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炉炼钢钢渣水淬粒化器(论文文献综述)
杨云东[1](2016)在《磁选钢渣中全铁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渣作为钢铁企业可循环利用资源,已被诸多企业重视,并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目前钢铁企业矿石资源需要大量外购及企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实施减排等等要求下,各大钢铁公司都在积极努力提纯废钢渣中的含铁物料,并将其重新应用到冶炼过程中。由于钢铁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对钢渣化学成分的分析要求也在提高,为了及时提供钢渣磁选生产线工艺控制质量信息,并对加工后的各级钢渣质量进行判定,以确定其再利用方向,需要对钢渣中的全铁含量进行检测。因此常规的分析检测方法已不适合目前的分析要求,探索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本文对钢渣化学组成及综合利用的国内外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综述。分析了目前渣料的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钢渣中不同粒级与物相构成的复杂性,既有粉末,又有大颗粒,在大颗粒中又存在金属物与渣相互夹杂,以及金属物与渣相互夹杂所导致样品偏析而影响样品溶解不完全问题,导致如果舍去金属颗粒只分析渣部分的全铁含量,则分析结果必然与钢渣的实际含铁量不符。因此,现有的化学分析方法无法准确分析出钢渣中的全铁(TFe)含量,并影响其利用。本文提出的一种磁选钢渣中全铁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可以对钢渣中的金属铁、铁的氧化物、铁的硅酸盐等诸多影响其耐磨、不容易破碎等问题实现了全铁含量测定,简化了测定难度,缩短了分析时间。通过试验,设计一套新的、便利的检验方法。实验采用化学方法及X荧光光谱等现代分析仪器,对不同粒级钢渣的全铁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检测,经过分布实验研究,验证了本文分级及相关采用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针对本试验过程使用的不同钢渣试样,通过灼烧试样的氧化法,熔剂包裹氧化法与常规分析法三种检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实验用的铂金图片,可以明显辨别熔剂包裹氧化法的优势,以及有效降低腐蚀的效果。本试验方法的研究工作具有新颖性。
李海洋[2](2015)在《包钢转炉渣微波碳热还原脱磷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产量逐步增大,钢渣产量也在急剧增多。炼钢过程中产生的转炉钢渣是一种大型的固体废弃物,处理难度要比高炉渣大很多。大量钢渣若不被综合处理利用,土地资源大量被占用的同时,也对水体、大气、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旧渣未被处理,新渣继续产生,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乃至全世界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钢铁工业固废利用的重点转向了钢渣循环利用处理方向。本论文主要采用微波处理技术对包钢转炉钢渣进行碳热还原,研究了气化脱磷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不同处理条件下对脱磷的影响。本论文从以下三个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结合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6.2,对反应5C+Ca3(PO4)2=3CaO+1/2P4+5CO进行了是否添加SiO2条件下的热力学脱磷反应计算,得出焙烧过程中,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最低开始反应温度和吉布斯自由能,并确定了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探明了气化脱磷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场加热的方式下,温度设定在11001350℃,真空度控制在0.01atm以下,可顺利实现气化脱磷,且为固-固相反应。第二部分在热力学计算基础上,在不同碳当量、保温时间、粒度、温度,真空度的处理条件下对钢渣气化脱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化脱磷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炼钢钢渣压块,真空度为0.01atm条件下,1100℃时气化脱磷率达31%,1350℃时气化脱磷率会升至35.68%;随着碳当量的倍数增加,气化脱磷率先升高,后降低,气化脱磷率存在一峰值,表明存在一最适宜的碳当量倍数;一炼钢钢渣压块,真空度为0.01atm条件下,碳当量为23倍时,气化脱磷率较高,约为34%;物料粒度越细,真空度越低,适当延长保温时间,均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提高气化脱磷率。粒度0.075mm以下,3Ceq,温度1300℃,保温30min,分压为0.01atm时包钢转炉一炼钢钢渣的气化脱磷率最高达34.31%。并对包钢转炉二炼钢钢渣采取常压、不压块(其余条件均与一炼钢钢渣相同)进行了对比试验。第三部分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应的气化脱磷动力学实验;通过对动力学实验数据分析得出钢渣的气化脱磷反应为二级反应,且其反应活化能为55.516KJ/mol,界面化学反应是气化脱磷的限制性环节。本论文研究结果可为包钢转炉渣实现内部循环利用,实现企业零排放提供理论指导。
旷渝训[3](2014)在《钢渣的加工处理及综合利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综合层面讨论炼钢钢渣的加工处理方法,并对钢渣的综合利用作相应的论述。工艺选择涉及热闷、热泼等多种方式,产品利用面向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以期对钢渣的加工及利用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
肖双林,陈荣全,谷孝保[4](2010)在《应用水淬法处理韶钢120t转炉钢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采用水淬法处理韶钢120t转炉钢渣的流程、主要设备、优缺点和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现有钢渣处理工艺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肖双林,陈荣全,谷孝保[5](2010)在《应用水淬法处理韶钢120t转炉钢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采用水淬法处理韶钢120t转炉钢渣的流程、主要设备、优缺点和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现有钢渣处理工艺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刘钰天[6](2011)在《液态钢渣水淬工艺含尘气体净化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来源于马钢实业公司与东华大学的合作项目——马鞍山钢铁公司第四钢轧厂BSSF滚筒法液态钢渣水淬工艺除尘工程。钢铁工业自90年代起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1996年以来我国的钢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我国钢产量达5.65亿吨。而同时也产生了钢产量15%-20%的大量钢渣。钢渣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含有10%左右的废钢和大量有价值的化学元素。在目前铁矿石价格高涨的情况下,钢渣中含有的废钢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因此,将废钢从钢渣中分离的钢渣粒化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其中,BSSF滚筒法液态钢渣水淬处理工艺因具有流程短、投资少、处理成本低、粒度小而均匀和渣钢分离良好等优点而得到推广。但是钢渣水淬过程产生的水蒸气、粉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却导致厂房建筑的腐蚀和厂区大气环境的恶化。研究如何实现水淬过程中污染物的有效净化,对于推进钢渣综合利用,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减少大气污染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分析了水淬工艺生产过程,水蒸气、粉尘、有害气体的发生机理,并分析了现有污染物控制系统的效果。提出了采用旋流喷雾除尘+自激式湿式除尘+机械排风的处理方式。研究提出了采用涡向双进口起旋旋转流作为旋流喷雾除尘的旋转流结构形式。采用流体动力学RSM湍流模型对涡向双进口起旋旋转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涡向进口旋转流旋流中心与管道中心基本重合,改进了单进口起旋旋转流偏心问题;其流场呈Rankine涡结构形态,由上游的强制涡逐渐向下游的强制涡和准自由涡组合形态发展,给出了准自由涡和准强制涡内切向速度、轴向速度的分布函数和径向速度的分布。通过对不同入口结构的起旋器产生的旋转流的数值模拟,表明旋转流最大切向速度和阻力因子随筒体入口面积比呈线性变化,随入口长宽比呈对数变化的规律,认为改变筒体入口面积比以强化旋转流效果要优于改变入口长宽比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旋转流换热Nu数随入口结构变化的拟合函数。通过对旋流喷雾除尘过程的理论分析,给出了旋流喷雾除尘捕集分级效率的计算方法。将各种不同参数的旋转流的数值模拟流场结果带入该公式,对各参数对捕集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旋流喷雾除尘的效率与喷雾流量、气流切向速度正相关,与气流轴向速度、液滴粒径、距轴心的距离负相关。最佳液气比与喷雾粒径的比值应在6-7(m2/m3)的范围内,最佳筒体入口面积比在4-5范围内,最佳筒体截面平均风速在5m/s左右。结合工程应用,对水淬尾气净化提出了旋流喷雾除尘+自激式湿法除尘+机械排风的设计,为治理此类污染找出了可行的方案。该方案对同类工艺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靳松[7](2010)在《钢渣处理方法和有效利用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钢渣的处理方法,比较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利与弊。指出目前钢渣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钢渣处理应以符合节省能源,回收铁资源和余热资源,减少污染以及钢渣后期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介绍了水淬钢渣和风淬钢渣存在的问题。
王琳松,朱学彪,刘俊杰[8](2009)在《高炉钢渣综合处理技术浅析》文中提出传统的高炉渣水处理技术存在耗水量大,污染环境,热能无法回收等缺点。通过对国内钢渣粒化技术的调研,结合水钢铁钢渣处理的实际情况,水钢拟开发新的钢渣粒化的技术。该技术可充分回收转炉钢渣中富含的金属铁元素和其他金属元素,处理后的转炉钢渣,还可供水泥厂矿渣微粉生产线或水泥生产线配料使用。
王肖杰,王肖,贾新风[9](2008)在《转炉钢渣处理可行性探讨》文中指出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国内外钢渣处理工艺,通过分析唐山不锈钢转炉炼钢的工艺特点,阐述了采用HK钢渣粒化法处理转炉钢渣的可行性。
叶青[10](2006)在《液态钢渣的离心粒化水淬法研究》文中认为钢渣是一种宝贵的再循环资源。寻求多种途径利用钢渣,是钢铁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任务。钢渣的综合利用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要使钢渣粒化或者粉化,使钢渣粒度满足各种用途的要求。 本论文以液态钢渣为研究对象,研究液态钢渣的离心粒化设备水淬法处理技术。论文具体内容包括:液态钢渣的水淬粒化法-离心粒化设备水淬法模拟实验、离心粒化设备的改进、离心粒化设备粒化器的热传导分析及离心粒化水淬法水蒸汽问题的分析计算。 用离心粒化设备进行了铝熔液水淬法的粒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心粒化水淬法的粒化处理是可行的。针对模拟实验中发现的设计上的不足,对离心粒化设备作了一些改进。从离心粒化器材料的耐热性能考虑,在粒化器内添加石墨坩埚,计算结果表明:熔融钢渣在坩埚里停留的时间很短时,坩埚外壁的温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石墨坩埚起到了“保温”屏障作用和“隔热”屏障作用,在理论上,都能得到很好的证实。最后对实验中的水蒸汽问题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渣水比越小,即水量越多,则产生的水蒸汽也就越少。通过计算比较,最后选择渣水比为1∶15。并拟在水槽侧壁开两个配抽风机的排气孔,且合理确定了其开孔位置。
二、转炉炼钢钢渣水淬粒化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炉炼钢钢渣水淬粒化器(论文提纲范文)
(1)磁选钢渣中全铁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钢渣的性质 |
1.1.1 钢渣的化学组成 |
1.1.2 钢渣的矿物组成及其结构 |
1.2 钢渣综合利用发展概况 |
1.2.1 国际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发展概况 |
1.2.3 钢渣综合利用主要方式 |
1.3 钢渣的处理方法 |
1.4 有关钢渣的粉磨性研究 |
1.5 钢渣的测试与表征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2.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设备与药品 |
2.3 实验方案 |
2.3.1 磁选钢渣采样方案 |
2.3.2 实验过程 |
2.3.3 磁选钢渣的制样方案 |
2.3.4 制样实验步骤 |
2.3.5 磁选钢渣的分析方案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磁选钢渣采样方案结果与讨论 |
3.1.1 采样标准的应用 |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2 磁选钢渣制样方案结果与讨论 |
3.2.1 制样流程的改变 |
3.2.2 样品制备条件选择 |
3.3 磁选钢渣分析方案结果与讨论 |
3.3.1 磁选钢渣粉粒级≧1mm的样品的检验 |
3.3.2 磁选钢渣粉粒级 1mm-120 目的样品的检验 |
3.3.3 磁选钢渣粉粒级≦120 目的样品的检验 |
3.4 使用铂金坩埚熔样条件结果与讨论 |
3.4.1 高温灼烧氧化法氧化磁选钢渣中铁单质 |
3.4.2 溶剂包裹样品,添加氧化剂氧化法 |
3.4.3 铂金坩埚使用情况比较 |
4. 钢渣中其他元素的测试研究 |
4.1 元素测试条件的选择 |
4.2 建立标准曲线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包钢转炉渣微波碳热还原脱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转炉钢渣还原脱磷的研究进展 |
1.1.1 研究背景及我国钢渣现状 |
1.1.2 转炉钢渣的处理与利用现状 |
1.1.3 转炉钢渣循环利用价值 |
1.1.4 转炉钢渣还原脱磷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
1.2 钢渣的组成、性质及渣中磷的分布状态 |
1.2.1 钢渣的组成及其来源 |
1.2.2 磷在钢渣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状态 |
1.3 微波技术的发展及在冶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
1.3.1 微波技术的发展历程 |
1.3.2 微波加热基本原理及特点 |
1.3.3 微波加热技术在冶金领域的应用 |
1.4 碳热还原 P_2O_5的动力学基础 |
1.4.1 钢渣中氧化物的还原 |
1.4.2 钢渣脱磷反应的动力学机理分析 |
1.4.3 气化脱磷的物理模型 |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
2 实验内容、方案与分析方法 |
2.1 实验内容与设备 |
2.2 实验方案及原料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3 转炉钢渣气化脱磷的热力学研究 |
3.1 Ca_3(PO_4)_2与C 反应生成 P4的热力学计算 |
3.1.1 不添加SiO_2条件下气化脱磷反应热力学 |
3.1.2 添加SiO_2条件下气化脱磷反应热力学 |
3.1.3 脱磷反应热效应计算 |
3.2 采用纯试剂进行热力学实验验证分析 |
3.2.1 气化脱磷反应开始温度及压力条件的确定 |
3.2.2 钢渣气化脱磷反应温度范围的确定 |
4 碳热还原钢渣气化脱磷的影响因素 |
4.1 包钢转炉渣微波碳热还原脱磷实验结果 |
4.2 温度对气化脱磷反应的影响 |
4.2.1 实验方案及结果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4.3 碳当量对气化脱磷反应的影响 |
4.3.1 实验方案及结果 |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4.4 保温时间对气化脱磷反应的影响 |
4.4.1 实验方案及结果 |
4.4.2 实验结果分析 |
4.5 粒度对气化脱磷反应的影响 |
4.5.1 实验方案及结果 |
4.5.2 实验结果分析 |
4.6 真空度对气化脱磷反应的影响 |
4.6.1 实验方案及结果 |
4.6.2 实验结果分析 |
5 转炉钢渣气化脱磷的动力学研究 |
5.1 实验方案及结果 |
5.2 反应级数的确定 |
5.3 反应活化能的确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钢渣的加工处理及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钢渣的几种处理方法。 |
1.1 冷弃法 |
1.2 热泼法 |
1.3 热闷法 |
1.4 浅盘法 |
1.5 水淬法 |
1.6 风淬法 |
1.7 滚筒法 |
1.8 粒化轮法 |
2 钢渣的磁选 |
3 钢渣的综合利用 |
3.1 作烧结矿熔剂 |
3.2 作炼铁熔剂 |
3.3 作炼钢熔剂 |
3.4 作冶金原料和废钢铁 |
3.5 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 |
3.5.1 生产钢渣水泥 |
3.5.2 生产钢渣微粉 |
3.5.3 作水泥掺合料 |
3.5.4 三种应用的比较 |
3.6 其他应用 |
4 结束语 |
(4)应用水淬法处理韶钢120t转炉钢渣(论文提纲范文)
1 钢渣的处理工艺 |
1.1 水淬的工艺原理 |
1.2 钢渣水淬工艺 |
1.3 钢渣水淬与炼钢工艺的匹配 |
2 钢渣水淬设备 |
3 水淬工艺的应用 |
4 应用水淬工艺的注意事项 |
5 结 语 |
(6)液态钢渣水淬工艺含尘气体净化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来源与目的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研究对象的状况 |
2.1 液态钢渣粒化回收处理工艺概述 |
2.1.1 液态钢渣粒化回收工艺的意义 |
2.1.2 液态钢渣粒化处理工艺的分类 |
2.1.3 BSSF滚筒液态钢渣水淬处理工艺 |
2.2 液态钢渣BSSF处理工艺产物 |
2.2.1 钢渣的化学性质 |
2.2.2 钢渣的物理性质 |
2.2.3 工艺尾气 |
2.2.4 粉尘 |
2.3 污染治理措施 |
2.3.1 污染治理现状 |
2.3.2 污染治理的改进措施 |
2.4 旋转流的研究现状 |
2.4.1 旋转流的起旋方式 |
2.4.2 旋转流流场的实验研究 |
2.4.3 旋转流理论模型研究 |
2.5 喷雾除尘的研究现状 |
2.5.1 喷雾除尘的分类 |
2.5.2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2.5.3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 |
3.1 物理模型 |
3.2 数学模型 |
3.2.1 控制体 |
3.2.2 控制方程 |
3.2.3 气相湍流模型 |
3.2.4 模型的评价与选择 |
3.2.5 SIMPLE计算方法 |
3.2.6 网格划分 |
3.2.7 求解过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涡向进口旋转流流场的模拟研究 |
4.1 边界条件及算法 |
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2.1 切向速度 |
4.2.2 轴向速度 |
4.2.3 径向速度 |
4.2.4 衰减特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入口结构对双蜗向起旋旋转流场的影响研究 |
5.1 入口长宽比对旋转流速度场的影响 |
5.2 筒体与入口面积比对旋转流场速度场的影响 |
5.3 两种旋转流增强方法的比较 |
5.4 入口结构对旋转流强化传热能力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旋流喷雾除尘的初步理论分析 |
6.1 液滴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 |
6.2 单个液滴在旋转流场的收集效率 |
6.3 液滴群捕尘理论 |
6.4 旋流喷雾除尘的除尘效率 |
6.5 旋流喷雾除尘的影响因素分析 |
6.5.1 旋流器内不同位置的捕集效率 |
6.5.2 不同液气比和喷雾粒径对捕集效率的影响 |
6.5.3 不同入口结构对捕集效率的影响 |
6.5.4 不同筒体截面平均风速对捕集效率的影响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旋流喷雾除尘的设计与应用 |
7.1 工程概况 |
7.2 相关标准要求 |
7.3 治理方案的确定 |
7.3.1 现场工况条件 |
7.3.2 烟尘粒径分布 |
7.4 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
7.5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 |
7.5.1 起旋器 |
7.5.2 雾化喷枪 |
7.5.3 自激式除尘器 |
7.5.4 风机 |
7.5.5 蒸汽轮机 |
7.6 预计效果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液态钢渣的离心粒化水淬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钢渣的产生 |
1.1.2 钢渣的物化性质 |
1.2 钢渣的综合利用现状 |
1.2.1 钢渣处理遵循的原则 |
1.2.2 国外钢渣综合利用及途径 |
1.2.3 我国钢渣综合利用情况 |
1.3 钢渣利用新途径——钢渣吸附剂处理废水 |
1.3.1 钢渣吸附剂处理废水的优势 |
1.3.2 国内外对钢渣吸附剂的研究 |
1.4 钢渣的粒化处理技术 |
1.4.1 钢渣粒化主要处理方法 |
1.4.2 离心粒化水淬法的提出 |
1.5 本课题意义 |
1.6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离心粒化设备及模拟实验 |
2.1 离心粒化设备的设计原理 |
2.2 离心粒化设备的结构参数 |
2.2.1 粒化器的内径 |
2.2.2 粒化器高度 |
2.2.3 粒化器的孔径 |
2.2.4 水槽直径 |
2.2.5 水槽液面到粒化器的距离 |
2.3 离心粒化设备的工作原理 |
2.4 离心粒化设备水淬法的模拟实验 |
2.4.1 模拟实验钢渣替代品选择 |
2.4.2 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
2.5 液态钢渣利用离心粒化设备水淬的可行性 |
2.6 离心粒化设备的改进 |
2.6.1 离心粒化设备设计上的不足 |
2.6.2 离心粒化设备的改进 |
第三章 离心粒化器热传导分析 |
3.1 石墨的特性 |
3.1.1 石墨的分类 |
3.1.2 石墨的特殊性质 |
3.2 石墨坩埚的选择 |
3.3 石墨坩埚的热传导分析 |
3.3.1 导热、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系数 |
3.3.2 一维稳态导热与一维不稳态导热 |
3.3.3 半无限大物体的一维不稳态导热 |
3.3.4 坩埚的导热计算 |
第四章 离心粒化水淬法的水蒸汽问题 |
4.1 水蒸汽爆炸发生机制 |
4.2 钢渣水淬的防爆原理 |
4.3 钢渣水淬时不同渣水比的水蒸汽计算 |
4.3.1 渣水比1:10时的平衡水温 |
4.3.2 渣水比1:8时的水蒸汽计算 |
4.3.3 渣水比1:15时的水蒸汽计算 |
4.3.4 渣水比的最后选择 |
4.3.5 排气口位置的确定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四、转炉炼钢钢渣水淬粒化器(论文参考文献)
- [1]磁选钢渣中全铁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D]. 杨云东.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7)
- [2]包钢转炉渣微波碳热还原脱磷研究[D]. 李海洋.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5(08)
- [3]钢渣的加工处理及综合利用[J]. 旷渝训.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4(09)
- [4]应用水淬法处理韶钢120t转炉钢渣[J]. 肖双林,陈荣全,谷孝保.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0(04)
- [5]应用水淬法处理韶钢120t转炉钢渣[A]. 肖双林,陈荣全,谷孝保. 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0(总第16期)
- [6]液态钢渣水淬工艺含尘气体净化技术的研究[D]. 刘钰天. 东华大学, 2011(07)
- [7]钢渣处理方法和有效利用的比较分析[A]. 靳松. 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 2010
- [8]高炉钢渣综合处理技术浅析[J]. 王琳松,朱学彪,刘俊杰. 冶金设备, 2009(S3)
- [9]转炉钢渣处理可行性探讨[A]. 王肖杰,王肖,贾新风. 河北省冶金学会2008年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8
- [10]液态钢渣的离心粒化水淬法研究[D]. 叶青. 广西大学,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