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焊缝检验现状

奥氏体焊缝检验现状

一、奥氏体焊缝检测的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孙路艳,夏磊,于晶,朴睿,杨桂茹[1](2021)在《混合式教学——拓展国际授权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新途径》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一种国际焊接技术人员培养的新途径,即混合式教学,该培训方式由传统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组成,大大地缩短了学员线下课堂培训的时间,具有灵活、有效的培训效果。混合式教学中的远程教学包括电子技术、视频、交互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CANB远程教学采用钉钉平台与德国远程教学软件2种方式,这2种方式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标准途径培训一样。培训结束后学员统一参加由CANB组织的最终考试,获得相应国际人员资质证书。其证书效力与参加传统课堂教学取得的证书效力完全相同。

邵长磊,朱加雷,梅乐,王凯,李丛伟,苗春雨,朱昱颖[2](2021)在《S32101双相不锈钢激光填丝焊接工艺及焊缝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水下原貌修复是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和内置换料水箱修复的优选方案之一。采用第三代核电站乏燃料水池用S32101双相不锈钢母材以及ER2209不锈钢焊丝,进行了V形坡口激光填丝焊接修复工艺的试验探索,并对焊缝性能进行了综合检测,主要结论包括:激光填丝焊接+激光再热的复合焊接工艺可以获得外观良好的焊缝成形,焊缝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及奥氏体构成;参照核电建造标准,焊缝的室温拉伸、高温拉伸、低温冲击、铁素体含量和耐晶间腐蚀性能均满足要求。研究结论为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和内置换料水箱的水下焊接工艺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郭舒,王海涛,韩恩厚[3](2021)在《核电站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预测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是压水堆核电站中连接主设备低合金钢压力容器接管嘴与不锈钢管道的一种典型结构,易发生一次侧应力腐蚀开裂,而焊接残余拉应力是造成此种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准确评估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接头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至关重要。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焊接残余应力旨在保障核电设备的结构完整性。介绍了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结构、材料与焊接工艺特点,综述了有限元模拟方法预测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的数值计算工作和典型流程,以及诸多因素对有限元模拟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孙志刚,谷海龙,袁华丽,徐忠春,王远征[4](2021)在《输水用螺旋缝双金属复合管焊接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针对螺旋焊管作为基管时,双金属复合管机械复合难度大、焊缝组织难控制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螺旋缝冶金双金属复合管的焊接工艺。通过对双金属复合管常用焊接方法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埋弧焊的焊接方式,并根据埋弧焊高稀释率的特点,对过渡层、不锈钢层和碳钢层的焊接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选用高Cr焊丝(w(Cr)≥40%)完成不锈钢层及过渡层的焊接,选用与不锈钢层成分相当的焊丝完成碳钢层焊接,可有效降低焊缝硬度,得到以奥氏体为主的焊缝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冶金双金属复合板试制的螺旋缝双金属复合管各项性能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焊缝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塑性。

柴旭天,尹燕,王志鹏,董开基,李志慧,张瑞华[5](2021)在《D36钢窄间隙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的方式对低合金高强钢D36进行对接,实现了良好的多层多道厚板焊接,焊后无裂纹、无气孔等缺陷。通过拉伸、弯曲试验,以及显微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等分析手段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由大量板条状马氏体组成,细晶区组织由晶粒细小的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焊缝中心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填丝焊道硬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热影响区、焊缝中心、母材;钝边自熔打底焊接硬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焊缝中心、热影响区、母材;焊接接头拉伸试样均断裂在母材位置,断口与受力方向成45°夹角,并出现明显颈缩现象,这属于典型韧性断裂。焊缝平均抗拉强度为537 MPa,平均断后延伸率为15.6%。

杨伟锋,许斌,吴玉辉,刘桑,王孟果[6](2021)在《船用脱硫装置特种不锈钢管焊接工艺设计》文中指出通过研究船用脱硫装置设计及材料特性,结合项目产品特点及现有资源,设计3种船用脱硫装置特种不锈钢管焊接工艺。为确保新焊接工艺满足设计要求,体现实用性和经济性,对焊接方法、焊材种类进行遴选,并进行焊接试验以优化各项焊接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管材焊接接头的各项性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新焊接工艺通过评定并得到船级社认可。经实船应用,采用新焊接工艺的管路焊接接头耐蚀性能良好。

张敏,杜明科,张云龙,王刚,朱子越[7](2021)在《Q345B低碳钢/20Mn23Al无磁钢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性能》文中提出采用E316LT0-1不锈钢焊丝对Q345B低碳钢和20Mn23Al无磁钢进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接头填充焊层组织主要为骨骼状δ-铁素体和奥氏体,打底焊层组织主要为树枝状铁素体和奥氏体;Q345B钢侧过热粗晶区组织为贝氏体和魏氏体,相变重结晶区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20Mn23Al钢侧热影响区组织为孪晶奥氏体和少量铁素体;母材和焊缝中的合金元素发生互扩散,Q345B钢和20Mn23Al钢侧扩散层厚度分别约为15,25μm;接头拉伸性能优于Q345B钢但略差于20Mn23Al钢,接头焊缝区硬度最大,热影响区次之。

蒋文春,罗云,万娱,金强,张显程,涂善东[8](2021)在《焊接残余应力计算、测试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石化、核电等承压设备日益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焊接作为一种传统连接工艺,依然是大型承压设备制造的关键技术。然而,焊接不可避免带来残余应力,是引发应力腐蚀、疲劳、断裂等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承压设备结构完整性及安全服役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效调控焊接残余应力是保障大型承压设备结构完整性的关键。而焊接残余应力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生缺陷,其精准的计算方法和可靠的测试手段亦是实现其科学有效调控的基础。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笔者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系统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焊接残余应力计算、测试及调控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工艺、材料与结构仿真三位一体的焊接残余应力集成计算方法研究现状,详细梳理各类焊接残余应力测试方法,总结其优缺点,而后对残余应力调控方法进行分类阐述,重点阐述了最近新出现的残余应力调控方法,并展望发展趋势。

张迪,赵琳,刘奥博,温鹏[9](2021)在《激光能量对激光焊接接头熔化形状、气孔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文中认为对高质量、高效率、高柔性和绿色环保连接技术的需求,以及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材料的连接需求,促进了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和进步。得益于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认识的深入,激光焊接技术在过去30年实现了由实验室研究走向规模化工业应用的转变。激光能量能够在时空尺度上进行精确调控,高能量密度和小热输入为激光焊接精确控制接头熔化形状和抑制焊接热循环对母材的不良影响提供了可能。然而,高的激光能量密度导致金属蒸发形成匙孔,匙孔坍塌引起的气孔是激光焊接中的常见缺陷。此外,小的热输入导致了较快的冷却速度,影响了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熔深、气孔和微观组织的调控均与激光能量密切相关。本文依托钢铁材料、镁合金、钛合金和异种材料连接方面的典型案例,介绍了激光能量对焊接熔深、气孔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及调控,指出了激光焊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对利用激光焊接技术解决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焊接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段鹏[10](2021)在《超超临界机组耐热钢和高温合金的性能劣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是洁净煤利用的重要途径,安全稳定运行是确保超超临界机组清洁高效、经济运行的基础。随着我国向“3060”双碳目标发展战略的迈进,超超临界机组频繁参与深度调峰,这将导致高温部件材料的老化与损伤问题日益突出,亟需深入研究其在长时间、复杂工况服役下的微结构与力学性能劣化规律。P92马氏体耐热钢和Incone1783高温合金以及T23贝氏体耐热钢是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关键材料。本文对P92马氏体耐热钢、Incone1783高温合金及T23贝氏体耐热钢进行了长时间高温下的性能劣化特性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开展了 P92钢在650℃下29000h、680℃下21000h的长时间高温时效老化实验。P92钢的室温强度、高温强度和硬度,在时效初期1000h内均出现明显下降,之后在650℃时效至29000h基本保持稳定不变,但在680℃下时效至18000h时明显下降。P92钢的室温塑性和高温塑性均在时效早期出现快速下降,之后基本不变。Laves相在时效初期1000h时均快速析出,其粗化现象十分显着且粗化速率高于M23C6相的粗化速率。680℃时效比650℃时效更容易引起马氏体板条结构的回复和Laves相的粗化团聚,680℃时效至7000h与650℃时效至20000h具有相同的此类特征。马氏体板条结构的稳定对于保持P92钢的强度性能起主导作用。(2)开展了 P92钢在610℃、630℃、650℃下的等温持久强度实验以及显微硬度与蠕变断裂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建立了 610℃、630℃、650℃下基于持久强度的P92钢蠕变断裂寿命评估模型和基于显微硬度的蠕变断裂寿命监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实际服役中P92钢的蠕变损伤寿命评估。发现Laves相在610℃下蠕变1000h时已经析出,而在650℃下蠕变3915h出现明显的粗化团聚现象。相同的老化温度下,蠕变比时效更易促进马氏体板条结构的回复。(3)通过对P92马氏体耐热钢在650℃和680℃下不同时效阶段的力学性能实验,得到了其在时效过程中硬度与强度仍基本满足线性关系的规律,并建立了P92钢老化过程中基于布氏硬度的静态拉伸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直接用于预测不同服役时间下P92钢的拉伸强度。(4)针对已经运行35000h的国产Incone1783合金分别在650℃和700℃下开展了 20000h的长时间高温时效老化实验。室温和高温强度在时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室温塑性均降低到极低水平,伸长率分别达3.7%和4.2%,合金出现严重脆化倾向;高温伸长率几乎保持不变,收缩率略有升高。Incone1783合金的高温性能优于室温性能。γ’相和β相的粗化及演变行为决定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700℃时效条件下合金中的γ’相和β相的粗化程度显着高于650℃同样时效时间下的相应程度。650℃和700℃时效20000h后,Incone1783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由初始值26J分别下降至3.8J和2.9J,表明高温时效后合金的室温脆性显着增高。研究发现,Inconel783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随老化时间呈指数函数的下降关系,提出了 Incone1783合金在650℃和700℃时效老化过程中的冲击韧性预测模型,可用于指导该合金在长期服役中的性能劣化监测。(5)研究了在569℃蒸汽温度下实际服役7.8万小时后末级再热器用T23钢的组织及性能,发现管子迎烟气侧强度均低于背烟气侧强度,且低于ASME SA213的标准下限而不满足使用要求。高温长期服役下T23钢晶界和晶内的M23C6会转变为M6C型碳化物,较多粗大的M6C相是导致T23钢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电站高温受热面的寿命及安全管理。

二、奥氏体焊缝检测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氏体焊缝检测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式教学——拓展国际授权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混合式教学
    1.1 混合式教学中远程教学模式的选择
    1.2 混合式教学中远程教学体系文件的要求
    1.3 混合式教学中远程教学教学设计
    1.4 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课件的设置
2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2.2 混合式教学中远程教学管理
    2.3 混合式教学中远程教学质量监督管理
3 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3.1 混合式教学的优点
    3.2 可能出现的问题
    3.3 对策及措施
    3.4 疫情期间钉钉平台云课堂运行情况
4 结束语

(2)S32101双相不锈钢激光填丝焊接工艺及焊缝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设备及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微观组织分析
    2.2 物相组成分析
    2.3 力学性能分析
    2.4 铁素体含量检测
    2.5 晶间腐蚀检测
3 结论

(3)核电站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预测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特征
    1.1 结构特征
    1.2 材料特征
    1.3 工艺特征
        1.3.1 保障焊缝成形质量的措施
        1.3.2 焊接方法的演变
        1.3.3 焊接位置
2 有限元模拟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模拟流程
    2.3 影响因素
        2.3.1 实际生产制造环节
        2.3.2 硬化准则
        2.3.3 结构模型
        2.3.4 焊接顺序
        2.3.5 约束条件
        2.3.6 层间温度
        2.3.7 堆焊修复层
        2.3.8 同种金属焊接
3 结束语

(4)输水用螺旋缝双金属复合管焊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焊接方法分析
2 焊接材料选择
    2.1 过渡层焊接材料
    2.2 不锈钢层焊接材料
    2.3 碳钢层焊接材料
3 生产试制及性能检测
    3.1 生产试制
    3.2 拉伸及弯曲性能
    3.3 化学成分
    3.4 硬度
    3.5 晶间腐蚀
4 结论

(5)D36钢窄间隙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2.2 试验条件
    2.3 接头组织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焊接接头组织和形貌分析
        3.1.1 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微观组织分析
        3.1.2 受二次热循环的焊缝重叠部分微观组织
    3.2 接头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3.2.1 显微硬度
        3.2.2 拉伸试验
4 结论

(6)船用脱硫装置特种不锈钢管焊接工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焊接工艺设计
    1.1 S31254管对接缝焊接工艺
    1.2 S32750管管板全焊透角接缝焊接工艺
    1.3 S32750管对接缝焊接工艺
2 焊接工艺试验
3 工艺评定
4 结 语

(7)Q345B低碳钢/20Mn23Al无磁钢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1.1 试样制备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显微组织
    2.2 微区成分
    2.3 拉伸性能
    2.4 硬 度
3 结 论

(8)焊接残余应力计算、测试与调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残余应力计算方法
    1.1 工艺仿真
    1.2 材料仿真
    1.3 结构仿真
2 残余应力测试技术
    2.1 破坏性测试方法
        2.1.1 轮廓法
        2.1.2 深孔法
    2.2 半无损测试方法
        2.2.1 钻孔法
        2.2.2 压痕应变法
    2.3 无损测试法
        2.3.1 X射线衍射测试方法
        2.3.2 同步辐射X射线
        2.3.3 中子衍射
        2.3.4 超声波法
3 残余应力调控技术
    3.1 原位调控
        3.1.1 结构设计与工艺优化
        3.1.2 低温相变调控
    3.2 机械形变法
        3.2.1 超声冲击
        3.2.2 高压水射流
    3.3 热处理
        3.3.1 整体热处理
        3.3.2 局部热处理
        3.3.3 主副加热局部热处理
        3.3.4 分段加热-筋板加固刚柔协同方法
4 总结与展望

(9)激光能量对激光焊接接头熔化形状、气孔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激光能量对接头熔化形状的影响和调控
3 激光能量对气孔的影响和调控
4 激光能量对微观组织的影响和调控
5 结束语

(10)超超临界机组耐热钢和高温合金的性能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P92钢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1.2.1 P92钢的发展
        1.2.2 P92钢的研究现状
    1.3 Inconel783合金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1 Inconel783合金的发展
        1.3.2 Inconel783合金的研究现状
    1.4 T23钢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1.4.1 T23钢的发展
        1.4.2 T23钢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P92钢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Inconel783合金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 T23钢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P92钢实验材料
    2.2 Inconel783合金实验材料
        2.2.1 国产Inconel783合金性能参数
        2.2.2 进口Inconel783合金基本性能
    2.3 高温时效实验
        2.3.1 P92钢高温时效实验及样品制取
        2.3.2 国产Inconel783合金高温时效实验及样品制取
    2.4 微观组织与结构分析
        2.4.1 OM金相组织
        2.4.2 SEM微观形貌
        2.4.3 EDS元素分布
        2.4.4 XRD相组成
        2.4.5 TEM相结构/点阵
    2.5 力学性能分析
        2.5.1 显微硬度测试
        2.5.2 布氏硬度测试
        2.5.3 力学拉伸实验
        2.5.4 冲击试验
    2.6 化学成分分析
    2.7 高温持久强度实验
第3章 P92钢650℃与680℃时效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质成分分析
    3.3 金相组织分析
    3.4 SEM-EDS元素分布及XRD能谱分析
    3.5 SEM扫描电镜分析
    3.6 TEM透射电镜分析
    3.7 650℃与680℃时效力学性能变化及机理研究
        3.7.1 布氏硬度和显微硬度
        3.7.2 室温拉伸性能
        3.7.3 高温拉伸性能
        3.7.4 拉伸断口形貌分析
        3.7.5 力学性能变化机理分析
    3.8 P92钢强度预测模型研究
        3.8.1 时效温度对P92钢性能的影响
        3.8.2 强度与硬度的物理关系
        3.8.3 P92钢的强度预测模型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P92钢蠕变断裂寿命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持久强度测定的理论依据
        4.2.1 等温线外推法
        4.2.2 Larson-Miller参数法
    4.3 实验参数
    4.4 金相组织分析
    4.5 SEM扫描电镜分析
    4.6 TEM透射电镜分析
    4.7 基于持久强度的蠕变寿命评估模型
    4.8 硬度测试
    4.9 基于显微硬度的蠕变寿命监测模型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Incone1783合金650℃与700℃时效组织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金相组织分析
    5.3 SEM扫描电镜分析
    5.4 SEM-EDS元素分布分析
    5.5 TEM透射电镜分析
    5.6 650℃时效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分析
        5.6.1 650℃时效室温拉伸性能
        5.6.2 650℃时效冲击韧性
        5.6.3 650℃时效硬度测试
        5.6.4 650℃时效高温拉伸性能
    5.7 700℃时效力学性能及其与650℃时效的对比研究
        5.7.1 700℃时效室温拉伸性能
        5.7.2 700℃时效冲击韧性
        5.7.3 Incone1783合金冲击韧性预测模型
        5.7.4 700℃时效硬度测试
        5.7.5 700℃时效高温拉伸性能
    5.8 650℃与700℃时效拉伸断口分析
        5.8.1 室温拉伸断口
        5.8.2 高温拉伸断口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长时服役后T23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6.3 金相组织与SEM扫描电镜分析
    6.4 SEM-EDS元素分布分析
    6.5 TEM透射电镜分析
    6.6 力学拉伸性能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成果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奥氏体焊缝检测的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式教学——拓展国际授权焊接技术人才培养新途径[J]. 孙路艳,夏磊,于晶,朴睿,杨桂茹.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21(05)
  • [2]S32101双相不锈钢激光填丝焊接工艺及焊缝性能研究[J]. 邵长磊,朱加雷,梅乐,王凯,李丛伟,苗春雨,朱昱颖. 应用激光, 2021(05)
  • [3]核电站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预测的研究现状[J]. 郭舒,王海涛,韩恩厚. 机械工程材料, 2021(10)
  • [4]输水用螺旋缝双金属复合管焊接工艺研究[J]. 孙志刚,谷海龙,袁华丽,徐忠春,王远征. 焊管, 2021(09)
  • [5]D36钢窄间隙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J]. 柴旭天,尹燕,王志鹏,董开基,李志慧,张瑞华.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17)
  • [6]船用脱硫装置特种不锈钢管焊接工艺设计[J]. 杨伟锋,许斌,吴玉辉,刘桑,王孟果. 造船技术, 2021(04)
  • [7]Q345B低碳钢/20Mn23Al无磁钢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性能[J]. 张敏,杜明科,张云龙,王刚,朱子越. 机械工程材料, 2021(08)
  • [8]焊接残余应力计算、测试与调控的研究进展[J]. 蒋文春,罗云,万娱,金强,张显程,涂善东. 机械工程学报, 2021(16)
  • [9]激光能量对激光焊接接头熔化形状、气孔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J]. 张迪,赵琳,刘奥博,温鹏. 中国激光, 2021(15)
  • [10]超超临界机组耐热钢和高温合金的性能劣化研究[D]. 段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标签:;  ;  ;  ;  ;  

奥氏体焊缝检验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