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桃长足象室内发育进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霞,王方,林清霞,万艳,郑红军,朱慧琼,贺福元[1](2020)在《毕节市核桃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调查贵州省毕节市核桃虫害的分布、发生为害情况,掌握核桃主要虫害及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根据2013—2019年毕节市虫害的防治情况,总结核桃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以促进毕节市核桃产业发展。
刘慧鹏[2](2018)在《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象甲类害虫是为害农林业生产和粮食仓储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防治方法为药剂防治,污染严重,且缺少有效的自然天敌控制,而物理防治技术成为防治象甲类害虫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捕鱼刺网的缠络原理,结合象甲类害虫的生物学共性,设计了一种象甲类害虫捕捉网,并以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沟眶象E.chinensis和核桃长足象Alcidodes juglans三种象甲开展应用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悬挂高度、不同网孔规格、是否增加胶带3个因素对捕捉网捕捉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设计捕捉网由收缩绳和粘虫网两部分组成,在使用过程中,将收缩绳贯穿于粘虫网上方1/3宽度处,沿收缩绳向下翻折,固定于树干基部,形成两个捕捉腔。利用象甲类害虫上下树取食、交配、产卵和越冬越夏等习性,象甲成虫越网时足与网之间各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使其相互缠绕,将虫体缠于网衣上,进行捕获。2.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应用通过设置不同悬挂高度,表明捕捉网距地面高度为60 cm时,对沟眶象、臭椿沟眶象两种象甲害虫的捕捉效果为最佳;通过设置不同网孔规格,表明0.5 cm×0.5 cm网孔捕捉网的捕捉效果较0.8 cm×0.8 cm好;增加宽胶带能够增加对两种象甲害虫的捕捉效果。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贵州省遵义市核桃长足象的年捕捉数量的动态分析,表明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的捕捉高峰期呈“双峰型”,核桃长足象为“三峰型”,且三种象甲害虫的捕捉数量高峰期均与羽化期或发生高峰期相符。综上所述,针对目前我国发生严重,且难于防控的三种象甲害虫,本研究根据其具有上下树危害的共性,基于捕鱼刺网的缠络原理,设计了该捕捉网,并开展相关试验,表明利用该捕捉网防治三类象甲时,以0.5 cm×0.5 cm的网孔规格,悬挂于距地面60cm处,并增设胶带,其捕捉效果为最佳。该捕捉网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为防治其他林木象甲类害虫提供依据和参考意义。
王丹桂,朱光福,韩启成[3](2017)在《汉滨区核桃长足象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文中指出核桃长足象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核桃果实主要害虫之一,且有与多种病虫混合发生的特点。产量损失高达49.5%。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枯叶、芽苞、秋梢内越冬,出蛰交配产卵期漫长,很不整齐。3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蛰,5月上旬至7月下旬产卵,5月底至8月初受害果脱落。在冬季深翻土壤的基础上,4月底至6月初,核桃果径8mm开始,多次喷药,防治效果最好。
杨霞,张亚洲,陈骏,胡译文,孙建昌[4](2017)在《核桃长足象生物学和防治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核桃长足象生物学特性、分布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其综合治理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付甫永,王健,路纪芳,展茂魁,司徒春南[5](2017)在《低海拔地区核桃长足象成虫越冬场所调查》文中提出文献资料中记载核桃长足象成虫越冬场所多在草丛、树干裂缝及土壤中。但在低海拔地区,笔者在上述场所并未能找到越冬成虫。在常规场所调查的基础上,铺设帆布地垫调查越冬成虫下树情况,观察记载调查期内气温并在实验室进行低温试验。在3个调查期内的同月份平均气温相差不大,最低气温-2℃,平均最低气温都在3℃以上。在28℃的冷藏室内核桃长足象成虫的存活率最高,为100%,在0℃至-7℃的变温室环境中,最大存活率为96%。调查结果表明,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核桃树冠上部的芽苞处和叶柄处,两处所占比例接近1∶1,东南方向的核桃长足象明显多于其他方位的越冬成虫。
郭旭[6](2016)在《汉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汉滨区处于陕西省东南部,安康市中部。由于历史和自然方面的原因,汉滨区部分地区仍然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富集的资源难以开发利用,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来源少,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水平低,仍然存在农业增长缓慢的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差,增收困难,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当地村民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具有稳定性的增加收入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状况,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使汉滨区核桃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设法予以解决。本文采用入户走访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核桃栽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并通过园址的选择、不同栽培管理方式、土壤成分差异与核桃长势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加快汉滨区核桃产业建设的对策。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园址的选择,即坡位、海拔、坡向对核桃长势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另外,影响核桃生长的因素还有栽植密度、套种情况、施肥、修剪等。由调查与分析结果可知:(1)随着海拔的升高,具有优良长势的核桃植株其比例逐渐升高,说明在适宜范围内栽植核桃,海拔与长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2)在坡位方面,整体上核桃长势与坡位上升呈负相关性。随着坡向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到阴坡的改变,具有优良长势的核桃植株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进一步证明核桃为喜阳植物。(3)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核桃树的整体长势越差,核桃树生长与栽植密度呈负相关性。(4)在套种的三种情况中,套种矮杆作物的核桃长势普遍较好,优良比最高,纯林次之,高杆套种的核桃长势优良比最低,说明套种矮杆作物对核桃生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高杆套种对核桃生长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5)对汉滨区的土壤进行调查发现,汉滨区土壤普遍缺氮缺磷,在日常管理中应多施氮肥与磷肥。(6)对病虫害的调查结果可知,随着核桃园中虫害程度的加深,具有优良生长情况的树体所占比例迅速降低,说明虫害对核桃的正常生长构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发展核桃产业过程中,在发展核桃园时要注意园址的选择,栽植过程中注意栽植密度合理,套种时不能套种高杆作物,日常管理中要多施氮肥与磷肥并注重病虫害的防治。本研究通过分析汉滨区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制约汉滨区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各种因素,总结得到现行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村民对核桃园址的选择不合理。(2)栽植管理方式存在问题。(3)老化苗和实生苗较多,品种杂乱,结构不合理。(4)普遍存在土壤贫瘠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汉滨区核桃产业的可行性建议:(1)发展核桃园,需按照适地适树原则。(2)加强核桃管理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素质,提升果品质量。(3)选育当地适生优良品种,实现区域品种统一化。(4)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作,吸引投资。(5)科学合理施肥。本研究对推进汉滨区核桃产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军,徐富军,张宇[7](2013)在《黔西北山区核桃果象甲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黔西北乌蒙山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是贵州省核桃生产最适宜区,区内核桃种质资源丰富,核桃品质优良蜚声省内外。近年来,核桃产业得到重视,成为乌蒙山区"十二五"国家扶贫攻坚发展优选项目,面积发展迅猛,2011年贵州省纳雍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5 210hm2。核桃果象甲Alcidodes juglans
李建军[8](2012)在《核桃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老核桃产区“核桃黑”危害严重和新建幼园害虫加重的实际情况,本文研究了两类核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明确了两类核桃园的主要害虫种类,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进行了研究。为核桃生产和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初步研究了核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山阳核桃老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12目67科153种组成。优势害虫主要有核桃举肢蛾、黑头红叶甲、核桃黑斑蚜等。杨凌新建核桃幼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由2纲12目34科51种组成,物种的种类、个体数量、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少于山阳核桃老园。主要害虫为黄刺蛾、核桃细蛾潜叶蛾和大青叶蝉等。2.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防治研究。在山阳核桃举肢蛾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第一代成虫羽化的高峰期在6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7月中旬,是树上防治的关键时期。核桃举肢蛾的危害造成的黑果率平均为82.60%。树下覆盖73.44~78.67%。扩树盘和药剂封闭处理的防效为66.78%。树冠喷药的防效为83.38~87.90%。5%顺式氰戊菊酯EC、2.5%三氟氯氰菊酯EC和30%氰戊菊酯·马拉硫磷EC防治效果好,可达到83%以上。3.核桃黄刺蛾的空间分布型研究与防治试验核桃黄刺蛾幼虫在核桃幼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强。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最适理论抽样数学模型为n=t2/D2(6.8456/x+0.9966)。田间调查时根据理论抽样数学模型,可以求出不同种群密度、不同允许误差及不同概率保证下的最适理论抽样值,指导生产防治。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2000倍液、1.8%阿维菌素EC2000倍液、5%灭幼脲3号SC2000倍液均对对黄刺蛾有较好防效。
王兴旺,李峰,李强,彭飞[9](2009)在《核桃果实害虫危害损失的测定》文中提出核桃长足象(Alcidosdes JuglandChao)、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itauheiYang)是引起核桃早期落果的主要果实害虫。它们与核桃当年产量损失及损失率有密切关系,害虫危害越重,产量损失率越大,其中产量损失率最高可达75.3%。且对次年挂果量有影响,危害程度越大,对次年挂果影响也越大。因此,核桃果实害虫对次年该桃产量的损失不仅包括虫害落果部分还应包括因虫害而影响挂果减少量中的一部分。
宋玉双[10](2003)在《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文中指出
二、核桃长足象室内发育进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桃长足象室内发育进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毕节市核桃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毕节市核桃虫害发生分布情况 |
2 毕节市核桃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为害 |
2.1 核桃扁叶甲 |
2.1.1 发生规律 |
2.1.2 为害情况 |
2.2 核桃长足象 |
2.2.1 发生规律 |
2.2.2 为害情况 |
2.3 云斑天牛 |
2.3.1 发生规律 |
2.3.2 为害情况 |
2.4 金龟子 |
2.5 刺蛾类 |
3 核桃主要虫害的防治对策 |
3.1 保护利用天敌 |
3.2 强化调运检疫 |
3.3 加强监测预防 |
3.4 主要虫害防治措施 |
3.4.1 核桃扁叶甲等食叶害虫 |
3.4.2 核桃长足象 |
3.4.3 云斑天牛 |
3.4.4 蛾类、蝶类食叶害虫 |
(2)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象甲类害虫的研究概况 |
1.1.1 象甲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
1.1.2 象甲类害虫的防治现状 |
1.2 三种象甲害虫的研究现状 |
1.2.1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brandti |
1.2.2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chinensis |
1.2.3 核桃长足象Alcidodesjuglans |
1.3 物理捕捉装置的研究现状 |
1.3.1 昆虫捕捉网的研究概述 |
1.3.2 其他捕捉网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捕捉网的设计 |
2.1.1 捕捉网的制作原理 |
2.1.2 捕捉网的结构 |
2.2 捕捉网的应用 |
2.2.1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捕捉试验 |
2.2.1.1 试验地概况 |
2.2.1.2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危害情况 |
2.2.1.3 捕捉网悬挂高度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捕捉效果的影响 |
2.2.1.4 不同规格网孔的捕捉网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捕捉效果的影响 |
2.2.1.5 不同胶带阻止臭椿树象甲害虫上树的效果 |
2.2.2 核桃长足象的捕捉试验 |
2.2.2.1 试验地点概况 |
2.2.2.2 核桃长足象的危害情况 |
2.2.2.3 核桃长足象年捕捉量 |
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捕捉网结构示意图 |
3.2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捕捉效果 |
3.2.1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的危害情况 |
3.2.2 捕捉网悬挂高度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捕捉效果的影响 |
3.2.3 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单网年最大捕捉量 |
3.2.4 不同规格网孔的捕捉网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成虫捕捉效果的影响 |
3.2.5 年捕捉量的动态变化 |
3.2.6 捕捉种类与捕捉总量的关系 |
3.2.7 不同规格胶带阻止臭椿树象甲害虫上树的效果 |
3.2.8 捕捉网对非目标害虫的捕捉 |
3.3 核桃长足象的捕捉试验 |
3.3.1 核桃长足象的危害情况 |
3.3.2 核桃长足象年捕捉量与成虫种群动态预测 |
3.3.3 核桃长足象单网年捕捉量随时间动态变化分析 |
4 讨论 |
4.1 影响象甲类害虫捕捉网效果的因素 |
4.1.1 网孔大小 |
4.1.2 悬挂高度 |
4.1.3 其他因素 |
4.2 捕捉网对非目标害虫的影响 |
4.3 捕捉网的应用前景 |
5 结论 |
5.1 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设计 |
5.2 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应用 |
主要创新点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科技成果及奖励 |
(3)汉滨区核桃长足象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规律 |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
1.2 调查方法 |
1.3 发生规律 |
2 防治试验设计及效果 |
2.1 化学药剂防治 |
2.2 人工防治 |
2.3 防治成本与经济性 |
3 结论与讨论 |
3.1 防治效果分析 |
3.2 汉滨区核桃长足象防治方案 |
(4)核桃长足象生物学和防治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核桃长足象的生物学特性 |
1.1 核桃长足象的形态特征[3, 9] |
1.2 核桃长足象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
2 核桃长足象的分布与危害 |
3 核桃长足象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4 核桃长足象的防治技术 |
4.1 物理防治 |
4.2 化学防治 |
4.3 生物防治 |
5 小结 |
(5)低海拔地区核桃长足象成虫越冬场所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气温观测 |
1.2.2 常规场所调查 |
1.2.3 设置布垫 |
1.2.4 实验室低温试验 |
1.2.5 树体上部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平均气温 |
2.2 长足象成虫越冬场所调查 |
2.3 长足象室内低温环境成活率试验 |
2.4 核桃树上的越冬长足象调查 |
3 结论与讨论 |
(6)汉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桃概况 |
1.1.2 核桃的价值 |
1.1.3 核桃常见病害 |
1.1.4 核桃虫害 |
1.2 国内外核桃产业发展概况 |
1.3 产业发展条件 |
1.3.1 自然概况 |
1.3.2 政府政策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思路 |
2.2 调查范围及方法 |
2.3 调查分项表 |
2.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汉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
3.1 生长情况 |
3.1.1 成活率 |
3.1.2 长势 |
3.2 园址选择 |
3.2.1 海拔 |
3.2.2 坡位 |
3.2.3 坡向 |
3.3 栽植管理情况 |
3.3.1 栽植密度 |
3.3.2 套种情况 |
3.3.3 施肥情况 |
3.3.4 修剪情况 |
3.3.5 喷洒农药情况 |
3.3.6 病虫害情况 |
3.4 土壤指标与长势情况 |
3.4.1 土壤养分与长势情况 |
3.4.2 土壤pH情况 |
3.5 问题与对策 |
3.5.1 存在问题 |
3.5.2 发展对策 |
第四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黔西北山区核桃果象甲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为害规律调查 |
1.2 防治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为害规律调查 |
2.2 虫态发育 |
2.3 不同时期施药防治效果 |
3 小结 |
(8)核桃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核桃生产概况 |
1.1.1 核桃概况 |
1.1.2 核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
1.1.3 核桃的产业发展 |
1.1.4 商洛核桃产业的发展 |
1.1.5 商洛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2 核桃主要害虫的研究进展 |
1.2.1 核桃害虫发生概况 |
1.2.2 核桃举肢蛾的研究进展 |
1.2.3 核桃长足象的研究进展 |
1.2.4 核桃其他主要害虫的研究进展 |
1.3 害虫的综合防治与生态群落平衡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核桃园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
2.1.1 试验地点概况 |
2.1.2 调查方法 |
2.1.3 分类鉴定 |
2.1.4 数据处理 |
2.2 核桃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调查 |
2.2.1 核桃老园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调查 |
2.2.2 核桃新建幼园黄刺蛾空间分布型研究 |
2.3 核桃主要害虫防治研究 |
2.3.1 核桃举肢蛾防治试验 |
2.3.2 核桃黄刺蛾防治试验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核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
3.1.1 山阳核桃老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 |
3.1.2 杨凌新建核桃幼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
3.1.3 两种核桃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
3.2 核桃园害虫名录 |
3.2.1 山阳核桃老园主要害虫名录 |
3.2.2 杨凌新建核桃幼园主要害虫名录 |
3.3 核桃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 |
3.3.1 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 |
3.3.2 核桃新建幼园黄刺蛾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 |
3.4 核桃主要害虫防治试验 |
3.4.1 核桃举肢蛾防治试验 |
3.4.2 核桃黄刺蛾防治试验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不同核桃园害虫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
4.1.2 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防治 |
4.1.3 核桃黄刺蛾的空间分布型研究与防治试验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核桃果实害虫危害损失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对当年产量的影响测定 |
2.2 对次年产量影响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果实害虫对当年产量的影响 |
3.2 果实害虫对次年产量的影响 |
3.3 果实害虫种类比例不同对次年核桃产量的影响 |
4 初步结语 |
四、核桃长足象室内发育进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毕节市核桃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分析[J]. 王晓霞,王方,林清霞,万艳,郑红军,朱慧琼,贺福元. 南方农业, 2020(18)
- [2]象甲类害虫捕捉网的设计与应用[D]. 刘慧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 [3]汉滨区核桃长足象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 王丹桂,朱光福,韩启成. 陕西农业科学, 2017(05)
- [4]核桃长足象生物学和防治研究综述[J]. 杨霞,张亚洲,陈骏,胡译文,孙建昌. 贵州林业科技, 2017(02)
- [5]低海拔地区核桃长足象成虫越冬场所调查[J]. 付甫永,王健,路纪芳,展茂魁,司徒春南.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2)
- [6]汉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郭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7]黔西北山区核桃果象甲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J]. 张军,徐富军,张宇. 中国南方果树, 2013(01)
- [8]核桃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D]. 李建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9]核桃果实害虫危害损失的测定[J]. 王兴旺,李峰,李强,彭飞. 四川林业科技, 2009(03)
- [10]科技期刊(森林病虫害部分)题录选[J]. 宋玉双. 中国森林病虫,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