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5例肺心病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常利[1](2021)在《米力农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并研究米力农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筛选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9.87±1.79)kPa高于对照组的(6.57±0.54)kPa, PaCO2(6.13±1.02)kPa低于对照组的(8.79±1.68)k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667、7.413, P=0.000、0.000<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VC为(2.96±0.67)L、FVC为(2.67±0.87)L、FEV1为(1.87±0.58)L,均高于对照组的(1.78±0.57)、(1.54±0.24)、(1.54±0.24)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7、6.858、2.880,P=0.000、0.000、0.006<0.05)。结论应用米力农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着的疗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王铭[2](2021)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螺内酯致男性乳腺增生及对血浆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对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中引起男性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引起男性乳腺增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他莫昔芬口服,每次1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2~6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乳房情况(乳房肿块硬度、范围、大小、疼痛程度)及治疗前后血浆LH、FS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32%,对照组有效率68.96%,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心力衰竭中螺内酯引起的男性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显着,可明显降低血浆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王萍[3](2021)在《低分子肝素联用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患者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用酚妥拉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72例肺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照组患者给予甲磺酸酚妥拉明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酚妥拉明+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参照组的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04, P=0.006<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F(58.63±5.14)%、CO(7.02±0.54)L/min、SV(73.25±7.25)ml、FVC(2.31±0.33)L、FEV1(2.24±0.27)L均高于参照组的(49.63±8.25)%、(6.59±0.47)L/min、(60.52±6.30)ml、(2.10±0.36)L、(1.97±0.48)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用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患者,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马景丽,冯胜东[4](2021)在《左西孟旦联合酚妥拉明对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型尿钠肽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使用左西孟旦联合酚妥拉明对其心功能及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2例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单号,41例)和观察组(双号,41例)。对照组使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B型尿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右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高,B型尿钠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使用左西孟旦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可显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黎辉[5](2019)在《“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评价“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为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临床依据。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诸多疾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将预计的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因时间的限制,实际共纳入89例受试者,病例纳入后,对三个中心的病例分布、完成情况、基线水平进行比较,以保证三个中心的受试者分布均衡和基线一致,具备可比性。(2)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汤剂,一次100毫升,每日三次,疗程总共为14天,观测时点为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出院后第3个月。(3)按照研究方案中已拟定的在相关时间点观测或者记录: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心功能分级、MLHFQ总积分、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的情况,研究结束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做出评价。2.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概要通过跟师学习,以张晓云教授临证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张晓云教授发表的论文,对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作简要的概括。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愈显率为63.6%。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愈显率为40.9%。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情况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痰的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次要症状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受试者的心功能分级、MLHFQ的总积分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心功能分级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MLHFQ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FEV1/FVC比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FEV1%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6)两组受试者的血气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Pa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PaC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受试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T-proBNP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两组受试者的炎症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白细胞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两组受试者营养指标、电解质指标、再住院率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前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a+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K+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再住院率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2.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1)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2)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3)与时偕行,中西并重;(4)注重以人为本;(5)注重调摄脾胃;(6)注重疏畅情志;(7)用药贵在精准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的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健脾渗湿”法联合西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高度安全且疗效肯定。3.张教授认为中医是一门极为特殊的医学,它根源于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医先哲们耗其毕生心血所总结的诊疗疾病的领悟和经验,是历代中医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和名族文化的成果展示,其底蕴深厚,范围广泛,需恬淡虚无,集思广益,追根朔源,方可窥其真正内涵,又能药到病除,拔刺雪污,解除病痛,予患者以健康的体魄!对中医的学习,张教授认为当从细节出发,注重中医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应该辨识细节之间的不同;在辨证上,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并重的诊断观点,更需要有“治未病”的远瞻眼光;在治法上,当重视脾土的功能,脾旺则万物生化,正气充足,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期的恢复;人为社会的人,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健康的反应,它的发生发展也常常受到社会的影响,故在治疗时应当关爱、关心患者,更有助于病痛的祛除和身心健康的恢复,而又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很多人的发病往往多由“因情致病”或“因病伤情”,故在治疗时当重视对情志的调节,而肝主疏泄,可调畅情志,脾又可养肝疏肝,故用药方面,善用逍遥散、小柴胡、参苓白术散等方治疗诸疾。
黄超[6](2019)在《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阴两虚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将64例45-80岁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的病人,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际中试验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和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一般基础治疗、持续性氧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320/9.0μg/吸,吸入早晚各一次;盐酸氨溴索口服液30ml口服tid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由绵阳市中医医院中药房统一煎制的金水交泰汤加减方。治疗2月,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CAT问卷、六分钟步行距离、血气分析、随访6个月急性加重次数。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BMI、心功能分级等基线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主要症状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经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有下降(P<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针对腰膝酸软、头昏耳鸣、手足心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有下降(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均有增加(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两组患者分析血气分析值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6)治疗后6月,随访两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加重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7)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相关安全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以及减少急性发作加重次数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能一定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安全性能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王岩,滕林,王红[7](2016)在《中医药防治肺心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肺心病是一种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病死率高,西医治疗治标不治本,长期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就中医治疗肺心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杨雪梅[8](2014)在《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的超声诊断作用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肺心病合并房间隔膨出瘤临床价值,为提高此类患者诊断准确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所有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患者均给予超声医学影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房间隔膨出瘤膨出方向、房间隔膨出瘤随呼吸及心动周期运动情况、最大膨出深度、房间隔膨出瘤壁厚等。对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超声检查与手术确诊符合率为94.74%,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诊断正确率;19例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患者中I型比例为94.74%,且以IA型居多(63.16%),IB型次之(21.05%),II型患者仅占5.2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患者应用超声检查可获得准确诊断依据,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医师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提高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红,姚婉贞,沈宁,梁岩静,周庆涛,张立强,赵鸣武[9](2007)在《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患病率及其易患因素。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624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通过问诊、体检及肺功能检查筛选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所有COPD患者进行X线正位胸片、12导联心电图检查。肺心病诊断采用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对肺心病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检出COPD患者148例,总患病率为9.11%,其中男性为15.05%,女性为3.76%。148例患者中有139例进行了心电图检查,137例进行了X线胸片检查,通过心电图标准诊断肺心病21例,X线标准诊断4例,同时符合X线和心电图诊断标准的3例,共诊断肺心病28例。肺心病在COPD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8.92%,占40岁以上人口的1.72%。肺心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2±11.84)岁,男25例,女3例。26例患者肺心病处于心功能代偿期,2例患者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肺心病在调查人群中的发病率增加。最高年龄组为70~79岁,肺心病患病率达到55.24‰。COPD患者大多数肺功能为Ⅰ级~Ⅲ级,以肺功能Ⅳ级发生肺心病的比率最高(33.33%)。在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的COPD患者中肺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小于有呼吸道症状的COPD患者(P<0.01)。但在有症状COPD组肺心病的发病率与咳嗽、咳痰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结论北京农村地区COPD患病率高,致使肺心病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COPD的发病率,减缓COPD肺功能的下降,是预防肺心病发生的关键。
冷怀明[10](1992)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第14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二、215例肺心病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5例肺心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米力农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对照组 |
1.2.2观察组 |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2)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螺内酯致男性乳腺增生及对血浆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疗效标准 |
1.8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症状积分 |
2.3 促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临床疗效分析 |
3 讨论 |
(3)低分子肝素联用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4)左西孟旦联合酚妥拉明对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型尿钠肽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BNP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5)“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课题来源 |
3 研究对象 |
3.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 研究方案 |
4.1 试验技术流程图 |
4.2 设计类型 |
4.3 样本含量估计 |
4.4 治疗方案 |
4.5 观察指标 |
4.6 疗效的判定 |
4.7 安全性判定 |
4.8 盲法的设计 |
4.9 质量控制 |
4.10 数据管理 |
4.11 统计分析 |
4.12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
4.13 伦理委员会审批和知情同意书 |
5 结果 |
5.1 病例分布情况 |
5.2 试验完成情况 |
5.3 基线分析 |
5.4 疗效分析 |
5.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肺动脉高压、COPD、肺心病之间的联系 |
2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合并心衰的现实意义 |
3 研究基础 |
4 科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
4.1 慎用镇静剂 |
4.2 慎用强心剂 |
4.3 慎用利尿剂 |
4.4 慎用碱剂 |
4.5 慎用激素 |
5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基本认识 |
5.1 祖国中医学对“CPHD”和“CPHD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
5.2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
5.3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
5.4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治法认识 |
6 探讨“从脾论治”在肺胀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6.1 从脏腑功能来看脾肺的关系 |
6.2 从六经辨证来看脾肾的关系 |
6.3 从气机升降路径来看肺脾肾的关系 |
6.4 从痰湿瘀的生成路径来看三者与脾的关系 |
7 “健脾渗湿”法治疗肺胀病的立论依据 |
7.1 脾土虚弱为肺胀病发病之本 |
7.2 痰湿内生为肺胀病发病之关键 |
7.3 瘀血阻滞为肺胀病可见之兼症 |
7.4 “健脾渗湿”为肺胀病的基本治法 |
8 组方及方药分析 |
8.1 参苓白术散 |
8.2 五苓散 |
8.3 合方分析 |
9 临床研究结果的讨论 |
9.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的情况 |
9.2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 |
9.3 治疗后痰的总积分的变化 |
9.4 治疗后次要症状的总积分的变化 |
9.5 治疗后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变化 |
9.6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的变化 |
9.7 治疗后受试者的MLHFQ总积分的变化 |
9.8 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 |
9.9 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 |
9.10 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 |
9.11 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
9.12 治疗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 |
9.13 治疗后炎症指标的变化 |
9.14 治疗后电解质的变化 |
9.15 治疗后营养指标的变化 |
9.16 治疗后再住院率的情况 |
10 “健脾渗湿”法治疗CPHD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机制探讨 |
10.1 祛痰抗炎,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肺功能 |
10.2 利尿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 |
10.3 改善低氧血症,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肺动脉高压 |
10.4 改善胃肠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增加御病能力 |
结论 |
创新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概要 |
1.重视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
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
2.1 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
2.2 明确疾病的诊断,避免治疗的盲目性 |
3 与时偕行,中西并重 |
4 注重以人为本 |
4.1 关爱患者及其家属 |
4.2 尊重和平等对待患者 |
4.3 以中医整体观为治疗原则 |
5 注重调摄脾胃 |
5.1 用药首当不伤脾胃 |
5.2 重视补益脾胃 |
5.3 重视养护脾胃 |
6 注重疏畅情志 |
6.1 擅于疏通开导,建立信心 |
6.2 擅用柴胡逍遥,调畅肝气 |
6.3 强调自我调节和心理治疗 |
7 用药贵在精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研究进展 |
1.1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辨证治法的研究 |
2 现代中医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研究进展 |
2.1 现代中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
2.2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
2.3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2.4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治法方药的研究进展 |
3 总结和展望 |
4.西医学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治疗研究进展 |
4.1 控制感染 |
4.2 保持气道通畅 |
4.3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4.4 利尿剂 |
4.5 正性肌力药 |
4.6 血管扩张剂 |
4.7 抗凝剂 |
4.8 其他治疗措施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6)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西医对慢性肺心病的认识 |
1.1 慢性肺心病流行病学 |
1.2 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及机制 |
1.3 西医治疗认识 |
2.中医对慢性肺心病认识 |
2.1 中医病名认识 |
2.2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2.3 缓解期中医证型研究 |
2.4 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
3.李孔定先生对本病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病例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治疗疗程 |
2.4 观察指标 |
2.5 证候疗效评定方法 |
2.6 安全性观测 |
2.7 不良反应判定 |
2.8 依从性评价 |
2.9 统计方法 |
2.10 质量控制和保证 |
2.11 受试者权益保护说明 |
第三部分 结果观察 |
1.病例完成情况 |
2.两组治疗前各参数比较 |
2.1 性别、年龄、病程、BMI比较 |
2.2 心功能比较 |
2.3 症状总积分比较 |
2.4 各症状积分比较 |
2.5 CAT评分比较 |
2.6 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
2.7 血气分析比较 |
3.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
3.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 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
3.3 治疗后主、次症评分比较 |
3.4 治疗后各主、次症状积分比较 |
3.5 CAT评分比较 |
3.6 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
3.7 血气分析比较 |
3.8 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 |
3.9 安全性评价 |
第四部分 讨论 |
1.选题意义 |
2.立方依据 |
3.方义分析 |
4.方药分析 |
5.对照组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
6.观测指标选择依据 |
6.1 CAT评分 |
6.2 六分钟步行试验 |
6.3 动脉血气分析 |
7.结果分析 |
7.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7.2 CAT疗效分析 |
7.3 六分钟步行试验分析 |
7.4 血气分析 |
7.5 急性加重次数 |
8.结论 |
9.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7)中医药防治肺心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方法 |
2.1 辨证论治 |
2.2 穴位治疗 |
2.3 单味中药治疗 |
2.3.1 红景天 |
2.3.2 槲皮素 |
2.3.3 姜黄素 |
2.4 复方中药治疗 |
2.4.1 麻杏石甘汤 |
2.4.2 桑白皮汤 |
2.4.3 葶苈大枣泻肺汤 |
2.4.4 真武汤 |
2.4.5 苓桂术甘汤 |
2.5 中药针剂的治疗 |
2.5.1 参麦注射液 |
2.5.2 丹红注射液 |
2.5.3 银杏达莫注射液 |
2.5.4 川芎嗪注射液 |
3 结语 |
(8)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的超声诊断作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房间隔膨出瘤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符合率: |
2.2 疾病分型: |
3 讨论 |
(9)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一般情况 |
二、肺心病患者的患病情况 |
1.肺心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
2.肺心病与年龄的关系: |
3.肺心病的患病率与肺功能的关系: |
4.肺心病与慢性咳嗽、咳痰病程关系: |
5.肺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讨 论 |
四、215例肺心病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米力农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J]. 常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0)
- [2]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螺内酯致男性乳腺增生及对血浆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影响研究[J]. 王铭. 亚太传统医药, 2021(10)
- [3]低分子肝素联用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患者的效果[J]. 王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7)
- [4]左西孟旦联合酚妥拉明对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型尿钠肽水平的影响[J]. 马景丽,冯胜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17)
- [5]“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D]. 黎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D]. 黄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中医药防治肺心病的研究进展[J]. 王岩,滕林,王红. 中医药信息, 2016(06)
- [8]肺心病合并房间隔瘤的超声诊断作用探讨[J]. 杨雪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6)
- [9]北京市农村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分析[J]. 朱红,姚婉贞,沈宁,梁岩静,周庆涛,张立强,赵鸣武.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7(06)
- [10]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第14卷主题词索引[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