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

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

一、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星,丁国华,齐匀正,匡宗武,胡述光,王兰平,任凤梅,张强,朱春霞,卿上田[1](1998)在《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文中提出应用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对鸭进行田间免疫试验和扩大区域试验证实,该苗安全性能良好,对鸭的生产性能无明显影响,紧急免疫能在35天内控制疫情。田间试验用10ml、15ml剂量免疫的鸭,禽霍乱死亡率分别为181%、088%,出现发病死亡的时间前者比后者早。与禽霍乱弱毒苗免疫结果对比,蜂胶苗组死亡率为134%,弱毒苗组为359%,非免疫组为511%;非禽霍乱死亡率蜂胶苗组为321%,弱毒苗组为646%,非免疫组为905%。

刘义铃[2](2008)在《鸭源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研制及其免疫应答反应的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选取鸭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常见血清型O1,O2,O18,O78和三株分离自发病鸭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巴氏杆菌(P.M)D22,D23,D157作为制苗菌株,分别以5%血琼脂培养基和马丁琼脂培养基进行固体表面培养制备抗原,与蜂胶佐剂高速乳化,制备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通过对供试鸭的攻毒保护试验、用ELISA方法对供试鸭特异性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以及用MTT法对供试鸭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的检测三个方面对此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安全性检验及最佳免疫剂量筛选结果表明,疫苗安全可靠,疫苗最佳免疫剂量为4.2×109 CFU/mL,0.5mL(E.coli约84亿CFU,P.M约63亿CFU),在4℃可保存12个月。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雏鸭首免后第14d时,一次免疫组对E.coli、P.M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90%,二免后第14d时,二次免疫组可产生坚强免疫力,攻毒保护率均为100%。本研究采用鸭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全菌裂解抗原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P.M-E.coli灭活疫苗免疫后的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ELISA方法。确定了巴氏杆菌抗原最佳包被浓度:D22:11μg/mL,D23:17μg/mL,D157:16μg/mL,混合裂解抗原:14.7μg/mL,HRP-羊抗鸭IgG的最佳浓度为0.25μg/mL;大肠杆菌抗原最佳包被浓度:O1:18.86μg/mL,O2:16.76μg/mL,O18:17.43μg/mL,O78:16.32μg/mL,混合裂解抗原:20μg/mL,HRP-羊抗鸭IgG的最佳浓度为0.5μg/mL。免疫鸭抗体消长规律检测结果表明,雏鸭免疫3d后,免疫组四个血清型E.coli抗体水平均极显着(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二次免疫组抗体水平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一次免疫组,首免后20d左右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第54d时抗体水平仍显着高于首免后第9d相应组抗体水平,与第13d抗体水平相当;免疫组三株P.M抗体水平均极显着(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二次免疫组抗体水平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一次免疫组,首免后20d左右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第54d时抗体水平仍高于首免后第13d相应组抗体水平或相当。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E.coli-P.M二联蜂胶疫苗免疫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在首免后极显着(P<0.01)或显着(P<0.05)高于对照组,二次免疫组的细胞免疫水平比一次免疫组高,维持时间在3周左右。

郭宇飞[3](2002)在《不同佐剂类型的七种鸭疫里氏杆菌四价灭活苗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通过对供试鸭的攻毒保护试验、通过用ELISA方法对供试鸭特异性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以及通过用3H-TdR掺入法对供试鸭T细胞免疫水平的检测三个方面对所研制的七种不同佐剂类型的鸭疫里氏杆菌四价灭活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这七种疫苗在接种后一定时期内都可使鸭体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但它们在免疫力产生的速度和免疫力持续时间的长短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蜂胶复合佐剂苗具有产生免疫保护速度快,免疫持续时间长的优点,接种后第3天即产生部分免疫保护力,第93天时仍具有完全保护力;油剂苗产生保护力的速度较慢,接种后第10天时开始表现出部分免疫保护,其完全保护力也可持续到接种后第93天;铝胶苗产生免疫保护的速度较慢,免疫持续期也较短,其开始产生部分免疫保护和开始产生完全保护的时间同油剂苗相当但其完全保护力只有约2—5周的持续时间。这七种疫苗在抗体产生速度方面以蜂胶苗较快,而油剂苗和铝胶苗免疫后抗体上升速度较慢;在抗体水平的维持能力方面,油剂苗较蜂胶苗和铝胶苗更强;在产生最高抗体水平方面,油剂苗和蜂胶苗能力相当且较铝胶苗为高;在加强免疫的效果方面,这些疫苗二次免疫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均较一次免疫更高,蜂胶苗和铝胶苗在第93天时的二免抗体水平已降至同一免相当,但此时油剂苗有着较一免更高的二免抗体水平。这七种疫苗免疫鸭的T细胞转化能力较非免疫鸭明显为高,但该作用只有约2周左右的持续期时间,此后便下降到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二免可以使一免细胞免疫的水平增高和持续时间延长。通过检测同时还观察到:雏鸭的T淋巴细胞伴随机体的发育其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对这七种不同佐剂类型的鸭疫里氏杆菌四价灭活苗免疫原性的综合评价认为,蜂胶苗的免疫原性最好,油剂苗其次,铝胶苗最差,而这三类疫苗中又分别以蜂3、油3和铝3的免疫原性为最好。

李淑娜[4](2008)在《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应答反应的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常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死亡率高,饲料转化率低,治疗代价高,给养鸭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采用四川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RA)优势菌株(B18、B112、B115)和禽大肠杆菌(E-Coli)常见标准血清型(O1、O2、O18、O78)成功研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通过筛选确定了该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为疫苗中每株菌的含量达到1×109CFU/mL,0.5mL/只,4℃可保存10个月以上,免疫鸭首免后7d RA和E-Coli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60%和50%,二免后7d RA和E-Coli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本实验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比色法)研究细胞免疫,间接ELISA检测免疫鸭外周血抗体水平,从而评价RA、E-Coli二联蜂胶疫苗在鸭体内免疫应答的动态反应性。MTT比色法(采用含10%小牛血清和5μg/mL ConA的RPMI-1640于39℃培养66h)结果显示首免后3d、6d、9d和13d免疫组的淋巴细胞转化效果均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于首免后6d达到峰值。2次免疫组高于1次免疫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首免后20d和27d 1次免疫组和2次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可见,蜂胶疫苗可极显着地增强免疫鸭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转化效果,但这种增强作用是短暂的,维持时间不到3周。抗体水平检测于首免后3d、6d、9d、13d、20d、27d、34d、41d、48d、55d和69d进行。用单株菌的超声波裂解抗原包被酶标板测定其在免疫鸭体内抗体水平的动态反应性,结果显示雏鸭免疫后3d即可产生免疫力,RA和E-Coli共7株菌的抗体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2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从第13d开始显着(P<0.05)高于1次免疫组,并在20d左右达到峰值,这种高抗体水平维持至免疫后第48d,之后逐渐下降,1次免疫组和2次免疫组第69d的抗体水平均高于同组免疫后第13d的抗体水平。本试验建立的检测RA抗体的间接ELISA比间接血凝试验(IHT)敏感50-200倍,检测E-Coli抗体的间接ELISA比IHT敏感25-100倍。本研究表明,RA、E-Coli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安全、有效、无副作用,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本研究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大肠杆菌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免疫预防、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刘爽[5](2009)在《Dot-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利用四川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RA)优势血清型(B8、B12、B15)全菌体裂解抗原建立了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抗体的Dot-ELISA方法。用单株菌的裂解抗原分别包被硝酸纤维素膜,进行Dot-ELISA,结果显示: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B8:0.091 mg/ml,B12:0.094 mg/ml,B15:0.333 mg/ml。将三株菌的裂解抗原等量混合,包被硝酸纤维素膜,进行Dot-ELISA,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最适反应条件为4℃过夜;含5%BSA的PBST作封闭液反应45 min;含10%小牛血清的PBST作为血清和酶标抗体的稀释液;PBST作洗涤液;待检血清反应条件为37℃作用60 min酶标抗体反应浓度为0.25μg/mL(1:200倍稀释),反应条件为37℃作用50 min;底物反应时间为10 min。研究选择间接血凝试验(IHT)作为Dot-ELISA的对照试验。Dot-ELISA与IHT共同检测20份鸭血清,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显示Dot-ELISA阳性19份(占95%);IHT阳性14份(占70%)。Dot-ELISA与IHT共同检测8份鸭血清比较测定的效价,结果显示Dot-ELISA法和IHT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且Dot-ELISA检出的抗体效价比IHT高16~64倍。研究通过交叉试验验证了制备的快诊膜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不与葡萄球菌阳性血清,巴氏杆菌阳性血清,大肠杆菌阳性血清等反应,仅与鸭疫里默氏杆菌阳性血清反应。批内重复试验用同一批制备的快诊膜检测5份不同滴度的阳性血清,批间重复试验用3次不同批次裂解的抗原制备的快诊膜同时检测5份不同滴度的阳性血清,结果均表明该法的重复性良好。本试验制备的诊断膜片经保存期试验证明可至少保存6个月,其特异性、灵敏性不变。试验自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3价蜂胶灭活疫苗对三组试验雏鸭进行免疫。第一组雏鸭仅在7d进行一次免疫,第二组在首免后7d进行再次免疫,第三组为空白对照。对免疫鸭抗体水平检测于首免后3d、6d、9d、13d、20d、27d、34d、41d、48d、55d和69d进行。用单株菌的超声波裂解抗原作包被抗原测定其在免疫鸭体内抗体水平的动态反应性,Dot-ELISA结果显示雏鸭免疫后3d~6d即可产生免疫力,3株菌的抗体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B8菌株1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在20d左右达到峰值,为1:512,2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在20d左右达到峰值,为1:2048;B12菌株1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在20d左右达到峰值,为1:256,2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在20d左右达到峰值,为1:1024;B15菌株1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在27d左右达到峰值,为1:512,2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在27d左右达到峰值,为1:2048。3株菌的这种高抗体水平一直维持至免疫后48d,之后缓慢下降,在69d时的抗体水平均高于13d。利用Dot-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3h内即可完成,结果客观,仅需肉眼就可判断,不需要借助其他仪器。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可靠,快诊膜便于寄送、保存;各种试剂、材料均可做到标准化,适合各基层兽医站和规模化养鸭场进行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抗体监测、诊断和疫病普查。

马逊[6](2010)在《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乳剂灭活疫苗与不同佐剂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选取我国养鸭生产中广泛流行的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和O78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为菌种研制了RA油佐剂灭活苗、RA-E.coli二联油佐剂灭活苗和RA-E.coli二联蜂胶佐剂灭活苗,并对这3种疫苗进行了临床试验比较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疫苗安全性:3种疫苗分别以0.5ml/只、1ml/只、2ml/只和3ml/只的剂量免疫试验鸭。结果表明,RA油佐剂灭活苗和RA-E.coli二联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在6倍于正常免疫剂量(0.5ml/只)免疫时,少数试验鸭出现5-8 h的精神稍差,之后迅速恢复,其他组均无异常反应,健康生长。剖杀检查,注射RA油佐剂灭活苗和RA-E.coli二联油佐剂灭活苗的试验组在注射部位有小的炎性结节,但该结节随着雏鸭的生长逐渐变小、消失。因此,所研制的3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疫苗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以0.25ml/只、0.50ml/只、1.00ml/只和2.00ml/只免疫试验鸭,然后分别以109CFU/mL 1型RA强毒株和2.00×108CFU/mL O78型E.coli强毒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剂量为0.25ml/只时即能获得良好保护效果,而当免疫剂量为0.5ml/只时可获得100%保护。因此,所研制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为0.5ml/只。3.疫苗免疫效力:3种疫苗经过无菌及安全检查合格后,对8日龄樱桃谷鸭颈背部皮下注射0.5ml/只。于免疫后7d、14d、21d进行攻毒保护试验,1型RA的攻毒菌量为5.20×109CFU,O78型E.coli的攻毒菌量为1.00×109CFU。结果表明,对同源RA的攻击,RA油佐剂灭活苗表现出50%、80%和100%免疫保护;RA-E.coli二联油佐剂灭活苗表现出50%、70%和100%免疫保护;RA-E.coli二联蜂胶佐剂灭活苗表现出60%、80%和100%免疫保护。对同源E.coli的攻击,RA-E.coli二联油佐剂灭活苗表现出60%、80%和100%免疫保护;RA-E.coli二联蜂胶佐剂灭活苗表现出70%、100%和100%免疫保护。所研制的3种疫苗中,RA-E.coli二联蜂胶佐剂灭活苗具有保护力产生速度快,对同源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高的特点,特别适合商品肉鸭的免疫接种。RA油佐剂灭活苗和RA-E.coli二联油佐剂灭活苗,免疫保护力产生速度较慢,对同源菌攻毒的免疫保护率,相对蜂胶苗低。4.抗体消长规律:3种疫苗经过无菌及安全检查合格后,对8日龄樱桃谷鸭颈背部皮下注射0.5ml/只。于免疫后7d、14d、21d、35d、49d、63d、77d、91d测定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所研制的3种疫苗中,RA-E.coli二联蜂胶佐剂灭活苗抗体产生速度最快,于免疫后21d最先达到高峰;RA油佐剂灭活苗和RA-E.coli二联油佐剂灭活苗于免疫后35d达到抗体水平高峰,时间比蜂胶苗要晚7d。至免疫后91d仍能检测出抗体存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后,随即开始逐渐下降,此后油佐剂苗的抗体水平要高于蜂胶苗,特别适合种鸭免疫接种,以为下一代雏鸭提供长时间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3种疫苗均能长时间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这3种疫苗按免疫原性优良等级的顺序依次为RA-E.coli二联蜂胶佐剂灭活苗、RA油佐剂灭活苗、RA-E.coli二联油佐剂灭活苗。

胡欣[7](2018)在《鸭源沙门氏菌与鸭源大肠杆菌融合菌株SD5免疫原性研究与转录组分析》文中提出鸭沙门菌病和鸭大肠杆菌病是已成为威胁养鸭业的两个重要细菌病。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性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研制有效的疫苗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在原有鸭沙门菌和鸭大肠杆菌融合菌基础上,制备融合菌株SD5蜂胶灭活疫苗和亲本沙门菌S7、大肠杆菌D2二联蜂胶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后,测定其免疫保护率、血清抗体效价、IL-4和IFN-γ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并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综合评价SD5苗的免疫效果。对SD5、S7和D2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分析SD5基因表达特点。研究结果如下:SD5苗对S7和D2保护率分别为70%、90%,二联苗保护率分别为80%、70%;SD5苗能诱导机体产生抗S7和抗D2的两种抗体,效价消长规律与二联苗基本相同,免疫3 d后便能检测到抗体,7 d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二免血清效价升高更为显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和IL-4、IFN-γ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与二联苗相比无明显组间差异。完成对SD5、S7和D2的转录组测序,发现SD5和S7存在1200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431个,下调基因769个,SD5和D2存在952个DEGs,其中364个上调,588个下调。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SD5和S7差异基因中有964个注释到GO数据库,涉及2070个GO功能条目,其中有20条GO功能条目显着富集;SD5和D2差异基因中有751个注释到GO数据库,共涉及2053个GO功能条目,显着富集的GO功能条目为生物质量的调节。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SD5和S7差异基因分布在92条KEGG通路中,显着富集的通路包括鞭毛组装、核糖体、丁酸代谢、丙酸代谢、碳代谢;SD5和D2差异基因分布在93条KEGG通路中,未出现显着富集的通路。随机选取四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的数据相似,证明了后者的可靠性。

何庆雄[8](2010)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临床免疫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 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的雏鸭,尤其以2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种鸭免疫接种鸭肝炎疫苗是预防下一代雏鸭鸭肝炎的最佳方法,本试验围绕鸭肝炎弱毒活疫苗免疫产蛋种鸭、雏鸭后的免疫效果展开系列研究:①建立和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鸡胚中和法检测体液免疫;②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检测细胞免疫;③用强毒攻击雏鸭检测疫苗的保护效果;④建立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ⅡS)检测接种疫苗后DHV-Ⅰ弱毒在不同时间的分布状况,为阐明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机理提供实验数据。获得了如下试验结果:1.检测鸭肝炎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以氯仿去脂、超速离心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鸭肝炎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该方法具备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抗原纯化后的蛋白含量为1.9242 mg/ml, HRP-羊抗鸭IgG最佳稀释度为1:2000,包被抗原和血清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200(病毒含量为9.621μg/ml)、1:100,临界值为0.2439。利用该方法检测鸭瘟、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禽霍乱等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与其它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间接ELISA方法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中和试验,两者呈平行关系。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法可以用于检测鸭肝炎抗体。2.种鸭免疫试验产蛋种鸭免疫1羽份鸭肝炎弱毒活疫苗,在免疫后的第3、5、7、14、21、28、35、42、49、56d采血做MTT试验及分离血清,收集种蛋分别用于孵化雏鸭及提取卵黄抗体。用ELISA与鸡胚中和法测定血清及卵黄抗体的抗体滴度,用强毒攻击孵出的后代雏鸭。免疫后的第3d就可用ELISA检测到血清和卵黄中的ELISA抗体,血清和卵黄中的抗体滴度分别在21d和28d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下降,到第56d时两者仍然都呈阳性。免疫后的第5d就可用中和试验检测到血清和卵黄中的中和抗体,血清和卵黄中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在21d和28d达到最高峰,随后有所下降,到第56d时两者仍然较高。这表明用ELISA检出的血清和卵黄抗体消长情况与用中和试验检出的消长情况基本一致。未免疫组种鸭的血清和卵黄经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MTT法检测免疫鸭的外周血的淋巴细胞的转化结果显示从3d起,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到21d时达到最大差异。免疫种鸭的后代雏鸭用10000 LD50强毒攻击,5d时的后代雏鸭就能产生保护力,保护率为10%,5-21d的保护率逐渐上升,到21d时达到最大保护率100%,28-56d都保持100%的保护率,而阴性对照组种鸭的后代雏鸭的保护率为O。第三组产蛋种鸭间隔2周共免疫2次,每次免疫1羽份鸭肝炎疫苗,在首次免疫后的30、60、90、120、150、180d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与中和法检测抗体,抗体滴度比只免疫一次的明显要高,且在6个月内都保持较高的滴度。3.雏鸭免疫试验无鸭肝炎母源抗体的雏鸭在1日龄免疫1羽份鸭肝炎弱毒疫苗,在免疫后第3、5、7、10、15、30d采血做MTT试验及分离血清,用ELISA与中和法检测血清效价。在3d时就可检测到血清中的ELISA抗体与中和抗体,10d时达到最高效价,随后下降,但到30d时仍为阳性。MTT法检测免疫雏鸭的外周血的淋巴细胞的转化结果显示从3d起,试验组与对照组就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到10d时达到最大差异。采血后的雏鸭用10000 LDso强毒攻击,在3d时产生保护力,保护率为40%,3-10d逐渐上升,10d时达到最大保护率90%,而未免疫组雏鸭保护率为0。4.免疫组化法检测DHV-Ⅰ疫苗弱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规律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DHV-Ⅰ免疫兔制得兔抗DHV-Ⅰ抗体,建立了免疫组化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的DHV-Ⅰ抗原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免疫组化与感染DHV-Ⅰ强毒死亡鸭的肝脏呈阳性反应,而与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鸭瘟感染发病和死亡鸭的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均显阴性。雏鸭免疫鸭肝炎弱毒苗后,在一系列设定的时间点扑杀并采集各个组织器官,并用建立的免疫组化法检测弱毒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雏鸭免疫12h后的不同时间,在肝脏、肾脏、脾脏、法氏囊、胸腺、肌肉、肠道均可检测到鸭肝炎疫苗抗原,抗原位于细胞质中。经免疫组化检出的弱毒的时间顺序为(“>”意为“早于”):肝脏、脾脏、肾脏>胸腺、法氏囊、哈氏腺、盲肠、十二指肠、胰腺、肌肉>直肠、心脏、肺>脑。7d时弱毒主要分布在肝、脾、肾脏、胸腺、法氏囊、哈氏腺、各段肠道中,呈中等阳性,14d时弱毒几乎在所有组织都呈强阳性分布,随后有所下降。

赵素微[9](2008)在《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免疫原性研究》文中提出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将为我国成功控制奶牛乳腺炎的流行奠定基础。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蜂胶免疫原制剂的研究将为奶牛乳腺炎疫苗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也将为其他蜂胶疫苗的开发提供借鉴。应用已分离鉴定的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给小白鼠腹腔注射,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学检查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表明: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对实验小白鼠均可产生致病性,各组织器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同时本文以蜂胶为佐剂,将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制成了免疫原制剂。参照疫苗常规检验规程,对灭活菌液进行无菌检验,并对免疫原制剂的理化性质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制剂符合要求;安全性检验未见不良反应,实验小鼠全部健活,证明该免疫原制剂安全性良好。免疫效力试验采用二次免疫,即首免14d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第二次免疫14d后进行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对实验小白鼠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学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均高于免疫组,即免疫组保护率均高于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I组、免疫II组和免疫III组的保护指数(PI)依次为37.15、30和26.5;链球菌的保护指数(PI)为50;大肠杆菌的保护指数(PI)为10。对比免疫组和对照组死亡率,表明该免疫原制剂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效果。组织学观察发现免疫组小白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内免疫细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活化增生,表明该免疫原制剂对实验小白鼠的免疫系统起到了协调和激发免疫反应作用。

杨晓丹[10](2009)在《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疫苗的研究只有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铝胶佐剂疫苗,但是铝胶佐剂疫苗易冻结而失效,而蜂胶佐剂疫苗由于其良好的防冻性,能有效的解决在西藏高原低温条件下疫苗的运输和贮藏问题。因此研制蜂胶疫苗可以在西藏高原条件下有效地预防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本研究首先选用山东与四川两种蜂胶进行试验,两种蜂胶均按蜂胶与乙醇的比例1∶2、1∶4、1∶5、1∶6、1∶8分别进行提取;经蜂胶乙醇提取物的防冻试验结果表明:蜂胶与乙醇的比例1∶4、1∶5、1∶6和1∶8所提取的蜂胶乙醇提取物,在-28~-30℃时72h未结冰;经蜂胶乙醇提取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蜂胶与乙醇的比例1∶5进行提取,为最佳蜂胶与乙醇提取比例,且山东蜂胶提取物的效果优于四川蜂胶。因此,作者选用山东蜂胶,按蜂胶与乙醇1∶5的比例提取的提取物,加入乳化剂和无离子水配制了3批蜂胶佐剂(蜂胶的含量分别为20mg/mL、30mg/mL、40mg/mL)。选用西藏-9903牦牛大肠埃希氏菌菌株,进行菌液培养、纯粹检验、活菌计数、甲醛灭活及无菌检验,按照1份灭活的菌液加入1份蜂胶佐剂,充分混匀后,于4℃静置过夜后为蜂胶疫苗,同此方法配制3批蜂胶疫苗,编号为200801、200802和200803(蜂胶含量分别为10mg/mL、15mg/mL、20mg/mL),进行分装及成品检验。结果表明,3批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经无菌检验为阴性;经物理性状检验为:静置后上层是乳黄色液体,下层为土黄色沉淀,振荡后呈均匀混浊液;经安全性试验表明对家兔和西藏牦牛进行了初次接种和再次递增剂量的接种均是安全的;经免疫效力试验表明对家兔和西藏牦牛均有效,免疫后机体产生的抗体效价在2.70927 log2~3.61236 log2之间,具备免疫保护能力,并且根据家兔免疫效力抗体消长规律,免疫6个月后,家兔仍然具备免疫保护能力。经防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蜂胶含量的增高,防冻效果越好。200801批蜂胶疫苗在-18℃易结冰,而200802批蜂胶疫苗在-18℃24h不结冰,200803批蜂胶疫苗在-18℃15d不结冰。通过对3批蜂胶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和防冻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3批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着;并且200802批蜂胶疫苗的乙醇含量较200803批蜂胶疫苗低,并能满足在西藏高原条件下的低温运输,故为首选。200802批蜂胶疫苗与铝胶疫苗和油乳剂疫苗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铝胶疫苗的免疫效果略低于蜂胶疫苗和油乳剂疫苗,铝胶疫苗易冻;油乳剂疫苗的免疫效果略高于蜂胶疫苗和铝胶疫苗,但不易注射和难以吸收;而蜂胶疫苗的免疫效果介于铝胶疫苗和油乳剂疫苗之间,蜂胶疫苗可以防冻、易注射和易吸收,故对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的预防,作者首选蜂胶疫苗。所以,蜂胶疫苗的研制成功将为西藏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为疫苗在西藏低温条件下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二、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2)鸭源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研制及其免疫应答反应的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鸭大肠杆菌病研究概况
        1.1.1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1.1.2 鸭大肠杆菌病疫苗研究概况
    1.2 鸭巴氏杆菌病概况
        1.2.1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1.2.2 鸭巴氏杆菌疫苗研究概况
    1.3 间接酶联免疫技术在禽细菌性疾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 实验材料、内容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试验动物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仪器及应用软件
        3.1.5 其它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菌种复壮及毒力测定
        3.2.2 疫苗制备
        3.2.3 疫苗无菌检验
        3.2.4 疫苗安全性检验
        3.2.5 最佳免疫剂量筛选
        3.2.6 疫苗保存期测定
        3.2.7 免疫接种及攻毒保护试验
        3.2.8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
4 试验结果
    4.1 疫苗的物理性状和无菌检验结果
    4.2 疫苗安全性试验结果
    4.3 毒力测定结果
    4.4 疫苗最佳免疫剂量筛选结果
    4.5 免疫效力试验结果
    4.6 疫苗保存期试验结果
    4.7 抗体消长规律检测结果
    4.8 微量凝集检测法与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敏感性比较
    4.9 T细胞免疫水平
5 讨论
    5.1 疫苗制备、最佳免疫剂量和安全性检验
    5.2 E.coli-P.M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5.3 E.coli-P.M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免疫鸭后的抗体水平
    5.4 E.coli-P.M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免疫鸭后的T细胞免疫水平
    5.5 蜂胶佐剂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5.6 间接ELISA法与微量凝集检测法检测抗体敏感性比较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不同佐剂类型的七种鸭疫里氏杆菌四价灭活苗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前言
材料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4)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应答反应的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研究概况
    1.2 禽大肠杆菌研究概况
    1.3 兽用疫苗的研究概况
        1.3.1 兽用疫苗的种类
        1.3.2 免疫佐剂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菌株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其它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菌液制备和检验
        2.3.2 生产种子菌液毒力测定
        2.3.3 RA、E-Coli二联多价蜂胶疫苗的合成
        2.3.4 最佳免疫剂量的选择
        2.3.5 疫苗保存期测定
        2.3.6 疫苗接种与攻毒保护试验
        2.3.7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比色法)
        2.3.8 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鸭外周血抗体水平
        2.3.9 间接血凝试验(IHT)
3 结果
    3.1 生产用种子菌液毒力测定
    3.2 疫苗最佳免疫剂量选择
    3.3 疫苗保存期测定
    3.4 疫苗的攻毒保护试验
    3.5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6 间接ELISA试验
        3.6.1 ELISA裂解抗原的蛋白含量
        3.6.2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选择
        3.6.3 HRP-羊抗鸭IgG最佳工作浓度选择
        3.6.4 判定结果的确立
        3.6.5 特异性试验
        3.6.6 重复性试验
        3.6.7 ELISA检测免疫鸭外周血抗体水平
    3.7 IHT与间接ELISA的敏感性比较
4 讨论
    4.1 关于RA、E-Coli二联多价蜂胶疫苗
        4.1.1 疫苗及其攻毒保护率
        4.1.2 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
    4.2 关于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反应性
    4.3 关于体液免疫应答的动态反应性
        4.3.1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4.3.2 免疫鸭抗体水平动态变化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试剂配制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Dot-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研究概况
        1.1.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原特性研究
        1.1.2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研究
        1.1.3 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研究
        1.1.4 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检测技术研究
    1.2 Dot-ELISA研究概况
        1.2.1 Dot-ELISA的发展
        1.2.2 Dot-ELISA检测抗体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菌株及血清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其它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细菌的分离鉴定
        2.3.2 Dot-ELISA方法的建立
        2.3.3 Dot-ELISA方法最佳工作条件的筛选
        2.3.4 特异性试验
        2.3.5 重复性试验
        2.3.6 膜片保存期试验
        2.3.7 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的制备和免疫接种
        2.3.8 Dot-ELISA检测免疫鸭血清抗体动态变化
        2.3.9 对照试验-间接血凝试验(IHT)
3 结果
    3.1 细菌的分离鉴定
    3.2 Dot-ELISA试验
        3.2.1 Dot-ELISA裂解抗原的蛋白含量
        3.2.2 Dot-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筛选
        3.2.3 特异性实验
        3.2.4 重复性试验
        3.2.5 膜片保存期试验
    3.3 疫苗的制备
        3.3.1 种子菌液毒力测定
        3.3.2 最佳免疫剂量的选择
    3.4 Dot-ELISA监测免疫鸭血清抗体水平
    3.5 间接血凝试验(IHT)与Dot-ELISA试验的敏感性比较
        3.5.1 Dot-ELISA和IHT对鸭血清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3.5.2 Dot-ELISA和IHT对鸭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的比较
4 讨论
    4.1 Dot-ELISA方法的建立
        4.1.1 Dot-ELISA包被抗原选择的探讨
        4.1.2 Dot-ELISA最佳工作条件的筛选
        4.1.3 Dot-ELISA判断标准的确定
        4.1.4 快诊膜的质量控制标准
        4.1.5 对照试验-IHT
    4.2 疫苗的选择和制备
    4.3 Dot-ELISA监测免疫后鸭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
    4.4 利用Dot-ELISA方法构建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初步探讨
5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试剂配制

(6)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乳剂灭活疫苗与不同佐剂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目录
第一章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概况
    1 RA血清型的研究
    2 RA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3 RA检测方法的研究
    4 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的研究
    5 展望
第二章 禽大肠杆菌病的研究概况
    1 E.coli血清型的研究
    2 E.coli外膜蛋白的研究
    3 禽大肠杆菌病疫苗的研究
    4 展望
第三章 疫苗安全性研究与最佳免疫剂量筛选
    1 材料
        1.1 菌种
        1.2 供试疫苗及试剂
        1.3 主要试剂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验器材
    2 方法
        2.1 疫苗制备
        2.2 培养基的配制
        2.3 攻毒用抗原的制备
        2.4 动物试验
    3 结果
        3.1 疫苗安全性试验
        3.2 疫苗最佳免疫剂量筛选
    4 讨论
        4.1 疫苗安全性
        4.2 疫苗最佳免疫剂量
第四章 疫苗免疫效力检测
    1 材料
        1.1 供试疫苗
        1.2 主要试剂
        1.3 攻毒用菌株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培养基的配制
        2.2 攻毒用菌种的制备
        2.3 攻毒菌量测定
        2.4 攻毒保护试验
        2.5 细菌再分离
    3 结果
        3.1 攻毒菌量测定结果
        3.2 攻毒保护结果
        3.3 死亡鸭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结果
        3.4 细菌再分离结果
    4 讨论
第五章 抗体消长规律检测
    1 材料
        1.1 供试疫苗
        1.2 主要试剂
        1.3 攻毒用菌株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
    2 方法
        2.1 培养基的配制
        2.2 凝集抗原的制备
        2.3 兔抗RA阳性血清的制备
        2.4 抗体消长规律检测
    3 结果
        3.1 血清RA凝集抗体效价
        3.2 血清E.coli凝集抗体效价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7)鸭源沙门氏菌与鸭源大肠杆菌融合菌株SD5免疫原性研究与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沙门菌概述
        1.1 沙门菌的血清分型
        1.2 流行病学
        1.3 疫苗研究概述
        1.3.1 灭活疫苗
        1.3.2 亚单位疫苗
        1.3.3 弱毒疫苗
    2 大肠杆菌概述
        2.1 大肠杆菌分型
        2.2 流行病学
        2.3 疫苗研究概述
        2.3.1 灭活疫苗
        2.3.2 亚单位疫苗
        2.3.3 弱毒疫苗
    3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概述
        3.1 技术及过程
        3.2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在预防兽医学的应用
    4 细菌转录组研究概述
        4.1 研究意义
        4.2 研究方法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融合菌株SD_5灭活疫苗研制及免疫原性研究
    1 材料
        1.1 试验菌株
        1.2 主要试剂
        1.3 相关溶液配制
        1.4 主要仪器
        1.5 试验动物
    2 方法
        2.1 细菌复苏与纯培养
        2.2 致病性试验
        2.3 亲本菌株S_7、D_2毒力测定
        2.4 灭活疫苗制备
        2.4.1 细菌菌液制备
        2.4.2 疫苗制备
        2.4.3 疫苗无菌、保存期和安全性检验
        2.5 攻毒保护实验
        2.5.1 S_7动物保护性试验
        2.5.2 D_2动物保护性试验
        2.6 动物分组与免疫程序
        2.7 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2.7.1 S_7、D_2裂解抗原制备
        2.7.2 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制备
        2.7.3 间接ELISA操作步骤
        2.7.4 间接ELISA参数选择
        2.7.5 临界值判定标准
        2.7.6 特异性试验
        2.7.7 重复性试验
        2.7.8 血清IgG效价测定
        2.8 细胞免疫水平检测
        2.8.1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2.8.2 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检测
        2.9 外周血白细胞吞噬活性检测
        2.9.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制备
        2.9.2 样品采集与检测
        2.10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致病性试验结果
        3.2 亲本菌株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
        3.3 疫苗质量检验
        3.4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3.5 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3.5.1 间接ELISA参数选择结果
        3.5.2 临界值判定
        3.5.3 特异性试验结果
        3.5.4 重复性试验结果
        3.5.5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3.6 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结果
        3.6.1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检测结果
        3.7 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检测结果
        3.7.1 IL-4含量检测结果
        3.7.2 IFN-γ含量检测结果
        3.8 白细胞吞噬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融合菌株SD_5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1 材料
        1.1 试验菌株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细菌生长曲线测定
        2.2 细菌样品制备
        2.3 RNA提取
        2.4 转录组测序
        2.4.1 总RNA质量检测
        2.4.2 文库构建
        2.4.3 文库质量检测
        2.4.4 上机测序
        2.5 生物信息分析
        2.5.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2.5.2 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匹配
        2.5.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5.4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2.5.5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2.5.6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2.6 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验证
    3 结果
        3.1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2 RNA质检结果
        3.3 测序数据质量结果
        3.4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3.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
        3.5.1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5.2 基因表达水平对比
        3.6 相关性分析结果
        3.7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7.1 SD_5和S_7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7.2 SD_5和D_2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7.3 差异基因聚类分析
        3.8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8.1 SD_5和S_7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8.2 SD_5和D_2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9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9.1 SD_5和S_7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9.2 SD_5和D_2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10 qRT-PCR验证RNA-Seq试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8)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临床免疫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病原学
    1.3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1.4 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5 检测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方法
        1.5.1 病原的分离鉴定
        1.5.2 血清学方法
        1.5.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6 鸭病毒性肝炎疫苗的研究概况
    1.7 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的研究概况
    1.8 选题目的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主要试验材料、试剂、仪器
        2.1.1 试验毒株
        2.1.2 参考毒(菌)株
        2.1.3 试验动物
        2.1.4 鸭肝炎弱毒活疫苗
        2.1.5 主要试验试剂及配方
        2.1.6 主要试验仪器
    2.2 检测鸭肝炎抗体试验方法的建立
        2.2.1 DHV-Ⅰ XC-1株准备及其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2.2.1.1 DHV-Ⅰ XC-1复壮
        2.2.1.2 复壮毒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2.2.2 检测中和抗体的试验方法
        2.2.2.1 DH-Ⅰ弱毒(鸡胚适应毒)对鸡胚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2.2.2.2 鸡胚中和法测抗体的试验操作
        2.2.3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的建立
        2.2.3.1 抗原的制备与纯化
        2.2.3.2 DHV-Ⅰ阴性和阳性血清的制备
        2.2.3.3 阴性鸭IgG的提取
        2.2.3.4 间接ELISA反应条件的确定
        2.2.3.4.1 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2.2.3.4.2 抗原和抗体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2.2.3.4.3 DHV阴性血清及阴性卵黄的临界值的确定
        2.2.3.4.4 清作用时间及封闭液的选择
        2.2.3.5 间接ELISA操作程序和判定
        2.2.3.6 特异性试验
        2.2.3.7 敏感性试验
        2.2.3.8 重复性试验
        2.2.3.9 符合性试验
    2.3 种鸭免疫试验
        2.3.1 种鸭免疫鸭肝炎弱毒活疫苗
        2.3.2 种鸭的体液免疫测定
        2.3.2.1 种鸭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2.3.2.2 种鸭免疫后所产种蛋的卵黄抗体效价的测定
        2.3.3 种鸭的细胞免疫测定
        2.3.4 种鸭的后代雏鸭攻毒试验
    2.4 雏鸭免疫试验
        2.4.1 雏鸭免疫鸭肝炎弱毒活疫苗
        2.4.2 雏鸭的体液免疫测定
        2.4.3 雏鸭的细胞免疫测定
        2.4.4 雏鸭免疫后的攻毒试验
    2.5 免疫组化检测DHV-Ⅰ弱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规律
        2.5.1 雏鸭接种鸭肝炎弱毒活疫苗及组织样品的采集
        2.5.2 免疫组化方法的建立
        2.5.2.1 兔抗DHV-Ⅰ血清的制备
        2.5.2.2 兔抗DHV-Ⅰ抗体的提取
        2.5.2.3 兔抗DHV-Ⅰ-IgG的鉴定
        2.5.2.4 组织脱水、包埋及切片的制作
        2.5.2.5 免疫组化试验条件的优化筛选
        2.5.2.6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2.5.2.7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2.5.2.8 特异性试验
        2.5.3 用免疫组化检测弱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
3 试验结果
    3.1 强毒、弱毒的准备
        3.1.1 DHV-Ⅰ XC-1株复壮
        3.1.2 复壮毒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
        3.1.3 DHV-Ⅰ弱毒(鸡胚适应毒)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
    3.2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的建立
        3.2.1 抗原的制备与纯化
        3.2.2 DHV-Ⅰ阴性和阳性血清的制备
        3.2.3 阴性鸭IgG的纯化
        3.2.4 间接ELISA反应条件的确定
        3.2.4.1 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度确定
        3.2.4.2 抗原和抗体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3.2.4.3 DHV阴性血清及阴性卵黄的临界值的确定
        3.2.4.4 血清作用时间及封闭液的选择
        3.2.5 特异性试验
        3.2.6 敏感性试验
        3.2.7 重复性试验
        3.2.8 符合性试验
    3.3 种鸭免疫
        3.3.1 种鸭的体液免疫
        3.3.1.1 种鸭免疫后的血清的ELISA效价
        3.3.1.2 种鸭免疫后的血清的中和效价
        3.3.1.3 种鸭免疫后所产种蛋的卵黄抗体的ELISA效价
        3.3.1.4 种鸭免疫后所产种蛋的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
        3.3.2 种鸭的细胞免疫
        3.3.3 种鸭的后代雏鸭攻毒
    3.4 雏鸭免疫试验
        3.4.1 雏鸭的体液免疫
        3.4.1.1 雏鸭血清的ELISA效价
        3.4.1.2 雏鸭血清的中和效价
        3.4.2 雏鸭的细胞免疫
        3.4.3 雏鸭免疫后的攻毒
    3.5 DHV-Ⅰ弱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规律
        3.5.1 免疫组化方法的建立
        3.5.1.1 兔抗DHV-Ⅰ血清的制备
        3.5.1.2 兔抗DHV-Ⅰ抗体的纯化
        3.5.1.3 间接免疫酶染色条件的优化筛选
        3.5.1.4 特异性试验
        3.5.2 用免疫组化检测弱毒在体内的分布
4 讨论
    4.1 DHV-Ⅰ XC-1株复壮
    4.2 DHV-Ⅰ的增殖及纯化
    4.3 鸭肝炎抗体的检测方法
        4.3.1 中和试验
        4.3.2 间接ELISA
    4.4 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4.5 攻毒试验
    4.6 免疫组化
        4.6.1 免疫组化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4.6.2 免疫组化的特异性
        4.6.3 免疫组化的优点
        4.7.4 雏鸭免疫组化结果与雏鸭免疫效果的相互关系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发表论文情况

(9)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及危害
    1.2 奶牛乳腺感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机制
        1.2.1 奶牛乳腺感染的炎症反应
        1.2.1.1 乳腺的组织结构特点
        1.2.1.2 病原菌的入侵
        1.2.1.3 乳腺感染与炎症形成
        1.2.2 奶牛乳腺感染的防御机制
        1.2.2.1 乳腺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1.2.2.2 乳腺的特异性防御机制
        1.2.2.3 体液因子对乳腺的防御机理
        1.2.2.4 细胞因子对乳腺的防御机理
    1.3 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1.3.1 管理卫生
        1.3.2 挤奶卫生
        1.3.3 挤奶机的消毒
        1.3.4 乳头药浴(乳头消毒)
        1.3.5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3.6 干奶期预防
    1.4 预防接种
    1.5 蜂胶
        1.5.1 蜂胶的一般特性
        1.5.2 蜂胶的免疫增强作用
        1.5.3 蜂胶作为疫苗佐剂的研究简史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培养基及其使用目的
        2.1.1.1 动物致病性试验培养基
        2.1.1.2 免疫原性试验培养基
        2.1.2 病理组织学研究试剂及仪器
        2.1.3 动物致病性试验及免疫原性试验
        2.1.3.1 实验动物
        2.1.3.2 菌株来源
        2.1.3.3 吐温-80
        2.1.3.4 蜂胶
        2.1.3.5 一次性注射器
        2.1.3.6 染色液配制及其染色步骤
    2.2 试验方法
        2.2.1 细菌活化
        2.2.2 接种菌液的制备
        2.2.3 致病性试验
        2.2.3.1 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2.2.3.2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备
        2.2.3.3 病原的重分离
        2.2.4 免疫原性试验
        2.2.4.1 免疫原制剂用菌液的制备
        2.2.4.2 蜂胶佐剂的制备
        2.2.4.3 免疫原制剂的配制
        2.2.4.4 免疫原制剂检验
        2.2.4.5 免疫效力试验
    2.3 实验结果
        2.3.1 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
        2.3.2 人工感染小白鼠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
        2.3.2.1 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感染小白鼠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
        2.3.2.2 链球菌属菌株人工感染小白鼠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
        2.3.2.3 大肠杆菌属菌株人工感染小白鼠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
        2.3.3 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变化
        2.3.3.1 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变化
        2.3.3.2 链球菌属菌株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变化
        2.3.3.3 大肠杆菌属菌株人工感染小白鼠病理变化
        2.3.3.4 对照组小白鼠病理变化
        2.3.4 病原的重分离
        2.3.5 免疫原性实验结果
        2.3.6 制苗用菌液的检验结果
        2.3.6.1 纯粹检验
        2.3.6.2 活菌计数
        2.3.6.3 灭活及灭活检验
        2.3.7 免疫原制剂检验结果
        2.3.7.1 免疫原制剂物理性状检测结果
        2.3.7.2 免疫原制剂无菌检验结果
        2.3.7.3 免疫原制剂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2.3.7.4 免疫效力检验结果
    2.4 讨论
        2.4.1 致病性试验分析
        2.4.1.1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
        2.4.1.2 链球菌致病性
        2.4.1.3 大肠杆菌致病性
        2.4.1.4 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
        2.4.2 免疫原性试验分析
        2.4.2.1 关于免疫原制剂的制备及理化性状
        2.4.2.2 关于免疫原制剂的安全性试验
        2.4.2.3 关于免疫原制剂免疫效力试验
        2.4.2.3.1 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原制剂免疫效力试验
        2.4.2.3.2 链球菌免疫原制剂免疫效力试验
        2.4.2.3.3 大肠杆菌免疫原制剂免疫效力试验
        2.4.2.4 关于病理组织学研究
        2.4.2.5 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原制剂对免疫小白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1.1.1 培养特性
        1.1.2 形态特征
        1.1.3 生化特性
        1.1.4 血清学特性
        1.1.5 药敏试验
        1.1.6 动物致病性试验
        1.1.7 疫苗研究
    1.2 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1.3 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的研究进展
        1.3.1 蜂胶的提取
        1.3.2 蜂胶疫苗的作用机制
        1.3.3 蜂胶疫苗的研究状况
    1.4 结论
第二章 蜂胶佐剂的研制
    2.1 材料
        2.1.1 主要药品
        2.1.2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蜂胶乙醇溶液的提取
        2.2.2 蜂胶乙醇提取物的防冻试验
        2.2.3 乳化剂的制备
        2.2.4 蜂胶佐剂的研制
    2.3 结果
        2.3.1 蜂胶乙醇比例
        2.3.2 蜂胶乙醇提取物的防冻试验
        2.3.3 乳化剂
        2.3.4 蜂胶佐剂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的研制
    3.1 材料
        3.1.1 菌株
        3.1.2 主要药品
        3.1.3 主要仪器
        3.1.4 培养基的制备
        3.1.5 佐剂的制备
    3.2 方法
        3.2.1 制苗用菌液的制备
        3.2.2 制苗菌液纯粹检验与活菌计数
        3.2.3 菌液灭活及无菌检验
        3.2.4 配苗及半成品检验
        3.2.5 分装及成品检验
        3.2.6 蜂胶疫苗的防冻试验
    3.3 结果
        3.3.1 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纯粹检验
        3.3.2 菌液活菌计数
        3.3.3 蜂胶佐剂的研制
        3.3.4 无菌检验
        3.3.5 物理性状检验
        3.3.6 防冻试验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的安全性试验
    4.1 材料
        4.1.1 疫苗
        4.1.2 试验动物
        4.1.3 主要器材
        4.1.4 培养基的制备
    4.2 方法
        4.2.1 蜂胶疫苗对家兔的安全性试验
        4.2.2 蜂胶疫苗对牦牛的安全性试验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5.1 材料
        5.1.1 疫苗
        5.1.2 菌株
        5.1.3 大肠埃希氏菌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
        5.1.4 试验动物
        5.1.5 主要器材
        5.1.6 培养基的制备
    5.2 方法
        5.2.1 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抗原的制备及检验
        5.2.2 蜂胶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5.3 结果
        5.3.1 抗原制备
        5.3.2 蜂胶疫苗对家兔和牦牛的免疫效力试验
        5.3.3 家兔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研究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与铝胶疫苗和油乳剂疫苗的比较试验
    6.1 材料
        6.1.1 疫苗
        6.1.2 菌株
        6.1.3 大肠埃希氏菌抗原
        6.1.4 大肠埃希氏菌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
        6.1.5 试验动物
        6.1.6 主要药品
        6.1.7 主要器材
    6.2 方法
        6.2.1 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氢氧化铝胶疫苗的制备
        6.2.2 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油乳剂疫苗的制备
        6.2.3 三种疫苗的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6.3 结果
        6.3.1 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纯粹检验
        6.3.2 菌液活菌计数
        6.3.3 无菌检验
        6.3.4 氢氧化铝胶疫苗的物理性状观察
        6.3.5 油乳剂疫苗的物理性状观察
        6.3.6 三种疫苗接种家兔和牦牛的免疫效力比较
    6.4 讨论
    6.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四、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J]. 吕晓星,丁国华,齐匀正,匡宗武,胡述光,王兰平,任凤梅,张强,朱春霞,卿上田.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8(01)
  • [2]鸭源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研制及其免疫应答反应的动态研究[D]. 刘义铃.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3)
  • [3]不同佐剂类型的七种鸭疫里氏杆菌四价灭活苗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D]. 郭宇飞. 四川农业大学, 2002(02)
  • [4]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多价蜂胶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应答反应的动态研究[D]. 李淑娜.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2)
  • [5]Dot-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 刘爽.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6)
  • [6]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乳剂灭活疫苗与不同佐剂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比较研究[D]. 马逊.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
  • [7]鸭源沙门氏菌与鸭源大肠杆菌融合菌株SD5免疫原性研究与转录组分析[D]. 胡欣.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8]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临床免疫试验研究[D]. 何庆雄.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
  • [9]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致病性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 赵素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 [10]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蜂胶疫苗的研制[D]. 杨晓丹. 西藏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对鸭的田间试验和区域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