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安置条例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安置条例

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论文文献综述)

商艳光,施国庆[1](2017)在《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评价——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为例》文中提出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471号令)移民政策的进步性、局限性、制度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条例的修订完善及水利水电移民事业健康发展。471号令相对于74号令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一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需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完善:移民管理体制要从"管理"转变为"治理",实现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明确项目法人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实现协调发展;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贯彻到移民工作中,实现绿色发展;要消除部门立法、行业保护的影响,实现开放发展;要更多地让利于移民及安置区群众,实现共享发展。

胡大伟[2](2015)在《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的法制规范与制度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反思和完善中国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机制。研究方法:社会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长期以来,虽然中国对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但囿于法理认知的浅薄以及法律制度的不足,长效补偿呈现出无序发展的态势。为了实现水库移民补偿安置"发展、共享"的人权价值,迫切需要从法律上明晰长效补偿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其运行架构和机制。研究结论:对水库移民实施长效补偿是回应开发性移民的时代要求。

胡少翔[3](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是贯穿整个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移民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的基石。做好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对推进移民安置工作,服务移民群众具有重要作用。为规范移民档案管理,国家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对移民档案的管理体制与职责、归档与移交、档案验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奖励与处罚等作出了规定。但在移民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移民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利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完善移民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界和移民界亟待重视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为例,通过实地参与归档工作,围绕实际归档情况,对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识别其中需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从移民档案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展开,阐述了移民档案及管理的作用、意义,介绍了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移民档案管理的概况,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政策规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从前期工作、实施工作、管理监督、资金财务四个方面介绍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实际归档情况,并分别参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对应的归档要求,指出档案中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建议;最后,将问题进行归纳,结合J县移民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移民档案归档范围中不完善之处的研究,提出了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指标设计深度不够、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修订建议;二是针对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管理职责、人员、移交等方面的条款提出完善意见;三是根据J县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出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利用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培训指导、完善档案利用制度等建议。

朱东恺[4](2005)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研究 ——问题分析、制度透视与创新构想》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首次从制度视角就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 论文基于国家大力发展水利水电开发这一方针,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产生问题的现状,在综述经济学视角、制度视角相关的移民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解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 论文基于制度分析理论,引入利益冲突分析工具,阐述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拓展制度分析理论,尝试将制度评价纳入制度分析框架,提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的评价标准,将拓展的制度分析框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分析,形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制度分析范式(假设)。 论文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分析范式的基础上,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的多样性和多层面性,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项目层面三个层面对政策进行评价,对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论文在移民问题识别的基础上,归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特点,基于问题根源分析,引入利益相关者分析,探究制度创新,实现从冲突到互惠的转变,改进补偿机制,对补偿机制进行风险、成本分析,提出成本化解的思路。 论文在制度变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识别的问题和可能制度创新,尝试合理的制度安排:首先,在移民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提出分两阶段进行制度安排;其次,在项目决策机制上,提出建立水利水电开发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接着,在移民管理体制保障上,构建转型期的移民管理体制;最后,在移民政策制定中,构建移民政策评价制度;在政策实践中,构建移民政策监测反馈制度。 论文进行了案例研究,将前面形成的制度分析思路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案例分析中,对南水北调移民政策进行评价,提出政策改进的建议。

罗杰[5](2013)在《重庆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耕地的影响及保护策略研究 ——基于价值分析视角》文中指出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控制性要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现,尤其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工程性缺水现象十分明显。为解决工程型缺水问题,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将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决定在西部有条件的区域兴建一批骨干性水源工程,缓解西南部地区干旱现象。然而,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往往是以大量优质耕地资源被淹没为代价,尤其是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优质耕园地往往分布于河谷两岸,枢纽工程建设、水库正常蓄水后,大量耕地被淹没。耕地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基本农田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资源保障。目前,全国已有660多个区(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确定的0.053公顷警戒线,耕地保护形势已非常严峻,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切实保护好耕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吃水难”问题而兴建骨干性水源工程,以牺牲大量河谷地区的优质耕园地为代价,水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的利用似乎变成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从宏观层面看,水利工程的新建往往是灌溉大面积成片耕地,改善灌溉质量,提高灌溉保证率,此外还有灌区沿线人畜安全饮水、城市供水、工业供水、防洪安全等多种功能,大区域范围内耕地和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由和必要性。长期以来,传统土地经济学对耕地价值的认识相当局限,只在简单的或狭义的经济价值范畴内讨论耕地价值问题,而土地所拥有的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稳定功能、代际公平外部性价值被忽视或限制了。耕地效益的低估,无法在工程方案比较中真实体现淹没损失的真正价值,耕地比较利益的低下,让被淹没的土地无法在坝址比较、水位比较中体现决定性作用,进而无法在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中体现相应价值。大中型水利工程征收大量土地的同时也带来数量巨大的搬迁安置人口,长期以来,“重工程,轻移民”的思想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压缩移民投资争取国家项目立项是各地普遍采取的一种策略。在此背景下,研究水利工程的耕地价值损失和耕地价值补偿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基于耕地价值视角,以构建耕地价值体系为起点,借鉴国内外关于耕地价值与耕地价值补偿的研究成果,在重庆市规划在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淹没耕地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南川金佛山、渝北观音洞、长寿龙门桥、石柱东方红四个工程作为研究区,分析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耕地价值的影响,包括价值损失(即测算出四个库区的具体经济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损失值),以及价值补偿(即测算出四个库区因耕地损失获得的直接价值补偿和间接价值补偿),从库区、区域不同角度分析价值损失与价值补偿对比下的耕地价值变化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提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的耕地保护策略,即通过建立耕地价值损失防控体系和完善耕地价值补偿机制,从技术实施层面和政策保障层面,试图将耕地价值损失控制在最低,同时使耕地价值补偿得到最大保障,既解决“吃水难”问题,又协调“吃饭难”问题,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重庆市大中型水利工程用地特征分析本研究主要通过选取重庆市在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占地情况、占用耕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36座规划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总库容达100232万m3,淹没占地面积达到6598公顷,淹没耕地面积3808公顷,耕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57.72%;每一千万方库容(108m3)需淹没占用土地65.82公顷,其中淹没耕地37.99公顷。从水库规模来看,大型水库工程淹没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平均比例为58.91%,中型水库工程淹没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平均比例为53.12%。说明在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中,耕地的淹没损失比重较大,单位库容淹没的耕地面积较大。2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占用耕地的影响Ⅰ——价值损失通过采取收益还原法、替代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对南川金佛山、渝北观音洞、长寿龙门桥、石柱东方红四个库区耕地经济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了测算,其中耕地经济价值损失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44.45%、45.05%、42.43%、51.21%。石柱东方红库区因种植辣椒这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比例较大,其耕地经济价值水平是四个库区中最高,这表明种植经济作物比重越高,越利于提高耕地的经济价值产出水平;其次是耕地生态价值,生态价值损失所占比重分别为32.93%、32.36%、30.91%、26.05%;这揭示出,耕地生态价值在耕地综合价值中占有较大比例,在耕地利用和征用过程中必须使具有外部性的生态价值得以体现,否则将大大低估耕地价值,降低耕地的比较效益,导致耕地朝着非农用地快速转用。总体来看,四个库区耕地价值损失总体与库区淹没和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成正比,耕地损失越多,耕地价值损失越大,这表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减少耕地占用是减少耕地价值损失的根本所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循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采取各种工程措施降低对耕地的占用。3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占用耕地的影响Ⅱ——价值补偿通过构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影响下区域耕地价值补偿框架,构思耕地补偿价值测算方法,对南川金佛山、渝北观音洞、长寿龙门桥、石柱东方红四个库区直接价值补偿和间接价值补偿进行了测算,对耕地价值补偿制度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四个库区耕地直接价值补偿和间接价值补偿进行测算,四个库区耕地直接价值补偿总体与库区淹没和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成正比,耕地损失越多,耕地直接价值补偿越大。从新增或改善灌面间接价值补偿来看,以农业灌溉为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或虽不以农业灌溉为主,但其用于农业灌溉的供水量较大的水利工程,因新增和改善灌面效益较大,其间接价值补偿水平更高。从库区新增水域间接生态价值补偿来看,四个库区总体与库区淹没耕地数量成正比,耕地淹没越多,新增水域生态价值补偿越大。建议完善耕地征用价值补偿体系,通过向占用耕地者征收耕地生态补偿费的形式将具有外部性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纳入到价值补偿体系中实现内部化;提高耕地征用价值补偿标准,以测算出的库区耕地实际承载着的各种功能价值水平为依据进行补偿标准的确定,使补偿标准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损失耕地的价值水平。4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邻近耕地价值变化分析通过对小区域即四个库区的研究发现,耕地价值变化程度与耕地损失量成正比关系,且总体呈减少变化,表明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损失耕地的价值补偿不够充分,急需提高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耕地开垦费等补偿标准。从各构成部分来看,水利工程修建导致耕地生态价值损失较大,表明生态价值是耕地综合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急需完善耕地价值补偿体系,把生态价值等外部性价值纳入到补偿体系中,提高耕地价值补偿水平。从大区域角度看,以农业灌溉为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所在区域-南川区和石柱县,或虽然不以农业灌溉为主,但其用于农业灌溉的供水量较大,折算耕地面积仍能大于损失耕地面积的区域-渝北区,其耕地价值总体呈增加变化。反之,以工业或城镇供水为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所在区域-长寿区,因新增或改善灌面少,其耕地价值总体呈减少变化。这揭示出在进行水利工程功能设计时,尽量多为农业灌溉提供保障,使新增或改善灌面效益较大,从而确保水利工程影响下区域耕地损失价值可通过间接方式得以充分补偿。5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策略Ⅰ——建立价值损失防控体系基于耕地价值损失量化的基础上,在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试图构建一套耕地价值损失防控体系,达到耕地保护、减少耕地价值损失的效果。耕地价值损失防控体系的概念可解释为,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基于满足工程安全、适度工程投资和水库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以优化水库工程规模和减少耕地价值损失为目标,通过建立集约用地指标评价体系,以提高水利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防范耕地的粗放利用;在水利工程建设各阶段,通过优化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置、论证水库规模、优化设计方案等技术手段,最终达到节约用地、减少占用耕地的目标,将耕地价值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水利工程建设用地集约用地指标评价体系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进行集约度评价,达到防范及纠正价值损失的目的。直接用地的集约评价结果,南川金佛山水利工程集约利用度最高(0.7531),接近高效利用,主要表现在其集约用地结构、集约用地效益及耕地价值损失方面。其单位蓄水量淹没土地面积、淹没耕地面积均属最低值,说明其坝址选取位置合理;水库淹没经济指标适度,其供水灌溉效益也表现明显,单位水利用地灌溉面积、供水人口、蓄水量均表现优异,说明该水利工程功能定位合理,以农业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为主的水库功能提升了其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益;其单位蓄水量淹没的耕地价值损失值也最低,说明其淹没耕地量较小,相应地价值损失值也较低。相反,以工业供水和城市供水为主的渝北观音洞、长寿龙门桥水利工程在效益方面表现较差,其供水结构、水库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配置。间接用地的集约评价结果,渝北观音洞水利工程集约度分值最高,接近高效利用;长寿龙门桥水利工程次之,属中度利用;南川金佛山水利工程和石柱东方红水利工程土地集约度分值均较低,属低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技术方法和措施方面,主要通过坝址选择比较、水位比选、坝型优化、渠线设计、减少搬迁人口规模、优化专业项目复建、工程防护措施、土地复垦等手段达到节约用地、少占耕地,控制价值损失的目的。6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策略Ⅱ——完善耕地价值补偿机制通过对耕地价值损失的相关计算,可以明确库区耕地价值损失的具体量化值,与现行的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现行政策耕地补偿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完善耕地价值补偿机制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展开:明细耕地产权关系,界定耕地所有权、使用权主体;完善耕地征用价值补偿体系;提高耕地征用价值补偿标准,合理确定征地补偿补助倍数和耕地年亩产值;建立区域长效补偿机制;完善立法,确认各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资源税费制度;建立向市场机制过渡的耕地价值补偿体系。

罗用能[6](2016)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GZ省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制度实践中诞生的诸多新的政策、机制工具之一。所谓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是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淹没)耕地,以水利水电工程征地前被征用(淹没)土地年亩产值或主要农产品(如水稻或小麦等主粮)的产量为基础,换算成当地等值的主粮实物或现金形式以长期逐年兑付方式补偿给失地移民,补偿期限与工程项目运行的寿命同期。发端于工程建设耕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其实践旨在化解移民安置难题,解决移民长远生计。该机制也是对移民后期扶持的一个长期机制。该机制近年来不断获得项目所在地移民、政府、项目法人等各方认可,广泛推行,是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安置区社会实现长期安稳和谐、生态恢复的一块新基石。近年来,与该机制直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倍受关注,也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选择关注其某一个方面要素或某一个问题的某些要素,缺乏全要素或主要要素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本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实践实例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调查剖析,试图对现行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框架外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进行再认识和诠释。全文以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系统、结构、功能、矛盾、信息、监管和运行保障机制等主体要素为分析框架,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绪论,着重概述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及移民安置制度系统的演进历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实践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辩证思考,在阐释移民安置补偿目的、意义的基础上,着重辩证考察分析水利水电工程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实践的现状与困境,对移民安置补偿功能作用进行再分析。第三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理性分析,辩证考察水利水电工程内在结构性关系,描述工程内部结构性矛盾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简述创新的移民安置补偿方式——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实践对工程结构各个要素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蕴涵的科学发展理念,深入论述水利水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所蕴涵、所实践、所体现的科学发展理念,即以人为本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目标、统筹兼顾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根本方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基本追求等。第五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完善与优化,根据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优化的基本原则、完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必要维度和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方案的重要路径等。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旨在归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未来作用、目标效应作出基本的预测性结论,提出相关展望和热情期盼。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视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与方法,从义利、扶贫、生态等维度出发,系统研究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范围涵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涉及的主要方面和相关深层次因素,如法律法规政策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以及具体补偿标准调整机制、保障机制、决策协调机制、规范执行机制及监督管理机制等,从而突破了其他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进而以理论成果为依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为指向,深入探讨如何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木桶中不协调、不健全的主要短板补齐补全,提出了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现实方案完善与优化的原则与对策。

胡大伟[7](2013)在《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合意治理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反思和重构中国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决策机制。研究方法:基于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问题的实证分析,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对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合意困境及协商机制的构建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孕育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制度呈现出单向度的特征,这种制度设计致使水库移民征地补偿法律关系双方缺乏合意的基础,也成为矛盾和冲突频发的诱因。研究结论:消解水库移民征地补偿矛盾,应根据协商性行政兴起的理论背景,构建以协商议价为基础的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决策机制。该机制设计的先决程序是"先移民、后工程",基础为建立参与和公开的正当程序规则,支撑条件为确权赋能,后续程序为畅通的申诉保障。

张国栋[8](2018)在《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方式的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清洁能源,水电是目前清洁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征地移民工作是目前水电开发最关键的环节,可以说征地移民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决定了水电开发的成败。征地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最关键是移民安置方式的选择是否科学适用,科学的移民安置安置方式需综合考虑移民生活习惯、移民社会关系组成、移民宗教信仰、安置区土地资源、安置区气候条件以及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多重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本论文总结出了九种移民安置方式的通用性模型,并对九种移民安置模型进行了定义,总结了其适用条件、利弊因素及建议。通过对查澜沧江流域某水电站移民安置方式实地调研,对九种安置方式中的创新安置长效补偿总结的适应性条件进行了论证,印证了适用性条件,证明了云南省长效补偿创新安置方式的可行性,为云南省今后的水电移民工作提供了较好借鉴经验,为电站选择移民安置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一是作者本身在国内大型水电开发企业从事工程管理和征地移民工作管理工作,参与了澜沧江流域多所水电站的征地移民工作,论文所用数据及样本参数均为电站实际数据,可靠性强。二是针对总结出的九种移民安置方式归纳出移民安置通用性模型,并分别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提出了各个安置方式的制约因素,对今后电站移民安置方式选择提供了较科学直观的参照模型,可操作性强。三是对目前云南省大力推行的移民安置长效补偿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操作模式,分析了利弊因素,提出了政策建议,为长效补偿移民安置方式的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杰平[9](2012)在《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在水资源分布上存在人均占有量少,空间、时间分布不均,与区域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特点。区域间水资源禀赋差距大。如何解决缺水地区的水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之一。对于资源性缺水的地区,采取挖潜、节水、治污等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必须从外流域调水以缓解这类地区的缺水矛盾。跨流域调水给缺水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同时,也给被调水地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无偿的调水不仅违背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原则,也不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来解决各方的矛盾冲突,消除调水的不利影响。现行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存在补偿内容不全,补偿标准过低,生态补偿机制缺失,补偿手段过于依赖政府,补偿转移支付惠及程度不高,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动态补偿标准尚未建立等缺陷,这说明创新现行补偿制度刻不容缓。针对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跨流域调水及其补偿的发展状况。本文首先探讨了权利补偿、生态补偿等的概念,明确了跨流域调水补偿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创新了补偿的主体。继而研究跨流域调水的基础制度,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体系,并给出构建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体系的实施建议。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国内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综述,文章的研究思路、结构、创新以及基本框架。第二章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与面临问题,论述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论证了在我国实施跨流域调水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阐述了调水产生的社会积极效应,以及实施补偿的必要性。第三章分析了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调水补偿制度的五大理论依据: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平等发展权理论。产权理论提出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赋予水资源共有产权特性,它将调水视为产权流转的过程,通过产权的收益功能实现补偿目的。福利经济学理论从消除外部性的视角出发,提出在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设计中,应当采取补贴的形式激励人们保护水源。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补偿的制度形成与均衡演变。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分析了实施补偿的必要性。平等发展权理论,秉着“平等”的理念,充分论述了建构合理补偿制度的社会实际意义。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建国以来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及其补偿模式。以广东东江源区调水、密云北京供水和东阳义乌调水为例,重点介绍了工程的由来和供水效应,并结合调水工程的补偿制度,阐述了生态补偿、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等几种形式的补偿制度。通过对这些补偿模式的总结与归纳,分析了我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中存在的不足。第五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对跨流域调水的补偿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各利益主体利益重新分配的情况,并对其利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此明确补偿责任机制。其次,在现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政策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湖北郧县为例,分析了水源地具体补偿办法,并评述现有补偿制度。最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分析了国外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的相关经验。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析了工程在经济、生态、地质和防洪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其次,总结了国外跨流域调水管理的成功经验和相关补偿制度。最后,归纳了国外调水补偿制度对我国的相关启示:征收流域生态建设税、建立水权制度、完善现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成立专业补偿机构。第七章构建了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理论模型。首先根据主体利益受损的原因,将补偿划分为权利补偿和生态补偿,并分别介绍这种两种补偿形式的相关情况。然后,提出补偿制度应是在权利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相互配合下共同运行的一种制度。通过补偿实施主体的不同,本研究提出了“政府+市场+第三部门”三位一体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补偿模式。第八章提出了我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以第七章所设计理论模型,对我国现有制度进行革新,完善权利补偿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同时,提出建立协调监督机制,规范补偿制度,加强对补偿过程的监督,推进制度自我完善,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较之以往的研究,本文创新之处如下:第一,系统构建了跨流域调水全面补偿制度架构。目前,理论界系统研究跨流域调水中“权利补偿”、“生态补偿”制度整体结构的甚少。本研究揭示了全面补偿制度的主要构件:权利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协调监督机制,并提出在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市场基础配置功能,第三部门参与作用,公众监督职能。第二,科学设计了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运行的体制机制,使补偿制度的实施规范化动态化。在权利补偿制度中,提出“政府+第三部门”的制度安排模式;在生态补偿制度中,设计“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制度安排模式;此外,制定政府引导、公众监督的协调监督机制,保障以上制度顺利运行,促进补偿制度规范化,引入动态补偿观念,实施补偿的动态调整。

王应政[10](2012)在《基于复杂系统科学的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开发风生水起,成就辉煌,先后修建了86000多座工程性水库,在供水、发电、灌溉、防洪、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同时也因此产生了2000多万工程性移民,并且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水工程的大规模建设,还将不断产生大量的移民。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相当多的水工程移民长期面临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挑战,成为一个边缘化的特殊社会群体。水工程移民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制约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水工程移民是一项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历来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化解这个难题的根本方法在于以人为本,满足移民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保障移民长远生计。本文在深入、系统分析和总结我国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现状,以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从多角度深入研究了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影响因素,揭示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理念、移民安置补偿政策、移民安置方式、移民的文化素质和安置地经济文化融合等诸多因素对移民生存与发展的综合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论文将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系统划分为生活恢复子系统、生产恢复子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分析了系统要素之间的因果关联关系,建立了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系统流图、动力学方程及其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移民生产水平指数及移民生活水平指数与安置投资的关系,为实现移民稳妥安置提供了科学方法。基于现代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和元胞自动机模型,论文以移民家庭为单元,分析了移民群体的自组织发展机制、演化模式和生态模式,建立了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仿真试验,深入揭示了移民迁移、安置、发展、稳定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最后,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移民安置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典型案例分析,从移民安置理念、安置补偿政策、安置规划设计、安置途径与方式、移民后期扶持以及移民区物流发展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解决移民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评价——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
三、471号令移民政策评价
    1.471号令移民政策的创新性评价
    2.471号令移民政策的协调性评价
    3.471号令移民政策的绿色性评价
    4.471号令移民政策的开放性评价
    5.471号令移民政策的共享性评价
四、结论与启示

(2)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的法制规范与制度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的实践探索
    1.1 实物补偿分期模式
    1.2 金钱补偿分期模式
2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的法理解读
    2.1 补偿主体
    2.2 风险承担
    2.3 补偿标准
    2.4 长效补偿和后期扶持的关系
    2.5 长效补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2.6 长效补偿的法理实质——“租赁”、“入股”抑或其他
3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的规范与制度完善
    3.1 明确长效补偿的法律地位
    3.2 规范与完善长效补偿的制度架构

(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 移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及研究现状
    2.1 上位法及规范
    2.2 制度建设
        2.2.1 移民档案的定义
        2.2.2 移民档案管理体制及职责
        2.2.3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
    2.3 重点工程及省级移民档案管理
        2.3.1 部分重点工程移民档案管理
        2.3.2 部分省移民档案管理办法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2.4.2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及移民工作概况
    3.1 工程及移民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电站规划情况
        3.1.3 移民安置规划情况
    3.2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实施概况
        3.2.1 农村移民安置
        3.2.2 专业项目处理
        3.2.3 库底清理
        3.2.4 环境保护
        3.2.5 投资完成情况
    3.3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概况
        3.3.1 档案管理体制
        3.3.2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成果
        3.3.3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成果
        3.3.4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成果
        3.3.5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成果
        3.3.6 档案分类整理立卷
        3.3.7 评价和问题
4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4.1 前期工作应归档要求
    4.2 前期工作实际归档情况
    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4.4 对策建议
5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5.1 综合文件档案管理
        5.1.1 综合文件应归档要求
        5.1.2 综合文件实际归档情况
        5.1.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1.4 对策建议
    5.2 农村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5.2.1 农村移民安置应归档要求
        5.2.2 农村移民安置实际归档情况
        5.2.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2.4 对策建议
    5.3 专业项目档案管理
        5.3.1 专业项目应归档要求
        5.3.2 专业项目实际归档情况
        5.3.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3.4 对策建议
    5.4 库底清理档案管理
        5.4.1 库底清理应归档要求
        5.4.2 库底清理实际归档情况
        5.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4.4 对策建议
6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管理研究
    6.1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应归档要求
    6.2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实际归档情况
    6.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6.4 对策建议
7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研究
    7.1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应归档要求
    7.2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实际归档情况
    7.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7.4 对策建议
8 移民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8.1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下的指标设计深度问题
    8.2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问题
    8.3 移民档案重要资料和一般资料的划分标准问题
    8.4 个别归档文件分类不恰当问题
    8.5 归档范围未包含部分重要档案问题
    8.6 移民档案管理职责不够明确问题
    8.7 人员制度不完善问题
    8.8 缺少预立卷和检查制度的问题
    8.9 移民工作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及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4-1 ZHW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1 ZHW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综合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5-2-1 ZHW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2 ZHW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3 ZHW石门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4 ZHW南寺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5 ZHW张河湾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6 ZHW沿庄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7 ZHW南蒿亭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8 ZHW测鱼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9 ZHW西沟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1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招投标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2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朱王主线公路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3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西沟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4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南寺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2 ZHW移民安置电力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3 ZHW移民安置电信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4 ZHW移民安置广播电视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5 ZHW移民安置水利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6 ZHW移民安置文物保护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4 ZHW移民安置库底清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6-1 ZHW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7-1 ZHW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4)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研究 ——问题分析、制度透视与创新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原因和研究对象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非自愿移民与工程移民
        1.2.2 移民与失地农民
        1.2.3 移民外部性问题
        1.2.4 移民交换价格
    1.3 论文研究方法
        1.3.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1.3.2 问题分析与观点综合
        1.3.3 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4.1 经济学视角相关研究
        1.4.2 制度视角相关研究
    1.5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分析:理论、拓展及其运用
    2.1 制度分析脉络
        2.1.1 制度
        2.1.2 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
        2.1.3 制度安排
        2.1.4 制度分析框架
    2.2 利益冲突分析
        2.2.1 制度:利益冲突直接根源
        2.2.2 利益:制度创新动因
        2.2.3 制度变迁:利益调整途径
        2.2.4 利益分析:移民政策研究的重要方法
    2.3 制度评价:公平与效率
        2.3.1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主题
        2.3.2 制度经济学和帕累托标准
        2.3.3 移民安置的新福利经济学特征
        2.3.4 移民制度安排的评价标准
    2.4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制度分析范式
    小结
第三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演变与现状
    3.1 国际层面比较制度分析
        3.1.1 世界银行移民政策演变历程
        3.1.2 世界银行移民政策特点
        3.1.3 借鉴与启示
    3.2 国家层面分析
        3.2.1 我国移民政策演进历程
        3.2.2 我国移民政策特点分析
        3.2.3 世界银行与我国移民政策比较分析
    3.3 项目层面分析
        3.3.1 小浪底工程移民:世行经验的实践
        3.3.2 三峡工程移民:强政府行为的体现
        3.3.3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转轨时期的探索
    3.4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的理论透视
        3.4.1 现行水利水电开发项目评价制度有待改进
        3.4.2 移民制度与投资体制不匹配
        3.4.3 移民政策评价制度巫待建立
        3.4.4 现行征地制度缺陷分析
        3.4.5 现行补偿制度缺陷尤为突出
        3.4.6 移民权利保障机制的缺陷
    小结
第四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创新:问题导向
    4.1 问题识别:识别水利水电开发中的两难困境
        4.1.1 公平与效率之争
        4.1.2 困境识别
    4.2 问题分析:解析困境
        4.2.1 困境的制度根源
        4.2.2 困境之解:制度创新
    4.3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中利益相关者分析
        4.3.1 利益相关者识别
        4.3.2 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分析
        4.3.3 利益相关者与制度演进
    4.4 创新构想:补偿机制研究
        4.4.1 改进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4.4.2 补偿机制的建立原则和构想
        4.4.3 补偿机制改革成本测算与风险分析
        4.4.4 结论性建议:补偿机制改革成本化解思路
    小结
第五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安排
    5.1 移民法律法规制度框架
        5.1.1 过渡阶段:现行移民政策的改进
        5.1.2 最终目标:制定《征地移民法》
    5.2 项目决策机制:水利水电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
        5.2.1 发展观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5.2.2 项目评价理论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
        5.2.3 启示与建议
    5.3 移民管理体制保障
        5.3.1 移民管理体制确定原则
        5.3.2 构建转型期的移民管理体制
    5.4 移民政策评价及监测反馈机制
        5.4.1 政策制定:移民政策评价制度
        5.4.2 政策实践:移民政策监测反馈制度
    小结
第六章 案例研究:制度视野中的南水北调工程移民问题
    6.1 项目背景
        6.1.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6.1.2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时代背景
    6.2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特性分析
        6.2.1 跨行政区移民政策协调问题
        6.2.2 政府负责、项目法人参与的体制
        6.2.3 干线与库区移民并存
    6.3 丹江口移民——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变迁的缩影
        6.3.1 移民遗留问题的起点
        6.3.2 补偿性向开发性的转变
        6.3.3 南水北调移民政策对新老移民的影响分析
    6.4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制度分析
        6.4.1 现有移民制度安排
        6.4.2 制度安排设计建议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特点和创新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重庆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耕地的影响及保护策略研究 ——基于价值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水利工程建设与耕地价值的相关研究
        2.1.1 耕地价值构成
        2.1.2 耕地价值研究方法
        2.1.3 耕地价值实证研究
        2.1.4 水利工程与耕地价值
    2.2 大中型水利工程征地补偿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非自愿移民政策研究
        2.2.2 国内水库移民补偿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2.2.3 国内水库移民补偿政策的实证
    2.3 水利用地项目集约利用研究
第3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水利用地的概念及范围
        3.1.2 水利用地的内涵辨析
        3.1.3 水利水电工程分等定级
        3.1.4 耕地与耕地功能
        3.1.5 水利工程建设征占用土地的方式
    3.2 相关理论基础
        3.2.1 地租地价理论
        3.2.2 外部性理论
        3.2.3 土地系统理论
        3.2.4 土地产权理论
        3.2.5 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3.2.6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4章 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现状及特征分析
    4.1 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现状
        4.1.1 重庆市水资源概况
        4.1.2 重庆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现状
        4.1.3 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现状概况
    4.2 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时间变化
    4.3 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空间变化
        4.3.1 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空间变化
        4.3.2 重庆市水利工程用地区域变化
    4.4 重庆市在建水利工程用地特征分析
        4.4.1 规划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
        4.4.2 重庆典型水利工程概况
第5章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占用耕地的影响Ⅰ—价值损失
    5.1 数据来源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耕地经济价值损失
        5.2.2 耕地社会价值损失
        5.2.3 耕地生态价值损失
        5.2.4 耕地价值损失特征
    5.3 小结
第6章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占用耕地的影响Ⅱ——价值补偿
    6.1 数据来源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直接价值补偿
        6.2.2 间接价值补偿
        6.2.3 耕地价值补偿制度的完善
    6.3 小结
第7章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邻近耕地价值变化分析
    7.1 数据来源与方法
        7.1.1 数据来源
        7.1.2 研究方法
    7.2 耕地价值变化分析
        7.2.1 库区耕地价值变化
        7.2.2 区域耕地价值变化
    7.3 小结
第8章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策略Ⅰ——建立耕地价值损失防控体系
    8.1 水利直接用地集约评价
        8.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8.1.2 层次分析法
        8.1.3 指标标准化
        8.1.4 综合评价方法
        8.1.5 评价结果
        8.1.6 小结和讨论
    8.2 水利间接用地集约评价
        8.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8.2.2 指标标准化
        8.2.3 确定权重
        8.2.4 综合评价方法
        8.2.5 评价结果
        8.2.6 小结和讨论
    8.3 水利工程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技术方法
        8.3.1 规划立项阶段
        8.3.2 工程设计阶段
        8.3.3 工程建设阶段
        8.3.4 建成运营阶段
第9章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策略Ⅱ——完善耕地价值补偿机制
    9.1 现行征地补偿政策及价值损失对比
        9.1.1 现行征地补偿政策
        9.1.2 现行征地补偿与价值损失的对比
    9.2 完善耕地价值补偿机制
        9.2.1 明晰耕地产权关系
        9.2.2 完善耕地征用价值补偿体系
        9.2.3 提高耕地征用价值补偿标准
        9.2.4 建立区域间补偿长效机制
        9.2.5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9.2.6 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资源税费制度
        9.2.7 建立向市场机制过渡的耕地价值补偿体系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相关问题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6)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GZ省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及其特点
        1.1.2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演变
        1.1.3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初步实践与探索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方式研究文献综述
        1.2.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水利水电工程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的辩证思考
    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制度演进的思考
        2.1.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实践的初步考察
        2.1.2 移民安置工作的基本认识
    2.2 如何看待传统移民安置补偿
        2.2.1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实践成效辨析
        2.2.2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探讨
        2.2.3 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成因分析
    2.3 破解传统移民安置补偿困境的思考
        2.3.1 有土安置补偿的内在矛盾
        2.3.2 可能的方案:长期补偿机制加多样化移民安置
第3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理性分析
    3.1 水利水电工程矛盾和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再认识
        3.1.1 如何看待和处理水利水电工程与移民之间的关系
        3.1.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梗概
        3.1.3 怎样看待移民长期补偿机制
        3.1.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宏观政策环境因素
        3.1.5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的地理环境因素
    3.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计列模式
        3.2.1 长期补偿实物补偿标准参照模式
        3.2.2 长期补偿耕地指标分解计列模式
    3.3 移民长期补偿三维保障机制
        3.3.1 风险保障金机制
        3.3.2 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
        3.3.3 常态化管理机制
    3.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取得的效应
        3.4.1 破解生产安置土地等束缚
        3.4.2 保障移民长远生计,促进就业多样化
        3.4.3 减少工程初期投资成本
        3.4.4 淡化工程征地补偿同地不同价矛盾
        3.4.5 维护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
    3.5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面临的风险因素
        3.5.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内生风险
        3.5.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外部风险
第4章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蕴涵的科学发展理念
    4.1 长期补偿机制:科学发展观在移民安置中的体现
        4.1.1 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认识
        4.1.2 科学发展观在移民长期补偿机制中的基本要求:生态正义
    4.2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维度:以人为本
        4.2.1 移民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4.2.2 移民安置的价值回归
        4.2.3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价值目标
    4.3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4.3.1 统筹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
        4.3.2 统筹多种安置补偿方式
        4.3.3 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4.3.4 兼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
    4.4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4.1 追求移民可持续发展
        4.4.2 追求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4.4.3 追求库区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5章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与优化
    5.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完善与优化的基本原则
        5.1.1 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实践中的矛盾与“短板”
        5.1.2 完善与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必须坚持的原则
    5.2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的四个维度
        5.2.1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法律法规机制
        5.2.2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保障机制
        5.2.3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协调机制
        5.2.4 完善移民长期补偿的方案编制机制
    5.3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机制方案的六大路径
        5.3.1 优化方案编制的内容结构
        5.3.2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
        5.3.3 建立并优化互联网+移民长期补偿机制
        5.3.4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方案的实践运作机制
        5.3.5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资金链常态化管理机制
        5.3.6 优化移民长期补偿的监管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7)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合意治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合意为何难以达成:制度障碍和理念制约
    2.1 设计失衡的制度结构
        2.1.1 单向行政化的制度设计
        2.1.2 缺乏正当程序保障的参与规定设置
    2.2“重工程、轻移民”的征地补偿理念
    2.3 单向度征地补偿决策模式的合意困境
        2.3.1 水库移民的高依赖性与权利剥夺感
        2.3.2 补偿义务方的恩惠意识和“扶贫”救世理念
3 基于合意治理的反思——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机制的提出
    3.1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制度构建的现实基础
        3.1.1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的制度生长空间
        3.1.2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生长的实践土壤
    3.2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制度的法理基础
        3.2.1 合法性的自我证成
        3.2.2 协商性行政的兴起
4 凝集共识——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制度设计
    4.1“先补偿、后移民”:水库移民参与征地补偿协商的先决程序
    4.2 健全以参与和公开为内核的正当程序规则:水库移民参与征地补偿协商的基础
    4.3 确权赋能:水库移民参与征收补偿协商的支撑条件
    4.4 畅通的申诉机制:水库移民参与征地补偿协商的后续保障
5 结语

(8)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方式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水电征地移民政策和移民安置方式分类
    2.1 国家层面政策
        2.1.1 上世纪90年代前的相关征地移民政策
        2.1.2 上世纪90年代后的相关征地移民政策
    2.2 地方性移民政策
    2.3 水电移民安置方式分类
        2.3.1 移民安置方式的概念及内涵
        2.3.2 移民安置方式分类
第三章 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方式的选择因素和适用性条件
    3.1 安置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
    3.2 影响移民安置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3.2.1 土地资源因素
        3.2.2 民族构成因素
        3.2.3 环境容量因素
        3.2.4 就业因素
        3.2.5 移民意愿因素
        3.2.6 性别和年龄结构因素
        3.2.7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3.2.8 区域位置因素
    3.3 不同移民安置方式模型的适用性条件
        3.3.1 农业安置
        3.3.2 二三产业安置
        3.3.3 自行安置
        3.3.4 就业安置
        3.3.5 长效补偿安置
        3.3.6 入股分红
        3.3.7 集资经营
        3.3.8 养老保障安置
        3.3.9 其他安置方式
第四章 水电工程几种创新性移民安置方式及其利弊分析
    4.1 创新移民安置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4.2 创新移民安置方式类型
    4.3 创新安置方式中的长效补偿安置
        4.3.1 长效补偿理论基础
        4.3.2 长效补偿基本特征
        4.3.3 长效补偿的核心元素分析
        4.3.4 长效补偿利弊分析
    4.4 创新安置方式中的入股分红安置
        4.4.1 基本内涵
        4.4.2 入股分红依据及实践
        4.4.3 入股分红主要内容分析
        4.4.4 入股分红安置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云南某水电站选择移民安置方式的案例分析
    5.1 主体工程概况
    5.2 电站征地移民概况
    5.3 电站长效补偿安置资金来源及递增机制
        5.3.1 长效补偿资金来源及补偿标准
        5.3.2 长效补偿递增办法
        5.3.3 长效补偿资金支付年限及方式
        5.3.4 长效补偿资金管理方式
    5.4 电站采取长效补偿安置方式的资源分析
        5.4.1 分析范围
        5.4.2 分析原则
        5.4.3 分析方法
        5.4.4 定性分析情况
        5.4.5 定量分析情况
        5.4.6 资源容量分析结果
        5.4.7 资源容量分析结论
    5.5 案例水电站移民安置方式适用性条件分析
        5.5.1 库周土地资源情况角度
        5.5.2 库周剩余土地资源角度
        5.5.3 当地经济活动发展角度
        5.5.4 移民从事非农产业技能角度
        5.5.5 移民意愿角度分析
    5.6 案例分析结论及长效补偿政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次
图目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跨流域调水相关影响的研究进展
        二、 跨流域调水水权制度的研究进展
        三、 水库移民补偿安置的研究进展
        四、 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 内容与论文结构
        三、 研究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情水情、跨流域调水及补偿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基本国情水情
        一、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二、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三、 水生态环境恶化压力大
        四、 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
    第二节 中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
        一、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二、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三、 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四、 需水预测与供水能力发展趋势
    第三节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调解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常用途经及可行性
        二、 跨流域调水调节区域水资源再分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四节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补偿的必要性
        一、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 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偿的必要性
第三章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理论依据
    第一节 产权理论
        一、 产权的内涵
        二、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三、 产权理论应用
        四、 产权理论与跨流域调水补偿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外部性理论
        一、 外部性的概念及特征
        二、 外部性的市场效率与矫正
        三、 外部性理论与跨流域调水补偿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一、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视角
        二、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跨流域调水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
        二、 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
        三、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关联乘数效应理论与跨流域调水补偿
    第五节 平等发展权理论
        一、 平等发展权的基本内涵
        二、 科学发展观与平等发展权
        三、 机会平等与平等发展权
        四、 平等发展权与跨流域调水补偿
第四章 国内调水及补偿制度演进
    第一节 新中国以来几次典型调水与主要补偿方式
        一、 广东东江源区调水及补偿
        二、 密云北京调水及补偿
        三、 东阳义乌调水及补偿
    第二节 中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演进
        一、 中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的发展与变化趋势
    第三节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评价
        一、 中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实践经验
        二、 中国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存在的不足
第五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分析
    第一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史概况
        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体布局
        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供水
    第二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利益相关
        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利益相关划分
        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主体利益变化
    第三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现有补偿政策及评价
        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政策法规
        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补偿安置实施规划
        三、 现有补偿政策的不足
    第四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偿实践——以湖北郧县为例
        一、 郧县淹没及影响情况
        二、 郧县农村移民补偿安置实施办法
        三、 郧县补偿制度评析
第六章 国外跨流域调水及补偿制度借鉴
    第一节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一、 国外典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二、 国外调水工程效益分析
    第二节 国外跨流域调水管理经验及流域补偿制度
        一、 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成功经验
        二、 国外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先进补偿制度经验
    第三节 国外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建设的启示
        一、 征收流域生态建设税
        二、 建立我国水权制度
        三、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四、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五、 成立专业补偿机构
第七章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设计
    第一节 跨流域调水补偿划分
        一、 跨流域调水利益相关主体及补偿类型
        二、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结构
    第二节 权利补偿制度
        一、 权利补偿概念
        二、 跨流域调水权利补偿主客体
        三、 跨流域调水补偿权利划分
        四、 跨流域调水权利补偿结构
    第三节 生态补偿制度
        一、 生态补偿概念
        二、 生态补偿基本要素
        三、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
第八章 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实施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权利补偿制度
        一、 扎实推进确权工作
        二、 积极引进第三部门
    第二节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一、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二、 突出市场主导作用
        三、 大力发挥第三部门生态建设功能
    第三节 建立协调监督机制
        一、 完善法律法规
        二、 形成利益协调机制
        三、 建立公众监督体系
        四、 建立动态补偿协调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英文文献
后记
附件

(10)基于复杂系统科学的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水工程移民的定义
        1.2.2 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相关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系统工程理论
        1.4.2 人口迁移理论
        1.4.3 人地关系理论
        1.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5 社会保障风险理论
        1.4.6 物流管理理论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2.1 水工程开发现状与移民
        2.1.1 水工程开发现状
        2.1.2 移民规模与分布
    2.2 水工程移民的性质和特点
    2.3 全国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2.4 贵州省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2.4.1 水工程建设与移民规模
        2.4.2 水工程移民生产生活安置情况
        2.4.3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物流发展现状
        2.4.4 移民安置总体评价
        2.4.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 发展理念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3.2 移民政策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3.2.1 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
        3.2.2 移民政策的主要内容
        3.2.3 移民政策对移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影响
    3.3 安置方式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3.4 文化素质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3.4.1 水工程移民的文化素质状况分析
        3.4.2 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3.4.3 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3.5 安置地经济文化融合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3.6 物流发展水平对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3.7 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
        3.7.1 基本情况
        3.7.2 移民安置情况
        3.7.3 存在的遗留问题
        3.7.4 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动态特性研究
    4.1 系统动力学
        4.1.1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4.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4.2 复杂系统理论
        4.2.1 复杂性科学的概念
        4.2.2 复杂系统的一般性特征
    4.3 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系统组成
        4.3.1 确定系统边界
        4.3.2 系统组成分析的基本原则
        4.3.3 系统组成因素的确定
    4.4 移民生存与发展系统的因果关系
    4.5 移民生存与发展系统的流图构建
        4.5.1 变量与参数
        4.5.2 构建流图和方程式
    4.6 系统的仿真模型
        4.6.1 系统的仿真平台
        4.6.2 系统模型的参数
        4.6.3 仿真模型流程框图
    4.7 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试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自组织性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5.1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5.1.1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含义
        5.1.2 移民家庭群系统的自组织性
        5.1.3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他组织性
    5.2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演化模式与生态模式
        5.2.1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演化模式
        5.2.2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生态模式
    5.3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元胞自动机行为控制模型
        5.3.1 元胞自动机
        5.3.2 移民家庭群系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5.4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系统的家庭行为试验研究
        5.4.1 水工程移民家庭群体生存系统CA模型的相关参数与边界条件
        5.4.2 水工程移民CA的模拟试验与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工程移民搬迁安置中的物流模型
    6.1 水工程移民搬迁中的物流问题分析
    6.2 基于运输问题的多阶段水工程移民搬迁物流模型
    6.3 基于随机过程的资源预留模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解决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7.1 完善移民安置补偿政策
    7.2 深化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7.3 规范移民安置规划实施
    7.4 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
    7.5 发展移民安置区现代物流
    7.6 建立移民安置监测评估体系
    7.7 做好移民社会保障工作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成果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一、论文
    二、专着
    三、参与研究课题
    四、获奖成果

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评价——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为例[J]. 商艳光,施国庆. 西部论坛, 2017(02)
  • [2]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的法制规范与制度构建[J]. 胡大伟.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1)
  • [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D]. 胡少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制度研究 ——问题分析、制度透视与创新构想[D]. 朱东恺. 河海大学, 2005(03)
  • [5]重庆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对耕地的影响及保护策略研究 ——基于价值分析视角[D]. 罗杰. 西南大学, 2013(04)
  • [6]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GZ省实践[D]. 罗用能.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2)
  • [7]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协商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合意治理的思考[J]. 胡大伟. 中国土地科学, 2013(04)
  • [8]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方式的适用性研究[D]. 张国栋.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9]跨流域调水补偿制度创新研究[D]. 张杰平. 武汉大学, 2012(11)
  • [10]基于复杂系统科学的水工程移民生存与发展关键问题研究[D]. 王应政.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安置条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