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10/12膨胀机进出口调节机构改造简介

50-110/12膨胀机进出口调节机构改造简介

一、50-110/12型膨胀机进出气调节机构改装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陈纯正[1](1974)在《活塞式膨胀机(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活塞式膨胀机热力计算的任务是:确定膨胀机的主要几何尺寸,确定示功图各个特性点(即示功图上2、3、4、5各点)的气体参数,并且绘制膨胀机动力计算所必须的示功

沈阳重型机器厂动力科[2](1974)在《50-110/12型膨胀机进出气调节机构改装简介》文中研究表明50—110/12型立式双缸活塞式膨胀机,是150米3/时制氧机的主要配套设备之一,以产生冷量来满足整套装置对冷量的需要和不断补充冷量的损失。因此膨胀机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套机组的运转和设备的出率。从我们十多年的使用与操作来看,感到该膨胀机

沈阳重型机器厂动力科[3](1977)在《50-110/12型膨胀机进出气调节机构改装简介》文中研究指明50-110/12型立式双缸活塞式膨胀机,是150米3/时制氧机的主要配套设备之一,以产生冷量来满足整套装置对冷量的需要和不断补充冷量的损失。因此膨胀机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套机组的运转和设备的出率。从我们十多年的使用与操作来看,感到该膨胀机的进、出气调节机构存在着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加工繁复、调节不便等缺点,而且在使用

王树成[4](2020)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的联合循环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为了保证持续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制定了重点发展“分布式能源、电力储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技术”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此外,分布式供能系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能源领域四项前沿技术之一的新型供能方式,集节能、环保、经济、可靠等优势于一体,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依托北京市自然基金、中央高校基金、中丹国际合作、留学基金等项目,利用理论研究、模拟仿真,实验/试验,技术集成等方法对以燃气轮机为原动机的大型分布式供能系统、船用中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以及基于二甲醚内燃机的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中联合循环的耦合特性、能的梯级利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的主要部件及主要循环单元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分布式供能系统的集成原则,即:能量的梯级利用及物理能与化学能的梯级利用。阐述了系统中的高品位、中品位、低品位热能的耦合机理。其次,采用(?)分析方法对以燃气轮机为原动机的大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中主要部件的(?)损进行分析,揭示了系统各主要部件能量损失的不可逆程度。结果表明,(?)损占比最大的部件为燃烧室,58.8%;其次是太阳能集热器,14.3%。采用先进(?)分析方法将系统主要部件的(?)损划分为:内补(?)损/外部(?)损,可避免(?)损/不可避免(?)拟。从系统部件的自身结构和拓扑结构两个角度揭示了(?)损产生的原因。提出“瞬时(?)损”的概念,对所提出的大型分布式供能系统各主要部件的(?)损进行了逐时分析。再次,阐述了二甲醚在未来能源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及采用二甲醚作为系统燃料的原因。介绍了二甲醚的生产流程,并对原有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基于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新型二甲醚的绿色生产流程,将生物质中碳元素的转化率提高到90%。分析了基于绿色燃料甲醚的船用分布式系统特性。对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采用不同有机工质,不同燃料下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适用于该船用分布式系统的有机工质。此外,对斯特林热机和有机朗肯循环在回收烟气余热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内燃机负荷及排烟温度下,斯特林发动机回收烟气余热的性能优于有机朗肯循环。然后,介绍了基于燃用一甲醚内燃机的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冷热电的供能方式。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了系统中内燃机在非满负荷工况下的主要热力学参数,并建立了系统中其它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以上海地区某宾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在典型夏至日和冬至日时的运行特性。最后,以系统年运行收益和年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对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中使用的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适用性及各自的经济性进行研究。表明当原动机功率小于2.8MW时,选用内燃机作为原动机是比较好的选择。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以系统年均投资、一次能源节约率、二氧化碳减排率为目标函数,对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中集热器面积进行优化,得到了在该案例下的最佳的集热器面积数值,为类似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给出了二甲醚替代柴油和天然气时的燃料替代价格比系数:rD=1.47,rN=1.69。分析了二甲醚作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燃料时在价格上的优势。

梁志礼[5](2011)在《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变工况性能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自然工质CO2在热泵领域的应用,首先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搭建跨临界CO2热泵系统试验台,研究其在不同的试验工况下的性能特性,找出使系统运行最优化的试验工况,为其市场化提供数据支持和试验参考。由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可知,系统中的各个基本参数对热泵热水机的性能均有影响,通过模拟计算,研究各参数对系统性能COPH的影响。在模拟的过程中,只改变一个参数,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结果显示:系统COPH随着蒸发温度tev的升高而升高;气体冷却器制冷剂侧出口温度tgas-out越低,系统COPH越高;压缩机效率ηi与系统COPH成正比关系;吸气过热度Δt′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但呈现减小趋势;当高压侧压力Pcond升高时,系统系统COPH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大值。为了很好的测量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在各个工况下的性能参数,找出提高热泵系统性能的措施。我们对热泵系统的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系统有以下特点:(1)换热器:选择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内管采用螺旋镍白铜管,可以强化水侧和制冷剂侧的扰动,增强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同时也可以减弱水侧的结垢现象。(2)节流方式:该系统采用两种节流方式,第一种采用一个节流阀对系统进行节流;第二种采用两个节流阀对系统进行节流,第一个节流阀调节高压侧压力,第二个节流阀调节低压侧压力,中间的储液器平衡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波动。(3)回热器:该系统可以在有回热器和无回热器两种状态下运行,因此可以研究回热器对跨临界CO2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1)该系统管路采用外径为10mm,壁厚为1mm的紫铜管,完全能够胜任系统的耐压要求;换热器采用同轴套管式的,其内管为螺旋镍白铜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良好,气冷器和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最大值分别为636w/(m2·k)和450w/(m2·k),系统运行稳定。(2)蒸发温度tev为-5℃,当终止水温度tter,w为45℃和50℃时,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的COPH随着高压侧压力Pcond的升高而降低;当终止水温度tter,w为55℃、60℃和65℃时,热泵系统的COPH随着高压侧压力Pcond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最大值,其所对应的高压侧压力为最优高压侧压力Popt。(3)在高压侧压力Pcond和蒸发温度tev不变的条件下,热泵系统的COPH随着终止水温度tter,w的升高而降低。(4)当蒸发温度为-5℃,水源温度为15℃,初始水温度为25℃,终止水温度为50℃,当高压侧压力低于9.4Mpa时,有回热器系统的COPH低于无回热器系统的COPH;但回热器对压缩机的吸气温度tsuc升高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防止压缩机液击,在压缩机停机时更好的回油;此外,回热器对蒸发器和气冷器的差压ΔP有降低作用。(5)蒸发温度tev越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dis越高。当蒸发温度tev为-10℃,高压侧压力Pcond为7.5MPa,终止水温度为45℃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dis可达到110℃;如果高压侧压力Pcond达到9.5MPa,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dis可达到150℃,故该系统的蒸发温度tev不易低于-10℃。

梁楠[6](2020)在《天然气液化储配调峰站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气与煤炭和石油一样,都是化石能源,但它的燃烧排放却比后两者对环境的污染小得多,是一种清洁能源,广泛应用在发电、工业生产、供热、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对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长。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在某些时候甚至会发生“气荒”的现象。因此,液化天然气(LNG)调峰可以有效地解决用气高峰期所导致的“气荒”。本文结合项目的基本情况,对天然气的市场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在经济上符合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对社会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T市的环保节能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拟建项目各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具体结论如下:(1)拟建项目选择出一套工艺流程完善,先进可靠,设备设施质量好、消耗低,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少等优点的方案,确保项目技术上整体先进。(2)通过盈利能力分析、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等计算分析,拟建项目总投资为35737万元,装置运转后年均利润总额4543万元,项目在经济上是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3)拟建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可解决城市居民供气的调峰问题,缓解当地劳动就业压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利于共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4)对建设项目存在的社会风险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能够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50-110/12型膨胀机进出气调节机构改装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110/12型膨胀机进出气调节机构改装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4)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的联合循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
        1.1.2 国内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
    1.2 分布式供能系统研究动态
        1.2.1 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大型分布式供能系统
        1.2.2 内燃机为核心的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
        1.2.3 有机朗肯循环和斯特林热机在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1.2.4 分布式供能系统中不同原动机的特点
    1.3 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趋势
        1.3.1 耦合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1.3.2 基于生物质气化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的循环单元及能量转换机理
    2.1 引言
    2.2 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组成部件
    2.3 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循环单元
        2.3.1 布雷顿循环
        2.3.2 狄赛尔循环
        2.3.3 朗肯循环
        2.3.4 有机朗肯循环
        2.3.5 斯特林循环
        2.3.6 压缩式制冷循环
        2.3.7 吸收式制冷循环
    2.4 分布式供能系统的集成原则及耦合机理
        2.4.1 热能的梯级利用
        2.4.2 物理能与化学能的梯级利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燃气轮机的大型分布式供能系统
    3.1 引言
    3.2 基于燃气轮机的大型分布式供能系统
        3.2.1 系统设计参数
        3.2.2 系统数学模型
        3.2.3 系统性能评价准则
    3.3 系统联合循环热力学特性
    3.4 系统静态(?)特性
        3.4.1 传统(?)分析
        3.4.2 先进(?)分析
        3.4.3 瞬时(?)损
    3.5 系统逐时(?)特性
        3.5.1 系统整体逐时(?)特性
        3.5.2 布雷顿循环逐时(?)特性
        3.5.3 朗肯循环逐时(?)特性
        3.5.4 太阳能集热器逐时(?)特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绿色燃料的船用中型分布式供能系统
    4.1 引言
    4.2 分布式供能系统中二甲醚燃料的制备
        4.2.1 二甲醚燃料特性
        4.2.2 二甲醚燃料制备系统
        4.2.3 系统能量流动分析
    4.3 基于绿色燃料的船用分布式联合循环系统
        4.3.1 系统设计参数
        4.3.2 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烟气余热性能分析
    4.4 有机朗肯循环与斯特林发动机余热回收对比
        4.4.1 所需热源温度及热效率对比
        4.4.2 输出功率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二甲醚内燃机的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
    5.1 引言
    5.2 以内燃机为原动机的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
    5.3 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内燃机的实验特性
        5.3.1 内燃机实验台
        5.3.2 实验测量设备
        5.3.3 实验台控制设备
    5.4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
        5.4.1 指示指标
        5.4.2 有效指标
    5.5 实验工况及结果
    5.6 分布式供能系统研究方法
        5.6.1 部件数学模型
        5.6.2 能量平衡方程
        5.6.3 系统评价准则
        5.6.4 系统计算流程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特性及优化分析
    6.1 引言
    6.2 小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特性
        6.2.1 用户建筑能耗分析
        6.2.2 系统能源供应逐时分析
        6.2.3 系统性能逐时分析
    6.3 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对比
        6.3.1 主要设备参数计算
        6.3.2 原动机对比分析
    6.4 分布式供能系统集热器面积优化
        6.4.1 优化理论
        6.4.2 结果分析
    6.5 系统敏感性分析
        6.5.1 能源价格对投资回收期影响
        6.5.2 不同燃料价格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变工况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CO_2 的发展史
        1.2.1 CO_2 亚临界循环
        1.2.2 CO_2 跨临界循环
    1.3 国内外 CO_2 热泵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CO_2 热泵热水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跨临界 CO_2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2.1 跨临界 CO_2 热泵循环的特点
    2.2 影响跨临界 CO_2 热泵系统性能的因素
        2.2.1 蒸发温度tev 对热泵系统的影响
        2.2.2 气体冷却器制冷剂侧出口温度tgas-out 对热泵系统的影响
        2.2.3 吸气过热度?t′对热泵系统的影响
        2.2.4 压缩机效率ηi 对热泵系统的影响
        2.2.5 系统高压侧压力 Pcond 对热泵系统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临界 CO_2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型
    3.1 跨临界 CO_2 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3.2 压缩机的选型
    3.3 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3.3.1 气冷器的换热面积计算
        3.3.2 蒸发器的的换热面积计算
        3.3.3 回热器(IHE)的选择
    3.4 膨胀阀的选型
    3.5 高压侧安全阀的选型
    3.6 变送器的选型
    3.7 软化水设备的选型
    3.8 恒温箱的选型
    3.9 其他设备的选型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临界 CO_2水源热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1 跨临界 CO_2 水源热泵系统
        4.1.1 制冷循环系统
        4.1.2 水循环系统
        4.1.3 数据测量系统
        4.1.4 数据采集系统
        4.1.5 电力控制系统
    4.2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2.1 跨临界 CO_2 热泵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4.2.2 跨临界 CO_2 热泵系统的抽真空
    4.3 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临界 CO_2热泵系统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蒸发温度t_(ev) 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5.2 高压侧压力 P_(cond) 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5.3 终止水温度t_(ter,w) 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5.4 换热器的差压P,制冷剂的质量流量q_(gas,r) 和压缩机排气温度t_(dis) 与高压侧压力P_(cond)、终止水温度t_(ter,w)的关系
    5.5 回热器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5.6 试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天然气液化储配调峰站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调峰方式研究综述
        1.3.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研究相关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2.1.1 建项目经济技术分析理论
        2.1.2 经济效益分析理论
    2.2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2.2.1 环保效益分析理论
        2.2.2 综合效益分析理论
第3章 调峰站建设项目概况
    3.1 项目概况
    3.2 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
        3.2.1 建厂条件
        3.2.2 厂址方案
    3.3 生产保障
        3.3.1 建设基础
        3.3.2 用水保障
        3.3.3 用电保障
        3.3.4 通讯保障
        3.3.5 采暖通风及空调
    3.4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3.4.1 天然气净化工艺
        3.4.2 天然气液化工艺
        3.4.3 LNG储罐
        3.4.4 LNG气化器的选择
        3.4.5 工艺过程说明
    3.5 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
        3.5.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3.5.2 职业安全防范措施
        3.5.3 消防
        3.5.4 拟建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3.5.5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及方案
第4章 经济效益分析
    4.1 财务分析内容与分析方法
        4.1.1 财务分析内容
        4.1.2 财务分析方法
    4.2 财务经济效益分析
        4.2.1 投资估算范围
        4.2.2 投资分析
        4.2.3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4.2.4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4.2.5 营业收入及税金估算
        4.2.6 利润总额及分配
        4.2.7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4.2.8 不确定性分析
    4.3 建设项目经济效益
第5章 社会影响分析
    5.1 社会效益
        5.1.1 提供调峰气源
        5.1.2 环境影响分析
        5.1.3 税收及就业
    5.2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50-110/12型膨胀机进出气调节机构改装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活塞式膨胀机(二)[J]. 陈纯正. 深冷简报, 1974(02)
  • [2]50-110/12型膨胀机进出气调节机构改装简介[J]. 沈阳重型机器厂动力科. 深冷简报, 1974(03)
  • [3]50-110/12型膨胀机进出气调节机构改装简介[J]. 沈阳重型机器厂动力科. 深冷技术, 1977(S1)
  • [4]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的联合循环特性研究[D]. 王树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
  • [5]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变工况性能的试验研究[D]. 梁志礼.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1(06)
  • [6]天然气液化储配调峰站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D]. 梁楠.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标签:;  ;  ;  ;  ;  

50-110/12膨胀机进出口调节机构改造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