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初中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军[1](2021)在《花样滑冰在初中体育课推广的可行性》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初中体育教育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在中学冬季体育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加入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内容。例如在北方地区,初中生冬季体育课中就加入了花样滑冰的教学课程。在传统初中体育课中,往往冰上运动只有速度滑冰一种体育课程,速度滑冰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很容易造成初中生的抵触心理。但是现如今花样滑冰的教学中可以充分解决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且具有充分的体育教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因此,该文针对花样滑冰在初中体育课推广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展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给予相应的推广策略。
罗忠琼[2](2021)在《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市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学习行为主要内涵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形式与方法。学习行为延展到体育课程中即为“课堂学习行为”。课堂学习行为的内涵包括了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动作,其反应和动作所呈现的行为及行为特征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反映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是衡量素质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体育课堂中部分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等,对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⑴在学习行为的基本认识方面。当前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学生(自身)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⑵在整体学习行为方面。学生的练习行为在整体学习行为当中的占比较大,但同时无关学习行为占比仅次于练习行为。与过去的体育课相比,学生练习时间占比有所增加,但是部分教师由于专业技术知识钻研不足、备课习惯缺失,加之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的增多,使其无效讲解时间增加,从而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相对减少。⑶在倾听行为方面。学生整体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倾听时的主动性水平一般,但在倾听时思考、及时反应上,呈现出积极思考、行为反应较为及时的特征。学生边听边练习的行为在体育课堂中被多数教师所制止,但仍有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类似行为。⑷在观察行为方面。学生呈现出注意力更为集中、主动性更高的特征,但其学习需求满足后容易出现不良学习行为。超过八成的学生会进行有目的观察以及与同学之间相互观察,并且学生在观察时与动作体验相结的行为较常出现。在电化教育设备的利用上,学生使用时间较少,能观察到的信息相应的减少。⑸在言说行为方面。学生的言说行为整体较好,包括言说积极性、讨论与问答情况、自评互评以及参与课堂总结情况等。但是在问答环节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缺少自主思考。部分学生在言语品质上,问题行为较为突出。⑹在练习行为方面。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学生练习时的参与度高,积极模仿和展示自我,并且学生的社交品质类行为较好,这是小学体育兴趣化改革实施以来的重要变化和特征。但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呈现出全程投入状态不够、较少动脑思考,规则意识较强但执行能力较弱的特征。
唐春雨[3](2021)在《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针对目前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现阶段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综述。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和探究。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总结的基础上,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价值与功能进行了简要地评析,并指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体育游戏有效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和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活动。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在传统那种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使体育游戏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合理应用,进而探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针对所测的各项体质指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大量统计得出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研究结果:1.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新颖且合理的体育游戏,运用合理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觉很愉快,会很认真地学习体育各个项目,从而提高体质指标各项成绩。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上所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即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均没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1,即通过实验后,实验班在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方面与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实验前后在身高、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体重上对应的P值大于0.05,即体重在实验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这些指标上实验前后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这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动作要领,掌握体育动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更加感兴趣。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兴趣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兴趣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所对应的P值大于0.05,说明实验后与实验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课中与老师互动很多。通过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态度上对应的P值小于0.05,表明这两个班级在态度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实验班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显着大于对照班,说明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很大的改善。实验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通过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有了很大提高。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所对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对照班实验前后在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质各项指标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保证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运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氛围更浓厚,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更加专注地上体育课,促进学生与教师更好交流,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证明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是有一定价值的,体育游戏值得在各个小学体育教学中被应用。
田琳[4](2021)在《教育惩戒在杨浦区部分初中体育课堂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自国家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且征求社会大众的意见起,使得学校体育中教师如何合理的运用实施教育惩戒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征求意见稿》中阐明了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自身教学职责时法定的职权和必要的手段,界定了教育惩戒的概念区别于体罚,且指出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出发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言行失范行为进行约束与管教,抑或用以特定方式指导学生改正,使其引以为戒,自我悔改和规避犯错的职务行为。赋予教师惩戒教育权利的同时,《征求意见稿》中对家长行为也进行规范,家长应积极履行对孩子的教育职责,配合教师加强对学生失范行为的管理,并尊重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利。而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和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初中生这一阶段进行教育惩戒得到的教学效果会更有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教育惩戒在上海初中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深入探究当下上海体育课堂教育中普遍不敢“惩罚”学生,不敢“得罪”家长的单一赞赏教育现象,期望为上海初中体育课堂合理运用教育惩戒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为其他科目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实施教育惩戒提供些许参考。由此,对上海杨浦区六所学校的体育学科教师,学生及家长实施问卷调查,并访谈了多位体育组领导从学校层面关于教育惩戒的态度和见解,通过分析最后收集的数据结果,可发现大多数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初中体育课堂合理运用教育惩戒持认同态度。而初中体育课堂中教育惩戒现存的问题可总结为现有的《征求意见稿》虽然已经对体罚、变相体罚和教育惩戒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但行使教育惩戒权的尺度和范围依然不明晰、教师运用教育惩戒手段过于固化单一、实施教育惩戒过程缺乏完整性、对初中学生运用教育惩戒时为充分考虑其身心发展规律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未在立法中明确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惩戒权细则、未划分教育惩戒的范围和对应的教育惩戒手段、关于教育惩戒的运用缺少明确的监督准则和后续效果的跟进观察、未能针对初中阶段学生因材施教选取合理惩戒手段。教育惩戒的实施,不是单单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更应是本着以生为本的态度去帮助解决在今后学校体育教育中所呈现的问题。也为了学校体育教育中能处理好惩戒与赏识的关系,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建议加快推进中小学校的教育惩戒建设进程、学校重视对体育教师教育惩戒相关培训、体育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学生提升道德文化素养以及家长与社会协助推进教育惩戒的正向发展。
申宇[5](2021)在《趣味田径运动在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调查的研究 ——以长治市潞州区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不容乐观,这一现象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与初中学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密切相关,并且学校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作为基础课程,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比,田径运动就显得单调乏味,导致日常田径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影响田径项目发展的因素较多,从学生角度来讲,主要是传统的田径运动并没有引起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相应的,体育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从学校的视角来看,学校对于体育器材的投资多少,体育活动场地大小,图书馆对相关体育书籍的藏书数量,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对体育运动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另外体育老师授课的创新性、学历和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的态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在实际田径教学中的表现,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篇文章对趣味田径运动在长治市潞州区发展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同传统田径项目做出区分,选取趣味田径运动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为将来一生体育发展打下基础。文章对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学校体育课中开展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数多种研究方法对该项目的在长治市潞州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了限制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初中学段开展的影响因素、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教学效果,使趣味田径运动教学能够对我市甚至我国青少年的成长起到更好地积极作用。趣味田径运动出现改变了田径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调动了广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率,使学生爱上田径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向往性,让体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初步掌握田径运动基本技能。田径运动和趣味因素相结合、寓教于乐,无形中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精诚合作、引导学生发扬体育精神,弘扬田径文化。
刘娇娇[6](2021)在《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为改善体育课的练习形式和练习方法,提高初中生体育课的成就感,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激发初中生体育课锻炼动机,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生活实践意义,强壮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形成学生独有的人格魅力,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的运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获得自我肯定。提高初中生对体育课的期望价值,进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在青岛市7个市辖区内各随机选取2个学校共14所普通中学1851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了解目前青岛市初中生对体育课的真正需求和总体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青岛市初中生的体育课期望价值总体良好,其中期望价值获取价值维度、内部价值维度、效用价值维度分值较高,自我图式维度及付出与代价维度分值相对较低。说明青岛市初中生高度认同体育课及体育知识的重要性,在课上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趣味性,对体育课有较高的兴趣,且认可体育课中获取知识的实用性。但学生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的价值判断较低,学生对自己的体育成绩不够满意,认为体育课上身体的活动量不够充分。(2)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在不同的年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图式维度,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的自我图式均值略有上升。说明随着年龄和年级的递增,学生对自己的体育成绩越来越认可。自从体育中考改革之后,体育越来越被重视,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以及逐渐临近体育中考,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学生关注。不同的年级体育课期望价值在其他四个维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在性别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0<0.01),青岛市男生体育课期望价值高于青岛市女生体育课期望价值。在影响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的5个维度中,男生体育课期望价值均高于女生体育课期望价值(P<0.01)。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器,男生女生在身心发展上存在差异性。(4)青岛市7个区总体期望价值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获取价值”存在区域差异(P=0.010<0.05),青岛市内三区初中生体育课获取价值高于青岛市其他三区体育课获取价值。说明市内三区初中生更加肯定体育课及体育知识的重要性。青岛市内四区社会经济水平总体好于青岛市其他三区,青岛市内四区初中生家长受到周围环境快速发展的影响,能够及时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这种观念也影响着初中学生对体育知识重要性的认可度。
郭忠义[7](2020)在《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体育中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目的在于通过以上测试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确保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即使一系列测试、考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仍处于逐年不断下降的趋势,延安市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影响因素很多,而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与实际教学的实践效果,对在校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践效果,主要还是在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能否合理开展,是否具备充足必要条件。有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延安城区新区一中、新区二中、延大附中、宝塔区第一中学、宝塔区第三中学、宝塔区第四中学、宝塔区第五中学、枣园中学、延安职业技术学员附属中学、实验中学10所初中的体育负责人、体育教师及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现状及师资力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延安市城区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影响因素,找出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改进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为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延安市城区各初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体育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田径、球类、武术、操类和体育游戏以及秧歌、腰鼓等当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2.体育教学设计中的课堂时间分配比较合理,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留给结束部分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学过程略显拖拉,不重视放松整理活动。同时,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都存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类别差异,但基本趋向于合理。3.从练习密度来看,设计环节预设的练习密度均高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安排。无论是在体育教学设计环节,还是在体育课堂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明显的项目类别差异,课程内容不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所安排的练习密度也不相同;复习课的练习密度最大,综合课次之,新授课最小。4.从运动负荷来看,无论是体育教学设计环节,还是课程实践环节,准备和结束部分都以小负荷量为主,基本部分以中等负荷量为主,少数体育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部分安排较大负荷量的运动强度。体育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明显存在项目类型差异,田径和操类课程运动负荷较大,武术和球类课程运动负荷较小,并且各项目运动负荷均高于预期设计。5.总体来讲,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比较有效的,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效。体育师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各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但与国家相关要求与规定仍有一定差距,这是影响延安市城区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不能严格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场地设施条件不足对该区域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产生了较大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学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组织的有效性。6.要提高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就应该促使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构建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课堂教学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学校创造适宜的课堂环境,有效保障体育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师自身素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动机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学生参与度得到提升,体育教学则会更好开展,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郭一淳[8](2020)在《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技巧研究 ——以赣州市部分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首先,本文从体育游戏起源与发展、概念、定义、特点、分类等方面对体育游戏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总结。然后,从体育教学领域下的游戏、体育游戏的教学运用、体育游戏对健康教育的影响、体育游戏对运动技术技能的影响4方面,对国内对体育游戏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并梳理了美、日、英3国体育游戏研究现状。最后,本文以赣县第二中学、白鹭中学、田村中学、社富中学、兴国县第六中学、潋江中学、章源中学、文英中学、埠头中学9所赣州市初中学校为对象,对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作用发挥和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影响体育游戏开展的因素和体育游戏运用的基本准则,并提出体育游戏的运用技巧和促进体育游戏运用的意见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体育游戏具备有效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简化复杂技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等积极性作用。数据分析可知,体育游戏可较好推进教学目的践行,以及对学生身心健康、生长发育、身体素质有较为显着的提高与促进作用,尤其对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有着突出的促进作用。2)所有受访教师都会在中学体育课中使用体育游戏,并且运用频次能够得到基本保证。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学生主要喜欢趣味益智类、团队对抗类的体育游戏内容,对团体和分组形式组织的体育游戏表现出较高兴趣,对投掷类和跳跃类游戏更为偏爱;赣州地区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的时间大多低于20分钟,而学生希望增加体育游戏时间,86%的学生对体育游戏有较高参与度,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目的主要是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促进交友。3)赣州市大部份学校对体育游戏不够重视,50%以上的学校因经费问题,导致场地与器材缺乏,受访9所中学均没有室内运动场馆,相关教学和体育游戏开展受限;受访教师中80.4%缺乏体育游戏方面的交流活动与培训学习,导致体育游戏的组织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受访学生中,仅有4%对体育游戏表现排斥,绝大部分中学生对中学体育课中的体育游戏兴趣较高,并且体育游戏大大促进了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自我表达。4)在体育游戏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体育游戏运用准则上,应当严格遵循教育性、针对性、创新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五大准则;二是体育游戏运用时机把握上,应在设施受限时用游戏方式进行弥补、学生参与度低时使用游戏激发兴趣、课堂气氛单调乏味时运用游戏进行活跃、课程结束时运用游戏缓解疲劳;三是体育游戏选择上,需要根据课程不同阶段、学生对象特点及现实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优势;四是体育游戏创编上,需要根据时机在游戏内容选择、体育游戏情境设置和自然资源利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保证游戏内容实用性和学生的安全。五是体育游戏组织上,要选择合适的游戏组织方式,做好讲解与示范工作,适时的提供引导,做好游戏的总结,切实发挥体育游戏作用。
周静雯[9](2020)在《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文中认为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保障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基础,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安全问题,学校也不例外,特别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等文件中都曾指出学校应加强体育安全管理,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和身体需要承受一定负荷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承受一定的安全风险。体育教学中如果发生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还会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如何避免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健康安全是保障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本文以西宁市区八所初中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体育安全意识、规范体育教学过程、防范体育教学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方面:西宁市区初中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但体育安全教育实施力度不够,宣传方式比较传统;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体育场地、器材检查和维修频率较低,缺少专门管理人员。(2)教师方面: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对体育教学安全有较好的认知,掌握了相应的体育教学安全知识,但体育安全方面的培训活动较少,知识缺乏系统性;教师主要是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以讲解法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与本节课运动项目有关的安全内容;教师面对突发的教学安全事故时能够采取科学的急救措施,但教学中安全防范措施欠缺。(3)学生方面:西宁市区初中学生对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学生体育安全意识较低,体育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学生课前对自身健康、场地器材安全情况关注较高,但课堂常规执行情况、进行准备与放松活动的情况有待提高;学生面对突发的体育安全事故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但安全急救措施欠缺,不能自行妥善处理。(4)影响因素: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体育安全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弱、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场地器材管理不到位等。
潘朝文[10](2020)在《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初中生体育课中同伴排斥现象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初中生在体育课中同伴排斥现象的总体情况,并结合访谈法深入的剖析在初中体育课中产生同伴排斥现象的原因,探讨缓解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现象的对策,为初中体育课中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有效的发现、处理相应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访谈法对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现象进行研究。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研究者自行编制的《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调查问卷》。对初中生进行发放,回收问卷并采用SPSS23.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在体育课中存在同伴排斥现象,调查发现有近四成的初中生在体育课中排斥过其他学生,或是被其他学生排斥过,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总体上处于一个中等水平。(2)从性别上来看,男女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拒绝、同伴中伤、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维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女生在初中体育课中发生同伴排斥情况的可能性高于男生。(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同伴拒绝、同伴中伤、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维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独生子女学生在初中体育课中被同伴排斥情况要高于非独生子女。(4)家庭所在地为农村与城镇的学生在同伴拒绝、同伴中伤、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维度均存在着明显差异(P<0.01),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在体育课中被同伴排斥的可能性要高于城镇学生。(5)七、八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的同伴拒绝、同伴中伤、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维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九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中发生同伴排斥情况的现象明显高于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6)在家庭类型上五种家庭类型的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的同伴拒绝、同伴中伤、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维度上均存在差异(P<0.01),其中家庭类型为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同伴排斥情况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家庭类型的学生。(7)在父母婚姻状况的五种状况中的学生在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的同伴拒绝、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在同伴中伤中没有差异(P>0.05),父母婚姻状况为“再婚”和“分居”的学生在体育课中被同伴排斥的可能性要高于“在婚姻中且住在一起”的学生。(8)体育成绩与学习成绩差异方面,四种学习情况的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的同伴拒绝、同伴中伤、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维度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在体育课中更容易成为被排斥的对象。(9)从班级职务上看,四种职务分类的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的同伴拒绝、同伴中伤、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维度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普通学生”在体育课中被同伴排斥的可能性要大于班级职务分类为“体育委员”、“班长”和“其他班干或课代表”的学生。(10)在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六种情况中,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的同伴拒绝、同伴中伤、同伴忽视、同伴差别对等维度存在显着差异。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学生在体育课中更容易成为被排斥的对象。对于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这种现象,研究者有针对性的从学生、教师、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五个方面来提出防范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现象的探索性建议。
二、浅谈初中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初中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花样滑冰在初中体育课推广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花样滑冰在初中体育课推广的重要性 |
1.1 能够满足当前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标准 |
1.2 切实契合素质教育标准下的初中教学 |
1.3 能够满足社会体育方面相关发展要求 |
2 花样滑冰在初中体育课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
2.1 对学校具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
2.2 家长教师传统观念制约发展 |
2.3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目标限制 |
2.4 学校受到自身教学条件限制 |
3 花样滑冰在初中体育课中的推广方法 |
3.1 为学校提供充分的教学经费支持 |
3.2 创建高素质高水平体育教学团队 |
3.3 积极推动城市花样滑冰场馆建设 |
3.4 开展多元形式花样滑冰初中教学 |
4 结论 |
(2)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研究 |
2.2 有关小学体育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综述 |
2.2.1 关于学习行为分类的研究 |
2.2.2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的研究 |
2.2.3 关于某一具体学习行为的研究 |
2.2.4 关于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及其优化措施的研究 |
2.3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观察法 |
3.2.4 比较研究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 对小学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认识分析 |
4.1.1 对学习行为重要性的认识 |
4.1.2 对学习行为必要性的认识 |
4.2 有关学生学习行为总体情况调查分析 |
4.3 有关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倾听行为的调查分析 |
4.3.1 具体倾听行为的调查分析 |
4.3.1.1 对注意力的调查分析 |
4.3.1.2 对主动性的调查分析 |
4.3.1.3 对思考行为的调查分析 |
4.3.1.4 对边听边练习行为的调查分析 |
4.3.1.5 对及时反应的调查分析 |
4.3.2 影响学生认真倾听的调查分析 |
4.4 有关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观察行为的调查分析 |
4.4.1 具体观察行为的调查分析 |
4.4.1.1 对注意力的调查分析 |
4.4.1.2 对主动性的调查分析 |
4.4.1.3 对根据要求进行观察的调查分析 |
4.4.1.4 对学生间相互观察的调查分析 |
4.4.1.5 对观察与体验相结合的调查分析 |
4.4.1.6 对电化教育技术利用的调查分析 |
4.4.2 影响学生认真观察的调查分析 |
4.5 有关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言说行为的调查分析 |
4.5.1 具体言说行为的调查分析 |
4.5.1.1 对言说积极性的调查分析 |
4.5.1.2 对发言自由度的调查分析 |
4.5.1.3 对问答行为的调查分析 |
4.5.1.4 对讨论行为的调查分析 |
4.5.1.5 对自评与互评行为的调查分析 |
4.5.1.6 对课堂总结行为的调查分析 |
4.5.1.7 对言语品质类的调查分析 |
4.5.2 影响学生积极发言的调查分析 |
4.6 有关小学体育课堂练习行为的调查分析 |
4.6.1 具体练习行为的调查分析 |
4.6.1.1 对练习参与度的调查分析 |
4.6.1.2 对模仿和展示的调查分析 |
4.6.1.3 对思考行为的调查分析 |
4.6.1.4 对学练顺序的调查分析 |
4.6.1.5 对社交规则类行为的调查分析 |
4.6.1.6 对课堂练习时长的调查分析 |
4.6.2 影响学生积极练习的调查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在学习行为的基本认识方面 |
5.1.2 在整体学习行为方面 |
5.1.3 在倾听行为方面 |
5.1.4 在观察行为方面 |
5.1.5 在言说行为方面 |
5.1.6 在练习行为方面 |
5.2 建议 |
5.2.1 在倾听行为方面 |
5.2.2 在观察行为方面 |
5.2.3 在言说行为方面 |
5.2.4 在练习行为方面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
附录2 问卷效度检验专家名单 |
附录3 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调查问卷 (教师卷) |
附录4 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5 体育课学习行为观察表 |
(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游戏概念 |
2.1.2 体育游戏教学的概念 |
2.2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2.3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功能 |
2.4 体育游戏如何有效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测量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 |
4.1.1 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
4.1.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质指标变化情况 |
4.1.3 对照班实验前与实验后体质各项指标情况 |
4.1.4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测试结果 |
4.2.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4.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情况 |
5 分析与讨论 |
5.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各项体质指标的影响分析 |
5.1.1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身高、体重的影响分析 |
5.1.2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肺活量的影响分析 |
5.1.3 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50 米成绩的影响分析 |
5.1.4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影响分析 |
5.1.5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跳绳的影响分析 |
5.1.6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影响分析 |
5.2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
5.3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游戏的创编要具有合理性 |
6.2.2 设计的体育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
6.2.3 游戏的应用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
6.2.4 游戏内容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2: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分量表 |
附录3: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附录4:快速跑及体能练习教案 |
(4)教育惩戒在杨浦区部分初中体育课堂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概念界定 |
2.1 教育惩戒的认知 |
2.2 相关概念的阐述 |
2.2.1 体罚 |
2.2.2 变相体罚 |
2.2.3 教育惩戒 |
3 研究综述 |
3.1 运用教育惩戒的合理性综述 |
3.2 教育惩戒在初中课堂中的合理运用综述 |
3.3 教育惩戒在体育课堂中合理运用综述 |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访谈法 |
4.2.3 实地考察法 |
4.2.4 问卷调查法 |
4.2.5 数理统计法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对教育惩戒的认知 |
5.1.1 学校对教育惩戒的认知 |
5.1.2 教师对教育惩戒的认知 |
5.1.3 家长对教育惩戒的认知 |
5.1.4 学生对教育惩戒的认知 |
5.2 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课堂实施教育惩戒的运用与分析 |
5.2.1 教育惩戒在部分学校中运用的目的 |
5.2.2 教育惩戒在部分学校中运用的依据 |
5.2.3 教育惩戒在部分学校中运用的内容 |
5.2.4 教育惩戒在部分学校中运用的效果 |
5.2.5 教育惩戒在部分学校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
5.3 上海市杨浦区初中体育课堂教育惩戒的问题与成因 |
5.3.1 上海市杨浦区初中教师体育课堂运用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 |
5.3.2 上海市杨浦区初中体育课堂运用教育惩戒存在问题的成因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5)趣味田径运动在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调查的研究 ——以长治市潞州区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3.1 传统田径运动的概念 |
1.3.2 趣味田径运动的概念 |
1.3.3 传统田径教学和趣味田径教学的差异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趣味田径发展研究现状 |
2.2 国内趣味田径发展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趣味田径相关研究评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对长治市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硬件情况调查 |
4.1.1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场地情况 |
4.1.2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器材情况 |
4.1.3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教材使用情况 |
4.2 对长治市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软件情况调查 |
4.2.1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教师专业能力 |
4.2.2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体育费用投入 |
4.2.3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的教学方法 |
4.2.4 不同群体对学校趣味田径运动了解情况 |
4.3 对长治市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学生方面情况 |
4.3.1 体育课中学生对开展趣味田径运动价值的认识 |
4.3.2 体育课中开展趣味田径运动的喜爱程度调查 |
4.3.3 体育课中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调查 |
4.3.4 体育课开展中体育运动时间的调查 |
4.3.5 学生对传统的体育课程兴趣 |
4.4 长治市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存在的问题 |
4.4.1 在开展趣味田径过程中缺乏教材和器材 |
4.4.2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缺乏创新性 |
4.4.3 学校教学趣味田径运动的经费不足和宣传程度低 |
4.4.4 青年教师缺少,体育教师骨干力量不突出 |
4.4.5 学生对传统田径教学缺乏新鲜感 |
4.4.6 体育课中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和教学形式 |
4.4.7 体育课中趣味田径的活动时间 |
4.4.8 体育课中趣味田径开展活动意识 |
4.6 长治市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开展的相关对策 |
4.6.1 加强体育教师对趣味田径的认识 |
4.6.2 加强对趣味田径运动价值的引导和宣传 |
4.6.3 改变现有的体育与教育部门分开管理的现状 |
4.6.4 加大投入经费,优化学校体育教师队伍 |
5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2 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3 趣味田径运动在潞州区初中体育课中开展情况家长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
(6)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提高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初中生体育锻炼动机尤为重要 |
1.1.2 .体育课程开发,培养国民终身体育的需要 |
1.1.3 .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成就感,快乐体育的需要 |
1.1.4 期望价值理论是挖掘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理论支撑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学校体育相关研究 |
2.1.1 学校体育的定义 |
2.1.2 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 |
2.1.3 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
2.2 体育与健康课程 |
2.2.1 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 |
2.2.2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作用 |
2.2.3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
2.3 体育动机的相关研究 |
2.3.1 关于体育运动动机概述 |
2.3.2 体育动机对行为的影响 |
2.4 关于期望价值的研究 |
2.4.1 期望的定义 |
2.4.2 期望价值理论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调查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研究内容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总体情况分析 |
5.1.1 对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各维度的总体分析 |
5.1.2 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在年级间的总体分析 |
5.1.3 对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在不同性别之间的总体分析 |
5.1.4 青岛市不同区域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的总体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期望价值调查表 |
附件二 访谈提纲 |
致谢 |
(7)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深化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
1.1.2 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文件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 |
1.1.3 发展专业技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 |
1.1.4 对课堂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有助于中小学开展体育课堂改革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3.1 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3.2 有效组织的相关概念 |
1.3.2.1 有效的概念 |
1.3.2.2 组织的概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1.1 有关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 |
1.4.1.2 有关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1.4.2.1 有关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 |
1.4.2.2 有关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观察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3.2 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现状分析 |
3.2.1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各部分时间分配现状分析 |
3.2.2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练习密度现状分析 |
3.2.3 体育课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运动负荷现状分析 |
3.3 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3.3.1 体育师资 |
3.3.2 教学内容 |
3.3.3 学习动机 |
3.3.4 师生关系 |
3.3.5 场地设施 |
3.4 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改进策略 |
3.4.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策略 |
3.4.2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
3.4.3 创设情境,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策略 |
3.4.4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策略 |
3.4.5 创新教学课堂策略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技巧研究 ——以赣州市部分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研究 |
2.1.1 体育游戏的起源与发展 |
2.1.2 体育游戏相关概念 |
2.1.3 体育游戏的定义 |
2.1.4 体育游戏的特点 |
2.1.5 体育游戏的分类 |
2.1.6 体育游戏的内容与发展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1 体育教学领域下的体育游戏 |
2.2.2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
2.2.3 体育游戏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影响 |
2.2.4 体育游戏对发展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影响 |
2.3 国外相关研究 |
2.3.1 美国体育游戏研究现状 |
2.3.2 日本体育游戏研究现状 |
2.3.3 英国体育游戏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发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观察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作用 |
4.1.1 体育游戏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
4.1.2 体育游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
4.2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情况 |
4.2.1 体育游戏的普及 |
4.2.2 体育游戏的形式 |
4.2.3 体育游戏的种类 |
4.2.4 体育游戏的时间 |
4.2.5 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现状 |
4.3 影响中学体育课中开展体育游戏的因素 |
4.3.1 学校因素 |
4.3.2 教师因素 |
4.3.3 学生因素 |
4.4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技巧 |
4.4.1 中学体育课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基本准则 |
4.4.2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时机 |
4.4.3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选择依据 |
4.4.4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创编技巧 |
4.4.5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方法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9)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
1.1.2 体育与健康课程特殊性质的要求 |
1.1.3 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 |
2.1.2 安全 |
2.1.3 体育教学安全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关于学校体育安全的研究 |
2.2.2 关于体育教学安全的研究 |
2.2.3 关于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研究 |
2.2.4 关于预防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3.1 美国 |
2.3.2 日本 |
2.3.3 英国 |
2.3.4 俄罗斯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地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西宁市区初中学校基本情况 |
4.1.1 学校基本情况 |
4.1.2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4.2 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的分析 |
4.2.1 学校对体育教学安全的管理情况 |
4.2.2 体育教师传授体育安全知识的情况 |
4.2.3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预防情况 |
4.2.4 学生学习体育安全知识的情况 |
4.2.5 学生体育安全行为的调查分析 |
4.3 影响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因素 |
4.3.1 学校管理因素 |
4.3.2 体育教师因素 |
4.3.3 学生因素 |
4.4 预防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研究 |
4.4.1 学校管理层面 |
4.4.2 体育教师层面 |
4.4.3 学生层面 |
第五章 结论 |
5.1 学校管理方面 |
5.2 体育教师方面 |
5.3 学生方面 |
5.4 影响因素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0)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理由 |
1.1.1 同伴排斥现象的普遍性 |
1.1.2 解决同伴排斥问题的迫切性 |
1.1.3 研究的缺失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同伴排斥的研究现状 |
1.3.3 同伴排斥的影响因素 |
1.3.4 同伴排斥的干预措施 |
1.3.5 同伴排斥产生的影响 |
1.3.6 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工具 |
2.1.1 问卷编制依据 |
2.1.2 问卷的填答与记分 |
2.1.3 问卷初稿编制及预试 |
2.1.4 预试 |
2.2 问卷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与信度分析 |
2.2.1 项目分析 |
2.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2.2.3 信度分析 |
2.2.4 效度分析 |
第3章 初中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现状分析 |
3.1 样本的基本特征 |
3.2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的整体情况 |
3.3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的相关性分析 |
3.3.1 不同性别差异 |
3.3.2 是否是独生子女差异 |
3.3.3 家庭所在地差异 |
3.3.4 年级差异 |
3.3.5 不同家庭类型差异 |
3.3.6 父母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
3.3.7 学习成绩差异 |
3.3.8 班级职务差异 |
3.3.9 体育成绩差异 |
3.3.10 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 |
第4章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因素描述 |
4.1.1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原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4.1.2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
4.2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原因分析 |
4.2.1 主体因素 |
4.2.2 客体因素 |
4.2.3 环境因素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学生方面 |
5.2.2 教师方面 |
5.2.3 家庭方面 |
5.2.4 学校方面 |
5.2.5 社会方面 |
附录A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研究调查问卷(初始问卷) |
附录B 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同伴排斥研究调查问卷(最终问卷) |
附录C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浅谈初中体育课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花样滑冰在初中体育课推广的可行性[J]. 王燕军.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16)
- [2]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市的调查[D]. 罗忠琼.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以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小学为例[D]. 唐春雨.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教育惩戒在杨浦区部分初中体育课堂的运用研究[D]. 田琳.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5]趣味田径运动在初中体育课中开展调查的研究 ——以长治市潞州区初中为例[D]. 申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6]青岛市初中生体育课期望价值的调查与分析[D]. 刘娇娇.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7]延安市城区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郭忠义. 延安大学, 2020(12)
- [8]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技巧研究 ——以赣州市部分中学为例[D]. 郭一淳. 南昌大学, 2020(01)
- [9]西宁市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状况研究[D]. 周静雯.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10]初中生体育教学中的同伴排斥研究[D]. 潘朝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