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用角色互动方法提高临床护生目标带教的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范罗丹[1](2021)在《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构建并持续完善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方 法]本研究分四阶段进行,即现状调查阶段、行动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反思总结阶段。1.现状调查阶段应用文献回顾法、参与式观察法、团体访谈法(资料分析用Colaizi的描述性现象学七步分析法)、自主学习能力量表(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对已完整参与《护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2016级本科护生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2.行动准备阶段成立行动研究小组,初步制定解决方案。3.行动阶段通过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的三轮教学行动:第一轮教学行动对象为2017级本科护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资料分析用Nvivol 1.0软件)分析其对混合式教学的需求采用SDL进一步明确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按初步制定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行动,应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证物法及SDL对教学行动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反思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二轮行动教学对象为2018级专科及助产班护生,基于第一轮行动反思对认知工具进行调整,采用团体焦点小组访谈法、满意度问卷调查法观察/评价其学习体验及课程满意度,反思本轮和第一轮教学行动中待解决的问题。第三轮教学行动对象为2018级本科护生,在行动中强化校-院合作,组织心理护理教学查房,改良教学模式,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证物法、SDL观察/评价教学行动效果,反思本轮教学行动。4.反思总结阶段,应用归纳总结法,总结三轮教学行动,得出本研究结论。[结 果]本研究构建形成了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1.现状调查阶段:(1)文献回顾法与参与式观察法结果显示,该课程采用传统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教法单一、护生呈被动接受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状态。(2)分析护生对《护理心理学》学习体验的访谈资料得到2个核心范畴:学习感受、学习状态;4个主题群:课堂学习感受、课下学习感受、学习态度、学习效果;8个主题:教学互动局限、教学活动单一、学习工具传统、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匀、评价方式单一、与临床联系不紧密。(3)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调查结果显示2016级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护生SDL总分和除学习动机外的各维度得分显着低于国内常模(p<0.01)。(4)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信息化学习资源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联系不紧密;护生学习状态、效果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2.行动准备阶段:成立行动研究小组,据存在问题初步制定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3.行动阶段:(1)第一轮行动研究:①第一轮行动教学对护生混合式教学需求访谈数据分析显示有3个一级编码:混合式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情景及情感态度;9个二级编码:教学安排、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认知工具、积极态度、混合态度及消极态度;11个三级编码:引导督促式学习、协作探索式学习、情景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评价途径、评价方式、基础资源、辅助资源、情感反应、加强能力及提升专业。②对护生基于校-院合作的混合式教学学习体验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一级编码:主体性体验、实践性体验及情感性体验;9个二级编码:学习效果评价、学习建议、教学安排、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策略、认知工具及专业情感反应与感知;13个三级编码:心理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内化、线上、线下学习任务适量整合、临床情景内容进一步更新丰富、学习任务增加,课程负担加重(负性体验)、线上学习不够深入资源未充分利用(负性体验)、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不便利(负性体验)学习内容联系临床实践(积极体验)、评价方式丰富,有利用课堂参与(积极体验)、学习策略多样化,课堂互动多元(积极体验)、培养临床思维,憧憬临床实习、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人文关怀及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③护生在教学行动前,SDL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教学行动后,除自我管理维度,其余维度SDL得分和总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行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课程满意度得分为36.60±11.12分。④反思教学行动中认知工具存在问题,在第二轮教学行动中调整认知工具为学习通。(2)第二轮行动研究:①基于学习通开展《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体验团体访谈分析显示有2个核心范畴主题群:积极体验与负性体验;8个主题: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伴随式的学习评价,动态掌握自主学习情况、简单便捷的使用感,帮助树立学习信心、优化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平台有效融合课程,缓解在家上课的焦虑、网络条件影响,有卡顿现象及娱乐APP的使用频率增加,注意力分散。②应用于《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护生对学习通平台的使用表现出接纳态度,各条目满意度均大于80%。③反思教学行动在本轮和第一轮中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改良教学模式,深化校-院合作。(3)第三轮教学行动研究:①基于校-院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体验访谈材料分析得3个一级编码、9个二级编码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一致,13个三级编码:有效迁移利用心理护理技能、积极展开专业理论知识探究、持续更新实时专业学习资源、拓宽校-院合作途径、学习任务安排合理,课堂氛围愉快、学习资源丰富,利于拓展巩固学习、学习内容切合临床真实情景、评价方式多元且具有连续性、教学互动密度大,课堂参与感加强、使用便捷,符合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理解人文关怀、培养临床思维,增强职业认同感及憧憬临床实习,自我效能感提升。②2018级护生教学行动前SDL总分与除沟通交流维度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行动后除自我管理维度,其余各维度及总分与常模比较均高于常模(p<0.01),行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行动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③课程满意度得分为42.1 ±8.63分,对比第一轮行动护生对该课程的课程满意度有效提高(p<0.01)。4.反思总结阶段:(1)总结归纳法从有效教学模式运行和丰富教学资源方面对三轮教学行动取得成果进行归纳;(2)分析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活动功能具有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动机,深化校-院合作机制三方面主要功能(3)反思混合式存在问题及展望。[结 论]基于校-院合作的《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优化了护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护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其学习兴趣且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护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有效提高了护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
陈红[2](2021)在《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开展干预研究奠定基础。2.评价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效果,为叙事教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丰富国内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方法。[方法]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关怀能力量表(CAI)、自制一般资料情况调查表编制调查问卷,于2019年7月对我校护理学院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16级共694名护生进行资料收集。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叙事教育干预研究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通过网络查询收集教学素材,以解释性现象学和人性关怀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叙事教育教学程序,通过专家论证最终确立叙事素材和教学方案。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选择我校护理学院2018级全日制护理本科大三学生215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学时学校的随机分组方案,将一大班共108人作为实验组,二大班共107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类型是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以《护理心理学》为教学平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叙事教育进行教学。教学结束,采用关怀能力量表(CAI)、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教学满意度评价、课程成绩、半结构化访谈、反思日记对比分析等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叙事教育的干预效果。采用SPSS 25.0对量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分析质性资料。[结 果]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1)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护生的CAI评分为181.70±16.94,显着低于国内外常模分值(P<0.001),关怀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单因素分析结果:CAI得分在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母亲关系、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4个因素的差异上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是否担任职务、与父亲关系、与老师关系3个因素的CA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及与母亲关系。2.叙事教育干预研究(1)专家论证结果: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叙事教育教学程序及方案无修改内容,部分叙事素材需要修改语句和补充内容,最终构建了叙事教育教学6程序及初步建立了符合心理护理教学的素材库。(2)均衡性比较结果:两组护生在一般资料情况、CAI及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的差异上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关怀能力量表(CAI)得分结果:①组间比较:叙事教育干预后,CAI总分和3个分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总分、理解及勇气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耐心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实验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CAI总分、各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CAI总分和3个分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结果:①组间比较:叙事教育干预后,量表总分、八个分维度的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除S3(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维度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总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5(协助满足基本需要)、S8(帮助解决困难)两个维度的得分、总量表得分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②组内比较:实验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量表的总分、各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自身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在量表的总分、S1(灌输信念和希望)、S2(健康教育)、S4(科学解决健康问题)、S6(提供良好环境)、S7(促进情感交流)等5个分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3个分维度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教学满意度、课程成绩比较:①实验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中各项条目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②实验组、对照组的平时成绩为90.64、85.75,得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83、85,综合成绩分别为85.97、85.09,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教学反馈:对实验组护生的半结构化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3个主题: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态度、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评价、对叙事教育法教学的改进意见;任课教师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了 3个方面的反馈。(7)反思日记对比分析结果: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的反思日记所表达内容内容均涉及到以下4个主题:意识到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理解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增强同理心;树立职业信念。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护生反思日记的内容还涉及感知和学习人文关怀、对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反思及体会职业价值3个主题。[结论]1.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关怀能力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参加社会活动情况、与同学关系、专业态度、与母亲关系,其中前两者对护生的关怀能力有显着影响;其他影响因素为是否担任职务、与父亲及老师关系。2.本研究构建的叙事教育教学6程序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叙事教育对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效果显着,但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问题,为今后叙事教育的完善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借鉴意义。
貟蓓[3](2021)在《“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新护士离职率的逐渐攀升,引起管理者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现象会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降低护理质量。研究显示,良好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新护士加快适应护士角色,融入临床护理工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目前,我国临床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主导,不仅缺乏主动性,而且具有耗时费力、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不足,这种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需构建一套专门适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调查分析新护士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相关能力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学提升策略,并从新护士、临床带教老师、临床管理者三个不同的人群,通过定性研究分别了解新护士现存问题与教学改进建议,以完善定量结果。并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结合咨询专家意见,构建适合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新教学模式——“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为新护士的临床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从而缓解高离职率现象。研究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2019年、2020年入职的140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临床教学行为量表和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通过定量研究分析,明确新护士相关能力的不足以及教学提升策略。(2)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0月~11月分别选取3位临床管理者、5名带教老师及6名新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定性研究分析,明确现行临床护理教学中新护士现存问题和教学改进建议。(3)采用Delphi法,严格按照专家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名专家进行咨询。各位专家在关于“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内容的咨询问卷中,针对各指标进行了重要性赋值,并给予相关修改意见,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意见对“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初稿进行修改,最终确定“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终稿。(4)本研究主要采用Office 2016-Excel和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法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等处理问卷数据、计算各级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调查新护士的相关能力现状以及现行临床教学现状,分析新护士现存问题,提出教学改进建议,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1)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新护士的能力不足之处:训练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观意识;培养良好自主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学提升策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采取规范的教学策略。(2)通过对临床管理者、临床带教老师和新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出以下主题:良好氛围促进教学;教学形式需多样化;人际沟通亟待提升;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评判思维亟待提升;加强完善教学反馈;以实践教学为主;模式具备耗时短优势,为构建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提供现实依据。(3)通过专家咨询,最终有18位专家完成了咨询,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兰州等地。本研究两轮咨询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100%,提出修订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是70%和56%,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91;第二轮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是4.61~5.00,变异系数范围是0.00~0.11。Kendall’s W系数为0.117(c(17)=48.312,P<0.05)。(4)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果,最终确立了由四个步骤和19条内容组成的“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四个步骤分别为Participating参与(师生共同参与);Probing探寻(探寻合理护理);Predicating判定(判定护理内容);Promoting提升(提升自身能力)。研究结论本研究构建的“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强、适用性广、双向反馈、工作与教学相融合、适用于临床实践等特点,且耗时短、使用灵活等优势,适用于新护士规范化教学。该教学模式以实际临床环境为“教学场所”,以真实病例为“教学案例”,以实时数据为“教学资源”,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将临床实践教学“前移”至病床前,带教老师实时开展教学与反馈,既有效解决了现行教学模式前期准备工作复杂、耗时耗力,且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等问题,更为新护士提供真实的临床环境和病例,帮助新护士及时得到反馈,并付诸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性。此外,该模式为有效推进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实践和促进护理教育提供了参考与依据。本研究选取的咨询专家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及广泛性,专家积极性系数、专家权威性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理想。
刘欣[4](2020)在《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测评,指导建立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为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岗前培训及资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国内10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0名分管教学培训的护理管理者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对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进行深入调查,明确我国现阶段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现状。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对肿瘤专科医院10名护理管理者、6名临床带教老师及6名学生进行质性访谈,调查不同对象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需求,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合文献分析,形成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初始指标,并以核心能力指导建立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初始大纲,经小组讨论形成第一轮函询问卷,通过对20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形成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及基于核心能力制定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结果本研究对国内10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进行现状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肿瘤专科医院针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欠规范,无统一的资格准入流程、认证方法及规范化师资培训方案且培训目标不明确,需建立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体系。通过2轮Delphi专家函询,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测评。20位专家年龄40岁以上者占85%,副高及以上职称占95%,工作年限20年及以上占75%,两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轮专家提出意见的比率分别为50%和15%,可见专家们参与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专家对函询内容的判断系数(Ca)为0.960,熟悉程度(Cs)为0.870,权威系数(Cr)为0.910,专家权威程度高。两轮函询后,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一级指标协调系数是0.490,二级指标协调系是0.435,三级指标协调系数是0.452,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专家对函询内容的意见有相对较高的协调程度。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8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0.082%之间;二级指标赋值均数为4.6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6.390%之间;三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6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21.249%之间,核心能力指标重要性均数均≥3.500,变异系数≤5%,符合指标筛选条件,最终形成包括: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指标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指标协调系数为0.437,P值小于0.05,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在4.7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9.168%之间,最终形成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包括7个培训模块,31个模块主题,73项培训课程及21项技术操作培训项目,总课程共75学时(40分钟/每学时),培训时间4周,培训方式:半天脱产。结论1.国内肿瘤专科医院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无统一的资格准入流程、认证方法及培训目标明确的规范化师资培训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资格管理体系,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师资培训,保证临床带教队伍的质量及其稳定性,提高临床带教的教学水平。2.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及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指标及课程大纲内容全面、研究结果合理可靠,能够为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周丽娟[5](2020)在《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在实习早期、中期、末期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比较三个时期二者的变化,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影响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方法本文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共分为两个部分:1.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从某高职院校2016级到省级、市级、县级医院实习的护生中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各100名,在实习早期(实习第2个月)、中期(实习第5个月)、末期(实习第8个月)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临床实践行为量表、自制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进行3次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采用描述统计、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广义估计方程回归分析,均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2.质性研究:根据量性研究的结果,于2019年2月—2019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省级、市级、县级医院实习且临床实践行为得分较高的高职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的真实体验。基于信息饱和原则,梳理调查对象对于实习的感受,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其中16名高职实习护士的访谈结果可以获得所有信息,因此选择这16名高职实习护士作为访谈对象,并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1.高职护生不同实习时期总体时间管理倾向总均分分别为(3.74±0.48)、(3.47±0.33)、(3.35±0.68),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观。可见随着实习时间的增加,各维度条目得分具有下降趋势,因此总得分也呈现下降的趋势。2.高职护生不同实习时期临床实践行为条目总均分分别为(4.02±0.62)、(4.18±0.55)、(4.06±0.5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随着实习时间的增加,总得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高职实习护生不同性别(女生>男生)、生源地(城市>农村)、是否学生干部(是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父母最高学历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期和性别交互效应显着(P<0.05),时期和生源地交互效应显着(P<0.05),时期和就读护理原因交互效应显着(P<0.05)。4.高职实习护生不同生源地(城市>农村)、实习医院级别(省级>市级>县级)、父母最高学历在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期和不同人口学变量对临床实践行为的交互效应不显着(P>0.05)。5.早期时间管理倾向与早期临床实践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r=0.52,P<0.01);中期时间管理倾向与中期临床实践行为呈正相关(r=0.476,P<0.01);末期时间管理倾向与末期临床实践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r=0.747,P<0.01)。6.以临床实践行为总分作为因变量,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实习医院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平均理论成绩、就读护理原因、父母最高学历为自变量,以时间管理条目的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为协变量,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有生源地、实习医院级别、父母最高学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以生源地为城市作为参照组,生源地为农村是危险因素(b=-0.194,P<0.001),以实习医院在县级医院为参照组,实习医院在市级(b=0.135,P=0.012)及省级(b=0.195,P<0.001)是保护因素,以父母最高学历为大学作为参照组,父母亲学历在高中(b=-0.133,P=0.003)与初中及以下(b=-0.221,P<0.001)是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危险因素,时间管理条目下的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b=0.124,P<0.001)、时间监控观(b=0.286,P<0.001)、时间效能感(b=0.178,P<0.001)均是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保护因素。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平均理论成绩、就读原因对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结果显示,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体验包括:认知领域: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逐渐淡化,临床工作整体性和规范性不足;通过临床实习,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带教水平参差不齐。情感领域:角色适应不良,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面对患者的某些权利和义务,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操作技能领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能匮乏;护患沟通能力增强,健康宣教缺乏创新性和精准。结论1.高职实习护生不同时期时间管理倾向处于较高水平,总得分随实习时间有下降趋势,其中时间价值感的得分最高、其次时间效能感,最后是时间监控观;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得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通过引入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变量对时间管理倾向与其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实习时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均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可以得出,时间管理倾向正向预测其临床实践能力。3.通过对高职实习护士临床实践行为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有生源地、实习医院级别、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平均理论成绩、就读原因对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影响不大。4.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真实体验涵盖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技能领域,医院和学校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培训其时间管理技巧,可提高临床实践行为。
周珺[6](2020)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定并实施手术室行为导向教学具体方案,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240人展开研究。所有护理实习生在护理部按照完全随机的分配方法,分别进入手术室A病区和B病区实习。应用抛硬币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A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干预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同期进入B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周期为4周,分别应用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一般自我效能感、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生带教满意度及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表,对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进行评价。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均值±标准差、率和构成比等方法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共236名护生完成了整个研究,其中,对照组117人,干预组119人,结果显示:1.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总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05);干预后,对照组总分为(107.92±3.59)分,干预组总分为(118.18±5.72)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2.12±0.52)分,干预组为(2.23±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4.21±3.65)分,干预组为(89.75±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5.13±4.33)分,干预组为(91.36±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1),干预组在进行带教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无显着差异(P>0.05)。4.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68.36±4.68)分,干预组得分为(90.14±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1)。5.临床带教教师行为锚定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9.07±1.17)分,干预组(11.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5)。结论1.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增强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其熟练掌握手术室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对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2.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改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督促带教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实践中,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完善和补充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符晓红[7](2020)在《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编制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2.了解目前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及岗位培训需求;3.依据现实及需求,构建、修订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方法本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研制①访谈分析。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规培护士,10名规培护士导师,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规培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的看法、期望、建议及岗位培训需求,为临床教学能力问卷的编制和培训方案的构建进行内容补充。②结合查阅文献、访谈分析结果,初步编制“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通过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最终形成“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验证:便利选取符合标准的335名规培护士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同质性信度评价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以及内容效度指数计算问卷的专家内容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探索性因子阶段的结果。第二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以自行编制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为调查工具,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中医院92名规培护士,获得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的培训内容设置提供依据。第三阶段: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需求调查。采用向利编制的《临床护理教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问卷为调查工具,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中医院的规培导师125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规培导师培训现状及需求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方案构建提供基础。第二部分: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与修订本部分是在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查阅和访谈分析结果,初拟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并形成专家咨询表,经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对其修订。结果第一部分: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研制①结合规培护士、规培护士导师及护理管理者对临床教学能力的看法、期望及建议,提炼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四个主题,22个亚主题,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涵盖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时间分配能力、教学手段设计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授课方式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包含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学媒体选择能力和调节反馈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涵盖对学生学情的评估能力、对学生全面评价的能力、与同行交流的能力;教学素养涵盖人文关怀能力、中医护理思维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完善发展能力兴趣发掘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以研促教能力。最终补充了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的具体条目。②结合查阅文献、访谈分析结果,初拟问卷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四个维度,共31个条目,专家小组会议共删除了 3个条目,修订了 4个条目,问卷由原来31个条目修改为28个条目。信效度检验结果: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在0.819~0.917。折半系数为0.932,且各维度的折半系数在0.667~0.847之间。间隔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86,且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均大于0.6(P<0.05)。该问卷的S-CVI为0.95,各I-CVI均大于0.8。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表共选取4个公因子,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素养,解释变异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71.997%。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的4个公因子结构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的4个因子模型拟合较好,所有条目载荷均大于0.4,所有的拟合指数均达到标准,拟合指数χ2=664.533,χ2/df=1.932,RMSEA=0.067,RMR=0.032,CFI=0.924。第二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总均分为(3.59±0.37)分,处于中等水平,教学素养低于中等水平。其中导师学历、带教年限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第三阶段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显示:规培护士导师的培训需求强烈,认为“比较需要”的占49.2%,“非常需要”接受培训的占19.2%,“非常不需要”或“不需要”的仅占1.6%;76%的是因为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以往培训中存在问题:54.4%规培护士导师表示在培训前未进行培训需求评估,69.6%的规培护士导师表示临床工作任务繁重,与培训时间冲突;60.8%规培护士导师认为培训缺乏内容需求性分析,无针对性;51.2%的规培护士导师表示培训内容随机,无系统性。规培护士导师希望培训内容实用化,包括带教方法和沟通技巧培训(83.2%),护理人文及教育心理学培训(72.0%);希望得到的培训形式信息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希望培训形式手机网络学习(72%),培训方法希望选择网络平台(74.4%)、讨论经验交流(73.6%)、案例分析(72.0%)情景模拟(59.2%)等能互动方法;希望培训师资来源丰富化、培训效果持续化。第二部分:初步构建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经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及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评价6各方面。其中培训目标23个条目;培训内容包含教学理论及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素养五个模块,104个条目,共38学时;培训师资16个条目,培训效果评价13个条目。结论本研究基于M-Learning构建了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及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评价6各方面;培训内容包括教学理论及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素养五大模块。该方案是在了解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基础及岗位培训现状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结果进行构建的,突出临床教学能力及信息化特点,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中医院开展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在今后培训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对规培护士导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周悦[8](2020)在《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立足临床护理岗位并承担护理科研任务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临床规范化培训方案构建、岗位绩效考核和职业规划提供依据,为护理研究生教育策略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同时为临床各专科、各阶段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指标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1.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构建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2.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概念界定和指标筛选。3.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同时计算专家的权威系数、判断系数和内容熟悉程度,以此来判断专家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结果 1.界定了“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和“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构建了由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8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6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260,0.3443,0.0764,0.0542,0.2731,0.1260。3.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7和 0.88。4.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9,0.18,0.16,卡方检验p值均<0.05。结论 在对“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和“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方面能力提升提出改进建议,为此群体的临床规范化培训、考核和职业规划提供了评价工具,并为各专科、各阶段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期提高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促进我国临床护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
孙艳萍[9](2020)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其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影响情况;明确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工作倦怠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山东省威海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50名临床护理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问卷247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回收率93.2%。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问卷、中文版临床护理教师角色压力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量化评估。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倦怠总分为72.55±15.08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得分按照得分的高低,由高到低依次为:降低自我效能感25.53±5.99分、情感枯竭22.55±7.40分、讥诮态度22.13±6.97分,在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编制、工作年限、带教年限、技术职称、教学后培训、护理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总分为85.81±14.86分,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护理兴趣、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带教年限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角色压力总分为105.97±21.69分,处于中等水平,但部分单项评分≥3分,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工作编制、护理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对象的教学能力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0(P<0.01);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8(P<0.01);教学能力与角色压力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5(P<0.05)。(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兴趣、带教年限、教学能力与角色压力得分是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工作倦怠处于较高水平,角色压力处于中等水平。(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教学能力与角色压力呈负相关。(3)护理兴趣、带教年限、教学能力与角色压力得分是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马静[10](2020)在《老年护理实践中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及对老年人态度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针对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及老年护理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老年护理实践中护生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的相关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如何有效优化实习护生老化知识、转变对老年人态度、提升老年护理实践效果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2019年10月1日12月1日期间,在兰州市四所三甲综合医院进行老年临床护理实践的630名实习护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化知识量表、老年人态度量表、Casey-Fink护生实践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统计的相关资料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22.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中,引入多维度变量,对多个调查因素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得出实习护生老化知识水平、对老年人态度等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1.实习护生老化知识总均分为(11.08±2.94)分,及格率为10.6%;实习护生对老年人态度总均分为(114.53±16.22)分。2.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实践总均分为(166.92±22.21)分。其中技能操作总均分为(67.64±13.49)分,信心与能力总均分为(69.14±9.07)分,满意度总均分为(30.08±6.24)分。3.实习护生老化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r=0.313,P<0.05);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分别与老年护理实践呈正相关(r=0.131,r=0.229,P<0.05)。4.分别以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和对老年人态度得分作为因变量,第一层放入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第二层放入态度或知识变量,第三层放入老年护理临床实践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的实习医院、实习护生对老年人态度以及老年护理临床实习体验中的信心与能力维度能联合解释实习护生老化知识25.4%的变异;一般资料中实习护生将来与老年人的同住意愿、平时与老年人的联系频率、将来老年护理从业意愿、老化知识以及老年护理临床实习体验中的信心与能力维度能联合解释实习护生老化知识45.7%的变异。结论:1.实习护生老化知识水平较低,对老年人态度为中性偏积极。护理教育者应加强护生老化知识的学习及对老年人态度积极化的干预。2.本研究中护生老化知识水平仅在不同实习医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生对老年人态度在不同学历、与老年亲属联系频率、将来与老人同住意愿、将来老年护理从业意愿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本研究中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实践情况评价一般。还应在技能操作、工作信心与能力、实习满意度及角色转变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以提升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实践效果。4.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分别与老年护理实践呈正相关。控制人口学特征及老化知识和对老年人态度的相互作用后,老年护理实践环境中信心和能力维度是影响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和对老年人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从此方面深化实践,进行干预。
二、采用角色互动方法提高临床护生目标带教的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角色互动方法提高临床护生目标带教的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行动研宄法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相关概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研究理论基础 |
5 研究内容和目的 |
6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调查研究 |
技术路线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叙事教育干预研究 |
技术路线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叙事教育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2.2 新护士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操作性定义 |
1.4.1 新护士 |
1.4.2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
1.5 理论基础 |
1.5.1 体验式学习理论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实证的问题确认与分析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回顾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3 定量研究 |
2.3.1 研究对象 |
2.3.2 研究工具 |
2.3.3 资料收集 |
2.3.4 资料分析 |
2.3.5 质量控制 |
2.3.6 结果 |
2.3.7 讨论 |
2.4 定性研究 |
2.4.1 研究对象 |
2.4.2 研究工具 |
2.4.3 资料收集 |
2.4.4 资料分析 |
2.4.5 质量控制 |
2.4.6 结果 |
2.5 对构建模式的启发 |
第三章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1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 |
3.1.2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想 |
3.1.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解读 |
3.1.4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特点 |
3.1.5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优势 |
3.2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完善 |
3.2.1 专家咨询表的设计 |
3.2.2 专家的选择 |
3.2.3 咨询过程 |
3.2.4 统计学分析 |
3.2.5 结果 |
3.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确立 |
3.4 讨论 |
3.4.1 咨询问卷编制方面 |
3.4.2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分析 |
3.4.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专家咨询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能力的概念: |
2.2 国内外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
2.3 国内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探讨 |
2.4 国外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探讨 |
2.5 国内外临床护理教师岗前规范化师资培训现状 |
2.6 国内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现状 |
2.7 小结 |
第三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现状调查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资料收集 |
3.4 资料分析方法 |
3.5 伦理原则 |
3.6 结果 |
3.6.1 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构架不同 |
3.6.2 选拔方法及准入标准有差异 |
3.6.3 资格认证方式不同 |
3.6.4 培训方法及内容有差异 |
3.6.5 考核方法及内容不同 |
3.7 小结 |
第四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初始指标建立 |
4.1 文献研究 |
4.2 质性研究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研究方法 |
4.2.3 资料收集 |
4.2.4 资料分析 |
4.2.5 质性访谈研究结果 |
第五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初始大纲建立 |
5.1 研究方法 |
5.1.1 课程内容 |
5.1.2 培训时间及方式 |
5.2 研究结果 |
第六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的建立 |
6.1 研究方法 |
6.1.1 专家的遴选 |
6.1.2 函询表内容 |
6.1.3 预调查 |
6.1.4 专家函询过程 |
6.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1.6 伦理原则 |
6.2 研究结果 |
6.2.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6.2.2 专家积极程度 |
6.2.3 专家权威程度 |
6.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6.3 专家意见整理 |
6.3.1 核心能力第一轮专家咨询 |
6.3.2 培训课程大纲第一轮咨询结果 |
6.3.3 第二轮专家咨询 |
第七章 讨论 |
7.1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分析 |
7.2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结果分析 |
7.2.1 核心能力指标的选取特点及优势 |
7.2.2 核心能力指标内容分析 |
7.3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结果分析 |
7.3.1 培训课程大纲的内容分析 |
7.3.2 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意义 |
第八章 小结 |
8.1 主要结论 |
8.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8.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时间管理倾向 |
1.3 临床实践行为 |
1.4 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研究 |
1.5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2.1 抽样方法 |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3 样本量计算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工具 |
3.2 研究步骤 |
4 质量控制 |
4.1 设置阶段 |
4.2 实施阶段 |
4.3 统计分析阶段 |
5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高职护生一般资料 |
2 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和临床实践行为现状分析 |
2.1 高职护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得分现状分析 |
2.2 高职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得分现状分析 |
3 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3.1 早期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得分与临床实践行为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3.2 中期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得分与临床实践行为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3.3 末期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得分与临床实践行为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4 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回归分析 |
4.1 高职实习护生认知领域的回归分析 |
4.2 高职实习护生情感领域的回归分析 |
4.3 高职实习护生操作技能领域的回归分析 |
4.4 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回归分析 |
讨论 |
1 高职实习护生不同时期时间管理倾向、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分析 |
1.1 不同实习时期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现状分析 |
1.2 不同实习时期高职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现状分析 |
2 人口学因素对高职实习护生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分析 |
2.1 人口学因素对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分析 |
2.2 人口学因素对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分析 |
3 高职实习护生不同时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3.1 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
3.2 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
3.3 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临床实践行为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
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1.5 伦理原则 |
2 研究结果 |
2.1 认知领域 |
2.2 情感领域 |
2.3 操作技能领域 |
3 讨论 |
3.1 院校共建带教师资,规范临床教学管理 |
3.2 注重临床带教培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
3.3 充分利用时间丰富实习生活,适时正确引导护生 |
3.4 营造护理人文环境,关注护生心理健康 |
总结 |
1 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手术室护理带教 |
2.2 干预组:护生接受行为导向教学法干预的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 |
2.3 基于行为导向的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比较 |
3 工具与效应指标 |
3.1 实习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
3.2 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CIRN) |
3.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
3.4 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 |
3.5 教学满意度评分 |
3.6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量表 |
4 数据处理 |
5 质量控制 |
5.1 排除教学内容差异的影响 |
5.2 排除教师教学水平差异的影响 |
5.3 排除考核标准评分差异的影响 |
5.4 排除数据录入误差的影响 |
5.5 排除问卷收集过程的影响 |
6 技术线路图 |
结果 |
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
2 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比较 |
2.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护士核心能力比较结果 |
2.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
3 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
3.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
3.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4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
4.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考核成绩比较结果 |
4.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的影响 |
5 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调查 |
6 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6.1 教学干预前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6.2 教学干预后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讨论 |
1 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优势分析 |
2.1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护生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
2.2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显着提高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
2.3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 |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1 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力量局限性 |
3.2 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资料不足 |
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7)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研究 |
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
1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 资料收集及处理 |
1.4 结果 |
1.5 问卷编制 |
1.6 问卷信效度检验 |
1.7 讨论 |
1.8 小结 |
第二阶段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2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阶段 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3 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修订 |
1 初拟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
2 形成专家咨询表 |
3 讨论与思考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对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硕士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
(二) 以学历为因素分层培训,加强硕士护士培训针对性 |
(三) 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方案,促进能岗匹配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一) 核心能力与护理核心能力 |
(二) 团队角色理论 |
三、护理核心能力框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 |
(二) 专科护士/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 |
(三) 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四、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方法及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护理核心能力的文献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 文献检索结果 |
(二) 核心能力概念界定及特质 |
三、小结 |
第二部分: 半结构式访谈 |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
(二) 硕士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结果 |
1. 临床实践能力 |
2. 临床科研能力 |
3. 护理教育能力 |
4. 组织管理能力 |
5. 沟通协调能力 |
6. 专业发展能力 |
三、小结 |
第三部分: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二、函询结果 |
(一) 专家的基本情况 |
(二) 第一轮函询反馈意见 |
(三) 第二轮函询反馈意见 |
(四) 相关统计结果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一) 科学性分析 |
(二) 可靠性分析 |
二、硕士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结果分析 |
(一) 临床实践能力 |
(二) 临床科研能力 |
(三) 护理教育能力 |
(四) 组织管理能力 |
(五) 沟通协作能力 |
(六) 专业发展能力 |
三、硕士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现实意义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局限性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3: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附录4: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综述 临床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抽样方法 |
2.4 研究工具 |
2.5 资料收集 |
2.6 统计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原则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
3.2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现状 |
3.3 研究对象教学能力现状 |
3.4 研究对象角色压力现状 |
3.5 研究对象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3.6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 |
4.2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现状分析 |
4.3 研究对象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
4.4 研究对象角色压力现状分析 |
4.5 研究对象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分析 |
4.6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已发表综述) |
参考文献 |
(10)老年护理实践中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及对老年人态度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群体对医疗服务及康复的需求不断增长 |
1.1.2 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兴趣不高 |
1.1.3 护生的老化知识及对老年人的态度影响老年护理质量及其将来的老年护理从业意愿. |
1.1.4 护生的老年护理实践经历影响其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及从业意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对老化知识、老年人态度的一般调查 |
1.2.2 影响老化知识、老年人态度的因素 |
1.2.3 对老化知识、老年人态度的干预研究 |
1.3 相关概念 |
1.3.1 老化知识 |
1.3.2 对老年人态度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排标准 |
2.1.2 样本量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3.1 老年人态度量表 |
2.3.2 老化知识量表 |
2.3.3 Casey-Fink护生实践调查表 |
2.4 收集资料 |
2.4.1 收集资料前的准备 |
2.4.2 收集资料 |
2.5 整理分析资料 |
2.5.1 描述性分析 |
2.5.2 一般资料分析 |
2.5.3 相关性分析 |
2.5.4 回归分析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实习护生一般情况 |
3.2 实习护生老化知识现况 |
3.3 实习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现况 |
3.4 实习护生老年护理临床实践情况 |
3.4.1 实习护生老年护理技能操作现状 |
3.4.2 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实践中工作信心与能力现状 |
3.4.3 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实践满意度现状 |
3.4.4 实习护生角色转变现状 |
3.5 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与老年护理实践的相关性研究 |
3.5.1 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与老年护理实践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1) |
3.5.2 老年护理实践影响实习护生老化知识的因素的回归分析 |
3.5.3 老年护理临床实践影响实习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实习护生的一般资料 |
4.2 实习护生老化知识水平较低 |
4.3 影响实习护生老化知识的一般资料分析 |
4.4 实习护生对老年人态度中性略积极 |
4.5 影响实习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一般资料分析 |
4.6 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实践评价一般 |
4.6.1 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危重症技能有待提高 |
4.6.2 实习护生对老年护理实践中工作信心与能力评价处于自我认可状态 |
4.6.3 实习护生实习满意度较低 |
4.6.4 实习护生角色转变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
4.7 影响实习护生老年护理实践的一般资料分析 |
4.8 老年护理实践影响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和对老年人态度 |
4.8.1 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分别与老年护理实践呈正相关 |
4.8.2 老化知识与对老年人态度呈正相关 |
4.8.3 老年护理实践中信心和能力是影响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的重要因素 |
第5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护理专业学生老化知识、对老年人态度和老年护理实践调查问卷 |
附录2:Casey-Fink护生实习体验调查表内容效度评定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采用角色互动方法提高临床护生目标带教的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校-院合作构建《护理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 范罗丹.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叙事教育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研究[D]. 陈红.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3]“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 貟蓓. 兰州大学, 2021(09)
- [4]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D]. 刘欣. 山东大学, 2020(04)
- [5]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 周丽娟. 郑州大学, 2020(02)
- [6]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周珺. 青岛大学, 2020(01)
- [7]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D]. 符晓红. 郑州大学, 2020(02)
- [8]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周悦.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D]. 孙艳萍. 延边大学, 2020(05)
- [10]老年护理实践中实习护生老化知识及对老年人态度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 马静.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