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备了哥王注射液工艺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喻文进[1](2012)在《咽喉舒宁含片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下降、辛辣饮食及烟酒的刺激,咽喉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因素。常见的咽喉疾病有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异感症等。目前,市场上咽喉疾病的治疗药品主要为西药,副作用较大,中药品种较少。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有“中药抗菌素”之美誉,为治疗热毒疮痈,咽喉肿痛之佳品,目前尚未有以其为原料的含片上市。为此,本研究以穿心莲为原料,并辅以了哥王药材,将其开发为一种治疗咽喉疾病的药物,剂型选择能在局部产生较久疗效的口含片。本文对其制备工艺和药效学作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其开发为一种新药提供试验依据。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咽喉舒宁含片的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对药味所含成分的药理、药效、理化性质的分析,同时结合本品的药效,将其提取工艺分为两部分:穿心莲采用乙醇提取;了哥王采用甲醇提取,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西瑞香素得率为指标,优选出了哥王最佳提取工艺:16倍量的甲醇超声2次,每次1.5h,超声功率为160W。第二部分为咽喉舒宁含片的精制工艺研究。通过浓缩穿心莲提取液和了哥王提取液,并将二者浸膏分别进行溶剂划分和两次重结晶,得到较高纯度的穿心莲内酯和西瑞香素。第三部分为咽喉舒宁含片的成型工艺。在成型工艺研究中,考察了不同种类及不同配比的成型辅料、矫味剂阿巴斯甜的用量及粘合剂的种类,最终按处方量确定成型工艺为:穿心莲内酯5%、西瑞香素2.5%、2:1的甘露醇乳糖混合物91%、阿巴斯甜1%、硬脂酸镁5‰、粘合剂适量。第四部分为咽喉舒宁口含片的急性毒性试验及抗炎作用研究。采用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未见明显症状,也无死亡,雌雄两性的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10g·kg-1,约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1000倍(成人体重按60kg计算)。可以认为基本无毒,安全性较大。第五部分为研究总结,对咽喉舒宁含片的提取工艺、成型工艺及急性毒性试验和抗炎药理试验进行总结。第六部分为综述。综述了穿心莲、了哥王现代研究进展以及口含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二者开发为含片类新制剂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金钱[2](2017)在《结合量效关系及指纹图谱智能软件分析系统的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药原料质量差异大是造成中成药质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中药生产投料前控制原料药的质量均一有助于提高中药成品的质量一致性。课题组前期在行业专项“中成药生产投料饮片质量均一性控制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307009)基础上对复方丹参制剂等处方原料进行了质量均一化研究,形成了中药生产饮片投料前多指标成分质量均一性控制方法和中药多指标成分均一化计算软件,本课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复方丹参片等4个上市中成药为模式药物,采用药效实验-变量投影分析的方法确定与“效”相关的控制质量均一性指标成分,采用量效关系研究方法确定该指标成分的“量”控范围;为便于对质量均一性的评价和便于生产应用,开发了包括能处理中药指纹图谱指纹成分质量均一化智能分析软件系统并在中药产品实际生产中应用验证,证明所建立的方法体系可行,同时形成了中药质量均一化控制策略和操作规范。目的:建立中成药质量均一性控制策略和方法体系;开发中药饮片生产投料指纹图谱及成分智能均一化分析软件系统;为加强中成药质量均一性控制、保障中成药疗效的稳定发挥,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和结果:1、复方丹参片等模式药物拟定多指标成分的检测方法研究(1)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了复方丹参片中丹参和三七饮片及成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证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用于复方丹参片质量均一性评价指标的检测;下面照此改!(2)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虎力散片制草乌和三七饮片及成品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以及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含量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作为虎力片质量均一性评价检测指标;(3)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穿王消炎胶囊穿心莲饮片和了哥王饮片及成品中新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和西瑞香素含量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穿心莲饮片和了哥王饮片及成品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作为穿王消炎胶囊质量均一性评价检测指标;(4)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前列舒乐胶囊淫羊藿饮片和黄芪饮片及成品中朝藿定C、淫羊藿苷、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含量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淫羊藿饮片和黄芪饮片及成品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准确可靠,能够作为前列舒乐胶囊质量均一性评价检测指标;2、变量重要性投影分析法(DPVPH)用于丹参饮片质量差异对复方丹参片药效影响的分析研究(1)通过含药血清体外缺氧/复氧CMEC研究复方丹参中丹参饮片---所有“饮片”均改为“饮片”质量差异及丹参饮片用量对药效的影响,并应用DPVPH和Hill方程法分析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与药效关系和指标成分含量阈值,结果表明,丹参的质量差异对复方丹参片体外缺氧/复氧CMEC的药效影响显着,随着丹参质量和用量的提高,体外缺氧/复氧CMEC的细胞活力呈提高趋势,NO和ET呈降低趋势;DPVPH法分析得出,丹酚酸B影响最大的药效指标是SOD,丹参酮影响最大的药效指标是NO;Hill方程法分析得出,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 ED50=13.15 mg/片,[ED]20~[ED]80=9.85~18.93mg/片,经平均转移率推算出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含量为:44.65mg/g,含量控制范围为:33.45~64.28mg/g,偏差控制为-25%~+43.9%;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ED50=0.88mg/片,[ED]20~[ED]80=0.76~0.99mg/片,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8.89mmg/g,含量控制范围为:7.64~9.96mg/g,偏差控制为-13.6%~+12.5%。(2)通过大鼠体内血瘀模型研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差异及丹参用量对大鼠体内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和药效学指标的影响,并应用DPVPH和Hill方程法分析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饮片质量与药效关系和指标成分含量阈值,结果表明,丹参饮片的质量差异对复方丹参成品在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的药效影响显着,随着丹参饮片质量和用量的提高,各药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趋势;DPVPH法分析得出,丹酚酸B影响最大的药效指标是60S-1,丹参酮影响最大的药效指标是循环内皮细胞数量;Hill方程法分析得出,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 ED50=10.36 mg/片,[ED]20~[ED]80=8.82~16.58 mg/片,经平均转移率,推算出丹参饮片中丹酚酸B含量为:35.18mg/g,含量偏差范围为:29.95~56.30mg/g,偏差控制为+15%~-0.60%;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 ⅡAED50=0.77 mg/片,[ED]20~[ED]80=0.56~0.86mg/片,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7.75mg/g,含量控制范围为:5.64~8.66mg/g,偏差控制为-27.2%~+11.7%。3、根据中药饮片生产投料要求和工艺特点,编辑一套用于饮片投料均一化智能分析软件系统,该软件包含指纹图谱叠加显示模块、融合指纹图谱生成和显示模块、均值指纹图谱生成和显示模块、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模块、指纹图谱成份峰分析模块以及智能并行调配优化模块,通过软件编程,已实现了各模块功能,成功开发了一套中药饮片生产投料均一化智能分析软件,该软件可用于中药生产投料饮片质量均一化调配方案的计算,降低中药生产成品的批间差异。4、将研究建立的智能分析软件应用于模式药物实际生产中,结果如下:(1)对复方丹参片丹参饮片和三七饮片均一化投料,其成品中丹酚酸B、丹参酮 ⅡA、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含量批间差异RSD值小于7%,而未均一化产品含量测定RSD值大于10%,最高达到34.87%;(2)对虎力片制草乌饮片和三七饮片均一化投料,其成品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批间差异RSD值小于3%,而未均一化产品含量测定RSD值大于9%,最高达到11.43%;(3)对穿王消炎胶囊穿心莲饮片和了哥王饮片均一化投料,其成品中新穿心莲内酯含量RSD为6.80%,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RSD为6.78%,西瑞香素含量RSD为5.12%,均一性远高于市售品种(新穿心莲内酯含量RSD 20.01%,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RSD 25.12%,西瑞香素含量RSD 40.58%);同时,均一化投料饮片后,成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85以上,而市售产品相似度在0.792~0.937之间。(4)对前列舒乐胶囊淫羊藿饮片和黄芪饮片均一化投料,其成品中朝藿定C、淫羊藿苷、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各成分含量RSD依次为6.84%、2.20%、4.59%、8.81%,而未均一化的市售产品朝藿定C、淫羊藿苷、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各成分含量RSD依次为34.02%、23.88%、10.80%、16.51%;另外,市售前列舒乐胶囊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880~0.963之间,均一化产品相似度在0.962~0.992之间,相似度大大提高,表明均一化投料后产品质量一致性明显提高。结论:本文应用体内外药效实验证实了中成药原料饮片质量差异对成品质量及药效有显着影响,提示保证原料饮片质量均一性是保障成品质量均一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设计制作了中药饮片生产投料均一化智能分析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具备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指标成分和指纹图谱成分均一化分析,经生产验证,可应用于中药生产实际操作。
张清照,袁惠南[3](1991)在《综合开发与利用中药资源的研究 Ⅲ、改进生产工艺,充分利用药材资源的研究》文中提出 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因加工技术方法的落后或工艺不尽合理,使有效成分丢失或提取不完全,收得率低,导致药材资源不能得以充分利用,造成无形的浪费和制剂质量的低劣。本文通过实例介绍,阐述经改进加工工艺或采用新的技术方法,使加工、炮炙及生产过程中有效成分不受损失或尽量减少损
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4](2011)在《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文中提出细菌内毒素检查是药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特别对注射用原料药和注射用制剂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尚未收载该品种。我们对3批样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测,以考察该方法的可行性。1药品与试剂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黄石世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00301、20100601、20100801);细菌内毒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50601-210169);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湛
荆娜娜[5](2007)在《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中药散剂“乳炎消”原始处方的基础上,经查阅文献,总结整理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各种方剂,结合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特点,以单味中药的溶血试验、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以及配伍试验为依据,最终选定金银花、黄芩、蒲公英、白芷、干草等组份,作为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在中药提取净化工艺的研究中,采用超声提取与传统的水提醇沉相结合的方法,以中药浸膏得率为依据,确定了最佳液固比(10:1)、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次数(2次)以及醇沉次数(3次),同时在配液时加入一定量的附加剂以及采用热处理冷藏的方,得到室温下颜色、澄明度等各项指标相对稳定的注射液。在对该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试验研究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方法对注射液可能含有的杂质,如蛋白质、鞣质、草酸、树脂等进行了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探讨了注射剂中氯原酸与黄芩甙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氯原酸在2.5~1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4,n=6),注射液中氯原酸的平均含量为1.150 mg/mL;黄芩甙线性关系在2.0~12.0 mg/L范围内良好(R=0.9987,n=6),注射液中黄芩甙的平均含量为0.517 mg/mL。在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试验中,通过光加速试验、经典恒温加速试验,得出该注射剂在25℃阴凉避光可保存2年;经考察该注射剂热原、溶血性、刺激性、急性毒性、过敏性均符合规定。在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药效学试验中,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本注射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牛临床型乳房炎有较好的疗效〔治愈率为46.67 %,有效率为80 %),但其治愈率和有效率低于青链霉素对照组(治愈率为70 %,有效率为90 %),而对于奶牛的隐性乳房炎则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治愈率为80 %,有效率为100 %。本文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制备出了稳定性良好、使用安全、疗效较好的乳炎消中药注射剂,为中药注射剂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陆斡中心卫生院[6](1976)在《制备了哥王注射液工艺改进》文中认为本文对了哥王注射液水煮、酒沉、醋酸铅沉淀工艺进行了改进。将水煮改为60%乙醇渗滤或95%乙醇低温回流萃取,将醋酸铅沉淀改为明胶沉淀,利用活性炭吸附其已知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把药液的 pH 值由6.5~6.8提高到8~8.5。所得产品进行了质量检查及临床验证,效果较好。
谢麟,谢虹[7](1999)在《兽用中草药注射剂的发展与方剂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发展中草药剂的潜力。本文从中草药注射液品种开发与发展中草药注射液的技术问题,结合方剂的应用,试论我国兽用中草药注射剂当前发展的方向与其要点。
张东升[8](2014)在《奶牛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及抗炎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子宫内膜炎是危害养牛业最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多为西药,存在一定的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而中药以防病、治病、绿色、毒副作用与残留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研究新的中药复方及新的剂型,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目的:中药复方宫炎净散剂在前期研究中表明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显着,然而该药方为中药散剂,存在用药不方便、药材利用率低及药效质量难以控制等缺点,因此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继而对制备出的宫炎净注射液进行相关质量控制和安全性研究,以确保注射液的稳定和安全。最后研究宫炎净注射液的抗炎活性和对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本试验选用吐温80、活性炭等常用辅料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处理,检测药液的澄清度和pH值,以及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药液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研究制备工艺流程;对不同批次制备的宫炎净注射液,进行相关质量检验、稳定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和无菌检验,评价宫炎净注射液的质量问题;通过体外琼脂平板抑菌试验检验宫炎净注射液对致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性微生物的抑菌作用;通过小白鼠耳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以及小白鼠足趾肿胀和棉球致肉芽肿试验,来考察宫炎净注射液的抗炎作用;最后用于治疗病程在两周以内且症状较轻的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检测使用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前后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变化,并结合奶牛临床现症状评估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临床价值。结果:制备工艺为取粉碎好的中药复方宫炎净,70%乙醇浸泡24h后装柱,以2mL/s的速度渗漉48h,收集渗漉液,用旋转蒸发器浓缩至相当于原药1g/mL,加入2.0%的吐温80搅拌均匀,4℃静置24h后取出,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滤液,最后将得到的中药处理药液进行分装,规格为10mL/支,生物碱含量1.2872㎎/mL,封口,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即得;相关试验结果证明宫炎净注射液稳定和安全,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抗炎活性;临床试验中,宫炎净注射液对病程在两周以内且症状较轻的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治疗作用显着。结论:研究得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对不同批次制备的宫炎净注射液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检验和安全性试验,证明宫炎净注射液稳定、有效和安全无毒;体外抑菌试验和一系列的抗炎活性试验,表明宫炎净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奶牛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宫炎净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显着,可用于治疗临床病程在两周以内且症状较轻的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
曹春林,崔万钧[9](1981)在《中药新剂型的研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早在解放前曾有人做过这方面工作的探索。建国后从五十年代初期,国内各地先后开展了中药剂型改进,近十多年来发展很快。据资料统计,中药新剂型经临床应用并有资料总结的约有四千多个品种,其中比较成熟定型生产的约三四百种。当前这方面工作正处深入与提高阶段。为使大家了解中药新剂型的概况,按剂型归类分述如下: 一、合剂、乳剂、糖浆剂中药合剂是在汤剂基础上改进而制成的。即保持了汤剂的优点,又使有效物质较好地煎出,并减去临时煎药麻烦,服用方便。合剂多数由医院制备供临床应用。约350种,其中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比较稳定,且临床疗效较好成批投过产的:抗白喉、小青龙、补中益气、复方益母草、蒲公英、四逆,生脉饮等多种合剂。另外对中药合剂的沉淀与防腐等问题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中药乳剂是由含挥发油或油脂的药材中,经提
胡长鸿[10](1980)在《中草药注射剂工艺和质量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中草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品种已达1400多种。但由于目前多数中草药有效成分不明确或不很明确,所以在制成注射剂时,质量较难控制。为提高中草药注射剂质量,作者根据目前情况,就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关于中草药注射剂制备工艺问题;二、关于中草药注射剂质量标准问题。
二、制备了哥王注射液工艺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备了哥王注射液工艺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咽喉舒宁含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咽喉舒宁含片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引言 |
1.1 处方 |
1.2 药物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 |
2 仪器与试剂 |
2.1 实验仪器 |
2.2 主要试剂 |
3 方法及结果 |
3.1 穿心莲提取工艺 |
3.2 了哥王提取工艺研究 |
3.2.1 单因素考察超声功率对西瑞香素得率的影响 |
3.2.2 甲醇提取工艺条件 L9(34)正交试验设计 |
3.2.3 试验方法 |
3.2.4 试验结果 |
3.2.5 验证试验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咽喉舒宁含片精制工艺研究 |
1 引言 |
2 仪器与试剂 |
2.1 实验仪器 |
2.2 主要试剂 |
3 方法及结果 |
3.1 穿心莲精制工艺 |
3.2 了哥王精制工艺 |
第三部分 咽喉舒宁口含片成型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1.1 实验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2 方法及结果 |
2.1 剂型的选择 |
2.2 原辅料的处理 |
2.3 辅料的筛选 |
2.4 矫味剂的考察 |
2.5 粘合剂的考察 |
2.6 产品配方确定 |
2.7 片剂外观、片重及硬度质量的控制 |
2.8 工艺流程图 |
2.9 三批重复试验数据 |
第四部分 咽喉舒宁口含片的急性毒性试验及抗炎作用研究 |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方法 |
3.2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间 |
4 实验结果 |
4.1 给药后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观察 |
4.2 给药后小鼠体重的变化 |
4.3 小鼠解剖观察 |
5 结论 |
第二节 抗炎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咽喉舒宁含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
2.2 咽喉舒宁含片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
3 实验结果 |
3.1 咽喉舒宁含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
3.2 咽喉舒宁含片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 |
1 提取工艺 |
2 精制工艺 |
3 成型工艺 |
4 急性毒性试验与抗炎作用研究 |
5 展望 |
5.1 完善质量标准 |
5.2 研究更换提取溶媒 |
5.3 完善急性毒理学试验及药效学试验 |
5.4 优化处方 |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穿心莲的研究进展 |
2.1 化学成分研究 |
2.1.1 二萜内酯类 |
2.1.2 黄酮类 |
2.2 药理作用研究 |
2.2.1 解热作用 |
2.2.2 抗炎作用 |
2.2.3 抗病毒作用 |
2.2.4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2.2.5 抗消化系统疾病 |
2.2.6 抗肿瘤作用 |
2.2.7 免疫调节作用 |
3 了哥王化学研究进展 |
3.1 化学成分研究 |
3.1.1 香豆素及其苷类 |
3.1.2 黄酮及其苷类 |
3.1.3 木脂素及其苷类 |
3.2 药理作用研究 |
3.2.1 抗菌作用 |
3.2.2 抗炎镇痛作用 |
3.2.3 抗病毒作用 |
3.2.4 抗腹泻作用 |
3.2.5 抗肿瘤作用 |
3.2.6 其他药理作用 |
4 口含片的研究进展 |
4.1 与普通片相比,口含片具有的优势 |
4.1.1 直达患处,起效迅速 |
4.1.2 生物利用度高 |
4.1.3 直达患处,药效持久 |
4.1.4 口感好,适用人群广 |
4.2 口含片的临床应用 |
4.2.1 口含片用于治疗咽喉疾病的优点 |
4.2.2 市场上咽喉用药的品种 |
5 以穿心莲、了哥王为原料药品的研究进展 |
6 用于治疗咽喉疾病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研究进展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已(或待)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附图 |
(2)结合量效关系及指纹图谱智能软件分析系统的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及相关拉丁文词表 |
文献综述 |
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模式药物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复方丹参片饮片及成品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
1.3 虎力散片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
1.4 穿王消炎胶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
1.5 前列舒乐胶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DPVPH法研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差异对药效的影响 |
2.1 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差异对体外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药效影响 |
2.2 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质量差异对大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的药效影响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中药生产投料饮片指纹图谱智能均一化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结构 |
3.2 系统功能 |
3.3 指纹图谱智能均一化分析软件系统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药饮片投料智能均一化分析软件在中药生产实际应用验证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复方丹参片中饮片和成品质量均一化技术研究 |
4.3 虎力散饮片和虎力散片质量均一化技术研究 |
4.4 均一化制备技术在穿王消炎胶囊、前列舒乐胶囊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件 |
(4)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鲎试剂灵敏度的复核 |
2.2 样品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
2.3 样品的干扰实验 |
2.4 样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常规检查 |
3 讨论 |
(5)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研究概况及其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
1.1.1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研究概况 |
1.1.1.1 中药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
1.1.1.2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 |
1.1.2 中药注射剂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
1.2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概况 |
1.3 中医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概况 |
1.3.1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特点 |
1.3.1.1 辨证施治 |
1.3.1.2 标本兼治 |
1.3.1.3 毒副作用小 |
1.3.1.4 不易产生耐药性 |
1.3.2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概况 |
1.3.3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4 处方中常见中草药的研究进展 |
1.4.1 金银花 |
1.4.1.1 化学成分 |
1.4.1.2 药理作用 |
1.4.1.3 临床应用 |
1.4.2 黄芩 |
1.4.2.1 化学成分 |
1.4.2.2 药理作用 |
1.4.2.3 临床应用 |
1.4.3 蒲公英 |
1.4.3.1 化学成分 |
1.4.3.2 药理作用 |
1.4.3.3 临床应用 |
第二章 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处方拟定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试剂 |
2.1.1.2 仪器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中药提取 |
2.1.2.2 溶血试验 |
2.1.2.3 抑菌试验 |
2.1.2.4 配伍试验 |
2.1.2.5 附加剂的筛选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拆方分析结果 |
2.2.2 溶血试验结果 |
2.2.3 抑菌试验结果 |
2.2.4 配伍试验结果 |
2.2.5 附加剂的筛选试验结果 |
2.2.6 讨论 |
2.3 小结 |
第三章 乳炎消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1.1 药材及试剂 |
3.1.1.1 主要仪器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中药饮片的预处理 |
3.1.2.2 超声提取制备注射剂原液的单因素考察 |
3.1.2.3 超声提取制备注射液原液正交试验 |
3.1.2.4 验证试验 |
3.1.2.5 醇沉浓度对澄明度的影响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超声提取制备注射剂原液的单因素考察 |
3.2.2 超声提取制备注射液原液正交试验 |
3.2.3 验证试验 |
3.2.4 醇沉浓度对澄明度的影响 |
3.2.5 讨论 |
3.3 小结 |
第四章 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
4.1 材料方法 |
4.1.1 材料 |
4.1.1.1 试剂 |
4.1.1.2 主要仪器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杂质的检查 |
4.1.2.2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杂质检查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2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试验结果 |
4.2.2.1 回收率试验结果 |
4.2.2.2 精密度试验结果 |
4.2.2.3 含量测定试验结果 |
4.2.3 讨论 |
4.3 小结 |
第五章 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1.1 试剂 |
5.1.1.2 主要仪器 |
5.1.1.3 试验动物 |
5.1.2 试验方法 |
5.1.2.1 稳定性试验 |
5.1.2.2 安全性试验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光加速试验 |
5.2.2 经典恒温热加速试验 |
5.2.3 安全性试验 |
5.2.3.1 热原检查试验结果 |
5.2.3.2 溶血性检查试验结果 |
5.2.3.3 刺激性检查试验结果 |
5.2.3.4 急性毒性检查试验结果 |
5.2.3.5 过敏性检查试验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乳炎消中药注射液的药效学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2.1 体外抑菌试验 |
6.1.2.2 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试验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体外抑菌试验 |
6.2.2 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试验 |
6.2.3 讨论 |
6.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奶牛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及抗炎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兽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
2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现状 |
2.1 治疗奶牛乳房炎 |
2.2 治疗子宫内膜炎 |
2.3 治疗其他疾病 |
第二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中药材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中药复方宫炎净中生物碱的提取 |
1.2.2 中药复方宫炎净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1.2.3 吐温 80 对提取物澄清度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1.2.4 活性炭对提取物澄清度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1.2.5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 |
1.2.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2.2 吐温 80 对提取物澄清度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2.3 活性炭对提取物澄清度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2.4 制备工艺流程 |
3 讨论 |
第三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试验 |
1 材料方法 |
1.1 中药 |
1.2 试验动物 |
1.3 仪器和试剂 |
2 方法 |
2.1 质量检验 |
2.1.1 外观性状 |
2.1.2 蛋白质检查 |
2.1.3 鞣质检查 |
2.1.4 pH 检查 |
2.1.5 生物碱的含量的测定 |
2.2 稳定性试验 |
2.2.1 长期试验 |
2.2.2 低温考察法 |
2.3 安全性检验 |
2.3.1 肌肉刺激性试验 |
2.3.2 溶血性试验 |
2.3.3 热原性试验 |
2.3.4 急性毒性试验 |
2.4 无菌检查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质量检验结果 |
3.2 稳定性试验结果 |
3.2.1 长期试验结果 |
3.2.2 低温考察试验结果 |
3.3 安全性试验结果 |
3.3.1 肌肉刺激性试验结果 |
3.3.2 溶血性试验结果 |
3.3.3 热原性试验结果表 |
3.3.4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3.4 无菌检查结果 |
4 结论 |
第四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中药复方 |
1.1.2 菌株 |
1.1.3 培养基 |
1.1.4 器材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 |
1.2.2 抑菌试验 |
1.2.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1.2.4 判断标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抑菌试验结果 |
2.2 最小抑菌浓度(MIC) |
3 讨论 |
第五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抗炎活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中药复方 |
1.1.2 试验动物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 |
1.2.2 注射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
1.2.3 注射液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
1.2.4 注射液对棉球致小鼠肉芽组织的影响 |
1.2.5 注射液对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
1.2.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注射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 |
2.2 注射液对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
2.3 注射液对棉球致小鼠肉芽组织的影响 |
2.4 注射液对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六章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对象 |
1.2 试验药品 |
1.3 仪器与试剂 |
1.4 试验方法 |
1.5 临床症状疗效判断标准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 |
2.2 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部分血液学指标结果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四、制备了哥王注射液工艺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咽喉舒宁含片的研制[D]. 喻文进. 广东药学院, 2012(12)
- [2]结合量效关系及指纹图谱智能软件分析系统的中药质量均一性控制策略研究[D]. 王金钱.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1)
- [3]综合开发与利用中药资源的研究 Ⅲ、改进生产工艺,充分利用药材资源的研究[J]. 张清照,袁惠南. 齐鲁药事, 1991(01)
- [4]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J]. 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 时珍国医国药, 2011(12)
- [5]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D]. 荆娜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6]制备了哥王注射液工艺改进[J].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陆斡中心卫生院. 中草药通讯, 1976(07)
- [7]兽用中草药注射剂的发展与方剂应用[J]. 谢麟,谢虹.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1999(05)
- [8]奶牛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制备及抗炎活性研究[D]. 张东升.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9]中药新剂型的研制概况[J]. 曹春林,崔万钧. 中药通报, 1981(03)
- [10]中草药注射剂工艺和质量的研究进展[J]. 胡长鸿. 中草药, 19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