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矿车自动卸货

U型矿车自动卸货

一、U型矿车自动卸矿(论文文献综述)

钟云涛[1](2019)在《MCC400A矿用自卸车前轮制动故障分析与改进》文中指出由中冶京诚湘潭分公司生产的MCC400A自卸矿用车,从2013年7月份开始陆续组装,在江西德兴铜矿采矿场首次投入使用。MCC400A自卸矿用车作为德兴铜矿采矿场重要的国产运输设备,承担着矿石及剥离岩石土方的运送任务。由于运输作业环境存在全年降雨量较大、道路条件差、雨水偏酸性等不利情况,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在设备载重运行过程中前轮制动器故障现象频发。通过对MCC400A前轮制动故障的科学分析[1]、总结,提出了一套针对前轮制动的科学改进方案,为降低MCC400A自卸矿用车的前轮制动故障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国荣[2](2016)在《底侧卸式矿车系列化产品CAD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这几年的矿车行业的深入发展,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开始转向以客户为驱动的需求定制、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这给传统矿车企业的产品设计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研究一种针对矿车产品能够进行系列化设计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现有的系列化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矿车系列化设计,在分析相似理论和模型设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系列化设计的方法,比较了模型设计与系列化方法的相似之处,将模型设计和产品系列化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模型设计的相似系列化设计方法,为后续的系列化设计奠定理论基础。(2)研究了底侧卸式矿车的结构原理,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从产品层次到零件层次进行模块划分并进行隶属编码;针对产品系列化的应用需求,对产品装配模型和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SolidWorks草图绘制、特征操作,归纳出零件的参数化特征建模的规则以及产品装配的方法和关系。(3)利用车箱层次化建模,得到车箱的无量纲数表达式,采用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法,对车箱的规格进行了系列化设计,得到了车箱的规格系列,为产品系列化设计提供了数值条件。(4)针对产品变型参数相互约束形成的网状结构,研究了的事物特性表的数据存储结构和零件优先级设计规则,以此来确定参数传递顺序,为产品变型建立准确可靠的参数传递通道,通过对参数进行映射传递完成产品实例的重置并对工程图进行调整。(5)研究了车箱在满载时的力学特性,通过ANSYS Workbench进行FEA分析,得到满载状态下车箱的总变形和等效应力情况,验证了系列化方法的可靠性。(6)针对产品系列化需求对系统的整体构架进行设计,以SolidWorks为CAD平台,运用VC++开发工具,结合Access数据库开发出底侧卸式矿车产品系列化设计系统。

陶文勇,赵巧良,徐文龙[3](2015)在《矿车清底自动化改造在矿山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矿车是矿山企业中矿石运输的必用设备之一,矿车的翻车和清车为同一工序的2个岗位,并相互独立。其存在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不高、能源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此现象,经分析研究,对翻车与清车岗位进行全自动改造,从而达到翻车和清车2个岗位能合二为一,实现远程控制的目的。实际应用表明,通过改造,解决了翻车与清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董新宇[4](2011)在《BICES/IVEX2011 金秋季的设备盛宴》文中提出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这一年注定备受期待。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高开低走,这一年注定忐忑。2011年10月18—21日,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暨2011中国·北京国际商用车博览会(BICES/IVEX2011)在北京九

封文岗[5](2009)在《自卸矿车自动称重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卸矿车作为矿山企业生产的主体设备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对矿车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各项消耗巨大,另外,超载造成矿车早期损坏,为了降低消耗,防止超载,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本文研究了自卸矿车的自动称重系统。本文提出的自卸矿车的自动称重系统,成功地把称重传感器设计在矿车的车架上,能对矿车的载重进行实时称重并显示,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矿山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时,比较了固定式汽车衡称重方案和车载动态称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了以电阻应变片式电测技术的自动车载称重方案,该方案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能成功地进行自动称重。根据矿车的工作状况和传感器弹性元件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在其测量位置装有测量电桥,为系统的信号采集电路提供模拟信号。电气部分设计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对系统的软硬件进行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设计与CAN总线通信模块设计;数据采集模块采用AD7705芯片,能简化电路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数据通信模块采用CAN总线通信,大大地减少了现场布线数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软件设计采用C51编程语言,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移植性,程序简单明了,执行效率较高。总之,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全面的介绍了矿车自动称重系统的原理、功能和实现。相对于目前的固定式汽车称重方案,使一次成功的创新研究。对于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吴国珉[6](2008)在《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通风系统对地下开采犹如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一样重要,矿井通风是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和开采强度的增加,矿井必将出现岩温增高、风路延长、阻力增大、风流压缩放热、风量调节困难、漏风突出、有毒有害物质和热湿排除受阻等问题。因此,矿井通风的作用将更加重要。目前我国许多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已经进入了500~1000m的开采深度(本文将该深度定义为亚深部),上述矿井通风问题非常突出;与此同时,深部开采粉尘污染问题的解决也非常困难。由于铜绿山铜铁矿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主力矿山和老矿山,目前即将进入的开采深度为500~800m,其矿井通风与防尘问题在我国有色金属矿山中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将铜绿山铜铁矿确定为研究对象,结合该矿井通风与防尘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实际工程要求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系统地查阅和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矿井通风与防尘的主要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理论研究,并将有关优化理论结合到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和通风网络分析研究中。(2)开展了现场情况调查、资料收集和测定工作,获得了需要的矿井通风与防尘基础信息和测定数据,对现有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正确的评价。(3)对现场获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处理,建立铜绿山铜铁矿矿井通风系统的数据模型,对不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进行网络解算、分析,为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方案和合理矿井通风模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4)根据上述各项工作提出了铜绿山铜铁矿深部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包括适宜-425m~-245m、-725m~-425m中段矿体开采的新通风系统、矿井阶段通风网络方案以及改造方案实施主要工程。对中段回风石门主扇和辅扇硐室的方案、通风构筑物的方案、南主扇叶片安装角参数调整、局部通风大直径风筒应用、中段通风系统改造工程费用概算等进行了合理设计。(5)结合铜绿山铜铁矿矿井通风风流控制的需要,分析了应用空气幕隔断风流的可行性。对空气幕隔断风流的实际有效压力、空气幕对风流增阻的计算、单机空气幕的阻风率、多机并联空气幕的阻风率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井下不带风墙辅扇的动压通风分析及其应用、无风墙辅扇通风、无风墙辅扇在巷道中单独工作等进行了研究。(6)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了铜绿山铜铁矿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性事故树,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及程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的相应对策。(7)以化学抑尘方法为防尘关键手段,开展了矿尘湿润剂实验研究。对铜绿山矿矿尘试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湿润剂的类型及其溶液配制方法,试验了表面活性剂添加卤化物的湿润性能,开发了适合铜绿山铜铁矿防尘的化学抑尘剂优化配方。(8)根据开发的化学抑尘剂配方,对铜绿山铜铁矿卸矿站的添加湿润剂喷雾防尘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喷雾系统设计、喷嘴选型与布置、自动喷雾供水系统设计、供水水源与水质要求、影响喷雾除尘效果的因素分析、通风与喷雾除尘结合除尘、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经济可行性等。(9)对铜绿山铜铁矿井下溜井放矿时冲击气流扬尘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放矿时粉尘污染的有效综合措施。(10)提出了铜绿山铜铁矿矿井通风管理、粉尘防治管理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对策等通风与防尘综合措施。上述矿井通风与防尘关键技术的许多内容已经结合到铜绿山铜铁矿矿井深部开采的工程中,并证明这些成果是行之有效的和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孙忍安[7](1990)在《自动卸矿台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钨矿山的废石排除,一般是经斜坡提升后再倒入废品场的。倒废石的速度快慢,往往决定了提升系统的效率。过去采用手动倒矿石,速度慢又极不安全,应用金属龙门架自动卸矿台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杨培章,周光溪[8](1989)在《金属矿山的运输系统》文中认为 苏联铁矿地下运输工作指标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与矿山生产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近些年来运输指标不仅没有提高,在许多情况下却还在下降。例如,乌克兰各铁矿在册机车的台年运输量从1980年的17.32万吨公里,降至1985年的13.84万吨公里(降低20.1%);电机车的生产能力1984年为255吨公里/台班,而1985年为253吨公里/台班。各铁矿在册电机车的台年运输量从1980年的

傅建生[9](1987)在《澳大利亚哈姆斯利铁路机车车辆的运用和检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澳大利亚哈姆斯利私营铁路以发展重载单元列车而闻名于世,目前已达到由3台电力传动内燃机车重联(每台功率2428~2646kW)牵引200辆矿车,牵引总吨位达25000t。为确保重载单元列车安全、正点运输,他们在机车车辆的运用、检修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于1986年初曾前去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和学习。本文将介绍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O.B.斯拉维科夫斯基,丁振坤[10](1987)在《苏联地下铁矿矿石运输过程的强化》文中研究表明 近年来,在博戈斯洛夫矿务局北佩斯昌铁矿进行了端部出矿的KT型振动出矿机组的试验。机组的验收试验是在新佩斯昌铁矿-230米水平靠近7号盘区的试验区内进行的。采准工作完成后,用平板车将ΠС-1.3型振动给矿机运至出矿横巷端部,并安装在出矿工作面,可分段拆开的带式运输机自行

二、U型矿车自动卸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型矿车自动卸矿(论文提纲范文)

(1)MCC400A矿用自卸车前轮制动故障分析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故障概述
    2.1 故障部件
    2.2 故障现象
3 前轮制动原理及结构
    3.1 制动系统概述
    3.2 制动工作原理
    3.3 前轮制动器结构
4 故障原因分析
5 优化改进方案及效果
    5.1 改进方案
    5.2 实施效果
6 结语

(2)底侧卸式矿车系列化产品CAD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矿车的重要地位
        1.1.2 矿车的主要经济技术参数
        1.1.3 矿车国内外研究概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相关技术和发展现状
        1.3.1 CAD建模技术的发展
        1.3.2 系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4 课题工作及组织结构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论文总体结构
第二章 基于模型的相似系列化设计方法研究
    2.1 相似理论与模型设计
        2.1.1 相似理论基础
        2.1.2 模型设计
    2.2 系列化设计研究
        2.2.1 系列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2.2.2 系列化设计的局限
    2.3 基于模型设计的相似系列化方法
        2.3.1 量纲分析建模
        2.3.2 模型设计标定
        2.3.3 标定系数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系列化设计的产品模型及建模方式研究
    3.1 矿车的结构
        3.1.1 矿用车辆分类
        3.1.2 底侧卸式矿车结构原理
    3.2 产品模块划分及编码
        3.2.1 产品模块划分
        3.2.2 产品及零部件编码
    3.3 产品三维模型
        3.3.1 零件建模分析
        3.3.2 装配建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底侧卸式矿车产品系列化的实现
    4.1 底侧卸式矿车车箱系列化设计
        4.1.1 车箱量纲分析
        4.1.2 车箱模型设计
        4.1.3 车箱规格系列化
    4.2 底侧卸式矿车产品参数传递结构
        4.2.1 零部件优先级规则
        4.2.2 零部件事物特性表
        4.2.3 零件参数关联
        4.2.4 部件参数关联
        4.2.5 产品参数传递结构
    4.3 工程图自动调整
        4.3.1 视图比例调整
        4.3.2 视图位置调整
        4.3.3 尺寸位置调整
    4.4 底侧卸式矿车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4.4.1 底侧卸式矿车经济技术参数
        4.4.2 底侧卸式矿车工况及车箱受力分析
        4.4.3 有限元分析流程
        4.4.4 创建有限元模型
        4.4.5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
        4.4.6 等效应力和变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及实例应用
    5.1 SolidWorks二次开发
        5.1.1 CAD平台
        5.1.2 开发工具
        5.1.3 开发原理
        5.1.4 开发流程
    5.2 库文件的建立
        5.2.1 建立实例库
        5.2.2 建立数据库
    5.3 系统总体设计
        5.3.1 系统的原理与特点
        5.3.2 系统的整体架构
        5.3.3 系统的设计流程
    5.4 系列化系统的实现
        5.4.1 系统菜单
        5.4.2 连接数据库
        5.4.3 用户管理
        5.4.4 零件系列化
        5.4.5 产品系列化
        5.4.6 工程图调整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自卸矿车自动称重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车辆称重技术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1.3 矿车自动称重系统研究主要需用的技术
        1.3.1 传感器技术
        1.3.2 CAN总线技术
        1.3.3 单片机技术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矿用汽车自动称重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TEREX3305矿车的特点及性能参数
        2.1.1 基本性能
        2.1.2 悬挂方式
    2.2 自动称重设计方案比较
        2.2.1 汽车衡称重方案
        2.2.2 采用液压传感器的自动称重方案
        2.2.3 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的自动称重方案
    2.3 自动称重系统总体方案
        2.3.1 传感器布置位置
        2.3.2 自动称重系统功能研究
3 矿用汽车自动称重系统传感器结构设计
    3.1 矿车与水平面的倾斜角
    3.2 自卸矿车大厢受力分析
    3.3 传感器结构设计
        3.3.1 弹性元件设计的原则
        3.3.2 弹性元件设计
    3.4 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
4 矿用汽车自动称重系统电气部分硬件设计
    4.1 微处理器的选择及其电路设计
    4.2 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4.2.1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2.2 AD7705功能介绍
        4.2.3 AD7705引脚排列与功能
        4.2.4 片内寄存器
        4.2.5 AD7705校准
        4.2.6 AD7705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4.3 CAN总线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4.3.1 CAN总线协议的分层结构
        4.3.2 CAN总线的通信协议
        4.3.3 CAN总线的报文及其帧格式
        4.3.4 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
    4.4 辅助电路设计
    4.5 系统总体电路设计
5.矿用汽车自动称重系统软件设计
    5.1 总体软件功能分析和软件模块划分
    5.2 系统软件主程序设计
    5.3 信号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5.3.1 读写周期时序
        5.3.3 AD7705的配置和读写程序
    5.4 CAN数据通信程序设计
        5.4.1 CAN控制器SJA1000初始化程序
        5.4.2 发送过程程序设计
        5.4.3 接收过程程序设计
6 系统仿真实验
    6.1 仿真实验工具
    6.2 硬件调试
    6.3 软件调试
7 结论
    7.1 课题取得的成果
    7.2 系统的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矿井通风降温研究综述
    1.2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研究综述
    1.3 矿井风流控制技术研究简述
    1.4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综述
    1.5 矿井防尘技术综述
    1.6 喷雾防尘技术研究现状
    1.7 粉尘湿润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8 课题的确定及意义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2.1 基于最小能量原理的矿井通风网络优化
    2.2 矿井通风系统测量平差优化
    2.3 矿井通风系统监测点的优化布局
    2.4 矿井通风系统的模糊优化
    2.5 矿井通风网络的状态分析及估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铜绿山矿采矿与通风现状概述
    3.1 矿床地质及气象资料
    3.2 矿井开拓与通风
    3.3 深部开采方案
    3.4 矿井深部通风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目前矿井通风系统的测定与评价
    4.1 测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4.2 测定结果
    4.3 矿井通风系统测定结论与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425m~-245m中段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5.1 适宜-425m~245m中段矿体开采的新通风系统
    5.2 矿井阶段通风网络方案的提出
    5.3 矿井阶段通风网络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5.4 改造方案实施主要工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425m~-245m通风改造设计及-425m以下通风方案
    6.1 -365m回凤石门主扇和辅扇硐室的方案设计
    6.2 通风构筑物的方案设计
    6.3 南主扇叶片安装角参数调整的设计
    6.4 局部通风大直径风筒应用的设计
    6.5 -425m~-245m中段通风系统改造工程费用概算
    6.6 -425m~-245m中段通风系统改造方案的网络分析
    6.7 -425m~-725m深部通风设计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矿井风流调节方法与稳定性分析
    7.1 空气幕控制风流的分析
    7.2 空气幕对风流增阻的计算分析
    7.3 井下不带风墙辅扇的动压通风分析
    7.4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矿尘湿润剂实验研究
    8.1 湿润剂湿润机理
    8.2 铜绿山矿矿尘试样分析
    8.3 湿润剂的选择及其溶液配制
    8.4 实验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的设计
    9.1 喷雾降尘机理探讨
    9.2 铜绿山矿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的设计
    9.3 影响喷雾除尘效果的因素分析
    9.4 通风与喷雾除尘结合除尘
    9.5 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设计的特点
    9.6 卸矿站喷雾防尘系统经济可行性
    9.7 井下溜井放矿时冲击气流的分析与污染控制措施
    9.8 本章小结
第10章 矿井通风与防尘综合措施
    10.1 井下大气安全标准
    10.2 井下粉尘防治措施
    10.3 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10.4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对策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输入模型例子
附录2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计算结果例子
附录3 矿井通风系统立体示意图两例子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四、U型矿车自动卸矿(论文参考文献)

  • [1]MCC400A矿用自卸车前轮制动故障分析与改进[J]. 钟云涛. 铜业工程, 2019(03)
  • [2]底侧卸式矿车系列化产品CAD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谈国荣.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3]矿车清底自动化改造在矿山中的应用[J]. 陶文勇,赵巧良,徐文龙. 机械工程师, 2015(03)
  • [4]BICES/IVEX2011 金秋季的设备盛宴[J]. 董新宇. 今日工程机械, 2011(20)
  • [5]自卸矿车自动称重系统的研究[D]. 封文岗. 北方工业大学, 2009(09)
  • [6]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优化与防尘技术研究[D]. 吴国珉. 中南大学, 2008(03)
  • [7]自动卸矿台的应用[J]. 孙忍安. 矿山机械, 1990(04)
  • [8]金属矿山的运输系统[J]. 杨培章,周光溪. 世界采矿快报, 1989(29)
  • [9]澳大利亚哈姆斯利铁路机车车辆的运用和检修[J]. 傅建生. 国外内燃机车, 1987(10)
  • [10]苏联地下铁矿矿石运输过程的强化[J]. O.B.斯拉维科夫斯基,丁振坤. 国外采矿技术快报, 1987(24)

标签:;  ;  

U型矿车自动卸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