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链霉素耳毒性9例报告

家族性链霉素耳毒性9例报告

一、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9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晏芙初[1](1977)在《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9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链霉素是一种氨基浆苷类抗菌素之一,应用广泛,但也有多种付作用,最多见而严重的为对位听器官的毒性作用,表现为耳鸣,耳聋,眩晕和平衡失调等内耳症状,总称为耳中毒(Ototoxicity)。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国内外虽也有少数报导,但尚未引起普通重视。我们发现一家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人中,共九人在不同时间因注射链霉素后都发生了严重耳聋,现报告如下:例1,文××,女性,1967年28岁时因患乳腺炎,注射链霉素10余克。4个月后发现听不见手表声,伴间歇性耳鸣。以后变为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逐渐加重。听力检查结果为双侧感音性耳聋(图1)。自觉听力至今尚未稳定。

高建中,高翔,金存贵[2](1994)在《链霉素致耳聋易感家系分析》文中指出对宁夏某县某大家系健在的101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其中应用过链霉素者26人,21人于用药后1月~6个月发生耳聋。26人中属男性下传的子代4人均为阴性;属女性下传的子代22人,其中21人阳性(耳聋)。经对大谱系及其中的Ⅱ1(A)小谱系分析,作者认为,此种迟发性链霉素致耳聋(SID)家系是易感因子通过母系遗传。

晏芙初[3](1979)在《同一家族链霉素耳中毒九例报告》文中提出 链霉素为氨基糖甙类抗菌素之一,应用广泛,但也有不少副作用。其最常见者为对位听系统的毒性作用,表现为耳鸣、耳聋、眩晕、平衡失调等症状。我们发现一家族,在有血缘关系的三代27人中,有9人先后因注射链霉素而发生严重耳聋。鉴于家族性链霉素中毒国内外虽有少数报道,但尚未引起普遍重视,故提出报告。病例简介例1 女,1967年28岁时因患乳腺炎注射链霉素约15克,4个月后发现听不见手表声,并伴间歇性

邱维勤,胡诞宁,吴保同,周芙,方丽舟,张秋华,顾月屏,晏建华,丁余琴,王虹[4](1997)在《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AAID)有无遗传基础及其遗传方式。方法调查测出上海市闸北区AAID的患病率并绘制谱系图。结果AAID患病率为3.5/万;具有阳性家族史的AAID患病率为9.7/10万,分析其36个家系显示,对抗生素耳毒性的敏感性全部由女性遗传;重复分析了15个由其他学者已发表的家系也证实了这个结论。结论AAID属线粒体遗传,对具有AAID家族史的个体(尤其是母系亲属),应当避免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

李志光,赵沛英[5](1990)在《8例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文中提出报告一家族三代有血缘关系的40人中,因注射链霉素而发生严重耳聋者8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临床注射链霉素,即使小剂量,也应引起有家族史的患者,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周一夫,董维俊[6](1984)在《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七例(摘要)》文中研究表明 关于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近年来国内文献曾多次报导,并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我们对一母系家族做了链霉素耳中毒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该母系家族中共发现7例链霉素耳中毒病人,其链霉索总用量分别为30克,20克,10克,10克,10克,10克,0.9克。后出现了明显的听力损害,表现为小剂量用药就可导致严重的耳毒性反应。此

高建中,石沙沙[7](1995)在《线粒体遗传的抗生素致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氨基糖甙抗生素致聋(aminolycosideantibioticinduceddeafness,AAID)易感大家系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按父系、母系子代AAID的发生作了对比研究和谱系分析。发现男女子代AAID的发生截然不同(P<0.0001),真正易感者系母系子代。唯有女儿传递给她的儿子和女儿;而儿子虽然患AAID却不能传递给他的女儿与儿子。最近,Prezant在核外线粒体的研究表明,AAID与沉淀系数12(12SmtDNA)核外线粒体1555部位A到G的突变有关。证实AAID是一种线粒体遗传病。

李新华,杨杰[8](1994)在《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一家系四例报告)》文中认为 我们发现在一家系中有4人因注射链霉素发生耳中毒,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男,2岁时患颌下脓肿,注射链霉素30余天,4个月后听力明显下降,呈聋哑状态。例2 男(例1之弟),3岁时患肺门淋巴结核,注射链霉素40余天,3个月后听力严重减退,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无效,听力呈进行性下降,配用助听

白琳娜[9](2000)在《34个家族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家谱分析》文中认为

盛今蕙,赵雪莉,吴学愚,褚仁远[10](1988)在《43个家族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家谱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与遗传因素的研究,早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对链霉素耳毒性的家族性发病的探讨,近年来有不少报道。对此病的遗传方式,有的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提出机体对链霉素的易感性是通过母系遗传;国外报道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我室对43例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

二、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9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9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四、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9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9例报告[J]. 晏芙初. 重庆医药, 1977(S1)
  • [2]链霉素致耳聋易感家系分析[J]. 高建中,高翔,金存贵.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4(03)
  • [3]同一家族链霉素耳中毒九例报告[J]. 晏芙初.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79(01)
  • [4]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 邱维勤,胡诞宁,吴保同,周芙,方丽舟,张秋华,顾月屏,晏建华,丁余琴,王虹.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7(03)
  • [5]8例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J]. 李志光,赵沛英.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0(02)
  • [6]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七例(摘要)[J]. 周一夫,董维俊. 内蒙古医学杂志, 1984(03)
  • [7]线粒体遗传的抗生素致聋[J]. 高建中,石沙沙.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03)
  • [8]家族性链霉素耳中毒(一家系四例报告)[J]. 李新华,杨杰. 新疆医学, 1994(03)
  • [9]34个家族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家谱分析[J]. 白琳娜. 现代康复, 2000(03)
  • [10]43个家族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家谱分析[J]. 盛今蕙,赵雪莉,吴学愚,褚仁远.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88(03)

标签:;  ;  ;  ;  ;  

家族性链霉素耳毒性9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