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加强人大制度研究的几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宝辉[1](2016)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近平语)。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改革是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义重大。现在中央关于推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政策方向十分明确,各级人大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但总体来说,目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改革尚处在探索阶段,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缺少整体思路;专职委员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却缺少相应的制度创新。对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改革,在理论上需要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亟待顶层设计。因此,本文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为选题,希望在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论文从代议制理论入手,在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沿革以及中西对比的基础上,分析现有人大代表兼职制的缺点和不足,指出实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重点阐述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改革的理论设计。论文分为五个部分。一、代议制与代表理论。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代表兼职制。三、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必要性。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可行性。五、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改革设计。论文第一部分为相关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介绍了代议制与代表理论。代议制已经发展为一项日臻完善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现在世界各国民主制度的主要实践形式。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大代表制度,有必要从比较的视角分析代议制与代表理论。本文对代议制的研究,主要对其历史渊源、理论预设和制度形态进行了认真梳理。对代表理论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委托”与“独立”之争、全民与选民的利益张力两个方面的问题。论文第二部分研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代表兼职制,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人大代表兼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人大代表制度与西方议员制度的比较三个层面。人大代表兼职制伴随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演进而变迁,因而考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理解我国人大代表兼职制的由来意义重大。而后深入分析我国人大代表兼职制的形成与发展,其历史合理性何在。最后在考察西方国家议员专职制的基础上,比较了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与西方议员制度的异同。论文第三部分探讨我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必要性问题,主要从兼职制的局限性和专职化的现实需求两个方面,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必要性展开讨论。对当前我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兼职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兼职与本职工作的冲突、代表意识的错位、履职功能的弱化、监督功能的缺位等角度进行具体阐释。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现实需求方面,认为实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政治生活的新内容要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社会分工与专业化也要求实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实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第四部分分析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可行性。与人大代表全面专职化相比,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在政治现实性、实际操作性以及支持保障条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为推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政治现实性方面,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作为渐进性改革,改革成本较小,所受到的改革阻力少,有利于为深化改革凝聚共识,也有利于在改革中维护政治稳定。在实际操作性方面,提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改革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政策基础、制度基础与实践基础。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都能够有力地支撑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改革。论文第五部分主要阐述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改革设计。提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会组成人员专职化与人大代表兼职制相结合的基本思路,走渐进式改革道路及加强制度建设的两条推进原则。具体包括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选举产生、级别待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室、工作运行制度、监督考核、出口机制等六个方面。在选举产生上,主要分析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会的人员数量分配、参选条件及选举程序等。并特别单列一节,提出进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选实验的改革设想。从级别待遇、工资待遇、岗位待遇三个层次明确专职委员的工作待遇。提出探索建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工作室,并辅以委员助理和专家顾问制度。从会议与会期、联系同级人大代表、联系选民、行使监督权力等几个方面讨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工作制度创新;认为有必要加强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考核监督;最后特别讨论了专职委员的出口机制问题。
张蛟[2](2020)在《县级人大及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Y区为例》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这从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层面上阐明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基本任务。履行好县级人大及常委会监督职能,不仅是党在基层落实重大政治原则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促进宪法和法律有效执行的重要措施,这对于促进地方“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各县级人大及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履行监督职权,有力促进了行政、监察、法院、检察院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但一些县级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权行使的还不够充分,监督效果也还不够显着,这与党的要求、法律赋予的职责、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亟需探寻原因,并加以解决。本文基于县级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的历史研究和笔者在Y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实践,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式探析县级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西方权力制约相关理论成果,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县级人大及常委会监督职能的具体对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县级人大及常委会在增强监督职能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监督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监督舆论氛围更加浓厚,人大及常委会自身建设得到显着加强。但是,由于个别县级党委对人大工作不够重视,监督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督舆论氛围不够浓厚,监督主体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出现了一些“不敢监督、不深入监督、单一监督、无效监督、不懂监督、拒绝监督、不想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构建浓厚的监督舆论氛围,进一步夯实代表工作,以加强人大监督工作,为推动地方民主法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袁启彤[3](1998)在《关于搞好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几点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20年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人大的各项职权得到加强,人大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下面结合福建省各级人大的工作实践,对如何搞好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谈几点认识。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
张长忠[4](1997)在《对加强人大制度研究的几点认识》文中研究表明加强人大制度研究,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的需要,是人大工作实践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求,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的需要。人大制度研究应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大制度研究应把握其内容和角度。加强人大制度研究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刘树山[5](1994)在《立足根本制度 强化人大宣传报道工作》文中提出 搞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我们的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此谈几点认识和看法。一、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总体出发,增强人大宣传报道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数十年浴血奋斗而建立起来的自己当家做主的民主制度,也是党领导人民对国家事务实行管理的基本形式。对人大制度的宣传,实质上是对我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宣传,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宣传,是对党领导和支待人民当家做主的宣传。我们宣传人大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充分认识人大制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更好地坚持
陈晓明[6](2010)在《芬兰议会的运作及其几点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芬兰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廉洁和最具竞争力的重要国家,并吸引当代世界各国家的高度关注。笔者结合对芬兰议会的考察和了解,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一、关于芬兰议会运作的几点认识芬兰的议会制度始于19世纪初,但当时芬兰处
辛焕[7](2018)在《县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方式探析 ——以扬中市物业管理议案办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以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在人代会开会期间和闭会期间向政府各方面工作可以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这是促进政府机关改进工作、转变作风、响应民生的重要渠道,所以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义不容辞的法定责任。扬中市人大历来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无论是每年代表所提建议的数量,还是交办后监督政府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质量,在县级人大建议办理工作中都能算得上领跑者。作者通过从事多年人大建议办理服务工作,认为扬中市人大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源于一套因地制宜、落地生根的办理工作方式,再通过引入物业管理全覆盖议案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充分证明扬中市人大在进行议案建议办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能够为民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走访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查阅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在全面总结扬中市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几点启示,通过论述扬中市人大常委会在办理所有代表议案、建议所体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为基层人大工作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实践经验。
朱捷[8](2011)在《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研究》文中提出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各级人大拥有的一项重要权力,是人大身为代议机关的基本职权。人大有权对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务作出权威的决定。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有效行使,是民主决策的重要一环,对完善地方权力机关的建设和推动地方重大事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权力,但是比起立法权和监督权,理论界对于该项权力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实践上,地方人大的具体运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对于该主题有着研究的必要。重大事项决定权研究的首要问题是明晰什么是“重大事项决定权”和如何界定“重大事项”。长期以来,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大其它三项基本权力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决定权核心说”、“四权交叉说”和“四权并列说”三种观点。而“四权并列说”的观点体现出不同权力的规范功能,可以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更契合彭真委员长的讲话精神。对于“重大事项”的界定是地方人大实践过程中的难题,因为“重大事项”是一个模糊概念且具有动态性。本文主张通过综合全国人大法工委的解释、地方立法的实体列举和地方人大的程序机制来进行界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设置有着一系列的制度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现人民主权原则、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发挥地方积极性。地方人大享有重大事项决定权主要来源于《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授权。要理解地方人大享有的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真实涵义必须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文本规定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建国后历部宪法性文件的变迁,总结出地方人大议决重大事项的两大变化:第一,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地方人大机构不断完善;第二,地方人大可以议决的重大事项不断深化扩展。通过分析1982年宪法的相关规定,认为地方人大代表会议和常委会的决定权范围是一致的,但是两者均会受到相应地限制;通过分析《地方组织法》关于县级以上人大、乡镇人大有关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规定,认为人大代表会议和常委会可以根据会议举行的时间和重要性程度分配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乡级人大同样存在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只是范围偏向于执行性决定;各省级人大制定的有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地方法规是对宪法法律相关规定的具体化,本文通过对比实证研究,讨论不同省市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在立法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对重大事项范围划定、相关程序规定的内容。地方人大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和地方党委的政治决策权、政府的行政决策权构成了地方决策的主要途径。在地方决策体系中,人大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和其它两权的关系是否协调,是否按照宪政的逻辑运作,关系到地方决策权力的组织和分配的合理化,并将影响决策的质量。处理人大和党委之间的决策关系的原则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及党委要尊重和发挥人大的作用;对于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则是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地方政府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是本级人大的执行机关,因此人大的决定主要通过政府的具体决策来执行。两者的关系是决定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沟通与协调的关系,地方人大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过程中要消除“行政痕迹”的影响。
张力,刘世忠[9](2016)在《关于人大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统筹推进七大类智库建设,到2020年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总体目标。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建设高水平智库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保障越来越健全,智库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人
韩肇文,邹通祥[10](2002)在《关于加强人大理论宣传的认识和思考——甘肃《人大研究》杂志的几点做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大宣传不能简单化、肤浅化 ,要有一定的理论品位 ,要有较深入的理论阐述 ,才能达到宣传的深度
二、对加强人大制度研究的几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加强人大制度研究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代议制与代表理论 |
一、代议制 |
(一)代议制的历史渊源 |
(二)代议制的理论预设 |
(三)代议制的制度形态 |
二、代表理论 |
(一)“委托”与“独立”之争 |
(二)全民与选民的利益张力 |
第二章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代表兼职制 |
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演进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之前的发展演变 |
(二)人民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之后的发展历程 |
二、人大代表兼职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一)人大代表兼职制 |
(二)人大常委兼职制 |
三、人大代表制度与西方议员制度的比较 |
(一)西方国家议员专职制 |
(二)人大代表制度与西方议员制度的异同 |
第三章 人大常委专职化的必要性 |
一、人大常委兼职制的局限性 |
(一)代表职能的弱化 |
(二)履职功能的弱化 |
(三)监督功能的缺位 |
二、人大常委专职化的现实需求 |
(一)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 |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 |
第四章 人大常委专职化的可行性 |
一、人大常委专职化的政治现实性 |
(一)有利于减小改革成本和制度创新阻力 |
(二)有利于提供可控机制,维护政治稳定 |
二、人大常委专职化具有坚实的内部基础 |
(一)良好的政策基础 |
(二)坚实的法律基础 |
(三)完善的组织基础 |
(四)丰富的实践基础 |
三、人大常委专职化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 |
(一)市场经济改革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
(二)政治体制改革为其创造了政治条件 |
(三)改革开放为其提供了观念支持 |
第五章 人大常委专职化的改革设计 |
一、健全人大常委选举产生机制 |
(一)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人员数量 |
(二)人大常委的参选条件 |
(三)人大常委的选举程序 |
(四)人大常委的直选实验 |
二、明确人大常委的级别与待遇 |
(一)人大常委的级别待遇 |
(二)人大常委的工资待遇 |
(三)人大常委的岗位待遇 |
三、探索建立人大常委工作室 |
(一)完善现有的代表联络机构 |
(二)探索建立专职委员工作室 |
(三)健全政治辅助机构 |
四、创新工作运行制度 |
(一)会议与会期 |
(二)联系同级人大代表 |
(三)联系选民 |
(四)行使监督权 |
五、完善对人大常委的考核监督 |
(一)改进述职评议程序 |
(二)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
(三)推进依法罢免程序 |
六、建立专职委员的出口机制 |
(一)建立常态化人大干部交流机制 |
(二)建立专职委员退职待遇的制度性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2)县级人大及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Y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和现实意义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文献评述 |
三、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论题的创新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人大及常委会监督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的基本概念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二)人大监督职能 |
二、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的理论基础 |
(一)人民主权理论 |
(二)权力监督制约理论 |
第三章 Y区人大及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现状及问题 |
一、Y区人大及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现状 |
(一)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面 |
(二)在监督权行使方面 |
(三)在构建人大监督氛围方面 |
(四)在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方面 |
二、Y区人大及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存在的问题 |
(一)不敢监督、不深入监督的情况时有发生 |
(二)单一监督、无效监督的问题较为突出 |
(三)不懂监督、拒绝监督的现象仍未杜绝 |
(四)不想监督、不会监督的状况仍然存在 |
第四章 县级人大及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一些县级党委对人大及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
(一)县级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在党内政治地位不高 |
(二)部分县级党委对人大常委会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
(三)一些县级党委对人大行使监督权支持力度不够 |
二、监督法律不够健全 |
(一)监督启动程序不够明确 |
(二)监督实施程序不够完善 |
(三)监督结果运用程序缺失 |
(四)一些创新举措缺乏法律依据 |
三、法治氛围不够浓厚 |
(一)传统封建思想文化的潜在影响 |
(二)一些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足 |
(三)法治宣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
四、代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
(一)人大代表兼职制度存在一些弊端 |
(二)一些代表履职能力和履职热情不足 |
(三)选民对代表的监督还不够顺畅 |
第五章 加强县级人大及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措施 |
一、加强并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
(一)提高县级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在党内的地位 |
(二)加强人大常委会队伍建设 |
(三)支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 |
二、完善监督机制和有关法律法规 |
(一)解决监督启动困难 |
(二)完善监督实施程序 |
(三)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
(四)创新监督方式 |
三、构建人大监督法治文化氛围 |
(一)借鉴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
(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
(三)深入宣传宪法、法律 |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 |
(一)推动人大代表专职化 |
(二)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和热情 |
(四)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芬兰议会的运作及其几点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芬兰议会运作的几点认识 |
(一) “一院制”议会由执政党所控制。 |
(二) 议会行使重要的监督权。 |
(三) 为便于议会的运作,议会内部机构的设置也有一定特色。 |
(四) 对议员的身份和履职要求有明确的规定。 |
(五) 议会运作的全过程公开、透明。 |
二、芬兰议会运作对我国人大制度建设的几点启示 |
(7)县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方式探析 ——以扬中市物业管理议案办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3.文献综述 |
4.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章 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的概念 |
1.1 代表议案、建议释义 |
1.2 人大代表的概念与职责 |
1.3 代表议案办理和建议办理的关系 |
1.4 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的原则和要求 |
第2章 扬中市议案建议办理的流程和现状 |
2.1 县级市人大常委会的职能 |
2.2 县级市人大议案建议办理的法定程序 |
2.3 扬中市历年来议案建议办理和答复情况 |
2.4 扬中市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
第3章 扬中市物业管理议案办理案例分析 |
3.1 案例产生的背景 |
3.2 议案交办的过程 |
3.3 办理过程中的难题 |
3.4 议案办理的结果和反馈 |
3.5 议案办理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并存 |
第4章 扬中市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的模式 |
4.1 扬中市议案建议办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4.2 扬中市议案建议办理方式的特点 |
4.3 扬中市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的创新和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8)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 |
一、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概念和性质 |
二、重大事项决定权与其他三权的划分 |
三、对"重大事项"的界定 |
第二章 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制度功能 |
一、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践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形式 |
二、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手段 |
三、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发挥地方积极性的机制 |
第三章 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规范研究 |
一、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宪法规范研究 |
二、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地方组织法规范研究 |
三、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地方立法研究 |
第四章 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权力关系研究 |
一、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和地方党委政治决策权的关系 |
二、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和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权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注释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后记 |
(9)关于人大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智库的形成与发展 |
二、人大智库建设的优势 |
三、人大智库的功能定位 |
四、人大智库建设的实践路径 |
四、对加强人大制度研究的几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研究[D]. 刘宝辉. 吉林大学, 2016(03)
- [2]县级人大及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Y区为例[D]. 张蛟.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6)
- [3]关于搞好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几点认识[J]. 袁启彤. 人大工作通讯, 1998(24)
- [4]对加强人大制度研究的几点认识[J]. 张长忠. 楚天主人, 1997(S1)
- [5]立足根本制度 强化人大宣传报道工作[J]. 刘树山. 人大工作通讯, 1994(10)
- [6]芬兰议会的运作及其几点启示[J]. 陈晓明. 人大研究, 2010(03)
- [7]县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方式探析 ——以扬中市物业管理议案办理为例[D]. 辛焕. 吉林大学, 2018(12)
- [8]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研究[D]. 朱捷. 吉林大学, 2011(09)
- [9]关于人大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J]. 张力,刘世忠. 山东人大工作, 2016(03)
- [10]关于加强人大理论宣传的认识和思考——甘肃《人大研究》杂志的几点做法[J]. 韩肇文,邹通祥. 人大研究,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