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齿轮公差讲授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雨桐,王玉新[1](2014)在《强化工程意识与工程图样绘制能力的工程图学教学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作者在企业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对强化工程意识与工程图样绘制能力的工程图学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化整为零、见缝插针的教学方式,将与工程图样绘制相关的工程实践知识作为补充内容,安插在相应的章节,以开拓知识面的形式进行介绍,然后在装配图绘制等实践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工程实践知识运用到零件构型设计与工程图样绘制之中,培养学生工程图样绘制的工程背景意识,为将来绘制出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工程图奠定基础。
许旭萍,陈景华,曾台英,于跃飞[2](2019)在《通过知识模块关系罗织提高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方法改革是实现专业教学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迫切需要,积极开展适应当今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有意义。采用知识模块关系罗织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本人的尝试。从包装工程专业(包装自动化方向)入手,根据培养计划的教学目标,选择了七门前后关联密切、承上启下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过四个知识模块关系罗织的教学实施,探讨针对教师与学生特点以及课程特点,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路与办法。
常伯诚[3](1995)在《齿轮公差讲授方法的探讨》文中指出齿轮公差讲授方法的探讨常伯诚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齿轮公差的难点圆柱齿轮公差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中最难讲授的一个章节,其原因是:1.1误差和偏差定义多,难记忆该章节主要的误差和偏差的定义多达20多个,例如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定义就有5个,...
董文杰,王颖,许二娟,刘俊[4](2017)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文中认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既要学习公差配合方面的理论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公差标准,又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在质量检验、产品鉴定、机械设备维修等工作中准确而有效的进行测量。为此,本文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与创新,以职业技能构建课程体系,以不同情境划分训练专题,进行基于企业实际的教学设计。
苑田家[5](1994)在《齿轮公差的讲授》文中研究指明《园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一章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三大重点章节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之所以是重点,是由于齿轮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普遍,并在机械传动中承担着变速、变向、传递运动作用。之所以是难点,一方面是其本身形状独特,传动原理抽象、加工过程复杂、影响齿轮误差的因素繁多;另一方面,术语定义多、评定指标多、代号符号多、附录表格多、涉及的已学知识多,因而对初学者来说,难以理解记忆,应用困难。计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曹丽娟,尚振国,牟晨晓,武立波[6](2012)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性尝试,采用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张复旺[7](2013)在《典型零件公差配合的多媒体动画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简称公差与配合)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及机电结合类专业必需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起着联系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作用。公差与配合课程在专业领域运用程度高,机械类的专业课和近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均有所涉及,是一门基础性的应用技术学科。本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础的公差配合知识。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后所面对的生产、技术、检验、维修等工作都中会应用到公差与配合的知识。目前在公差配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大多是板书加上口授的方式教学,国内各高校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少,有的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但素材几乎都是静止、呆板的文字、表格、平面图等内容,没有或很少有形象生动的动画来演示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此课程理论性强、涉及的内容多且复杂、难度大,所以,用传统的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效果差,学生不便于理解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计算机辅助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探讨新的教学改革路线,培养新的讲授与学习的思维方式,提供新的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数值计算及动画功能,将各种数值、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有机结合。使其表现的形式灵活、多变、交互能力强、趣味性好,使得课堂的内容更生动、更直观。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用于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课题开展了典型零件公差配合课程中重点内容的系列动画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和研究,创新一种独特的针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系列动画教学演示软件用于教学中,它将使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变的生动鲜活,能形象地演示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师便于教学,有效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喻文[8](2018)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提出的“五个对接”中的“课程和职业标准对接”要求,通过访谈法对目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是依据人们传统的认识,教研室主任带领相关老师并参考其他学校设置情况进行设置。以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程结构为三段式课程,包括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培养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缺少工作分析,即按照专业进行课程设置,而往往忽视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缺乏对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所以学生不能胜任对应的职业岗位。运用“宽基础,活模块”理论,依据国家大纲和职业标准规定,针对职业岗位特征分析,确定机电专业对应的四个职业,分别是数控车工、电工、车工、装配钳工。分别采访了这四个职业的技师和工人,对每一个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进行了工作分析,形成每一个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将设置课程。将机电专业课程分为“宽基础”课程和“活模块”课程。“宽基础”课程分为“文化基础模块”“工具模块”“社会能力模块”“职业群模块”四个模块,每一模块设置具体的课程。“活模块”课程包括数控车模块、电工模块、车工模块和装配钳工四个模块,分别对应数控车工、电工、车工和装配钳工四个职业,每一个职业对应一个模块。针对每一职业模块,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将知识、能力、素质分别提炼成模块课程,包括专业类课程和实训课程,使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的学习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尹宜勇,刘景云,张伟杰[9](2020)在《以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为导向的精度与测量课程改革》文中认为针对精度与测量课程中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符号多,造成近机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精选教学知识基本框架,优化教学案例,搭建在线教学平台,把工程训练和无碳小车中的精度设计问题融入office hour中,激发了学生对精度与测量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张燕军,宋爱平,张善文,张超[10](2016)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传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教学模式,通过对互换性相关内容的国内外标准对比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国家标准中涉及的互换性相关知识点,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国际标准中相关内容的形式和内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齿轮公差讲授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齿轮公差讲授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强化工程意识与工程图样绘制能力的工程图学教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制造业对工程图样绘制的要求 |
2 强化工程意识的教学过程 |
2.1 零件图的标注 |
2.2 构型设计合理性原则 |
3 强化构型合理性的实践教学 |
4 强化工程图样绘制能力的教学过程 |
5 建议 |
6 结论 |
(2)通过知识模块关系罗织提高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模块关系罗织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二、授课过程中知识模块关系罗织法策划 |
三、授课过程中知识模块关系罗织法的具体实施 |
(一)知识模块一:基于正投影理论的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的教学 |
(二)知识模块二: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 |
(三)知识模块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 |
(四)知识模块四:机械零件几何精度设计与应用的教学 |
四、结语 |
(4)《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内容改革 |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
三结束语 |
(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难点分析 |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 |
2.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2.2 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 |
2.3 引入先进教学方式、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2.4 追踪学科发展趋势, 寓教于其中, 更新教学内容 |
3 加强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
4 结语 |
(7)典型零件公差配合的多媒体动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状况和发展 |
1.2.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 |
1.2.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状况 |
1.2.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公差配合课程分析与教学现状 |
2.1 公差与配合课程分析 |
2.2 公差与配合课程的教学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媒体动画软件的研制与开发思想 |
3.1 多媒体动画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
3.1.1 设计的基本思想 |
3.1.2 设计的基本要求 |
3.2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 |
3.2.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
3.2.2 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 |
3.2.3 动画教学软件的开发流程 |
3.2.4 软件的开发环境 |
3.3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媒体动画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
4.1 FLASH 与 FLASH ACTIONSCRIPT2.0 |
4.2 FLASH 加载外部文件的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典型零件公差与配合的动画软件开发过程 |
5.1 软件的总体设计 |
5.1.1 软件制作方案设计 |
5.1.2 软件的内容安排 |
5.1.3 软件的结构设计 |
5.1.4 脚本设计 |
5.2 软件主体部分的实现 |
5.2.1 界面设计 |
5.2.2 导航设计 |
5.3 软件中动画的设计制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一、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
二、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中等职业教育 |
二、机电专业 |
三、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课程 |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 |
一、国内外目前课程模式 |
二、“宽基础、活模块”理论 |
第三节 中职机电专业职业资格标准 |
一、职业资格标准基本情况 |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
三、四个职业标准 |
第三章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及问题访谈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
一、培养目标 |
二、课程设置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创新访谈研究 |
一、确定访谈对象 |
二、编制访谈提纲 |
三、访谈流程 |
第三节 访谈内容 |
一、对中小型企业相关部门技师进行采访 |
二、对中职机电专业就业毕业生进行采访 |
三、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进行采访 |
第四章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一、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有待完善 |
二、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 |
三、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文化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
四、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缺少职业分析 |
第二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缺少对职业标准的分析 |
二、缺少对工作岗位的作业分析 |
三、缺少理论指导 |
第三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
第五章 由通用基础课程设置向模块化通用课程设置转变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原则 |
第二节 文化基础类课程内容建设 |
第三节 工具类课程内容建设 |
第四节 社会能力课程内容建设 |
第五节 职业群课程内容建设 |
第六章 由专业课程设置向职业岗位课程设置的创新 |
第一节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四个模块的顶层设计 |
一、数控车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二、电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三、车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四、装配钳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第二节 数控车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
一、数控车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
二、数控车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
第三节 电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
一、电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
二、电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
第四节 车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
一、车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
二、车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
第五节 装配钳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
一、装配钳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
二、装配钳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以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为导向的精度与测量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知识基本框架 |
二、优化教学实施方案 |
(一)优选教学案例 |
(二)搭建在线教学平台 |
三、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 |
四、结语 |
(10)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分析 |
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 |
3结束语 |
四、齿轮公差讲授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强化工程意识与工程图样绘制能力的工程图学教学探讨[J]. 李雨桐,王玉新. 图学学报, 2014(05)
- [2]通过知识模块关系罗织提高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研究[J]. 许旭萍,陈景华,曾台英,于跃飞. 上海包装, 2019(10)
- [3]齿轮公差讲授方法的探讨[J]. 常伯诚. 交通高教研究, 1995(S1)
- [4]《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J]. 董文杰,王颖,许二娟,刘俊. 教育现代化, 2017(49)
- [5]齿轮公差的讲授[J]. 苑田家. 机械中专, 1994(06)
- [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 曹丽娟,尚振国,牟晨晓,武立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2(03)
- [7]典型零件公差配合的多媒体动画设计研究[D]. 张复旺. 太原科技大学, 2013(09)
- [8]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D]. 喻文. 天津大学, 2018(06)
- [9]以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为导向的精度与测量课程改革[J]. 尹宜勇,刘景云,张伟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7)
- [10]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国际化教学模式探讨[J]. 张燕军,宋爱平,张善文,张超.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