两侧的ADC值、FA值无明显差异。脑干梗死好发于脑桥,单侧发病较多,―脑干半切征‖是脑干梗死的特征性MRI表现。2、脑干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ADC值、rADC的变化均呈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的规律;但rADC值反映不同个体间病灶弥散特性的比较更敏感、客观。3、脑干梗死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侧FA值、rFA的变化过程中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对于急性期脑干梗死rFA越小NIHSS评分越高。因此对于富含纤维束的脑干组织来说FA值(尤其是rFA)对评价脑干梗死与临床关系方面敏感性更高。4、DTT可直观显示脑白质纤维束与脑干梗死病灶的关系及纤维束受累情况,且与临床NIHSS评分呈正相关,对不同时期就诊的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MRI检查对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的新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RI检查对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的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关节镜下Mason-allen法与Lasso-loop法在小型肩袖损伤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影像学资料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1.7 研究中止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手术方法
        2.3 围手术期处理
        2.4 术后康复训练
    3 评价指标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指标
    4 安全性评价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统计
    1.基线情况
        1.1 一般情况(见表1)
        1.2 干预前结局指标比较
    2 干预后结果比较
        2.1 以VAS评分为评价指标比较(见表3)
        2.2 以CONSTANT MURLEY评分为评价指标比较(见表4)
        2.3 以ADL评分为评价指标比较(见表5)
        2.4 三组评分在各个观测时间点上的变化
        2.5 以手术时间为评价指标比较(见表6)
        2.6 术前及术后功能相比较
        2.7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2 肩关节及肩袖的解剖及作用
    3 肩袖损伤的病因病理
        3.1 创伤学说
        3.2 退变学说
        3.3 乏血管区
        3.4 生物力学因素
        3.5 肩袖的分层结构
    4.肩袖损伤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4.1 肩袖损伤的体格检查
        4.2 肩袖损伤的辅助检查
    5 肩袖损伤的保守治疗方式
    6 肩袖的缝合
        6.1 缝合方式
        6.2 影响因素
        6.3 不同缝合方式的对比
        6.4 MASON-ALLEN与 LASSO-LOOP缝合法
    7 术后康复治疗
        7.1 术后康复理念
        7.2 术后康复方法
        7.3 术后康复时机
    8.肩袖损伤术后并发症
        8.1 术后并发症
    9 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9.1 对CMS评分结果的分析
        9.2 对ADL评分结果的分析
        9.3 对VAS评分的结果分析
        9.4 对手术时间结果的分析
总结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肩袖修复术后腱骨愈合的综述
    1.腱骨界面的组织结构
    2.影响腱骨愈合的因素
    3.腱骨愈合相关的生物因子因素
    4 其他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读期间分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3 VAS评分
附录4 CONSTANT-MURLEY评分
附录5 ADL评分

(2)库欣综合征各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库欣综合征及原发性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设备
    1.3 X线排粪造影方法
    1.4 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检查方法
    1.5 观察指标与影像分析
    1 1.6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测量结果比较
    2.2 X线排粪造影与MRI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
3讨论

(4)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穴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使用药物针具及设备
        1.2.2 治疗方法
        1.2.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2.4 脱落标准
        1.2.5 统计学处理
    1.3 结果
        1.3.1 试验完成情况
        1.3.2 一般资料
        1.3.3 两组患者肘管综合征功能评价比较
        1.3.4 两组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比较
        1.3.5 治疗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1.3.6 治疗前后小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改善情况比较
        1.3.7 中医疗效评定比较
        1.3.8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观察
    1.4 讨论
        1.4.1 肘管综合征
        1.4.2 现代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1.4.3 中医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1.4.4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1.4.5 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2.1.1 对肘管综合征病名的认识
        2.1.2 对肘管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2.1.3 肘管综合征的辨证分型
        2.1.4 针刺治疗肘管综合征
        2.1.5 针灸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基础研究
        2.1.6 针灸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2 现代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2.2.1 肘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2.2 尺神经和肘管的解剖
        2.2.3 肘部尺神经血液供应情况
        2.2.4 肘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对尺神经的影响
        2.2.5 肘管综合征常见的发病因素
        2.2.6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生理病理学改变
        2.2.7 肘管综合征分级标准
        2.2.8 现代医学对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床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频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评估腕管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与方法
        1.2.1 神经电生理检查
        1.2.2 高频超声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2.1 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基本研究资料的均值、标准差
    2.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检查结果
    2.3 各亚组之间两独立样本T检验
    2.4 正中神经CSA与各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2.5 各亚组正中神经CSA箱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6)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概述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文本类型解读
    2.2 翻译原则制定
    2.3 平行文本参考
    2.4 翻译辅助工具使用
    2.5 翻译计划拟定
第三章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骨伤英译案例分析
    3.1 中医术语的翻译
        3.1.1 音意结合法
        3.1.2 英意结合法
        3.1.3 增译法
    3.2 句子的翻译
        3.2.1 切换语态
        3.2.2 使用复合句
        3.2.3 变通句式结构
        3.2.4 转换词性
    3.3 小结
第四章 翻译项目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阐释学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摘要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4 翻译原文
附录5 翻译译文

(7)HRCT与MRI对先天性耳畸形患儿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内耳畸形解剖学特点、分型及影像学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152例胼胝体病变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黄斑区GCIPL,神经上皮层和pRNFL的测量分析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黄斑区GCIPL,神经上皮层和pRNFL与视野的相关分析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脑干梗死不同时期ADC值、FA值的变化规律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入组病例要求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实验仪器
        2.3 检查方法
    3. 数据处理
    4. MRI图像及患者一般情况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脑干梗死一般表现
    2. 不同时期脑干梗死的DWI信号及ADC值、FA值变化
        2.1. 正常对照组结果
        2.2. 三组不同时期脑干梗死ADC、FA值结果
    3. 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组间ADC、rADC、FA、rFA之间比较
        3.1 三组间病侧ADC值及rADC的比较结果
        3.2 三组间病侧FA值及rFA的比较结果
    4. 脑干梗死DTT成像结果
    5. 急性期、亚急性期脑干梗死病灶面积、rADC、rFA及DTT分型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DWI、DTI的基本原理
    2. MRI对脑干梗死的评价
        2.1 脑干梗死的一般MRI表现
        2.2 脑干梗死的特征表现及与中脑脚间高信号的区别
    3. 脑干梗死不同时期ADC值、FA值的变化规律及与临床NIHSS评分的的相关性
        3.1 脑干梗死不同时期ADC值的变化规律及与临床NIHSS评分的相关性
        3.2 脑干梗死不同时期FA值的变化规律及与临床NIHSS评分的相关性
    4. 脑干梗死DTT分型与临床NIHSS评分的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四、MRI检查对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的新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节镜下Mason-allen法与Lasso-loop法在小型肩袖损伤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评价[D]. 李可烨.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库欣综合征各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D]. 王瑞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丁俞江,王永兵,李刚,谢禹昌,陆燕,王煜莹.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04)
  • [4]针刺手阳明少阴经穴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郭蒙帅.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高频超声联合电生理检查评估腕管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D]. 李岩. 青岛大学, 2019(02)
  • [6]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D]. 薛梅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HRCT与MRI对先天性耳畸形患儿的诊断价值[D]. 王菲.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8]152例胼胝体病变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郑文丽. 宁夏医科大学, 2019(08)
  • [9]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D]. 胡赛静. 苏州大学, 2018(12)
  • [10]脑干梗死不同时期ADC值、FA值的变化规律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D]. 马培旗. 皖南医学院, 2018(01)

标签:;  ;  ;  ;  

MRI检查对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的新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