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预防与护理

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预防与护理

一、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防治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徐洁明,赵艺琳,何国欢,劳家芬,张莉国,王宝池[1](1996)在《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防治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我院心胸外科自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食道癌根治术及严重胸外伤的急救中,应用深静脉插管通路640例。本文介绍了12例穿刺和置管失误的具体情况,并指出防止穿刺和置管的失误。首先要熟悉穿刺静脉的走行及其与伴行动脉的关系,进针和置管不宜太深,要确认穿刺针在血管内方可置管,进针和置管不宜太深,要确认穿刺针在血管内方可置管,置管有阻力时,切忌强行在针管内退管。本文还强调了置管后的护理。要保持导管固定通畅、防止气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李缘婷[2](2020)在《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本研究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与循证护理思维,从预防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查阅文献,了解重症监护室患者目前发生VTE的情况与相关因素,提炼循证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文献检索、质量分析、证据条目汇总,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完善形成最终条目。结合临床实际,为ICU患者的血栓预防工作建立一套集束化综合护理策略,以期为ICU护理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循证护理证据综合 查阅文献,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确立循证问题。检索包含相应干预措施的文献,通过筛选分析、质量评价获得证据并给出证据等级和推荐意见。2.德尔菲专家咨询 通过遴选相关学科专家18名进行共计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评分及意见汇总修改后获得最终条目,并对条目进行分析,运用优序图法、百分权重法及连乘积法确定各级条目权重及组合权重。3.方案构建 结合集束化护理理论完成综合护理方案的构建。[结果]1.在1518篇文献中,严格遵循文献排除与纳入标准,应用相应的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筛选与评价,最终纳入36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初步制定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14个,三级条目45个的条目池,并形成条目的证据等级和推荐意见。2.共计进行2轮专家咨询,第一轮函询问卷发放20份,有效回收18份,问卷回收率为90%,18名专家中有11名专家提出共计40条建议,建议提出比率为61.11%。第二轮函询问卷发放18份,有效回收1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18名专家中有5名专家提出共计6条建议,建议提出比率为27.78%。第一轮函询专家Ca为0.956,Cs为0.867,Cr为0.912。第二轮函询专家Ca为0.939,Cs为0.878,Cr为0.909。第一轮函询问卷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37.76%,第二轮函询问卷各条目变异系数为0~28.94%。第一轮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24,第二轮为0.129,两轮函询显着性检验显示两轮函询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确定的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包括4个一级条目,14个二级条目,40个三级条目并给出一级条目权重及二、三级条目权重和组合权重。3.构建了包含专项质量控制管理、风险评估、分级预防、健康教育四个护理束的护理方案。[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护理思维完成的证据综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完善,最终形成的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科学可靠。该方案可为ICU患者的VTE预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刘清宏[3](2014)在《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使用辅助机械通气48h后及停用辅助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之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是使用辅助呼吸器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并发症,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机械通气病人最容易发生的医院感染。机械通气病人一旦感染VAP,不仅导致病人原发疾病病情的加剧,增加疾病治疗的难度,而且增加病人死亡的风险。国内外许多研究显示,由于各种侵入性的诊疗技术及药物在医院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引起医院感染特征的不断变化。在当今世界院内感染已经成为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VAP作为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种类型,不仅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而且给社会和病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外有研究报告显示VAP的发病率为6%-52%,死亡率为15%~50%,国内研究显示VAP发病率可达到30%~50%。国内外对VAP的研究很多,国外从1986年起就有学者开始对VAP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但由于在研究过程中选择的研究对象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甚至有的研究在一些方面有矛盾之处。VAP感染的危险因素不仅有宿主自身的原因,也与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的强度有关。在国内,近些年开始重视对VAP相关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的研究,关于VAP危险因素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的研究仍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外科重症监护室VAP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1.内源性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口咽感染途径、消化道细菌定植、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等;2.外源性因素:人工气道的建立、呼吸机管道的污染、体位不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吸入途径感染、医护接触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入住监护病房的时间等。其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破坏口咽部正常菌群的定植,亦可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二重感染,使合并肺部感染的机会明显提高。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加重或出现新的感染。镇静催眠药物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造成误吸,继发肺部感染。抑酸剂可以预防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应激性溃疡,但其可降低胃酸的屏障作用,从而使胃肠道细菌增多发生食管返流或误吸增加了VAP感染的机会。在护理方面,国内外普遍认为有效的预防是减少VAP感染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1.基础护理:体位、口腔护理、雾化吸入、抗感染的治疗等;2.管道护理:气囊的管理、严格无菌吸痰、有效的呼吸道湿化等;3.病房环境的管理,阻断外源性传播途径;4胃肠道护理:保证胃管固定通畅。肠内营养病人,监测残余胃量等;5.预防深静脉栓塞等一系列措施。集束化护理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集束化护理不是被动的实施护理措施,而是通过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治疗和护理措施集合在一起,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的过程,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处置,与单独采取某一项护理措施相比,集束化可使效果达到最大化。已有研究报道显示,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少VAP的感染。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到集束化护理对预防VAP方案执行的重要性,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循证支持的证据来构建集束护理,集束护理在国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在VAP的研究中,针对外科重症监护室内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很少,且多为单纯描述性研究和单因素分析或是局限于某一种细菌引起的VAP的研究分析,结果难以令人信服。同时,没有针对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具体的护理对策,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对策的针对性不明显。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感染VAP的相关危险因素;第二部分主要是根据第一部分研究得出的外科重症监护室VAP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对护理对策,评价护理对策的有效性,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外科重症监护室实施机械通气超过48h且临床数据完整的10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VAP感染的显着独立危险因素,为外科重症监护室的VAP防治提供基础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加强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预防、治疗和监控管理,降低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减少VAP对病人、医院、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同时,依据独立危险因素制定相应具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对策,为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减少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发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的设计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确定外科重症监护室VAP感染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需要收集的病人临床资料的信息表格,收集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104名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发生与这些危险因素的关系。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到12月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10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男性64名,女性40名。按照VAP诊断标准分为VAP组和非VAP组。VAP病人31名,非VAP病人73名。1.2制定病人临床资料表格:查阅相关文献及咨询外科重症监护室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制定表格。本文选择了可能与呼吸机机械通气导致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研究分析,具体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输血史、吸烟情况等一般因素,插管方式(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雾化吸入、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留置胃管、急诊、镇静评分、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血糖值、血清白蛋白、镇痛剂、昏迷、使用激素和上机前48h使用抗生素等危险因素。1.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分析所收集的21项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得出独立显着危险因素。(二)第二部分2.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到6月和2013年1月到6月入住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病人。2.2研究内容研究得出的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的显着危险因素,根据显着危险因素制定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将护理对策在临床中应用(具体内容详见第二章)。比较干预前后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VAP的感染率,即2012年1月到6月和2013年1月和6月的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VAP的感染率。2.2.1干预方法(1)对照组采用美国医疗改进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所发布的集束干预策略。IHI发布的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主要包括5项措施即抬高床头、暂停镇静以试行拔管、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每日用复方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到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2)干预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和昏迷是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感染VAP的显着危险因素。针对显着感染因素制定的加强护理对策应用在干预组。干预组的对象为入2013年1月到6月住外科重监护室的机械通气病人。2.3评价方法比较2012年1月到6月和2013年1月到6月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VAP的发生率。统计软件及方法采用SPSS13.0录入数据及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校正公式进行,检验。研究过程中,三位研究人员(SICU护理工作人员,职称为护师)分别对病人的资料单独进行查阅及录入变量数据,然后将三份表格数据进行核对,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有问题三人共同商讨查询病人临床资料,确定相关数据。按照VAP诊断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病人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根据制定的表格,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资料收集之后,确定无误后,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根据是否为正态分布,以t检验或非参数统计方法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即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作为自变量,再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着独立危险因素,选取检验水准α=0.05,得出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显着影响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加强护理对策,并运用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采取加强护理措施后2013年1月到6月外科重症监护室与2012年同时段VAP的感染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2年1月到12月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符合条件的病人104例,男性64名,女性40名。VAP病人31名,非VAP病人73名,VAP发生率为29.8%。2.21项VAP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显着影响因素。4.2012年1月到6月外科重症监护室符合条件的病人51例,感染VAP17例,VAP发生率为31.4%。采取加强护理措施后2013年1月到6月外科重症监护室符合条件的病人64例,感染VAP11例VAP发生率为17.2%,低于2012年同时段VAP的感染率。两者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感染是外部医院环境和病人自身内环境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VAP发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两者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显着影响因素。2.VAP是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的医院感染,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高。3.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分析,得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依此制定出科学的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减少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徐效昆[4](2019)在《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导致栓塞肺动脉,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然而,现代西医学对于本病的防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需要去探索更为有效、安全的防治手段。DVT在中医学中属于“股肿”、“脉痹”等范畴,“气滞血瘀”为此病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为防治此病的一般论治法则。中药治疗和针刺治疗作为中医学中最主要的两种治疗手段,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方剂预防THA术后的DVT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仍缺乏循证依据;使用针刺的方法预防其他疾病所引起的DVT可见少数临床报道,但针对THA术后DVT发生的预防尚未见一例报道。因此,为中药对THA术后DVT的防治作用提供循证依据,并探索针刺对THA术后DVT的防治作用,对于评价中医学在预防THA术后DVT的治疗效果、拓宽中医学在预防THA术后DVT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研究:目的:为了给中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防治作用提供循证依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应用中药方剂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选取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方的临床研究,以探讨中药方剂与西药相比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有效性。方法:全面检索以DVT发生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中医活血方剂为主要干预措施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并按流程来筛选形成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同时按照cochrane标准评估文献方法学质量。对文献的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分析处理各指标异质性,并借助漏斗图了解发表偏倚。结果:基于中医活血方剂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系统评价:共纳入14个RCT,受试者共1147例,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不佳。中医活血方剂组相比西药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P<0.05),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fib水平(P<0.05),临床安全性良好。通过亚组分析,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减组相比西药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P<0.05),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DDi水平(P<0.05),桃红四物汤加减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上效果与西药相当(P>0.05),相比较西药组而言,桃红四物汤加减组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Fib水平(P<0.05)。结论:基于DVT的发病率为主要指标,中医活血方剂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然而受研究方法学质量、异质性、样本量等限制原因,中医活血方剂对DVT的预防作用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以及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临床研究:目的:为了探索针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防治作用,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电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以及部分的治疗机理。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病房所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4例,使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由于治疗组有两例脱落,故最终收治病例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即术后使用弹力袜,早期指导患者系统合理髋关节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术后1-7天予电针治疗,取双侧合谷穴、太冲穴,患侧梁丘穴、外丘穴、金门穴,常规消毒进针,深度为25mm左右,得气后再将电针输出导线夹在患者患肢穴位之毫针上,采用频率为2/100Hz的疏密波刺激30分钟,输出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治疗组术后1-7天同时服用利伐沙班,每日10mg。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仅在术后1-7天服用利伐沙班,每日10mg。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并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分别予以检查PT、APTT、Fib、DDi、PLT、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日双下肢血管彩超结果及下肢DVT发生率,患者术肢的血肿、肿胀情况,以及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性统计学分析,二组间分类资料的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连续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结果指标的比较主要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检验水准定为0.05,小于0.05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对照组DVT发生数为7例,未发生数为40例,发生率为14.9%,试验组DVT发生数为1例,未发生数为44例,发生率为2.2%,经卡方检验,可以认为两组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下肢血肿的发生数为5例,未发生数为42例,发生率为7.6%,试验组患者下肢血肿的发生数为2例,未发生数为43例,发生率为4.4%,经卡方检验,认为两组的下肢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下肢瘀斑的发生数为4例,未发生数为43例,发生率为4.3%,试验组患者下肢瘀斑的发生数为0例,未发生数为45例,发生率为0%,经卡方检验,认为两组的下肢瘀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5天PLT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Fib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5天治疗组DDi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两组均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不良事件。结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电针联合西药组相比较于单纯西药组能够显着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此外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通过比较患者的一些血液指标发现,电针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并能够改善血液的纤溶状态,降低D-二聚体的含量,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该结论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张立颖[5](2009)在《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国内15所护理院系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开设情况,以及对南方医科大学120名2005年级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护理研究教育的态度及知识掌握程度,为护理科研教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针对目前护理科研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本科生教育中创建以科研课题为中心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护理教育模式。应用该护理教育模式,以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理论为指导,指导本科生在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系统综述的基础上,研制调查问卷,展开多中心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并研制南方健康教育网站,为实施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个性化健康教育服务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方法第一章第一部分:采用Email问卷调查法,对国内15所护理院系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6个维度:《护理科研》、《文献检索》、《护理科技论文写作》(以下简称“《写作》”)、《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其他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其中每一个维度中如果有开设上述课程,分别对学时数、开课时间、教材、师资队伍(包括数量、学历、职称、年龄、任教时间5个方面)4个方面进行开放式题目问答;第二部分:对南方医科大学120名2005年级护理本科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理科研知识试题,包括22道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护理科研态度,包括4道单项选择题;第二章以第一章调查数据为依据,设计教学计划及目标,对2个学习小组开展本研究PBL护理教育模式研究。采用小组讨论会、时时电子联络等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包括教师将研究课题分成2个方向,确定若干问题,介绍课题研究背景,指导科研思路,检索外文文献,筛选出难易适中的文献进行分类;确定教学目标及方法;制定分阶段考核目标;联系教学场地;进行经费预算。每个学生选择1个问题查阅文献,撰写总结报告,其中新进展部分撰写综述;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研制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腹部手术病人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并组织实施;师生共同设计与建设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第三章第一部分:以EBN理论为指导,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目前糖尿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多中心调研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统计学专家各1名,护理学专家3名,并参照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及修订调查问卷。问卷分成3个部分: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教育需求以及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患病时间、诊断、并发症数量。其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中专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个层次;劳动者类型分为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2种;医疗费用支出分为公费、自费2种。健康教育需求部分包括8个维度:一般糖尿病知识需求情况、营养、运动、健康教育、自我监测、并发症、药物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需求。其中第1个维度包括10个条目,第2个维度包括6个条目,第3个维度包括3个条目,第4、6个维度各包括2个条目,第5个维度包括3个条目,第7个维度包括6个条目,第9个维度包括1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是很需要及不需要5个等级,采用单项选择法。健康教育需求方式调查包括14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是和否2个选项,采用多项选择法。在国内首先以广东省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研究生课程班教育形式培养CNS,作为本调查员培训的师资。以南方医科大学糖尿病护理学选修课形式培养调查员。8名调查员分成4组,统一术语,讲解调查表内容及要求,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没有文化者由调查员通过访谈记录调查结果,当场回收调查表。统计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及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问卷信效度检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使用等级Logistic全变量回归分析,二分类资料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Wilcoxon两相关样本符号秩检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Friedman检验。在系统综述国内外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及针对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研制糖尿病网络健康教育形式,开发糖尿病网络门诊;第二部分:以EBN理论为指导,在系统综述国内外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目前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多中心调研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统计学各1名,护理学专家3名,并参照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及修订调查问卷。问卷分成6个部分:包括一般情况、腹部手术前、手术后、出院指导健康教育需求、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及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需求。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术后时间、麻醉方式、疼痛等级。其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上、中专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个层次;劳动者类型分为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2种;医疗费用支出分为公费、自费2种;麻醉方式分为全麻和局麻2种;疼痛等级分为0~7级。第2部分包括11个条目,第3部分包括3个条目,第4部分包括1个条目。每一条目分成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是很需要及不需要5个等级,采用单项选择法。第5部分包括9个条目,第6部分包括8个条目,采用多项选择法。12名调查员分成6组,统一术语,讲解调查表内容及要求,对腹部手术后病人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行动不便、没有家属陪伴或没有文化者由调查员通过访谈记录调查结果,当场回收调查表。统计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及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问卷信效度检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级Logistic全变量回归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Wilcoxon两相关样本符号秩检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为Friedman检验。在系统综述国内外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研制我国首个腹部手术专题护理网站,与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站合二为一为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网站开发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图形、声音的多媒体功能,研制过程介绍了网站的开发、应用环境、资料来源、设计思想及结构内容。结果第一章第一部分:15所护理院系中有13所开设了《护理科研》课程。学时数从30~64学时不等,平均(38.92±11.36)学时。师资以研究生学历水平为主,有独立的教材,而年龄梯队和职称等反映师资科研和教学经验的指标还不尽如人意。护理师资力量还不能独立胜任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本科生护理科研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文献检索》课程,开设情况并不乐观。相比之下《医学统计学》更受到重视。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显得混乱,具体该开设多少学时适合护理本科生教育,每个学校都不尽相同;第二部分:认为护理科研工作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占大多数,学生对护理科研工作比较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科研课程安排得一般或不好,对自己掌握护理科研知识程度也认为一般或不好。学生认为掌握护理科研方法的教育途径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为课堂讲授、参加研究团队、临床实践、申报课题、自学。22道题目中只有7道题正确率超过了60%,其余15道题正确率均在60%以下。最低分5分,最高分16分,平均(10.48±2.50)分,实际得分不足总分的一半。与学生的自评结果一致。护理科研中概念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还没搞明白;第二章:PBL护理教育模式中学生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分阶段理论及实践考核的形式:包括论文撰写数量达标率、网站内容合格率及调查问卷合格率,这三部分各占总评分数(100分)的1/3。经过2年多的学习和研究,4名学生的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20名学生已完成网站内容资料的汇总与录入,完成调查问卷1450份,网站内容合格率92.06%及调查问卷合格率为88.07%,均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本研究最后总结出以申报科研课题的方式提出问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弥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足,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PBL护理教育模式;第三章PBL护理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健康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第一部分: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971,x2=109.858,P=0.000)及结构效度均较好。一般健康教育需求中,病人最希望了解的是糖尿病治疗方案和糖尿病的危害,其次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护理方案,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预防,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相关术语,临床分型(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糖尿病营养健康教育需求内容是饮食治疗的意义,其次是食物选择方法,营养素分配与餐次,食物交换份法,热量计算方法,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ucose index,GI)的概念(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运动健康教育需求是运动疗法的意义,其次是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最后是运动处方的内容(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自我监测教育需求内容是了解血糖的监测方法、次数,其次是了解尿糖的监测方法,最后是了解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的监测意义及方法(P=0.000);病人最希望了解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需求是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其次是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了解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方法,了解胰岛素(insulin,INS)的使用方法,了解INS使用的注意事项,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0)。与护士比较,病人更希望由医生提供健康教育(P=0.023)。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一般健康教育中“了解糖尿病相关术语”(P=0.010,R2=0.037)、“了解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P=0.040,R2=0.031)、“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P=0.003,R2=0.043)、“了解糖尿病的临床分型”(P=0.006,R2=0.039)、“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案”(P=0.037,R2=0.033),营养健康教育中“了解GI的概念”(P=0.013,R2=0.036)、“了解食物选择方法”(P=0.005,R2=0.042)、运动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运动疗法的意义”(P=0.049,R2=0.031)、“了解运动处方的内容”(P=0.019,R2=0.035)及“了解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P=0.035,R2=0.032),健康教育者需求中“由护士提供健康教育”(P=0.030,R2=0.033),自我监测健康教育中“了解血糖(P=0.018,R2=0.036)、尿糖(P=0.038,R2=0.031)、HbAlc的监测方法、次数(P=0.021,R2=0.033)”,并发症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种类”(P=0.007,R2=0.041)、“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P=0.002,R2=0.046),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3,R2=0.045)、使用方法(P=0.038,R2=0.032)及副作用(P=0.022,R2=0.035)”、“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P=0.033,R2=0.033)及“出院指导”(P=0.006,R2=0.041)健康教育需求均与文化程度(P<0.05)相关,高学历病人需求明显;一般需求中“了解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P=0.040,R2=0.031)与年龄(P=0.045)相关,年龄越小需求越明显;一般需求中“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方案”(P=0.037,R2=0.033)及药物治疗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P=0.022,R2=0.035)与民族(P=0.014,P=0.011)相关,汉族病人需求更明显;营养需求中“了解食物选择方法”(P=0.005,R2=0.042),运动需求中“了解运动疗法的意义”(P=0.049,R2=0.031),健康教育者需求中“由医生提供健康教育”(P=0.024,R2=0.035),药物治疗需求中“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P=0.003,R2=0.045)、使用方法(P=0.038,R2=0.032)及副作用(P=0.022,R2=0.035)”、“了解低血糖反应的防治”(P=0.033,R2=0.033)均与患病时间(P<0.05)相关,除了“了解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是患病时间越长需求越明显,其余6种需求都是患病时间短病人需求更明显;自我监测健康教育中“了解血糖(P=0.018,R2=0.036)、尿糖的监测方法、次数(P=0.038,R2=0.031)”均与劳动者类型(P=0.005,P=0.032)相关,脑力劳动者需求明显。其他健康教育需求回归方程均P>0.05。病人最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是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其次是报纸、杂志,电话咨询,医院邮寄健康宣传册、图书,返院糖尿病护理门诊咨询,返院听专题讲座,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上网,返院参加定期组织的护患交流会,宣传栏,手机短信,观看录像带,光盘教育资料,最后是其他教育方式(P=0.000)。电话咨询方式(P=0.014,R2=0.045)与年龄(P=0.013)、性别(P=0.029)相关,年龄小,男病人需求高;手机短信方式(P=0.022,R2=0.062)与患病时间(P=0.007)相关,患病时间越短需求越高;上网方式(P=0.000,R2=0.213)与年龄(P=0.000)、劳动者类型(P=0.008)及并发症数量(P=0.000)相关,年龄越小、并发症越少病人需求高,脑力劳动者病人需求高;医院邮寄健康宣传册(P=0.000,R2=0.071)、图书方式与医疗费用类型(P=0.049)、劳动者类型(P=0.011)相关,公费、脑力劳动者需求高;观看录像带方式(P=0.022,R2=0.062)与并发症数量(P=0.009)相关,并发症数量越多需求越高;光盘教育资料(P=0.000,R2=0.109)、报纸、杂志方式(P=0.008,R2=0.046)均与文化程度(P=0.014,P=0.000)及并发症数量(P=0.001,P=0.026)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并发症数量越多需求越高;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方式(P=0.034,R2=0.035)与患病时间(P=0.015)、并发症数量(P=0.049)相关,患病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需求越高;返院听专题讲座方式(P=0.002,R2=0.063)与性别(P=0.034)、年龄(P=0.012)及文化程度(P=0.051)相关,女病人需求高,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高;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方式(P=0.003,R2=0.060)与劳动者类型(P=0.000)相关,体力劳动病人需求高;其他健康教育方式回归方程均P>0.05;第二部分:腹部手术病人在院各阶段(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健康需求程度均较高。比较责任护士,病人更希望了解主管医生的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P=0.000);与麻醉师相比,病人更希望了解主管医生的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P=0.000);病人希望了解责任护士及麻醉师姓名、职称及技术水平两者之间差异没有显着性(P=0.124)。腹部手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26,R2=0.056)、“了解麻醉师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00,R2=0.124)、“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了解术前检查的必要性”(P=0.005,R2=0.066)、“了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P=0.000,R2=0.082)、“告知手术术式及程序”(P=0.000,R2=0.096)均与性别(P<0.03)相关,女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主管医生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26,R2=0.056)、“了解麻醉师姓名、职称、技术水平”(P=0.000,R2=0.124)、“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术后健康教育需求中“告知手术是否成功”(P=0.030,R2=0.065)均与文化程度(P<0.04)相关,高学历病人术前3个健康教育需求明显,低学历病人术后健康教育需求高;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护士手术前对您的健康需求给予指导”(P=0.000,R2=0.083)、“告知手术名称”(P=0.029,R2=0.053)、术后健康教育需求中“告知手术是否成功”(P=0.030,R2=0.065)以及“出院指导”(P=0.001,R2=0.081)均与医疗费用类型(P<0.05)相关,公费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P=0.001,R2=0.072)、“了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意义”(P=0.000,R2=0.082)均与麻醉方式(P<0.05)相关,全麻病人需求明显;术前健康教育需求中“介绍手术室环境”(P=0.000,R2=0.119)与民族(P=0.043)相关,少数民族更关注。其他健康教育需求回归方程均P>0.05。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中“出院时医生直接给予出院指导”[313(50.3%)]最受病人欢迎,“电话咨询”[230(37.0%)]方式排在第二位。在病人获取健康信息方式中,“护士专门介绍”[307(49.4%)]位列第一,提示病人更喜欢和护士面对面的交流。病人喜欢的出院指导方式中电话咨询方式(P=0.000,R2=0.097)与性别(P=0.008)、年龄(P=0.045)、疼痛程度(P=0.046)及麻醉方式(P=0.000)相关,采用局麻方式、疼痛越轻、年龄越小的女病人需求越明显;出院时医生给予指导(P=0.000,R2=0.071)与疼痛程度(P=0.000)及年龄(P=0.006)相关,疼痛越重、年龄越大需求越明显;病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中护士专门介绍(P=0.000,R2=0.108)与医疗费用类型(P=0.015)、性别(P=0.041)及疼痛程度(P=0.000)相关,疼痛轻、男性及自费病人需求明显;观看录像带方式(P=0.001,R2=0.139)与性别(P=0.029)、麻醉方式(P=0.020)相关,全麻方式及女性病人需求明显;宣传栏方式(P=0.006,R2=0.068)与性别(P=0.028)及劳动者类型(P=0.027)相关,女病人及脑力劳动病人需求明显;上网方式(P=0.000,R2=0.085)与文化程度(P=0.011)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明显。南方健康教育网站网络运行结果显示,在WindowsXP操作系统、IE6.0浏览器上运行稳定,未出现程序运行出错或死机现象,未出现字符错误显示等问题。在网上发布,网站交互性显示良好,与相关网站链接未见出错。结论第一章第一部分:护理教育者应不断完善《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教育,加强《护理科研》师资培养;开展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教学研究。第二部分: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改革;注重基础知识教育,丰富护理科研实践经历;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历练护理科研及教学能力;第二章:本研究PBL护理教育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习个性化;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强调学习互动;设计成果目标,强调言传身教;构建多样化平台,强调信息共享;考核形式多元化,强调综合能力培养;第三章第一部分:问卷内容逻辑性强,题目数量合适,可用于不同类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病人认为健康教育需求重要性排序是从易到难的,也就是说,容易理解的排在前面,而相对较难理解的排在后面。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需要病人了解的重要术语及相关知识,很多病人还不清楚,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服务还不深入。在教育前CNS应充分评估病人病人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及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患病时间、诊断、并发症数量等影响因素,对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病人应该有针对性的给予教育服务,并应加强开放式教育方式(如看录像带、光盘教育资料、报纸、杂志、上网)病人管理研究,提高其依从性。健康教育形式以返院糖尿病医生门诊咨询最受病人欢迎,虽然糖尿病护理教育还不普及,但随着国内糖尿病专科护理教育不断发展,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国内没有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站。国外有糖尿病专科护理杂志及学会的网站,但网站中没有糖尿病护理门诊服务。本研究的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络门诊是以广东省培养的全国首批糖尿病CNS为门诊护理专家,在广东省形成糖尿病专科护理网络,定期出诊为有健康教育需求的人群服务;第二部分:腹部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较高,护士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健康教育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类型、劳动者类型、疼痛程度、麻醉方式等影响因素,探索个性化的、全程的、优质的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才能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健康教育形式以能和医护人员直接交流的指导、电话咨询形式最受欢迎。护士应注重研制网络、光盘及录像等多媒体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由于腹部手术涉及知识范围广泛,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独立的护理专题网站。腹部手术病人上网方式需求与文化程度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病人需求越明显。开发研制腹部手术护理专题网站以满足文化程度高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其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方式也将是本研究的方向,本研究将根据循证结果及病人需求研制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

江文[6](2016)在《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相关信息的调查,把握现有PICC置管前评估情况,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对PICC并发症相关风险因素特别是患者自身状况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素,为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依据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进行专家咨询,构建适用于临床的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医护人员在PICC置管前对患者情况的系统评估、判断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提供可借鉴的评估工具。方法1.设计PICC置管前评估现况调查表和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调查表,收集现有关于PICC并发症和置管前评估的资料,统计院内置管的操作人员资质及相关信息。分析现阶段临床工作中PICC置管前评估状况和患者的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着重点。2.收集有关PICC并发症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以及PICC置管前评估的相关文献。针对纳入文献中没有总结风险因素的并发症进行系统评价,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从文献中整理出置管前应评估的PICC并发症风险因素条目,并总结其可能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和相关预防措施。3.对汇总的PICC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条目分类,分级制定评估指标。采用改良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筛选和评价,确定风险评估的基本项目和内容,计算出相关风险因素的权重,最终形成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果通过对PICC置管患者和PICC置管操作者的调查发现,被调查的患者中有12.9%发生过PICC并发症,与PICC置管前评估有关的护理工作条目(“提供书面或其他形式健康教育材料”、“置管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置管护士重视患者提供的信息”、“护士决定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对PICC置管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等)的满意度平均分排在后10位。对于置管操作者而言,87%认为PICC置管前评估对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30%认为目前PICC置管前评估不完善,8%提出制定评估表等建议。检索文献后纳入有关PICC堵管、感染、血栓、异位等并发症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共9篇,关于置管前评估的研究的文献共3篇。本研究针对PICC相关性静脉炎进行系统评价发现,影响静脉炎发生的风险因素为选择的穿刺静脉、置管时插管次数、穿刺方式、护理质量等。对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整理出48个风险因素和评估指标,并拟定评估指标体系草案。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咨询18位专家,修改草案后建立了4个一级指标和41个二级指标的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患者基本情况(16个二级指标)、穿刺肢体情况(12个二级指标)、血管和导管选择情况(8个二级指标)和患者依从性(5个二级指标)。结论PICC并发症会影响患者导管的留置时间和正常使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PICC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PICC并发症与多种风险因素有关,有的关键因素在置管前就可以进行评估和预测。目前临床上置管前评估仍然不够完善,没有特别关注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是否存在,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指标体系。本研究依据文献收集的结果进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对不同的并发症的风险因素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研制出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指标,用于PICC置管前进行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从而利于临床针对性制定风险预防护理计划,控制和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李希西[7](2013)在《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静脉导管(PICC)不能正常留置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为正常留置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施防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管理策略,提高静脉置管的安全性。从评估、干预、核查、评价等方面入手以期在ICU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控CRBSI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该理论体系的建立并应用于临床,探索对降低ICU住院患者CRBSI发生率的影响意义,从而保障护理质量,为防治CRBSI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处理和管理手段。方法其一,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实施PICC住院患者413例在常规维护的基础上进行PICC临床观察信息表登记,首先将可能相关的4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有意义的因素后,再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其二,因ICU患者较非ICU患者发生非正常拔管率相对更高,将资料中93例ICU置管患者的26个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寻找导致ICU非正常拔管的危险因素。其三,CRBSI是ICU患者发生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对ICU中18例确诊CRBSI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以控制CRBSI的发生为主题,应用FOCUS-PDCA标准化管理程序,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Continue Quality Improve,CQI),组建FMEA团队,分析感染发生流程并制作出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数(RPN)值。根据RPN值大小,确定改进环节,针对CRBSI发生的风险环节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采取系统的预防和管理手段,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CQI小组成员负责各项任务的实施,通过组织专业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手卫生、重视监测工作(执行核查工作Checklist)、严格无菌操作和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等措施,并应用核查表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针对检查结果,进行新一轮的改进,PDCA循环直至感染率控制在3‰内。结果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413例PICC住院患者中有54例(14.77%)发生非正常拔管,平均留置时间40.2天。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ICC留置时间有21项指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6项指标影响PICC留置时间。413例PICC住院患者有93例来自ICU,ICU有22例(23.67%)发生非正常拔管,平均留置时间21.48天。320例非ICU患者有32例发生非正常拔管(10%),平均留置时间45.64天。ICU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患者WBC计数、D-二聚体与ICU的患者发生非正常拔管有密切关系。ICU的22例非正常拔管的病例中有18例因发生CRBSI而拔管,病原学统计共检测出细菌16株,革兰阳性菌占56.25%,革兰阴性菌占43.75%。在建立CRBSI风险管理体系后,经过一年的数据收集和实效观察,对实施防控CRBSI管理策略前后对比,CRBSI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原来的2.04‰-9.82‰下降到0-1.82‰,达到预期目标3‰,并在2012年2月、4月和9月突破了零感染率。平均感染率由原来的5.19‰下降到1.42‰(P<0.05),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导管的留置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年龄、KPS评分、WBC计数和D-二聚体是非正常拔管的高危因素。了解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指导CRBSI的治疗。运用评估、干预、核查、评价的科学管理策略,FOCUS-PDCA标准化管理程序、FMEA模式、Checklist的应用,在置管前后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和规范护理,明显降低CRBSI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降低了非正常拔管率,提高了静脉置管的护理质量,从而为各项治疗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有效提高了护理流程安全,

范海平[8](2018)在《中医定向透药干预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干预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应用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方法:本临床试验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5例,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设计方案,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全程用药组(全程组)、术后用药组(术后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术后第二天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持续至术后1周。全程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入院后予以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用于患侧小腿腓肠肌及大腿后内外侧,每日各两次,持续至术后1周+术后第二天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持续至术后1周。术后组:术前术后常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术后当日开始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用于患侧小腿腓肠肌及大腿后内外侧,每日各两次,持续至术后1周+术后第二天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持续至术后1周。监测三组患者入院后当天、术前1天、术后当天及术后1周凝血四项及D2聚体,并对入院当天、术前1天及术后1周患者行双下肢动静脉彩超观察血栓形成及变化情况;入院当天至术后1周记录双侧下肢髌骨上方10cm周经、小腿最粗处周径的变化情况。通过建立数据库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客观评价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通过RXC表卡方分析可知,三组患者在性别、患病部位、病种、合并疾病、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三组患者术前在年龄、BMI、手术时间、出血量、APTT、D2聚体、PT、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2.经RXC表卡方分析可知,三组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APTT、PT、TT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各组APTT、PT、TT数据变化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APTT、PT、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三组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D2聚体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各组D2聚体数据变化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三组间同时间点术后第7天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第7天全程组与对照组比较P=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术后组比较P=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程组与术后组P=0.6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三组FIB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各组FIB数据变化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三组间同时间点术后第7天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1周全程组与对照组比较P=0.03<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全程组与术后组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术后组比较P=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均值图可见全程中医定向透药组均值较术后组、对照组均值低。6.三组患侧下肢髌骨上方10cm周经、小腿最粗处周径数据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各组腿围数据变化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髌骨上方10cm、小腿最粗处周经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第6天全程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髌骨上方10cmm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程与术后P>0.05,对照组与术后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比较髌骨上方10cm肿胀率、消肿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照组25例,术后血流速度减慢2例,发生血栓3例,血栓发生率20%;全程组25例,发生血栓0例,血栓发生率0%;术后组25例,发生血栓1例,血栓发生率4%,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全程、术后中医定向透药预防髋部下肢深静脉血栓与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效果有差别。2.全程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组对术后第7天FIB、D2聚体指标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全程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相比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3.全程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组在术后第6天对髌骨上方10cm周经、小腿最粗处周径有减轻作用,从而促进肢体消肿,促进患者早期下地康复。

郁宗俊[9](2020)在《基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围手术期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及推广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共93例,分为传统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路径之前)41例和路径组(2018年1月-2019年7月,实施路径之后)52例,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间疼痛的改善等。结果:(1)两组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症、手术方式)的比较上无显着性差别,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2)在卫生经济学方面,路径组的住院总费用、器材费用、药品总费用、中成药费用、西药费用、检验费用、净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组,手术费用、中医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中医治疗方面,路径组中医特色治疗参与情况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住院天数方面,路径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较传统组相比有下降趋势(17.52±3.89d vs 17.63±4.28d),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医疗品质方面,路径组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上明显低于传统组,在VAS评分改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传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后,规范了诊疗行为,较以往相比患者净住院费明显下降,符合当前医疗改革的方向;(2)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干预下,路径组的中医治疗参与情况明显高于传统组,更好的发挥了中医特色在骨伤疾病中的应用;(3)经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后,在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路径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在疼痛以及髋关节功能改善上明显优于传统组,表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医疗品质,为以后进一步优化、完善以及推广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谭海梅[10](2000)在《肿瘤病人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

二、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防治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防治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背景
    2 研究现状和趋势
    3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4 相关理论
    5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1 方案条目的初步拟定
    2 Delphi专家函询构建方案
    3 最终形成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及流程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集束化护理理念在ICU应用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及不足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VAP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1 目的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第二章 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护理对策
    2.1 对象与方法
    2.2 研究内容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
    3.1 结论
    3.2 创新之处
    3.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一、前言
        二、DVT发病机制
        三、DVT的高危因素
        四、DVT的诊断
        五、DVT的预防性措施
        六、DVT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一、病名及其特点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病机
        三、治则治法
        四、DVT中医辨治及疗效评价
    第三节 针刺活血化瘀的理论探源
        一、前言
        二、《黄帝内经内经》及后世各代医家对针刺活血化瘀的认识
        三、针刺活血化瘀的原理
        四、针刺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现代医学研究
        五、针刺对微循环影响的现代医学研究
第二章 中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循证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中医活血方剂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系统评价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电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试验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一般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关于盲法
        三、样本量估算
        四、治疗方法
        五、取穴、操作方法及器材
        六、疗效评定指标
        七、试验流程图
        八、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资料比较
        二、疗效指标比较
    第五节 讨论
        一、疗效分析
        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DVT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病机制探讨
        四、利伐沙班的药理学及应用
        五、取穴依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5)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护理科研教育实施情况调研
    第一节 国内15所护理院系开设护理科研及相关课程现状调查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调查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2 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
    3 教学实施
    4 教学评价
    5 PBL教学模式总结
    6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应用
    第一节 EBN理论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成果
        2.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3. 糖尿病网络健康教育形式的研制
        小结
    第二节 EBN理论在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 腹部手术及其健康教育现状
        2. 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3. 腹部手术网络健康教育形式的研制
        4.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在职博士期间的学术任职、研究课题、成果及教学工作量
致谢

(6)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现况调查
    2.1 研究目的
    2.2 对象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PICC护理人员置管前评估现况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对象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PICC相关性静脉炎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4.1 研究目的
    4.2 对象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风险因素和评估指标的文献内容分析
    5.1 研究目的
    5.2 对象与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6.1 研究目的
    6.2 对象与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PICC 非正常拔管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与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危重患者 PICC 非正常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3.1 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应用 FMEA 模式预测风险度及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
    4.1 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应用 FOCUS-PDCA 在 ICU 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的临床效果
    5.1 临床背景资料
    5.2 FOCUS-PDCA 程序管理方法
    5.3 临床效果
    5.4 讨论
    5.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PICC 非正常拔管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中医定向透药干预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特点
        1.1.1 髋部骨折发病的年龄特征
        1.1.2 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评估
        1.1.3 老年髋部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自身特点
    1.2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
        1.2.1 DVT的发病机制
        1.2.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制与病理
    1.3 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体征
    1.4 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诊断
        1.4.1 实验室诊断
        1.4.2 检查诊断
    1.5 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1.5.1 基本预防措施
        1.5.2 物理预防措施
        1.5.3 药物预防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资料
        2.1.2 研究方法
        2.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2.2 分析结果
        2.2.1 实验室研究指标
        2.2.2 影像学观察指标
        2.2.3 临床观察指标
第三章 讨论
    3.1 髋部骨折高凝状态
    3.2 中药协定方药理研究
    3.3 临床分析研究
        3.3.1 纤维蛋白原(FIB)
        3.3.2 D2聚体
        3.3.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3.4 凝血酶原(PT)
        3.3.5 凝血酶时间(TT)
        3.3.6 下肢肿胀分析
        3.3.7 临床总结
    3.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基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认识
    3 临床路径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2 评价指标比较
    3 典型影像病例
第四部分 讨论
    1 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2 临床路径中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治疗的体会
    3 构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意义
    4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肿瘤病人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周浅静脉应用
2 置管术的应用
3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4 PICC的优点及并发症

四、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防治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防治及护理[J]. 徐洁明,赵艺琳,何国欢,劳家芬,张莉国,王宝池. 实用护理杂志, 1996(01)
  • [2]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的构建研究[D]. 李缘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3]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D]. 刘清宏.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2)
  • [4]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D]. 徐效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D]. 张立颖.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4)
  • [6]PICC置管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 江文.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5)
  • [7]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 李希西. 第三军医大学, 2013(S2)
  • [8]中医定向透药干预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D]. 范海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基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D]. 郁宗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肿瘤病人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进展[J]. 谭海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05)

标签:;  ;  ;  

深静脉插管失误的预防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