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经济效益的几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1](2016)在《不同品种葡萄花芽分化规律及主要成花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在分析不同品种在广州地区萌芽和成花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1-2年生‘东方之星’和‘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相同品种不同节位以及不同品种相同节位的芽在花芽分化期间芽形态、叶片和茎段组织主要营养物质以及在各组织中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一方面试图寻找‘夏黑’和‘东方之星’两个品种花芽分化期的芽形态变化特点以及叶片和茎端组织内主要营养物质的积累对花芽分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花芽分化过程中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的分析,以期更深入的了解不同品种葡萄花芽分化规律以及机制,为南方葡萄栽培生产和花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东方之星’最易成花,‘阳光玫瑰’和‘温克’次之,‘夏黑’成花率最低;刻伤处理可以促进芽眼萌发;结果母枝粗度在0.7-1.5cm之间时芽眼萌发率和新梢成花率相对较高。二级枝的冬芽萌发和成花率均高于一级枝(主蔓);而相同品种的“V”型架萌发时间普遍早于平棚,但平棚的成花率要高于“V”型架;夏季回缩修剪后,单氰胺和去叶处理会提高冬芽萌芽率,但对成花率的影响不大。2、根据不同节位修剪后冬芽抽梢成花情况及各节位冬芽解剖观察,‘夏黑’和‘东方之星’冬芽成花进程明显不同,‘东方之星’摘心后,冬芽萌发后便可见成花,而‘夏黑’则需要在第7节位以上冬芽才有少量成花。表明‘东方之星’成花进程快于‘夏黑’。3、‘东方之星’各节位的叶片和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的含量普遍高于‘夏黑’,为其更快进入成花状态提供了营养基础。4、四个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不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但存在表达强弱的差异。其中,VvSOC1和VvFLC在芽中有较高的表达量,而VvLFY却在茎中的表达量要高于其他组织,VvFT则是在三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叶片中表达最高。这些基因中,VvFT在‘东方之星’的嫩叶上就有很高的表达,并且显着高于‘夏黑’,与其成花进程早一致,而VvFLC在叶片的表达水平与VvFT呈现相反的趋势,显示该VvFLC对VvFT的负调控效应。其他基因与成花进程快慢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周丽[2](2014)在《新疆红枣优生区及高效栽培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枣(Ziziphus jujuba Mill.)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植物,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果树。新疆不是我国枣的原产中心,但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新疆红枣产区光热资源充足、地势平坦,适合机械化耕作,是我国红枣的最佳优生区,具有发展现代红枣产业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连续20年(1993~2012)的气象资料,结合枣区现状,用ArcGIS技术研究了新疆各红枣栽培区的优生区地位及其类别;调查了南疆和东疆红枣主产区的主栽品种、栽培模式和产量效益,提出了新疆现代红枣栽培模式,以便为新疆红枣良种区域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新疆红枣的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经考证,新疆红枣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100多年前。截至2013年底,全疆红枣面积47.37×104hm2,产量145×104t。主要地方品种有新疆小圆枣、哈密大枣、阿拉尔圆脆枣、吾库扎克小枣、喀什葛尔小枣、新疆长圆枣和阿克苏小枣。引进品种有100多种,但以骏枣和灰枣为主,品种格局比较单一。研究确定新疆红枣产区以骏枣、灰枣和壶瓶枣等为主导品种,以七月鲜、赞皇大枣、相枣、晋枣、蛤蟆枣等调整、优化南疆和东疆地区的品种结构。(2)研究确定以年平均温度、无霜期、生长季≥10℃的积温、≤–20℃出现的天数、极端最低温度和生长季干燥度作为新疆红枣优生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用ArcGIS技术将新疆(南疆和东疆)红枣产区分为4个等级,其中最佳优生区包括和田地区,以及若羌、且末、麦盖提、莎车和沙雅等县;优生区包括喀什、巴楚、岳普湖、伽师、疏勒、温宿、库车等县;适宜区包括叶城、疏附、托克逊、吐鲁番、阿图什、新和等县;次适宜区包括塔什库尔干、阿克陶、拜城及哈密地区。(3)结合现代果业发展趋势和新疆枣区的特点,确定了新疆现代红枣栽培模式,即宽行密植栽培模式,强调以优生区和主导品种为基础,完善枣园基础保障设施和机械化配套设施,提升亩产值1万元的栽培模式,实现新疆红枣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孙锋,骆强伟,肯吉古丽,廖康[3](2013)在《七个葡萄品种露地与温室栽培结实特性差异研究》文中指出以7个葡萄品种为试材,调查了其在露地和温室内的结果枝数量、果粒重量、果穗重量等,以探明不同葡萄品种在露地与设施栽培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露地栽培的供试品种结果表现正常,而设施栽培的结果枝率明显低于露地栽培,其中"乍娜"、"火焰无核"、"贵妃玫瑰"相对较好;相比而言,"森田尼无核"和"粉红亚都蜜"的结果少、结果率低,产量也比较低;"维多利亚"和"火州黑玉"结果率比较低,但是结果数量和产量可达到基本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鄯善露地栽培的葡萄品种大多能够正常结果,而所有品种在设施栽培下结果性状与露地相差较大,能够适应设施栽培的品种主要表现在结果枝数多,结果枝率较高,果穗相对较大等方面。
张斌[4](2013)在《烟台市福山区门楼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研究》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兴建了一大批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库移民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了帮助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努力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对保护移民权益、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扶持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偏低、移民直接受益不够等多种原因,目前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普遍较差,有相当多的移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大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水库移民问题是伴随水利设施建设而产生的。如何解决移民的安置和发展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因为水库移民涉及到农村、城镇、工业企业、交通运输、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社区结构需要重组,区域经济需要恢复和发展,移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妥善安置,这关系到淹没区和安置区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到每个移民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水库移民安置问题是集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烟台市福山区门楼水库库区村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详细介绍了库区村移民后期扶持情况,深入分析研究了后期扶持两个阶段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及建议。研究认为,解决门楼水库库区村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库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库区社会保障体系;(2)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大樱桃等特色产业;(3)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破解产业难题;(4)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型新库区;(5)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库区农民整体素质;(6)实施二次搬迁,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邱赛[5](2013)在《陕西合阳地区延迟出土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延迟栽培是一种能够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栽培模式,合阳地区还没有建立该培模式。本研究以延迟出土的方法,推迟物候期,以期为合阳地区延迟栽培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的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以葡萄出土前白天覆盖草帘延迟红地球葡萄的出土时间。在2012年调查延迟出土对红地球葡萄物候期、主要病害发生情况、生长习性并重点调查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获得的结果如下:1.出土前白天覆盖草帘可以降低地表下20cm处的温度并减缓地温的升高速度,从而推迟葡萄的出土时间。白天覆盖草帘比不覆盖草帘的日平均地温低3~4℃,可以将红地球葡萄的出土时间推迟11d。2.延迟出土能够推迟红地球葡萄的物候期,将红地球葡萄的成熟时间推迟14d。延迟出土的红地球葡萄于4月9日出土,并于9月26日成熟,而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萌于3月29日出土,成熟期为9月12日。3.2012年,延迟出土和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发生的病害主要是叶片霜霉病和果实日灼病。霜霉病在延迟出土和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叶片的发病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是延迟出土的红地球葡萄果实的日灼病比正常出土的葡萄严重。4.延迟出土的红地球葡萄的主要生长结果习性指标和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无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两者萌芽率、结果枝百分率、结果系数和坐果率无明显差别。但是延迟出土的红地球葡萄由于日灼病较重,果穗重量轻且单株产量较低。5.延迟栽培不会降低红地球葡萄的果实品质。延迟出土对转色后红地球葡萄浆果中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但是对果皮中总花色素含量、总酚含量和单宁含量有较大影响。而且果实成熟时,延迟出土和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浆果中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无明显差异,其还原糖含量为151.27~154.04g/L,可滴定酸含量为4.61~4.65g/L,糖酸比为31.5~32.5,可溶性固形物为15.8~15.9%,而果实硬度为3.8~4.3kg/cm2。但是延迟出土和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浆果中VC含量以及果皮中总花色素含量、总酚含量和单宁含量有显着差异,前者葡萄浆果中VC含量、总花色素含量、总酚含量均高于后者,而单宁含量低于后者。延迟出土比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果粒大、重量重、颜色一致且较深。但是延迟出土的红地球葡萄的果穗比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轻且果穗较松散。转色后,红地球葡萄果皮中的主要花色苷为Pn-3-O-Glu,Cy-3-O-Glu和Pn-3-O-(6-O-Acet)-Glu,上述三种花色苷占到红地球葡萄果皮中花色苷总量的90%左右。延迟出土和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种类没有改变,但是延迟出土的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高于正常出土的红地球葡萄。
林金秀,庄卫东,郑金水,张平泉[6](2012)在《优质草莓立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引进台湾先进的立体草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并进行改进与创新,提出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
王海波,王宝亮,刘万春,何锦兴,刘凤之[7](2008)在《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葡萄促早栽培中,连年丰产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选择耐弱光品种、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合理负载、恰当整形修剪、高效肥水利用、叶片保护和栽培制度等方面阐述了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关键技术体系,并指出了今后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的研究重点。
毕彩虹[8](2007)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优质绿茶的品质变化研究》文中提出“高档茶畅销、低档茶滞销”的现象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茶业的发展,春茶多为名优茶,供不应求,夏秋茶品质低、销量差,这跟生长环境有关。设施栽培能够改善茶园环境气候。喷灌能提高茶叶产量,遮荫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研究较多。但遮荫+喷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内含品质成分的变化幅度的研究未见报道。因而,对于设施栽培条件下夏秋茶产量、品质变化及设施栽培持续效应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是以夏秋茶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设施栽培改善茶树生长环境,以提高绿茶产量和品质,使其接近春茶品质。该研究可为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拓宽名优茶生产期,改善茶叶生产现状,具有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研究结果如下:1、茶园小气候背景值观察分析结果显示:设施栽培条件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遮荫使光照强度降低61.01%~67.62%,接近晚春茶园照度。同时,设施栽培有降温、增湿作用,遮荫+喷灌降温效果最好,喷灌次于遮荫;喷灌、遮荫+喷灌及遮荫区湿度分别增加12.89%、20.11%、10.89%,但喷灌区湿度下降较快。设施栽培对光照强度没有持续效应,而停止的短期内对温度、湿度有一定的持续效应。2、设施栽培条件下百芽重、鲜叶产量均提高,喷灌、遮荫+喷灌及遮荫各区茶树鲜叶产量提高30%~47%、46%~71%、23%~39%,遮荫+喷灌增产明显。各设施栽培区亩产干茶量均不同程度增加,试验茶样折干率关系为遮荫+喷灌区>喷灌区>遮荫区>对照区,表明设施栽培区折干率增大,遮荫+喷灌区折干率高于晚春茶。设施栽培停止的短期内有持续效应,且遮荫+喷灌区明显。3、生化分析结果显示:喷灌、遮荫+喷灌、遮荫各区茶样多酚类总量增加7.41%~9.58%、10.26%~12.61%、11.93%~13.50%,氨基酸总量提高9.46%~33.53%、27.78%~60.69%、22.22%~46.82%;酚氨比大小为遮荫+喷灌<遮荫<喷灌<对照;遮荫+喷灌区多酚类、氨基酸总量及酚氨比相对接近晚春茶样。水浸出物总量增加2.01%~4.62%、4.99%~7.66%、1.31%~3.26%;咖啡碱总量基本稳定;各区儿茶素总量增加0.31%~2.31%、40.39%~40.45%、63.53%~94.18%;可溶性糖总量提高7.28%~10.26%、8.20%~13.14%、3.25%~7.21%。chla、chlb及总量均增加,遮荫有利chla增加,而遮荫+喷灌含量增加最明显,且chl(a/b)较大。设施栽培停止对以上品质成分(叶绿素组成除外)短期内有一定的持续效应。4、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对照及设施栽培区分别检测到17、16种氨基酸,设施栽培区未检测到组氨酸。设施栽培区中茶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5种主要氨基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喷灌、遮荫+喷灌、遮荫区茶样茶氨酸+苏氨酸含量增至对照的1.59、1.93、1.68倍,且茶氨酸+苏氨酸在氨基酸总量中占比重也均增加。遮荫及遮荫+喷灌对氨基酸组分影响较大。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喷灌、遮荫使EGC含量增加,遮荫区含量提高近1倍,遮荫+喷灌区含量降低27.91%。遮荫、遮荫+喷灌条件使D-C、EGCG、EC、ECG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而喷灌条件下其均降低;EGCG含量分别增加55.44%、99.80%,且在总儿茶素中的占的比重也增加。而ECG在总儿茶素量中占的比重,遮荫+喷灌区增加,喷灌、遮荫区降低。设施栽培区GCG含量各增加48.64%、94.75%、194.40%。6、色差计测定色差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区干茶及茶汤色泽均得到改善。遮荫、遮荫+喷灌区的干茶及茶汤色泽绿度较大;喷灌、对照区茶样黄度相对较大。设施栽培停止,遮荫、遮荫+喷灌区茶样绿度下降快,黄度相对增加,持续效应小。
王立如[9](2007)在《宁波葡萄栽培新技术研究和推广策略》文中指出葡萄是宁波市的重要水果种类,其生产已经成为宁波市部分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葡萄设施发展,根域限制技术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套袋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宁波市葡萄生产概况;提出了东南沿海地区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包括气候环境条件限制,设施栽培投资大、规模优势小,综合竞争力弱等等风险。结合宁波市葡萄生产现状,引入最新技术手段,开展新型大棚结构、套袋栽培、根域限制栽培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改进和提升宁波市现有的果树生产技术体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分析了现有葡萄设施大棚结构的优劣,设计出水泥钢管钢线组合联体葡萄大棚。以水泥柱、钢管、钢铰线为主体材料,单栋单行,单棚宽和水泥柱间距固定,用钢绞线将水泥桩纵横固定,顶上均匀分布钢管棚面,棚间钢管用钢丝和钢绞线相联,即形成水泥钢管钢线联体大棚。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适用面广,符合人性化省力操作,抗风力强,光线利用高,可大面积推广。研究比较了套袋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和农药残留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效果。套袋可以明显降低葡萄果实的发病率,提高葡萄外观品质。在采收前10天左右解袋,有利于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有色品种着色。几种果袋的效果基本一致,但以白色专用葡萄果袋为优。套袋对减少果实农药残留量作用也有明显效果。通过对美人指葡萄定植当年在不同容积根域限制下根系生长发育的研究表明:美人指葡萄的根系生长发育、地上部生长在不同容积的箱式根域限制栽培下存在显着差异。箱式容积范围越小,其总根鲜重,干重越轻;随着箱式容积范围的减小,其总根数、表面积也随之减少。根域限制后其地上部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主要表现为地上枝蔓基部直径变细、生长减缓、分枝数减少、分枝长度缩短、枝蔓鲜干重减轻。容积范围减小,根冠干重比也随着减小,而总根长与枝总生长量比随之增大。通过控制植株生长势,抑制了当年新梢生长的长度,缩短新梢节间的长度,并提高了翌年春季枝梢芽的萌发率和成枝率,以及花芽的质量。根域限制对果实生长发育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不同根域限制栽培方式对果实纵横径、干鲜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箱式限根栽培的促进作用集中于果实第二次快速增长期,袋式限根栽培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都有明显作用;明显改善果实的品质,发育后期可以显着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并加速果实含酸量的下降,提早提高果实风味品质。论文还对生产技术推广策略进行了讨论。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10](2005)在《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经济效益的几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经济效益的几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品种葡萄花芽分化规律及主要成花基因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1 前言 |
1.1 国内外果树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
1.1.1 果树花芽分化的概念 |
1.1.2 果树花芽分化生理机制 |
1.1.2.1 影响果树花芽分化的内部因素 |
1.1.2.2 果树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 |
1.1.2.3 外界因子与果树花芽分化 |
1.1.3 果树花芽分化的分子机理 |
1.2 果树花芽分化机理假说 |
1.2.1 C/N学说 |
1.2.2 激素平衡学说 |
1.2.3 临界节位学说 |
1.2.4 成花素学说 |
1.2.5 多因子控制理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田间试验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调查 |
2.1.2.1 一年生植株春季冬芽萌动和成花情况调查 |
2.1.2.2 夏季采后修剪对冬芽萌动和成花影响 |
2.1.2.3 两年生植株春季冬芽萌动和成花特点 |
2.1.2.4 夏季不同节位冬芽成花进程初探 |
2.2 不同节位冬芽形态的观察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不同节位芽的解剖观察 |
2.3 夏季不同节位叶片和茎段组织贮藏营养的测定 |
2.3.1 可溶性糖的提取和测定 |
2.3.2 淀粉提取和测定 |
2.4 不同品种不同节位各器官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
2.4.1 基因序列与引物的设计 |
2.4.2 葡萄各组织RNA的提取与c DNA的合成 |
2.4.2.1 葡萄各组织RNA的提取与纯化 |
2.4.2.2 c DNA合成 |
2.4.3 荧光定量PCR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品种葡萄花芽分化生物学规律比较 |
3.1.1 不同品种间葡萄的萌芽率和成花率的比较 |
3.1.2 不同粗度枝条的冬芽萌芽率、成花率的调查 |
3.1.3 刻伤处理对不同品种葡萄冬芽萌芽的影响 |
3.1.4 夏季采后修剪对冬芽萌动和成花影响 |
3.1.5 两年生植株春季冬芽萌动和成花特点 |
3.1.6 两年生葡萄结果枝不同节位夏季修剪冬芽萌动成花情况 |
3.2 不同品种葡萄不同节位冬芽结构的变化 |
3.3 不同节位叶片、茎段组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
3.3.1 不同节位叶片、茎段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3.3.2 不同节位叶片、茎段组织淀粉含量的变化 |
3.4 四个花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节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3.4.1 不同节位各组织Vv SOC1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 |
3.4.2 不同节位各组织Vv LFY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 |
3.4.3 不同节位各组织Vv FT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 |
3.4.4 不同节位冬芽中Vv FLC的表达趋势 |
4 讨论与结论 |
4.1 不同品种葡萄花芽分化的生物学规律 |
4.1.1 不同品种葡萄的冬芽萌芽和成花能力 |
4.1.2 结果母枝粗度与其冬芽萌芽率、成花率的关系 |
4.1.3 刻伤及单氰胺处理对不同品种葡萄萌芽率和成花率的影响 |
4.1.4 不同栽培架式对不同品种葡萄萌芽率和成花率的影响 |
4.1.5 ‘夏黑’和‘东方之星’的花芽分化规律 |
4.2 碳水化合物与葡萄花芽分化的关系 |
4.3 不同节位组织中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新疆红枣优生区及高效栽培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枣树栽培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1.1.1 温度 |
1.1.2 光照 |
1.1.3 降水 |
1.1.4 风 |
1.2 枣树栽培区划研究进展 |
1.3 枣树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
1.3.1 山地红枣栽培模式 |
1.3.2 枣粮间作 |
1.3.3 草地枣园栽培模式 |
1.3.4 设施栽培模式 |
1.4 新疆红枣栽培模式与区划研究进展 |
1.4.1 新疆红枣栽培历史 |
1.4.2 新疆红枣栽培模式 |
1.4.3 新疆红枣区划研究 |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栽培历史与产区现状 |
2.2.2 栽培模式与效益调查 |
2.2.3 优生区区划指标的确定 |
2.2.4 区域的确定 |
2.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新疆红枣栽培历史 |
3.1.1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 |
3.1.2 唐宋至明清时期 |
3.2 品种资源 |
3.2.1 地方品种 |
3.2.2 引进品种 |
3.3 栽培现状与产区状况 |
3.4 优生区研究 |
3.4.1 优生区气候特征比较 |
3.4.2 优生区区划及其分区评述 |
3.5 现代栽培模式 |
3.5.1 优生区确定主导品种 |
3.5.2 枣园基础保障设施 |
3.5.3 现代栽培模式 |
3.5.4 机械化配套设施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栽培历史与现状 |
4.1.2 优生区区划 |
4.1.3 现代栽培模式 |
4.2 讨论 |
4.2.1 优生区区划 |
4.2.2 现代栽培模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
(3)七个葡萄品种露地与温室栽培结实特性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7个葡萄品种露地和温室栽培的结果枝数比较 |
2.2 7个葡萄品种露地和温室栽培结果枝率比较 |
2.3 7个葡萄品种露地和温室栽培果实性状及667 m2产量比较 |
3 讨论与结论 |
(4)烟台市福山区门楼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2 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移民和水库移民 |
2.1.2 移民安置 |
2.1.3 移民后期扶持 |
2.2 相关理论 |
2.2.1 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理论 |
2.2.2 科学发展观理论 |
2.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门楼水库库区村镇和移民概况 |
3.1 门楼水库及库区村镇概况 |
3.1.1 门楼水库基本情况 |
3.1.2 门楼水库库区村镇基本情况 |
3.2 门楼水库库区移民前期安置概况 |
3.2.1 移民前期安置情况 |
3.2.2 移民拆迁补偿情况 |
3.3 门楼水库库区移民前期安置后的状况 |
4 门楼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实践分析 |
4.1 后期扶持第一阶段 |
4.1.1 一轮扶贫情况概述 |
4.1.2 二轮扶贫情况概述 |
4.1.3 后期扶持第一阶段(两轮扶贫)存在的问题 |
4.2 后期扶持第二阶段 |
4.2.1 后期扶持第二阶段概述 |
4.2.2 后期扶持第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后期扶持两个阶段取得的成果 |
4.3.1 重点缓解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 |
4.3.2 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库区农民收入 |
4.3.3 构建保障体系,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
5 门楼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制约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
5.1 后期扶持的制约因素 |
5.1.1 移民环境容量有限 |
5.1.2 移民文教事业落后 |
5.1.3 库区基础设施较差 |
5.1.4 库区支柱产业空虚 |
5.1.5 库区社会保障不健全 |
5.2 制约因素的影响分析 |
5.2.1 移民环境容量有限的影响 |
5.2.2 库区文教事业落后的影响 |
5.2.3 库区基础设施较差的影响 |
5.2.4 库区支柱产业空虚的影响 |
5.2.5 库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影响 |
5.3 制约因素的成因分析 |
5.3.1 库区环境因素 |
5.3.2 移民素质因素 |
5.3.3 移民政策因素 |
5.3.4 移民心理因素 |
6 加强门楼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对策建议 |
6.1 加大库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库区社会保障体系 |
6.2 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大樱桃等特色产业 |
6.2.1 发展大樱桃等特色产业的优势 |
6.2.2 发展大樱桃等特色产业的措施 |
6.3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破解产业难题 |
6.3.1 库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优势及前景 |
6.3.2 库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现状及下步的发展途径 |
6.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型新库区 |
6.4.1 搞好新库区建设规划 |
6.4.2 加快库区公共设施建设 |
6.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6.4.4 健全完善库区村管理体系 |
6.4.5 强化新库区建设的监督考核 |
6.5 搞好教育教训,提高库区移民整体素质 |
6.5.1 加强库区移民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 |
6.5.2 加强库区移民政策形势和科普、道德、法制教育 |
6.5.3 完善库区移民公共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 |
6.6 实施二次搬迁,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
6.6.1 需要搬迁的库区村基本情况 |
6.6.2 库区村搬迁安置的可行性分析 |
6.6.3 库区村搬迁安置的建议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成果奖励 |
(5)陕西合阳地区延迟出土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延迟栽培概述 |
1.1.1 葡萄延迟栽培的现状 |
1.1.2 延迟栽培的主要方法措施及进展 |
1.1.3 利用延迟出土推迟物候期 |
1.1.4 延迟栽培的研究意义 |
1.2 红地球葡萄栽培概述 |
1.2.1 红地球葡萄简介 |
1.2.2 红地球葡萄在我国的栽培情况 |
1.2.3 红地球葡萄延迟栽培的优势 |
1.3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和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栽培管理方式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3.1 试验设计 |
2.3.2 方法 |
2.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物候期以及相关地温、气温和降雨量调查 |
3.1.1 物候期调查 |
3.1.2 出土前覆盖草帘对地表下 20cm 处温度(地温)的影响 |
3.1.3 气温和降雨量调查 |
3.2 病虫害调查 |
3.2.1 叶片病害调查 |
3.2.2 果实病害调查 |
3.3 生长习性调查 |
3.4 延迟出土对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影响 |
3.4.1 延迟出土对转色后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影响 |
3.4.2 转色后红地球葡萄果皮花色苷的 HPLC 分析 |
3.4.3 延迟出土对成熟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图版说明 |
附录 2 红地球葡萄转色后果皮花色苷液相图谱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优质草莓立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草莓立体无土栽培的优点 |
1.1 节约用地, 适种范围广 |
1.2 提高品质, 适合发展观光农业 |
1.3 可控的生长环境, 有效缓解低温阴雨的影响 |
2 栽培管理技术 |
2.1 棚架的搭建 |
2.2 品种选择 |
2.3 定植管理 |
2.3.1 定植前基质处理 |
2.3.2 定植时间 |
2.3.3 种苗准备 |
2.3.4 定植 |
2.3.5 定植期间的管理 |
2.4 定植后管理 |
2.4.1 控制适宜温湿度 |
2.4.2 合理施肥 |
2.4.3 授粉 |
2.4.4 摘叶疏果 |
2.4.5 综合防治病虫害 |
2.4.6 适时采收 |
(7)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耐弱光品种 |
2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 |
2.1 选择冬、春季自然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园 |
2.2 建造采光合理的设施, 并采用透光性能良好的覆盖材料 |
2.3 尽早揭除棚膜 |
2.4 合理密植, 并采用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 |
2.5 采用采光效果良好的行向 |
3 栽培措施 |
3.1 合理负载 |
3.2 恰当整形修剪 |
3.2.1 重短截更新 |
3.2.2 超长梢修剪, 压蔓更新 |
3.2.3 平茬更新 |
3.3 高效肥水利用 |
3.4 叶片保护 |
4 栽培制度 |
5 今后研究重点 |
5.1 适宜设施栽培耐弱光品种的评价和筛选 |
5.2 加强栽培设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提高设施光环境的可调控度 |
5.3 葡萄设施栽培花芽分化生理生化基础研究及连年丰产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利用 |
(8)设施栽培条件下优质绿茶的品质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优质绿茶的发展概况 |
1.2 夏秋绿茶的发展 |
1.3 环境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
1.4 设施栽培在茶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5 绿茶品质与理化成分的关系 |
第2章 引言 |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茶树品种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设施试验方法 |
3.2.2 样品加工方法 |
3.2.3 理化分析及感官审评方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茶园小气候背景值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4.1.1 光照强度的变化 |
4.1.2 茶园温度的变化 |
4.1.3 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 |
4.2 茶树百芽重、鲜叶产量和折干率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
4.2.1 百芽重的变化 |
4.2.2 茶树鲜叶产量的变化 |
4.2.3 折干率的变化 |
4.3 绿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总量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4.3.1 多酚类总量、氨基酸总量和酚/氨比的比较分析 |
4.3.2 水浸出物总量的变化 |
4.3.3 咖啡碱总量的变化 |
4.3.4 儿茶素总量的变化 |
4.3.5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4.4 绿茶样叶绿素组成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4.5 氨基酸组成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4.6 儿茶素组成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4.7 色泽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4.7.1 干茶色泽的的测定结果 |
4.7.2 汤色的测定结果 |
4.8 感官审评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情况 |
(9)宁波葡萄栽培新技术研究和推广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1.1 国外葡萄生产概况 |
1.2.1.2 设施研究概况 |
1.2.2 我国研究现状与进展 |
1.2.2.1 我国葡萄生产概况 |
1.2.2.2 设施栽培概况 |
1.2.3 根域限制栽培技术 |
1.2.3.1 根域限制研究的背景 |
1.2.3.2 国外研究进展 |
1.2.3.3 根域限制栽培的国内研究应用 |
1.2.4 套袋栽培技术 |
1.2.5 宁波市葡萄生产概况 |
1.3 东南沿海地区葡萄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1 气候环境条件限制葡萄发展 |
1.3.2 设施葡萄生产投资大、风险大 |
1.3.3 规模优势小,综合竞争力弱 |
第二章 新型葡萄大棚设计研究 |
2.1 现有设施栽培棚类型 |
2.2 组合联体葡萄大棚结构的特点 |
2.3 结构选择 |
2.4 水泥钢管钢线组合联体葡萄大棚结构示意图 |
2.5 结论 |
第三章 套袋栽培对葡萄果实质量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2.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套袋对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 |
3.2.2 套袋对葡萄果实病害发生的影响 |
3.2.3 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3.2.4 葡萄喷施多菌灵对果实农药残留的影响 |
第四章 箱式限制对‘美人指’葡萄根系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根域限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4.2.2 根域限制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4.2.3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关系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根域限制栽培对‘美人指’葡萄枝梢生长和花芽形成的效应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园地 |
5.1.2 试验植株 |
5.1.3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根域限制对美人指葡萄当年枝梢生长的效应 |
5.2.2 根域限制对‘美人指’葡萄翌年春梢萌发和生长的效应 |
5.2.3 根域限制对‘美人指’葡萄翌年枝梢花穗数量和质量的效应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根域限制栽培对‘美人指’葡萄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园基本条件 |
6.1.2 试验材料 |
6.1.3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对果实纵、横径的影响 |
6.2.2 对果实鲜重、干重的影响 |
6.2.3 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
6.2.4 对果实含酸量变化的影响 |
6.2.5 对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宁波市葡萄设施新技术的推广策略 |
7.1 各级政府应把设施葡萄作为优势农业产业进行扶持 |
7.2 优化葡萄试验基地,完善设施栽培新体系 |
7.3 成立葡萄研究所和葡萄国外智力引进中心,加快成果转化 |
7.4 依据葡萄生产技术规程,规范葡萄生产 |
7.5 发挥生产示范基地作用,扩大产业规模 |
7.6 搞好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的栽培管理水平 |
7.7 强化优质名牌建设,提高知名度 |
7.8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注重果品安全 |
7.9 成立专业合作协会和合作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经济效益的几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品种葡萄花芽分化规律及主要成花基因表达的研究[D]. 李杰.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5)
- [2]新疆红枣优生区及高效栽培模式研究[D]. 周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3]七个葡萄品种露地与温室栽培结实特性差异研究[J]. 孙锋,骆强伟,肯吉古丽,廖康. 北方园艺, 2013(11)
- [4]烟台市福山区门楼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研究[D]. 张斌.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8)
- [5]陕西合阳地区延迟出土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D]. 邱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6]优质草莓立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J]. 林金秀,庄卫东,郑金水,张平泉. 福建农业科技, 2012(07)
- [7]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关键技术[J]. 王海波,王宝亮,刘万春,何锦兴,刘凤之.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05)
- [8]设施栽培条件下优质绿茶的品质变化研究[D]. 毕彩虹. 西南大学, 2007(06)
- [9]宁波葡萄栽培新技术研究和推广策略[D]. 王立如. 浙江大学, 2007(03)
- [10]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J].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 北方果树,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