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剧院和礼堂的火灾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卢亦庄[1](2019)在《重庆山地湿热环境砖砌历史建筑劣化检测评估研究 ——暨中央大学“七七抗战”礼堂保护修缮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文物古迹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分为六步,依次为调查、研究评估、确定保护级别、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和总结、调整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2]其中调查与研究评估是整个保护工作基础依据的部分,保护方案的制定应该建立在科学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方法之上。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保护学科的发展及我国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越发重视,许多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列入实施计划,但是由于相关行业对建筑病理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时会采取不当的修复手段,使得修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加速被修复建筑的破坏。“科学保护”要求我们对历史建筑的修复设计工作要建立在对其受损状况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之上,以整套的、合理的修复技术手段进行工作,以最小干预的态度和科学合理的手法保护历史建筑的价值,而不使其遭受不当的修复之害;另一方面,我国地域广大,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重庆地区有着山地多丘陵,夏季高温高湿,冬季阴冷潮湿的特点,且昆虫与微生物生长繁盛,上述因素构成了重庆地区建筑劣化机理及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因此,本文以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的病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本地历史建筑中的砖砌历史建筑劣化现象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其产生机理,对劣化现象的种类进行整合统计;并记录、归纳各项劣化的发生强度,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分级打分;用比较的方法赋值各类劣化对砌体损害的权重,用以评估砌体在多种劣化现象影响下的残损程度。该评价系统是一套将砌体劣化打分量化进行综合分析的评估体系,评价方法可以用作砌体残损情况的快速评价,为保护修复计划提供参考。第一章,首先阐述了“重庆山地湿热气候环境”的背景,“建筑病理学”“建筑劣化”“劣化定量分析”等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简介重庆地区的砖砌历史建筑历史和构造特点,结合地理气候环境分析,说明本地区建筑常面临的致病因素。通过调研总结砖材料常见的劣化现象种类,并提供相应图表,以此定性判断建筑劣化的种类,并能通过观察劣化现象的表现确定劣化程度。第三章,描述了建筑劣化检测在病害调查中的作用和意义,将检查方法按照对建筑损害程度或检测工作地点分类,评价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劣点,这样在选用具体的检测手段的时候我们可以进一步评价检测手段的适宜性。工作时先是定性地判定建筑劣化现象的种类,接下来是确定某种劣化现象的劣化程度数值,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受损害建筑进行检测。最后是对劣化观察或检测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划定等级值的标准,对现状进行打分,一是通过可观察的表观现象进行打分评估,另一方面是利用现代检测手段可以获取某项指标准确的劣化数值,该特征值与某种程度的劣化现象对应,可以从数值上量化劣化现象与劣化程度数值的关系。第四章,判断了劣化的种类并得到了相关的检测数值,需要将数据综合,对建筑的受损程度做出评估。对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受损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是将砌体所受劣化叠加的效果算式化,将各项劣化的风险性程度作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个劣化对砖砌体影响的权重值,这样将不同类型的劣化统一到一个维度可根据劣化发展所致的等级和所影响的面积计算对砌体的损害程度。用该方法判断砌体健康状态,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采取干预措施。第五章,选用了所在团队的实际案例重庆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抗战礼堂”保护修缮工程,说明项目从前期历史背景及环境、建筑本体调研开始,涉及到建筑劣化现象调查、病理分析、病理鉴定及劣化程度鉴定,获取这些资料后再对建筑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哪些干预是必要的,再制定以“真实性”原则为核心的保护规则下的修复设计。
谢达杨[2](2018)在《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及对策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共娱乐场所出现在城市中。由于部分经营者未能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消防安全管控成本的问题,导造成火灾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开展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及安全对策研究,减少公共娱乐场火灾发生的概率,防止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以肇庆市某公共娱乐场所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建筑结构、消防设备配置的基础上,分析人群组成分布特征及流量特点,借助数值软件,建立公共娱乐娱乐场所火灾模型,利用规范危险判断标准,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运用PyroSim软件进行火灾动力学模拟,预测场所的烟气、CO毒气的浓度扩散、温度场分布特征和规律。选取不同位置人眼特征高度(1.5米)7个监测点,计算监测点起火后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前100S秒内烟气温度处于较低的水平,烟气浓度暂时不会对疏散人群有明显影响。(2)利用Pathfinder建模,通过选择不同逃生出口,计算单体安全疏散的最高速度、时间,确定最佳疏散时间。根据统计的数据确定人员的分布位置,计算得出总疏散时间,必需疏散时间(RSET)为139秒,小于可用疏散时间(AS ET)180秒,得出在设施完好有效,通道畅通的情况下,火场人员可以安全疏散的结论。(3)提出1)严格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保护各类消防设施;2)减少火灾荷载量,有效避免火灾,减少火灾损失,3)完善应急处置机制;4)应做好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工作等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及安全对策。论文研究成果为公共娱乐场所的防火设计及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提供参考,有效提升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娱乐场所人员安全疏散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伤亡概率。
张卢妍,吕金涛[3](2017)在《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特点及逃生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频发。一方面,大量经营者为追求豪华效果和高额利润,无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建造娱乐场所时纷纷选择一些质量次、易燃、有毒的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广大群众在追求高娱乐高质量生活方式的同时,对火灾的危险性认识下降,缺乏应有的逃生知识和技能,在灾难突然降临时手足无措,最终酿成严重后果。
张彤彤[4](2017)在《基于性能化防火的超高层综合体典型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超高层建筑逐年增多,近几年发展尤其快速,并多以超高层综合体的形式出现于各中大型城市。超高层综合体以其巨大的空间拓展能力和功能集合能力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我国人口密集大,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建设超高层综合体是现代城市的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超高层综合体的建筑特点(如:建筑高度过大,内在人数过多,建筑结构复杂,交通体系多样等)增加了其自身和周边城市空间的火灾危险性,在我国现有的消防救援技术水平下,一旦发生超高层综合体火灾,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周边建筑交通的影响均是难易预计的并且及其惨重的。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相关技术条文虽对高层建筑在防火设计方面做了极限值的规定,但对于超高层综合体这种不断更新的建筑类型而言,因其结构,功能,造型和空间形式的极端性的特殊要求,现有规范的对其规范性控制依旧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运用现有规范难以确保超高层综合体一类建筑的各空间在火灾中的安全性,对某些建筑空间甚至尚无条款对其规范。性能化防火方法的提出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此方法可对具体的某一工程进行火灾全过程的模拟,主要可模拟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制定防火设计方案。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弥补了现有规范的不足和局限,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的防火性能,更有助于推动新技术的发展。本论文共有九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对国内外超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的研究现状进行的综述。在第三章中,结合超高层综合体空间要素以及现有防火规范中的不足,提炼超高层建筑的五大类典型空间,即竖向贯通空间、超大水平开敞空间、水平狭长空间、地下空间和外部空间,并对每种典型空间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至第八章为本论文的核心章节,以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视角,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超高层综合体五大类典型空间进行了火灾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的对比模拟实验,对“超规范”的设计方案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价,对条文式规范框架内的设计方法进行优化。第九章为结论与展望。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防火设计,它是更注重全过程设计中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防火设计方案,本文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技术为研究手段,试图探索超高层综合体中不同空间类型的防火优化策略,更有效的保障了超高层综合体及周边城市空间的防火性能。
张志诚[5](2012)在《浅谈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成因与预防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分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成因,提出预防对策。
李德禄[6](2011)在《浅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及成因与消防安全管理对策》文中指出近年来,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群死群伤事件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为全面整治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政府及消防机构每年都要针对公共娱乐场所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从全国各地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检查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接连不断发生的火灾事故已向我们敲起警钟,不注重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极易酿成重特大火灾事故和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预防和加强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卢拥军,张骏,李红锋[7](2011)在《防患于未“燃” 确保生产生活安全》文中研究表明新闻背景 随着夏季到来,气温不断升高,用电量增加,生产生活中稍不留意就会引发火灾,酿成灾害。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对夏季防火安全工作进行严密部署。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市公安消防支队的相关负责人,请他们介绍夏季防火的相关知识,并提醒广?
王梦超[8](2010)在《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火灾风险分析与评价是消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防火减灾能力的一种手段。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对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正确评价城市火灾风险状况,是科学有效的进行城市消防管理,制定相应消防法规,合理配置城市消防力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城市火灾的特点以及城市特征,通过火灾抽样统计分析与火灾事故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火灾危险因素,并通过对城市区域进行消防检查的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系统工程的理论,从系统入手,按照系统、子系统进行划分,对火灾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判定、检查、分析和评估等,建立了侧重于城市消防安全系统检查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得建立与完善,有助于城市火灾的预防与扑救,有助于解决城市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疏漏,从而提高管理部门的效率和效能,全面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本文重点进行了以下几项研究内容:1、论文分别从城市区域火灾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城市火灾的特点与城市火灾危险源,归纳总结出我国当前火灾形势、火灾原因等诸多方面内容,同时进行火灾事件树、事故树分析研究,从而发现城市区域火灾中的基本影响因素,并通过统计概率叠加分析得出各个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2、结合消防实践经验,对城市火灾风险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以往的研究,建立更符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城市区域消防检查提供帮助。3、建立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城市火灾风险的计算方式。4、将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当中,采用此方法对房山区消防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火灾风险评估内容更加形象化。5、提出消防安全对策,为城市的消防管理提供建议。
寇丽平[9](2009)在《人员密集场所脆弱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局部聚集人员大于50人或人群密度大于2人/平方米的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脆弱性分析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场所建筑的脆弱性分析应着眼于建筑材料、建筑整体布局、建筑防火设计、安全疏散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等;场所内人员的脆弱性分析既应考虑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工作人员安全疏散的相关技能,也要考虑普通人员的安全素质;场所周围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主要包括周边交通状况、周边建筑情况、消防站距离等。
刘晓娟[10](2009)在《大型超市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火灾时人员能否安全疏散与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已成为当前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大型超市是人流和物流的聚集地,存在大量的可燃物,火灾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大型超市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人员安全疏散研究。人员能否安全疏散取决于人员的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是否小于建筑物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人员疏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然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一般是通过建立人员疏散模型来确定。要建立人员疏散模型,首先要对疏散基础理论知识和现有模型的建立方法有所了解,其次要分析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文章对这两部分内容做了详细分析研究。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人员的移动路线、移动过程中所受的作用力、超市内人员特性和人员的移动速度,建立了大型超市的人员疏散模型,大型超市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采用火灾模拟软件来计算。本文选用FDS火灾模拟软件,通过合理设置火灾场景和火灾增长模型来模拟火灾发生及烟气的发展和蔓延过程,得出火灾达到对人构成危险状态的时间。文章最后根据建立的大型超市人员疏散模型和FDS软件对淮南某超市进行了人员疏散和火灾模拟。通过对实例进行模拟分析,证明了研究人员疏散模型的意义。
二、影剧院和礼堂的火灾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剧院和礼堂的火灾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山地湿热环境砖砌历史建筑劣化检测评估研究 ——暨中央大学“七七抗战”礼堂保护修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2.1 学术价值 |
1.2.2 社会价值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综述与评价 |
1.4 研究内容 |
1.4.1 重庆砖砌历史建筑劣化类型、特点与致病机理 |
1.4.2 建立重庆砖砌历史建筑“劣化”检测技术方法 |
1.4.3“劣化分级评估指标体系”与“预防性保护”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重庆山地湿热环境砖砌历史建筑病理分析 |
2.1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劣化状况调研与分析 |
2.1.1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发展概况 |
2.1.2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调研范围 |
2.2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劣化主要影响因素 |
2.2.1 地理因素 |
2.2.2 气候环境因素 |
2.2.3 生物因素 |
2.2.4 其他因素 |
2.3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劣化机理分析 |
2.4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劣化表现类型归纳 |
2.4.1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劣化统计概况 |
2.4.2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劣化现象术语与表现 |
2.5 本章小结 |
3 重庆山地湿热环境砖砌历史建筑劣化检测技术与劣化数据评估 |
3.1 砌体建筑劣化检测工作方法 |
3.1.1 建筑劣化检测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分类 |
3.1.2 专项检测技术方法 |
3.2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劣化检测数据评估 |
3.2.1 目测法观察表观现象对单项劣化数据评估 |
3.2.2 检测数据与单项劣化数据评估 |
3.3 本章小结 |
4 重庆山地湿热环境砖砌历史建筑劣化定量综合分级评估 |
4.1 遗产建筑评价方法 |
4.2 基于定量分析的劣化评估分析 |
4.2.1 劣化指标 |
4.2.2 劣化权重计算 |
4.3 劣化现象风险性评估 |
4.3.1 风险性评价指标 |
4.3.2 重庆地区砖砌历史建筑砌体劣化现象风险性综合评分 |
4.4 砖砌建筑劣化权重计算与劣化量化分级标准 |
4.4.1 砖砌历史建筑的劣化权重计算 |
4.4.2 综合劣化程度指标判断修复必要性 |
4.5 本章小结 |
5 实践项目:中央大学“七七抗战”礼堂保护修缮工程 |
5.1 工程概况 |
5.2 前期调查与记录 |
5.2.1 历史建筑与环境综合调查的价值、目标与内容 |
5.2.2 历史调查 |
5.2.3 历史建筑测绘记录 |
5.3 抗战礼堂劣化因素分析与调查统计 |
5.3.1 抗战礼堂建筑劣化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5.3.2 抗战礼堂劣化调查记录 |
5.4 抗战礼堂病害“劣化检测”调查与分析 |
5.4.1 结构安全性检测 |
5.4.2 其他专项检测 |
5.5 礼堂修缮前状况综合价值评估 |
5.5.1 抗战礼堂形式评价 |
5.5.2 抗战礼堂砖砌结构劣化程度综合评价 |
5.5.3 现状评价结果综述 |
5.6 抗战礼堂保护修复设计 |
5.6.1 保护修复原则与应用 |
5.6.2 基于劣化调查研究的保护修复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6.1 成果与展望 |
6.2 研究缺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及实践项目 |
C 重庆近现代砖砌体历史建筑调研点一览 |
D 重庆山地湿热环境下砖砌体历史建筑劣化现象分布统计 |
E yaahp软件对砌体劣化现象层次分析的计算列表 |
F 砌体劣化现象对照表 |
G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2)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及对策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项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公共娱乐场所发展状况 |
1.1.2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状况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某公共娱乐场所实地调研分析 |
2.1 某公共娱乐场所调查 |
2.1.1 周边环境 |
2.1.2 内部情况 |
2.2 火灾风险因素及危险源 |
2.2.1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
2.2.2 主要危险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模拟 |
3.1 研究对象情况 |
3.1.1 人流量分析 |
3.1.2 建筑结构及可燃物 |
3.1.3 火灾载荷计算 |
3.2 PyroSim火灾场景模拟 |
3.2.1 PyroSim软件介绍 |
3.2.2 PyroSim火灾场景设定 |
3.2.3 危险判断标准 |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3.1 温度场 |
3.3.2 烟气浓度 |
3.3.3 火源区(杂物区)附近区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
4.1 人员特性分析 |
4.1.1 心理因素 |
4.1.2 生理因素 |
4.2 火灾环境特性分析 |
4.3 疏散过程现象研究 |
4.3.1 疏散人流成拱现象 |
4.3.2 疏散群集流类型 |
4.3.3 疏散过程拥挤踩踏现象 |
4.4 Pathfinder人员疏散疏散研究 |
4.4.1 Pathfinder软件介绍 |
4.4.2 数值模型及参数设置 |
4.4.3 模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管理及疏散对策 |
5.1 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管理 |
5.1.1 消防设施设置与维护 |
5.1.2 减小火灾总荷载量 |
5.1.3 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及管理工作 |
5.2 公共娱乐场所人员疏散对策 |
5.2.1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
5.2.2 加强工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
5.2.3 消防部门做好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扑救和疏散救人准备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3)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特点及逃生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特点 |
2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逃生方法 |
(4)基于性能化防火的超高层综合体典型空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2.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
1.1.2.2 超高层的发展趋势 |
1.1.2.3 建筑防火是发展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超高层综合体 |
1.2.1.1 建筑高度的界定 |
1.2.1.2 超高层综合体 |
1.2.1.3 超高层综合体的火灾特点及危害 |
1.2.2 性能化防火设计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超高层综合体性能化防火研究综述 |
2.1 国内外建筑性能化防火的研究概况 |
2.1.1 国外研究概况及综述 |
2.1.2 国内研究概况 |
2.2 我国超高层综合体防火研究现状 |
2.2.1 我国超高层的防火现状 |
2.2.2 我国超高层防火规范的问题 |
2.2.2.1 规范的矛盾性 |
2.2.2.2 规范的局限性 |
2.2.2.3 规范的滞后性 |
2.3 性能化防火设计模拟 |
2.3.1 火灾与疏散模拟软件 |
2.3.1.1 现有的模拟软件介绍 |
2.3.1.2 本论文采用的模拟软件 |
2.3.2 火灾烟气蔓延计算与模拟 |
2.3.2.1 火灾荷载的计算 |
2.3.2.2 火灾发展过程介绍 |
2.3.2.3 烟气发展过程 |
2.3.2.4 安全评估指标 |
2.3.3 人员安全疏散的计算与模拟 |
2.3.3.1 超高层的交通组织模式 |
2.3.3.2 影响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 |
2.3.3.3 人安全疏散参数的设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高层综合体空间构成及火灾危险性分析 |
3.1 典型空间的提炼 |
3.1.1 建筑空间的构成要素 |
3.1.2 典型空间的提炼 |
3.1.3 典型空间的描述 |
3.2 典型空间的火灾和危险性分析 |
3.2.1 典型空间中常见材料及物品热值 |
3.2.2 竖向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2.3 超大水平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2.4 水平狭长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2.5 地下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2.6 外部空间的火灾危险性 |
3.3 超高层典型空间的组合分布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竖向贯通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 |
4.1 竖向贯通空间的分类与防火难点 |
4.1.1 中庭空间的防火难点 |
4.1.2 交通核的防火难点 |
4.1.3 竖向缝隙空间的防火难点 |
4.1.4 设备竖井的防火难点 |
4.2 竖向贯通空间的火灾性能化模拟 |
4.2.1 模拟中庭高度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4.2.1.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1.2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1.3 结论与建议 |
4.2.2 模拟中庭界面方式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4.2.2.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2.2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2.3 结论与建议 |
4.2.3 模拟中庭的底面形状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4.2.3.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3.2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3.3 结论与建议 |
4.2.4 模拟玻璃幕墙与楼层间的缝隙宽度和层高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4.2.4.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4.2 运算结果对比及分析 |
4.2.4.3 结论与建议 |
4.2.5 模拟火灾中核心筒的人员疏散情况 |
4.2.5.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4.2.5.2 运算结果及分析 |
4.2.5.3 结论与建议 |
4.3 竖向贯通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1 中庭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2 交通核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2.1 交通核前室的优化策略 |
4.3.2.2 消防楼梯间和电梯井的优化策略 |
4.3.2.3 客梯辅助消防疏散的探索 |
4.3.2.4 疏散电梯的设计要求 |
4.3.2.5 疏散楼梯间的设计要求 |
4.3.3 缝隙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3.1 玻璃幕墙的优化策略 |
4.3.3.2 夹心墙与可燃材料的隔热层的优化策略 |
4.3.3.3 外墙外保温的优化策略 |
4.3.4 管道井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超大水平开敞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 |
5.1 超大水平空间的分类与防火难点 |
5.1.1 避难层的防火难点 |
5.1.2 标准层的防火难点 |
5.2 超大水平开敞空间的火灾性能化模拟 |
5.2.1 模拟核心筒的位置对标准层火灾烟气的影响 |
5.2.1.1 火灾场景设计 |
5.2.1.2 运算结果对比及分析 |
5.2.1.3 结论与建议 |
5.2.2 模拟核心筒的位置对标准层人员疏散的影响 |
5.2.2.1 几何模型的对比设置 |
5.2.2.2 人群的设置 |
5.2.2.3 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5.2.2.4 结论与建议 |
5.2.3 模拟标准层的平面形状对其火灾烟气的影响 |
5.2.3.1 火灾场景的设计 |
5.2.3.2 运算结果对比及分析 |
5.2.3.3 结论和建议 |
5.3 超大水平开敞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3.1 避难层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3.2 标准层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水平狭长空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
6.1 狭长空间的分类与防火难点 |
6.1.1 疏散走道的防火难点 |
6.1.2 非疏散走道的防火难点 |
6.2 狭长空间的火灾性能化模拟 |
6.2.1 商业内街的布置形式对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 |
6.2.1.1 火灾场景的设置 |
6.2.1.2 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
6.2.1.3 结论与建议 |
6.2.2 商业内街的布置形式对人员逃生的影响 |
6.2.2.1 几何模型的对比设置 |
6.2.2.2 人群的设置 |
6.2.2.3 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6.2.2.4 结论与建议 |
6.3 水平狭长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6.3.1 疏散通道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6.3.2 非疏散通道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地下空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
7.1 地下停车库的防火难点 |
7.2 模拟地下车库的火灾烟气蔓延规律 |
7.2.1 火灾场景的设计 |
7.2.2 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
7.2.3 结论与建议 |
7.3 地下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外部空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
8.1 超高层综合体外部空间特征 |
8.1.1 外部城市开敞空间 |
8.1.2 外部城市交通体系 |
8.1.2.1 超高层综合体周边交通调研 |
8.1.2.2 裙房与地上系统的关系 |
8.1.2.3 屋顶与停机坪的关系 |
8.1.2.4 地下空间与城市隧道的关系 |
8.2 超高层外部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8.2.1 外部城市开敞空间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8.2.2 外部城市交通系统的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9.2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5)浅谈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成因与预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
1.1 易燃可燃装修材料多, 火灾负荷大。 |
1.2 用电设备多、线路杂, 形成间接着火源。 |
1.3 人员集中、疏散困难。 |
1.4 发生火灾蔓延快、扑救困难。 |
2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 |
2.1“经济效益永远比安全重要, 说安全重要只是挂在嘴巴上说说就 |
2.2 经营者为出追求无限经济利益, 随时改变场所安全布局, 增加消费人数, 容易出现消防安全动态管理不足的而导致火灾隐患。 |
2.3 经营者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 忽视了员工的消防意识的培养。 |
3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预防对策 |
3.1 注重消防宣传, 加大执法管控力度和增强职能部门联运机制。 |
3.2 加大对平时节假的娱乐场所消防检查力度, 强化执法力度, 对擅 |
3.3 督促经营者加强对娱乐场所员工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消防 |
(6)浅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及成因与消防安全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公共娱乐场所的范围及特点 |
1.1 公共娱乐场所的范围 |
1.2 公共娱乐场所的特点 |
2 公共娱乐场所的建筑设计防火要求 |
2.1 公共娱乐场所地点选定 |
2.2 公共娱乐场所应当是独立的防火分区 |
2.3 公共娱乐场所设置地下应当符合的规定 |
2.4 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厅及含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游艺厅、桑拿浴(不含洗浴部分)、网吧等场所设置地点 |
2.5 娱乐场所额定人数的计算 |
2.6 安全疏散设计 |
3 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及成因分析 |
3.1 室内装饰、装修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 |
3.2 用电设备多,着火源多 |
3.3 营业中人员集中或超员,发生火灾往往疏散困难,伤亡重大 |
3.4 易形成立体燃烧,扑救困难 |
3.5 业主、员工和消费者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 |
3.6 消防监管不到位,部分公共娱乐场所处于失控漏管状态 |
4 预防和加强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
4.1 严把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关 |
4.2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升抗御火灾能力 |
4.3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消防监督 |
4.4 建立健全防火档案,强化消防安全管理 |
4.5 推行公众责任保险机制 |
4.6 充分利用“119”宣传日,深入开展“四个能力”建设活动 |
5 结论 |
(8)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火灾形势 |
1.1.2 我国城市火灾发展趋势 |
1.1.3 城市预防火灾概况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
1.3.2 国内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城市区域火灾特性分析 |
2.1 城市区域概念 |
2.2 城市区域火灾危险源 |
2.2.1 城市区域I 类火灾危险源 |
2.2.2 城市区域II 类火灾危险源 |
2.3 城市区域火灾宏观统计分析 |
2.3.1 火灾原因分析 |
2.3.2 火灾场所分析 |
2.3.3 火灾区域分析 |
2.3.4 火灾季节分析 |
2.4 城市区域火灾微观系统分析 |
2.4.1 系统安全分析 |
2.4.2 城市区域火灾发展事件树分析 |
2.4.3 城市区域火灾事故树分析 |
2.5 城市区域火灾特性 |
3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理论研究 |
3.1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基本理论研究 |
3.1.1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的定义 |
3.1.2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的理解 |
3.1.3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的控制 |
3.2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
3.2.1 常用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
3.2.2 消防安全系统检查评估方法 |
4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
4.1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的系统分析 |
4.2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构建思路 |
4.2.1 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
4.2.2 评估体系构建程序 |
4.3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的组成 |
4.3.1 评估基准层的建立 |
4.3.2 评估基准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
4.3.3 评估基准指标的权重确定 |
4.3.4 评估指标层的具体设计 |
4.3.5 评估结果的计算 |
4.3.6 风险等级的划分 |
5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
5.1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应用 |
5.1.1 地理信息系统在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5.1.2 PDA 消防安全系统检查评估 |
5.2 北京市房山区的城市特征与火灾风险分析 |
5.2.1 房山区的城市特征 |
5.2.2 房山区火灾特点 |
5.2.3 房山区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
5.2.4 房山区火灾风险评估 |
6 城市区域消防安全对策 |
6.1 城市消防安全措施 |
6.2 城市消防安全对策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房山区火灾风险评价具体数据表格 |
附录二 火灾事故统计分析案例表 |
(9)人员密集场所脆弱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界定 |
二、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的脆弱性分析 |
(一)建筑材料 |
(二)建筑整体布局 |
(三)建筑防火设计 |
1. 防火分隔。 |
2. 火灾自动报警。 |
3. 扑灭初期火灾。 |
(四)安全疏散系统 |
(五)建筑通风系统 |
(六)场所类型 |
三、人员密集场所内人员的脆弱性分析 |
四、人员密集场所周围环境的脆弱性分析 |
五、人员密集场所脆弱性等级的确定 |
(10)大型超市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人员疏散模型理论分析研究 |
2.1 疏散理论分析 |
2.1.1 安全疏散标准 |
2.1.2 疏散基础理论 |
2.2 现有疏散模型分析 |
2.2.1 元胞自动机模型 |
2.2.2 格子气模型 |
2.2.3 社会力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3 人员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
3.1 建筑疏散结构与安全疏散 |
3.1.1 建筑物安全出口 |
3.1.2 建筑物疏散走道 |
3.1.3 疏散楼梯和疏散门 |
3.2 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
3.2.1 火灾烟气的高温 |
3.2.2 烟气中有毒有害气体 |
3.3 人员特性对疏散的影响 |
3.3.1 影响疏散的一般人员特性 |
3.3.2 疏散中人的心理行为 |
3.3.3 火灾中人员的反应特性 |
3.3.4 紧急情况下人员运动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型超市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的建立 |
4.1 模型建立原则 |
4.2 大型超市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的建立 |
4.2.1 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的基本结构 |
4.2.2 人员疏散的移动规则 |
4.3 安全疏散模型中基本参数的确定 |
4.3.1 大型超市的疏散设施 |
4.3.2 大型超市内的疏散人员 |
4.4 本章小结 |
5 火灾时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的求解 |
5.1 火灾模拟软件 |
5.2 FDS 软件基本理论 |
5.2.1 FDS 软件简介 |
5.2.2 FDS 软件使用方法 |
5.3 火灾场景设计 |
5.3.1 火灾的发展过程 |
5.3.2 火灾场景设计 |
5.3.3 火灾增长模型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6 某超市火灾和人员疏散模拟案例分析 |
6.1 超市概述 |
6.2 超市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
6.2.1 超市火灾场景设计 |
6.2.2 火灾模拟结果分析 |
6.3 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 |
6.3.1 关键参数的确定 |
6.3.2 人员疏散模拟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四、影剧院和礼堂的火灾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山地湿热环境砖砌历史建筑劣化检测评估研究 ——暨中央大学“七七抗战”礼堂保护修缮设计[D]. 卢亦庄. 重庆大学, 2019(01)
- [2]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人员安全疏散及对策措施研究[D]. 谢达杨.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特点及逃生方法[J]. 张卢妍,吕金涛. 科技风, 2017(24)
- [4]基于性能化防火的超高层综合体典型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张彤彤. 天津大学, 2017(05)
- [5]浅谈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隐患成因与预防对策[J]. 张志诚.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7)
- [6]浅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及成因与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 李德禄.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1(04)
- [7]防患于未“燃” 确保生产生活安全[N]. 卢拥军,张骏,李红锋. 平顶山日报, 2011
- [8]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D]. 王梦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9]人员密集场所脆弱性分析[J]. 寇丽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0]大型超市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模型研究[D]. 刘晓娟. 安徽理工大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