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音将扩大在中国的客户支援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郁伟[1](2002)在《外国公司进入与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业》文中研究指明
刘济美[2](2008)在《为了中国》文中研究说明编者按: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刘济美,怀着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满腔热忱和对中国航空人的崇敬之情,深入航空工业,历时一年,采访各阶层人士70余人,撰成”《为了中国》——ARJ21新型支线飞机深度报道”一篇长文。文章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采,全面展示了中国民用飞机历尽坎坷?
杨大伟[3](2011)在《波音与空客的博弈竞争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把大飞机项目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面临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垄断,中国的大飞机作为市场挑战者,想成功打破这种垄断局面具有多重困难。文章总结了波音与空客的博弈竞争策略,从市场定位、产品差异化、自主创新等方面分析了对中国发展大飞机项目的启示,并提供参考建议。
戴德胜[4](2005)在《信息化时代CBD发展态势探究 ——企业总部办公位址与CBD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带来了一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的革命,这也必然会对整个城市,包括对CBD有着深远影响。所以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化下CBD发展背后的规律,为新时期我国城市的管理和规划建设加强科学的依据,也可以为现有CBD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CBD是总部聚集性的高度表现,总部经济的发展与CBD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加强对企业总部办公所产生的空间区位变化以及总部经济与CBD建设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城市经济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本文在基于信息化、全球化下,以总部办公位址的变化为切入点,对总部在中心城市之间,城市内部,以及因总部内部功能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位址变化三个层次的有关总部办公位址选择、迁移以及办公空间的集聚与扩散的现象、原因和机制深入研究,并探讨与CBD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先从事物现象的表述,再到原因、条件分析,进而深入探讨其机制、规律,就这样逐层深入、由表及里的论述了总部位址的发展变化以及与CBD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认为信息技术是CBD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推动了CBD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信息化下CBD办公面积所占城市的办公面积比重下降,办公空间趋向分散化;但CBD的职能将进一步高级化,对城市的经济控制力加强等结论。本文是国内较早从企业总部位址分布的角度来研究信息化下CBD的发展演变规律,将为我国未来信息化城市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而且本文对CBD发展态势的研究不局限于CBD内部本身,而是从经济、规划跨学科角度,区域、城市、总部内部不同层次来审视CBD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创新。本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作为基本理论研究部分,论述了CBD演化的基本经济机制——集聚效应,CBD的发展受制于空间经济效益的比较,聚集效应对CBD的发展和演化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聚集效应所产生的集聚与扩散的因素进行论述,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集聚与分散始终是城市空间演化发展中一对平衡的力量。接着论述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的作用效应类型,并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城市体系、生产空间、城市空间的作用。二、论述了企业总部位址的对城市宏观选择,深入分析总部办公宏观区位、迁移变化原因及总部的选址条件,并以北京、上海为例,对总部位址选择进行实证研究比较。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经济组织结构扁平化,使高层的决策、管理和控制机构进一步的复杂化,为有效利用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总部向中心城市集聚。同时,信息技术发展使企业有条件实现内部不同组织的空间分离,位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提供前提条件。由于中心城市战略资源的比较优势,在集聚效应作用下,使总部位址一般选择中心城市。三、论述了在城市空间尺度上,总部的微观办公区位、迁移变化及总部的选址条件。以北京为例,探讨了企业总部入驻或迁离CBD的原因、高科技企业总部位址的选择以及企业总部微观择址及迁移的规律研究。认为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商务经济活动大多在城市相应区位集聚,一方面,由于CBD集聚效应比较明显,为获取信息和享受CBD聚集效益和知识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了CBD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另一方面,大量的偏重于研发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在高科技园核心区的集聚通过产业集群效益的作用,更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高科技公司办公的位址选择直接对CBD的办公规模起到分流作用。四、论述了信息化作用下,总部办公空间内部结构的变化及位址选择。具体有三方面内容:总部后台办公对CBD的规模影响及后台办公的地理区位;远程办公以及电子商务对CBD发展的影响。认为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后台办公、远程办公、家庭办公的出现导致CBD的办公空间出现扩散化,CBD办公面积在所在城市的总体办公面积的比重下降。同时,后台办公的郊区化、远程办公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过来促进CBD集聚成本的降低。使CBD内办公功能进一步开放并高度专业化,CBD职能高计划,高水平的决策越来越集中。
Lee Ann Shay,郭志帅[5](2021)在《新冠疫情下的全球MRO市场》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一年中,关于新冠疫情对中国以及全球MRO业影响的数据分析、市场预测、观点论述有很多,本文则主要是通过全球各地区的代表性MRO企业2020年的具体发展状况,说明疫情为这一市场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各类MRO企业的智慧应对策略。
杨柠[6](2010)在《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物流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国家物流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经济的发达程度。而航空物流,这个物流金字塔塔尖上的明珠,被认为是反映物流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青岛是山东省的经济龙头,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奥运会这个难得的契机,使青岛航空物流水平的提高显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截止2007年底,青岛航空物流拥有航线资源94条,已吸引众多知名的航空公司和航空货代企业在青岛开展物流业务,形成了符合青岛经济发展特点的“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开放型航线网络,但是青岛的航空物流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较低、人才队伍匮乏、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增值性服务较少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通过对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的分析,青岛市航空物流在区位环境、交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方面面临着发展的机会,而在国内外航空物流的竞争、其他快速物流方式的竞争、低碳革命对航空物流的冲击方面面临着威胁。通过对青岛航空物流主体的分析,青岛航空物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国内外航空公司贡献作用开始凸显;青岛机场设施逐步完善和提高;航空货运代理公司服务质量大大改善;航空货主的不断增多;青岛航空物流的劣势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链条短、增值服务较少;机场网络资源不健全、信息沟通交流不畅;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缺乏;航空货代企业市场整合能力差、核心资源缺乏。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确定了青岛航空物流应立足山东半岛,逐步发展成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覆盖全省、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全国领先的综合型航空物流中心,提出了应加强航空物流机场货运信息化建设,培养航空物流人才队伍,持续进行航空货运市场渗透和拓展,延长服务链条、增加增值服务,以及开展多式联运等发展策略。
王浩[7](2007)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研究》文中认为跨国公司(MNC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和金融财团已成为国际资本、贸易和服务市场的重要运作者,它们的分支机构如地区总部(RHQs,Regional Headquarters)或子公司等等遍布全球。这些地区总部实际上就是活动于东道国城市的MNCs控制中心,作为一种处于高端环节的国际投资形式,地区总部可以有效管理和协调所辖区域内的子公司和办事机构,进行系统化投资和运作。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历史充分地证明,跨国公司通过地区总部指挥在各地的工厂、办事处、子公司和其他的相关机构,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并通过产业链和市场链扩展自己的经营空间。由于地区总部是一种系统化投资,可以卓有成效地整合东道国区域内所有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带动和促进东道国域内企业群体的发展,强化合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子公司以及其他跨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协作,并和东道国域外的国际战略资源形成互补,进而促进东道国城市经济环境的优化。因此,地区总部的运行和集聚,对东道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服务于跨国公司和金融财团利益考虑的地区总部的发展,也离不开东道国城市提供的有形和无形服务作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区位支撑。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东道国城市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一系列企业、政府和中介服务的支持,尤其当地区总部规模较大、功能复杂时,会对外部的企业服务业产生较深的依赖。所以,东道国城市的各种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因素会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地区总部作为一种跨国公司经济形式,它既给所在城市带来资本、技术、产品和服务,又带来经营的理念、管理方式、经营文化以及其他现实的促动。同样,东道国城市也会反作用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通过种种鼓励和支持手段,促进区域内的跨国公司发展。事实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只要它愿意将自己融入到全球化竞争之中,愿意分享外来的各种先进理念和行为刺激的收益,就必然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支持和推动这种具有超越国际意义的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只要这个国家是开放的,这个新经济形态就会进入和发展,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是这样,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是这样。这样,在东道国城市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双方具有合作的愿望和能力的前提下,就有可能形成互动,随着互动作用的加深,就有可能建立长期的关系,这种长效的互动关系一旦建立,则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因此,当前,在全球化和金融化加速发展的复杂条件下,深入了解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的内生作用机制,对于中国引入和发展区域内的总部经济(Headquarters Economy),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双赢”效应形成有赖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创新力与东道国城市经济的内生集聚力的博弈均衡。本文选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为题,就是为了探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经济主体博弈的机理,也就是如何通过东道国城市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利益选择产生国际互动。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有助于在理论上揭示它们之间的互动联系,促进建立健全引资长效机制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进一步优化国际直接投资吸收机构,加速中国城市经济与产业升级。以科学发展观为研究的核心思想,在与时俱进的方法论指导下,本文试图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将跨国投资前沿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联系,以期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创新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论文共二十余万字,共分为九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全文的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这一重要的研究命题,对概念进行了界定,检索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研究思路,并提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按照理论溯源,介绍了理论界关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研究,进而分析了基于东道国城市视角的区位和选址以及政策研究,最后,推导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理论的可能研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理论述评。第三章为全文提供了一个基于全球视角下的研究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现象、主体和作用因子,指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互动是双方多阶段利益博弈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择合理区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优化价值链;另一方面,东道国城市通过进一步完善软硬件环境,吸引地区总部集聚,构建总部经济。在此基础上,形成双赢模式,即: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符合东道国城市利益的选择,同时,谋求良好的区位条件进而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也是跨国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第四章剖析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东道国城市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东道国城市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并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此加以检验。第五章阐述了东道国城市对经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影响,认为东道国城市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政府政策、企业战略、投融资方式等多方面内容。论文研究了这一过程的影响因子和演变路径,并在相关调查问卷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提出相关结论。第六章运用数理模型进行分析,在区分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基础上,给出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博弈模型解,进而指出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之根本出发点,东道国城市引资战略是吸引地区总部的重要推动力,这两者内生博弈结果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的根本动力。第七章考察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的国际经验,运用案例分析(以新加坡、香港、纽约、伦敦),分析了东道国城市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聚集情况,并给出相关的效度统计分析指标。第八章分析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中国城市的互动情况。首先通过以企业的视角进行微观层面分析,研究了在中国的中心城市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参与互动的情况;进而基于城市发展的角度,进行中观层面分析,进一步剖析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我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影响;最后将研究视阈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从宏观层面加以分析,力求把握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华发展和影响的脉络。第九章为结束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芳[8](1996)在《波音将扩大在中国的客户支援服务》文中认为 1995年12月1 日,是波音北京零备件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际。一年来,该中心的零备件贮存数目增至30000件,总价值
二、波音将扩大在中国的客户支援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波音将扩大在中国的客户支援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外国公司进入与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业(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概述 |
第一节 航空维修服务业的定义 |
第二节 现代航空维修业经营的一些重要理念 |
一、 成本理念 |
二、 服务理念 |
三、 外包理念 |
四、 全球市场战略理念 |
五、 物流理念 |
六、 信息化理念 |
七、 绿色维修理念 |
八、 资源共享理念 |
第二章 世界民用航空维修业现状 |
第一节 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商介绍 |
第二节 世界航空维修服务业的现状 |
一、 航空维修服务商分类 |
二、 航空维修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三、 航空维修服务商拓展全球业务的主要方式 |
第三章 我国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现状及引进外资情况 |
第一节 我国航空维修服务业现状 |
一、 飞机维修方面 |
二、 发动机维修方面 |
三、 零部件维修方面 |
第二节 我国航空维修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
一、 规模小,设备落后 |
二、 技术创新能力弱,服务单一 |
三、 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
四、 经济效益差 |
五、 人才缺乏 |
六、 引进外资有利于解决航空维修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外资进入我国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的策略和趋势 |
第一节 我国民用航空运输市场介绍 |
第二节 中国航空维修服务业的新格局 |
第三节 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入世承诺与相关协定 |
一、 在航空器维修服务方面的承诺减让表 |
二、 在飞机零部件分销服务方面的承诺 |
三、 《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 |
第四节 入世后,外资进入我国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的分析 |
一、 我国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需要外资的进入 |
二、 “9.11”事件后的欧美航空业现状分析 |
三、 面对业务下滑,欧美航空业的应对措施 |
四、 中国航空维修服务业市场前景与外资进入分析 |
第五节 外资进入我国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可能的方式 |
一、 合资经营的方式进入 |
二、 合作经营的方式进入 |
三、 收购的方式进入 |
四、 外商与中国民营维修企业的可能合作方式 |
第六节 外商的投资决策和进入策略 |
一、 外商投资的决策过程 |
二、 中国维修服务市场的外资进入策略 |
第七节 影响外资进入中国民航维修服务业的因素 |
一、 对外商持股比例的限制 |
二、 中国民航业长期形成的问题是影响外资进入的障碍 |
三、 人才方面的因素也制约了外资的进入 |
四、 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
五、 一些目标市场投资风险大 |
第八节 GE航空发动机集团进入中国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的研究(案例 |
一、 通用电气公司GE简介 |
二、 GE航空发动机集团介绍 |
三、 GE航空发动机集团的进入策略 |
第五章 中国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中资企业对策分析 |
第一节 外资的进入有利于中国民航维修服务业的发展 |
一、 外资的进入有助于维修服务企业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
二、 外资的进入有利于维修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三、 外资的进入有利于维修服务企业赢得新的市场 |
四、 外资进入中国民航维修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民航维修服务业中资企业对策分析 |
一、 加速国内民用航空维修服务业体制改革 |
二、 建立维修战略联盟 |
三、 进一步吸引外资 |
四、 引导外资进入民营航空维修服务企业 |
五、 培养国际化人才 |
六、 研究和借鉴新加坡发展航空维修服务业的经验 |
结束语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3)波音与空客的博弈竞争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波音与空客的博弈竞争 |
(一) 产品定位的差异化策略 |
(二) 技术和研发的持续投入 |
(三) 销售策略的迥异 |
(四) 采用技术合作的博弈策略争夺中国市场 |
三、波音与空客的博弈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启示 |
(一) 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 不断开发改进产品 |
(二) 以产品的差异化优势进入市场 |
(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国际间的技术合作 |
(四) 形成特有的灵活营销策略 |
(五) 以发展国内支行线航空运输, 带动中国航空业的发展 |
(4)信息化时代CBD发展态势探究 ——企业总部办公位址与CBD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CBD 与总部的有关概念及认识 |
1.1.1 CBD 概念、发展特征及内涵辨析 |
1.1.2 总部及总部经济概念 |
1.1.3 总部与CBD |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发展评述 |
1.2.1 国内外关于中央商务区方面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对CBD 影响方面的研究 |
1.3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3.2 研究理论框架 |
第二章 CBD 的发展机制 |
2.1 CBD 发展的理论基础 |
2.2 聚集与扩散因素分析 |
2.2.1 聚集因素 |
2.2.2 扩散因素 |
2.2.3 土地级差地租机制 |
2.3 集聚与扩散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技术对空间的作用 |
3.1 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的作用效应类型 |
3.2 信息技术对生产空间的作用 |
3.2.1 传统生产空间 |
3.2.2 后工业化生产空间 |
3.2.3 信息技术与生产空间关系 |
3.2.4 后工业化经济特征 |
3.3 信息技术对城市体系的作用 |
3.3.1 信息技术对世界城市体系的作用 |
3.3.2 信息技术对中国城市体系的作用 |
3.3.3 信息技术对城市体系的作用特征 |
3.4 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 |
3.4.1 工业化初期的城市空间结构 |
3.4.2 全面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 |
3.4.3 后工业社会的城市空间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部办公位址宏观选择 |
4.1 总部经济 |
4.1.1 中国企业总部迁移现状 |
4.1.2 总部经济形成 |
4.1.3 总部经济运行模式 |
4.2 跨国公司总部 |
4.2.1 跨国公司及地区总部概念 |
4.2.2 跨国公司发展 |
4.3 企业总部的位址宏观选择 |
4.3.1 企业总部区位分布 |
4.3.2 企业总部的迁移 |
4.3.3 总部办公区位的选址条件 |
4.3.4 总部办公选址的层次性 |
4.4 总部位址对城市的选择与比较——以北京、上海为例 |
4.4.1 企业总部对北京和上海择址因素的比较 |
4.4.2 总部选址比较的一般性探讨 |
4.5 总部宏观区位集聚的深层次原因 |
4.5.1 总部办公区位的选址条件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总部迁移的基础 |
4.5.2 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总部迁移的动力 |
4.5.3 信息通讯技术——总部迁移的技术条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部位址微观的选择 |
5.1 总部位址对CBD 的选择及迁离 |
5.1.1 北京商务办公中心发展概况 |
5.1.2 总部入驻CBD 因素分析 |
5.1.3 总部迁离CBD 因素分析 |
5.2 高科技公司总部位址的选择 |
5.2.1 高科技公司办公区位分布 |
5.2.2 高科技公司办公选址影响因素7 |
5.2.3 高新科技园区商务中心与CBD 的区别 |
5.3 企业总部微观择址及迁移的规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部内部性办公位址选择 |
6.1 总部后台办公 |
6.1.1 总部后台办公从高等级向低等级城市转移 |
6.1.2 城市总部常规性服务功能的办公扩散化 |
6.1.3 后台办公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 |
6.1.4 总部后台办公扩散的经济激励机制 |
6.2 远程办公 |
6.2.1 家庭办公——SOHO |
6.2.2 远程办公对总部办公空间的作用 |
6.3 电子商务 |
6.3.1 电子商务及其发展 |
6.3.2 电子商务对总部办公空间的作用 |
6.4 后台办公、远程办公和电子商务对CBD 发展的作用 |
6.4.1 促进公司总部管理和控制职能的集中 |
6.4.2 促进专业化生产服务业包括财政金融及专业化生产服务的聚集 |
6.4.3 促进CBD 更大的集聚效益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信息化时代 CBD 的发展态势 |
7.1 论文结论 |
7.2 论文创新 |
7.3 结语 |
附录 |
注释: |
致谢 |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情况 |
(5)新冠疫情下的全球MRO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亚太地区 |
新加坡 |
中国 |
越南和菲律宾 |
欧洲地区 |
西欧 |
东欧 |
中东地区 |
非洲 |
北美地区 |
加拿大 |
美国 |
拉丁美洲 |
(6)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1.3 研究结构、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论文研究结构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3.3 论文创新之处 |
2. 现代物流及航空物流理论概述 |
2.1 现代物流 |
2.1.1 物流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2.1.2 现代物流概念及特征 |
2.2 航空物流理论 |
2.2.1 航空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
2.2.2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 |
2.3 国内外学者对航空物流的研究 |
3. 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环境研究 |
3.1. 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环境优势分析 |
3.1.1 区位环境 |
3.1.2 交通环境 |
3.1.3 经济环境 |
3.1.4 政策环境 |
3.2 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环境劣势分析 |
3.2.1 国内外航空物流的竞争 |
3.2.2 其他快速物流方式的竞争 |
3.2.3 低碳革命对航空物流的冲击 |
4. 青岛航空物流服务的主体现状研究 |
4.1 青岛市航空物流主体现状概述 |
4.1.1 航空公司现状 |
4.1.2 基础设施现状 |
4.1.3 货运代理现状 |
4.1.4 货主现状 |
4.2 青岛航空物流服务主体优劣势分析 |
4.2.1 青岛航空物流服务主体优势分析 |
4.2.2 青岛航空物流服务主体劣势分析 |
5. 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策略选择及实施 |
5.1 青岛航空物流SWOT分析 |
5.1.1 SWOT分析法概述 |
5.1.2 SWOT综合分析 |
5.2 青岛航空物流发展定位 |
5.2.1 市场定位 |
5.2.2 运营模式定位 |
5.3 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策略实施 |
5.3.1 加强青岛航空物流运信息化建设 |
5.3.2 培养青岛市航空物流人才队伍 |
5.3.3 持续进行航空货运市场渗透和拓展 |
5.3.4 延长服务链条,增加增值服务 |
5.3.5 积极开展多式联运 |
5.4 案例分析:大韩航空波音747货机的成功运营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7)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理论研究 |
第二节 关于东道国利用外资战略与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 |
第三节 混合研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理论溯源 |
第四节 理论述评及小结 |
第三章 全球视角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的内生机理 |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的外部表象 |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的模型构架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东道国城市的影响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东道国城市影响的发端 |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东道国城市影响与作用 |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对东道国城市影响的深化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东道国城市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影响 |
第一节 东道国城市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影响的缘由 |
第二节 东道国城市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影响与作用 |
第三节 东道国城市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影响的深化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合作博弈: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的内生互动 |
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下的内生互动 |
第二节 博弈模型构建及引理 |
第三节 博弈模型分析:一个基于多阶段多重象限的经济学解释 |
第四节 多重外延博弈:一个扩散模型的分析框架 |
第五节 博弈结论与经济学解释 |
第七章 实证研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的互动经验 |
第一节 国际案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 |
第二节 统计分析:东道国城市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聚集绩效 |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的国际经验发微 |
第八章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中国城市的互动研究 |
第一节 基于企业角度的微观互动分析 |
第二节 基于城市角度的中观互动分析 |
第三节 基于国家角度的宏观互动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基本研究结论与建议的政策含义 |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波音将扩大在中国的客户支援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国公司进入与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业[D]. 郁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01)
- [2]为了中国[N]. 刘济美. 中国航空报, 2008
- [3]波音与空客的博弈竞争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启示[J]. 杨大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7)
- [4]信息化时代CBD发展态势探究 ——企业总部办公位址与CBD发展研究[D]. 戴德胜. 东南大学, 2005(01)
- [5]新冠疫情下的全球MRO市场[J]. Lee Ann Shay,郭志帅.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1(03)
- [6]青岛航空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 杨柠.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2)
- [7]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东道国城市互动研究[D]. 王浩.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8]波音将扩大在中国的客户支援服务[J]. 芳. 国际航空, 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