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红菇资源保护与开发

新罗区红菇资源保护与开发

一、新罗区正红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英[1](2015)在《浅析上杭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上杭县林下经济的实地调查,总结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以产业化、科学化、引导化、扶持化等对策;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为上杭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在林地合理种植植物、微生物和养殖动物,以达到林地生物多样,生态系统稳定。林地发展多种生物,有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生态系统的循环相生,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有效途径。林业经济最为显着的特点投入少、见效快、操作便捷、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发展林下经济对提高林业附加值,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袁永亮[2](2014)在《发展龙岩林下经济 促进林农增收》文中研究指明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林下种植和养殖,开展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林、农、牧立体开发,上、中、下综合利用,长、中、短有机结合,复合经营,近期得利,长期

吴成建[3](2013)在《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我省是我国第一产茶大省,茶产业是我省优势产业。当前对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尚不多见,对此进行调查实属必要。调查了福建茶产业概况。2012年福建省茶园面积达21.3万公顷,毛茶产量和产值分别达32.1万吨和140亿元,涉茶行业产值400多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名优茶总产量达13万吨,总产值达85亿元。闽南乌龙茶产销保持平稳,闽北乌龙茶产销两旺,白茶市场需求量加大,价量齐升,高档红茶消费萎缩,高档红茶加工量减少,红茶价格有所回落,劳动力和物化成本持续上涨。调查了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对茶树种质资源与育种(含生物技术),茶树栽培、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设施农业(含农资、农械),茶叶加工和机械设备(含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质量标准、检测分析及经营管理,茶叶生物化学、健康功能与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创新进行了调查和汇总。了解了福建现有茶产业技术创新机构概况,至2012年,福建省共有6所院校有茶叶学科,1所省级研究所,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调查了福建近年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情况,R&D经费每年约在8亿元左右,比重为5.7。2008~2012年福建省共发表茶学文献1836篇,年平均增长率3.72%,提交茶产业相关专利申请974件,占全国的7.36%,授权专利971件,其中发明专利48件,实用新型专利625件,发明专利仅占7.15%。根据调查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分析,2008-2012年福建茶产业技术进步率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分析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存在茶产业初制加工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茶产业深加工技术创新投入欠缺、茶产业生物技术创新及保健功效研究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但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预测与对策建议:积极加强福建省茶叶初制加工技术及设备研究,亟需加快茶产业深加工技术创新,稳定增加茶生物技术和保健功效研究,立大项目和设大平台,增加高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张强[4](2013)在《龙岩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选择》文中研究指明生态旅游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与趋势,明确生态旅游的概念及涵义,有利于地方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龙岩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政府政策支持发展的优势,但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应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科学规划生态旅游,推行生态旅游示范区;整合资源,推出精品,处理好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

高虹,欧阳志云,郑华,Bettina Bluemling[5](2013)在《居民对文化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与态度》文中指出文化林是按照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来保护和管理的森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维持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文化林周边村民对文化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及保护意愿,结果表明:(1)村民认为文化林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为固碳释养、水源涵养及美学价值,并与最满意的服务功能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最期望提高的服务功能是文化功能,例如:生态旅游,美学价值。(2)相对周边其他森林村民对文化林的资源利用较小,主要是非林木产品,平均26.3%的被访村民在文化林中获得过收入,40.6%的被访者获得山野菜、竹子、中药材、薪柴等。但90.1%被访者从其他森林中得到薪柴等林产品,开展旅游村落的村民获得林产品比例相对较小,但管护意愿相对较低。(3)村民对文化林的保护积极性较高,70.4%的被访者愿意花时间来管护森林,距文化林越近、家庭收入越高,管护意愿越高。38.9%的被访者愿意支付费用来维持服务功能不变化,距文化林越近,管护意愿越低的被访者,支付意愿越高。(4)通过了解村民对文化林的态度和认知,对我国农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天然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大力宣传文化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文化功能,并寻找替代生计提高居民收入,雇佣当地男性村民看护森林,充分利用村民的传统知识加强共管力度,完善村规民约,在今后规划中尽量将村落沿着文化林布局,积极支持对文化林的保护和发展。

黄绍伟[6](2011)在《福建省草山草地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福建省有草地草坡1500万亩,许多尚未开发利用,是发展草食家畜的重要基地。80年代初期以福建农学院为主的科研部门承担了《南方草山草坡综合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在福建省的龙岩长汀、漳州云霄、和南平市建阳黄霸州作为牧草基地。建设和改良了大约近万公顷的草山草地,给龙岩、漳州和南平市建阳带来了各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草山草地面积迅速扩大,也培养了一些优良牧草品种,二是草食畜禽的比例逐步提高。但从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南方草山草坡综合开发示范工程项目》的结束,这些草山草地面积迅速萎缩、荒芜。本文通过对福建省草地草坡基础较好的13个县市进行调查研究,重点介绍其中的漳平、宁化、清流三个县的草地草坡植被情况,并对福建省的主要牧草品种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进行了介绍。本文还推荐和介绍了优质高产牧草-狼尾草的选育过程及在节粮促牧中的作用。杂交狼尾草是福建农林大学牧草研究所在曾经承担的《南亚热带丘陵山地草、果、牧和食用菌综合配套技术》科研项目中培育出来的高产优质牧草。杂交狼尾草已在南方九省种植成功,面积达万亩以上,不但适合于猪、还适合于奶牛、山羊、家禽和鱼类水产动物食用,经多个生态农场、畜牧场推广应用,多种畜禽验证证明,采用狼尾草饲养动物,不但能生产高品质的生态型动物性食品,而且能通过“牧-沼-草(果)”模式,进行生态养殖治理环境污染。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狼尾草还为生态治理和可循环经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还针对“福建省南方草原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提出了一些一些建议和措施,旨在配合国家草原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议建设福建省南方草种基地,进行福建省南方草种选育复壮工作,并建立福建省南方草种标本园基地和草种种植培训中心,培养优质草种技术骨干,定期举办培训班,向全省各种植基地传授选育复壮经验,通过本项目的进行,将会加速保障福建省南方草原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

林敏水[7](2008)在《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文中指出竹亚科是植物分类系统中较为复杂的类群,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对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的专题报道极少,由此可见,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研究在对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选择县级区域——永安,对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经过调查,永安天然分布的竹类植物有11属63种(含变种、变型),属种分别占中国数的28.2%和11.4%,占全省数的64.7%和48.8%。其中红舌唐竹、湖南箬竹、毛箨茶秆竹、黄槽毛竹4种,为福建省竹类分布新记录。珍稀竹类植物种类较多,稀有竹种有永安少穗竹、橄榄竹、黄槽毛竹、绿槽毛竹、斑苦竹。渐危竹种有早园竹、花毛竹、少穗竹、糙花少穗竹、毛箨茶秆竹、薄箨茶秆竹、湖南箬竹、红舌唐竹。经过类群分析表明,永安的竹类植物以单轴散生和复轴混生的竹种为主,分别占本区竹类植物总种数的49.2%和39.7%。有明显的由丛生竹向散生竹过渡特性,是散生竹类和混生竹类的分布中心。除了箣竹属、唐竹属、寒竹属、玉山竹属种类较少外,其余7个属种数都超过全省种数的50%以上,特别是茶秆竹属、箬竹属、倭竹属的种数达到全省种数的80%以上,可以认为永安是福建省竹类植物重要的基因库。区系地理分析表明,永安竹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含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占首位,占本区总属数的54.6%,占总种数的68.3%,具有明显的温带分布性质,兼有少量热带性质,寓意着竹类区系的过渡性质。经过类群分析,永安天然分布竹种中,单轴散生型竹类和复轴混生型竹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及福建省水平,表明本区竹类区系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区系。永安天然分布的竹类植物特有成份较高,不但竹种的特有成份较为丰富,而且属的特有性也较高。南平倭竹、福建倭竹、福建酸竹、少穗竹、福建茶秆竹、薄箨茶秆竹、永安少穗竹为福建特有种。特别是永安少穗竹,目前仅发现分布于永安个别乡镇,为永安特有种。含有若干个华东及邻近地区的特有属,有少穗竹属、酸竹属、玉山竹属等3个,占全省属数的17.6%,占全国竹类特有属总数的30%。对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发现毛竹林内物种是丰富的,但较大部分物种易受人为干扰影响。经过调查发现,群落不同层次,不同的干扰强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水平是不一样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阔混交林>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人类干扰强度小的竹林>干扰强度中等的竹林>干扰强度大的竹林;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竹针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干扰强度中等的竹林>干扰强度小的竹林>干扰强度大的竹林;竹阔混交林向毛竹纯林转型时,林下木本植物部分丧失,而草本植物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本区原生竹林主要有暖性竹林和温性竹林2种类型,共有23个群系。

张蔚勇,陈汉章[8](2002)在《新罗区正红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正红菇是一种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通过对龙岩市新罗区正红菇资源情况的初步分析,提出保护与开发正红菇资源的粗浅建议。

二、新罗区正红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罗区正红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上杭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概况
    (一) 地理位置
    (二) 气候特点
    (三) 地形地貌
二、我县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
    1.林下种植
    2.林下养殖
    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4.森林景观景观利用
三、发展机遇
    1.政府扶持力度加大
    2.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3.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4.群众参与积极性逐步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效益差、品种单一、发展不平衡
    2.科研和技术指导工作滞后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4.启动资金投入少
    5.林地流转少、规模化经营无法实施, 林权抵押贷款实施不到位
五、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1.各级政策重视, 加强统筹规划, 提高立法力度, 落实林改配套政策
    2.加强引导, 抓好示范带动作用。
    3.搞好资金和销售服务
    4.维护生态平衡, 保证森林生态安全

(2)发展龙岩林下经济 促进林农增收(论文提纲范文)

一、龙岩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 现状
        1. 林下种植:
        2. 林下养殖:
        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4. 森林景观利用。
    (二) 特点
二、龙岩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潜力
    (一) 资源优势。
    (二) 政策优势。
    (三) 劳力优势。
    (四) 产业优势。
    (五) 市场优势。
三、龙岩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二) 科技支撑, 树立品牌。
    (三) 部门配合, 全力推进。
    (四) 加大宣传, 营造氛围。

(3)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特色
2 文献综述
    2.1 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状况的调查研究
    2.2 茶业技术进步率研究情况
3 福建茶产业概况
    3.1 茶园面积与茶叶总产量发展情况
    3.2 各茶类生产发展情况
4 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4.1 茶树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
        4.1.1 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
        4.1.2 茶树品种选育和利用
        4.1.3 茶树生物技术研究
        4.1.4 省科技厅立项项目
    4.2 茶树栽培、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设施农业技术创新
        4.2.1 植物保护
        4.2.2 土壤肥料
        4.2.3 有机茶生产
        4.2.4 种植栽培
    4.3 茶叶加工和机械设备技术创新
        4.3.1 福建省茶叶初制加工技术研究新进展
        4.3.2 近年福建省茶叶初制加工设备研究新进展
        4.3.3 福建省茶叶精制加工技术及设备技术创新研究进展
        4.3.4 福建省茶叶茶叶深加工技术创新研究进展
    4.4 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质量标准、检测分析及经营管理的技术创新
        4.4.1 质量安全控制
        4.4.2 质量标准、检测分析
        4.4.3 经营管理
    4.5 茶叶生物化学、健康功能与机理研究进展
        4.5.1 茶叶生物化学
        4.5.2 健康功能与机理
    4.6 现有茶产业技术创新机构概况
    4.7 近年科技创新经费投入调查
        4.7.1 福建省科技厅
        4.7.2 福建省农业厅
        4.7.3 其它来源
    4.8 福建省茶学文献概况
        4.8.1 福建省茶产业期刊文献
        4.8.2 福建省茶产业硕博论文
    4.9 专利概况
        4.9.1 申请的专利状况
        4.9.2 已授权专利情况
5 分析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5.1 研究方法
        5.1.1 分析模型建立
        5.1.2 数据来源
    5.2 结果分析
    5.3 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5.3.1 在茶产业初制加工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
        5.3.2 在茶产业深加工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欠缺
        5.3.3 在茶产业生物技术创新及保健功效研究方面投入不足
        5.3.4 茶产业技术创新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但技术水平不高
6 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预测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部分茶产业技术创新机构概况
        附录 1.1 福建农林大学茶学学科(园艺学院和安溪茶学院)
        附录 1.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附录 1.3 漳州科技技术学院
        附录 1.4 武夷学院
        附录 1.5 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附录 2 技术进步率研究方法和模型建立
    附录 3 2008~2012 年福建省科技厅立项项目
致谢

(4)龙岩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旅游概念及其涵义的界定
二、龙岩市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一) 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二) 政策扶持明显
    (三) 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四) 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 生态旅游相关各方对生态旅游存在着认识误区, 生态旅游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生态旅游产品景区不大, 品牌不强, 功能单一, 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
        3. 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
三、龙岩市发展生态旅游的策略
    (一) 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科学规划生态旅游, 推行生态旅游示范区
    (二) 整合资源, 推出精品线路, 处理好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
    (三) 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
    (四)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

(5)居民对文化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与态度(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社会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村民对文化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
    2.2 文化林的资源利用方式
    2.3 居民的认知和态度对文化林保护的影响
3 讨论

(6)福建省草山草地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我国草山草地建设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2 草山草地的建设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3 草山草地的建设有利于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1.4 草山草地的建设有利于保障我国肉类食品生产安全
        1.5 草山草地的建设有利于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 福建省草山草地与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2.1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2.2 福建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2.3 福建省草山草地现状
        2.4 福建省畜牧业发展的潜力
        2.5 福建省畜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2.6 福建省畜牧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重点
        2.7、福建省“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区域布局
        2.8、福建省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与解决措施
    3.福建省草山草地建设的必要性
        3.1 本项目有助于南方草原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
        3.2 本项目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3.3 项目建设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建设的需要
        3.4 项目建设能为山区农民提供牧草种苗
        3.5 项目建设能引导山区农民科学种植
        3.6 必须对优良牧草-杂交狼尾草进行选育或复壮
        3.7 草山与中草药基地建设结合是一脱贫致富途径
        3.8 牧草生态养殖模式控制污染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1. 福建省草山草地现状
    2. 例举漳平、清流草山草地调查概况
        2.1 漳平县的自然条件与草山草地状况
        2.2 清流县的自然条件与草山草地状况
    3. 福建省草山草地种植的主要草种状况
        3.1 “南牧一号"
        3.1.1 产量表现
        3.1.2 营养品质及适口性
        3.1.3 适应性及抗病虫害
        3.1.4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3.2 多年生黑麦草
        3.2.1 分布与适应性
        3.2.2 植物形态
        3.2.3 生长习性
        3.2.4 产量与营养价值
        3.2.5 栽培技术
        3.3 宽叶雀稗
        3.3.1 分布与适应性
        3.3.2 植物形态
        3.3.3 植物特性
        3.3.4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3.3.5 栽培技术
        3.4 葛藤
        3.4.1 分布与适应性
        3.4.2 植物形态
        3.4.3 生长习性
        3.4.5 分布及用途
        3.4.6 栽培技术
        3.5 百喜草
        3.5.1 分布和适应性
        3.5.2 形态特征
        3.5.3 栽培技术
        3.6 圆叶决明
        3.6.1 形态特征
        3.6.2 栽培技术
        3.6.3 营养价值与利用
        3.7 狗牙根
        3.8 五节芒
        3.8 五节芒
        3.9.1 分布和形态特征
        3.9.2 栽培技术
        3.10 白三叶草
        3.10.1 分布和形态特征
        3.10.2 栽培技术
    4. 狼尾草在福建省节粮促牧与环境保护中的综合利用
第三部分 小结与讨论
    1. 小结
        1.1 南方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战略意义
        1.2.必须对优良牧草-杂交狼尾草进行选育或复壮
        1.3 杂交狼尾草选育是本项目的核心技术
        1.4 草山草地植被种植和改良的培训工作
        1.5 扩大中草药生产基地
    2.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2.2 建议
参考文献

(7)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1.2 自然条件
        1.2.1 地质地貌
        1.2.2 气候条件
        1.2.3 水文条件
        1.2.4 土壤条件
        1.2.5 生物多样性
    1.3 社会经济条件
        1.3.1 行政区划
        1.3.2 人口与劳动
        1.3.3 交通与通讯
        1.3.4 国民经济状况
    1.4 林业生产概况
    1.5 自然灾害情况
第二章 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
    2.1 生物多样性概念及组成
        2.1.1 生物多样性概念
        2.1.2 生物多样性的组成
    2.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2.1 直接利用价值
        2.2.2 间接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2.2.3 潜在价值
        2.2.4 存在价值
    2.3 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2.3.1 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2.3.2 竹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2.3.3 竹类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进展
第三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野外竹类标本采集及鉴定
        3.3.2 采用标准地法进行群落学调查
        3.3.3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永安竹类植物物种多样性
    4.1 永安竹类植物种类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4.1.1 永安竹类植物种类组成
        4.1.2 永安竹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4.1.3 永安竹类植物类群特征分析
        4.1.4 永安竹类植物区系特征
        4.1.5 永安竹类植物分布特征
        4.1.6 永安特有种及福建新分布种形态特征
    4.2 毛竹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4.2.1 植物种类组成
        4.2.2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
        4.2.3 林下草本植被层物种多样性
        4.2.4 林下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第五章 永安竹类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5.1 永安竹类植物群落类型分类系统
        5.1.1 暖性竹林
        5.1.2 温性竹林
    5.2 永安主要竹类植物群落特征
        5.2.1 毛竹林
        5.2.2 毛竹+甜槠林
        5.2.3 毛竹+钩栲林
        5.2.4 毛竹+杉木林
        5.2.5 桂竹林
        5.2.6 刚竹林
        5.2.7 水竹林
        5.2.8 箸竹林
第六章 永安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
    6.1 永安竹类植物表型性状多样性
    6.2 DNA水平上的永安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特征
第七章 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价值及保护
    7.1 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
        7.1.1 直接利用价值
        7.1.2 间接利用价值
        7.1.3 生态服务价值
        7.1.4 存在价值
    7.2 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7.2.1 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7.2.2 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新罗区正红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上杭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张文英.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7)
  • [2]发展龙岩林下经济 促进林农增收[J]. 袁永亮. 福建林业, 2014(02)
  • [3]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D]. 吴成建.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4]龙岩市生态旅游发展策略选择[J]. 张强. 龙岩学院学报, 2013(01)
  • [5]居民对文化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与态度[J]. 高虹,欧阳志云,郑华,Bettina Bluemling. 生态学报, 2013(03)
  • [6]福建省草山草地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调查研究[D]. 黄绍伟. 福建农林大学, 2011(06)
  • [7]永安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D]. 林敏水. 福建农林大学, 2008(06)
  • [8]新罗区正红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张蔚勇,陈汉章.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2(04)

标签:;  ;  ;  ;  ;  

新罗区红菇资源保护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