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兰凤杰[1](2018)在《1-脱氧野尻霉素和脲酶对人工饲料育家蚕代谢的影响及消化酶基因表达研究》文中认为用人工饲料养蚕是今后养蚕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过国内外蚕业界几十年的研究探索,家蚕人工饲料在营养配比、适口性等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基本达到了生产实用化要求。但是全龄人工饲料养蚕依然存在着体质弱、抗性差、茧层率低等诸多问题未能解决,即使用高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依然达不到桑叶养蚕的效果。现有研究表明,桑叶饲养的家蚕体内能富集对其他昆虫有害的生物碱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并且蚕体内DNJ含量存在规律性变化。另有研究发现,桑叶育的家蚕能够吸收桑叶中的脲酶,并能在血液中分解蚕体代谢产生的尿素,从而提高氮素的利用率,而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血液中没有脲酶,致使蚕体内和排泄物中尿素含量很高。为了探讨DNJ和脲酶对家蚕的生理作用,本文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了外源DNJ和脲酶对人工饲料育家蚕代谢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人工饲料育家蚕中肠中4种消化酶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期为改良人工饲料配方提供参考。主要获得如下结果:1.用添加干物量0.1%DNJ的M10(桑叶粉含量10%)颗粒人工饲料全龄养蚕,于5龄3日测定血液中的DNJ含量表明,添食组的DNJ含量是对照组的6倍以上。颗粒饲料中添加DNJ对家蚕的体重生长有抑制作用,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显着下降,但死笼率显着降低,虫蛹生命率显着提高。添食DNJ对家蚕中肠的蔗糖酶活力、血液海藻糖酶活力、血液海藻糖含量及脂肪体糖原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但与对照差异不显着,说明DNJ不会影响家蚕的糖吸收和血糖浓度。2.采用GC-MS和LC-MS对家蚕5龄3日血液样品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在添食DNJ和不添食DNJ的人工饲料饲养育2组家蚕血液中共鉴定出130种代谢物质,其中DNJ添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质有23种,以有机酸和氨基酸居多。进一步对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分析表明,添食DNJ对蚕体的糖代谢、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受α-糖苷酶调控的糖代谢产物显着降低,?-呋喃果糖代谢产物显着升高,说明家蚕可通过呋喃果糖途径代谢糖类,以减轻DNJ的毒害。但家蚕周期性的积累与排泄DNJ的生理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在颗粒人工饲料中添加刀豆脲酶,可以被家蚕吸收,并在血液中保持活性。脲酶处理组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另外,在熟蚕时,用不添食脲酶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血液和蚕粪中的尿酸含量均显着低于添食和注射脲酶的家蚕,而蚕粪中尿素的含量极显着高于脲酶处理组。4.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血液中29种氨基酸及其代谢物分析表明,添食脲酶的人工饲料育熟蚕的血液中鸟氨酸的相对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在5龄5日注射脲酶的人工饲料育家蚕与对照蚕相比,熟蚕血液中的鸟氨酸和亚精胺的相对含量显着升高,组氨酸相对含量显着降低,其他物质的相对含量不存在显着差异。无论是添食还是注射脲酶,均导致鸟氨酸含量显着升高。推测可能是由于脲酶分解尿素,促进了精氨酸代谢,从而使鸟氨酸含量升高。5.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血液氨基酸及其代谢物分析结果还发现,人工饲料育家蚕无论是对照组还是添食或注射脲酶处理组,与桑叶育对照家蚕血液的氨基酸及其代谢物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看来,人工饲料育家蚕血液中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及其代谢物的相对含量高于桑叶育,其中人工饲料育对照组与桑叶育对照组差异代谢物最多。说明人工饲料育家蚕对氨基酸的利用率低于桑叶育,导致熟蚕期多种氨基酸及其代谢物在血液中积累,这可能是人工饲料育家蚕茧层量和茧层率低于桑叶育的重要原因。6.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家蚕中肠中α-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和类胰蛋白酶等4种消化酶基因在4龄和5龄期的表达变化,发现人工饲料育家蚕的各种消化酶基因表达量与桑叶育家蚕均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人工饲料育家蚕5龄期的脂肪酶和类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量极显着低于桑叶育家蚕,这可能是影响家蚕消化吸收、蚕体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朱巧莹,李敏杰,陈燕冰,冯启理,邓惠敏[2](2015)在《添食不同含氮物质对家蚕产丝量及丝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给家蚕5龄幼虫分别添食大豆蛋白、NH4Cl和尿素后,调查家蚕产丝量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蚕体丝腺组织中丝素重链基因(fib H)的表达变化,探究适合用于提高家蚕产丝量的含氮物质。5龄起蚕连续6 d按照0.45 mg/(头·d)的剂量添食尿素后,茧层率比对照组增加15.7%,且幼虫的体质量及丝腺体积都比对照组有所增加;5龄幼虫添食大豆蛋白和NH4Cl后茧层率无明显增加。qRT-PCR检测5龄起蚕按照上述剂量添食尿素120 h后,后部丝腺中fib H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5倍。上述结果再次证实了家蚕5龄幼虫添食尿素后可以增加产丝量,并且表明尿素可以促进蚕体后部丝腺中fib H基因的表达。
姜素芹[3](2005)在《颗粒人工饲料和营养饲料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人工饲料养蚕是蚕业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具有桑叶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我国蚕业今后发展的方向。颗粒人工饲料是近来研究成功的新型家蚕人工饲料,与传统蒸煮饲料相比,具有加工调制简单,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和变质,给饵喂蚕方法简易,可大幅度提高养蚕工效,易于实用化等优点,在丝茧育上饲养杂交种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蚕用营养饲料”(山东农业大学蚕学专业研制,原名“多效蚕用添食剂”),具有显着的省桑、增丝、防病之功效,在丝茧育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无论是颗粒人工饲料还是蚕用营养饲料,对原蚕生长发育和产卵的影响至今尚未进行系统研究,从而限制了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为此,本文系统研究了原种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和5龄期应用蚕用营养饲料对生长发育、茧质茧量、生命力、产卵量、饲料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1、原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1~2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对照延迟,35-56h,但5龄期发育加快,差距缩小。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发育经过的影响与对杂交种的影响基本一致。 2、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从24h疏毛率来看,原种低于杂交种,日系品种高于中系品种,日系品种疏毛率80%以上,能达到生产实用的要求,但中系品种疏毛率偏低。 3、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的全茧量大多比全龄桑叶育有所提高,茧层量二者无明显差异,茧层率稍有降低,总体来看对茧质影响不大。 4、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对生命率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但与桑叶育总体相比,结茧率、死笼率互有高低,虫蛹生命率无显着差异。 5、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比全龄桑叶育的消化率平均提高7%,每头蚕5龄食下干物量平均减少10%,原种全茧量生产效率平均提高17.2%,茧层量生产效率平均提高10.0%。 6、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单蛾产卵数略低于全龄桑叶育,原种的残存卵率比全龄桑叶育平均降低36.1%,良卵率稍高于全龄桑叶育,叶卵转化率比全龄桑叶育平均提高15.7%。
张作法,时连根,李有贵[4](2004)在《家蚕氮素再利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蚕氮代谢产物除以尿酸形态排泄外 ,还通过GS/GOGAT循环作为丝蛋白合成的氮源而被再利用。蚕体维生素B6和保幼激素等可分别通过调控氨基酸转化和GOGAT量影响蚕体氮源的再利用。蚕体依赖于从饲料中摄取的精氨酸合成尿素 ,其合成的尿素可被来源于桑叶的脲酶所分解 ,并转化成用于丝蛋白合成的氨基酸而得到再利用。解明家蚕的氮素代谢机能 ,对于进一步提高蚕的叶丝转化率 ,开发害虫控制新技术等 ,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陈传群,张勤争,奚海福,吴载德,袁碧华,葛季兰[5](1987)在《桑蚕尿素添食对产丝的效应及其机理》文中研究表明在五龄期每日1次叶面添食尿素氮,保留在熟蚕体内的尿素氮量为添加量的22—36%,蚕粪中回收为25—33%,剩桑中11%左右,25—30%没有回收到,可能以NO、NO2等气态形式损失,未能查明。蚕体吸收的尿素氮有60%以上转移到丝腺中,占添加量的15—25%。茧层和丝中的尿素氮量不低于熟蚕丝腺中的量,说明转移到丝腺中的尿素氮已转化为丝素成分,但其贡献低于1%。即使增加添食次数、添食量或结合脲酶处理,也未使尿素氮对丝物质产量的贡献超过3%,所以尿素添食的直接作用不大。五龄期桑蚕对根外追肥标记桑叶的尿素氮的吸收、转移及熟蚕丝腺、茧层和丝中的尿素氮,比同样试验条件下叶面添食的低50%以上。五龄期1次添食的动态试验表明,在添食后一天内,尿素氮除以粪便排出外,还存在着其他损失途径。
李秀艳,朱佺勋[6](1983)在《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文中认为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及质谱分析技术,探讨尿素液给家蚕添食后的增丝机理。结果表明:15N—尿素液喷布于桑叶喂蚕后,蚕体、丝腺、茧壳、蚕蛹内所含的15N丰度值均高于对照,且丝腺与茧壳中占的比例远远超过蚕体组织与蚕蛹。示踪法证明:尿素经水解产生氨基进入蚕体,而借转氨酶的作用促使非蛋白质氮化物转变成蛋白态氮,参与蚕体蛋白和丝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了蚕茧的产丝量。
二、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1-脱氧野尻霉素和脲酶对人工饲料育家蚕代谢的影响及消化酶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家蚕的人工饲料与营养研究概况 |
1.1.1 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
1.1.2 家蚕的营养要求与人工饲料的成分 |
1.2 1-脱氧野尻霉素研究进展 |
1.2.1 天然1-脱氧野尻霉素的来源 |
1.2.2 1-脱氧野尻霉素的药理作用和防御功能 |
1.2.2.1 降血糖作用 |
1.2.2.2 抗病毒作用 |
1.2.2.3 抗肿瘤作用 |
1.2.2.4 对取食动物的防御功能 |
1.2.3 家蚕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 |
1.3 家蚕体内氮素排泄代谢与脲酶的作用 |
1.3.1 家蚕氮素的排泄代谢途径 |
1.3.2 桑叶脲酶在蚕体中的作用 |
1.4 家蚕的消化酶及研究进展 |
1.4.1 淀粉酶 |
1.4.2 类胰蛋白酶 |
1.4.3 脂肪酶 |
1.4.4 α-糖苷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家蚕品种及人工饲料 |
2.1.1.1 DNJ对家蚕生理与代谢的影响试验材料 |
2.1.1.2 脲酶对家蚕生理与代谢的影响试验材料 |
2.1.1.3 消化酶基因表达测定试验材料 |
2.1.2 主要试剂、缓冲液及其配制 |
2.1.2.1 主要试剂 |
2.1.2.2 常用试剂及缓冲液的配制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DNJ对家蚕代谢的影响试验方法 |
2.2.1.1 家蚕DNJ添食饲养与取样方法 |
2.2.1.2 DNJ对糖吸收和代谢的影响测定试验方法 |
2.2.1.3 家蚕血液中的DNJ含量测定 |
2.2.1.4 家蚕血液代谢物GC-MS/LC-MS |
2.2.2 脲酶对家蚕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试验方法 |
2.2.2.1 脲酶添食和注射方法、蚕的饲养与取样 |
2.2.2.2 尿素、尿酸含量和脲酶活性测定方法 |
2.2.2.3 家蚕血液游离氨基酸靶向代谢组学测定 |
2.2.3 家蚕消化酶基因表达试验方法 |
2.2.3.1 RNA提取及检测 |
2.2.3.2 PCR引物设计 |
2.2.3.3 cDNA第一链合成反转录 |
2.2.3.4 荧光定量PCR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2.3.1 家蚕血液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
2.3.2 家蚕血液游离氨基酸靶向代谢组学测定数据分析 |
2.3.3 消化酶定量PCR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DNJ对人工饲料育家蚕生理和代谢的影响 |
3.1.1 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DNJ对生长发育、生命率和茧质的影响 |
3.1.2 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DNJ对糖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
3.1.3 添食DNJ与不添食DNJ的人工饲料育家蚕血液中的DNJ含量 |
3.1.4 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DNJ的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
3.1.4.1 添食DNJ与不添食DNJ的人工饲料育家蚕血液代谢物分析 |
3.1.4.2 添食DNJ与非添食DNJ的人工饲料育家蚕血液差异代谢物分析 |
3.1.4.3 添食DNJ与不添食DNJ的人工饲料育家蚕血液差异代谢通路分析 |
3.2 脲酶对人工饲料育家蚕生理和代谢的影响 |
3.2.1 脲酶对人工饲料育家蚕生命率和茧质的影响 |
3.2.2 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和注射脲酶对血液脲酶活力的影响 |
3.2.3 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和注射脲酶对血液和蚕粪中尿酸和尿素含量的影响 |
3.2.4 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脲酶的血液氨基酸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
3.2.4.1 家蚕血液代谢物的稳定性分析 |
3.2.4.2 脲酶处理对人工饲料育家蚕氨基酸代谢的影响及其与桑叶育家蚕的比较 |
3.3 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家蚕消化管中消化酶基因的表达差异 |
3.3.1 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差异 |
3.3.2 麦芽糖酶基因的表达差异 |
3.3.3 脂肪酶基因的表达差异 |
3.3.4 类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差异 |
4 讨论 |
4.1 DNJ对家蚕代谢的影响及其生理作用 |
4.2 脲酶对人工饲料育家蚕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
4.2.1 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或注射脲酶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
4.2.2 人工饲料育及其脲酶处理的家蚕与桑叶育家蚕氨基酸代谢的差异 |
4.3 人工饲料育家蚕消化酶基因表达的特点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添食不同含氮物质对家蚕产丝量及丝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家蚕及添食方法 |
1.2 丝腺生长观察与茧丝产量统计方法 |
1.3 丝素重链基因的表达检测 |
1.3.1 后部丝腺取样 |
1.3.2 后部丝腺总RNA的提取 |
1.3.3 mRNA反转录反应 |
1.3.4 引物设计 |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 结果与分析 |
2.1 5龄幼虫添食不同含氮物质对茧丝产量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
2.2 5龄幼虫添食不同剂量尿素对茧丝产量的影响 |
2.3 5龄幼虫添食尿素对蚕体及丝腺生长的影响 |
2.4 5龄幼虫添食尿素对丝素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颗粒人工饲料和营养饲料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外文摘要 |
1 引言 |
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2.1 家蚕的营养要求、食性与人工饲料 |
1.2.2 家蚕营养添食 |
1.3 试验依据、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试验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区与饲养调查 |
2.2 蚕用营养饲料添食试验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区、添食方法及饲养调查 |
2.3 颗粒人工饲料育和蚕用营养饲料添食有关指标的计算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原蚕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1 1~2龄颗粒饲料育对发育经过的影响 |
3.1.2 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疏毛率的影响 |
3.1.3 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茧质的影响 |
3.1.4 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体质的影响 |
3.1.5 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对消化吸收和蚕茧饲料效率的影响 |
3.1.6 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卵质卵量的影响 |
3.2 原蚕5龄添食蚕用营养饲料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5龄添食蚕用营养饲料对发育经过的影响 |
3.2.2 5龄添食蚕用营养饲料对原蚕体质的影响 |
3.2.3 5龄添食蚕用营养饲料对原蚕茧质的影响 |
3.2.4 5龄添食蚕用营养饲料对原蚕食下量和蚕茧饲料效率的影响 |
3.2.5 5龄添食蚕用营养饲料对原蚕造卵数、产卵量的影响 |
3.2.6 5龄添食蚕用营养饲料对蚕种质量的影响 |
3.2.7 5龄添食蚕用营养饲料对蚕卵生产效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关于原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有关问题 |
4.1.1 原蚕1~2龄颗粒人工饲料的优点及其可行性分析 |
4.1.2 原蚕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技术要点 |
4.2 关于原蚕5龄期添食蚕用营养饲料的有关问题 |
4.2.1 原蚕添食蚕用营养饲料的优点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
4.2.2 蚕用营养饲料在生产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研究生就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4)家蚕氮素再利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家蚕的氨同化体系 |
2 家蚕的GOGAT及其作用机制 |
3 家蚕的尿素代谢 |
4 展望 |
四、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 [1]1-脱氧野尻霉素和脲酶对人工饲料育家蚕代谢的影响及消化酶基因表达研究[D]. 兰凤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2]添食不同含氮物质对家蚕产丝量及丝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J]. 朱巧莹,李敏杰,陈燕冰,冯启理,邓惠敏. 蚕业科学, 2015(04)
- [3]颗粒人工饲料和营养饲料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研究[D]. 姜素芹.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2)
- [4]家蚕氮素再利用的研究进展[J]. 张作法,时连根,李有贵. 蚕业科学, 2004(02)
- [5]桑蚕尿素添食对产丝的效应及其机理[J]. 陈传群,张勤争,奚海福,吴载德,袁碧华,葛季兰. 核农学报, 1987(04)
- [6]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J]. 李秀艳,朱佺勋. 蚕业科学, 1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